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老外们抄有时候会避免使用陈述句,因为陈述句的表达显得生硬、没礼貌,会给人命令的感觉。这时尽量使用疑问句,否定句或从句,以积极的、建议的、比较的、人性的语气代替消极的、命令的、直接的、武断的语气,举例:点餐时,想要一杯咖啡,中式英语:I want to have a coffee. 地道英语:Could I have a coffee,please?
❷ 英语中外来语的翻译常见错误
翻译中易犯错误
翻译是一门遗憾的学问,经常会出错。聪明的人在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减
少错误。误译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对原文理解不够透彻、缺乏译入语的表达能力
和手段、拘泥于原文的框框等。下面试分析几个导致误译的主要原因。
一、不理解导致误译
英语有些句子,词组有其固定含义。其含义与字词的本身意思有关系,但不
一定都一致。翻译这类词,要知道其来源和含义。如果不知道、不理解,又不认
真查考,光凭想当然、按字面意思猜测,就难要误译。如:
The world arms bazzar is a Rubik’s Cube of complex and shifting
relationships and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business.
初译:世界军火市场虽然像鲁比克的骰子一样错综复杂、变幻不定,都是世
界上最大的买卖之一。
Rubik’s Cube,是匈牙利人鲁比克发明的魔方,在这里用来形容军火市场上
的复杂和多变。初译者不了解这个词组的含义,按字面直译,译得不够准确。可
译为:世界上军火市场像魔方一样错综复杂、变幻不定,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买
卖之一。
二、机械翻译导致误译
经验不丰富的翻译比较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过于机械地、字对字的翻译。
由于中、外文在词语、句型等方面有差异,一种语言的词语不一定都能在另一种
语言中找到对应语,死译容易造成误译。
例1 某省博物馆有一个出售纪念品的商店,门口挂着一块中英文对照的牌
子:“外宾服务部”,英文译名是Foreign Guests Department.不懂中文的外宾
看了英文译名可能会以为这是外宾接待室。店名可意译为:Souvenior Shop.
例2 我一位前国家领导人与一位来访的外国政要会见时说的第一句话是:
老朋友来了,不见不行。
这句话不能直译为:It won’t do if I refuse to meet my old friend.
这样翻译会被误认为是:讲话者本想拒绝,但行不通,才不得不见。而这句话的
实际意思是:老朋友来了,我怎么能不见呢?!是表示一定要见的心情。可译为:
When an old friend comes, I won’t
miss the opportunity of meeting him.
例3 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拥有巨大的
发展潜力。
初译:Given the large population, vast territories, abundant
resources and big market,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enormous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初译文所表达的意思是,各个发展中国家都“人口众多……”。这显然与实
际情况不符。世界上有不少发展中国家人口少、面积小。原文是把发展中国家作
为一个整体来看。似可译为:Given the large population, vast territory,
abundant resources and big market, the developing world has enormous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例4 外部必要的调解介入,要注意严格遵循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初译:The necessary outside intervention and medi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trict observanc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我们通常反对外部干预。这句话强调的是,必要时可以引进外部调解,但必
须遵循国际法。而初译文中“必要”一词所放的位置不对,有可能使人误解为,
其他的外部调解不用遵循国际法。碰到这种情况,可重新组织句子,译为:
Outside intervention and mediation may be resorted to when necessary,
provided tha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are strictly
observed.
例5 这些援助数额有限,但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初译:Although limited in quantity, the assistance has no
political conditions attached.
此译文的毛病是,把“援助”当成了“附加条件”这一动作的发出者。应译
为:Our assistance, though limited, is granted with no political
conditions attached.
例6 今年,×××访问了六个非洲国家,涉足非洲大陆东西南北,实际上
是一次面向整个非洲的访问。
初译:The visit by ××× to six African countries this year
covered the eastern, western,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rts of Africa
and it was actually towards the whole of Africa.
Visit是具体的动作,不能说对六个国家的访问就是对整个非洲的访问。因
此不搭配。原文的意思是,访问选择位于非洲东南西北各个地区的几个国家是有
象征意义的,是考虑到了整个非洲,象征了对整个非洲访问。似可译为:×××
paid a visit to six African countries, covering the eastern,
southern, western and northern parts of the African continent ,and
symbolizing a visit to the whole Africa.
例7 我们愿按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原则扩大经贸关系。
初译:We are ready to expand ou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the exchange of
needed goods and drawing upon each other’s strong points.
这里的“取长补短”主要指互相补缺,补充说明“互通有无”,与通常所说
的优、缺点互补不同。可译为:We wish to see our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expanded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mutual benefit, exchange of
needed goods and mutual complementarity.
