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小同学不懂礼(符合意思就可内)
小题2:老爷爷,请问到西湖还有容多远?(符合意思就可)
C. 写一个片段,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二年级的,怎么写
我想这样做,读好每一天的书;做好每一天的作业,不让父母担心。我爱我的妈妈爸爸。我想这样做,我爱这样做。我想这样做,这想样我才是个好孩子!
D. 请帮我找几个近几年的英语口语交际题(问路\打电话\看医生\购物)
接电话用语总结
情况 (一) 打电话的人找的是你自己
打电话来的人
你 (接电话的人)
Is Daisy there? (Daisy 在吗?) Speaking. 我就是。
This is she. 我就是。 (注: 男的用 "This is he.")
You're speaking/talking to her. 你正在跟她说话。 (注: 男的用 "You're speaking/talking to him.")
This is Daisy. 我就是 Daisy。
That's me. 我就是。
情况 (二) 打电话的人要找的人不在
打电话来的人
你 (接电话的人)
May I speak to Mr. Gates? (请问 Gates 先生在吗?)
He's not here right now. 他现在不在这里。
He's out. 他出去了。
He's in a meeting right now. 他现在正在开会。
You've just missed him. 你刚好错过他了。
He's just stepped out. 他刚好出去了。
情况 (三) 打电话的人要找的人不在, 问对方是否要留言
打电话来的人
你 (接电话的人)
Can I talk to Mark? (我可以跟 Mark 讲话吗?)
He's out on his lunch break right now. 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他出去吃午饭了, 你要留言吗?
He's not available right now. Can I take a message? 他不在, 我可以帮你传话吗?
情况 (四) 打电话的人问他要找的人何时回来
打电话来的人
你 (接电话的人)
Do you know when he will be back? 你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吗?
I'm sorry. I don't know. 抱歉, 我不知道。
I have no idea. 我不知道。
He should be back in 20 minutes. 他应该二十分钟内会回来。
情况 (五) 打电话的人问他要找的人在哪里
打电话来的人
你 (接电话的人)
Do you have any idea where he is? 你知道他在哪里吗?
Sorry. I don't know. 抱歉, 我不知道。
He's at work right now. Do you want his phone number?
他现在在上班。你要不要他的电话号码?
情况 (六) 打电话的人要找的人不在, 愿意接受对方的留言
打电话来的人
你 (接电话的人)
Can I leave a message? 我可以留个话?
Yes. Go ahead, please. 可以, 请继续。
Of course. Hold on for just a second so I can grab a pen and paper. 当然, 稍等一下让我拿个纸笔。
Sure, if you can excuse me for just a second. Let me find a piece of paper to write it down.
当然, 如果你可以等我一下下, 让我找张纸写下来。
情况 (七) 接受对方留言时听不清楚, 希望对方重复
打电话来的人
你 (接电话的人)
When he comes back, can you have him call me at (206) 5551212?
他回来后, 能不能让他打 (206) 5551212 这个号码给我?
Can you repeat again, please? 能不能请你再重复一次?
(Say) Again, please? 再说一次好吗?
Pardon? 抱歉。(请再说一次)
Come again, please? 再说一次好吗?
I'm sorry? 抱歉。(请再说一次)
情况 (八) 对方希望留话, 怕听错了, 不想接受对方的留言
打电话来的人
你 (接电话的人)
May I leave a message? 我能否留个话?
You know what? My English is not that great, and I don't want to miss anything. Would you mind calling back later? I'm sorry.
你知道吗? 我的英文不是非常好, 我不想听错话。你介意稍后再打来吗? 我很抱歉。
If you don't mind, could you please call back and leave a message on the answering machine? 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能否请你再打一次, 然后在录音机上留言? 我的英文不是很好。
情况 (九) 打电话的人要找的人是别人, 请对方稍等
打电话来的人
你 (接电话的人)
Is Brandon there? Brandon 在吗?
Yes, he is. One moment, please. 他在。请稍等。
Hold, please. 请稍等。
Hold on, please. 请稍等。
Let me see if he's here. Hang on. O.K.? 我看看他在不在。等一下, 好吗?
