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语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的
持续性交际法对商务英语学习者口语和能力提高的研究分析
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及其语用分析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
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研究
英语商务付款信函中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理论在商务英语谈判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商务英语对话中的会话含义研究
基于体裁分析的教学法在商务英语信函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校电子商务专业英语课程模式的调查研究
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成人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商务英语作中介语错误分析的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商务英语网络课件的评估:TMM个案研究
商务英语中复合形容词的研究
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口译中的应用
英语商务谈判中模糊语的顺应论阐释
语域理论与英语商务合同汉译
关联理论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商务谈判英语的人际意义研究
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英语商务报告的语体分析
商务英语阅读策略和词汇策略相关性研究
教师反馈对提高商务英语作准确性作用的研究
功能加忠诚模式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启示
商务英语信函的词汇特点研究
商务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研究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中句子填空的衔接分析
论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作教学中的运用
商务英语报忧类信函的人际意义研究
商务英语电子邮件的体裁特征研究
商务英语信函翻译的语用充实策略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中的应用研究
跨文化情境下商务英语口译研究
基于文化图式理论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迁移理论在大学商务英语口语中的应用研究
商务英语中带连字符复合形容词的认知研究
关联顺应模式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❷ 写英文文献综述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综述的类型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
❸ 文献综述的的写作技巧
一、 文献综述的类型、特点及作用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1.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
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要表现为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专题调研报告,建议、对策与构想报告等。
按文献综述报道内容的时间范围划分,可分为动态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和预测性综述。动态性综述主要以描述近期内各类现实动态为主,如政治动态、科研动态、体育动态、经济动态等。新闻综述就是典型的动态综述。这类综述的时效性强,反映最新发展态势。回顾性综述描述过去一定时期内的成果和发展历程,总结性较强,以作为当前的借鉴参考。预测性综述是在综述的基础上,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预测。
按照综述报道的时空范围划分,可分为纵向综述和横向综述。纵向综述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可揭示综述主题的发展速度;横向综述不分时序,按照主题或地域、国家、产品等展开叙述,有利于在同一水平上对比。按照综述的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决策性综述、研究性综述和普及性综述。决策性综述主要目的是对各级领导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在综述的基础上,重在提出建议即决策的依据。研究性综述为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工作服务,专业性较强,不需要对基本概念、原理的介绍。普及性综述面向广大读者,目的是让一般读者了解某一主题、学科、事物的概况,有一个基本认识,一般包括基本概念、状况、现状、趋势的简单全面的介绍。按照综述文献报道的对象划分,可分为学科综述、文献综述和会议综述、专题综述等。学科综述,综述某一学科的发展态势;文献综述,综述一批文献的研究成果,分析这批文献的内在规律;会议综述,综合报道会议上提出的各种观点、理论,一般作者不加评价;专题综述,综述某一专题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的特点
文献综述的内容特征前已述及,文献综述是一种高级情报研究产品,它是对原始文献的再创造。其内容特点如下:
内容的综合:这是文献综述最基本的特点,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文献综述首先表现出对大量文献的综合描述。各种类型的综述,其基础都是综合叙述。“必须将每一篇需综述的原始文献置于上下文里,并用某一方面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另一方面,它综述广泛时空范围内的发展和情况,既有纵向描述,又有横向覆盖。
语言的概括:文献综述对原始文献中的各类理论、观点、方法的叙述不是简单地照抄或摘录,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因此文献综述不同于文摘,不是将原文献的中心内容摘录出来;也不同于节录,不必完全按照原文节选下来。而是将文献中有用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用最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的描述,提炼出数据,同时舍弃原始文献中的论证、计算、推导过程等细节。
