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
课号:0653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为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与旅游管理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涉及酒店管理,餐饮管理,旅游管理,旅游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地理,旅游产品开发,英语导游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以满足较高层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与自学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是为了使考生看懂与本专业相关的各领域中有一定难度的英文材料,运用课内学到的词语及句型造句,能写出短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考生识记约1000 多专业词汇, 运用学到相应的短语和句型造句,看懂各种专业材料, 就所学知识进行中英单句互译;写出相应的短文。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英语(二)》是本课程的语言基础,其它各门相关专业课是本课程的知识基础。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书,识记其词汇,短语,句型,掌握课文内容及其语言点,独立做出课后的练习。
二、考核内容
(1) 单词 (以课后词汇为主)
(2) 短语,句型及重点词
(3) 课程内容(以课文A为主)
三、考核要求
(1) 识记:单词、短语
(2) 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中涉及的语法知识
(3) 应用:用所学短语,句型造句;看懂400词左右的短文;进行中英单句互译;写出120词左右的短文。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及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 记住单词的发音,拼写,词性和词义,这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及涉及的语法知识,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进行中英互译,并做出有关的语法练习。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掌握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短语和句型造句, 看懂短文,写出短文。
二、指定教材
《现代旅游(饭店)专业英语》 魏丽华 肖洪根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考生自学时,应先阅读本大纲所列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以便有的放矢地掌握课程内容。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认真阅读指定教材,记住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及所涉及的语法知识。
(3)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死记硬背,同时要注意一些短语、句型的应用。
(4)为提高自学效果,可以在学习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独立地完成相关练习,用来检验课文学习和掌握语言和知识的效果。
四、关于命题的若干规定
在本课程的考核试卷中,识记的知识内容及词语占40%左右,掌握运用语言知识和技巧占60%左右。其中,容易的题约占20%,较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目约占30%, 较难的题目约占20%.
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多项选择题,问答题,填空题,阅读理解题,中英互译题以及短文写作题等。
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60分合格。
五、助学学时分配建议
本课程为12学分,助学学时不少于216学时。
六、题型示例
-多项选择题
BTA stands for ……
A. British Tourism Agency B. British Travel Authority C. British Travel Administration
-问答题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urists and visitors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onference in 1963?
-填空题
In hospitality situations scarce resources could be considered i___ t___ of personal rewards or departmental resources. (in terms)
-阅读理解题
400 词左右的短文,后面有若干选择题,用以检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中英互译题
(1) 中译英: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应体现旅游业的整体利益和一个地方的宏观效益。
(2) 英译中:
Tourism proct is notoriously fragmented and indivial units may find it impossible to market themselves effectively.
-短文写作题
Introce a Chinese cooking style to your foreign friend
英语旅游专业(大专三年制)主要课程教学大纲
1.旅游政策与法规
课程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政策法规解释、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外旅游发展的政策与法规,掌握我国依法治旅的理论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旅游政策演化与发展、旅游管理体制;第二部分:法的基本原理、旅游法概述、旅游法律关系、旅游基本法、旅游立法;第三部分:旅游合同法规、旅行社管理法规、导游人员管理法规、旅馆管理法规、旅游资源保护法规、旅游者出入境管理法规、旅游交通管理法规、旅游保险法规、旅游安全管理法规、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法规、其他与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教学时数:54 学时
教材与参考书:
《旅游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焦承华主编)
《旅游法规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向三久主编)
《旅游法教程》(旅游教育出版社、韩玉灵编著)
《旅游法规常识》(旅游教育出版社、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
《旅游法原理与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王健编著)
2.中外旅游地理
课程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中外旅游资源的形成、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2)使学生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区域差以及各地的特色,进而了解世界各地旅游开发的途径及发展方向。(3)为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奠定良好基础。(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内容:
中外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山岳、气景、水景、生物景等自然旅游景观;宫廷建筑、园林、帝王陵寝、大型工程等人文旅游景观;社会风貌、节庆、礼仪、民族风情等社会旅游景观;中外旅游地理及各分区的资源特点、发展方向;中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地域差异、旅游路线的设计及主要旅游线。
教学时数:72 学时
选用教材:刘振礼、王兵、新编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
3.旅游心理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掌握旅游者心理,提高旅游工作者自身心理素质,为以后做好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和旅游企业管理的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心理依据。
讲授内容:心理学概述: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
选用教材:甘朝有、齐善泓编著 (旅游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授课时数:54 学时
4.旅游市场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旅游管理专科的基础课之一。《旅游市场学》是市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服务市场学范畴。它力图阐明以旅游消费者为中心,面对具有明显行业特色和复杂多变的旅游竞争环境而选择的战略为重点,以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为主要内容和掌握旅游市场经营活动及其规律性。通过对它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市场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用它分析、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和进行旅游市场研究工作。
教材与参考书:《旅游市场营销》,南开大学出版社,赵西萍编著
授课时数:72学时
