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语散文选读unit8 french and english 译文
你的程度已经比较高了,今后可以考虑到国内重点外语类或综合类大学攻读研究生,选取同声传译方向,不要随便到社会上参加所谓的同声传译培训,因为一般学费昂贵,但师资力量多是属于拼凑型的,并不能学到真功夫.重点向你推荐以下几类大学的同传:(一)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会议口译(同声传译)专业,两年全日制研究生层次专业教育。培训的重点为会议口译专业实践技能(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完成学业并通过专业考试者,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证明其能胜任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国际外交及各种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学费一年级:40,000元;二年级:60,000元. 二年级结束时,按照全球一流会议口译教学单位标准考核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专业考试科目为交替传译(英汉及汉英)、同声传译(英汉及汉英)和带稿同声传译(英汉及汉英)共六科。考试材料均取自于真实国际会议,其难度与专业会议口译工作相吻合。通过专业考试的学生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Professional Diplo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该证书证明获得者为达到国际标准的,胜任国际组织、外交外事及各种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的专业会议口译员。根据2003年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与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以及2004年5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欧洲委员会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会议口译专业证书为联合国与欧盟所正式承认。报名时间: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3月份(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和英语口译(翻译硕士)专业下面均设有国际会议口译方向(需加试中欧联合面试).口译教师均在欧盟口译总司接受过专业培训,并获得欧盟口译证书。许多教师曾为联合国纽约总部、日内瓦欧洲总部、国际劳工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提供过口译服务。全部课程主要由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外教师共同执教。欧盟口译总司派考官全程参加入学考试、教学与毕业资格考试工作。修满全部课程、各课程测验及格、毕业考试及格者,将获得欧盟口译总司颁发的“国际会议译员资格证书”;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将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考试科目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72二外俄语 或273二外法语 或274二外德语 或275二外日语 或277二外西语③761基础英语④861综合英语要求:一、761基础英语和861综合英语针对报考英语学院的所有考生。761主要考查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功,861主要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以上二门考试不涉及各研究方向相关专业知识。复试笔试按方向考察专业知识。二、国际会议口译方向主要培养同声传译员,单独复试。英语口译(翻译硕士)专业的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1英语翻译基础④451汉语写作与网络知识要求如下:211,351,451由外经贸自主命题,参考书目是211翻译硕士英语 英美散文选读(一)(二)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年蒋显璟351英语翻译基础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陈宏薇 等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三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王恩冕451汉语写作与网络知识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林青松 公文写作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白延庆(三)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同声传译专业 学制两年 ,学费每年2.5万元。 (51)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同声传译)(011高翻学院) 王立弟 教 授 李 长栓 副教授 招60人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1俄语或212法语或213德语或214日语或215西班牙语,任选一种) ③ 611基础英语 ④ 921英汉互译 (52)翻译理论与实践(法英汉同声传译)(011高翻学院) 马晓红 副教授 5人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30法语基础 ④ 922英汉互译 (53)翻译理论与实践(德英汉同声传译)(011高翻学院)王建斌教 授 5人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40德语基础 ④ 922英汉互译 (54)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英汉同声传译)(011高翻学院)史铁强教 授 5人 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10英语 ③ 620俄语基础 ④ 922英汉互译 (四)武汉大学外语学院2007年建成同声传译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对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口译课的基础上,开办了同声传译课,集合优秀人才培养的同声传译团队在荆楚大地闻名遐迩. (五)外交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两期高级外事口译培训班(脱产)(六)厦门大学为全日制研究生研二口译方向的同学开设同传模拟实战课,该课程完全模拟真实的同传情境. (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翻译学研究生专业中设有国际会议传译方向.导师有 仲伟合 莫爱屏 赵军峰 考试科目是: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40 俄语 或 241 法语 或 242 德语 或 243 日语 或 244 西班牙语 ③ 601 英语水平考试 ④ 801 英语写作与翻译 广外拥有同声传译实验室,配备有8个同传厢.另外,在翻译专业硕士的在职研究生教学中,有国际会议传译方向,学费58,000元(含教材费).
