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语写作 > 浅析元认知与efl英语写作

浅析元认知与efl英语写作

发布时间:2021-01-21 12:04:36

① 秦晓晴的科研成果

1.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写作教学研究”()。2014年6月结项,等级为“良”
2. 中国外语教育基金第五批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ZGWYJYJJ2010A30)。2012年结项,等级为“优”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规律及特征(NCET-05-0654)” 2006-2009年
4. 国家985项目创新基地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研究(985HUST-12)” 2005-2007年
5.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文本特征和写作方式的系统研究” 2004-2006年
6.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高校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及效果研究”(X020),2003-2005年
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英语写作特征及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研究”(2003d010),2003-2005年
8. 教育部全国教育考试“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外语听力考试标准及评分误差控制研究(40.1)” ,2002-2004年
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及其外在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 (01JA740019), 2001-2003年
10. 国家留学基金委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策略培训模式的实验研究” ,2001-2002年
11.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改项目“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研究” ,2001-2003年
12.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重点建设基地重点项目“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模式研究”,2001-2003年
13.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外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探讨” ,2001-2002年 1. 2009年12月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 2006年1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计划
3. 2002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4. 2001年12月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5. 1995年10月获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二等奖
6. 1997年4月获华中理工大学青年学术论文交流一等奖
7. 1996年12月获南京大学笹川良一奖学金一等奖
8. 1997年10月获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一等奖 1. 学术写作中文本借用与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现代外语》2014年第4期
2. 国外二语学术写作研究趋势及其启示,《外语教学》2014年第2期
3. 二语学术写作引用话语的文本借用策略特征,《外语教学》2014第6期
4. 二语学术写作中的引用特征及与写作质量的关系,《外语电化教学》2014第5期
5. 词汇呈现方式对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外语界》2014年第2期
6. 二语学术写作引用研究述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4第5期
7. 《抄袭、知识产权与二语写作教学》评介,《语言教育》2014年第3期
8. Writer’s Block and Writing Apprehension in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China. 2014.11.13-15, 2014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North Arizona University
9. 2013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特邀会前工作坊“外语教学定量分析”。2013.10.31 — 2013.11.3 华中师范大学
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Processes of College EFL Writers in China and Writing Proficiency: From Multiple Data Sources. 2013.10.17—2013.10.21, 2013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handong University
11. 国外第二语言学术写作研究述评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2013年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48-568
12. 二语写作流利性研究趋势,《现代外语》,2013年第3期,315-322
13. 二语写作流利性指标的效度——一项基于文本特征的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6期。
14. 英语学术写作中作者显现度研究综述,《外语教育》,pp. 31-37。2012年11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5. 流利性与二语写作质量和二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第八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济南:山东大学,2012年10月12-14日
16. Application of Topic Knowledge in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中国应用语言学》2012年第3期, 365-380
17. Application of Topic Knowledge in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2012年9月收录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战菊主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第七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47-68.
18. 大学生英语写作话题知识运用特点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2年第3期,29-35
19. 第二语言研究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及应用,《中国外语教育》2011年第4期,62-70
20. 《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导读――第二语言研究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及应用。2011年10月,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xi-xxvii
21. External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n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第16届应用语言学国际大会,2011年8月24-28日。
22. 二语学术写作教学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首届中国二语习研究高层论坛,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6月25-26日
23. 内容知识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英语写作中的运用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1期
2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Undergraate and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第七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究会,2010年9月25至26日吉林大学
25. 学术写作中的外在知识资源使用研究,第四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4月23-25日苏州大学
26.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写作焦虑测试报告及其对写作教学的启示(第2作者),《外语界》2010年第2期
27. 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28. 二语写作准确性结构效度研究(第2作者)《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第2期
29.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Man Li, Xiaoqing Qin. AAAL 2010 Annual Conference Atlanta, March 6 - 9 2010
30.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7月)
3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外自主英语学习——一项针对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第2作者)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2009年第4期
32. An Empirical Study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ttributions of EFL Learners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第2作者). Asian EFL Journal, 2009, Volume 11. Issue 3
33. 大学生外语写作焦虑调查及对写作教学的启示(第2作者),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第4期
34.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选题特点《外语教育》2008年12月
35. 第二语言写作过程研究现状。2008年9月26-27日“第六届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北师大)
36. Motivation for Writing and Writing Strategy in EFL Writing Process 。2008年3月22-23日“第六届亚太地区二语习得研究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学术研讨会”(北外)
37. 跨文化语用交际策略(第3作者),《外语电化教学》2008年第三期
38.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tertiary English learners. (Co-authored with Li Jie. Pp. 146-170). 中国英语教学(四)In ELT in China (4) eds. By Hu Wenzhong & Wen Qiufa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年5月)
39.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SL writ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Co-authored with Mu Jinyun. Pp 790-804). 中国英语教学(四)In ELT in China (4) eds. By Hu Wenzhong & Wen Qiufa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年5月)
40.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规律与特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41.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42. 《计算机辅助第二语言研究方法与应用》(参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5月)
43. 国外二语学习者作文书面反馈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4. 第二语言习得中认知方式研究的现状,收入戴炜栋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2006年5月)
4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收入戴炜栋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研究》(2006年5月)
46.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co-author with Li Jie). 2006. RELC Journal (Vol. 37, 1)
47. 《外语教育》(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48. 成功英语学习者特征分析,2005年12月《外语教育》第5期
49. 英语专业大学生句法复杂性的发展特征研究。2005年11月12-13日第二届全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学术专题研讨会(南京)
50. 非英语专业生英语写作策略意识调查,2004年12月《外语教育》第4期
51. 浅析英语学习策略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差异,2004年12月《外语教育》第4期
5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收入文秋芳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53.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T in China, Beijing (May 21-25, 2004) co-author with Li Jie
54.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SL Writ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T in China, Beijing (May 21-25, 2004) co-author with Mu Jinyun
55. The relation of learning styles to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 An empirical study (co-author with Li Jie). 2003. 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8, 1:17-32
56. Internal structure of EFL motivation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In Hu Wenzhong (ed.) 2003, ELT in China 2001----Papers presented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T in China, pp. 593-624.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胡文仲主编《中国英语教学(三)》2001年北京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57.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58.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
59.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使用情况,《外语教育》2003年第3卷
60. 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收入文秋芳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61.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之探讨,收入马登阁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4月有《探索与创新》(全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论文集)
6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63. 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及其对归因现象的理解,《现代外语》2002年第1期
64. 动机理论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外语研究》2002年第3期
65.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特色探讨《外语教育》2002年第2卷
66.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二作者),2001年05期
67. 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
68. 第二语言习得中认知方式的研究现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
69. 通过互动发展研究生创造性运用英语的能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第2期
70. 外语学习策略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71. 英译汉教学中还原法的灵活运用,《中国翻译》1996年第4期
7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第4期
73. 论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74. 论普遍语法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5.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6. 论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7. 论索绪尔的语言社会性,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8. 通向外语教学的理想目标--外语的直觉性掌握,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9. 与动词同源的边缘介词,《英语学习》1996年第6期
80. 与比较相关的几种英语句式的理解和翻译,《高等函授学报》1995年第4期
81. 动词转化的临界连词,《高等函授学报》1995年第2期
82. 研究生应试中英译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1995年第2期
83. 《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主编)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7年2月
84. 《考研特别快车——英语》(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85. 《考研英语全面突破—语法·词汇·完形填空》(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86. 《考研英语全面突破—英译汉》(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② 吴红云的科研成果

