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有针对性地写好英语应用文写作
2018考研英语复习之写作文时需牢记的要点
来源:智阅网
考生复习考研英语时,一听到作文,不少人都是眉头紧锁、毫无生气!考研英语作文固然难度比大学英语四六级要高一些,但只要我们适量练习,能够做到总结归纳,举一反三,还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文时,应该牢记哪些内容。
1.紧扣中心思想,千万不要跑题。
As a general rule, state the main idea of a paragraph in the first sentence--the topic sentence. Don't keep your readers guessing.通常,文章的第一句话就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也就是所谓的“主题句”。不要让读者去猜想。
2.灵活变换句子的长度。
In general, use short sentences to emphasize ideas. Use longer sentences to explain, define, or illustrate ideas.一般来说,使用短句来强调中心思想,使用长句来解释、定义、或者阐述自己的想法。
3.把关键词和中心放在段落的显要位置,比如说开始句或者尾句。
Don't bury a main point in the middle of a long sentence. To emphasize key words, place them at the beginning or (better yet) at the end.不要让中心埋没在段落中。想要强调关键词的话就把他们放在起始或者结尾。
4.要有变换句型和结构的意识。
Vary sentence types by including occasional questions and commands. Vary sentence structures by blending simple, compound, and complex sentences.穿插一般疑问句和命令句来变换句型。也可以用简单、复合或者复杂句来增加句子结构的种类。
5. 学会使用主动动词。
Don't overwork the passive voice or forms of the verb "to be." Instead, use dynamic verbs in the active voice.不要过度使用"to be"这些被动语态。在主动语态中使用主动动词吧。
在写作的时候,如果能记住上面的要点,我们的作文会更加出彩。当然,如何写好作文,还是需要适量练习的,那么一本作文参考书,是十分重要的。王泉老师编著的2018《考研英语(二)写作高分突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书中对作文分析到位,范文丰富,可以帮我们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Ⅱ 浙江高考英语答题技巧
这个个人建议平时多找一些阅读来练习。不知道你说的词汇量还可以是什么程度呢?做阅读的时候,能不能把短文的大概意思翻译出来?只有明白短文说的什么,下面才好做题。
Ⅲ 如何提高高考英语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我自己我高三的时候有买过一本英语写作的书,忘记叫什么了,那本书里面有各种版类型的作文的权模板,就比如连接的besides,on the other side这些连接的词汇和词组,那本书还不错,都是万用模型,你可以去书店看看。
Ⅳ 如何让高考作文语言出彩
其一,语言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
语言是情感化的,是智慧性的,是美的。一个从未真正为语言感动过的人是不能获得一流语言能力的。譬如下面这几段话: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节选自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因此,意欲获得语言,首先就要亲近语言。因为亲近而能感受语言的美,因为美的经验而唤起对语言的热爱,因为热爱而愿意琢磨语言,因为琢磨而提升了语言能力。这便是获取语言的流程,流程里最重要的就是须花时间阅读经典,在阅读中精心琢磨语言。亲近着,琢磨着,这是一个意欲提升语言能力必须的态度。
其二,文辞积淀是提升语言的基础
文辞不足则意不能达。章句终究是一个个词语元素构成,没有丰富的言辞,言语便落俗老套而枯干生涩。请看下面这段话: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口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这是一篇高考佳作的开篇。短短一段,言辞丰富,书卷气浓郁。如此开篇,哪有不征服阅卷老师的道理呢?而我们许多同学的文辞积淀多是缘于口语,而非来自经典的阅读。好的语言应当依托于大量的书面文辞的积淀。如何积淀呢?最简单最笨而又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背诵,尤其是对文辞量丰富的篇章的背诵。
其三,模仿和借鉴是提升语言的捷径
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文章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就连说“惟陈言之务去”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窥陈编以盗窃”。北宋“江西诗社宗派”的开创人黄庭坚说得也明白:“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由此可见,“抄”是一定的,要看会不会抄,会抄就是会模仿会借鉴。千古文章有二端:可变处和不可变处。可变的是自己创新的,不可变的,便是前人留下的,思想、素材、技法……我们要模仿借鉴的是不可变处。
语言也可借鉴。前人遣词造句的技巧,说话的语气,也是可以模式化的。拣前人三二好句子,或改名家二三好句子,移花接木到自己文章中,往往就是文章“亮点”。不妨看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的语言:
我是二胡,漂泊似冬雪之夜、幽怨似深秋桂子的二胡。从一开始,我就在流浪,我想忘记流浪,我要有个安稳的家。
我到过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可那儿有马头琴悠扬的声音;我到过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原,可那儿天生就是唢呐的故乡……