❷ 散文鉴赏的步骤及分析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中最适于抒写坐着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饿基本特征。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神不散是就立意而言的,即广泛地取材且只围绕一个主题。
二、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它侧重于以叙述人物和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如2007课标海南、宁夏卷《叶圣陶在四川》谈的是叶圣陶的事,重庆卷《告别三峡》谈的是迁移民、建大坝的事,全文都蕴藏着深厚的感情。
2、写景散文:此类散文通过描写外在的自然景物来表现作者对此地此景的喜爱之情或以时间为线索,或移步换景以空间为线索。阅读时抓住景物特点即可,如2007全国卷《海南杂忆》既有时间线索,又有空间线索,谈到了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又如上海卷阅读文(二),谈的是杭州的美景。
3、咏物散文:此类散文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于形象的外物之中,是以外在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如辽宁卷《炉火》,文中的炉火象征了一种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
三、鉴赏基本步骤
1、读文意(略读)
读第一遍时,力求快速而有效的找准文意、文题、作者、文末的注释与写作时间、开头结尾等等,由这些综合信息就可大致得知文章谈的是什么。
2、读结构(略读)
第二遍时,就要有目的的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句,它们的位置一般在各段的段首或段末(当然有的也要自己概括),还要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线索句。一般来说,反复出现在文中的句子就是。
3、读字句(精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即只要读得熟,不待解读,自然明晓其义。当然,读时自己一定要走进作品当中。创作是作者将情感述诸笔端,鉴赏就正好相反,读者阅读散文则须披文以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驰骋想象,展开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读第三遍时就要根据题目要求,有的放矢,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读,读出字句里蕴藏的内容及情感。
四、出题思路
1、字句的赏析
一般来说,所问的语句不外乎这三种:
①对文章结构起作用的句子。
②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③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的句子。
第一种:入江苏卷《麦天》第16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累人的日子。”这些叙述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首先分析这话的字面义: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再看下文,写了女人心疼男人,上文有一句“吃苦的日子到了”,由此得知是与上文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
还有入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第14题: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在本文中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由此可知: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第二种:如四川卷《焰火的变奏》17题: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做简要分析。此句在文末,应有收束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由此可知: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
第三种:上一种中用到了反问句,反问句加强感情。还如江苏卷《麦天》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花,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解答如下: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这道题就要考虑包括修辞在内的各种表现手法。
在回答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时,一般要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明确用了什么方法,然后说用这种手法表达起到了什么效果,最后再联系具体语句谈表达了什么内容,公式为:方法+效果+内容。如《焰火的变奏》一题里(即上题)答案: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还有如梁遇春的《泪与笑》(我校调考)有一题是这样的: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答题时首先就要明确用了比喻,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里就必须搞清楚“降幡”的本义及其在文中的比喻义,再联系全文就得出了答案:“本文使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内心的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从上面几道题目的解答中,我们又不难发现,理解语句时,有时也要找出句中的关键词的意义。这些关键词先将其本文即词典义把握清楚,再联系整个句子及全文思想感情,如山东卷《灯火的温情》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回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解答这道题时,应先把握“冷”和“荒野”的词典义,然后理解它们的语境义,最后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冷”是指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荒野”指的是心境的黑暗,由此不难理解作者的观点: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
