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大学英文课外阅读的读后感(也是英文)
Jane Eyre ― A Beautiful Soul
Jane Eyre, is a poor but aspiring, small in body but huge in soul, obscure but self-respecting girl. After we close the covers of the book, after having a long journey of the spirit, Jane Eyre, a marvelous figure, has left us so much to recall and to think:
We remember her goodness: for someone who lost arms and blinded in eyes, for someone who despised her for her ordinariness, and even for someone who had hurt her deeply in the past.
We remember her pursuit of justice. It’ like a companion with the goodness. But still, a virtuous person should promote the goodness on one side and must check the badness on the other side.
We remember her self-respect and the clear situation on equality. In her opinion, everyone is the same at the God’s feet. 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tatus、in property and also in appearance, but all the human being are equal in personality.
We also remember her striving for life, her toughness and her confidence…
When we think of this girl, what she gave us was not a pretty face or a transcendent temperament that make us admire deeply, but a huge charm of her personality.
Actually, she wasn’t pretty, and of course, the ordinary appearance didn’t make others feel good of her, even her own aunt felt disgusted with it. And some others even thought that she was easy to look down on and to tease, so when Miss Ingram met Jane Eyre, she seemed quite contemptuous, for that she was obviously much more prettier than ‘the plain and ugly governess’. But as the little governess had said: ‘Do you think, because I am poor, obscure, plain, and little, 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 You think wrong!’ This is the idea of equality in Jane Eyre’s mind. God hadn’t given her beauty and wealth, but instead, God gave her a kind mind and a thinking brain. Her idea of equality and self-respect impress us so much and let us feel the power inside her body.
In my mind, though a person’s beauty on the face can make others once feel that one is attractive and charming, if his or her mind isn’t the same beautiful as the appearance, such as beauty cannot last for, when others find that the beauty which had charmed them was only a falsity, it’s not true, they will like the person no more. For a long time, only a person’s great virtue, a noble soul, a beautiful heart can be called as AN EVERLASTING BEAUTY, just as Kahill Gibran has said, that ‘Beauty is a heart enflamed and a soul enchanted’. I can feel that how beauty really is, as we are all fleshly men, so we can’t distinguish whether a man is of nobleness or humbleness, but fleshly men, so we can’t distinguish whether a man is of nobleness or humbleness, but a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our souls, and from that, we can know that whether a man is noble or ordinary, and even obscure, that is, whether he is beautiful or not.
Her story makes us thinking about life and we learn much from her experience, at least, that is a fresh new recognition of the real beauty.
㈡ 一篇课外书籍的英语读书心得(100字左右)
鲁宾逊漂流记: Crusoe is a beautiful novel that was written by Daniel Defoe,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719. It was arguably the first novel to ever be published which is no suprise given the date! The book really is superbly written throughout and I found it a real pleasure to read. The novel is about 270 pages and contains an epilogue. Daniel Defoe is seen by many to b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after reading this novel it is easy to see why; I would really recommend it. The novel is actually a fiction autobiography about the man named Robinson Crusoe. He is a man who is the sole survivor of a shipwreck just off Venesuila and he encounters many things across his journey before actually being rescued. He is stranded on an island that is no way near any ships and the island is completely unihabited. Robinson Crusoe can't stand it at first but he then manages to make this horrible island into a paradise of his own. He was stranded on this island for 24 years with out any company but he then one day rescued a prisoner and things change. The novel is supposedly based on facts and so is a fictional novel. I really found the plot line to be superb throughout the novel and I found it easy to follow. The novel is beautifully written and very well structured really adding to the excellence. If you like tropical island get away novels or films rather like "The lord of the flies" I would really recommend this novel. I hope this was useful and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reading.
㈢ 读英语书和英语课外书籍的感想,用中文写
1.大概介绍一下书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和主题
2.分析和有名的中国的名著的区别,版假如你读的是国外的权名著的话
3.文学背景,比如说国外是democratic...balala
4.启发和你有什么感悟
5.你认为写的好的和不好的地方
6.评价,值不值得花时间阅读
7.总结
大概是这样的,其他的我也说不好。你读的什么?