信息的浓缩: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定时期内一批文献的内容,浓缩大量信息。一篇综述可以反映几十至上百篇的原始文献,信息密度大。关于一篇综述需要有多少参考文献,国内外的学者们都做过不少研究,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评价综述文献的压缩程度可用综述文献正文每页所引用的参考书目平均数或者是被综述的原始文献页数与综述文献页数之比来考察。各学科综述的浓缩度是不同的,要以是否集中足够的原始文献,以全面反映综述主题为依据来确定。
评述的客观::综述性文献的客观性有两方面,一方面叙述和列举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技术及数据要客观,必须如实地反映原文献的内容,不得随意歪曲,或是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同时还要避免因理解不同而出现的误解;另一方面,在分析、比较、评论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时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应基于客观进行分析、评价,不能出于个人的喜好、倾向进行评论,更不能出于个人的感情有意偏袒或攻击。另外,在做出预测时,要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以科学的推导方法为手段,力求客观,而不是凭空想象,出于主观愿望盲目提出
文献综述的形式特征
文献综述除了在内容上与其它信息产品及文献有着较显著的区别外,在形式上也存在一些较显著的特征。它的形式特征往往成为判断一篇文献是否是综述性文章的主要依据。参考文献数量多。前已述及,文献综述浓缩原始文献的内容。因此,其最显著的形式特征就是参考文献数量众多。米哈伊诺夫提出参考文献在40-100篇的文章就算综述;而普赖斯认为,凡包含其他著作的引文25处以上的任何论文都是综述性论文;伍德沃德认为可将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40处的任何科学文献算作综述性论文。标题醒目。综述性文章的标题一般直接反映其综述类型,如包含“综述”、“概述”、“述评”、“评述”、“进展”、“动态”,或是“现状、趋势和对策”、“分析与思考”等文字的标题,该文献一般是综述性文章。另外,在综述性文章的标题中经常会反映综述的时间范围,如“近几年”等字样。《近十年来我国综述研究概述》是一典型的综述性文章标题。
二、 文献综述的编写
1. 文献综述的编写步骤
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重要成果。信息分析又称为情报研究、情报调研、情报分析与综合等。它是指“情报工作者根据社会和用户的需要,围绕某一课题,有目的地搜集和占有资料,并通过整理、评价和筛选,运用分析、综合等手段,对有关的信息进行系统地概括的一种科学思维活动和再创造的活动”。在信息分析的过程中,将产生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系列信息品,而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最高级产品。它不同于前面几类产品只对原文献的形式和内容作简单加工,而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活动。米哈伊诺夫认为“编写综述通常界乎于科学情报工作与研究工作本身之间,有时已经处于两者的分界线之外”。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就是信息分析的过程,它是在综合分析全部或大部分相关文献内容的基础上编写文献综述的研究工作。
文献综述的编写流程如下:确定选题与研究重点;文献资料的搜集、跟踪与积累;分析、评价资料价值,进行筛选;整理资料,使之系统化;撰写综述。
确定选题与研究重点确定选题是信息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文献综述的选题一般有主动选题和被动选题两种方式。主动选题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情报人员或情报研究机构通过日常的情报研究、服务活动,发现问题和线索,进行选题;一是情报人员或机构在与情报用户的接触和交流中,了解到用户有哪些方面的需求,从而定题;一是专业研究人员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日积月累大量的系统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主动选题撰写综述。被动选题分为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选题和外单位委托选题。不管是被动选题还是主动选题,都要考虑综述选题是否有研究价值;根据本单位和自身的人力物力情况,是否有能力完成选题。选题的合适与否,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完成编写任务,并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选题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也有人称为对用户的适用性原则,是指选题必须满足一定用户的需求,即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是上级领导部门选题或委托选题,选题的部门或单位应从本单位、本部门的需要出发,同时结合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考虑选题;如果是情报部门自发选题,则不仅要了解用户的直接需求,还应该了解和挖掘出用户的潜在需求,挖掘出用户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或没有意识到的那部分需求。
预见性原则:选题的预见性,要求综述的选题要注意当前的热点问题,及时报道。但如果只是单纯追求热点报道,跟在“热点”后面展开工作,就会产生信息迟滞,不能及时满足读者需求。因此,选题时要善于发现那些从学术和决策角度出发有较大价值,本应引起人们关注,但尚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填补空白,引起人们的关注。
可行性原则:选题的可行性是指具有完成这个选题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条件。物质条件包括可获得资料的途径、多少、经费来源等;人力条件是指参加撰写及搜集资料的人数多少,撰写人员是否具备撰写综述的各方面条件,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技能如何,及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组织能力、外语水平如何。另外还要考虑完成综述撰写的时间限制,在现有人力物力情况下能否按时完成,完成的可能性如何,是否有能力承担撰写工作。无论是被动选题还是主动选题或是研究者的自发选题,都应仔细论证其可行性,以决定是否定题。在考虑选题的可行性时,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本单位和撰写人员自身的优势。
独创性原则: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大量的重复阅读,节约时间和精力,因此也要避免重复选题。选题应该是别人没有做过的,在决定选题前应广泛调查了解前人是否做过同类综述或是正在做。如果不做任何调查就盲目选题,容易造成重复选题,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并造成读者的重复阅读。