例8 我们有八个民主党派,这是历史形成的传统。
初译:There are 8 democratic parties in China as a result of
historical tradition.
这样翻译,意思不明确。而且,tradition与result不搭配。这句话的意思
是,八个民主党派是在历史演变中诞生的。或者说,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
的。可译为:There are 8 democratic parties in China which are out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or which were born under the then conditions)
例9 宗教不得干预政治。
初译:Religion must not interfere in politics.
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不得以宗教的名义来干预政治。可译为:It is
impermissible to interfere in politics in the name of religion.
例10 The overhaul of the Queens land Instrial Relations
legislation in 1990 provided a framework for proctivity increase
and harmony in the workplace.
初译:1990年昆士兰工业关系法的出台为增产和工厂和谐提供了一个框架。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instrial relations"指劳资关系,可译为:1990年全面
修改的昆士兰劳资关系法为增产和工厂的和谐提供了一个框架。
三、人称、数的不一致
例1 独立后,贵国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政治稳定、经济发
展、社会进步。
初译:Never ceasing the efforts to explore a road to development
suited to your national conditions after winning independence, your
country has enjoyed political stability,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Your country"应该被看成单数第三人称,因此用"your"这个第二人称所有
格代词是不对的,应改为its.
例2 中国同亚、太各国发展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
初译:China and the South Pacific countries enjo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our relations.
主语是“中国和亚太各国”是复数第三人称,后边的所有格不应该
用"our"而应该用"their"可译为: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Pacific countries are built on a solid foundation.
❸ 常见容易翻译错误的英语单词
1.日常用语类
情人(不是“爱人”)
busboy 餐馆勤杂工(不是“公汽售票员”)
busybody 爱管闲事的人(不是“大忙人”)
dry goods (美)纺织品;(英)谷物(不是“干货”)
heartman 做心脏移植手术的人(不是“有心人”)
mad doctor 精神病科医生(不是“发疯的医生”)
eleventh hour 最后时刻(不是“十一点”)
blind date (由第三者安排的)男女初次会面(并非“盲目约会”或“瞎约会”)
dead president 美钞(上印有总统头像)(并非“死了的总统”)
personal remark 人身攻击(不是“个人评论”)
sweet water 淡水(不是“糖水”)
confidence man 骗子(不是“信得过的人”)
criminal lawyer 刑事律师(不是“犯罪的律师”)
service station 加油站
rest room 厕所(不是“休息室”)
dressing room 化妆室(不是“试衣室”或“更衣室”)
sporting house 妓院(不是“体育室”)
horse sense 常识(不是“马的感觉”)
capital idea 好主意(不是“资本主义思想”)
familiar talk 庸俗的交谈(不是“熟悉的谈话”)
black tea 红茶(不是“黑茶”)
black art 妖术(不是“黑色艺术”)
black stranger 完全陌生的人(不是“陌生的黑人”)
white coal (作动力来源用的)水
white man 忠实可靠的人(不是“皮肤白的人”)
yellow book 黄皮书(法国政府报告书,以黄纸为封)(不是“黄色书籍”)
red tape 官僚习气(不是“红色带子”)
green hand 新手(不是“绿手”)
blue stocking 女学者、女才子(不是“蓝色长统袜”)
China policy 对华政策(不是“中国政策”)
Chinese dragon 麒麟(不是“中国龙”)
American beauty 红蔷薇(不是“美国美女”)
English disease 气管炎(不是“英国病”)
Indian summer 愉快宁静的晚年(不是“印度的夏日”)
Greek gift 害人的礼品(不是“希腊礼物”)
Spanish athlete 吹牛的人(不是“西班牙运动员”)
French chalk 滑石粉(不是“法国粉笔”)
2.成语类
pull one's leg 开玩笑(不是“拉后腿”)
in one's birthday suit 赤身裸体(不是“穿着生日礼服”)
eat one's words 收回前言(不是“吃话”)
an apple of love 西红柿(不是“爱情之果”)
handwriting on the wall 不祥之兆(不是“大字报”)
bring down the house 博得全场喝彩(不是“推倒房子”)
have a fit 勃然大怒(不是“试穿”)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令人毛骨悚然—恐惧(不是“令人发指——气愤”)
be taken in 受骗,上当(不是“被接纳”)
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高看或看重自己(不是“为自己想得很多”)
pull up one's socks 鼓起勇气(不是“提上袜子”)
have the heart to do (用于否定句)忍心做……不是“有心做”或“有意做”)
3.表达方式类
You know what?你知道吗?(不是你知道什么?)Contributed by "月"
Look out! 当心!(不是“向外看”)
What a shame! 多可惜!真遗憾!(不是“多可耻”)
You don't say! 是吗!(不是“你别说”)
You can say that again! 说得好!(不是“你可以再说一遍”)
I haven't slept better. 我睡得好极了。
(不是“我从未睡过好觉”)
You can't be too careful in your work. 你工作越仔细越好。(不是“你工作不能太仔细”)
It has been 4 years since I smoked. 我戒烟4年了。(不是“我抽烟4年了”)
All his friends did not turn up. 他的朋友没全到。(不是“他的朋友全没到”)
People will be long forgetting her. 人们在很长时间内会记住她的。(不是“人们会永远忘记她”)
He was only too pleased to let them go. 他很乐意让他们走。(不是“他太高兴了,不愿让他们走”)
It can't be less interesting. 它无聊极了。(不是“它不可能没有趣”)
❹ 英语口语,翻译( )犯错误,翻译( )首先,翻译( )嘲笑某人,翻译(
❺ 急!!!高分求英语翻译 可能有一点点错误 通顺就行!!!!!!!