情况 (十) 对方打错电话
打电话来的人
你 (接电话的人)
Can I speak to Alexander Walker? 我可以和 Alexander Walker 说话吗?
Alexander Walker? I'm sorry, but there's nobody here by this name. Alexander Walker? 抱歉, 这里没这个人。
I'm sorry. I'm afraid you've got the wrong number. 抱歉, 恐怕你打错电话了。
What number did you dial? 你打几号?
情况 (十一) 跟对方要求跟(打电话的人)刚刚已经通过话的人再讲话
打电话来的人
你 (接电话的人)
Can you put Daisy back on? I forgot to tell her something. 你能否请Daisy再来听电话呢? 我忘了跟她讲一件事。
Sure. I'll go get her. 当然! 我这就去叫她。
情况 (十二) 电话没人接(或录音机)
旁人
你 (接电话的人)
Is he there? 他在吗?
No one is there. 没人在。
Nobody answered. 没人接。
No. I got the answering machine. 没有! 是录音机。
情况 (十三) 电话打不通
旁人
你 (接电话的人)
Did it go through? (电话)打通了吗?
The line was busy. 电话忙线。
I got the busy signals.. 电话忙线。
情况 (十四) (因自己忙等原因)请别人去接电话
甲
乙
Paul, can you answer the phone? I'm busy. Paul, 你能不能去接电话? 我在忙。
Can you get it, Paul? My hands are tied. Paul, 你能不能去接电话? 我现在不能接。
Yes, dear. 是的, 亲爱的。
情况 (十五) 接到无人电话(就是打来了却不说话的那种)
旁人
你 (接电话的人)
Who called? 谁打来的?
No one. He hung up on me. 没人。他把电话挂了。
Wrong number, I guess. He hung up without saying a word. 打错了, 我想。他一句话也没说就把电话挂了。
这一篇的「电话对答篇」 整理了几个录音机留言的参考范例。所有的例子都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混合着用。
16. 范例 (一)
嗨!我是Abby。我现在不在家。请留言。 Hi! This is Abby. I'm not home right now. Please leave a message.
17. 范例 (二)
嗨!这里是555-5555。我们现在不在。请留言。谢谢! Hi! This is 555-5555. We're not here.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Thank you.
18. 范例 (三)
嗨!我是Brenda。我现不能接电话。请你留言。我会尽快回你的电话。 Hi! This is Brenda. I can't come to the phone at this time. Please leave a message and I'll call you back as soon as possible.
19. 范例 (四)
嗨! 我是Aaron。我现在不是不在办公室里, 就是在电话中。请你留言。我会马上回你电话。 Hi, this is Aaron. I'm either away from my desk, or on the phone. Please leave a message and I'll get right back to you.
20. 范例 (五)
嗨! 我是Ivy。对不起! 我错过你了。请在「嘟」声后留言。等我进来后就会回你电话。谢谢。 Hi, this is Ivy. Sorry. I missed you. Please leave a message at the tone. I'll get back to you when I get in. Thanks.