如何选题
文献综述的选题应坚持针对性、预见性、独创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选题。配合国家制定科研发展方向和科研规划选题。如国家“九五”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选择和确定,需各学科提出综述性的报告,供领导部门选择决策。针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重大的规划、政策、决策、重点建设项目选题。如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上马及建设中,有关人员提交了专题情报调研报告上百个。选择行政管理中的有关内容选题。如技术引进,制订生产计划,开发新产品,及其它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综述,使管理人员了解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以便借鉴和学习。有争论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有争论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综述各家之言,或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助于读者横向比较鉴别,加以选择。启发读者的思路。针对新学科、新问题、新思潮研究及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的生长点,科学发展趋势、动向苗头中反映出的重大问题选题。对一些有发展前途的新问题应及早从苗头抓起,可配合其发展,不断追踪反映。配合国家经济、政治的形势进行有关基础理论研究选题。如现阶段关于“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的研究等。
资料的搜集、跟踪与积累搜集资料的步骤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资料的搜集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搜集资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确查找范围:必须进一步明确本综述课题所涉及的内容主题有几个方面,是哪些方面,从而明确所需资料的大致范围,进而确定资料查找的范围和重点,哪些是与综述主题密切相关的核心资料源,哪些是撰写综述所需的背景资料源,哪些是参考资料源和工具资料源, 划定检索范围。
系统检索:明确了查找范围和重点后,开始进行系统的检索,全面、广泛地搜集一切可能的相关资料。“系统检索是根据文献的内容特征(学科或主题)或外部标识(如作者、篇名、出版机构),通过检索工具全面系统获得文献信息的一种方法”。在手工检索中,经常利用的检索工具有文摘、索引、题录、目录通报、目录卡片等。在机检中,经常利用的有机读索引、文摘、全文数据库等。就检索途径而言,手工检索途径有分类、主题、著者、书名、参考文献、及各种专用名词术语和专用符号代码途径。机检系统的检索途径较多,除了包括上述手工检索的途径外,在全文检索系统,还可以利用自由词、关键词、时间、地点、文摘词、机构名等检索途径,并可进行模糊检索、蕴含检索和组配检索,能够较全面地检索到相关的资料。检索途径和检索工具的种类繁多,在进行系统检索时,应根据自身的条件、综述课题的概念和内容确定查找主题和类目,进而确定合理可行的检索方法和检索策略,选择适用的检索工具,保证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在检索过程中,要将检索到的资料的有关信息记录下来,以备获取原始文献。
广泛浏览:一般的检索工具的出版在时间上都有一定的滞后期,大约一年到几个月。因此,还需广泛的阅读浏览近半年的各类文献资料,获取最新信息。文献资料的类型主要有:图书、期刊、会议文献、专利资料、标准文献、报纸、网络全书、年鉴、手册、机构指南、图册、辞典、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手稿、统计资料、产品资料、政府出版物、内部资料等,以及缩微型和机读型文献。并注意浏览新书书目,新书通报等。在检索和浏览时如何利用这些文献资料获取信息呢?可利用图书、专业辞典、网络全书了解已有的定义、观点;利用报纸、政府出版物了解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及规定,以及课题的一般概况,获得背景材料;利用相关的年鉴、手册获得事实和数据,掌握发展概况;利用综述性文献和会议录掌握最新消息和研究动向;利用专利说明书了解某项技术或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还可利用专利查新,了解某项技术或产品是否已开发过。应该强调的是,要注意对综述性资料的搜集和利用。信息交流:包括参观考察、参加会议或个别交谈、现场调查、发放调查表等方式,直接获得第一手材料和最新资料。通过交流获得的信息应准确地记录下来,并要认真核对其来源和可靠性,才能在综述中引用或参考。
搜集资料的原则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搜集资料的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广泛性原则: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学科范围广泛,不仅要搜集本专题的相关文献,还要搜集一定的相关的交叉学科、基础学科的文献资料;二是指文献类型广泛,包括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机读型文献等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三是搜集的时空范围广。根据综述的内容,搜集的资料在时间上可追溯几十、上百年,在空间上可包括国内、国外的文献资料。
代表性原则:要注意搜集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如刊登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的文献,由学科带头人或知名科学家撰写的文章,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人的讲话等,可以代表当前的发展水平和认识程度。
时间性原则:搜集资料应确定搜集的时间范围,回溯查找到哪一段时间为止。因为文献资料都有其时效性,有些专题的文献资料半衰期很短,老化速度快。确定合理的查找时间,可以避免获取一些无用信息,减少资料筛选阶段的工作。资料的搜集并不局限于这一段时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撰写综述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注意学科发展动态,继续查阅、搜集最新资料,尽可能将最新的、最近时期的资料在综述中反映出来。伴随着资料搜集的过程,资料的积累也在同步进行着。这个跟踪积累的过程一直要延续到综述文章定稿为止。资料搜集和积累的方法主要有摘记(摘译)、剪贴和复印、追记,不管是哪种方法,都必须记录下该资料的出处(文献类型,名称,年卷期,页次)和作者,出版单位,文献收藏单位,索取号等。因此,在资料搜集和积累的过程中,可以产生“题录”或“目录”等综述的副产品。分析、评价资料的价值搜集资料时,对资料只是大致浏览,根据资料的标题和文摘、提要、目录编排等判断是否可用。到了这一阶段,就需对所搜集的全部资料进行通读,做主题分析和因素分析,判断是否可用,可用的程度有多大,进而对资料进行筛选,缩小参考资料的范围。