5.旅行社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旅行社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是经济学、市场学和管理学的综合成果;作为一本行动指南,它向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及旅游业的从业人员阐述了必备的业务知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应让学生了解旅行社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活动中扮演双重角色。对旅行社的良好经营管理,不仅能更好的为旅游者服务,而且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教学时数:54学时
6.旅游学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1)在了解各学派观点的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与旅游有关的各基本概念,并弄清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本学科的理论体系,为其他学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2)通过案例教学,是学生学会利用本学科的理论分析旅游活动及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3)了解旅游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教学内容:旅游及旅游学的发展简史;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三大基本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的作用与影响;旅游发展趋势。
授课时数:48 学时
选用教材:《旅游学概论》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7.导游实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1)搞清导游工作、导游人员及与相关的基本概念。(2)掌握各类导游人员的基本工作程序,使学生能够胜任导游工作。(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掌握各种导游技巧,并因材施教,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身的导游风格。(4)熟知国家对导游人员、导游工作管理的基本法规与政策。
教学内容:导游工作;导游人员;导游服务程序;导游技巧;突发事件的处理和预防;导游相关知识。
授课时数:36学时
选用教材:《导游实务》编写组 旅游教育出版社
8.中外礼仪
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外礼仪》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认识礼仪在社会生活及旅游接待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加强学生的礼仪训练,使其形成良好的基本礼仪和习惯;结合旅游接待服务工作,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和技能;介绍宗教礼仪、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礼仪习俗,为做好接待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时数:36学时,其中,礼仪训练8学时
9.宾馆酒店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宾馆酒店管理》是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饭店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初步形成饭店服务和管理的现代观念;了解和掌握计划、组织、智慧、协调、控制、激励溜达管理职能在饭店管理中的运用;掌握饭店主要业务部门的管理内容与方法;了解和掌握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与方法。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饭店管理能力。
教学时数:54学时
10.基础英语
基础英语是旅游英语专业三年学习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循序渐进的教材,培养学生在读、写、听、说、译等几方面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以至熟能生巧。
11. 英语口语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结合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口语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能用娴熟正确的英语与外宾进行日常的交流。
12.英文旅游报刊选读
英文旅游报刊选读是旅游管理(英语)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各种旅游题材的英文报刊和杂志,提高其对不同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培养阅读技巧,扩大词汇量,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掌握各种最新旅游资讯。
13.英语应用文写作
英语应用文写作是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应用文写作的不同体裁,讲读有代表性的英语范文,并配以大量的习作讲评,使学生能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具备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
14.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是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课程,通过讲授基础翻译理论,系统地介绍口译的基本知识,,配以各种文体的翻译练习与讲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技能,并培养学生进行同声传译的能力。
15.英语视听
英语视听是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通过对不同题材的听力材料的理解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各类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听力材料的理解水平。同时,指导学生对这些题材所涉及的语言内容进行口头表达,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句法等方面的知识,完成必要的交际任务。
16. 导游英语
导游英语是英语旅游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需要,能胜任导游翻译的外语人才。主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情景化的口语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外语导游,具有较强的表达交际能力。
⑵ 给外国人介绍几门课程学习中国文化英语作文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beginning to capture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This is true even as popular culture tha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Western begins to spread throughout China.Kung Fu,especially,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millions of people who first learned about China through it.From that,they may come to China and learn about other aspects of this culture,such as traditional operas like the Beijing and Sichuan ones.Asian nations have long known about the greatness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Their own cultures are a mix of native ones and thos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orea and Japan long ago adopted ideas such as Confucianism is something that continues today even as it is challenged by Pop Culture.This strength comes from the ideas given in the Four Books of Confucianism (The Great Learning,The Doctrine of the Mean,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and The Book of Mencius).These books built upon the ideas of an even more ancient period codified in the Five Classics.From them,the West learns such things as Fengshui and other concepts that are uniquely Chinese.China has taken steps to further this spread of its culture by establishing Chinese Cultural Centers in such places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⑶ 如何上好新教材中的英语阅读课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教英语阅读课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阅读课 教学模式 进入高中以后,英语阅读课是每个单元教学的重心。