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语专业怎么样,我是一名高二学生,英语分数还比较高,而且我觉得我的口语比较好,从小就喜欢说英语。。
翻译。文本翻译。或者汉化组
⑵ 我是高二学生想增强英语口语和词汇量,该怎么办在哪能找到英语大量的MP3段子
1背单词前的准备:
1)下定决心:如果你决定背单词,一定要坚持走到最后。有很多单词书会说:使用本书,你将很easy地背下多少多少词汇,轻松搞定英语四六级考研。实际上,背单词是一件很累的事。任何方法只能使单词记得更准,而不会让人不花力气就能记住。而许多人刚开始被这些话语打动了,雄心勃勃地要背单词。到了中段,有很多坚持不下去,纷纷放弃。最终记住的只有a篇的单词,而最熟的永远是:abandon。这就会给你造成一种错觉,让你觉得自己很没有毅力,从而使你对背单词产生恐惧感。我自己背单词的时候,虽然很多时候很痛苦,但始终坚持到了最后。在背TOEFL单词的时候,我十分郁闷,别的人都在享受暑假,我却在大热天里在啃那6000多个单词。背了一半的时候,我几乎要放弃了,但好在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收获也很大。
为了能坚持下来,我建议大家选择比较长的假期背。如寒暑假,五一十一等。自己的心理状态也要调整到最好。一旦开始,就别停,哪怕你昨天背的,今天就忘了(实际上,很常见)
2)选书:选书要有针对性,而且最好不要选按字母排的词汇书,那比较难背,初次尝试背单词的同学不容易坚持下来。我推荐星火和smart的词汇书。两本书都是以词根词缀来编排的。但初学者不宜过分依赖对词根词缀的分析,只能当作辅助手段。当你的单词量有了一定程度了以后,你自然会自如的运用词根词缀来扩大你的词汇量。就像学中文,你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中文字,你才能去了解偏旁部首。如果觉得两本书的词汇太多,可以选择新东方的vocabulary basic.该书列出了四级的核心词汇,只有一千多,这也是我所背的第一本词汇书,基本上够四级用了。但该书是按字母排的,而且和许多新东方的书一样,这本书更多的是为TOEFL和GRE准备的,对四六级不是很有针对性。无论你选择哪一本词汇书,你都应该买磁带,它会让你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复习单词,又可以让你熟悉美式发音,对参加听力的考试有好处。
3)背多少足够:对这个问题,当然是越多越好,但不能太依赖词汇。其实一个本科生完全有能力掌握七八千的词汇量。大二的时候用一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可以背下四六级的单词。大家如果有更高要求的话,可以去背雅思或TOEFL词汇精选,这些都是英语中常用的单词。大三的时候,如果决定考研,可以开始背考研词汇;决定考T或G,也开始做准备,那样压力就会小很多。背单词可以提升你的英语能力,但并不能解决你的全部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你同样会遇到很多生词。有新东方考过G的老师告诉我,有的少儿英语的词汇他们甚至都不认识。关于阅读词汇的问题我后面再讲。还有,不要以为背了单词就等于流利的口语。中国学生往往词汇量巨大,却说不出几句完整的话。其实美国文化程度低的人,可能就认识几百个单词,但他们将单词用得很灵活。解决这个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关注托福的或雅思听力的内容,看看native speaker如何用那些小词的。还可以看看《托福听力词汇2000》,背背其中的例句。
4)什么时间背:睡觉之前和起来之后背,平时没事的时候也可以随便看看。前两个时间背的话,不存在前摄曲线和后摄曲线,背的效率很高。但也不可以拘泥于此。如果在这两个时间(特别是早上)让你很没有精神,不如换时间。总之,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2背的原则
1)由少到多:最开始背单词的时候,由于对这个还不太适应,可能快不起来,而且记不住。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背少一点,每天60个左右,甚至更少。不要听说考GRE的人每天背200多个单词,也想学他们,那样狂背。如果你今天的目标是背500个单词,却只背下了50个,你的痛苦将大于你成功的喜悦。但背了一段时间,你背单词的速度必须加快。有人说,我每天备十个单词,两个月背下六级单词,可以吗?理论上是可以。但背单词很枯燥,你老背同一本词汇书,迟早会很烦的。而背单词,要一鼓作气,否则再而衰,三而竭。
2)及时复习:背单词其实就是遗忘和抗遗忘的过程。及时的复习,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遗忘。根据专家的意见,一般是第1天背完,第2,4,8,15天就要复习。这在你将来无论是背考研,还是背托福和GRE单词,都是适用的。