鉴别资料的原则
评价和鉴定资料必须将综述课题与资料的内容价值结合起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可靠性原则:即资料的真实性,文献资料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文献资料也存在着良莠难辨的问题,存在着大量的非科学、伪科学的东西,在鉴选资料时,应注意资料的真实性,选择资料要慎重。
客观性原则:指鉴定、评价文献资料,决定取舍的态度要客观、公正,不能带有主观倾向和先入为主的态度,更不能掺杂个人感情。
相关性原则:指搜集的文献内容与综述课题的相关程度如何,有多少内容是与综述课题相关的。相关信息多的文献应优先选择,相关信息少的文献或是虽然相关,但对于综述课题没有多少利用价值的文献资料以及内容重复的资料可以剔除。
适用性原则:指文献资料对于使用者可资利用的程度。即文献资料的内容虽然和综述课题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文献资料产生的背景,如地理环境、气候、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经济能力以及民族、文化、国情的差异,一些文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是普遍适用,可以完全借鉴的,而是只适用于与产生该文献的背景相似的情况。如对于产品、技术资料的介绍和评价,应考虑是否适于本国的国情,与本国的技术水平相适应。对于理论观点和学说的介绍和评价、筛选则要考虑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文因素等,不能随意引用。情报的适用性原则是一个动态的原则,没有明确的标准,需要撰写人员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新颖性原则:一方面,要看文献中提出的观点、原理和方法与其他资料相比有没有新的内容、新的发展,其描述的事实从未发表过或者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结论;包含有新史料、新数据或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新技巧、新概念系统、新理论模式等等,是否介绍了新技术、新发明、新的管理经验。综述文献里包含的新内容对于读者最有启发意义,使读者及时了解发展动态。资料内容的新颖性可以从文献的外部特征、文献的内容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判断,还可以从推广应用情况、与同类成果的对比、技术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判断。另一方面,要看文献资料中反映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等是否老化过时,失去了利用价值。特别是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资料,时间性极强,随着新一代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旧的技术方法很快就会被淘汰,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因此必须弄清其时效性和先进程度。这一点在引进设备、投产新产品的情报调研方面尤为突出。要避免因资料陈旧,不了解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得出错误结论,盲目引进已过时陈旧的技术和设备。
整理资料
系统化整理资料的主要任务是对搜集和积累的资料进行分类,以方便利用。整理资料的工作也不是完全局限于本阶段的,在搜集和积累资料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就一直伴随着资料的整理工作。在前两个阶段,资料的整理只是简单的大致归类,将其分为背景材料(政策,发展概况)、主题材料、提供数据的材料等。到了这一阶段,则要解决信息的微分化与系统化的问题,“微分化是使所获得的信息依据分析研究的需要形成分类体系,系统化则是使所获得的资料依据分析研究的需要形成一种多向的动态的信息集合”。将经过筛选的资料,按照某种标准详细分类,如按应用领域、观点、方法、技术、产品等分类,在大类下还可将资料按照地区、年代等进一步分类归纳。具体分多少类,采用哪些分类标准应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确定。在分类归纳的同时,将重点内容进行提炼和摘录,把原始文献中的重点句、重点节和重点段直接摘抄下来或翻译过来,做出“节录”,对于仅供一般参考的非重点文章,以“提要”、或“文摘”的形式记录下来;而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量大的原始文献,应该用精炼、概括的语句将其主要内容提炼出来,以备撰写综述时可以马上利用。对于各种数据,利用逻辑推导、各种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或是制成表格。使得资料的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如果撰写预测性的文献综述,还要对现有的资料运用各种预测方法,得出科学合理的预测结论。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对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理论、观点与方法已经按类总结在一起,并用文字提炼表达出主要内容,文献综述的主要组成部分已经具备了。这一阶段是信息分析的主要阶段,它体现了信息分析的研究性及创造性,是使情报资料增值的过程。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开始撰写综述,将经过系统化的资料有机的组织起来。撰写综述经过上一阶段的资料整理工作,综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都已经在综述撰写者的脑子里成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将这些内容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最后完成整篇综述的撰写,结束这次信息分析与研究的过程。
❹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❺ 关于大卫科波菲尔的英语文献综述(他的写作手法)
呵呵~我上个礼拜刚做的presentation~
我还做了PPT,你要的话,我可以给你的哈
Reading Report
-----David Copperfield
The setting
1.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the 18th-19th century(that it is indicated by 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2. The story originated at Bluderstone, a small village, in Sufffolk and later in Canterbury.
