导航:首页 > 英语写作 > 林语堂英语写作风格

林语堂英语写作风格

发布时间:2021-02-04 20:07:04

A. 林语堂的英语介绍!

林语堂的生平和经历的英文介绍Chinese writer, philosopher, translator, and poet, Lin Yutang (1895 - 1976), wrote more than 35 book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brought the classics of Chinese literature to western readers.In 1919, at the age of 23, he received a half - tuition scholarship to attend Harvard Universit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e married at this time and moved with his wife to the United States. At Harvard he worked toward his doctorate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ounted literary scholar and editor Bliss Perry and humanist Irving Babbitt as his professors. Next to T.S. Eliot, Lin has been called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Babbitt's students. Lin was perhaps the only writer to feature Babbitt in one of his own poems, having mentioned him in "Autobiographical Poem of the Author at Forty," written in Chinese, and again forty years later in his Memoirs of an Octogenarian.Lin did not finish his degree at Harvard; instead he moved to Le Creusot, France, to study with other Chinese and to work for 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cademy (YMCA), teaching Chinese laborers to read and write. In 1921 he was accep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Jena in Leipzig, Germany, where he finally completed his doctorate. Lin returned to China to teach for thirteen years. He was a professor of English litera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Beijing from 1923 - 1926, and served as Dean at Amoy University in 1926.
剩余部分请参考: http://www.answers.com/topic/lin-yutang中文介绍供参考: http://zh.wikipedia.org/zh-cn/%E6%9E%97%E8%AF%AD%E5%A0%82

B. 林语堂,胡适,钱钟书谁的英文写作更好

林语堂的英文写作水平是一流的,可以用全英文写作,英文水平可以跟近代怪才辜鸿铭媲美

C. 中国文学家林语堂,最初为什么远赴美国进行全英文写作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林语堂的生长在一个基督教家庭,一直就接受着西方式的思想理念尤其是基督教文化,而且求学期间也一直上的教会式的学校,后来也到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教会大学)。 他任教期间也一直在外文系,后来又出国去了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后来由于资金问题又转去了德国的莱比锡大学。 他的求学经历均是以外文为主,主修的也是语言学。所以,他的外文水平足可以运用自如,这也是英语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本人也说过,自己在进清华大学任教前接触的关于中国文化的东西很少,远远不及西方。后来他便发奋读书,去补充欠缺的知识。 只能说他是个语言天才,很多东西即使学的比别人晚,但却很快能够理解并融会贯通。所以他的文章即使用英语写,里面关于中国文化内容还是很独到精辟的。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美国创作的,例如《京华烟云》。而这部作品的很大来源是他想翻译《红楼梦》却又顾虑颇多,所以决定自己写一部反映那个时代中国变迁的宏大规模的小说。 其创作的主要针对外国读者,他的身份也偏向于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所以英文的直接写作更利于此,毕竟中西方思维模式以及语言感觉是有差别的。 例如,他的《苏东坡传》和《武则天传》里面内容就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的具体细节以及人名一笔带过,只是轮廓式的勾勒大体历史背景。这样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外国读者更流畅的阅读。 就像我们在阅读外国人物传记时,如果一直出现不认识的人名,肯定会打断阅读思路并且很烦躁。
因此,其作品的受众面更多在国外,所以采用英语写作。

D. 关于林语堂的英文介绍

Lin Yutang (Chinese: 林语堂; pinyin: Lín Yǔtáng; October 10, 1895 – March 26, 1976) was a Chinese writer, translator, linguist and inventor. His informal but polished style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made him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riters of his generation, and his compilations and translations of classic Chinese texts into English were bestsellers in the West.
来自维基网络: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_Yutang