3)做题:在第一遍背完词汇之后,就应该一边复习一边做题,之前和之后做效果都不好。
4)阅读:这也是复习单词的好办法,也是中国学生巨大词汇量的用武之地。读什么?对考四六级和研的同学,我强烈推荐《英语世界》。该书的许多编者是四六级和研的出题人,书中许多段子改遍之后,就是真题。21世纪和China Daily也不错,上面有很多四六级单词。而想考T和G的,就应该看原文的材料,体会真正的英语思维。阅读的时候碰到的生词或者是背过却忘记的单词,不要马上去查字典或文曲星,放过去,除非它多次出现,很影响你阅读。生词,你完全可以凭借已经学过的单词,以掌握的词根去猜,也可以根据全文去大致地猜。如果你猜不出,just pass it。因为阅读,你是读的整篇文章,而不是一两个句子,你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很多中国学生阅读的时候,一个一个单词点着读,一个一个地翻译出来,才能读懂,这其实练的不是阅读。我背完四级单词之后,看了很多原文的材料,猜了很多生词。其实看了文章的翻译之后,才知道我一篇都没有看懂,但这却练了我的阅读,从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3背单词的方法:
现在以《大学英语词汇星火式速记.巧记1-4》为例,背四级单词。该书分30个list,每个有大概80来个单词(我没有细数)。第一遍背的时候,首先听一遍磁带,跟着读,同时大致的看看单词的特征。跟读的时候,注意其读音与拼写的对应关系。以后碰到生词,就能大致根据其拼写知道读音了。读完之后,马上开始系统地背单词。注意,千万不要将单词抄上好几遍,一来这费时费力,二来背了几个单词之后,你的注意力就已经不太集中了。只要读上几遍,看看中文意思,读读例句就可以了。记不住不要紧,你有很多时间复习,你不必要也不可能一下子全记住。这样背一个单词大概需要15秒,难一点的要1分钟左右,继续花时间在同一个单词上的话,你肯定已经分神了。第二天马上复习,用一张废的电话卡遮住中文意思,看英文想中文。再提醒一次:记不住不要紧。这种遮中文的方法应该一直坚持下去,直到你不认得的单词越来越少。背完一遍以后,你可以一边做题一边复习,对你不熟的单词建立起你自己的词汇书,直到这本词汇书上一个单词也没有。另外,并不是每个单词都要花相同的力气。常用常考的记牢就行了。特别是动词:因为一个句子动词读不懂,你肯定就读不懂了。我会附带一个词频:这是我在太傻上下载的,至于统计的是什么时候的我就不知道了。背完之后,你可以看看还有什么不认识。背单词的时间安排,大家可以参见王鹏的《17天搞定GRE单词》。至于六级词汇,背法与此同,但考虑到大家已经有背四级单词的经验了,应该要背快一点了,15天弄完。最后,谨记的一点就是:be confident and be youself。始终相信,你是最好的,你一定可以做到。我以前觉得考T和G的人深不可测,能背下那么多单词,现在我才发现,原来,我也能背啊。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祝大家考试成功。
⑶ 哪些英语杂志适合高二学生 我英语听力与口语不好,一般110左右(满分150)。
建议你学新概念从1册开始学,每天背一篇文章、听几遍听力。然后背完第一册开始第二册,背完第2册去背第3册,慢慢你的英语口语就上来了。记住,背的时候要大声读出来。
疯狂英语也可以。
⑷ 我是高二生,想平时自学英语口语,有什么好的书能推荐给我。
新概念英语。
你高二开始学的话我觉得会受益匪浅。这书我们英语专业的都很喜欢,专但是大学了就没那么属容易静下心来看。里面的都是听短小的,但句子很经典。有1、2、3、4四本吧,你如果基础好的话就从第2本开始看好了。主要是背啊,会加强你的语感,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脱口而出了。
⑸ 高考英语口语是在高二考试吗
不是的,是在毕业后才考的
高考英语的口语成绩并不是必须的,只有报考语内言类专业时容才需要。比如英语专业是需要的。不同大学有自己的录取标准,不代表所有学校都有这个要求。您可以参照每年下发的《高考志愿指南》(或者类似刊物),每个大学都会详细介绍自己的专业招收人数,往年的分数线,如果需要口试成绩,会特别标注。
⑹ 英语口语考级2级大概要考一些什么内容啊我是高二的学生
很简单的,不用担心,以前我们是老师直接拿一段文字让你先熟悉一下,几分钟后就让让你念。
⑺ 求以前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高二口语试题
