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谁知道哪边可以找到关于教育电视一类的外文
关注出席率
如果我们像批阅试卷似的给出席率打分的话,那么美国的高等中学就都能得“A”。1997年,全美高等中学的日平均出席率为92.7%。这似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是吗?可是,这就是问题所在。
如果学生不在学校,那么对教育所做的种种改革的努力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出勤和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最近,随着公众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测评这一责任上,人们就很容易忽略“出席率”这一评估学生学习的参考指标,特别是当此数据尚不足以给人们敲响警钟的时候。但是让我们就此来想一想:对于一个典型的180天的学年,93%的日平均出勤率就意味着学生有13天不在学校。哪儿都不会有对这样的缺席率都毫不关心的雇主。
更糟糕的是,许多城市的学校甚至达不到这个全国平均值。洛杉矾联合教学区的学生占全国所有公立学校在校生的 l.5%,在 1999至2000年间,有七所学生人数在 l300至4400之间的高等中学的出勤率仅为85%或更低。那些学校的学生一学年平均缺席24天或更多。这个区的其他29所高等中学的出勤率也不到90%(18天不在学校)。
1999年,巴尔的摩市高等中学的日平均出勤率为77.3%(超过41天不在学校人。来自其他一些城市,如加利福尼亚、芝加哥、纽约和旧金山的高等中学的年度报告表明这些地方学校的出勤率低于88%。
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把教育家和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提高理论标准,强化课程设置以及尽量提高考试成绩上固然非常重要。但一个简单的事实却是,如果学生不在学校,那么这些努力就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果。从教育研究中得出的一个比较具有说服力的发现就是:出勤和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因此,学校要同那种普遍存在于家长和学生之中的看法(即出席是一种自由选择)作斗争。
一些学校认识到了追求高出席率的重要性,比如特拉华州的霍奇森职业技术学校。当该校在199O年进行全校范围内的改革时,就把出席率放在了优先位置来考虑。
霍奇森职业技术学校逐渐提高了出席率,从1990年的80%提高到了1999年的96.1%。这个成绩不仅超过了该地区的优秀标准,而且超过了该校自订的最初目标。
这项进展的取得最初源于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定期每月开会集体商讨一些办法以刺激更多的学生来校。该委员会的老师、理事以及顾问不得不同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颇具说服力的一种观点(“出席是一种自由选择”)作斗争。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因例行看医生和捕猎旅行而整天旷课曾经是尚可接受的做法。
这种懒散的态度部分是由于霍奇森学校以前是一所业余的技术培训中心,吸收的是很多成绩较低的学生。然而,在80年代,该校已转变成了一所全日制的、综合性的职业技术高中。强调出勤和高学习标准是其成为素质学校首先采取的措施。
1998年9月,霍奇森学校采取了它所谓的“无学分计划”。该计划规定,无论什么原因,学生一学期缺席不得超过五天。如果超过了五天,除非他们能通过学校的特殊帮助计划把时间弥补回来,否则无法得到课程学分。他们可以通过如下三种途径之一来弥补时间以获得学分:
—他们可以在课后参加一到两个小时由挑选出来的教师(额外付酬)讲授的课程。
—他们可以在教师或管理员的批准下完成一份独立学习的计划。
一他们可以直接跟老师按照提前制订好的进度表学习。
通常来说,这项无学分规定没有例外,除非学生需要接受长期的病理治疗。但是,这项政策并不是要成为苛刻严厉的规定。被指定为没有学分的学生可以反驳这个决定,而对于另外一些没有出勤问题的学生,也可以抓住这个课外帮助时间获得指导或得到知识的总体扩充。
一年以后,学校的这个新政策使出勤率产生了1个百分点的跳跃,这是至今仍然让人记忆犹新的结果。从1992年起,霍奇森学校已使每个学生的缺席天数减少了9.26天,再乘以该校学生的总数950,在这一年中,就总共节省了9000多个额外指导天数。