1.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2. 《英语学习的理念和策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3. 注重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光明日报》2008/3/13
4.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tacognition in EFL writing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2008.2
5.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构成的因子分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
6. 《应用语言学入门》导读,Norbert Schmitt主编,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年
7.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 A factor analysis approach,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4
8. 时间限制对EFL作文成绩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9. 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10. 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
11. 英语学习需要建构的语言环境,《光明日报》2006/8/9
12. 英语学习需要科学的学习理念,《中国教育报》2006/3/31
13. 二语写作元认知构成的因子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14.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现代外语》2004.4
15.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tacognition in EFL writing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16. Investiga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readiness for learner autonomy,《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17. 论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辨证思想”,《外语论坛》,外文出版社,2003年
18. Four options for responding to student writing,《中国英语教学》2002.3
19. 谈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学林撷新—中国人民大学学者论学集》,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 Exerting Chinese EFL writing students’ full potentials,《中国大学英语教
学研究——“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1. 高校师生英语学习观念调查,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主题发言,2001年
22. 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增刊,1998年
23. 词汇困惑与大学生英语写作技能的提高,《北京市研究生英语研究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4. 主编:《法庭内外—法律英语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5. 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张在新、吴红云、王
晓露、张俊香)
26. 翻译:《中国民法案例汇编》,台湾出版社,1993年
27. 主编:《英语写作范文》,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