我闭上眼,试图让自己忘记所有的冷遇。
我依旧在流浪,依旧在忘记,可我踏着犹豫的脚步怯怯走近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人家绕的江南时,我知道一切凝固了,我的脚步像钉住了似的,步履蹒跚。
——节选自2005年陕西考生《二胡·江南》
再看看下面这篇散文的语言: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虽然高山流水,传世的是俞伯牙的那架琴;浔阳江边,令白居易动情的是一把琵琶。虽然众多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之中,我们很难听到二胡的那一声低泣,触到二胡的那一脉无奈,但是谁能说,倘无琴和琵琶,二胡就不会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
——节选自陈荣力《流浪的二胡》
比较一下,不难发现前者对后者的模仿和借鉴,甚至已经不是模仿、化用,而是引用、搬用。或许,这就是高考作文的语言突破的快捷方式。当然,这篇文章的做法也有抄袭之嫌,但言其抄袭,其实不过是说他在一篇文章里借鉴得太多了些罢了。倘若我们的同学遵循下面四条原则:
1、不在一处借。模仿化用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几篇甚至更多的文章,那就不是抄袭,而是创新。
2、不在熟处借。在大家都熟悉的篇章中借鉴,自然容易当成抄袭,但倘若避熟,用一些相对陌生的篇章,相信这样会好一些。
3、鼓励借自己。我平时将一些东西早早表达好,表达精致,考场上我用我自己的,那自然不能算抄袭吧?
4、提倡自己借。别人可能会借鉴的,我不借鉴,我借鉴的,别人压根不用,避免雷同,便是创新。
其四,语言问题终究是一个思维和思想的问题
人有语言,动物没有语言,那是因为人有思维和思想,动物没有思维和思想。所以,研究语言技术,关键是要研究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作为一名高考学生,掌握四种思维方式足以写出好的应试佳作了。
1、比。所谓“比”,就是指作者有话要说,但不单调地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描述,使道理与形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易懂、形象。说直白点,就是为了说清、说好一种情景,就拿另一种情景来与之比较。照朱熹说的:“比者,比也,以彼物比此物也。”欲说女儿腰如何纤细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围几何,庸才则辅之以环抱的手势,天才则比描为“杨柳腰”“水蛇腰”之类。经这么一比描,女儿的腰便形象可感。看下面两个句子:
(1)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百年往事……
(2)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比较两个句子,我们会喜欢第2句。因为第2句形象可感,颇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话不直说,以比之法说出的精妙处。“20世纪快要过去”与“帷幕徐徐落下”作比描,“世纪之交”与“驿站”作比描,“往事”与“如烟消散”作比,三组比,使同样一个意思传达起来更鲜活,有了情感,有了形象。
2、换。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正如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地瓜、山药蛋。我们“换一个说法说”,意思没有变,但却可以传达一种新的情趣。
(1)有一女孩今年十九,生得毫不“沉鱼落雁”。选这个那个“小姐”肯定是没有希望的,连校花、班花都没有人会考虑到她。——黄苗子《美丑》
倘若还原为“生得一点也不漂亮”或“生得丑极了”,则一点幽默没有,呆板得酷似面瘫者的表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是中国有名的四大美人:西施、王嫱、貂蝉、杨玉环,以此换元,自然可以拓宽读者的想象空间。
3、添。所谓“添”,是指我们采用的给陈述对象添加相关信息或材料,从而使陈述的对象具体化,能够传达某种特别情味的语言技巧。
譬如,我有“暑天酷热”的经验,那么,语言只要表述为“今年太热”,我即能浮现“今年热得怎样”的具体情境,但读者尤其是北方的读者则可能没有反应。为此,我们写作,一定要处处替读者着想,要多问自己,读者读到这样的表述,是否能浮现与我一样的相同情景。倘若不能,则要改变表述方式或增添修饰。
4、齐。所谓“齐”,是说语言要对称,也就是指语言的排列、组合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语言的对称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出句,一是应句。出句和应句在某一方面存在对应关系。请看下面这篇应试佳作言语的齐整:
双赢,你我共辉煌
山东一考生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双赢,那是信心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春秋的征战,战国的纷鸣,群雄争霸,逐鹿中原。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双赢的智慧使廉颇和蔺相如和谐相助,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二者相互配合,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使“将相和”的美谈流传至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张良与韩信如同两颗星辰,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闪光。张良善将将,韩信善将兵,二者配合,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成功,才有了汉王朝的统一兴盛。是双赢的智慧,使张良与韩信在汉朝树了威信,建立了功业,使历史的星空中又多了两颗耀眼的星辰。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不难发现,双赢的光芒在今天依然闪耀,加入世贸组织,东盟经济合作,六国共同绘制基因组图,这一切都彰显着双赢的智慧,这一切也必定会使我们的祖国不断繁荣强大。
双赢,使蓝天不褪色,使鸽子不慌张,使青春不落幕,使山花烂漫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双赢,你我共辉煌!