㈣ 看课外书的收获和体会
读课外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我成长的伙伴,也是我最好的老师。
读课外书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同时读课外书也给我带来许多乐趣。从小开始,一有空我便捧起《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看。读过这本书,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如人为什么会触电死亡,为什么太阳会发光等,好多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现在,我正在读四大名著。读《西游记》时,其中的《三打白骨精》最精彩了,孙悟空以自己的智慧、神勇和白骨精打斗的精彩故事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神通广大令人向往,猪八戒贪吃、沙僧老实厚道的形象也使人记在了脑海里。
现在,我更爱读课外书的原因是受几篇文章的影响,这些文章都是讲读课外书带来的好处。《窃读记》表现了作者对读课外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里写了只有多读课外书,才能把作文写好;《走遍天下书为侣》表达了作者对读课外书的挚爱。这几篇文章让我知道读课外书可以调节心情,也可以抒发感情。
从那以后,每天我写完作业,剩下的时间就会认真地读课外书。我会在书上批注,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把文章的意思理解清楚,在书上写出感受和道理。这就是我的读课外书方法。
好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让我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一生都与好书为伴。
㈤ 读英语书和英语课外书籍的感想和对我们的好处
1.大概介绍一下书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和主题
2.分析和有名的中国的名著的区别,假如你读的是内国外的容名著的话
3.文学背景,比如说国外是democratic...balala
4.启发和你有什么感悟
5.你认为写的好的和不好的地方
6.评价,值不值得花时间阅读
7.总结
大概是这样的,其他的我也说不好。你读的什么?
㈥ 做英语课外阅读训练心得体会500字
个人认为,英语的学习归根到底就在于2个词:一是坚持,二是兴趣。
怎么样坚持?就是要一天学一点,一天进步一点,紧紧咬住,不要荒废。而在学英语的各个环节中,无论听说读写,如果单词量不足的话,就会感觉寸步难行,因此背单词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中心环节。最好就是给自己规定个短期目标,一天要记多少个单词,完成为止。也许学其他的科目可能还有捷径可以走,但要学好英语真的没有捷径。有不少朋友问我,怎么样才能快速学好英语?我都只能摇头,没有办法,只能坚持:读,听,看,背,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不过,相比于其它科目,学英语也有一个优势,就是不需要整块的时间,我们可以在排队等候的时候、在其它零碎的闲暇时间里面,记上几个英语单词或知识点,既利用了时间,又填补了空闲,也不失为一举两得。
但背单词毕竟是枯燥的,这就需要一种激发自己兴趣的办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兴趣不单单从考试的角度出发,而是通过对英语的熟练和语感越来越好,逐渐体会到它音韵和形式的美,从而产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愿望,对英语的兴趣自然会水涨船高的。比如,可以玩玩英语游戏,看看英语MTV或英语原声电影,参加英语沙龙,或者到英文网站阅读英文新闻等。由于英语统考的时候不需要考听和说,我们从事医疗工作的,平时一般也缺乏听说英语的机会,因此我是以阅读为主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兴趣和水平的。可以阅读的英文学习资料非常多,主要是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的材料,以读起来有点吃力,但不影响对整篇的理解为适宜的难度。在有不懂的生词存在时仍然能够领会文章的意思,这是我们必须训练出来的能力。当你发现英语也成为你通向丰富知识的路径时,你自然而然就会体验到驾驭这门语言的乐趣。
在英语统考的时候,第一卷是选择题,其中语法和情景对话的单选题考的是知识点,我认为对于这部分关键是要快,即快速做出判断,不必钻牛角尖。阅读理解是得分大户,考的是整体的理解,我觉得在阅读理解上多花一点时间来斟酌相对比较值得。第二卷是翻译和作文,虽然只有30分,但如果拿不到18分以上,即使全卷过60分也要被判为不合格。做汉译英的题最害怕的是被个别词卡住了,这个时候,就要避免在一个词上空耗时间,而是尽快找个意义近似的词或词组来代替。另外就是作文的问题。短时间内提高英语作文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背熟若干篇范文,然后在考试时用题材相似的范文的格式和句型去套。但我认为平时多练习英语写作还是很重要的,最好每个星期写一两篇,除了训练作文这一块外,对提高汉译英的能力,对英文语感和兴趣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以上是我个人学习英语的一点心得体会。大家在学习上都是久经考验的好手,每人都有自己的独门功夫。但愿我的方法能够再带给大家一点帮助。
㈦ 课外阅读的心得与收获
可以让你认识更多的单词,丰富你的词汇量,也可以锻炼你的口语,而且也可以学到一些语法方面的知识
