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究竟是"融会贯通"还是"融汇贯通"
两个都可以来。
融会贯通
【解源释】: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自】:现代 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融汇贯通
【拼音】[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把各方面的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自】:现代秦牧:“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发扬创造性。”
融会贯通近义词:举一反三、通今博古、淹会贯通、豁然贯通、心领神会、触类旁通
融会贯通反义词: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和囫囵吞枣、食而不化、囫囵、一知半解、望文生义、与囫囵吞枣、生吞活剥、穿凿附会
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战国 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释义】: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以此来说明另外三个方面,就不要用同一种方法重复教他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 国际号码英文书写正确格式是什么
英语写作应符合规范,英文字母写清楚,字迹工整,书写漂亮的字母的大小和字母间距均匀。英语写作应该有以下几点:
1写字母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字迹要清楚。如字母楼应该是先写钢笔写的竖线,但很多人经常写笔画的连接,从而以字母拧成了扭曲。此外,同学们都精通书写盲目羡煞旁人,经常在正确的时间还没有完全掌握行程开始练习书面潦草的英文,会写在RV,Q写到G,H,如第k写笑话。
写入要注意的上部和下部的倾斜和字母之间的间隙时2字体。方正中国文字由于许多中国英语学习者不习惯在英语写作时倾斜一定的角度,这是希望的注意。此外,在写作的时候26个英文字母应该有高有低,像五线谱上跳跃一串音符。一些人们写都保持在同一水平,并且g和f的连长度的下端的英语上端并不明显,所以建议您能够重视起来。
3,注意字符间距。另外,要注意保持书写时字与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并拢。不应该是一个空间,不应该有空白,以免造成误会。
在写作的时候,我们要尽量不注重字外迁移。如果要迁移,必须音节单位,如字的革命,按照音节迁移的原则,可以重新对这些方法中打开的任何地方,revo-,大革命的迁移,而不是任意的单词迁移。在迁移的时候,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单音节词不能迁移,如狗不能迁移,连字母更单音节词,如通过,也没有例外。
2缩略语,如先生,博士,ESP等无法打开名称或内容迁移的背面。错误示例:布朗先生缩写术语,如英国,我们一个过渡,也不能拆卸。例如:美国这个过渡性的做法是不符合规定的。测量
3过渡性单位不能分开。例如;
11:。 00P M.应写在一行,而不是11点和下午单独的过渡;写38℃,它不可能是38和℃下分成两行。错误的例子有:38℃,
4日从“年,月,日”表示,如果仅仅是为了分隔过渡“月,日”和“年”分开。如二月6,2004和2月6日,不能从迁移分离,但2004年2月6日,并且被分成两行。看看正确示范:2月6日,2004年
5含文字,在过渡想要双辅音声母分开。如更好的移动赌之三,必要的可移动的neces - 萨利。
6,如果写双辅音是根,回加了后缀,则不能打开两个辅音。如石油加-ing构成钻孔,将无法打破它变成DRIL玲,但只分了DRI-灌装。过山车这些规则是简单和基本的,但往往被遗忘或忽视。下一次当你提起笔来写英文,他可能不会忘记这些细微之处哦!
