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可以给我提供一篇英语教学法的论文啊最好是语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的!
情景语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情景语境提高教学的质量成为中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拟从情景语境的定义入手谈谈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景语境、教学、重要性、
一、情景语境概述
语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的。他把语境分成两类,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Thompson,1996,转引自李丽君等,2009年)。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等。情景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话语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个人经历、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词语意义。
二、情景语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景语境是语言信息的承载体。创设一定的情景对英语教学有着积极意义。
(一)语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创设英语语境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的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学习英语。各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虽各不相同,但内容却大同小异,学生一旦接触到他们熟悉的背景和生活经历,便会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身的参与意识,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二)语境有助于词汇教学
英语中的一些词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模糊和不确定性,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要靠语境的制约才能显示出一个确定的意义。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有些词的词义和用法十分相近,仅凭释义很难将其区分开来,只有将其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体会出其细微的差别。在英语的词汇教学中,只有通过在不同语境下进行选词的比较分析,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该词,区分出同义词内在的一些细微差异,从而达到理解并能准确应用词汇的目的。中学英语教学只有在情境中才能唤醒学生的思维,他们可以在情境中明白你所要传达的信息。
1、有助于准确理解词汇
事实上,阅读材料中的每个单词与它前后的单词或者其所在的句子甚至整个段落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阅读材料时,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根据选材、背景以及上下文等线索)准确推测出生词的意义,是真实语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技巧。例如:有这样一道词汇理解题:
......Time is something from which we can't escape. Even if we ignore it, it's still going by, ticking away, second by second, minute by minute, hour by hour. So the main issue in using your time well is, "Who is in charge?" We can allow time to slip by and let it be our enemy. Or we can take control of it and make it our ally.
The underlined word "ally" in Para 3 most likely means somebody or something that is _________.
A. your slave and serves you
B. your supporter and helps you
C. under your control and obeys you
D. under your influence and follows you
此处提供的语段分析了何为时间。根据文中"We can allow time to slip by and let it be our enemy. Or we can take control of it and make it our ally."的对比意义,以及后句中and并列的关系可以得出B是正确答案。
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整体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分析语篇,并且在把握语篇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推断、限制、解释等多种阅读技巧来理解生词。
2、有助于形象记忆词汇
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语境来教学词汇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从单调、枯燥的抽象记忆转变为丰富、生动的形象记忆,即尽可能让图片动起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大脑机能,从而增强记忆的效果。
例如:热身活动----结合本单元的话题整合单元词汇
教师可以将词汇学习与课前的热身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重点词汇。那么在导入单元话题时,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也可以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也可以采取小组竞赛、两两合作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以NSEFC Book 6 Unit 3 阅读课Advice From Granddad导入为例,该单元的中心话题是:a healthy life,与此相关的生词有:cigarette, alcohol, alcoholic, adolescent, stress, obesity, be addicted to, have an effect on, get into等等。教师可以呈现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词汇(下划线标示),如:
S1: Adolescents under great stress are drinking alcohol.
S2: Adolescents are smoking cigarettes.
S3: Adolescents are addicted to playing computer games. / Adolescents get into the habit of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4: Adolescents are doing physical exercises, which is a sort of a healthy life.
3、有助于正确运用词汇
记忆词汇的目的是运用词汇,只有学会运用才能体现学习词汇的真正价值。同时,运用词汇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造句练习,复习所学词汇
在每个单元的词汇复习中,笔者都会根据词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括号标示),要求学生用所学的重点词汇来造句。
例如:
1.听到我叔叔赞美吸烟让我觉得尴尬,我希望其他人能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会效法他。(awkward, judgment)
I felt awkward hearing my uncle praise smoking and hoped that others would make their own judgment and not follow his example.
2.男孩为自己的表现感到羞愧,当医生将针管插入他的胳膊抽血的时他晕倒了。(ashamed, needle)
The boy felt ashamed of his behavior. He fainted when the doctor put a needle in his arm and took out some blood.
3.当杰克把最后一包香烟扔掉以后,他立刻觉得自己象一个从不吸烟的人。(packet, cigarettes, feel like a non-smoker)
When Jack threw away his last packet of cigarettes, he immediately began to feel like a non-smoker.