❸ 英国散文写作方法有哪些
英语散文写作需要一定的额修辞手段与写作方法来提高文章表现效果,文章词汇,句式、修辞及语言风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英国散文家弗朗西斯·培根的随笔《谈读书》一文流传深远,意义隽永深刻,富含警句格言,即便今天,对于人们读书治学仍有不少启迪和教益。通过对文中的词汇,句式、修辞及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藉此更好的了解英语散文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方法。
一、引言
1597年英国散文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借用蒙田(Montaigne)于1580年出版的一本题名为“Essais”的随笔集之名出版了一本《随笔集》(essays)。《随笔集》内有10篇短文,后经两次扩充后再版,共收58篇文章,《谈读书》是其中一篇。培根随笔篇幅短小,文字简约,语言形象化。句子富有节奏感,文中充满了警句。58篇随笔有叙事,有议论,以一人一事为出发点,引申开去,带出一个普遍的问题来,或抓住某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加以展开,探讨其解决办法,给人以启迪。这与培根当时所处的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关心人本身,把完美的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为救治与教化有弱点与弊病的凡人,文章中常带有教诲目的(moral purpose)。这类论述精辟,蕴涵哲理的散文在英国始于培根,因此有人称培根为“不仅开英国散文之先河,而且堪称后世散文大家之楷模。”[1](P1)这里所说的散文(essay),是英语中狭义上的散文,既指“那些由一件小事生发开去,信笔写来,意到笔随,揭示出微言大义的‘随笔’,也指议论时政、评价文学现象的气势恢宏、洋洋洒洒的政论和文论。”[1](P3 )
二、《谈读书》的文体特色
《谈读书》一文,短小精悍,含义隽永。全文仅305个词,却把读书的妙用和读书的方法两个问题说得非常透彻。原文不仅在用词方面多采用庄重典雅的古语词、大词,着重体现作者冷静、理性,语言富有卓见,蕴涵哲理,而且句子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句式多采用并列式,体现语言及语义的平衡美。培根善用排比和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文中格言警句层出不穷,除连结句外,几乎句句是警句,言简意赅,很有说服力。这些论说文的特色在原文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堪称论说文的典范。因此,对原文的文体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本文从词汇、句式、修辞及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对原文进行分析。
(一)词汇分析《谈读书》这篇随笔,文字干净利落,多用古语词(archaism)和大词(big words),语言显得庄重、典雅,给人以厚重、正式的感觉。词的运用几乎未选possibly,perhaps,probably,in my opinion等表示谦逊、客气、模棱两可的词。文中用到的文言词有:marshalling, humour,maketh, doth, stond ,discourse。这些词的使用标志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就像古汉语中“之乎者也”词汇的使用一样,给人一种古老、厚重的感觉。文中还用到一些现代英语词的古用法形式。其中很多词今天已经不再具备它原有的语法和语义功能。它们和文言文一样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语言色彩。例如:proyning =Pruning,栽培cultivation的意思,Subtile =subtle,Stond = hindrance, stoppage,意为:缺陷,wroght out,意为:得到解决,Receipt =recipe,良药,良剂, Nay=no, likeas = as,Except =unless, Else= or else,意为:否则, Never= ever, Natural philosophy是古用法,相当于自然科学, In the wit = in the mind,Bounded in = checked, Disposition =management,处理。文中还有两处使用了拉丁语,这是作者的偏好,认为拉丁语能流传长久,能给文章制造特定的历史格调,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下面这个句子“Abeunt studia in mores”,培根在“Advancement of Leaning”一文中的解释为:“studies have an influence upon the manners ofthose that are conversant in them.”意为:“专心学问者,性格也受陶冶。”[2](P52)Cymini sectores = hair-splitters,即“过分讲究细节、条分缕析的人。”[2](P52)文中还用到一些大词即书卷词语,例如:ornament, disposition, contradict, confute,attention, extracts, conference, cunning,impediment, demonstrations等等。这些词给人一种高雅、庄严的色彩感觉,适于严肃、正式的场合。
(二)句式分析