E. 口语交际。 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
F. 二年级口语交际该怎样教
一、认真领悟编写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以下简称“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编写的。每一课都由“教学提示”和“情境图”组成。“教学提示”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顺序提出了大体的要求:“情境图”则为本课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一个或多个生活化的“口语交际小环境”。教学前,我们应该对照《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仔细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这对于用好教材,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从《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6个教学目标来看,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着重在三个方面:一是口语交际时要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二是口语交际时要认真、努力地听,完整、简要地讲述;三是在口语交际时要有礼貌、有兴趣、有自信心。“国标本”一、二册,已经安排了口语交际“话题”14个。本册教材安排了口语交际“话题”8个。这8个话题可分为三类:
1.“学会”系列(《学会祝贺》、《学会请求》、《学会待客》);
2.“交往”系列(《问路》、《买文具》、《看望生病的同学》);
3.“交流”系列(《我长大了做……》、《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需要指出的是,“学会”系列的3个话题,都是设计得非常巧妙的开放性的话题。如《学会祝贺》,并没有将话题封闭在“学会向老师祝贺”上。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扩展,让学生学习就其他内容向其他人表示祝贺,如可以为爷爷、奶奶等祝贺寿辰,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向朋友、同学、亲戚祝贺他们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绩等。如《学会待客》一课,可以将客人换成叔叔、伯伯、爷爷、奶奶,来串门或有事请求帮助的邻居,多年没有见面的远方亲戚等。至于《学会请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教学时,我们只要抓住“生活中你也有过向别人请求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这两个问题拓展开去就可以了。
“交往”系列的话题《问路》、《买文具》、《看望生病的同学》等,是小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学生通过这类话题的学习,应该具备这样的本领:在不识路时会问路;在需要文具时能到小店、商场、超市买到自己需要的文具;在同学生病时能送上问候并能代别人转达问候。
语言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长大了做……》、《我打算这样过寒假》这类的“交流”系列话题,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设计的。“交流”系列的话题都是开放式的,话题选择也是小学生关心的,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让他们交流“长大了做什么”、“打算怎样过寒假”,一方面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另一方面就是要让他们“有表达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主动性。这对丰富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十分有益。
G. 口语交际一个青年向老人问路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结束请不要忘记说thank you
精锐长宁天山
H. 明明要去海底世界游玩,可不知道怎样走他该怎样问路口语交际
用手机打开高德地图,输入出发地址再输入到达地址,就能知道坐什么车去海底世界了
I. 设计一个三年级以问路为话题的口语交际教学片段。
一、课前活动
大家快快坐坐好,来给大脑做体操,跟我念念好不好?(生:好)
先想后说有条理,吐字清晰声音亮,礼貌大方人人夸。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阿姨敲门,问老师:“请问校长室怎么走?”教师答:“一直往西走,那边的第二个教室就是。”阿姨:“谢谢!”教师答:“不用谢。”
2、导入课题。
1)、小朋友,刚才那位阿姨找王老师干什么呢?(问路)
2)、在现实生活中,问路是经常发生的,你有没有问过路?别人有没有向你问过路?(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问路(出示课题)
3、在这节课上你想知道写什么呢?(问路人要注意什么?指路的人要注意什么?)
三、再现情境,学习问路。
1、图画,语言再现书本情境。(图画出现白马石刻公园,教师用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发言)
2、真聪明,替兰兰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兰兰最后决定问路。如果你是兰兰,你会向谁问路?怎么问?(民警叔叔、过路人、附近人家)
3、用图画出现一位老爷爷,真是巧,看谁来了?
4、兰兰该怎么问路呢?(小组合作,推荐两个人练习问路,其他小朋友做评委)
5、请两组小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听。
6、评评哪组棒,说说理由。
7、互动实践,巩固问路要领自主把握。请小朋友按照问路的要求,再找朋友练一练,这回还要注意动作、表情哦!
8、指名台上表演,指导学生从问路要领、礼仪态度和动作表情几方面进行评议。
9、总结:兰兰找到了她想去的白马石刻公园,心情很高兴,我们用掌声祝贺她问路成功!
四、再创情境,学会指路。
1、图画、语言再创情境。
(媒体显示小熊的家)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请了好多小朋友到家里共同庆祝。有小猪、小狗,还有小猫呢!
小猪正皱着眉头发愁呢,这是为什么?原来它找不到小熊的家啦!
2、小朋友,你们说小猪应该怎么办?(问路)
3、(媒体演示小猪很有礼貌地问路,但大象伯伯指路不清楚的情景)为什么小猪还是找不到小熊家呢?
4、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小猪多着急啊,同学们,如果你认识小熊家的话,你愿意给小猪指路吗?
5、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熊的家。(出示路线图)
6、找好朋友练习:一人扮演小熊,一人演指路的小动物。
7、学生戴小猪、小猴、老牛的头饰表演。
8、你喜欢哪一位指路人,为什么?
9、通过你们的帮助,小猪顺利地到了小熊家,推开门一看,小猫、小狗都来了,正唱歌呢?