㈧ 校外阅读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阅读是学习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我一直喜欢阅报读书,但过去在职几十年中,一直较忙,时间紧,阅读较少。1995年离休后,又做近十年社会工作(投资资本学会、扶贫协会)。再后书房才成了我的主要生活基地。每天除参加打门球等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在书房里。每天要看多种报纸,每月要阅读几本书。阅读就要思考,有时还写点拙文。当然我还是一个初级读书人。
有人说,年老了,还阅读那么多书报有什么用呢!可我已渐成习惯,觉得越阅读越有兴趣。一方面,体会阅读是一种享受,甚至是时代的幸福。阅读可以了解时事形势,新闻信息,可以增加新的知识,提高认识,有时觉得大开眼界,如梦初醒,阅之晚矣。还庆幸没有因离休而脱离国家、社会,落后于形势,还能保持头脑一定的清醒。另方面,阅读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在改革开放的盛世环境下,各方面条件很好,而身体好,还是第一位的。健康的身体,要有良好的心态,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勤用脑,多思考,保持活力。而阅读是动脑用脑的最好方法。阅读得好,会感到精神振奋,心情愉快。
我每天阅看的报纸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金融时报、参考消息、报刊文摘、扬州报等),一般报导一略而过,重点看政治、经济、金融、社会、文化方面的理论性、学术性、政策性文章。喜欢的好文章还剪下来精读和保存,好的书画摄影作品也喜欢剪下来收藏。
问题是读什么书好。可读的书太多了,我只能有所选择。历史是巨大的宝库,是人类的大镜子。过去读得少,应补点课。政治、经济、金融等理论,是我一直学习研讨的,仍喜欢再读。为交流学习心得,现将我这些年主要读过的书及初步收获,分类整理如下:
一、读中华文化文明史
说起读古书,我有过遗憾。还是上小学时,家里墙上挂着一大箱子,里面是父亲读过的古书。那时认为古书无用,没有去看过。多年后想看时,回家已找不到了。(父母亲迁居拆房时不知丢哪去了)。后来买了些古书在家里,现在可以拿出来读了。先后主要读了《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史记》、《国学十六讲》(章太炎、陈柱著)、《老子十八讲》(王蒙著)等。古典著作难读,文言文古词语不易懂,耐心细读反复探究后才有所获。我初步体会有以下几点:
1、牢记中华文化文明的核心理念。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为主,立意高尚,影响深远。所以几千年传承不断。尤其是其核心理念,成了古今中外的共识,弘扬社会的法宝。一般概括认为基本的核心理念只有十几个字:道、德、伦、理、仁、义、礼、智、诚、信、忠、孝、和、善等,每个字都有深邃的含意,真是一字值千金,言简意赅。
2、注意对古词语的理解。古文时代久远,所写当时的情况情节难以弄清,只能一般了解,着重理解其基本意义,学其精华,取其真谛。尤其要对一些重要的古词语,加以探究,以解其意。例如:明明德、格物致知、天人合一、天道酬勤、民为邦本、修齐治平、为无为、苟日新、慎其独、正其心、德本财末、以义为利、忠信得之、骄泰失之、中庸之道、克已复礼、和而不同、致中和、君子儒、有教无类……等等,弄懂这些词语,才能理解文意和精神实质。
3、传承古代之民族精神。古代人中有不少先进人物,他们具有或提倡鲜明伟大的民族精神,久传不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力更生、不断奋进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以身作则为国为家为天下太平奋斗的精神,“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德要善政、政要善民”的以人为本、治国安邦精神,“和为贵”、“致中和”的和偕共荣精神,“厚德载物”、“德本财末”、“以义为利”的重德轻财、以德取财、以义生财,反对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公平正义精神等等。这些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民族精华,在中国和世界上发扬光大,将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4、记取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中国几千年经历过若干朝代兴亡更替,是不断变革发展的历史,是正义与邪恶斗争的历史,是先进与落后较量的历史,有许多深刻的经验教训。中华民族将在总结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改革创新中不断前进。
二、读中国古代经济、金融史
我对中国近现代经济金融情况了解一些,对古代的不了解。正好在书店买到《中国经典经济学》(钟永圣著)、《中国是部金融史》(陈雨露、杨忠恕著)等书,如获至宝,认真阅读,增加许多新认识。
原来我国古代就有经济学,要比西方经济学早1000多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就有了市场经济。齐国宰相管仲著有《管子》一书,就是我国最早的经济学著作。还有楚国人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复仇后去经商,成为古代最大的财神爷和经济学家。又有东周时代做过魏国宰相的白圭,以仁义道德经商,被封为“商圣”。这些古代经济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有:天道伦理观、劳动生财观、市场流通观、政策调控观(当时称“国轨、“泰轨”)、社会分工观、消费适度观、货币调节观、物价制衡观、国际贸易观等。
