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结合孔子讲究说话的艺术的内容,举例说明口语表达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破的之言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论语》)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赠人益言,贵比黄金;伤人之言,恶如利刃。(孙子)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言足伤天地之和,一事足折终身之福。一言之褒荣于华衮【注1】,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明·冯梦龙)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渐,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全身、安国、全性者也。(汉代刘向《说苑?善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俄罗斯谚语)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圣经》)有的语言说出口后就像落叶一样飘逝了,可有的语言,说出口后却像鲜花一样让人能感受到她诗意的美丽,并且这美丽的语言之花还将在人们的心灵里孕育出温馨的果实。(演讲艺术家)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仅有一小部分取决于专业知识,而大部分取决于口才的艺术。(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最容易,因为三岁的孩子也会说话;最难,因为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著名学者王了一)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智者一句话把人说笑,愚者一句话把人说跳。会说话的能说得两头德,这是智者;而不会说话的会说得两头蛇,这是蠢人。要想成功,就要抓住能够帮助你成功的人;要想抓住这些人,就要紧紧抓住他们的内心;而抓住这些人的内心,靠的不是渊博的知识,而是准确地掌握对方的心理,看透对方的内心,在此基础上用巧妙的言辞发表意见和看法。这样既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也更容易取得成功。(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会说话的人,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不会说话的人,处处受限,寸步难行。会说话的哈哈笑,不会说话的两头翘。好人出在嘴上,好马出在腿上。好胳膊好腿,不如人家一张好嘴。会说话,当钱花。二、小故事里有乾坤1、鲁迅先生家乡绍兴一大户人家生了孩子,满月庆贺,来了很多富绅故交,亲朋好友,乡邻村人。绍兴当地,有看孩子奉上吉言的风俗,酒酣耳热之后,一富绅大摇大摆的走到抱孩子的女乳娘跟前,仔细端详了一阵子对主人说:大人有福呀,少公子不得了,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副贵人相貌,长大一准是个当大官的材料。这时主人喜笑颜开赶快让家人赏金一锭。商会会长笑吟吟走到孩子那里,摸了摸孩子的小脸说道:这孩子容貌清秀,聪明伶俐,长大保险会经商置业,财运大发。主人又高兴的命家人送上银两若干。一私塾先生摇头晃脑到跟前看了孩子,站了一会,干咳了几声,什么也没有说,家人赶紧拉着他到后堂喝酒去了。有一个乡民酒气熏天,到了孩子跟前,指着孩子说;我看这孩子终究要死的,主仆听到这人这样说话脸都气青了,掂起棍子和扫帚将此人打了出去。2、有个人在过四十岁生日时,请来一批客人在他家为其庆贺生日。大部分人都到了,但还有几个人迟迟没到。酒菜都准备齐全了,那几个人还没来,过生日的这个朋友一急,脱口而出:“真是急死人了,这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其中一部分客人听了非常生气,冲他说:“你这话什么意思,该来的没来,意思是我们是不该来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先走了。话音没落就抬脚走人了。过生日的这个朋友见那几个人还没来,别一部分又生气地走了,这人急忙给剩下的一部分客人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他们误会了,真的误会了,我没有让他们走的意思,这不该走的倒又走了。”剩下的一部分客人,一听这话,其中一部分生气地说,“你这人怎么这么说话,照你这么讲,该走的应该是我们,那我们还在这干嘛,走人”。说完,起身走了。没想到又气走了一部分客人,过生日的这个人心情遭透了,看着剩下的几个人不知所措。最后剩下的这几个人跟他交情较深,劝他说:“算了,人都已经走了,以后你说话时要注意点用词,讲究点语言艺术。这人一脸的无奈,对这几位朋友说:“其实他们都误会我了,我其实就不是说他们的。”最后这几位朋友一听也火了,大声问道:“你说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们,真是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的。”说完,气哼哼地也走了。3、一天,皇帝梦见自已所有的牙齿都掉了,醒来吓出了一身冷汗,觉得很奇怪。他马上召来一个解梦家,问他这个梦是不是暗含什么意思。解梦家听完皇上说的梦境后说:“唉,陛下,很不幸地告诉你,每一个掉落的牙齿,都代表着你的一个亲人的死亡”。皇上一听愤怒地对他大骂:“什么?你这胡说八道的家伙,你竟敢对我说这种不吉利的话,来人啦,给我拖出去打50大板”。这位解梦家受了皮开肉绽的50大板,给抬回了家。不久,另一个解梦家被召来,他细心听完皇上讲述的梦境,他的脸上露出一抹微笑,说:“皇上,我很荣幸能为你解梦,你真是洪福齐天!你将活得比所有的亲人都要长久!”皇帝听后,立即眉开眼笑,他说:“你的解梦术实在高明啊”。然后安排待从盛情款待他,临走时还赏赐给他50两黄金。在一旁的待从私下问这位解梦家:“在我听来,你的解梦意思与第一位解梦人说的是一个意思,恕我直言,我并不觉得你的解梦之术有什么高明之处”。那个聪明的解梦家狡黠地笑道:“你说得不错,不是我的解梦术高明,而是我说话比别人稍稍的高明了一些。话有很多种说法,问题在于你如何去说”。然后,他高高兴兴的捧着50两黄金回家了。三、语言艺术自古以来就受重视自古至今,语言充满着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力量,它作为人际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之教有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仅次于德行,可见它的重要。