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人英语课上讲什么
这个问题。。。
中国人语文课上讲什么呢。
英语是美国人的母语,所以无非就是语法啊,阅读什么的。
下面是链接地址,看一下吧。
Ⅱ 美国高中的英语课,阅读量到底有多大
这个复不能胡说八道,制有人做过研究的。这种课本不单单是语文,还有数理化生等等。如果初中小学的不会,到了高中,照样不会!保守的说,总词汇量至少8万!
参考书:
Nagy, William E., and Richard C. Anderson. "How Many Words Are There in Printed School English?".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 no. 3 (Spring1984 1984): 304-30.
Ⅲ 美国小学生怎样上阅读课
沙漠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葬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作昏倒状,全班大笑)。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学生:(过了一会,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舞会。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老鼠变成马——老师:对,你们说的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学生:是的!老师:如果老鼠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倒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上她了。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学生:她自己。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样?学生:要爱自己。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需要地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地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学生:是的。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学生:(过了好一会儿)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孩子们欢呼雀跃。——这,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我当时就在他们当中。
Ⅳ 美国的孩子怎样学习英语阅读
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以达到训练自己的英语思维方式。经常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对话练习版,这样可以大大的提权高自身自信,克服开口说英语的恐惧,突破哑巴口语的屏障,我现在就是这么学,大家若是还很迷茫的话,可以看看我的学习方式:
当然基本功也是很重要的。要想基本功扎实,必须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以下“五点”
一、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
二、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质"的飞跃。
三、 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复是技能之母)"。
四、语言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的认同符号,其运用"规则"可依。
五、若想学好英语,需要采取一个个"速战速决"策略,找到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把学习坚持到底。
Ⅳ 美国英语教学体系
相比起数学教学而言,美国的公立教育对母语(英语)教学重视得多。学生从进入K年级(幼儿园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每天都必须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母语学习时间。甚至到了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仍然有英语的必修课,假如修完了以后,统考不及格的话,大学仍然是无法毕业的,要重考或者读其它的英语补习课程。很多大学更把英语的八股文写作规定为研究生入学的考试之一,假如无法通过,学生就不能被录取为研究生。
美国的母语教学的主要部分大致分为:阅读,写作,文学欣赏,古英语和口头表达这几个部分。目前,全美有三十七个州都根据联邦政府的“无一孩子落后”法案订立了母语教学的课程标准和统考,因此,母语教学在全国各级学校教学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小学的母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在阅读能力方面,低年级强调拼音(phonics)的教学。美国不教国际音标,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从通过教学生拼音开始的。Phonics的基本原理是教授学生一些英语(美语)拼写和读音关系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可以看到一个英语单词,就能读出来;或者,想到一个单词,就能按照规律拼写出来。另外,通过学习基本读音规律,学生也能集中学习大量的单词。例如,
“at” 的读音是其中的A发短元音的音,老师会同时在一节课中教:at, bat, cat, fat, hat, mat, pat,
rat, sat等读音相同的词,让学生学会这些词语的意思,另外,当他们看到同样规律的chat,或者flat就能读出来了。