五、创设生活情境,加深体验。
1、我班的一位同学画的图美,写的字好,电视台的小记者准备采访我班的才子,可是他走到这里不认识路了,请你告诉他该怎么走。
2、同桌合作试演。
3、指名上台表演,按问路、指路的要求评价。
六、向生活拓展。
这节课,大家说得好,评得好,掌握了问路的本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问路,比如到同学或老师家串门,做客,不认识路就找不到,你想去谁家,课后可以向他问路,等到假日,就可以独自登门了,让我们用今天课堂上获得的本领到现实中去实践吧!
J. 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着重是两大方面,即什么的训练和什么的训练
一、认真领悟编写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以下简称“标准本”)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编写的。每一课都由“教学提示”和“情境图”组成。“教学提示”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顺序提出了大体的要求;“情境图”则为本课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一个或多个生活化的“口语交际小环境”。教学前,我们应该对照《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仔细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这对于用好教材,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从《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6个教学目标来看,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着重在三个方面:一是口语交际时要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二是口语交际时要认真、努力地听,完整、简要地讲述;三是在口语交际时要有礼貌、有兴趣、有自信心。“标准本”一、二册的教材,已经安排了口语交际“话题”14个。本册教材安排了口语交际“话题”8个。这8个话题可分为三类:
1、“学会系列(《学会祝贺》、《学会请求》、《学会待客》);
2、“交往”系列(《问路》、《买文具》、《看望生病的同学》);
3、“交流”系列(《我长大了做……》、《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需要指出的是,“学会”系列的3个话题,都是设计得非常巧妙的开放性的话题。如《学会祝贺》,并没有将话题封闭在“学会向老师祝贺”上。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扩展,让学生学习就其它内容向其他人表示祝贺,如可以为爷爷、奶奶等祝贺寿辰,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向朋友、同学、亲戚祝贺他们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功等。如《学会待客》一课,可以将客人换成叔叔、伯伯、爷爷、奶奶,来串门或有事请求帮助的邻居,多年没有见面的远方亲戚等。至于《学会请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话题,教学时,我们只要抓住“生活中你也有过向别人请求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这两个问题拓展开去就可以了。
“交往”系列的话题“问路”、“买文具”、“看望”等,是小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学生通过这类话题的学习,应该具备这样的本领:在不识路时会问路;在需要文具时能到小店、商场、超市买到自己需要的文具;在同学生病时能送上问候并能代别人转达问候。
语言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长大了做……》、《我打算这样过寒假》这类的“交流”系列话题,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设计的。“交流”系列的话题都是开放式,话题选择的是小学生关心的,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让他们交流“长大了做什么”、“打算怎样过寒假”,一方面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另一方面就是要让他们“有表达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主动性。这对丰富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十分有益。
二、精心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念,同时对“口语交际”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册“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丰富的,“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也应该是灵活而多样的。根据“教学建议”的精神,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口语交际”就无法继续进行。根据“口语交际”的这个特性,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的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
创设“交际情境”的方法很多,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⑴ 利用课本“情境图”创设交际情境
“标准本”“口语交际”的每一课,都配上了“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有单幅的,也有多幅的。每一幅“情境图”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为口语交际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近、相似的“交际情境”。有的展现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场景,有的表现了较完整的口语交际过程,有的反映了口语交际过程中一瞬间的情景。口语交际课上,这些“情境图”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可以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参加口语交际的愿望。因此,我们在创设“交际情境”时,应努力发掘“情境图”的内涵,很好地利用这些“情境图”。
① 凭借“情境图”,语言营造交际情境