百家争鸣,合纵连横,无不凸显语言的魅力。上世纪40年代,美国人将“口才、金钱、原子弹”列为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到了60年代,又是将“口才、金钱、计算机”看成是最具力量的三大武器。的确,会说话的人一直独占鳌头。正是由于认识到了口才的重要性,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演讲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凭借一副好口才传达了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在闻名遐迩的同时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和事业。纵观古今中外,独领风骚,成就大业者,莫不是会说话的杰出典范。《三国演义》有这样一个情节:为救阿斗,赵子龙在敌阵中七进七出,血染战袍。为了安抚赵子龙,刘备怒摔刘阿斗,忿忿地说:“为一孺子,险折我一员大将!”刘备的这一行一言,充分显示出他会交朋友、会说话的高超技巧,也因此博得了赵子龙“肝脑涂地”般的忠诚。诸葛亮说服孙权,三国鼎立之势成,皇太极劝降洪承畴,大清夺天下成定局。近有周恩来出色外交,四两拨千斤;罗斯福之“炉边谈话”,【注2】温暖千万心灵,邓小平“猫论”息争鸣。四、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石,没有语言,类的前程将是一片黑暗。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说话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语言素质。一个会说话的人,必定是一个有礼貌,懂得看时机、分对象、把握分寸、掌握语调、分场合的人。学好语言,掌握语言知识,形象、准确,生动地使用口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离不开说话。职场上,每个人每一天和同事、领导难免有话要说;家庭中,同妻子、史夫、父母、孩子必须进行交流;社交时,同朋友、客户势必联络感情。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些都需要我们掌握说话的艺术。在注重人际沟通的现代社会,说话的艺术也就是成功的艺术。会说话,小则可以讨喜、动人,大则可以保身、兴邦。苏秦、张仪游说诸侯,战国格局为之改变;话说得不好,小则树敌、伤友,大则丧命、失江山。由于一言之闪失,导致兵戎相见、血流成河的浩劫,在中外历史上屡见不鲜,因一言不慎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也不乏其人,因一句“此跋扈将军也” 【注3】而被梁冀毒死的汉质帝,还有恃才放旷的杨修都属此列。会说话,可以助你掌握通达的做人智慧。说话没分寸,没艺术,即使是赞扬的话,别人也充耳不闻。说话有分寸,讲方法,即使是批评的话,别人也乐于接受。会说话,可以助你掌握圆通的处世之道。在人生的各个场合,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在什么时机说话,都要讲求艺术性。对方豪爽,就说直率的话;对方保守,就说稳妥的话;对方崇尚学问,就说高深的话。这是语言之道,也是处世之道。良好的说话艺术有极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在频繁的日常交往中,和风细雨,微言大义,情深意切,语重心长;在竞争的求职场上,机智灵活,佩侃而谈,要言不烦,言简意骸;在复杂的商务活动中,察言观色,实现双赢……左右逢源的说话艺术,让你一句话说得人帮,让你一句话说得人服。口才是为目的服务的手段。为什么总有人感叹“处世难”?为什么总有人感叹“做人难”?为什么总有人感叹“说话难”?原因是他们不知如何把讲话智慧、处事谋略和社交技巧串起来为自己的处世提供动力支持,所以常常陷入孤立和寂寞的困境。语言的魅力是一个人综合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了高超的口才艺术和说话的技巧,你的事业将会一帆风顺,人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未来社会要求人们不仅仅是一个只会“默默”耕耘的黄牛,还需要人们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百灵鸟。离开了口才,我们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人们应该是能言善辩者,如果仍然笨嘴拙舌,那么你就很难立足于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俗话说的好:舌绽春蕾赢天下。会说话,走遍世界都不怕。会说话,你就能在人们面前谈笑风生,侃侃而谈;在上司面前不卑不亢,应付自如;在陌生人面前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在谈判桌上,风起云涌,游刃有余;在经商路上,字字珠玑,金言玉语,舌转乾坤……五、会说话是一种力量1、会说才能做,不会说话办不成事古代希腊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在某贵族家当过奴仆。有一次,主人设宴,来者多是哲学家,主人令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便专门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个舌头宴。就餐时,主人大吃一惊,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答道:“你吩咐我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罢,个个都赞许地笑了。主人又吩咐伊索说:“那我明天要再办一次酒席,菜要最坏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大发雷霆,斥问伊索缘由。伊索不慌不忙地回答:“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里出来的吗?舌头不仅是最好的东西,同时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虽然恼羞成怒,但也无话可驳。说话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科技与信息革命所掀起的新潮正汹涌澎湃,巨浪滔天,说话不仅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事业成败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说话的水平和能力,已成了衡量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准。