4.专家们正考虑一项关于禁止向青少年贩卖酒和香烟的提议。(ban, alcohol, adolescents)
The specialists are considering a proposal to ban the sale of alcohol and cigarettes to adolescents.
5.尽管寒冷,他还是跳入河里将落水的男孩从水中拉了出来。他冒了很大的危险,但孩子的生还使他感到很快乐。(in spite of, take a risk, survival)
In spite of the cold, he jumped into the river and pulled the fallen boy out of the water. He took a great risk but the survival of the boy made him feel extremely happy.
6.因为有中国爱滋病策略支持项目的赞助,许多象濮存晰那样的名人一直积极参加遏止爱滋病的运动。(e to, campaign against)
Due to the sponsor of CHART project, many famous people like PuCunxi have been active in the campaign against HIV/ SARS.
(三)语境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培养他们使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准确的听、说、写的能力。以写作教学为例, 写作是用英语描述事件、表达思想的过程。学生不仅要了解语法,更应该懂得如何使所写的文章在结构与内容上相一致,懂得如何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所处的语境。在同一篇文章中不能前后语境不协调。在人们不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语境。学生在着手写文章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到所写文章的语境,然后才能断定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四)语境有利于文化信息的传递
马林诺斯基指出,言语行为不仅总是发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而且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文化语境" 是指语言使用者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反映了一个语言团体的社会、历史、心理的特征,诸如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背景知识、思维方式以及心理状态等。利用文化语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很多词汇,不仅有其本意,还有其文化意义,只了解词汇的本意,不了解其文化意义,就无法真正了解词句的某些真实意义。正如胡文仲先生曾说过,"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胡文仲,1994)。英汉两个民族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等使得英汉民族在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角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汉语中的"力大如牛"在英语里却表达为"as strong as a horse",因为在以前英国经常用马来拉车犁地,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词汇的文化内涵,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Ⅱ 教你如何做好英语阅读理解题
【摘要】 在整个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分量始终是最大的,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部分不丢分或者少丢分,软件外包专业的老师们分析了做好阅读理解题需具备的几种能力。同时老师们归纳了阅读理解题的常见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给出了相应的答题策略。为了让考生们更好的做好阅读理解题,老师们还教给大家省时迅速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软件外包特色专业招录办公室宣】 阅读理解历来都是中考英语中篇幅最大、计分最高的题目。这一题的得分数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整个卷面成绩。随着现代英语教学要求的提高,考查考生能力和运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阅读理解题对于测试考生思维能力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做好阅读理解题,一般要求考生具有以下能力: 1、相当高的阅读能力,这种阅读能力体现在阅读的准确性以及速度上; 2、归纳和总结文章要旨和大意的能力; 3、领会或推测文章的隐含意义的能力,即能理解作者言外之意的能力; 4、较为广泛的知识面,阅读理解所选文章题材各异,形式多样,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 5、较大的词汇量,词汇知识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没有词汇量就谈不上进行较好的阅读。 另外,对于构词法的掌握也是必须的,因为在文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生词”,这些生词是由某些已学过的词派生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单词来领会这些派生词的含义。 阅读理解题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推理判断题、归纳综合题、客观细节题、词义判断题。现就这几种类型分别给大家分析一下: 推理判断题:这类题是深层理解题,解题难度较大。有时要找出正确答案需要考生理解通篇文章。碰到这类题时,应做到纵观全文综合信息,推断作者意图及文章的脉络或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有时,文章中太明白的文字或意思反而不是正确答案,可以将其忽略。 归纳综合题:这类题要求文章主旨或段落主旨的题目较多,题目多以问“main idea”为主,让考生选择短文的最佳标题。当然有时也会让考生根据所提供信息作出一个总结。这就要求考生们有归纳总结的能力。往往文章或段落的起首句及结尾句是最能点出主题的句子,提醒考生们要格外注意。 客观细节题:这类题要求考生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及处理细节的能力。这类题并没有上述两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但考生对于某些单句的理解却凸现其重要性。因此,在做这类题时,考生对于时间、事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清楚的理解。 词义判断题:这类题的文章会给你一个单词或一个词语(常以划线形式给出),然后要让你根据上下文判断其正确的词义。这样的题目要求考生认真分析语境的逻辑性,利用选项中所给的内容代入原文,再看其上下文意中逻辑上是否合理,来正确作答。