The characters
1. Besides David Copperfield, there are many main characters concerning the plot. They are Mr. Peggoty, Emily, Betsy, Traddles, Spenlow, , Dora, Agnes and so on.
2. Mr Peggoty is tough guy who married David’ Mother and he always punished David. Traddles befriended David and they had a special relationship. David was apprenticed to Spenlow and Jorkins. David fell in love with a very cute girl, Dora, who is the daughter of the Spenlow. Agnes finally became David’s wife.
The action
David led a miserable life, because he lost his mother in his childhood. He was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abused by his step-father. But his mother’s maid, Peggoty, took good care of him. During his study , he befriended Traddles. And later he grew up and was apprenticed to Spenlow. And in the process of apprentice, he acquired many things and experience. He graally fell in love with Spenlow’s daughter. There are many setbacks between them, but they couldn’t get married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 Finally, David found his authentic love and get married with Agnes. They absolutely lived a dynamic and happy life.
My impression
1. As for me, David Copperfield captures the hearts and imagination of generations of readers. Everyone can find the his similar image in the plot. Maybe you have the same feelings and troubles. I really appreciate its vivid description, moving content, and instructive theory.
2. To some extent, it maybe kind of tragedy. What I would like to change is that he could marry Dora. I deem she is a very cute and sympathetic girl. I wish that she could obtain blithe life.
My feelings and experiences
1. As I have mentioned, everyone may come across such kind of experiences. You can find a counterpart in this story. You have the similar setbacks and troubles like him or her.
2. I absolutely admire the elaborate description of every character. It manifests the universal circumstance in that epoch. However, the behaviors of some characters make me feel abominable. They, such as David’s step-father, fully demonstrate the negative part of the society. So I can’t identify with any of the characters.
3. If you are aborative, you may find that Charles Dickens chose the main character, David Copperfield, to describe his own life, thoughts and experiences. This is the reason why several readers describe this classic to be an autobiography of the writer.
4.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you may find that author might describe the hero as himself.
It is just like a autobiography of the writer. There existed the same experience and feelings. Although David led a harsh life, finally he lived very happily in companion with his beloved people. David was a very humble and sacrificed his love for Agnes in favor of a sibling-like relationship with her. I admire this kind of person so much. Because he dared to challenge the unfair destiny that he was faced up with. He did his utmost to overcome his obstacle. This is what we need to learn from. To some degree, David showed his bravery and aggressive behaviors. It is really his spiritual wealth.
❻ 英国论文essay文献综述该如何写作
可以进复行跨学科比较,如学习政治可制用语文中的句子分析法来分析政治概念等等…… 三、问题学习法。带着问题去看书,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目的明确。它要求我们看书前,首先去看一下课文后的思考题,一边看书一边思考;同时,它还要求我们在预习时去寻找问题,以便在听课时在老师讲解该问题时集中注意力听讲
❼ 英语应用文写作 怎么写文献综述
清晨,天空中已泛起了鱼肚白几颗小星星揉了揉双眼,依依不舍地离去,小鸟版早在大树上权摆开了擂台赛,花儿们也争芳斗艳地盛开了。为何小鸟叫得这么欢畅?为何花儿开得这么鲜艳?哦!原来它们正在迎接今天这个不平凡的日子——教师节。
清晨,我早早地起来了,一个劲儿往后山跑,一路上,小草为我鼓劲:“快跑快跑!”花儿为我助威:“加油加油!”终于,我来到了后山,哇!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开得多鲜美啊!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知该采哪一朵,看看这朵,真美,闻闻那朵,真香。我精挑细选,好不容易才选了一束最香最美的野菊花,,便欣喜若狂地奔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