可以打一个比较通俗的比喻,在现代社会里,人之离不开说话,犹如鱼之离不开水。会说话与会办事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对方更易于接受你提出的要求和条件,从而办事才能事半功倍。一个不会说话、不懂得语言表达的人,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更不能与别人产生共鸣,博得别人的好感,即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也可能会因此而办砸。所以,要想把事办成、办好,就必须先学点说话的艺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语言是最普遍、最方便,也是最直接的传递方式。语言能力强,双方就能顺利而准确地接受和理解信息,也能顺利地交流;语言能力弱,就不能很好地把信息传递给对方,交流会因此出现中断,甚至中止,导致失败。所以说,假如想在社会上游刃自如,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而且还要能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有口才的人能把普普通通的话题讲得引人入胜,嘴笨口拙者即使讲得内容很好,听起来也索然无味。有些建议,有口才的人一说就能通过;无口才的人却连诉说的对象都没有。这就足以说明口才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社交中,一个不善言谈,沉默寡言的人很难引起他人注意,因而也就很难获得发展的机遇,谈吐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是见多识广还是孤陋寡闻,是具有良好教养,还是浅薄无知,老子把语言提高到可以挂牌上市的高度,热情地提出::“美言可以市尊”。对此,其他古人也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大圣人孔子曾这样概括说: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可是只有讲究文采才能充分表述他的想法,连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能让其他人知晓自己的思想呢?
Ⅱ 急求英语口语对话,关于历史上的名人或伟人的....
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字嫱,晋人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又作明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元帝时被选入后宫。竟宁元年(前33)入匈奴和亲。在匈奴几十年,结束了长期以来汉同匈奴之间的战争局面,起到安定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的进步作用。
王莽(前45-后23),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公元8年代汉称帝,国号新,公元23年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王充(27-约97),东汉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时受业洛阳太学,师事班彪。历任县、郡功曹,州从事、治中等职,后辞官家居。汉章帝曾特诏公车征聘,因病未行。晚年生活潦倒。王充在哲学上认为物质性的“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否定天人感应说。在伦理思想上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主张人性有善有恶,但强调人性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王充是先秦以后对中国古代逻辑有贡献的思想家,他较全面地阐述了论证问题,提出基本论证规则是:切忌“失之所对”,偷换概念,转移论题;不能“首尾相违”,自相矛盾;要文显言明,“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仅存《论衡》。其思想对以后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很有影响。
王符(约85-162),东汉哲学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一生未仕,隐居著述。在认识论上反对圣人先知说,强调“国以民为基”。在经济方面提出富民说,认为农、工、商各有其本末,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影响很大。著有《潜夫论》等。
王祥(184-268),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字休徵。汉末,隐居庐江(治今安徽舒城)二十年。后任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晋代魏,官至太保。事后母孝,民间有王祥卧鲤求冰故事。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自幼学习书法,曾师从卫铄,后遍学众家,在汉魏质朴淳厚书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书风。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真迹无存,唯有唐人双钩廓填的行书《姨母》、《奉橘》、《丧乱》、《孔侍中》及草书《初月帖》等。王羲之亦长于文学,原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于《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曾任中书令,为新安公主驸马。自幼随父学习书法,后又师法张芝草书,形成自己独特书风。擅长各种书体,尤精于行草书,书风笔迹流泽,婉转妍媚,为世人所重,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墨迹传至今日的有行草书《鸭头丸帖》、《中秋帖》、行楷书《廿九日帖》及小楷刻本《十三行》等。
王通(584-617),隋哲学家。字仲淹,门人私谥曰“文中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基本立足点则为儒学。著有《中学》,亦称《文中子》。