1.并列句《谈读书》这篇文章句式单一,19个句子就有12个句子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均衡,体现了语言的均衡美。这样的文章平实大方,读起来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虽然如此,作者却十分注意长、短句的交替使用,以避免整齐划一的句式在文中显得单调乏味,使行文更富节奏感。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t.这是由分号连结起来的一个并列句。第一个分号之后各句承前省略了make men。这样的句子排列整齐,表意鲜明。并列的部分都省略前面相同的成分,重点突出,使读者一目了然,给人以清晰明快的感觉。而且均衡的句式形成排比风格,犹如排山倒海之阵势,颇具说服力。“关于make的用法,培根在此篇文章中采用两种用法,一是带宾补的用法,即这一句中:historiesmake men wise;另一种是带宾语的用法,如: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作者用make和maketh加以区别make所带的不同结构。”[3](P87)For expert men can execute, and perhaps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come best from those that are learned.这一并列句不同于上一句,这句中的并列关系是由连词and,but连接起来的。每一个分句不如上句那么短促,明快,而是多一些推理和描述性的语言,这主要是因为此句中作者旨在分析读书给人的益处,分析那些有经验的“练达之士虽然能处理细事,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多读书之人莫属。”(王佐良译)[4](P215)这是短句和长句给人的不同感觉。短句,短小利落,给人以确信,勿庸置疑的味道,多使人受教,犹如金科玉律不容辩驳;而长句,尤其由连词连接的长句,语气连贯,舒缓,善于推理、论述,在陈述和分析中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
2.省略句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and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这一句省略了表语is,全句结构紧凑,表意突出,具有言简意赅的强烈效果。三个否定词not,nor,nor的使用把读书不是为了要辩驳,不是要盲目信从,不是要寻找谈资排列的紧凑整齐,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否定的语气和不赞成的态度。最后以一个转折词but连接收尾,简洁有力,语气上由否定转向肯定,给人一种义正词严,豁然开朗的感受。由不要,不要,不要,转为而要权衡和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有说服力。3.复合句复合句的使用有并列句所不及的文体功能,即善于表现事物间的种种复杂关系,“在复合句中,主句结构独立,从句依附于主句;从句所表达的概念是对主句意义的补充、解释或限定。”[5](P62)They perfect nature, and are perfected byexperience: 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plants, that need pruning by study; and studiesthemselves do give forth directions too much atlarge,except they be bounded in experience.这一句中的主句后带有一个由连词for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从句中有主句和由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和由except引导的条件从句。原因状语从句用来解释读书和经验的互补关系;定语从句是补充说明“天生的才干犹如天然花木,须靠读书修剪枝叶。”(王楫译)[4](P216)条件从句是用来限制“读书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王佐良译)[4](P216)语义虽然冗繁复杂,但使用不同从句的关系连词来引导,则又显得条理十分清楚。这是并列句乃至其他句式所不能比拟的文体功能优势。
(三)修辞与语言风格的分析
1.排比“排比(parallelism),就是把结构相同、意气并重、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5](P83)《谈读书》一文中这样的结构随处可见,俯拾皆是。而且作者运用得当,气势磅礴。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 is affectation; tomake judg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humour of a scholar.三个同样的不定式结构语气一致,就“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书是迟滞,过分用学问自炫是矫揉造作,而全凭学理判断一切,则是书呆子的癖好。”(廖运范译)[4](P215)分析得何等淋漓尽致,准确生动。这种排比结构用来说明和定论,不仅结构严谨整齐,而且文章的节奏也匀称悦耳,大大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优美的散文之所以能给人们的听觉带来美的享受,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优美的节奏。散文的节奏虽不像诗的节奏那样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但作家总是注意选择某种节奏,使节奏成为烘托语义的一种表达手段;而文学批评家则总是把节奏看作是“文体风格的组成部分(an integral part of thestyle)”。[6](P67)S. H. Burton在The Criticism ofProse一书中指出:早期英语散文的节奏多是靠排比结构予以实现的。在《谈读书》这篇散文中,培根就十分注重使用排比结构来实现节奏美,还注意交替使用并列句和复合句来体现节奏感。例如:Some—books are to beㄆtasted,ㄆothers tobe swㄆallowed, andㄆsome few to be chㄆewedand digested.