其五,反复实作是提升语言的保证
从来没见过在陆地上学会游泳的人,也从来没有不读文章不写文章而学会写作的人,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虚构的。踏实阅读和写作才能真正获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说的是做学问,我们不做学问,我们应试,那坐一年足矣。意欲提升语言,只有这么三步路:第一步,实作;第二步,实作;第三步,反复实作。不走这三步路,我在前面呕心沥血讲解的四个观点便毫无价值可言。
Ⅳ 高考作文如何出彩
高考作文对语言的要求分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的具体要求是“语言通顺”;发展等级的具体要求是“有文采”。就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做到“语言通顺”问题不大,但要达到“有文采”,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下边笔者综合这些年一些满分作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介绍5种方法供各位考生参考。这5种方法是:用好这两种修辞手法、用好这四种句式、用心锤炼哲理句、着力打造有文化内涵的句子、提炼好中心句。下面一一分析之。
1. 用好这两种修辞手法。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有这么两种修辞手法,考生如果运用熟练、运用恰当,会给文章的语言添彩不少。这两种修辞手法是:引用和排比。考生在行文过程中,如能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恰当地将引用一些诗词名句、格言警句,将会使文章在表达上鲜活得多、灵动得多,这样的语言没有哪一个阅卷老师不偏爱的。排比主要的作用是能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和感情表达的力度。就考试作文而言,考生如能将这种修辞手法恰当地用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将会十分有效地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为自己的文章赢得高分。
2. 用好这四种句式。高考作文的语言要出彩,从句式的角度看,这四种句式是法宝: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据笔者的观察,许多考生在写作的时候,缺乏句式选择的意识。因此,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在句式的运用上就显得十分呆板,缺乏变化。这一点,对文章得高分影响很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从经验来看,笔者建议用好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长短结合,整散交替,就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灵动飞扬。
3. 用心锤炼哲理句。所谓哲理句就是蕴含着一定哲理的句子。比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有这么一几句话:“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句话就极富哲理,读完后让人回味无穷。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考生如果也能重视这类句子的锤炼,并把它安排在文章的显眼位置,就能使文章语言增色不少。
4. 着力打造有文化内涵的句子。所谓有文化内涵的句子,就是指考生写出来的语言散发着书香气、文化味,考生写出来的句子不全是自己的大白话、白开水。
Ⅵ 浙江新高考英语概要写作和读后续写有什么好的技巧
感觉还是和以前一样吧,把句子写的漂亮点字写的好看点。←_←因为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不会仔细看啊,尤其读后续写……
Ⅶ 如何让高考中英语作文获得高分
三妙招帮你英语作文拿高分
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最高档”要求:“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或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少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从历年书面表达高分文章来看,每篇文章都有“亮”点,即在用词、造句或段落安排上都有独到之处。
要想获得高分就应在“正确”表达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自己的“亮”点。
一、词汇选择——标新立异
在写作中“较高级词汇”的使用主要是指使用《大纲》上没有的词语、使用通过构词法变化来的新词、使用同(近)义词或反义词等来代替常见词语。
1)这栋房子在芳草街的一栋楼上。
A:The flat is in a building on Fangcao Street.
B:The flat situates in a building on Fangcao Street.