我们经常可以在教室中看到这样的教学模式:先教生词,再讲语法,逐句讲解,朗读背诵,大量模仿,仿佛阅读课文只是为了掌握词汇和语法。新的高中大纲强调: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技巧。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牛津译林版新教材阅读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用以往的老教法来教新教材,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面临着新课程改革下的更富有挑战性的英语阅读课,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组织教学呢?我根据一轮教过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教学体会。一、精心备课,并充分发动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 1.寻找背景知识介绍等相关的补充素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篇文章总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立场观点。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的方式等各方面的知识了解,将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增强跨文化意识,减少阅读障碍。2. 吃透课文,精心准备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完几个单元后,便以为掌握了阅读课文的一般教法,可以不看教参,不查资料,不作教学设计,步步照搬老模式。殊不知每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体裁各异,阅读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法。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有不少有经验的教师,教学过程衔接有序,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有的在上课之前往往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表格,或画一幅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一些主要的信息填入其中,并以此为线索,组织学生复述或复习课文。虽然他们的课看似上得很轻松,但课前却作了大量的准备。因此,在教课之前,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文的基础。3. 预习指导。牛津译林版教材阅读文章考虑到中学阶段的基础性,为学生以后的阅读作准备,所选择的材料包括各种题材和体裁,具有内容新、时代感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预习课文,不仅有助于学生课前了解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而且能使他们发现问题,提高兴趣。二、教学模式1.速读(Fa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文章,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采用自上而下模式正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填图表等检测形式来检测学生的理解。例如:牛津英语模块八第三单元阅读课文“Visiting the masters”,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后,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Which countries has Li Ming visited on his trip? 2. How many days did they spent in Paris? 3. Where are they going next?2. 细读(Intensive 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就课文内容情节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或中心思想。对文中尚未学过的生词和习惯用句式,可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猜测去推断。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3.复读(Re-reading activity)在速读和细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或作者的思想,巩固文章的内涵和语言点,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步骤既可在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目的是将课内所学到语言知识延伸到课外某个相似的话题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完成”Visiting the masters”阅读后,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As students,what can we learn from Van Gogh’s life experience? 2.What should we do and what shouldn’t we do while visiting the art museums? 三、强化练习,不断巩固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提高阅读技能的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精心挑选和补充阅读理解训练题型对学生加以训练,课外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词汇量和阅读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一些英文方面的报刊和读物,鼓励学生用英语写日记、办简报等活动。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阅读技能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上好阅读课,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即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既定目标,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通过将阅读策略与技能培训、思维训练相结合,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同时又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进行阅读课文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1.《高中英语教学大纲》2. 杜萍.“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四期
⑷ 北大英语系英美文学课程阅读大纲
ls说他妈些屁话。。。。
⑸ 求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ppt,内容是有关于中国文化的,例如:中国茶文化,中国节日(我举例的这些内容就
中国文学变迁,中国龙泉剑、陶瓷、中国文字起源、中国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⑹ 求英语教学大纲
面试都不问你知道不知道教学大纲的。你还不如准备好怎么讲一节课,试讲比较重要的。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的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英语按不同情况分两级要求,从一年级起学习两年的,为一级要求;学三或四年的,为二级要求。每周课时为4课时。
(一)一级目标与要求
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基本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的概要。
3.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说
1.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问答。
2. 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所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对话。
读
1. 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 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2%的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
3. 能初步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写
1. 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等运用正确、规范。
2. 能听写用学过的课文组成的材料,听三遍,书写速度每分钟分别为6—8个词。
3. 能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语音
1. 能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读出单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
2. 能按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
3. 能连贯地朗读学过的课文,语调、节奏和语音基本正确。
词汇
1. 能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
2. 能掌握450个左右最常用单词,1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口笔头交流活动中运用。