既然几乎每所学校常年来都收集有关出勤率的信息,不公布出勤率就具有了讽刺意味。不幸的是,大多数学校的管理者都认为收集这项数据的惟一的、明确的目的就是获得政府的资助。有些学校已认识到出勤人数是评价总的教育水平提高的有价值的数据,霍奇森职业技术学校只是其中之一。
使学生在学校花费更长的时间并不能自动取得更高的成绩。学校必须采取其他的措施来加强指导和实践。但是在出勤人数上花更多的精力是每所学校都应追求的良好、切实可行的策略。
美国的教育
在美国人看来,教育是消除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一种方法,是实现每一个完美结局的途径。你对美国的教育制度了解多少呢?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就美国教育的几个方面给你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教育阶梯
美国人把他们的公立教育制度看成是一种教育阶梯。这种阶梯从小学开始到中学,再到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教育。大部分孩子从五岁开始人学上幼儿园,有的甚至早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参加了学前教育。接着是六年小学,两年中学(初中)和四年高中。在美国,不是所有的学校体系都包括幼儿园,但都有小学、初中和高中,加起来共是十二年。不同的学校体系对这十二年的划分也有所不同。例如,把第六、第七及第八年级合起来归为初中阶段。高中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进人大学学习。本科阶段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美国人通常所说的“大学文凭”指的就是学士学位。取得学士学位的人可以从事专业研究,并由此能够获得诸如法律和医学等的专业认可资格;他们也可以继续念研究生,从而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美国的公立小学和中学(初中和高中)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免费的义务教育;但是公立大学向学生收费,而且在入学资格上也有竞争。
美国人关于“教育阶梯”的概念是美国人认为个人成功要基于机会平等和“自我努力,不断向上”观点的近乎完美的反映。美国没有单独的教育体系以专门给有钱人提供较高水平的教育或是给普通百姓提供较次的教育。在美国,只有一种对全民开放的教育。每个人都能在教育的阶梯上尽其所能攀登至他能达到的位置。个人能力而非社会阶级背景决定着一个人在这个阶梯上攀登的高度。
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还存在着另一方面的不平等:由于学校获得资助的方式是从公众纳税中所得。所以学生在公立学校中所受到的教育的质量就有很大的差别。学校资金的90%来源于地方(市级和县级),主要是财产税。有中产阶层或富裕家庭居住的校区能在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在比较富裕的校区有美丽的教学楼,楼内配有电脑和最新的科学设备。花费在教育上的投资也不尽相同,从富裕地区每个孩子7,000美元到市中心学校或一个贫困的乡村学校每个孩子1,2O0美元不等。尽管对孩子投资金钱数额的多少并不是衡量孩子接受的教育质量高低的最佳标准,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育中的金钱观
正如大部分人所知道的,美国人对成功的定义主要就是获取财富和追求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因此,美国人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中的金钱价值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美国普遍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人们接受的教育越多,他们离校后赚的钱也越多。要求获得大学文凭,或在大学毕业后继续努力以获得如法律、医学等专业文凭的愿望使这个观点表现得尤为强烈。在研究生文凭中的“非专业”领域,如历史、艺术或哲学,它们中含的金钱价值就不是很大了。