再有一种考题是考文章中某一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而这种题目又常常出现在人称转换频繁、动作施行及承受者较多的语境中,因此遇到这类题目时,考生要镇静自若地应对,理清纷繁的头绪,认着作答。 了解了阅读理解的常见类型,再教大家几种答题方法和技巧: 1、先看文章后做题。这是考生在做题的时候最一般的方法,也有人称之为顺读法。即先看文章,用较快的速度看完。不过,虽不需要句句、词词完全精确地翻译出来,但对于文章的理解也要到位,否则对以后的做题不利。如果发现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则可以先掌握其主要信息,理顺文章的思路,再看短文后的题目。有时你会惊喜地发现,一些在读文章时并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看到问题后反而能清楚了。 2、先看题目再做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做那些对你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你可以先看题目,然后反复回看该题所涉及到的文章中的段落,努力找出正确答案。 3、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答题。这种方法对于科技小品、人物介绍、历史故事等有一定的效果。当你并不完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但你却知道文章表达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时,不妨利用你已知的知识进行猜测,也许这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4、猜测法。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猜测也是一种能力。同样一篇高难度的文章,对于一些学生来讲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做题才好,但对于另一些同学来说,他们能利用自己已有的语言及生活知识,根据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迅速排除逻辑有误的选项,找出最佳答案。当然,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是建立在一定量的训练的基础上的,不劳而获是永远不可能的。 以上是我们软件外包特色专业老师根据考生的需要,分享给大家的好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Ⅲ 英语阅读理解,附加解析最好
21A
22C
23C
延伸:如何做英语阅读理解
1,扎实做好细节题
在阅读理解题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事实或细节题,下面仅就这类题的正确解法作简要说明。首先是直接理解性题目,这种题目比较简单,只要通读全文,了解文中所叙述的重要事实或细节,就可以解答出来,有的甚至可以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另外还有一些题目要求对文中个别难词、关键词、词组或句子作出解释或需要对有关的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和信息、甚至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建立准确、立体的理解和判断。
2,统览全篇摘录要点
阅读理解是对整个文章的目的、意图、观点、立场、态度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的一孔之见,所以统览全篇和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些问题会给你提供信息或暗示文章中的一些重要细节。
在统览全篇的同时要注意要点的摘录,因为一些显性的答案是可以从要点中直接回答,而隐性的答案则是要通过对全篇的理解才能得出。摘录要点亦有利于检查时节省时间。
3,注重理解解题方法
①直接解题法。即从原文中直接找出答案。
②归纳解题法。对于不能从原文中直接找出答案的可在把握全文中心和线索的前题下进行概括、归纳得出正确答案。
③综合推理法。读者需统观全文,认真分析,综合推理及至计算,最后归纳出正确答案。
题干中有"suggest,conclude,conclusion,probably,reason,because,accordingto“等字眼时,属于推断概括型,考查内容着眼于全篇,考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④捕捉关键词。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与问题相关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同位词等信息词来得出正确答案。
⑤转换解题法。即原文这么说,而在问题和所给选项中则用另外的词去转换一种说法,但仍表示同一含义。
Ⅳ 关于英语阅读理解命题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一、
细节理解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在阅读理解中,多数考题是针对文章中的细节设计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文章主体部分的理解程度。这类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细节的理解程度,快速捕捉细节以及多点归纳的能力。做细节理解题,需要考生具备细心观察的品质和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推理判断类试题一样,细节类试题的依据是文章本身的内容,它是我们答题的唯一依据。
二、
推理判断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文章信息不仅仅存在于文字表面,还包括字里行间作者未明言但意欲表达的意图,即作者的“弦外之音”。高考英语试题中的推理判断题,就是旨在考查考生对文章内涵的推理判断能力。
做这类题时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推理的依据只能是文章本身的内容,一定要摆脱读者对问题的主观看法;
二是结合所读短文以外的有关背景知识和事理逻辑,加以分析、推理,最后作出符合逻辑的判断。
三、
主旨大意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主旨大意题旨在考查考生把握全文主题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也包括分析、归纳文章段落大意、重要情节、人物特征以及环境特点等能力。做这类试题需要考生具有总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以及善于运用概念、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应特别注意的是,一切从文章本身出发,切忌主观臆断。
四、
猜测词义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猜测词义包括对词组和句意的理解,是高考英语试题中的常考题。答题者首先应该知道,这类题中的词、词组或句子都是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推知其含义的,这是命题的基本要求。根据所猜词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以下两类:
1.