语法
1. 能基本掌握所学单词的形态变化。
2. 能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并能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
(二)二级目标与要求
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
3. 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
4.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5. 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
说
1.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并能复述课文大意。
2. 能就熟悉的题材,利用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情景提示,根据要求进行表述和表达。
3. 能讲述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小故事并参与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活动。
4. 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所列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
读
1. 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 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题材熟悉的文章,理解语篇大意,获取有关信息。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70个词。
3. 能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内容简单的书信、通知、说明等应用性文字材料,并能理解和解释图表所提供的简单信息。
4.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5.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10万字。
写
1. 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等运用正确、规范。
2. 能听写与课文有关、结构简单、没有生词的材料,听三遍,书写速度为每分钟10—12个词。
3. 能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 能仿照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给的范例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单内容。
5. 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音
1. 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读出单音节和双音节词。
2. 能按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
3. 能正确、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或略浅于课文的文段。
4. 在口头表达中,语调、节奏自然,语音基本正确。
词汇
1. 能熟练地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
2. 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和词类。
3. 能掌握800个左右单词,2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口笔头交际活动中运用。此外,还要求扩大400—500个左右的认读词汇。
语法
1. 能正确理解附表里所列语言形式的意义和功能。
2. 能积极运用语法项目表中要求掌握的语言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述与交流,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
3. 能初步运用表示并列、因果、转折等逻辑关系和相关标志词等基本语篇知识获取和处理信息。
三、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初中阶段教授下列几方面的内容:
(一)日常交际用语 (见附表一)
(二)语音 (见附表二)
(三)词汇 (见附表三)
(四)语法 (见附表四)
(五)话题 (见附表五)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
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和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对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目的和错误的类型,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不要有错必纠。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扩大听和读的输入量,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时间分配上教师要控制讲授的比例,讲授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课时的30%。
(四)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
为了使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使用英语。初学阶段,尽量采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使学生直接理解英语。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更应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教师所使用的英语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做也是向学生提供活用英语的真实教学情景。对于用学过的英语不能解释清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利用母语。在备课中,为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宜过多地进行英汉对比。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特长。课外活动应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提倡重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课外活动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多种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活动的形式可包括:朗诵、唱歌、演剧、英语角、英语班会、读书会、故事会、书法比赛、影视欣赏、知识竞猜以及国际交流等。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结合本地条件,自主地、有创造性地组织课外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课外活动不应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学习渠道
充分利用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及资料等校内现有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CD、VCD、DVD机等电教设备,设置视听室、多媒体教室。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发软件。要借助广播电视、英语报刊杂志等社会媒体,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远程英语教学节目进行自主学习,增加英语教学的开放性。
五、教学评价
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应占一定比例。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激励作用。教师要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诵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评价。形成性评价还应包括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应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评价要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应指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期末考试等。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考试形式要包括听力测试、笔试和口试。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考试、中考、会考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取消单纯语音知识题;减少单纯语法知识题并降低语法笔试的难度;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口试列入学期、学年考试项目。考试应按照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命题,要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应侧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考查。
高中入学考试应以本大纲规定的二级教学要求为基本标准。
⑺ 谁有《感悟中国——中国文化英语阅读教程》这本书的网址 要直接可以看到内容的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DJS201002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