小学二年级以后,通过这种拼音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大约五千到六千个英语单词,读一些简单的儿童书籍已经不成问题。(有趣的是,美国的“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也是以这个为目标。完全不懂英语的新移民来到美国,大概两年左右,就可以掌握相同数量的英语单词,达到能基本阅读一般英语读物的能力。反思我们国内的英语教育,由于花太多的时间在钻研语法上,学生学了十年,十几年都是哑巴英语,而且掌握的英语单词奇少,基本无法阅读一般的英语读物。)
由于小学一年级是培养拼音阅读能力的关键一年,所以,假如学生的拼音阅读能力过关了,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会学习写段落文章了。小学的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都不需要写全篇的文章,只需要写段落。写一段话,能讲出一个故事,或者说明一个事实,就已经够了。
与此同时,学生们会接受阅读理解的训练。小学的阅读理解训练大致分两个阶段。在拼音阅读以后,第一个阶段是decoding and
comprehension (解码和理解)。解码是最原始的阶段,学生必须能把句子里面每一个单词都正确地读出来,并知道每一个单词的意思。然而,知道每一个单词的意思,不见得就能明白整个句子的意思,更不见得理解一个段落或者一篇文章的意思。所以,“理解”就是训练学生理解句子或者文章的意义。理解的训练包括句子结构的认识,知识的掌握,语境的认识,以及阅读提示(Reading cue)的掌握等。每一个步骤都牵涉到非常专业的阅读发展理论和相应的教学法。所以,即使在全美国小学的英语老师用的课本不一样,但他们在课室里面做的东西都基本上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在教师执照训练的时候接受的阅读教学法训练都是一样的。这个阶段大概在小学二年级就应该完成。
第二个阶段是应用(application),合成(synthesis),和评估(uation)的要求。在这个阶段,学生把阅读带到更高一层,开始培养批判性的思维。在“应用”方面,学生必须能通过阅读,找到自己需要的资讯,然后应用在某些方面。例如,学生看着一份如何烘蛋糕的说明,能自己动手,加入不同的材料,调节烤箱的温度,烘出一个蛋糕。在“合成”方面,学生必须能在阅读中找到各种资讯,然后筛选对自己有用的部份,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从甲地到乙地旅游,可以参加火车团,也可以参加飞机团,看的东西,价钱,酒店,行程,都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必须能根据某个条件(比如在多少钱以内),在阅读了全部资讯以后,通过分析和综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旅行团。在“评估”方面,学生必须能通过阅读,根据自己的评估原则或者客观的评估原则来评估自己阅读的文章的好坏,或者从文章中得到的资讯的优劣。
在中学阶段,虽然学生需要阅读的数量更大,但因为阅读的技巧已经在小学训练过了,所以,母语教育的重点就在于八股文的写作训练,文学欣赏,古英语以及继续发展口语能力。
八股文的写作训练从小学高年级写文章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大学的最后一门英语课,一直在做。这是美国的母语教育最最重要的一个部份。从前,托福和其它一些针对外国人的英语考试,并没有规定写作(也就是八股文写作)是必考的,结果,中国学生到了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大学教师们最大的头疼就是中国留学生不会写八股文。目前,在美国各级大学强大的压力下,终于迫使大学考试委员会在新的托福考试,GRE考试,甚至SAT考试中规定八股文写作为必考部份了。
美国英语的八股文有两个主要部份。首先是规定了文章的种类只能是下面的几个:叙述性文章(记叙文);说明性文章(说明文);定义性议论文;比较性议论文;分析性议论文;反驳性议论文;评估性议论文。因此,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不可以写作其它的文体(比如写成诗歌;剧本;小说;应用文;散文等等)。
开头引入段:
1.导出背景(只能用下面的开头方法:故事式;疑问式;叙述式;反问式;交代文章的背景)
2.用一句话,写出作者所有的论点。
中间段:1.每一个论点,使用一个主题句,在段落的开头说清楚。
2.假如是议论文,使用例证和分析推理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假如是记叙文,在中间段表现矛盾的组织,发展,高潮。
3.假如是议论文,在每一个论点分析完以后要作最后的强调。
结尾段:1.假如是记叙文,表现矛盾的解决,并突出主题。
2.假如是议论文,再次概括作者的主要论点,并提出做法。
高中对八股文的字数要求是全文至少有五个段落,每段至少有八个句子。
文学欣赏方面,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某一个历史时代的作家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这包括作家的生活和写作经历;作家的作品的风格和文字特点;作家对人物、环境的塑造方式;作家对情节的安排;作品的主题所反映的人文精神等。另外,作品的不同文学形式也在研究之列。比如,诗有什么特色呢?不同诗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诗各自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修辞和特别的句子结构的应用对于作品起什么作用呢?都是文学欣赏讨论的内容。学生们从初中第一年开始就看小说的原著,而且,哪些作品必须读过,通常是由每一个州的教育厅规定的,最近,必读作品的考查,甚至被加入到各州的统考里面。
美国的中学母语课本通常是精装的,经常有几千页,非常厚、非常重。有的是按照文体,把同一文体的文章安排在一起学习;有的是按照作家,把代表性的文章选在一起。但是,因为在课本里面,每一个作家只能选入一到两篇比较短的作品,所以,老师通常会规定学生在课外读该作家的代表作,如小说或者诗集的原著。所以,加起来的阅读量是相当大的。
Ⅵ 半步瑞得美国英语分级阅读课程
儿子上的机构用的这套教材,美国原版教材,分级阅读的,确实美国的分级读物很不错,孩子很喜欢里面的主题和学习内容,兴趣特别高。
Ⅶ 美国高中英语课怎么上(转贴)