最近几年,美国的劳务市场上已出现了一个变化。过去,没有大学文凭也可以找到一份工资很高的工作。在职业技术学校或在工作中学有一定技能的工人可以做那些不需要接受大学教育的工作。这些工作通常也是新移民者所能找到的工作。然而,随着新科技的日益出现,要把工作干好就意味着需要越来越高的教育。美国的很多新工作要么要求有大学文凭,甚至是研究生文凭;要么就是经济生活中服务领域内,如快餐店、小售货店及旅馆等收入较低的工作。
多元文化教育
在美国,学校中学生组成的变化也给教学内容带来了许多变化。少数民族批评美国的学校和教科书把教学的重点过多地集中在盎格鲁血统的欧洲人或白种人的文学或历史事件上。他们认为学校几乎完全忽视了非洲血统的美国人、拉丁美洲人和美洲土著人对美国所作的贡献。更严重的是,一些人已经开始指责美国历史仅仅是盎格鲁血统的欧洲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探求历史事件本身所涉及到的各种观点。例如,西进运动更多的是从白人的视角而并非是从美洲土著人的视角来描述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土著人遭到了驱逐。
教师业绩工资论
很明显,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得到更多的薪水,但问题是很难界定一个教师的好坏。教育改革者再次当作革新概念鼓吹起来的教师业绩工资论在得克萨斯州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国会第72号法案,1984年的教育改革立法包含针对学生运动员的著名的“考试不及格,不准参加比赛”的规定,也建立了一个根据教师的价值给予报酬的职务等级制度。1992年,在法案的所有条款尚未实行之前,由于学校教师和行政人员小规模的抗议,教师职务等级制度被静悄悄地废除了。
在这个体系中,教师的地位是依据教师的毕业文凭和上级对教师的成绩评估做出的。由于得克萨斯州的学校与其他州的学校不同,它不是根据教师的毕业文凭自动增加薪水,而是只有在得到教师管理者的好评之后,才能获得。我对这种等级制度有很复杂的感受,这可能是因为我既曾有过处于底层的经历,又曾经获得过高层的职位。
同许多教师一样,我得到的评估也达到了难以置信的跨度。我曾获得过最高的评估,之后,我的评估者邀请我在教师培训会上重复这次课,给新教师做示范。我也得到过最坏的评估,校长对我说:“你是怎么毕业的,真见鬼,我又怎么会雇你?”。
得克萨斯州实行教师职务等级制度的第一年是我在该州执教的第三年,也是我教师生涯的第八个年头。在那之前,我还没有从任何一个管理者那里得到过不好的记录。但是在那一年,我得到了执教以来可能是最低的评价。根据五分制,我得了两个2分,五个1分。令我特别感到吃惊的是我的英语口语和写作竟得了1分。我认为我的英语写作水平远胜于我的评估者,一位曾经是教练员的校长,他自己写一份备忘录就会出现不少于一打的语法和拼写错误。然而,就是他给我作的评价。
那一年是难捱的一年,我教低分组学生的语言艺术课。其中的几名学生上课和缺席的时间几乎一样多。有几周,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退学,他们的位置又很快被那些高分组教师遣送下来的学生占据了。还有一周,在一次社交聚会的突击检查中,在我教的班第四期学生中有整整40%的人因拥有毒品而被勒令退学。后来一名学生因买卖海洛因也被勒令退学;另一名学生则在学校对面的街道上持凶器抢劫。
我逐渐明白了我的工作就是把我的学生约束在教室的围墙内,并让他们通过考试。事实上,我的校长告诉我,只要我们有一定的“计划”(这是我们区对能力评估的一种委婉说法),学生就不该不及格。在我面前被树立为良师的我的一个邻居,另一个低分组的教师,吹嘘他在拼写测验中故意把单词留在黑板上,并建议我也这样做。他这样做很行得通。
我的下一个工作就好多了。我教二门外英语人门课程,在这方面我非常擅长。由于我们班包括所有的最近来自墨西哥的移民,因此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动机多种多样,并不像我原来带的那个班似的主要由问题学生组成。又因为州政府官员最近引用了我们区的例证来说明对非母语英语学生教学计划上的缺点,所以我的上级们有特殊的原因希望我的课程进展顺利。我从“地狱教室”来到了“天堂教室”。
在以后的七年间,对我的测评一直在“比预期的好”和“非常优异”之间,最终我获得了职务级别等级制度中最高的级别,并因此获得了一年3300美元的额外津贴。
到得克萨斯州立法取消职务级别等级制度的时候,我只差一次审查而没有成为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的年薪增加 5200美元,所承担的教学工作减少,而改为承担一定量的管理工作。
