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低能电子衍射
这里有讲解
http://cache..com/c?word=%B5%CD%C4%DC%3B%B5%E7%D7%D3%3B%D1%DC%C9%E4&url=http%3A//login%2Ewiki%2Ecn/wiki/%E4%BD%8E%E8%83%BD%E7%94%B5%E5%AD%90%E8%A1%8D%E5%B0%84&b=40&a=16&user=
低能电子衍射
low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低能电子衍射(LEED),是将能量为5~500eV范围的单色电子入射于样品表面,通过电子与晶体相互作用,一部分电子以相干散射的形式反射到真空中,所形成的衍射束进入可移动的接收器进行强度测量,或者再被加速至荧光屏,给出可观察的衍射图像,见图1。图中,第一栅接地,使衍射电子自由飞过样品和栅之间的空间;第二栅加几十伏负电压,可滤去非弹性散射电子。荧光屏施加千伏高压,使电子有足够的能量激发荧光物质。由于物质对电子的散射比对 X射线的散射强很多,使低能电子具有很高的表面灵敏度。虽然在1927年C.J.戴维孙和L.H.革末发现了LEED,但因多重散射带来了技术上和理论上的复杂性,使低能衍射的实际应用推迟了40年。直到70年代以后,在超高真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才使此技术获得新生。
B. 低能电子衍射图案反应的表面范围是多大
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一样,可以用来作物相鉴定、测定晶体取向和原子位回置。
由于电子衍答射强度远强于X射线,电子又极易为物体所吸收,因而电子衍射适合于研究薄膜、大块物体的表面以及小颗粒的单晶。
此外,在研究由原子序数相差悬殊的原子构成的晶体时,电子衍射较X射线衍射更优越些。
会聚束电子衍射的特点是可以用来测定晶体的空间群(见晶体的对称性)。
采用波长小于或接近于其点阵常数的电子束照射晶体样品,由于入射电子与晶体内周期地规则排列的原子的交互作用,晶体将作为二维或三维光栅产生衍射效应,根据由此获得的衍射花样研究晶体结构的技术,称为电子衍射。
这是1927年分别由戴维孙(C.T.Davison)和革末(L.H.Germer),以及汤姆孙(G.P.Thomson)独立完成的著名实验。
和X射线衍射一样,电子衍射也遵循劳厄(M.vonLaue)方程或布喇格(W.L.Bragg)方程。
由于电子与物质的交互
电子衍射作用远比X射线与物质的交互作用强烈,因而在金属和合金的微观分析中特别适用于对含少量原子的样品,如薄膜、微粒、表面等进行结构分析。
C. 选区电子衍射 低能电子衍射 相同吗
光阑选区来衍射是是通过源物镜象平面上插入选区光阑限制参加成象和衍射的区域来实现的。另外,电镜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做到选区衍射和选区成象的一致性。选区衍射操作步骤: 为了尽可能减小选区误差,应遵循如下操作步骤: 1. 插入选区光栏,套住欲分析的物相,调整中间镜电流使选区光栏边缘清晰,此时选区光栏平面与中间镜物平面生重合; 2. 调整物镜电流,使选区内物象清晰,此时样品的一次象正好落在选区光栏平面上,即物镜象平面,中间镜物面,光栏面三面重合; 3. 抽出物镜光栏,减弱中间镜电流,使中间镜物平面移到物镜背焦面,荧光屏上可观察到放大的电子衍射花样 4. 用中间镜旋钮调节中间镜电流,使中心斑最小最园,其余斑点明锐,此时中间镜物面与物镜背焦面相重合。 5. 减弱第二聚光镜电流,使投影到样品上 的入射束散焦(近似平行束),摄照(30s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