中国古代经济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可能不产生经济学人。我国古代把经济视为“经邦济世”,不是仅指一般商品交易。实际上将经济与政治结合起来,成为古代的“政治经济学”。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经济学的许多理论观点要比后来的西方经济学优越。例如,那时就认为政府与市场是“互根互生,伦理有序”的关系。政府要“为无为”,实行中道经济(也叫中庸经济),不要过多干预市场。市场上提倡“和气生财、生财有道”,和偕互补,不搞恶性竞争。提倡“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即要靠自己勤俭经营,不靠剥削别人。更主张诚信为本、先义后利、童叟无欺等等,这些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鼓吹的个人主义、利润至上、追求竞争、剥削为荣等有根本区别。所以,继承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优良传统,对于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货币金融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而且当时的国家已把货币作为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发生过货币战争。齐国大量制造“齐刀”(刀币),用于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诱使衡山国追求高利,专做兵器,放弃农业。该国农业荒废后,齐国发动战争,侵吞了该国。齐国又用刀币向赵国等国高价购买粮食,大量屯积,并封锁出口。造成那些国家粮荒后,齐国又发动战争吞并了各国,成为春秋霸主。这同美国利用美元大量侵略别国利益有点相似。又如秦国吕不韦,大量铸造“文信钱”(原称秦半两)用于向农民收购粮食,并设立“太平仓”(相当于中央银行),丰收时让农民将粮食卖给太平仓,因灾歉收时,向太平仓平价购买粮食。同时还允许民间自行铸钱,用于发展生产。“太平仓”还负责对民间铸钱进行监督。这些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等经济大发展。秦国靠货币和发展生产富强了,发动战争,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梦想。再如,汉朝刘邦立国时因战争耗尽了从秦国接收来的财富,他就重铸前朝的“秦半两”。可是各诸侯国也大量铸造更轻的“秦半两”与中央争夺财富,造成严重混乱,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大通货膨胀,使原来的货币“荚钱”缩水90%。迫使刘邦实行新的土地政策并统一货币,才巩固了国家统治。可见,历史上货币金融在国家都具有重要地位。
三、读我国近代衰败和复兴史
我国历史上文化、经济、政治长期是世界第一大国。北宋时所积累的财富约占全世界70%。到清中期我国经济总量仍居世界领先地位,清乾隆年间,世界富豪前300多名都是中国人。可是后来为什么衰败了,直至被别国侵略。到现代为什么又逐步走向复兴?这段历史很重要,应有所了解。为此,我先后选读了《为中国声辩》(何新著)、《中国梦》(刘明福著2010版)、《复兴之路》(人民出版社编)、《中国还是能说不》(宋强等著)、《是什么改变了中国》(宋寒著)、《中国凭什么胜出》(丁建中著)、《李鸿章》(于云叶著)等书,初步认识到我国由盛变衰、从兴到胜的变迁经历。
1、西方文明发展,中国闭关自守。1688年英国革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美国进行独立战争,法国爆发大革命等,这些改变并加快了西方资本主义进程。他们要向外开拓,扩大贸易,把目标指向中国。而长时间中国封建保守,闭关锁国。不知世界天翻地覆,还沉侵在康乾盛世中。
2、爆发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1840年英国人强运鸦片来华,清朝庭派林则徐去禁烟,爆发了鸦片战争。英国远征军2万人,坚船利炮,清朝当时有80万军队却无能为力。被迫于当年8月29日签订了《南京条约》,又签《虎门条约》,丧失主权。1844年还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变本加利。此时镇江人魏源气愤之下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清庭不敢采纳,置之不理。却被日本人拿去印发,成为朝野宝书。
3、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朝庭不反抗却镇压农民军。1860年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由,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园明园”。朝庭不敢反抗,还想借洋人之手打击农民起义军。又不昔丧权辱国,签订了更苛刻的《北京条约》,又遇大灾,发生“丁丑奇荒”,北方灾民2亿人,死亡300多万人。
4、洋务运动失败,市场充满洋货。国内有识之士发起洋务运动,想学西方推进工业,建立北洋海军等。由于朝庭腐败等多种原因,洋务运动失败,市场上被各种洋货占领。
5、甲午海战惨败,再签丧权条约。184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向北洋海军发动突袭。北洋军舰虽努力反击,但因缺乏准备,实力不足,遭遇惨败。慈禧派李鸿章赴日谈判,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银2万万两。