王勃(650-676),唐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风格较为清新,其文以《滕王阁序》较为有名。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多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精于绘画,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被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作人物、佛像,尤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历代编注其集很多,明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后附文集4卷)是现存最早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
王建(约767-约830),唐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微寒。大历进士。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著有《宫词》一百首。有《王司马集》。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进士。神宗熙宁二年(1069)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复相后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相,从此闲居江宁府。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在哲学思想方面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散佚。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诗歌方面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现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残卷等。
王诜(1037-?),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居开封。妻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家有宝绘堂,收藏历代书画。工诗词,善书法,尤精山水。有“不古不今,自成一家”之评。
王恂(1235-1281),元代中山唐县(今属河北)人。字敬甫。精通历算之学,与郭守敬等编制《授时历》,提出“招差法”及“弧矢割圆术”等。
王冕(1287-1359),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身农家,幼时曾牧牛,劳动之余读书习画,年轻时曾热衷功名,屡次名落孙山,遂绝意仕途,浪迹江湖,游历大江南北。擅竹石、篆刻,尤工墨梅,师法仲仁和尚、扬无咎,加以发展,其梅枝干遒劲,花或疏或密,蕊萼错落分布,花朵或圈或点,皆以水墨为之,得梅花之韵致风骨。有《墨梅图》、《南枝早春图》传世,著《梅谱》,阐述画梅理论。善诗,多表现人民生活疾苦和揭露权贵的腐化与骄奢,以及追求清高,不逐时俗等。著《竹斋诗集》四卷。
王实甫,元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王守仁(1472-1529),明思想家。初名云,字伯安。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侯,谥文成。在哲学方面,他是心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形成阳明学派,在明代影响极大,并流传到日本。著有《传习录》、《大学问》、《阳明先生文录》等,后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传世。
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际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数学、地理、历法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很大影响。遗著总称为《船山遗书》,有100多种,主要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通鉴论》等。
王翚(1632-1717),清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出身绘画世家,幼承家学。擅山水。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后人称为虞山派。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人合作)、《秋山萧寺图》、《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等传世。
王国维(1877-1927),近代学者。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不久以病归,相继在南通师范学堂及江苏师范学堂任教,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次年任学部总务司行走。1916年回到上海。1923年被召为废帝溥仪充南书房行走。1925年被聘为清华研究院导师。1927年6月2日在颐和园投昆明湖而死。王国维一生著述甚丰,其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所仅见。其主要著作结集为《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其他王姓名人有战国秦将王翦;神话人物王乔;汉初大臣王陵;东汉大臣王允,文学家王逸、王粲,辞赋家王延寿,水利学家王景;西汉辞赋家王褒;三国魏经学家王肃,玄学家王弼;魏晋间医学家王叔和;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大臣王导;西晋大臣王衍;南朝齐目录学家王俭,文学家王融,书法家王僧虔;唐诗人王绩、王昌龄、王之涣、王湾、王翰,画家王洽,医学家王冰,数学家王孝通;五代开闽之祖王潮、王审知;北宋诗人王令,文学家王禹偁,针炙学家王惟一,画家王希孟;南宋名将王坚,经学家王柏,学者王应麟,词人王沂孙;全真教创立者王重阳;元文学家王恽,戏曲作家王晔,画家王绎、王渊、王蒙、王振鹏,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改进者王祯,医学家王好古;明哲学家王艮、王廷相,书法家王宠,画家王绂,文学家王祎、王九思、王世贞、王世懋;清画家王时敏,诗人王士禛,书法家王铎、王文治,文字学家王筠,训诂学家王引之、王念孙,医学家王清任等。近现代王姓名人有学者王闿运,琴家王宾鲁,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早期工人运动领袖王荷波,革命家王若飞、王稼祥、王震,外交家王炳南,拼音文字提倡者王照,草原学家王栋,作物育种学家王绶,动物学家王家楫,经济学家王亚南,化学家王葆仁,冶金学家王宠佑,数学家王元,华裔美籍科学家王安,计算机专家王选、作家王统照、王希坚、王愿坚、王蒙,语言学家王力,京剧演员王鸿寿、王长林、王瑶卿,扬州评话演员王少堂,画家王个簃,戏曲史家王季思,电影导演王家乙、王苹,评话艺人王少堂,音乐学家王光祈,词曲作家王洛宾,劳动模范王进喜等。