语言可以描述事件,渲染气氛,再现情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情境图”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营造交际情境。如《学会祝贺》这一课的情境图有两幅,一幅是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在准备给老师做贺卡,从她的表情上来看,她一定是想好了准备写在贺卡上的话,很开心;另一幅图是一份可以填空的贺卡的样子。根据情境图,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语言描述:明天就是教师节了,这可把正在上二年级的聪聪急坏了。她想,老师要过节了,我应该为老师做些什么呢?对!应该向老师祝贺一下节日。怎么祝贺呢?给老师送点礼物,可老师不会收礼物的。送一束鲜花吧!不行,鲜花也是礼物呀!对了,自己做一个贺卡送给老师。想到这里,聪聪连忙拿出刚买的24色的水彩笔,找来图画纸,动手做起贺卡来。不一会儿功夫,一张漂亮的贺卡就做好了。聪聪想了想,在上面写上了自己的祝贺词:敬爱的王老师,教师节到了,我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想给老师做贺卡呢,现在就动手吧。这样的描述,可以营造“学会祝贺“的交际氛围,学生先进入做贺卡的生活情境,然后拿着做好的贺卡,自然进人“送贺卡时,你打算怎么跟老师说”的讨论环节。
② 根据“情境图”,表演展现交际情境
表演应该是口语交际课最常用的一种创设交际情境的方式。它主要是根据“情境图”的内容,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办法,展现与“话题”有关的事件情境,为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创造一个逼真的交际氛围。从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来看,表演是比较容易将学生带人特定的学习情境的。如教《学会请求》时,可以通过表演展现这样一个交际情境:
李春燕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本《古诗诵读》,摇头晃脑,念念有词的样子。
奶奶正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京戏(配音响效果)。
李春燕看了看奶奶,用双手捂住耳朵继续背诗。过了一会儿,李春燕噘起嘴巴,作出烦躁的样子。’
奶奶仍在看电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春燕站起来往电视机走过去,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转身走到奶奶身边。
小学生一般会把表演当成真实的事情。此时,教师抓住时机,用“李春燕想跟奶奶说什么呢?会怎么说呢?”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把学生带人到“请求”的情境里。此时,学生就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踊跃参加到“怎样向奶奶请求”的学习之中。
《问路》、《看望生病住院的同学》、《学会待客》等话题,都适宜采用表演来展现相关的交际情境。
③ 仿照“情境图”,模拟再现交际情境
模拟可以快捷、方便地创设交际情境。我们可以仿照“情境图”的背景、人物和事件的情节,用模拟的方式再现交际情境。如《买文具》一课,课前可以按“情境图”上的内容,准备好练习本、钢笔、水彩笔等文具,再准备一块超级市场的标牌。在适当的时候,仿照“情境图”,用文具和其它物品摆放出超市文具部的样子(如果需要,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些背景),再让老师(也可以用学生)和一位同学分别扮演售货员和购买文具的小学生,并进行关于购买文具的对话。这个再现的“交际情境”,给学生学习本课题创造了条件。
《看望生病住院的同学》也可以用这种办法模拟再现交际情境。教学时,可以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将“情境图”照葫芦画瓢,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然后让学生在“情境图”前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像《学会请求》、《问路》等话题,都可以用模拟的办法再现交际情境。
⑵ 借助电教媒体创设“交际情境”
有些口语交际话题,信息量很大,用以上几种办法创设“交际情境”,不一定能营造出“话题”所需要的氛围。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是弥补此不足的重要技术之一。
《我长大了做……》这个话题,是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互相交流自己的理想、愿望、志向等,话题极为宽泛。这课的“情境图”采用组合的方式,通过选择以教师、医生、工程师等为代表的形象来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我们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手段,将“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扩展:第一,用搜集或拍摄这些“形象”32作的情境画面(摄像也可),将“情境图”中的内容适当展开;第二,增加一些有代表性的“形象”,如飞行员、空中小组、计算机专家、政府官员、艺术家、运动员、企业家、私营业主等资料;第三,采用计算机技术,对资料进行处理,配上音效,做成超级链接的课件。课堂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点击计算机课件来创设交际情境。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拓展他们的思路,寻找到更合适的话题,丰富他们交流的内容。
《我打算这样过寒假》、《看望生病住院的同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创设交际情境。
2、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双方的来言去语,一般都是围绕着交际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的。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交际双方的角色变换是不断的,这就形成了言语的双向流动。可见,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该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⑴ 在表演中实现双向互动
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体验方式。表演的本身就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将表演引进口语交际的课堂,不仅可以创设“交际情境”,还可以有效地促使课堂教学实现和保持双向互动。
一些口语交际话题,有着明显的双向互动性,我们应抓住这一特点来安排教学。’如《问路》这个话题,可以根据“兰兰要去‘白马石刻公园’,可是不知道怎么走,该怎样去问路”的“教学提示”,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① 让两名学生尝试问路;
② 讨论尝试问路情况,大家出主意,说说应该怎样问路;
③ 仿照“情境图”模拟再现问路情境——路边的公园,一名小学生,正在向一位散步的老爷爷问路;
④ 师生共同讨论后,教师和学生合作表演问路(有示范作用);
⑤ 同位或自选对象练习表演问路。
这个教学过程,就是紧扣教学目标“学会问路”来设计的体现双向互动的过程。本册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祝贺》、《学会请求》、《买文具》、《看望生病住院的同学》、《学会待客》,都可以采用在表演中实现双向互动的策略。
⑵ 在需要表达时实现双向互动