这个词是可以分析的,即可以运用构词法知识(如前、后缀等)来判断它的词义;
2.
有较完整连贯的语境,即有比较明确的情景限制,此时可根据上下文(包括对比、因果、同等关系等)推测其词义;
针对这两种试题的特点我么可以采用以下的答题方法:
1.
构词法信息。对于派生法和合成法类词,只要将已知词的词义或者前后缀的含义结合起来分析,便可以推知其词义;对于转化法类词,则应根据它本身的基本含义,结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知。
2.
上下文信息。包括对单词词义和词组含义的推断,以及对整个句子意思的猜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猜测整个句意或者短语意思的试题越来越多。
Ⅳ 英语阅读理解技巧
阅读理解总的来说有两种方法,对于英语水平很高的人来说,用精读,因为时间充足,精读专能更好地把握短文属.
第二种,大多数人应该选用的,泛读,就是简单读一遍,你只需要知道这篇文章大概是讲什么东西,不用在意细节问题.遇到生词一律跳过,不用去回忆甚至分析它的意思. 然后,看问题. 最后,再到文章中找答案.
对于一楼的说法,我个人不太认同,最早,大多老师都推行这种方法,不过对于我却总觉得不太适合,因为在没有读短文的前提下,要去看问题,同样会花很多时间,我是说读问题就会花一部分时间,而且这样很容易造成断章取义,在你没有通读全文的情况下,很多问题不是只靠一小短话就能决定答案的......
总之,选择什么具体方法还要靠你自己的习惯,希望我的经验能多少帮上你些忙.
Ⅵ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写作、分析能力
楼主好,我是索引教育论坛版主,英语中的阅读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读物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所说读写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线;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当前中学教师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大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如下分析:
一、要求学生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阅读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识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了解这一过程对提高阅读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过程至少可分为三大层次:
1、字面理解层(Literal comprehension Level):这一层是指读者仅仅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辨认和回想文章大意、细节、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特征和因果关系等。
2、推论理解层(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这是读者根据文章的结构,从字里行间推测词义、文章大意、事件发生顺序、细节和人物特征的过程。
3、评论理解层(evaluative comprehension level):这是读者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语言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优劣的过程。如评估信息的确切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证明事实的可信性等。
上述阅读理解的三大层次有助于我们认识它们在阅读过程中相互间的关系和作用。字面理解层主要依靠语法能力或语言能力完成;推论理解层主要依靠阅读技巧和语言能力来完成;而评价理解层则是读者与作者的观点融合的过程。
二、向学生介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1、不断扩大词汇量。语言的学习是语言知识积累的过程。要求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能为今后的再学习奠定基础。扩大词汇量的具体方法有:①利用构词法猜测生词意义。常见的词缀有com-,im-,un-,dis-等前缀及-or, --ist,-tion等后缀;同时,也可利用转化法及合成法。这是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②利用语境,分析句子结构的关系,结合常识来推测词的意义,如同位语关系、反义关系、因果关系等,对文章句子理解的基础上猜测词义,加强阅读理解的能力。③运用归纳法,即把同一类词归纳在一起,如把有关货币与金融的词汇、文艺与体育的词汇归纳在一起记忆。
2、巩固掌握所学语法知识。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是关于词形变化和组词成句的规则。熟练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语气,从句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拓宽知识面,增加背景知识。我们要充分理解阅读材料,准确把事因、动机、细节、写作意图和态度等运用常识及背景知识去理解文章所传递的信息,运用读者头脑里的知识去消化、吸收文章内容。如果对文章所涉及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风土人情等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文章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背景知识的题材多样,内容广泛,涉及的背景知识包括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交通环境、人物传略等。这些知识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英语过程中,要善于积累,不断地了解各国的情况,拓宽语言学习的知识面,增加自身的背景知识。
4、熟练掌握阅读技巧。
①摒弃那种先看文章后看问题再看文章的作法,采用先读问题后看文章。两者比较,后者不仅少看一遍文章,节约了时间,而且后者这种有目的,阅读效率更高。
②采用由下而上的阅读方法(the bottom -upapproach to reading)。读者通过从小的单位着手,如:单词、词组、句子、段落,先理解他们的意思。再将它们连接成文章,而后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③采用由上而下的方法(the top -downapproachto reading)此方法先是读者利用他对文章主题及题型的知识,对文章中所将包含的内容进行推测,然后通过自己的阅读对所猜测的内容进行校对。
当今读者将②③两种方法结合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这种方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我们今后不妨也可一试。