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º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 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 夏秋季节 水量变化大 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 西北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有调节性,水量稳定 东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 资源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 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保护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区位因素 农业发展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⑻ 请问哪些学生需要参加高考英语口语考试。口语考试形式及内容是什么只能高三考吗高一高二可以提前考吗
高考英语口语考试来有两种模式自,即“人人对话”模式和“人机对话”模式。“人人对话”模式是一种传统考试模式考官最后将这四项分数合计为总分。北京、安徽、河北、山东、辽宁等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考英语口语考试采取了“人人对话”模式考试。高一高二可以提前考。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能力等级标准如下:
A等:能用英语就熟悉的题材进行口头交际,基本上没有困难。
B等:能用英语就熟悉的题材进行口头交际,虽有些困难,但不影响交际。
(8)高二英语上册口语扩展阅读:
CET-SET 主考在评分时使用以下标准:
准确性:指考生的语音、语调以及所使用的语法和词汇的准确程度。
语言范围:指考生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范围。
话语的长短:指考生对整个考试中的交际所作的贡献、讲话的多少。
连贯性:指考生有能力进行较长时间的、语言连贯的发言。
灵活性:指考生应付不同情景和话题的能力。
适切性:指考生根据不同场合选用适当确切的语言的能力。
⑼ 高二的二级英语考试(口语)有用么班主任说自愿考。
一: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简称PETS。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是面向社会,以全体公民为对象的非学历性英语证书考试,是测试应试者英语交际能力的水平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各地教育考试院社会考试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PETS考试与其他相关考试之间的关系是:
1、用PETS-2和4级考试的标准分别来改造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考试(非英语专业)(该项工作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2、用PETS-2和3级考试分别替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专科和本科考试中的公共英语考试——英语(一)和英语(二)(该项工作正在进行);
3、用PETS-5级考试替代全国外语水平考试中的英语考试WSK??EPT(该项工作已成功完成)。
PETS等级划分
公共英语考试等级根据难度由低到高分为一级B、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其中,五级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选定的高等院校负责,其它级别的考试由各地教育考试院社会考试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1、PETS-1:一级是初始级,其考试要求略高于初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PETS-1B是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的附属级)。
2、PETS-2:二级是中下级,相当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此级别笔试合格成绩可替代自学考试专科阶段英语(一)。
3、PETS-3:三级是中间级,相当于高中毕业后在大专院校又学了两年公共英语,笔试合格成绩可替代自学考试本科阶段英语(二)考试。
4、PETS-4:四级是中上级,相当于我国学生高中毕业后在大学至少又学习了3-4年的公共英语或自学了同等程度英语课程的水平。
5、PETS-5:五级是最高级,相当于我国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结束时的水平。是专为申请公派出国留学的人员设立的英语水平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