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有關於廣告英語的論文,急需,O(∩_∩)O謝謝幫忙!
相關範文:
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的語用價值及其翻譯方法
摘 要:詞彙層面上的歧義是廣告英語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從同音異義詞、一詞多義詞(同形異義詞)、詞類轉化和英、美英語用法不同引起的歧義等方面對詞彙層面上歧義構成以及其語用價值進行了探討;在考慮詞彙歧義的多重含義及廣告英語翻譯的目的基礎上,從契合譯法、拆譯法、套譯法、變通譯法和補償譯法等方面對廣告英語詞彙歧義的翻譯作了進一步的分析。
關鍵詞:廣告英語;詞彙歧義; 價值; 翻譯
「廣告」一詞的含義,並不是從開始就一成不變的。在英文中「廣告」一詞是「advertising」。這個英文單詞又來源於拉丁文的「advertete」一詞,意思是「喚起大眾對某種事物的注意,並誘導於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種手段」。1932年,美國專業廣告雜志《廣告時代》(Advertising Age)公開向社會徵求廣告的定義,得票最多的人選定義是:「由廣告主支付費用,通過印刷、書寫、口述或圖畫等,公開表現有關個人、商品、勞務或運動等信息,用以達到影響並促進銷售、使用、投票或贊同的目的。」〔1〕。
廣告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傳播產品消息,廣告還是我們的經濟系統和社會文化的一種主要的交流工具。〔2〕廣告作為社會或者經濟中的一種機制,其主要功能有:(1)廣告能為顧客做了什麼。一個成功的廣告必須把消費者的需求放在首要的位置。(2)廣告能為商業做了什麼。廣告可以使新產品就以足夠快的速度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從而有效地彌補廠商在研究、開發、生產以及分銷這種產品時的成本。(3)廣告能為社會做了什麼。廣告除了在銷售商品和服務方面的作用,它還在經濟上支撐著一個多元化的、獨立的新聞系統,這個系統被政府或者其他特殊的利益團體所控制。〔2〕 因此,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擴大對外交流,外國的商品不斷湧入中國。外國的廠商對其產品的宣傳,以引起中國消費者的密切關注。由於中外語言存在著差異,因而就有必要對廣告英語的翻譯進行研究。本文將闡述和研究有關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存在的形式及其語用價值以及如何翻譯等問題。
一 廣告英語中詞彙層面上的歧義存在的形式
「歧義(ambiguity)」在英語中的釋義是:「An ambiguous sentence is usually of doubtful meaning because it can be interpreted in more than one way or many other ways.」即:歧義是結構上遵循語法規則,語義上符合邏輯常理的語句,其深層卻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釋義。嚴格說來,歧義並不是修辭手段,而是一種在語言使用中所產生的語義理解分歧現象。〔3〕我們知道,歧義是自然語言中普遍存在的語言現象,從其類型上看,歧義可以分為詞彙層面上的歧義、句法層面上的歧義和語用層面上的歧義。而詞彙層面上的歧義又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同音異義詞;第二類是一詞多義詞(或同形異義詞);第三類是詞類轉化而引起的歧義;最後一類是英、美英語用法不同而引起的歧義。
1 同音異義詞
同音異義詞指的是兩個發音相同,拼寫不同,所表達的意義也不相同的詞。如:
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buy.(An Telephone Advertisement)
這條廣告可謂用心良苦,它利用good-bye與good-buy的同音異義,吸引顧客注意,推銷產品。又如:關於B.C.Muffins的一則食品廣告:With so many carrot, I』ll be a real gem。「有這么多的克拉(胡蘿卜),我是顆真寶石(發糕)。」此廣告中的「carrot」和carat同音異義,此處假借其義。Muffin是Betty Croker食品公司的產品之一,是帶胡蘿卜味的發糕,該廣告是宣傳其用料實在,份量充足,營養豐富。
2 一詞多義詞(或同形異義詞)
一詞多義在英語中是一個常見的現象,除了少數專業術語之外,大多數英語詞彙都有幾種意義,有的甚至多達到十種以上的意義。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經過語境的過濾,通常只有唯一的意義被保留下來了,其他的意義被排除在外,但是卻有些特殊的情形。如英國勞埃德銀行所做的戶外路牌廣告:
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
——LIoyd Bank
這則廣告里的branch是一詞兩義:字面意義,即樹枝,而另一深層含義指銀行的各個分行。這樣我們就能領會該廣告的真正含義是:只要顧客把錢存到勞埃德銀行,他們的錢就會不斷地增加。
3 詞類轉化而引起的歧義
在廣告中有時利用詞語的詞彙意義與臨時的轉義引起的歧義以達到廣告目的:即要吸引廣大群眾的注意力。而使用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短語便加大了解碼難度,延長了解碼時間,增添了解碼樂趣,其商業效應自然不言而喻。〔4〕,如:
Give your family a treat with Beefy-the tenderest,juiciest steak that ever got inside a tin.Large chunks of prime meat in rich,rich gravy to give you satisfaction every time.