④采用浏览阅读方式,即读者很快浏览标题、付标题,从而对文章的大意有所了解,并且找出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信息。而并非仔细地阅读,眼睛通常从文章的一头迅速地移到另一头,了解文章的大意中心,并且决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这种阅读方式使读者无需浪费太多的时间,从而查找出有用的内容,尽快地了解到文章的大意。
⑤采用扫描型阅读方式。即快速地阅读文章查找自己所需信息,如在电话簿中查一号码,在字典中查找某一单词的意思等,采用此方法的关键是读者必需知道自己要找什么,而不需逐词逐句地进行阅读。这种方法适用 于读者在复习文章、研究文章、写论文、列表格、查地图时。
⑥采用细读方式(read in detail)。这种方式要求读者仔细地、深入地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分析、研究。不仅要求读者了解字面意思,而且要求读者把握文章细节,了解到文章所隐含的意思。
⑦采用评读方式(critical reading)。即读者对所读文章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就要求读者充分使用句法的逻辑的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文章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更好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
三、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及阅读方法。具体表现在:
1、慢读许多学生误认为读得越慢,理解程度越高。然而,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阅读速度与理解率之间并无多少联系。而且实验表明,阅读速度快的人把握文章大意优于阅读速度慢的人。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改变这种观念。要迫使学生自己经常进行限时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指读
这是在阅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学生为了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常用手指、笔、尺等工具指着单词逐个地读。这种习惯不仅减慢了阅读速度,而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书页的字行上,使学生读完了一篇文章还不知文章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学生在阅读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而非每个字的位置上。为了纠正这种不良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提醒自己,克制自己,不要使用那类工具。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这种习惯会改掉的。
3、声读
声读是部分学生在阅读时读出声来的一种不良习惯。其主要弊端是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受到了说话速度的约束。而实践证明,读者正常的默读速度是他们说话速度的两倍。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默读训练或对文章的单词陌生的缘故。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嘴唇、舌头、喉头和声带的振动,多做快速阅读训练。
4、心读
这是一种最难以觉察的出声阅读形式。心读时,人体的部位如唇、舌、声带没有活动。但在学生内心深处自己却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单词的音。这种读法使文字首先转化为声音记号进入大脑,然后再转化为文字思维,等于绕了一个弯,延缓了阅读速度。克服心读的有效方法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将阅读速度加快到超过最快的讲话速度,使学生没有时间去念每个单词的音。
5、眼睛的运动
在阅读过程中,有些学生每读一个单词,眼睛就会停顿一下,而阅读速度的快慢并不于眼睛运转的速度,而决定于眼睛停留时捕捉信息的多少,即视幅越大,阅读速度越快,实验证明:人在阅读时最大幅度可一次识别20--29个字母,一般人可识别4个词左右。克服这一坏习惯,可以推荐以一个意群为视幅,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也有助于对文章、句子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率。
6、回视
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已经阅读过的内容不放心,而倒过去复视的现象。每人都有复视的可能,但应指导学生减少回视的次数。实践证明,回视的次数越多,阅读的速度越慢。减少回视,一要向学生提供程度不同的阅读材料,使他们觉得难度适中,树立读懂的信心。二要使学生不断地自我提醒,克服这一坏习惯。
7、心译
心译就是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用非英语思维模式理解阅读材料,即英语→母语→英语,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时先将英语译成母语,然后再经过母语去理解所读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无形中多了一个心译过程,这是学生在掌握母语后再去学外语时常犯的一个毛病。马克思也曾说过在忘掉自己的母语,再去学外语,这是学好外语的一个重要方法。要矫正这种毛病,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害处,认识到阅读英语时用英语思维模式(英语→英语)理解所阅读内容的重要性,并在平时阅读中自觉去克服方可奏效。
8、过多地依赖工具书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懂的单词或短语就频繁地使用工具书,这样做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而且因为查字典,使文章意思零乱,不利于理解其中信息,增加了阅读障碍,降低阅读效率。克服这一习惯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猜测,掌握猜词的技巧,利用上下文意思、构词法、同义、反义、定义、解释等技巧得到词的意思。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内容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正确的阅读策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都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我代表索引教育论坛,祝你能够成功!