3. 跪求学生的英语写作原稿
一、引言
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对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都有
相当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学习英语的一种必要实践,是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英语写作能帮助提高使用
英语的准确性;能扩大使用语言的范围,促进语言灵活使用;能培养逻辑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对
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阅读、听力、口语有促进作用,英语写作也因此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刘润清就
曾说“只有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地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当前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改革对大学生的英语
写作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学生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听力和阅读训练上,忽略了写作能
力的培养,因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写作中出现了很多“中式英语”现象,写作仍是比较薄弱的一项。
关于母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母语负迁移在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中是客观
存在的(Ellis, 1985)。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迁移是指将学会了的行为从一种情境转移至另一种情境。母语迁移指的是母语的特征被转移到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现象。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Lad在其代表作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跨文化的语言学)中指出:学习者往往把其母语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和意义迁移到所学的外语语言及其文化当中,这种迁移既体现在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以及在与该外语文化有关的行动中,也体现在理解领会该外语语言及其文化的过程中。”Lado认为,母语中的原有习惯有时会促进二语的学习(正迁移),有时会阻碍二语的学习(负迁移)。如果母语的某种特征同目的语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在学习中就会(positive transfer
),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会起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相对应时,或者两种语言的对应结构有差异,则会产生负迁移(干扰)(negative transfer),从而影响外语学习,对学习者掌握目的语造成困难。
4. 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通过英语写作样文秋芳和郭纯洁实验的受试者是来自安徽临泉一中的 6 名学生,是从 20 名被邀参加看图作文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挑选的标准是“ (1)学生在面谈中对研究所用的有声思维方法态度积极,并认为这种方法基级水平。被采集的作文样先准备了一些问题,其中 4 个问题是在第 1 次面批时对每位学生提问一次,同时做了相应的记录,如表 2 所示。
其它问题在 2 次面批中如有必要就多次提问,如表 3 所示。但是由于批改、提问和讲解同时进行,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将所有学生具体的回答作详细的记录,所以对于表 3中的这些问题,只能凭每次批改后的主观印象对学生的回答做回顾性和概括性的描述,同时回答次数也只能用“大多数” 、 “少数”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 结果分析:表 1 显示“B”类错误最多,其次是“A”类,然后是“C”类。结合两次面批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在内容构思时易倾向于运用母语思维(如表 2 的问题 1 和表3的问题 4 所示) ,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思维才是正确可行的(如表 2 的问题 3 所示) ,但是他们在无意识中还是频繁使用母语思维。在组织句子结构时,由于使用母语思维而出现的错误次数相对少一些,但是从与学生的对话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被指出使用了汉语式的句子结构后,仍然无法意识到错误所在(如表 3 中的问题 2 所示) ,说明在句子结构构思方面母语思维的影响更加根深蒂固。同时我们发现在首次面批后,接下来的那次各类错误量明显减少,特别是“B”类减少的绝对量最大,从51 次减至 18 次,说明学生在没有被提醒的情况下,使用母语思维现象比较普遍。 “C”类在第 1次作业中出现 7 次,在这次面批过程中曾对学生说:最好不要使用那些不确定英语中是否可用的习语或者隐喻。在第 2次作文中,没有学生敢用了,但是接下来的写作中又有学生使用。从错误数量的分布情况来看, “A”类的波动比较大,说明句子结构的提取随机性大。6 次作文情况总体上反映母语思维对组织句子结构的影响比较深刻,在较短的周期内改变这种影响比较困难;而词汇使用时的母语思维量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降的趋势明显减缓。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学生在思考写作内容和组织句子结构时,都会使用母语思维,而且经常是无意识的;在学生的认识中,母语思维是不可取的,他们会有意识地避免它,但是英语程度有限,又被迫动用母语思维;母语思维很难定量,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环境、生理状态、情感和写作内容等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母语思维的使用是一种认知现象,母语在写作中的迁移有相关的促发、制约、容忍等认知因素,这些因素表现在句法结构的元语言意识、词汇的标记性和典型性、习语或隐喻的标记性以及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认知等方面。
二、写作中母语思维现象的认知理据
(一)句法结构的元语言意识 Ellis认为大多数二语学习者对句法特征比对语音或语篇特征的元语言意识要发达,这种意识使得他们在语法层面比在其它语言层面更能控制语言形式的选择, 从而抑制母语迁移现象发生[3]。但是一旦该意识不够强烈,母语迁移就会显现。本文研究对象的英语水平属于中等,元语言意识相对处于一般或者较弱的状态。表 1 显示他们在句法结构的母语迁移量有起伏,说明他们的元语言意识易波动。