我当然知道改革意味着巨大的变化。对一个现代社会的富裕的人来说,他的格言是:避免惹麻烦!尽量多参加和被举办宴会!替代性生活使我们文化的口号,它持续的话,富裕且有教养的人就生活舒畅!但是,首先,代理人会怎样,谁为我们微薄的薪俸比歌声做的更多?他们会一直这样吗?说真的,从一个人推卸责任给其他人的做法必须终止了,最后得有人挑起重担。但先不说这个,既然我不写政治了,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考虑下这个问题。什么使不均衡的人们不幸,我们被占据生活的劳动分工过度左右。当我们使替代性生活趋于完美,我们到底打算怎么使用时间,被我们本身所拒绝的不停创造出的人造物所复杂化?当我们看不起普通的宴会,就像血统优良的人看不起一次美味的晚餐却不停在吃它一样时,我们所有人(我是指中产阶级)要变成哲学家、诗人、评论家吗,或用一个词说,精英吗?我一想到当我们达到那种完美的境地时要如何忍受对方,就会发抖。不,我认为在所有文化领域,我们已经有超出我们忍受范围的精英存在,但是我们的情况如此的可悲和古怪,以至于不能情不自禁地苦笑。我们对自己的才智自夸,这很被许可,然而我们面对创造出的必需品时很无助,这些必需品不管我们对艺术的焦虑,现在一方面把我们赶进未被美丽偿还的奢侈品中,另一方面把我们赶进未被浪漫救济的肮脏中,并终有一天迫使我们走向毁灭。
自己翻译的,感觉英文稿比较口语化,所以也比较难翻,希望对你有帮助!
❻ 浅析常见的翻译错误
最近一段时间,在国内新闻网站上到处看到有关“皇马”的标题,看得我一头雾水,还以为那是什么马或什么轿车,看了内容才知道原来是西班牙足球队“皇 家马德里”的简称。这家球队名称的原文是Real Madrid,其中Real在西班牙文的意思是“属于国王的”,这是1920年西班牙国王赐给这个球队的名称,所以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王家马德里”。西班 牙君主的头衔是国王而非皇帝,当然也就只有王家,没有皇家。
这种在翻译时拔高外国君主的风气,大约是从翻译英文开始的。英国国王虽然建立了“不列颠帝国”(British Empire,常被不准确地译成大英帝国),但是从未登基当这个帝国的皇帝,而是身兼帝国中各个国家的国王(如果殖民地原为帝国–例如印度–那么也身兼该 国的皇帝,但并非不列颠帝国的皇帝)。但是中国人在翻译与英国国王有关的东西时,不把王室叫皇室,不把王宫叫皇宫,却把王家叫皇家,从而有了“皇家学会 ”、“皇家空军”、“皇家海军”等等错误的译名,让同一个家庭,时而是皇,时而是王,让英王时而登基,时而逊位,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的。影响所及,欧洲的 其他王国,也跟着冒出了皇家,虽然他们连帝国也没有。这些冒牌“皇家”对应的英文Royal本来只有“王”的意思,和皇帝并不沾边。英文并非王、皇不分, 表示“皇家”另有一个词叫Imperial。
这种误译算是长了他人的威风,而有的误译则是为了长自己的志气。例如我们经常见到在美国获得“终身教职”、当上“终身教授”这种说法。此处的“终身 ”是对英文“tenure”的翻译,而tenure的意思不过是“职务固定,不必再定期签合同”之意,因此所谓“终身教职”、“终身教授”其实是“固定教 职”、 “固定教授”,并不是让你一辈子当教授。大多数固定教授在退休后,就不能再保有教授的头衔,只有少数杰出的教授,学校允许他们在退休后仍然可算该校教授, 一直到死,叫做Emeritus,那才是名副其实的“终身教授”。因为“固定教授”被当成了“终身教授”,推而广之,有人把美国的固定职务都称作终身教 授,比如有一位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了该银行雇佣的数百名“固定经济师”中的一员。他回国后,就自称是美联储“终身经济学 家”,乃至“首席经济学家”,成了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类似的一个有意的误译是“院士”。“院士”在中国是个无比崇高的头衔,是academician的翻译。但在英美,反而很少用 academician一词,美国科学院 “院士”叫做member(成员),英国王家学会“院士”叫做fellow(专业会员),都不是特别的称呼。英美还有无数专业学会、甚至是只要交了会费就 可以加入的群众性协会的会员也叫member或fellow,于是就有许多中国人在加入这些组织之后,自称是外国院士了,最常见的是“纽约科学院院士”、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由于在中国“院士”只指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成员,其他专业学会、群众性组织的成员并不被叫做“院士”,因此 如果不是外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的成员而称“院士”,都应该算是有意拔高自己的误译。