分析:is in是常见词语,而situates in则是《大纲》上没有的,属于高级词汇。
2)在周末我们做很多作业。
A:At weekends,we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B:At weekends,we have endless homework to do.
分析:B句在表达时没有使用过于直接的a lot of,而是使用了endless.endless就是由《大纲》词汇end加后缀-less变化来的。
3)洗澡间和厨房都很好。
A:The bathroom and the kitchen are good.
B:The bathroom and the kitchen are well-furnished.
在表达要点时,B句使用了well furnished,这比good语气强,也显得生动。
在造句时,“较高级词汇”如能运用贴切自然,哪怕整篇文章只用上一个,也会使你的作文显示出与众不同。
二、结构造句——与众不同
在造句时,既要使句子生动,又要使其简明扼要。
1、使用与人不同的表达方式,特别是提倡打破汉语句子结构的束缚而重组的句子更受欢迎。
1)唐山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生过一次大地震。
A:There was a strong earthquake in Tangshan in the 1980s.
B:A terrible earthquake hit/struck Tangshan in the 1980s.
大多数同学使用了there be结构,这是对的,但是B句却摒弃了常见句式。另辟蹊径而使用了“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且使用了terrible,hit/strike这样的词汇,更是难能可贵的。
2)你八月十五日的来信我今天早晨收到了。
A:I received your letter which was written on August 15th this morning.(多数人使用的方式)
B:Your letter of August 15th reached/ got to me this morning.(与多数人使用的方式不同,简洁)
2.使用一些强势句式,如强调句、感叹句、倒装句等,增强语句的表现力。如:
3)阿福救了我妹妹。
A:Ah Fu saved my sister.(一般句式)
B:It was Ah Fu that saved my sister.(强调句式)
4)我们看到庄稼和蔬菜长势喜人很是高兴。
A:We were glad to see crops and vegetables growing well.(一般陈述句)
B:How glad we were to see crops and vegetables growing well.(感叹句)
3、句式多样,复杂得体。在写作中应避免使用相同长度的相同句型,而应注意句式的变化,如长短句结合,简单句、并列句与复合句共用,还可使用简化句等;一些较复杂的结构如独立主格,分词结构等也可使用。下面的表达中A句简单句多,而且多处使用there be结构,显得单调、乏味,而B句就有自己的特色(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5)这是一套25平方米的住房,住房里面有卧室、有洗澡间、有厨房;卧室里有床、沙发、桌子和椅子等。
A:It's a flat of 25 square metres. There is a bedroom in the flat. There is a bathroom and a kitchen in it,too. In the bedroom,there is a bed; there is a sofa,a desk and a chair as well.
B:It's a flat of 25 square metres,with a bedroom,a bathroom and a kitchen. In the bedroom there is a bed,a sofa,a desk and a chair.
三、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在写作中,我们可按时间、空间或其它逻辑顺序来安排各要点,同时为使主题突出,结构严谨,我们应注意学习和使用交代句以及段落的主题句等。在布局谋篇上,2002高考范文堪称典范。请看: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e question.
60% of the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 of entrance fees. They believe a public park should be free of charge. People need a place where they can rest and enjoy themselves. Charging entrance fees will no doubt keep some people away. What is more,it will become necessary to build gates and walls,which will do harm to the appearance of a city.
On the other hand,40% think that fees should be charged because you need money to pay gardens and other workers,and to buy plants and young trees. They suggested,however,fees should be charged low.
1)该文使用Opinions are divided…作交代句,开门见山,随后两个段落均使用了主题句,使全文结构紧凑,表达严谨。
2)在表述要点时范文还对要点出场顺序作了调整,如“40%的同学认为应收门票,但不宜过高。”前部分作为主题句放在句首,而后部分另起一句放在句末:They suggested,however,fees should be charged low.这样就分清了轻重缓急,主题突出,条理清楚。
3)范文使用了and,what is more,however等连词,在段落之间使用了on the other hand(说明前后两个观点是相悖的),这些连接手段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联系,使文章表达连贯,浑然一体。
4)范文在第二段为说明不收门票的“原因”时增加了Charging entrance fees will no doubt keep some people away.等细节,这也是解决句与句之间缺少连贯性的常见方法。
总之,要想使自己的文章有亮点,吸引读者,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就应在用词、造句、谋篇上下功夫,哪怕是有一处特长都是“亮”点,都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