6、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孙中山领导革命,以“振兴中华,挽救危局”为宗旨。1904年孙中山提出只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解决。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推动14个省发动起义,进行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孙中山组建国民党,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在南京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7、袁世凯夺权,共和成虚名。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脆弱性,孙中山很快将总统位让给袁世凯。日本幕后支持的袁世凯杀害了宋教仁等多人。袁还于1915年5月25日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约》。袁野心大暴露,竟于1915年12月12日宣称皇帝。在骂声不断下,袁于1916年6月6日死亡。又发生了黎元洪当总统、张勋复辟、曹锟贿远等事件,加之北洋军阀割据,共和失败,极度混乱。孙中山悲愤生病,虽极力发动革命,也多次失败。孙中山于1925年病故。后国民党和政府大权落蒋介石手里。
8、俄国十月革命传来了马列主义。俄国1917年10月革命胜利后,马列主义开始传来中国。中国热血青年正在寻找出路时受苏联影响,爆发了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焕发了青春,开创了革命斗争的新道路,直至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开始复兴。
四、读国际社会主义史
过去虽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的书,但对国际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了解少。近年来读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近又读了党员干部读本《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等书,才有了进一步了解。
空想社会主义。早在14世纪末,古希腊柏拉图写了《理想国》。英国人莫尔1516年写了《乌托邦》,书中断言“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描绘出一个美好社会:财产公有,人人劳动,物资免费领取,没有贫富差距,免费教育等。这本书直到1895年严复在《天演论》中才介绍到中国来。1600年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在狱中写了《太阳城》,梦想有个“伊甸园”,社会富裕平等、财产公有、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幸福。法国哲学家圣西门,去美洲寻求独立解放,又回到故乡要求废除一切特权。1814年后写了《论实业制度》等书,他提出“所有制是社会的基础”,要“按劳分配”,“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的目的”,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法国人傅立叶,1803年写了《全世界和谐》等文章,又写了《宇宙统一论》、《新世界》等书,揭露抨击资本主义制度。英国人欧文发现了一个“秘密”:“工人生产的剩余产品都被工厂主拿去了”。1824年他去美国,要在那里建立一个“和谐公社”,为世界树立一个美好社会的榜样,结果失败了。1829年他回到英国,成了工人运动领袖。以上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艰难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探索。
科学社会主义。1818年马克思在德国诞生,1820年恩格斯诞生。他们1842年在《莱茵报》相识。1843年马克思迁居巴黎,研究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文章。不久,恩格斯也到巴黎,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文章。1845年马克思被法国驱逐迁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不久恩格斯也来与马克思会合。1845年他们联合出版了《神圣家族》一书,开始了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程。他们还克服困难去英国考察工人生活一个多月,期望给工人运动找出路。1846年他们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这部里程碑般的著作中,论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社会一般规律,阐释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1846年马克思联合朋友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还推动巴黎、伦敦等多地设立了支部。1847年德国人内尔奈斯代表流亡在伦敦的“正义者联盟”邀请马克思去帮他们改组。1847年6月“正义者联盟”开会改名为“共产主义者联盟”。