Ⅶ 如何培养正确的英语阅读方式 分析句子语法结构
以下所介绍的都是根据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所作出的可行的解决办法。掌握了这些技巧,你会发现在不改变自身英语基础的前提下,可以眨眼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它们对于实际的英文阅读都有着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1.正确理解句子中的单词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中国学生首先逐个翻译出句子中每个单词的意思;然后把这些翻译出的中文意思连接到一起组成了整句话的意思。这种阅读习惯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到很多英语单词都有多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先入为主的翻译单个单词再组合在一起,难免对于整句话的意思理解造成破坏作用。而真正的被动式接受信息应该是句子告诉我们什么意思,我们就理解成什么意思,而不是首先自己翻译逐个单词后再去拼凑。因此,正确的单词理解应该是通过句子语境的理解来判断单词的意思,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根据上述的思路,我们再来看例句一该如何翻译呢?如果把前半句中的“is cutting”翻译成“正在砍掉”。这样一来前半句就只能翻译成“航空业更广泛更彻底地砍掉了它的打折机票”,意思成了“没有打折,价格增加”了。这明显和后面的“旅游减少,业内用一些低价机票吸引乘客”相互矛盾了。本来就客人减少,机票怎么还能涨价呢?因此“is cutting its lowest discount fares”不能翻译成“切断了它的最低折扣费用”,而应该翻译成“再次降低了它的最低票价的价格”。这样一来前半句意思和后面的“吸引旅客”从逻辑上才一致的。同时在这句话里, “the instry”被翻译成“航空公司”,“fare”被翻译成“票价”也都和我们背诵的词汇表中的意思有些出入,这些都是为了理解句子整体意思的需要。 因此,例句一的中文解释应该翻译成: “航空业正在更广泛,更彻底地降低最低折扣的票价,今年比正常在夏末更早,这时候,游客数量下降,航空公司用一些便宜机票去吸引游客。” 2.学会如何断句是摆脱语法分析的有效方式 对于那些英语中结构复杂的长句子,一次接受所有的内容确实有困难。英文和中文在表达意思的习惯上有很大的区别。英语的特点是在一句话中所包涵的内容很多,所以显得句子结构很复杂。相比之下,中文的语法结构简单,相应一句话中表达的意思也就少了。很多英文一句话的内容翻译成中文需要两三句才行表述清楚。因此,对于习惯了句式结构简单的中文的我们一见到英文的长句子肯定会感觉到不适应。很多人读到句子一半时就被复杂的从句搞晕了或者是读到句子后面的内容时,刚才前面读到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句子太长往往是很多人不能一遍理解英文长句子的首要困难。 了解了中英文的特点后,我们可以采取把英语句子按照中文的接受习惯断裂成几个中文句子来接受信息。这种方式是对于结构复杂的英语句子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我们用以下的句子来具体解释一下断句的过程: 例句2:Do you remember all those years when scientists argued that smoking would kill us but the doubters insisted that we didn't know for sure? 以上这句话一口气读完难免会影响句子意思的理解。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在下面画线处断句停顿:
Ⅷ 英语阅读理解里一句句子。求翻译和句子结构的分析。
她会明白其中的原因的,虽然他们早些月时因为自己表现优秀而让自己晋升,但现在他们的确已经决定让自己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