③ 做英语教材(ESL,EFL)分析评估用什么模型最好

...其最终语来言难度可衔接初中英自语。关于安徽省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组编写的《Primary English 8》(英语8)有没有... 为把英语作为外语(EFL)而不是第二语言(ESL)来学习的小学生编写的。这些学生通常缺乏英语语言环境,且...

④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算发表吗

其实你这个问题是在问,发表一篇学术会议论文,是否算发表。这个回答是没有定专论的,因为不同学属校的制度不一样,对会议论文认可度就不一样。一般大部分学校对会议论文都是比较认可的,比如EI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但是今年来EI会议比较多,很多不权威的会议混入其中,导致会议权威性很难识别,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校只能直接出制度不认可会议论文。如果 要投EI会议论文,而不知道如何判断权威性,建议你网络搜:EI学术会议中心。有关于会议权威性判断的详细教程,可以学习下。

⑤ EFL与ESL英语教学法哪种更适合中国的学生

EFL是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的简称,中文是:英语作为外语;
ESL是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简称,中文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一个是“外语”,一个是“第二语言”。其实两个词有着不同的内涵,指代的事物也不同。二者的根本区别就是后者是指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的语言,前者不是。
其实,second language与first language相对,而foreign language/non-native language则是与mother tongue/native language相对的。
first language、mother tongue和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点是:(1)最早习得的语言,常常是在家庭环境中习;(2)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
second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点是:(1)是一种双语现象;(2)在掌握的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3)熟练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语言;(4)习得方式一般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学。
在我国,除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和汉族人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时可以把对方的语言称作第二语言外,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习的其它国家的语言一般情况下都应称作外语。

⑥ ESL与EFL是说什么

Language,我国的英语教学就属于此类。ESL是指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即 as A Second Language,它的教学对象是英语国家的新移民。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很多学院都设有ESL系。 世界英语教师大会(TESOL)的现任主席David Nunan分别对EFL与ESL下了定义。他认为: “EFL is used in contexts where English is neither widely used for communication nor used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The term ESL is used to refer to situations in which English is being taught and learned in countries,context and cultures where English is the predominant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显然EFL与ELS的教学对象大相径庭。二者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中国学生大多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经过中学阶段六年的学习,他们基本掌握英语语法和大约两千个单词,具备初步的读写能力,而听说能力则因地、因校、因人而异。 因地、因校而异是指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学校配有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完善,教师水平较高,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能受到良好的训练。而在办学条件较差的地区和学校,由于缺乏设备,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差。因人而异是指学生自己学习语言的兴趣、能力。它们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进入大学后,学生们要继续学习英语。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求更高,国家有统一的考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听说能力并不重视,他们更侧重于掌握单词与语法,以求通过传统的四、六级考试。然而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听说能力越来越被看重,国家也对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准备对全体考生加试口语。这一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 ESL课堂上的学生都是新移民。他们在年龄、学习经验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他们被按照各自原有的英语程度(Leve1)分班。程度最低的班(Level 由于ESL学生完全置身于英语环境中,所以他们的听说水平普遍较高。然而阅读与写作水平却不一定。笔者阅读过十七名美国ESL学生(其中有两名中国人)写的作文。对比之后笔者发现那两名中国学生在文章中犯的语法错误最少、语句最流畅,其写作能力明显高于他们的同学。然而任课教师却说,他们在课堂上发言最少,听力也较差,不如其它国家来的学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学生之所以英语听说能力差,这和我国实行的EFL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那么在21世纪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是否应该引进国外的ESL教学模式呢?目前,中国英语教育界对这个问题也在探讨之中,中国英语教育的模式改革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⑦ EFL与ESL英语教学法哪种更适合中国的学生