马克思还受委托起草了一份公开宣言,这就是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正式发表。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1848年3月马克思又被比利时驱逐出境。法国大革命胜利,邀请他去巴黎。不久,因德国形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回到德国,办报纸,创立德国工人党。工人革命失败后,马、恩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849年8月,马克思又被德国驱逐迁到英国伦敦,不久恩格斯也来了。他们收集大量资料,在这里创作了伟大的《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9月在德国出版。国际工人协会决议称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马克思1883年3月14日去世。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手稿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2、3卷。为国际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实践社会主义。1887年12月,17岁的大学生列宁(笔名)因带头闹学潮被捕并流放。1893年列宁到彼得堡联合马克思小组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协会”。1895年12月列宁再次被捕,在狱中写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文章。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成立大会遭到镇压。1900年列宁到西欧筹办《火星报》。1903年7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大会,讨论建党问题发生争论,大多数人支持列宁理论,称为布尔什维克,少数派称为孟什维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宁呼吁工人农民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转为国内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1916年列宁发表了划时代巨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发动工人罢工游行,沙皇军队倒戈支持工人,一周后沙皇就倒台了。资产阶级组成临时政府。列宁提出“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大多数民众站到布尔什维克一边,又有156个城市拥护布尔什维克。列宁认为革命起义条件成熟了。1917年10月29日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当晚9时多下令开炮攻打冬宫。起义胜利后立即召开会议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选列宁为主席。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爆发了,震动了世界。列宁宣布建立第三国际,支持许多国家建立了共产党。1919年3月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参加的还有2名中国华工。1920年9月,国际还召开东方民族代表大会,中、印等国30多人参加。瞿秋白代表《北京晨报》去采访。列宁对他说:“中国是我们在世界上最亲密的友邦”。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仍危机四伏,严重困难。被迫采取战时经济政策。奋战三年取得胜利。为减轻民众负担,改实行新经济政策。一年后经济就增长了36%。正当列宁对社会主义实践有新认识时,可惜因脑溢血于1924年1月21日去世,仅54岁。
1924年秋,苏共发生争论,托洛茨基要把革命推向欧洲,斯大林要在苏联首先建成社会主义。1927年托被开除出党。又发生关于经济政策的争论,斯大林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布哈林仍坚持新经济政策。1929年布哈林被开除出党。
1929年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又制订第2个五年计划,1937年就提前完成。这时苏联经济已占欧洲第一位,世界第2位。这成了后来战胜德国的强大物质基础。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大举进攻苏联,苏军坚决反击,浴血奋战,以巨大牺牲取得伟大胜利。1943年1月德军投降。苏联全面反攻。1945年4月苏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杀。同时解放了东欧一片国家,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加之后来朝鲜、越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阵营拥有全世界3分之1的人口,4分之1的面积。
㈨ 【高考英语作文】介绍你喜欢的英语阅读材料,并简单阐述你在英语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和感受。
老大,开快点快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