2.比喻培根善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一个道理。因而文中充满了诸如taste, swallow,chew,digest等等的比喻。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plants, that need pruning by study;是说天生的才干需要知识来磨练就像草木需要修枝剪叶一样;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digested;是说读书犹如吃食物,“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则须咀嚼消化。”(王楫译)[4](P217)else distilled books are, like commondistilled waters, flashy things.这一句是说“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王佐良译)[4](P217-218)这些深刻的读书之道,若不是用这么形象的比喻,很难达到这么通俗易懂的效果,形象的比喻用得恰到好处,着实令人信服。
3.语言风格《谈读书》全文没有分段,一气呵成。文中短句多,并列句多,标点多。像培根这样的文风在当时被称为“松散、自由的风格( loose and freestyle)。”[7](P340)文中不大使用复合结构,并列句中各个意思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一个接一个说下去,逐步深入。因此,并列连词(and,but,for,nor等)远远多于主从连词(as,since,because等)。“这类文章,虽则是松散自由的,它还是很讲究修辞,”[7](P340)排比和比喻随处可见。全篇文章旨在强调读书的功效,作者相信人们头脑中一切病端都有办法救治,而读书就是一剂万应的良药。这种对人的自我完善的渴求及确信必达目的之抱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崇尚理性,相信人的力量和人具有无限潜力的“人文主义精神”。为反映作者的冷静、理性和自信的态度,文章也采用简洁这一风格。“简洁,就是言简而意赅。文章没有多余的词,没有多余的句,但内容又很丰富,含义也很深刻。”[5](P288)概括说来,应该是鞭辟入里,引人深思。如: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disposition of business…这个句子写得干净利落,让人听来仿佛觉得作者在述说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语气肯定,说一不二,丝毫未表现谦逊、迟疑和含混的语气,似乎落笔之处不容置疑。
三、结语
《谈读书》这篇文章,我国翻译界许多学者(王佐良,廖运范,王楫,)大都从翻译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然而对其进行文体方面的分析实不多见。这篇短文,语言深刻,蕴涵哲理,句式简单,结构均衡,格言警句颇多,善用比喻、排比。语言简洁平实,含义深刻,实为一篇绝好的论说文范例。对其进行文体方面的分析,这对学习论说文的写作、研究英语散文的历史发展和变迁必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于英国散文的写作,如果没有多多读一些英国著名散文作品的同学,对于散文的写作肯定无法掌握其中的奥秘,只有多读多多的进行对英国散文作品的探索,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写作英国散文,在英国留学期间同学们有任何的写作问题都可以咨询一些国内比较知名的留学网站,例如:51Due、留学府都是非常不错的留学服务网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❹ 散文诗的写作特点、要求,以及如何鉴赏内容
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时期。中外在此之前虽曾有过类似散文诗
的作品出现.例如中国古代的小赋、明清小品文,西方欧洲16世纪法国的蒙田小品文等等,但都还
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尚无法称为严格真正意义上的散文诗体裁。当然也没有“散文
诗”这个叫法。真正的散文诗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才有的。
第一位使用“散文诗”这个称谓的诗人是十九世纪法国的波特莱尔,当时这种新的表达形式被
称为“小散文诗”。
时至今日,当我们跨过漫长的年代与广阔的地域,在考察大量作品的基础上,可以逐渐清晰地
发现一些散文诗的相关特点.
它兼有散文与诗歌两种体裁的属性,最本质上还是一种诗歌的形式。它借用于散文的外观和部
分写作手段与诗歌的语言、灵魂结合为一体,为主题表达而服务;与通常意义上的散文相比篇幅更
为短小,又不象诗歌那样固定分行,无形无象的思维情感通过作者心灵的孕育外化为富于音乐性的
语言节奏和韵律以及情节关联,从而呈现出更为接近精神自由的表达境界。
在内容上,从无数散文创作的实践经验来看,都更侧重于纪实性,受限于真人真事的抒写.虚
构的可能性已经被压缩到了某一程度上无法随意打开释放.而散文诗所写内容则既可为叙事抒情,
批判现实的,也可以是纯粹浪漫幻想的。篇幅容量可以大到《窃贼》那种适度程度,但不宜过长,
也可以短小到类似泰戈尔那样富于哲理性的片语遐思。
在形式上,比散文包含有更多的跳跃想象,隐喻和象征;可以象诗歌那样分行,也可以完全不
分行;即便分行多数也是以长句排比交错的连贯格局出现,例如《驿站》和《邂逅》两首。同时无