语言学家们大多数认为汉语是属于话题突显型语言,英语属于主语突显型语言。汉语的句式结构通常为“话题+说明”结构,而英语的常式句子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一般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有五至六年的正规汉语教育,这还不包括学前的汉语言习得。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元语言意识相对较强,而英汉语句式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明显,所以虽然经过一定时期的英语学习,一些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句式的使用还是不能得心应手。
(二)词汇的标记性和典型性
从表 1 和表3 中,我们可以发现母语在词汇方面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最明显的。词汇涉及语音、语用等特征,标记性强,习得比较困难,更何况写作对词汇掌握的要求甚高。标记程度是从小到大的一个连续体,无标记特征比有标记特征在认知上更易引起人的注意,更容易被储存和提取,如不定冠词“a”是无标记的, “an”是有标记的。从无标记性词汇到有标记性词汇,特点的显著性依次递减,习得的难度则逐渐增加。Eckman 认为二语范畴相对于母语对应范畴的标记程度大时,迁移就可能发生;而二语范畴的相对标记程度小时,迁移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相对标记程度大的二语区域属于困难区域,且难度与标记程度一致[4]。 在表 1 中,误用母语词汇现象虽然在首次面批后有所减少,但是从第 3 次到第6 次的回落程度低,基的语义就是“抓”这个核心义,而忽视了其它意义,如动物“用爪子抓挠” 、 “用蹄刨或扒”等,产生了错误的母语迁移。
(三)习语或隐喻的标记性
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在有些习语或隐喻的使用上,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也具有标记性。如表 1 所示,共有 31 例“C”类错误,说明二语使用者在运用习语或者隐喻来描述情况时,往往会求助于自己的母语文化,从而导致母语的迁移。如有一学生写道: “My father hopes me to be a dragon in the future.”他没有了解在英语中“dragon”是指“凶暴、蛮横的人” ,而是根据母语思维中的“望子成龙” ,直接翻译成了英语,表达的意义适得其反。 有时习语或隐喻在二语习得者思维中的标记性可以被人为地淡化,甚至抹去。如表 1 和表 3所示,向学生解释习语的来源或者与母语的差别之后,学生就不会再误用这个习语。但是语言中不同的习语和隐喻太多,无法一一讲解,所以换了篇命题作文,学生又开始出现“C”类错误。
(四)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认知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在母语思维里有两个概念的存在:一是心理语言距离,即母语与第二语言在学习者心理感受中的差别程度;二是学习者的心理类型,即对待语言距离的实际心理个性差异特征。二语学习者通常对语言距离估计不足,有时夸大,有时缩小。在英语写作中,学生们通常是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来遣词造句。由于对母语思维非常熟练,他们在潜意识里就会缩小语言距离,信手拈来一些词汇或句式,以为在汉语中可以使用的,在英语中也可以使用。 学习者的心理类型对母语思维也有一定的影响。文秋芳和王立非认为人的认知模式有两种:场独立型和场依赖型[6]。男生更倾向于场独立型,他们喜欢用逻辑推理指导自己的心理;女生更倾向于场依赖型,她们多选择非逻辑推理策略,喜欢猜测词义或者句子的意思。对二语写作具有提示、引导和协助作用。当母语思维与二语形式不同时,母语对二语写作会产生负面效应,或者说“负迁移” ;当母语思维与二语形式相似时,母语会带来“正迁移” 。因此,二语教学者不能让学生对母语思维产生错误的认识,必须积极引导学生适时、正确地运用母语思维,发挥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中的正面效应。
5. 怎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考中,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所证明。我觉得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步骤/方法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6. 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
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帮助很大。
主要是:
1、互联网拥有巨大信息量。
2、互联网有沟通交流传版输的传媒作权用。
3、互联网有多功能互动作用。
4、互联网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提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5、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易方式。
6、LBS使出行变得便捷。
7.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怎么写
哈哈,hsmtlfuv也在找英语毕业论文参考资料吗,呵呵,前几天我到处找,后来找上届的学长帮忙,他介绍我到VIP英语论文网找王老师帮忙,现在王老师正在帮我弄,呵呵,王老师也每天都在跟我沟通我的论文的情况,我觉得挺好的。
参考下这篇文章,或许对你有帮助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热门话题。普遍认为,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深受母语的影响,即汉语迁移。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根据语言迁移等相关理论,作者分析和探讨了汉语的负迁移对中国职业学院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试图解决下列问题:(1)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汉语的负迁移对其英语写作是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汉语的负迁移对其英语写作中的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是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者对湖南安全职业技术学院136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测试,根据成绩的高低,从中选出前20名,中20名,末20名共三组60名作为研究对象,这三组学生分别代表英语高等水平学习者,英语中等水平学习者和英语低等水平学习者。作者以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中介语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以英语写作,问卷调查和采访为研究工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英语写作中所出现的汉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研究,作者探讨的问题得到了回答:(1)经过两两对比,就英语高、中等水平学生而言,英语水平与其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中、低等水平学生之间和高、低等水平学生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英语水平与其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呈负相关,即英语水平越高,英语写作中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越小。