我不知道。我看楼下好像解释的挺清楚的。
说实话。我或许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内。我来了以后觉得还是在容中国学的块。
刚来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用英语解释英语单词,照样不明白。用英语讲英语语法,全部都是我们小学讲的内容,永远都只会说那么几句简单的。来了三个月除了做题时明白怎么回事。其他时间完全空白瞪眼。当是练习听力了。进步真的很小。
我的朋友告诉我,读这些班你能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想进步完全还是自学。办法不外乎还是国内的那种学习方法。我在这里读EAP,仍然对着语法书做练习,背课文,背单词,造句子。。。
这么说是不是很失望?事实的确如此,我的同学都在努力备战雅思,一样做剑桥雅思的题。
有些人或许交到了当地朋友,或许每天说话自然而然的学会了。但是这种人太少了。你完全听不懂对方说什么,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怎么做朋友?又怎么一步一的交流?至少有一定的基础才可能。而且再过,我们就是外国人。外国人和当地人永远有区别,很难融入那个圈子。

⑧ 求人大英语翻译方向硕士生导师信息

吴红云教授
女,现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 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英语写作。讲授主要课程: 为英语专业本科生讲授“语言学导论”和“英语综合实践课” 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第二语言习得”。
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博士, 1996年荣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曾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学术兼职:《中国英语教学》杂志编委、全国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近年的科研项目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模式研究”、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项目“外国语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专着)、“时间限制对 EFL作文成绩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英语学习需要建构的语言环境”等。
贾国栋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育。
1996 年获澳大利亚乌龙岗大学教育学优等硕士学位,近年在外语类核心及统计源刊物发表外语教学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 20 余篇,目前主持教育部教学改革在研项目两项。
目前担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国际英语教师协会会员、亚洲英语教师协会会员。
庞建荣副教授
女,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认知语言学。担任英语专业本科生高级笔译课,为英语专业硕士生开设语用学和语言学概论。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
曾获中国人民大学宝钢优秀教师奖。参与了 2005 年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话语类型理论的沿展及实践”。
近年来参加多部教材的编写并在重要语言学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多篇,其中发表在香港《语言学研究与应用》 2004 年第 10 期上的“政治文本中人称代词的语用含义”一文荣获“优秀论文奖”。
郭庆民副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篇分析、语言学、英语教学。 现为英语专业本科生讲授英语综合实践(精读)课,并为英语专业研究生讲授“语篇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曾在英国利兹大学语言学与语音学系作访问学者。目前为在读博士。
代表性着述:《人文科学专业英语教材》( 1-3 册),该套教材的修订版(修正中)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第四册),“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杨敏副教授
女,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育。
在中国人民大学外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曾在英国 Reading University 作访问学者, 2005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已发表 18 篇学术论文,其中核心期刊 5 篇。并着有《多维角度透视当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专着)。
已发表 18 篇学术论文,其中核心期刊 5 篇。并着有《多维角度透视当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专着)