论怎样变化,行文须具有一定诗歌语言的素质特性。例如强弱不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虽然不是
绝对化要求如此,但最好不是和散文写作的语言完全同一种风格步调了,否则将沦其为抒情散文,
而不是更为典型意义上的散文诗了,这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和说明。
在风格上,可以说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多样化可能。篇幅虽小,但却包罗万象,人性与自然中的
所有元素节点都可以成为表达主题的某一个突出坐标。根据所选特定客观内容本身具有的差异性质
而产生不同的风格类型变化。写《秘密》就是要抒发对理想的信念与坚持,形成一种清朗大气的风
格;写《牵手》,文中有类似于散文性质的人物对话和描述,局部音乐性适度削弱了一点,是要表
达一种超越生死的爱情观和深沉炽烈的风格;写《抑郁者》则是要一反常态,关乎心理学中抑郁症
患者的主观世界和扭曲体验。而这个近乎极端的心理状态并非患者所特有,普通人在某种特定时段
与条件下,也可有一闪之念,搅起心灵中隐秘的情感与矛盾因素,只不过不会成为主导心境而已。
此时即是要表现阴冷抑郁的情境和神秘诡异的风格,有种心灵秘境深处的悲怜与颓废之美。
关于散文诗的语言和风格。说几句题外话,借用音乐领域中的一些事例现象来对比研究。这一
点非常类似于现代新世纪音乐的发展特点和外在表现。
古典音乐不必多说,自然是莫扎特,贝多芬一类的作品。新世纪音乐则是以雅尼和范吉利斯等
新一代音乐大师为代表。两者在创作思想和使用的工具上有所差异。前者以传统乐器谱曲,后者利
用数字化工具,例如高技术含量的电子琴进行创作。古典音乐中题材的选择和表现都相对严谨正统
,形式上具有固定曲调织体的音乐结构。拍子、节奏、速度、音程、和弦、调式等音乐要素都融合
于相对稳定的结构流程中进行表现;有序曲有结尾,明确的主体旋律和变奏。这很象古典格律诗歌
中一些约定成俗的法则。但是对于表达更为复杂、微妙、广阔的心理体验和音域空间则显得力不从
心了。目前的实践也已经证明,最经典流行的五线谱记谱方式也是有所缺憾和局限的,无法明确有
效地记录表达很多复杂精细甚至模糊状态的音阶层次与情感体验。而新世纪音乐则借助于数字化音
乐创作工具与模式将所有的音乐语言和要素打散,溶解于“片段的节奏”中进行自由变化和表现。
将那些过于细腻微妙甚至难以捕捉的心灵体验记录下来。将音乐的表现力与可能性推至了新的高峰
。同理,文学领域中散文诗的出现无异于是对语言艺术上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一次突破和探索。外表
看上去象是散文的抒写,情节的片段,而本质上则是一种更为纯粹自由的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虽
然片段,但却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犹如诗歌作品那样成为无法分割的有机整体,获得了独立的艺
术生命形态。
因此,散文诗出现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打破了诗歌与散文两种文体原有的定势与结构.开拓了尽
广大,至精微的创作原则和内容表现空间;发展出了更为灵活自由的创作手段与新颖的语言形式美
感。为人类的艺术生活锦上添花,更现辉煌。在此思想认识前提下指导自己的散文诗创作实践,我
们将可能会收获比以往更为风格迥异,变化多端的语言之花。
怎样鉴赏诗歌
(一)、熟悉名句,了解知名作家
名句的积累是一个渐复过程,从小到大了解作家是知人知文即知题。如,岳飞是抗金名将,辛弃疾是爱国词人,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二)、把握意境,感受诗人感情
小说中的人物是有形的,诗歌中的意境是无形的。所谓意境是主观情思和客观自然景物或生活正面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意” )是通过作品这个“境”来表达的。含蓄地将情融于景物之中。
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明透澈
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宏阔悲壮
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哀婉,相思,对爱人的思念,表白
诗不是小说,不是杂文,在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诗歌所展示的画
面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熟悉诗歌的表现技巧
① 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②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虚实结合、象征、衬托、对比、以小见大
③ 修辞手法:即常见修辞手法
(四)善于选择一个角度
鉴赏角度:
1主旨(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咏史、咏物(景)、咏怀
② 抒情、抒志
③ 思乡
2 艺术手法
① 抒情方式
② 表现手法
③ 语言风格
④ 修辞手法
选自己善于把握的角度
❺ 散文写作用英语怎么说
散文写作用英语翻译是:prose composition,见下图网络翻译
❻ (英语)美文散文的句子可以用在写作吗
应该可以,但最好有一些漂亮的词语和句型
❼ 我喜欢与写作的英语
I enjoy writting,usually some novels and proses.My hometown lies in...(家乡名称),where I spent my childhood with a lot of happiness.