E. 林语堂和梁实秋的写作风格

两人不同的是:一个幽默风趣,一个雅淡闲适。文字上看,林语堂有点浮躁,特别是他专为鲁迅之死属写的那篇纪念文章,实在有点和他的声誉不相称,排比过分,力过气虚,成为应酬之作,非大家所为。
他后来想在英文领域突出,这样一脚两江,功力不达,文字必然顾及不周。文化之学,非用心一也不可。本来用多语种写作非是不可,但必须具备同等功力。比如19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克力斯托弗 欧肯.就能用除了自己的母语外的英语,希腊语,法语,拉丁语等,与不同语种的哲学家的原作进行等同份量的探讨论述,而且对一些词根词源的来历阐述产生惊人的效果,象这样囊括多语而又精深研学,才不至于使文笔流之浅薄轻率。林语堂本来可超越梁实秋,幽默上他已经独占鳌头,在中文里具备如此层次学者罕见,因为他想设及面广而失去突出的优势。晚年就逊于梁实秋很多了。

F. 林语堂的造诣好在哪方面

提到林语堂,首先想到的是他高深的文学造诣,他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内奖提名。代表容作有《京华烟云》《吾国吾民》等。·其实,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以外,林先生对书法也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并且还有很深的书法功底。

G. 与学术无关,how to become 林语堂一样用英语写作

楼主问的问题太好了,但大师嘛,我非能望其项背也,倒是知道钱钟书也是非常有这方面天分的,我看过一个片子,说钱钟书会七八种语言,包括拉丁语,法语,其他很多不记得了。中学有一篇课文不是他写的跟中国诗相关的吗,原来是英文讲稿,就是为了镇住老外的。。。掉书袋呀
我有一本他的英文文集,相当不容易读啊,引经据典,辞藻丰富,不是他圈子里的绝对一头雾水。。。

我个人觉得多看多读就很对啊,但老实说我看nonfiction看完的感触绝对不如fiction强,而你说的BBC,the Economist都是报道性质的文章,更偏journalistic而不是literary。我更喜欢看书评,都是可以加RSS的(其实是因为经济学人的文章我从来都看不进去。。。。)评论性质的往往语言也比较鲜活,就是报纸opinion专栏天天互骂的一群人。。。

大概多久能写得像native。。。这个我就回答不了了,我又不是native。但我始终觉得林语堂级别的大师已经不是像不像native了,而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超越了模仿。所以“像native写出有自己特色”本身就比较矛盾。Hemingway的风格也不太像他之前的美国作家的主流风格,但是人家是自己的风格。Joseph Conrad都不是在用母语写作,能写出Heart of Darkness简直就是。。。不光英语,维特根斯坦还用拉丁语写哲学著作呢,这能有几个人看得懂啊。。。

我还是觉得多看的话,很多英美人的说法和表达方式自然就internalize了。楼主你可以去我空间看看我转的Mark Twain的一篇文章,标题就不贴了,怕被河鞋。我觉得要是你里面的allusions都明白的话,你就太厉害了,那你一定要给我讲讲。。。anyway,我的意思是,像他那样的文章就很有帮助。。。

楼主你的political leaning是什么呢?如果你偏conservative,可以再网上搜conservative推荐的100本nonfiction我有一小部分
http://home.comcast.net/~dwtaylor1/natreviewnonfiction.html
,觉得还是不错的,偏liberal的话应该跟大多blog都比较合拍
至于在哪里下,你懂的~~~~

当然, 单词是基础
欢迎再联系,很高兴碰到有相同追求的朋友!

H. 如何评价林语堂

林语堂或许算不上一代宗师,但他确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驱者之一,他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成功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介绍给了西方,改变着世界对中国的偏见和看法。从这一点来说,他同样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这仅仅代表静水的看法。