长期以来,我非常渴望能够成为优秀教师。我对成为一个全职的管理者从来都不感兴趣。如果我在学校工作;我希望至少有一部分时间能够在教室上课。并且,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忍受那样一大堆的学习课程,以求获得一个学校管理学的硕士学位。优秀教师制度本来可以让我申请念西班牙文学硕士。1992年,在任何人都没有被命名为优秀教师之前,教师职务等级制度就被废除了。因此,所有的问题就变的悬而未决了。
对我来说另一件幸运的事是,州教育机构对我们非母语英语系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在那个敏感的时候,我们系不会故意的找别人来代替我,因为代替我的那个人可能会使文书工作一团糟。因此我的上级们有特殊的,尽管是暂时的原因来使我高兴。
并且,我学会了所有虚情假意、讨人欢心的技巧。在我任教的第一年,不管谁听课,我总是按课程安排去授课。到第三年的时候,像得克萨斯州其他教师那样、我发现当评估教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最好是复习一些过去的东西。当学生们勉勉强强、努力去接受一个新概念的时候,教师给人的印象不太好。当教师去“教”学生们已经知道的知识的时候,所有的人感觉都很好。
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也很多。一名教自然科学的高中教师,他曾经因让学生利用天文望远镜和高等数学来测定天体的大小而受到国家的表扬,却部分因为开始上课时班上的活力不足而被拒发津贴。一名教聋哑学生的教师失去这一津贴是因为一个不懂美国手语的管理者给了他一个很低的评分。一位自然科学教师,后来成为一个拥有多项专利的工程师,得到很低的评价是因为一个由前教练转变成的校长听不懂他所讲的内容。近年来,我的最差的评价来自一位只会说英语的管理者,他发现在我所教的西班牙语阅读课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我自己都不说英语。这些事实说明的问题是,不管你教的有多好,学生学的有多好,只要对你进行评价的管理者不懂你讲的课,你就可能得到低分。
当然,教师职务等级制度对管理者来说也不是一件清闲事儿。他们要求从半个小时的观察中决定是否给予这些教师1000美元~3500美元的津贴。而有时,对于教师授课的某些领域,他们根本没接受过训练,没有专家般的见解。当涉及到这么多钱的时候,必定会引起不愉快的感觉。有怨气、不愉快的人会要求更具权威性的裁决,甚至会发出对簿公堂的威胁。
让好的教师得到更高报酬,同时把不好的教师从教师队伍中剔除,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得克萨斯州,我们发现教师好坏的结论是很难得出的。让我们期望这一批对教师价值与应得报酬进行研究的改革者们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
Ecation
Attending to Attendance
If we grade attendance the same way we do academic tests, the nation's high schools would receive an A. In 1997, the average daily attendance rate for U. S. high schools stood at 92.7 percent. Seems impressive, doesn't it? That's the problem.
Reform efforts will not amount to much if students aren't in school; attendance and achievement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all the attention being paid these days to school accountability for students' performance on academic assessments, it's easy to overlook an indicator like attendance, especially when the data don't set off alarm bells. But consider this: In the typical 180-day school year, an average daily attendance rate of 93 percent means students are missing more than 13 days of school There isn't an employer anywhere who wouldn't be concer-ned about such a record.