❽ 有没有散文分析与写作的书推荐啊
建议你立即开始读大量的书吧.
你可以先阅读一些你喜欢的作家的文章,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你建立语感,和增加你的分析概括能力.若是你的情况严重.即使看了书上的分析方法也可能会依然一片迷糊的.
若是你只是想学习分析散文,在读散文分析的作品之前,你也应该先读过几本散文集或者一些零散的散文.会更有助于你理解散文分析者的所指与所思,阅读其实很简单,掌握阅读的技巧在乎多读,还有就是读书的态度:与其读一大堆懵懵懂懂的文字,我宁愿好好欣赏眼前的美好景色.
你说你看完一篇文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能是因为你看书的时候注意力没有集中,导致你无法体会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也有可能是因为书上的概念性问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若是因为前者,只要安静下来,以一种放松的心情阅读,可能就会有所改变的..
如果是你想提高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你也可以去找高中语文的教辅资料看.但我想这并不能提高多少,还是踏踏实实的阅读两本散文来的有效果些.....
通过你的提问,我觉得或许你的问题不在于阅读能力不够之类,可能你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读书看得太庄重了,将它认为是一种很严肃的事,若是这样的话,你读书的态度就偏的太远了,可能会成为你阅读的障碍.
你只要放宽你的心胸,阅读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事情,......
只要你能够选择自己要读的书,你就可以从书中读出乐趣了。要是你能鉴别书对你的价值,那你就可以从书中取得进步了。
能说的废话就这些了,我想关于散文分析与写作的书,书店的教辅区里肯定会有。你可以去找找。
❾ 21世纪外国文学系列教材:英语散文选读
从目录来看,选文都是很经典的大家之作,品质上乘,可以让我们学习者接触到很经典的散文,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值得一读,了解英美人的经典,对我们的语言学习非常有益。我们大学教材选文都很一般,这本书可以补充一下作为课外阅读,了解著名作家们的写作特点,语言风格,真是不错。 《》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上英语爱好者自学之用。编者以独特的视角,精选了弗吉尼亚•伍尔夫、D.H.劳伦斯、伯特兰•罗素、乔森纳•斯威夫特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四十位西方著名作家、学者的名篇全文和节选,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宗教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所选作品老到深邃与机智活泼兼收、简洁朴实与华丽堂皇并举,堪称思想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上乘佳作,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可从中管窥精深博大的西方文明思想。 《》分为18个单元,各单元文章主题力求相关,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不同视角,以扩展思维和想象;作者介绍和词句注释详细贴切,为读者的理解和鉴赏补充了大量背景知识;课内讨论问题和写作任务,加强读者的语言技能,引导读者思考,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词汇训练和阅读在扩大读者词汇量和阅读量的同时,为读者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国散文,尤其关注其形式在英国语言中的地位,情形更是如此。散文的松散无疑给文学史家带来更多的困难。他需要仔细分析对比散文有别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时又重叠其它形式的特点;梳理导致散文产生的特别因素,比较它们与其它文学形式产生的因素之间有何不同;追踪散文流变的脉络,不同类形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各个类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因此而给散文带来的丰富与圆满。英文散文结构简练、语言简洁、文笔流畅 ,且十分讲究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翻译时 ,充分体现散文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译者准确把握散文在语言上的节奏美 ,并恰当予以转换 ,使译文与原文在风格方面相吻合 ,是很好体现散文风格的技巧之一 ,也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层次。英文散文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结构层次简练,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精练,具有文笔流畅、意境清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的特点。英文散文家都十分讲究风格,或是藻丽繁丰的风格,或是平实简洁的风格,或是反讥幽默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