有的误译,则是错得有些莫名其妙。大家都知道英国伦敦有一条河叫泰晤士河,有一份老牌报纸叫《泰晤士报》。一般人大概会以为这份报纸是用这条河取的 名字。其实,它的英文原名为Times,意思是《时报》,和泰晤士河(Thames)没有任何关系,拼法不同,读音也有异。《时报》成了《泰晤士报》,大 概是某个老眼昏花、发音又不准的早期译者张冠李戴所致。《时报》本是英文报纸常用的名字,著名的还有《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时报》等等, 幸亏这些城市没有泰晤士河,这些报纸才没有被改了名称。纽约市中心有个Times Square,以庆祝新年的聚会闻名世界,译成“时代广场”似乎名正言顺。中国各地也跟着冒出了许多“时代广场”。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人云亦云跟着叫“时代 广场”。后来才知道,该广场的得名,乃是因为1904年《纽约时报》在这里建总部大楼,和新年聚会没有关系,准确的译名该是“时报广场”。
还有的误译,则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想当然,在科技翻译中最为常见。
例如,近年来“基因学”、“基因学家”之类的用语时见报端,这显然是对英文genetics(遗传学)一词的误译。genetics的前半部分包含 了 gene,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误以为它是从“gene”(基因)一词演变而来的,而事实上它和“gene”毫无关系。“genetics”一词是在 1902年由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森发明的,其词根是希腊文genesis,原意为“起源”,引申为“出生、传代”,也即遗传。而“gene”(基因)一词则 是7年后(1909年)才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发明的,其词根是希腊文gen,为表示“产生”的后缀。从学科范围看,也不能把“genetics”译成基 因学,因为遗传学并不仅仅研究基因,特别是在分子水平上,有大量的研究与基因没有关系。
这些常见的名词误译,有的沿用已久,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改起来很不容易,采用正确的译名,反而会让人误以为是无知。对新出现不久的误译,还是应该尽 量加以改正的好,免得以讹传讹,成了新的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对那些为了拔高自己误导读者而有意误译的,更应该加以揭露。
❼ 练习英语口语时我们很有可能会犯错。翻译
We are likely to make mistakes when we practice our oral English.
❽ 错误用英文怎么翻译
这个的表达方式就太多了。在次列举一二:
最常用的当然是mistake和error这两个词了。比如专说语法错误 :属grammar errors/mistake. spelling mistake 拼写错误等。
此外,还有fault(用法很多很广)和 falsehood这两词一般用于表达 自己说话等的错误,意即不真实。如My fault. find ~ with
bad 偶尔可以用于口语表达错误,“我的错”可说my bad. 同上参考。
slip 可以用于表示如口误,笔误等方面的错误。slip of tongue.
inaccuracy 主要可以用于科技方面啊等等。”误差,错误“
blunder 指人犯得重大错误,往往非常严重。
misconception 用于指“错误的想法”,“错觉”等意思。
booboo 用于指一些小装置啊,器具啊等等的错误或出故障等。往往较口语化。
其形容词用法有wrong; mistaken; incorrect; erroneous等。
时间有限,我不一一说了,够你选的了。谢谢!
❾ 英语定语从句翻译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哪是你应该搜集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比如老师皮的作文,还有看一点别人关于此话题的文章,你这样问,即使告诉你了,有什么说服力呢?
❿ 英语口语考试对话过程中有一个时间翻译错了还能得A么
你是高考英语模拟口语吗?是的话,如果只有时间翻译错了,不管对文章的影响怎样是能够得A的。老师肯定会注意到的,一般扣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