What's worse, many urban schools don't come close to that national average. In the Los Angeles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which alone accounts for nearly 1.5 percent of all public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ountry, seven senior high schools ranging in size
②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当家教
课余抄锻炼,并且可以自力更生。
我有很好玩的家教经历,是用英文教别人讲普通话。报酬也不错,一个小时60元,教的是韩国人。小朋友很可爱,家长对老师也很尊敬,同时我也有教家长的经历。这样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口语,也发挥了自己的所长。读大学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可以尝试不同的工作:)
③ 继蔡徐坤后,赵丽颖又成高校反面教材,你能够接受明星没有文化吗
我觉得这没有什么,术业有专攻,人家是明星,又不是学士,为什么要这么双标呢?又没有谁规定明星必须要有文化,演员能演好戏,歌星能唱好歌我觉得就万事大吉了,没有谁会对他们的文化程度去指手画脚,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键盘侠就喜欢揪着人家的毛病不放,这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过就我自己而言的话,我是不介意明星没文化的。
综上所述,我真的不在意自己的爱豆是什么高级大学毕业的,文化水平有多高,他能让我快乐,能为我带来正能量即可。
④ 关于同声翻译
见惯了电视新闻里不同国籍的人戴着耳机开国际会议的场面,有的人一直以为是电脑完成了同步翻译的工作。其实耳机的后面还有一群人在辛苦工作,他们就是会议的同声翻译。近日,听说北京“人才英语超市”要开设“同声翻译”培训班,并请到了资深老师,记者前往采访,对“同声翻译”这个职业一探究竟。
“闪电般的思维”
接受采访的卢嘉祥先生和蔡宝玉先生都有多年的同声翻译经历。卢嘉祥先生1965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国家邮电部、文化部、国家经济委员会、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任职,曾在国内外担任过许多重要国际会议的英语/汉语同声翻译工作,还曾经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担任翻译。他对同声翻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进行“闪电般的思维”。由于要求同步,“同传”的时候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国际会议都要求多个语种同时进行同声翻译,按语种分为数个“翻译间”,一字排开。他遇到使用语种最多的一次是欧盟和我国原冶金部的一次部长级合作会议,当时有中、英、俄、法、德、西班牙六种语言,每个语种由三名同声翻译轮流上阵,每人20分钟。中国代表用汉语发言的时候,就由中国的同声翻译首先译成某一种外语,再由其他“翻译间”在听到的同时翻成自己的“译出语”。整个过程非常紧张,不允许思想有丝毫放松和走神。
蔡宝玉先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70年代,他在英国大使馆做了四年翻译,后来转到瑞士大使馆,多次参加联合国会议,并做过联合国的专职同声翻译。回国后长期在华北油田从事英语口语教学工作。多年的习惯养成了他飞快的语速,他说别人给他的评价是“非常爱说话”,他说因为在同声翻译过程中,思维是飞速运转的,久而久之,语速也变得飞快了。
“五种能力一个都不能少”
卢嘉祥和蔡宝玉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声翻译,并不要求你必须是英语天才,也并不一定非要是正规大学科班出身,关键在于灵性、毅力和下苦功。他们的共识是:要想从事这个职业,有五种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一是英语的运用能力,必须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否则一切免谈。二是汉语的运用能力。同声翻译在两种语言间来回切换,如果对汉语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自如地游走在两个语言系统之间。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水平。国际会议各种各样,主题千变万化,天文、地理、武器、纳米,什么都可能成为议题,同声翻译人员应该是杂家。四是心理素质,要能顶得住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五是身体条件,精力、体力,甚至肌肉的组织协调能力都要能够适应极大的工作强度。
问到怎样才能练就高水平的英文,卢嘉祥说,首先要对英语感兴趣,其次还要有非凡的毅力。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每日每时——“English only”,不停地听,不停地说,不停地补充,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蔡宝玉认为最主要的是多练,抓到机会就说,他说只要自己有决心,能付出坚持不懈的和艰苦的努力,加上好的机遇,苦练几年,当一个同声翻译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一天报酬四千元”
外界有传言说同声翻译的报酬高达每小时三四千美元,卢嘉祥长期以来经常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同声翻译工作,记者向他求证时,他笑着说没有这么多,但他坦言这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就拿北京来说,目前付给同声翻译的报酬一般是每天4000元人民币,这是每组三人的平均所得,如果不需要助手而独立完成翻译任务,最高的可以达到每天一万元以上。时间的计算按照8小时工作日进行,从会议开始到四个小时算半天,四个小时以上到八个小时算一天。此外,客户将支付同声翻译的食宿费用、机票费用、地面交通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总的说来,收入很可观。