I. 林语堂为什么用英文写作

林语堂的生长在一个基督教家庭,一直就接受着西方式的思想理念尤其是基督教文化,而且求学期间也一直上的教会式的学校,后来也到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教会大学)。他任教期间也一直在外文系,后来又出国去了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后来由于资金问题又转去了德国的莱比锡大学。他的求学经历均是以外文为主,主修的也是语言学。所以,他的外文水平足可以运用自如,这也是英语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本人也说过,自己在进清华大学任教前接触的关于中国文化的东西很少,远远不及西方。后来他便发奋读书,去补充欠缺的知识。只能说他是个语言天才,很多东西即使学的比别人晚,但却很快能够理解并融会贯通。所以他的文章即使用英语写,里面关于中国文化内容还是很独到精辟的。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美国创作的,例如《京华烟云》。而这部作品的很大来源是他想翻译《红楼梦》却又顾虑颇多,所以决定自己写一部反映那个时代中国变迁的宏大规模的小说。其创作的主要针对外国读者,他的身份也偏向于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所以英文的直接写作更利于此,毕竟中西方思维模式以及语言感觉是有差别的。例如,他的《苏东坡传》和《武则天传》里面内容就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的具体细节以及人名一笔带过,只是轮廓式的勾勒大体历史背景。这样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外国读者更流畅的阅读。就像我们在阅读外国人物传记时,如果一直出现不认识的人名,肯定会打断阅读思路并且很烦躁。因此,其作品的受众面更多在国外,所以采用英语写作。并且他的英文真的是太好了,不用都浪费...呵呵,这句开玩笑啦~
自己草草写的,有错误谅解哈~
希望帮到你啦~

J. 为什么林语堂的书都是用英文写的

1, 林语堂从小受到的是教会文化, 大学念的是教会大学(当时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 琼瑶写的<情深深雨蒙蒙>里写陆家的大小姐念的就是圣约翰,算贵族学校了). 教会大学的教育自然都是老美的英文教育, 和美式学校其实并无二样,所以林语堂青少年时期的底子打得是英语的底子, 正因为在教会学校受教育,所以林语堂的英文能力很是地道, 比一般的美国人都要高出许多.

2, 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去了当时在清华大学(Qinghua College)去教书, 之后因为逛琉璃厂的关系才开始在中文方面下功夫, 之前林语堂的中文能力是很糟的. 所以, 林氏是英文比中文强的.

3, 林语堂的很多英文著作都是在美国写的,目的是向西方社会推广中国文化, 有部分的英文著作林氏自己翻译成中文的也有, 如著名的<生活的艺术>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其他的他有指定别人翻译,如请郁达夫将<Moment In Peking>译成中文,还提前给了钱,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郁达夫没有完成,很多年后,由郁达夫的儿子郁飞完成了中译本,当然了,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最多的中译本是《京华烟云》(张振玉译本),郁飞的译本名是《瞬息京华》。

4,林语堂的英文作品,你读多了就会发现,很是地道,远非现在的学者可以比的,比一般的美国人都要地道很多,这和他受的教会学校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而相对另一大师钱锺书的英文,在用词上又是点到为止,少用难词。钱的英文作品里难词非常之多,读起来吃力,但林语堂的作品你只要有了一定的英文基础后,读起来是非常舒服的。

5,林语堂的名作推荐如下: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最著名的作品,里面美妙的句子甚多)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浮生六记,沈复著林氏译,汉英对照本)
Moment in Peking, (书很厚,要看要花很多时间,林氏写了整整一年)

其他的还有很多,个人比较喜欢的还有<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古文小品译英)
<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 (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非常之多的好东西,不胜枚举。

阅读全文

与林语堂英语写作风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公的家教老师女演员 浏览:788
圆明园题材电影有哪些 浏览:806
欧洲出轨类型的电影 浏览:587
看电影可以提前在网上买票么 浏览:288
有没有什么可以在b站看的电影 浏览:280
今晚他要去看电影吗?翻译英文。 浏览:951
林默烧衣服的那个电影叫什么 浏览:133
哈莉奎茵与小丑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509
维卡克里克斯演过哪些电影 浏览:961
什么算一下观看的网站 浏览: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浏览:296
朱罗纪世界1免费观看 浏览:311
影院容纳量 浏览:746
韩国最大尺度电影 浏览:130
八百电影 浏览:844
手机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浏览:182
韩国有真做的电影么 浏览:237
欧美爱情电影网 浏览:515
一个女的去美国的电影 浏览:9
金希贞的妻子的朋友 浏览: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