(2)经过两两对比,词汇方面:高、中、低三种水平的学生两两之间都不存在这种显著性差异;句法方面:就高、中等学生而言,其英语水平与汉语负迁移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就中、低等学生和高、低等学生而言,其英语水平与汉语负迁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英语水平与汉语负迁移对句法的影响呈负相关,即英语水平越高,英语写作中句法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越小;语篇方面:就高、中等学生和高、低等学生而言,其英语水平与汉语负迁移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就中、低学生而言,存在显著性差异:英语水平与汉语负迁移对语篇的影响呈负相关,即英语水平越高,英语写作中语篇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越小。研究表明:(1)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低水平学习者更易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2)汉语负迁移的影响难以彻底消除,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它会随着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而减小。本文阐述了汉语负迁移与英语写作之间的关系,其数据和结论对语言研究者和英语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由实证研究提供的真实有效的数据加深了我们对汉语的负迁移与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中国职业学院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自己咨询VIP英语论文网也可以,老师的态度很好
8. 如何避免雅思写作负迁移现象
负迁移主要是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汉语习惯会潜意识对英语产生影响,雅思写作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考生对词汇、语法的掌握情况,所以大家在雅思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积累一定的雅思写作词汇,语法等。
1. 母语负迁移
迁移(transfer)一般指的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先学得的知识和经验对后来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当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在语素或句法等方面类似或一样,对后者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做干扰(interference)。在中国考生准备雅思考试的过程中,负迁移主要指的是因汉语与英语属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思维模式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在英语学习中,汉语的习惯会自动地首先出现在学习者脑中,潜意识中对英语产生影响,尤其体现在书面产出上。
2.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现象
语言的迁移可体现在目标语言的各个方面,
英语写作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所以它能体现学习者对词汇、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在这几个方面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2.1)在词汇方面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英汉词汇不可能完全对照,所以有些词汇在意义和用法上可能存在差异,这样就可能出现各种现象,如:
冠词缺省:如表达某一类事物时,要么用不定冠词a/an,要么在名词后面加复数形式s/es,但汉语中无些表达,所以学习者往往忘掉。
动词的人称、数和时态和语态的形式等变化形式是汉语中没有的,所以学习者也容易忘记或用错,尤其在图表分析中,时态比较混乱的现象很普遍。议论文中被动语态的表达也是考生不善于运用的一项,过多的主动语态往往削弱文章的正式性。
搭配不当或意义混淆:如“接电话”往往译成receive the call,而正确的表达应为 answer the
call,“不论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将“ecation”和“culture”相混。
此外议论文中的“有”除具体的某个人“有”某物以外,基本上都是there be,而不应用have。
助动词will, be going to主观性太强,在雅思的第二篇文章中应多用be to do替换; 而sb. can多换成there is
possibility that…; 至于should, must等情态词也因语气过于强硬而多换成更客观的It is necessary /
imperative that sb…。.的表达形式。
2.2)句法迁移
英语中一个有效的句子只能是主语加一个谓语动词,而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表达,只要语意相关,逗号可以连接两个单句。这样就造成了写作中常出现碎句和句子粘连现象,如:
Mobiles are very popular nowadays. Because they are very convenient。
第二个小句只有从句,不能单独成句。
It was raining hard, they could not continue their work。
这两个句子在英语中各有谓语动词,所以应由so连接成并列句,或在第一句前加上because变成从句。
此外雅思写作中悬垂限定结构也是考生们不自觉的出错之处,这也是因为汉语的表达习惯。如:
To draw a map, the location is quite clear。
第三个常受汉语影响的句法方面是主语意识的淡化,表现在两篇写作中动词的随意陈列,或that引导主语从句中that的省略,如:
Next discuss the number of Australia in annual income。
Families keep the old has its own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2.3)语篇的迁移
主要体现在议论文的开头模仿汉语的迂回,不能直接点题,如:As to the problem of…, some people think..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I think…
此外还有语篇结构上采用汉语的归纳式,而常见的英语逻辑是先提出主题句然后辅以论据的演绎式。汉语语篇注重意合,形式较散,其逻辑联贯是隐含的,所以影响到议论文的写作中往往是简单句的罗列,句型单调,结构松散,逻辑关系不清楚。而雅思写作,尤其是学术类的写作中考的就是能否有条理地分析或论证某个客观事物,这也是考官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依据。
3 .对策
文章中提到的几个关于汉语对英语书面产出的负面影响是比较普遍的,希望考生们能引起重视。此外在平时的阅读中应注意比较和借鉴英语中的词汇和句法以及语篇方面和汉语的不同,在写作练习中应有注意留出一定的时间有针对性地修改。
9.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的开题报告的创新之处怎么填
收集学生作文, 批改作文,详细修改, 判断错误源自汉语, 则推断为受母语负迁移。 这是思路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