-靠实力说话
据两位被采访人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负责同声翻译的相关事宜,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进行考评。要看一个同声翻译究竟胜任不胜任,将会直接由所服务的会议各方来作出评价。一般会议结束后,主办单位、会场主席、专家、中国代表团、其他国家代表团都会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表示感谢,如果觉得你的工作很出色,他们会给予热情的赞扬,有的会直接邀请你下一次再和他们合作。如果同声翻译很糟糕,会场里当时就会有所反应,跺脚的、咳嗽的、说话的都有。最近有媒体报道了国家教育部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将共同主持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的消息,两位老师认为,证书不是唯一的通行护照,有证的不一定就有人请,没证的也不见得就没有人请。关键还得看实战的能力,如果应付不了,别人是不会对你讲情面的。看来,同声翻译是真正靠实力说话的职业,能力不到,只有坐“冷板凳”了。
-北京需要多少同声翻译
虽然我国早在1956年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就采用过较大规模的同声翻译,但同声翻译真正热起来,还是这几年的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现在不管是哪里的国际会议,都离不开中文,都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声翻译。全球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同声翻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目前国内用得比较多的是英、法、俄、日、韩、阿拉伯等语种,可是由于这个职业的特点,现在能够胜任同声翻译工作的人才很少,北京也大概只有数十个人。他们或是自由职业者,不属于任何单位,或是大学外语系的老师,或是一些具备相当能力的外事部门在职人员。据说,欧盟和澳大利亚甚至还请中国老师为他们培训同声翻译,同声翻译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了。
职业背景
同声翻译,也被叫做“同声传译”,简称“同传”,一般用于大型国际会议时各种语言相互转换,要求译出语和译入语几乎同步进行,当发言人的话语传到与会者耳中时,已经是与会者各自熟悉的语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立在德国纽伦堡的国际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时,首次采用同声翻译,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采用同声翻译。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后,使用同声翻译的场合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和国际间的往来日渐频繁,同声翻译在国内也成为了极为走俏的一个职业。据了解,目前能够从事同声传译的人员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⑤ 面试英语口语的问题真的很严重。
....千万不要这样面试。。。。你口语很差吗?英语面试官是外国人吗?如版果是外国人权,他要求的是“交流” 不是 会说英文!
“交流”就是像你平时说话那么自然,也是随机问一些问题的,说话的时候,总是扯东扯西,问题千变万化,怎么准备得来??
要的不是标准答案,是真正的自己!外国人看中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要表现出来。
多尝试平时用英文交流,不能死记硬背
⑥ 本人留学生,现在想找一个短期的工作,请高人指点!
当家教,英语口语 最快 还可能找翻译类的短期兼职吧 不过能收获一点经验,待遇不会太高。如果去应聘总裁助理类岗位也可以,但不要说自己只是短期工作。
⑦ 当翻译官有什么条件
作为翻译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和中文水平,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强大的心理承受专能力。
1、较属高的外语和中文水平。你较高的外语水平包括与时俱进的,丰富的词汇与文化知识积累,清晰流畅的口语发音和高水平的听力。较高的中文水平也不用多说,因为中文是“译入语”啊,包含要素和上述几点差不多。
2、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进入高翻院前必须经过的魔鬼式训练和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实战,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万万不行的。
(7)教英语口语不要报酬扩展阅读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报名条件。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人员,不分年龄、学历、资历,均可报名参加相应语种、级别的考试。
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符合《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要求的,也可报名参加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并申请登记。
⑧ 不要报酬"怎么说这句话用英语怎么说
不要报酬
释义:
Don't pay
网络:
不要报酬 volunteer不要报酬地服务 serve without compensation
⑨ 英语的灵性语言是什么
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