共和国王姓名人(一)
(王亚南(1901~1969)
中国经济学家,教育家。又名王渔玕。湖北黄冈市黄州人。曾留学日本、德国。先后在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厦门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0年代同郭大力合译D.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A.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后又共同完成马克思《资本论》全书3卷的翻译工作。其他著作主要有《经济学史》、《现代世界经济概论》、《中国经济原论》、《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经济改造问题研究》、《政治经济学史大纲》、《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与中国人口问题》、《资本论研究》等。厦门大学编辑了《王亚南经济思想史论文集》。王亚南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作出了贡献,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巨大作用。
三峡学院教授王佑怀
王佑怀,1942年9月出生于我县松山乡李岗村。1963年从县一中考取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后调重庆龙兴医院工作和江北卫校工作,1974年调回湖北,任宜昌医专教研室副主任。现任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授,兼任院职改领导小组基础医学评议组成员、论文答辩组成员,是全国解剖学会会员。
王佑怀长期从事临床外科的诊治和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13篇论文,而且均为第一作者,其代表作有《舌叶支气管及上、下舌段支气管的CT应用解剖》、《成人左肺下叶支气管CT显示的应用解剖》等。参与编写了教材6.4万字。1996年出席全国神经学术年会;1997年出席第十四次国际形态科学大会,并在会上交流了英文论文;1998年出席全国断层解剖学术大会。先后四次出席湖北省学术年会,一次出席重庆地区学术年会。1998年获湖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原湖北省副省长 王利滨
转贴自:《浠水名人之一·百年人物》
王利滨,1930年3月出生于我县华桂乡双楼子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靠父母的勤扒苦做,节衣缩食,得以从八岁开始发蒙读书。1946年6月考取浠水师范,1947年毕业后,在当地小学教书。1949年3月,投身革命工作,195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浠水县区委书记。1955年调任中共浠水县委委员、县委办公室主任。1969年后先后任中共黄冈地委委员,浠水县委副书记、蕲春县委书记、广济县委第二书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产生了习作的成果。1960年写的报告文学《一座油榨房的诞生》,在长江文艺刊物上发表后,被《人民文学》转载,并被中国青年出版社收入《青年业余作品选》,轰动一时。1972年后就在省里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委员,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顾问,兼任过中共湖北省委农村工作政治部主任、湖北省社队企业局长、湖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湖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湖北省地方志编篡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并担任湖北省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和清江水电开发总公司董事长,主管隔河岩水电站的组织建设工作。在省里工作期间,先后分管过农办、农业、水利、林业、农垦、水产、气象、社队企业、长办、办公厅、外事、侨务、旅游、民族、宗教、人事、劳动、土地、公安、司法、信访、移民、防空、地方志编篡、机关事务等工作。特别是在负责清江开发工作中,他和同事们一起组织领导建设了隔河岩水电站,为我国的水电事业创造了新型的"清江模式"。此间,他还于1978年到1982年兼任中共恩施地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恩施军分区第一政委第一书记,率先冲破各种阻力支持群众推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生产责任制。1996年离休后,被聘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顾问,以后又被推选为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理事长和湖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出版有《地方立法学》、《击水清江》、《小溪流水》、《微言浅履》等论著、散文集和报告文集。
Ⅲ vipkid英语怎么样,是如何收费的
他是一家针对3-15岁青少儿的在线英语培训平台,主打北美外教一对一教学,一年学内费2万左右Ⅳ 能用孔子和别的诗人写的不能撒谎名言六年级第三单元口语交际。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