我在美国高中的第二年,也是高中最后一年,终于和同年级的同学坐进了同一个英语课堂。私立高中的英语课和美国大学英语课设置类似,同一等级的课程分成很多专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己选。莎士比亚、战争文学、存在主义、诗歌和小说写作……一眼扫下来,若不是亲眼在课表上看到,很难相信这是高中英语教授的内容。
害怕自己眼大肚子小,我选了一门看上去比较浅显的主题为“文学中的物质主义”的课程,老师是我宿舍楼层的舍监(很多美国私立高中的老师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有个七八岁一头金毛的可爱儿子,平时总是笑眯眯的。然而在开课前,学校临时发现她的课程时间排不进我的课表,于是将我分到另一门课里。课时是每天下午让人昏昏欲睡的第六节,课名叫做“自白式记叙”。
在Deerfield的两年,与跟在美国求学的这七年一样,令我最难忘的经历总是来得阴错阳差,而经历的过程常常有如一场艰难的长跑,站在起点时往往并不会带着欢欣鼓舞的心情。
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我找到老师,告诉他我一点都没听懂他关于詹姆斯·乔伊斯作品的讲解,然后沉默地等着他开口,劝我换到别的班级。
Dr. Driskill有一头花白的头发和雪白的络腮胡,年龄似乎在五六十岁,具体岁数难以估计。他摘下眼镜,看着我静静思考了一会儿。“我晚上会在英语教学楼一层的大书房看书,”他若无其事地说:“我们可以聊聊。”
晚上八点钟,我来到英语教学楼,大书房的门半开着,高高的天花板下,棕红色木壁前悬挂着一圈历代校长的画像。Dr. Driskill坐在房间正中央一张长木桌的尽头,看到我微微点了点头。
我一本本地列出来。有《杀死一只知更鸟》、《麦田里的守望者》、《紫色》、《老人与海》等。在英文文学里,每一本都以文字简明出名。而这学期Dr. Driskill课表上的书则艰深晦涩,又带着浓重的时代背景,似乎每一本都是这些书的反义词。
听了这个单子以后,Dr. Driskill出乎意料地看上去很满意。用不疾不徐的语速,他开始解释这学期要读的书: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的主人公其实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带着类似的困惑,都是渴望能够挣脱身边生活禁锢的年轻人;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和《老人与海》一样,描述的都是主人公为了追寻某物而踏上的遥远征程;莫里森的《宠儿》则反映和《紫色》类似的社会话题:美国历史上的黑人在社会歧视下做出的挣扎;《洛丽塔》,他顿了顿,可能是唯一一部比较大的阅读挑战,不过——我至今记得他的表情,双眼微微瞇着,好像单提到小说的名字就把他拉回到了那些令他着迷的词句间——“太值得一读了”。
第二天,我回到了Dr. Driskill的课堂,或许是由于他对我的“阅读恐惧”漫不经心的态度,或许是由于他在文学作品中的牵线搭桥使那些“面目狰狞”的书变得不再高不可攀,或许还有其他说不清的原因。总之,在那个学期的每天下午两点钟,在英语教学楼的二层的一张圆桌旁,我和十几位同学一起穿越时间和空间,窥探了一位又一位英文作家私密而引人入胜的“自白式记叙”。
Dr. Driskill带着我们分析一本书,如同在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快速切换着轮流审视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流派的介绍为我们勾勒出理解作品的大框架,逐字逐句的审读和关键词的分析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艺术。一节课有时一扫几百年的美国历史,有时辩论几句对白中体现的人物性格,很有大学课堂不拘一格的风格,一路听下来非常过瘾。而考试的形式往往是建立在整本书之上的当堂小论文,不会为平时的课堂教学加上框框,因此一本书十位老师可以教出十种风格,而同一位老师每一年的授课内容也会根据自己的心得调整,不尽相同。如同俗话说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中国的语文课堂以课文为单位,老师习惯指出大纲上列出的词句,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分析:我记得在北京高中时,老师曾花了半节课的时间为我们讲解《孔乙己》的最后一句,应该如何理解“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的冲突。所问的问题也大多已经暗示着标准答案的方向,比如:“孔乙己的悲剧反映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怎样的特征?”而Dr. Driskill的课堂上则是另一种风景。他常常在每节课开头随意问:“那么,大家对上一周的阅读感觉如何?”然后靠回椅子里,听学生七嘴八舌的看法。讨论如同前行的船只,由学生的兴趣和临堂辩论产生的激流推进,而老师仅偶然抛出几句评论来推动讨论,使船只不至于偏离航道太远。
Dr. Driskill从不害怕提出一些对十六七岁的学生听来高深抽象,无边无际的问题。在讲解《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时,他鼓励我们探讨“主人公对艺术的看法和对宗教、家庭、学校、祖国的看法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他会在艺术中寻求解脱?”他也从不避讳听上去有些离经叛道的问题:“《洛丽塔》整本书是否包含了任何道德教训?作者有没有打算通过这本书传达任何道德教训?”久而久之,虽然读书仍要翻着字典,我对这些问题慢慢不再惧怕,也不太担心自己答案的片面和幼稚,毕竟最终的答案总是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当中慢慢成形,而许多问题最后总是没有答案的。
尽管每次的阅读只有短短几十页,课堂上几十分钟的讨论却往往不能穷尽其中丰富的内涵。于是,在每周二Dr. Driskill晚上在宿舍值班的时候,我常常造访,在一栋低年级男生宿舍楼一层的公共客厅里,周围十四五岁男孩打闹嬉笑声中,和他继续探讨课上没有聊完的话题。
在这些谈话中,我和Dr. Driskill有时会跃过书本,聊到各自的生活。他是爱尔兰裔美国人,大学上到一半,征兵被征到了越南战场上,曾在那里担任了好几年飞行员。回到美国后,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读了文学博士,开始了当老师云游四方的生活,在意大利、香港、日本、西班牙的国际学校都曾当过英语老师。或许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为我们布置的阅读书籍中,有爱尔兰裔代表作家乔伊斯,有以写越战小说出名的Tim O’Brien,也有几位以英语作为第二甚至第三外语创作的作家。