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话题”特别感兴趣,参与口语交际学习的热情也非常高,这时,他们会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表演。在这种情况下,那种个别式的台上表演已经不能满足课堂口语交际学习的需要了,我们可以将学生组织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里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尽兴表演。当然教师也应该参与进去。像《问路》互动设计的第五步“同位或自选对象练习表演”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样做,不仅课堂形成了双向互动,而且互动的面扩大了,互动也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⑶ 在需要帮助时实现双向互动
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时,常常会碰到气些“拦路虎”,使口语交际训练不能顺利进行。作为课堂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越俎代庖。只要换一种思维,变一个角度,因势利导,就可以将停滞状态的课堂变成双向互动的“场”。做法很简单,就是让遇到问题的学生主动向别人请求帮助。请求可以点名道姓,也可以请老师给予帮助,“被请者”应积极给予请求者以及时的帮助或作出某种响应。如《看望生病住院的同学》一课,有两个地方学习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一处是王小娅委托丁大勇代她向李小燕表示问候,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另一处是丁大勇见到李小燕应该怎么说呢?如果在口语交际训练时“卡了壳”,交际的双方都可以请求帮助。这样的“一请一助”、“一来一往”、“你来我往”,课堂就实现了双向互动。当然,这样的双向互动也可以是小组式的讨论、交流和补充。
应该注意的是:双向互动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平等对话,对学生要多宽容、多鼓励。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双向互动。
3、发挥电教片的示范作用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语言能力是“习得”的,是一点一点模仿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示范。课堂上除了老师、学生的示范之外,我们可以适当发挥电教片的示范作用。为了配合“标准本”的口语交际的教学,教材编辑部组织拍摄了仙、学生口语交际百集》系列片。这是一部精心制作的优秀电教片,本册教材中的《学会祝贺》、《我长大了做……》、《买文具》、《学会待客》等,片中都有很好的口语交际范例。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握好播放时机,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去学习、模仿。
4、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人的口语交际学习的处延和生活的外延也是相等的。可见,“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我们应设法给学生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⑴ 坚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实践机会
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多安排学生自主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不要因为一两个学生“说对了”,就认为其余的学生都达标了,然后就忙于完成教案的“下一步”。这样,特别容易把口语交际教学引向“误区”。其实,口语交际课是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快捷地获得和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的过程。从人们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学生口语交际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是不可能一次就达到要求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时间让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一个话题、一次对话都应采用多种方式,激励他们重复说、反复说。我们还应特别注意哪些口语交际有困难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参与,多给他们一些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只要参与了,都应充分肯定。要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其实,课堂只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一个阵地,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还应努力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将口语交际融人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学生在课堂的实践机会多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就会很明显。
⑵ 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天地,我们应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口语交际本领用于生活实际。如学习了《学会祝贺》,就可以捕捉一些机会,去向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名人长者表示祝贺;学了《学会请求》,在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别人帮助时,应该试着去请求;学了《礼貌待客》,如果以后家里来了客人,就可以当当主人,试着去接待一下;同样,学了《看望生病住院的同学》,如果班上真有同学病了,可以去看一看,当然,也可以去看一下生病的老师和其他人。其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交际事件,每个事件中都有着广泛的交际话题,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事件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此外,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如:搞课本剧表演;参加国家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当校园广播、电视小记者,在校园、去社区采访;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组织的活动等。这些“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召集会议、布置安排工作,让他们自己去与别人打交道、解决问题、请求帮助等。这样,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必然会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