⑨ 姜英杰的科研成果

姜英杰.(2014).强迫症元记忆损伤分析及价值探寻.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242-246.
姜英杰,郑明玲.(2014).分值特征对基于议程的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中国北京.
于洋,姜英杰,岳阳,耿希.(2014).多难度价值梯度下权衡困难学习情境的元记忆监测.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中国北京.
耿希,于洋,岳阳,姜英杰.(2014).价值干预对UWP效应的影响.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中国北京.
姜淑梅,姜英杰.(2014).材料数量和人格特质对学习判断的影响.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中国北京.
姜英杰*,严燕.(2013).4~6岁儿童元记忆监测判断的发展.心理科学(02),406-410.
姜英杰*,杨玲,严燕.(2013).学习次数和材料难度对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06),625-630.
严燕,姜英杰.(2013).价值导向元记忆的研究:理论、方法与进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190-193.
严燕,姜英杰*,杨玲.(2013).价值导向元记忆中价值顺序效应初探.心理学报(10),1094-1103.
姜淑梅,姜英杰*.(2011).元认知学习判断假说:理论与实证.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215-219.
姜英杰,王亚玲(2010),情绪障碍元认知测量的进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91-196
姜英杰,贾玮(2010),提高自我调节水平 构建和谐心理环境,中小学教师培训,(8):55-57
姜英杰,王玉(2010),城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自我调控水平调查,现代中小学教育,(5):
梅松丽,姜英杰(2010),基于延迟折扣任务的网络成瘾者冲动性研究, 心理科学, 33(3):722-725.
姜英杰,王溢涵(2009),强迫症的元认知研究:进展与趋势,心理科学,32 (4) :903 – 904.
姜英杰(2008),非理性的超前教育:关于早期教育科学性的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姜英杰(2008),元认知:理论质疑与界说,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35-140
姜英杰(2007),国外元认知教学的特点及影响,外国教育研究,34(12):58-62
姜英杰(2007),关注个别差异优化学法指导,中小学教师培训,(12):58-62
姜英杰(2007),欺负行为测量:问题及解决,心理科学,(6):63-64.
姜英杰(2007),元认知研究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趋势,东北师大学报,(2):156-159.
姜英杰(2006),情绪疗法:矫正儿童行为问题的新视角,东北师大学报,(5):135-139.
姜英杰(2006),EFL大学生英文写作元认知的因素及发展趋势,心理科学,(2) :283-285.
姜英杰(2005),英文短文写作元认知、动机性因素与作文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心理学探新,(4) :45-50
姜英杰(2005),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短文写作元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 :68-74
Yingjie J,Guang L,Xiaosong G(2004),Constructing a model for English writing meta-cognition and its relevant factors in Chinese non-English-major undergraa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39
姜英杰(2003),从自卑到自省--西方心理学发展轨迹新解, 东北师大学报, (6):128-133
姜英杰(2003),美国学科教学中的元认知能力训练, 外国教育研究, (5):55-57
姜英杰(2003),中小学教师情绪自我调节的几种方法, 中小学教师培训,(4)
姜英杰(2003),培养健康学习心理的有效教育策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3):9-10
姜英杰,李广(2003),初一学生英语单词记忆策略的训练研究, 心理学探新, (1):27-28
姜英杰,李广(2003),ESL学生英文写作元认知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 26(2):323-329
姜英杰(2001),国外自我效能研究中的分歧及对元认知研究的启示,东北师大学报, (3):109-115 01、《中小学健康教育》,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11
02、《学校教育心理学》,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11
03、《启发式教学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10
04、《小学生心理学》,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11
05、《小学生素质训练》,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7
06、《大学生心理导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10
07、《教育心理学专论》,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08、《基础心理学》,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1
09、《教育心理学》,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5

阅读全文

与浅析元认知与efl英语写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公的家教老师女演员 浏览:788
圆明园题材电影有哪些 浏览:806
欧洲出轨类型的电影 浏览:587
看电影可以提前在网上买票么 浏览:288
有没有什么可以在b站看的电影 浏览:280
今晚他要去看电影吗?翻译英文。 浏览:951
林默烧衣服的那个电影叫什么 浏览:133
哈莉奎茵与小丑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509
维卡克里克斯演过哪些电影 浏览:961
什么算一下观看的网站 浏览: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浏览:296
朱罗纪世界1免费观看 浏览:311
影院容纳量 浏览:746
韩国最大尺度电影 浏览:130
八百电影 浏览:844
手机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浏览:182
韩国有真做的电影么 浏览:237
欧美爱情电影网 浏览:515
一个女的去美国的电影 浏览:9
金希贞的妻子的朋友 浏览: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