正如在课堂上,我学着在每本书的语句和片段中捕风捉影,揣摩作者的意图,通过Dr. Driskill布置的书籍,也可以阅读出他的思考、信仰和一生的阅历,以及一些他从不愿开口谈起的回忆。
最后一节课,Dr. Driskill背着吉他,拿着一罐雪碧来到教室。“其实我根本不爱喝汽水,”他干笑了一声,啜了一口雪碧润润嗓子,拨动琴弦,开始演唱他为越战当中死去的士兵兄弟们创作的歌曲。教室安静得出奇,只有窗外树叶沙沙的响声。我努力捕捉他的歌词,但在吉他的伴奏下,很难听懂。甚至比第一节课上,他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讲解还难听懂。
然而我仍满心感激。Deerfield是我所接触过校规最严格的学校,生活中处处是条条框框。然而在课堂上,学校却给予学生完全的信任,天高任鸟飞,相信不谙世事的我们也可以吸收文学世界中的精华。对我的自我怀疑,Dr. Driskill漫不经心的态度如同一支镇定剂,因为他也同样相信,哪怕借着磕磕绊绊的英语,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女孩也一定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读懂西方文学巨匠们的“自白”;而通过这些文字,以及他的琴声歌声,她也能够理解一位足迹遍布世界的越战老兵的“自白”。
或许正如同他说的,这一切都“太值得一读了”。
高雨莘是自由撰稿人,现居北京。
Ⅷ 美国高中生的英语课(相当于他们的语文课)是怎么上的
看你选的课...
如果是ESL之类超简单的...怎么上都没关系....除非你不会讲英文
稍微高级点的版一般都是上课阅读。然后老权师会介绍作者,读完这一类或者这一个作者以后一般要写essay来比较或者赏析。读书的时候会有reading quiz,然后看每个学校的不同说不定还有vocab的测验之类的。
每个学校的风格还有同一个学校老师的风格都不一样的,也没有大纲,但基本就是我刚刚说的这些方式
希望能有帮助
Ⅸ 如何全面掌握英语阅读(一)中的美国宪法一课
学好英语的八种方法
1.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每天至少看 10-15 分钟的英语,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Never give up, keep working on. Speak English at least 10-15 minutes every day. The best time to learn English is in the morning and the evening.)
2.方法要灵活多样。一种方式学厌了,可以变换其他的方式,以便学而不厌。
(Different kinds of ways to learn English. One way is boring, you can use other ways, so that you won't feel bored.) 22
3.上下相连,从不孤立。记忆英语要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记单词和短语,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Connect up to down, don't make it alon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rememb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try to graspe the meanings of the words. )
4.熟记常用语,确保准确无误。把常用的交际用语背熟,俗能生巧。
(Remember useful expressions, and make sure it's righ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5.尽量用第一人称来记习惯用语和句型,以便记忆牢固。
(Try to Remember idioms and setences with the first calling, make sure to remember deeply.)
6.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要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学英语。
(Learn English in different ways. Read newspapers, listen to the radio , watch English movies, listen to English lectures, read textbooks and talk with each other ect.)
7.敢于开口说英语,不要怕犯错误。人人都会犯错,这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敢说,就一定能学好。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Everyone can make mistakes, it is possible. Try your best to learn it well.)
8.要创设情景,加强交际训练。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场景的强化训练,只有交际,才能学好。
(Set up situation, strength comunacation practice. Language can't leave away from the situation, you'd better do more practising and you can learn it well.)
Ⅹ 在美国时英语课是怎么教学的
国外的英语和国内的不同,国外的比较轻松,自由,而且在国外你还可以去和那些外国人练习英语,这样比在国内学习得更快,最重要的是,你还能学习到他们的口音,可是比中国教的英语纯正多了哦~
望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