「Beefy」:Beef (鮮嫩多汁的牛排罐頭),這是廣告中有意錯誤拼寫單詞。「give you satisfaction」有兩層意思:You will be pleased with the quality of the meat./You will be physically satisfied by eating the meat.「give you satisfaction」是有歧義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吸引讀者或聽眾的注意力,迫使他們去觀看、購買,以至達到商業目的。
4 英、美英語用法不同而引起的歧義
英國人和美國人所用英語基本上是一致的。不過,在發音、拼寫、某些詞語和習慣用法方面有些不同。就詞語來看,由於某些詞語的涵義和用法上存在著差異,因此歧義會產生。如:
NO GAS TODAY。
這句話是一個告示牌,而美國人和英國人對此句所表達的意思理解是不同的,主要是因為:對美國人來說「gas」(=gasoline) 通常指「汽油」,但也可以指「煤氣」。在美國,如果加油站暫時沒有汽油供應,就拿出這個告示牌表明「今天沒有汽油供應。」而對英國人來說,「gas」通常指「煤氣」,而「汽油」稱為「petrol」 (或「petroleum」)。所以英國人理解告示牌的意思為「今天沒有煤氣供應」。
二 廣告英語中詞彙層面上的歧義的語用價值
一般情況下,我們應當盡可能避免歧義的出現,以免影響內容的表達。然而,由於歧義的特殊性(在同一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解釋或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解釋),它又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修辭手段,經過巧妙的運用,實現絕妙的表達效果。〔5〕
1 趣味性
在廣告英語中如果恰當地使用具有歧義的詞彙,能夠增添其趣味和吸引力,達到妙趣橫生的幽默效果,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Seven days without 7-up make one weak。
這是為一種暢銷全美的飲料「7-up」的廣告詞,中國市場上稱之為「七喜」。「7days」對應「7-up」,而「7days」正是一周。句中「weak」與week為同音異義關系。而「one」既可以作不定代詞解釋,表示「任何一個人」,又是一個數詞,表示「一周」。該廣告語給消費者傳遞了這樣的信息:一天不喝「七喜」,身體就會變虛;每天一支「七喜」,才能充滿生氣。讀來妙趣橫生,讓人回味,體現了詞彙歧義在廣告用語中的所表達的修辭效果。
2 誘惑性
廣告語言中的誘惑性在許多成功廣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好的廣告詞具有強大的誘惑力,它能引人聯想,刺激購物慾望,以此達到推銷產品或服務的目的。同時,由於廣告費用的昂貴,廣告主選用廣告詞時不得不字斟句酌,惜墨如金,以求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歧義是一種語言形式,有兩種或多種的理解,這也正是它倍受廣告主青睞的原因。一方面,它具有「一字千金」的巨大優越性,滿足了現代社會人們追求高效、快捷的需求,同時更使廣告主收到了經濟、省時省力之效果;另一方面,含歧義的語言使廣告一明一暗,一真一假,既引人注目,又使人產生聯想,從而增加了廣告語言的解碼難度,延長了解碼時間,從而達到了廣告的宣傳目的。〔6〕如:
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這是一句旅行社為招攬遊客之廣告語:父母們應帶上子女去海邊度假,因為那裡有新鮮的空氣和明媚的陽光。句中用了兩組同音異形異義詞「sun/son」,「air/heir」(繼承人)。該廣告語構思精妙,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相當高的語言藝術,因為它能喚起父母對子女的關愛。計劃旅遊的人似乎聽到了這樣的召喚:我們這兒(海邊)有充足的光照和新鮮的空氣,這對於你們事業和財富的繼承者-兒子的健康大有好處。這樣的廣告詞豈能不讓遊客為之心動?
3 語言藝術性
一句好的廣告語必須既是文學,又是藝術。在廣告中要在傳達商品信息的同時傾注對讀者的感情或激發讀者與商品或服務有關的美好情感,以達到心理的溝通,使讀者產生對所推銷的產品與服務的神往,從而產生強烈的購買、消費慾望。〔7〕為了使消費者聽到或讀到廣告後能產生購買產品的慾望,廣告必須善用文字與意象,能使語言言簡意賅,引人入勝。詞彙積極歧義能產生這種效果,因而被廣泛地應用到廣告文體之中。如:Coca Cola的一則飲料廣告: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在這則廣告中,can可以被看作是裝各種飲料啤酒的易拉罐,亦可被理解為省略的從句中的情態動詞。若為前者,此句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can refreshes you).這個「can」借代罐裝飲料。若為後者,此句則為: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drinks)can (refreshes you). 這個「can」為情態動詞。這則廣告富於文字情趣、詼諧機智,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 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的一些翻譯方法
廣告是一種具有特定目標的商業活動,它受到營銷戰略、商業規律、商業法規和文化障礙的制約。廣告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其用詞特點表現在廣告中使用具有模糊性的詞語,以增強吸引力,並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來激起消費者的購買力。廣告翻譯是一種語言轉換,也是一種商業性行為,其目的在於追求市場效益和商業利潤,盡最大可能爭取消費者,投消費者之所好,供消費者之所需,打動他們,促成其購買行動。這是廣告的唯一目的,也是廣告翻譯的唯一目的。〔8〕
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Peter Newmark,)在他的《翻譯方法》(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書中,根據文本不同的內容、文體和功能,把文本分為三種文本類型:信息文本、表達文本、呼喚性文本(vocative text)。〔9〕 廣告被列入呼喚性文本,其文本特點主要表現為它在內容和形式上的超語言效果。因此,在進行廣告翻譯時為達到同樣的效果,譯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文的內容和形式以完成跨文化交際。〔8〕廣告語言是一種精煉、含蓄、富有表現力和鼓動性的語言,而歧義具有雙重意義的表達,在語言結構和表達上存在著難以逾越的可譯性障礙。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的翻譯應根據廣告的內容和特點,選用適當的漢語表達方式,既要充分照顧到原文的語體風格,又要盡量傳達出原文的信息;採用恰當的翻譯方法,盡可能減少歧義的詞語在翻譯中信息量的流失,以增強廣告語體特徵。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的翻譯通常採用以下的幾種方法:
1 契合譯法
契合譯法是指在譯語找到與原文相對應或基本對應的歧義語。契合譯法的基礎是雙語耦合。由於英漢兩種語言的巨大差異,雙語耦合的情況比較少,但還是存在。〔10〕契合譯法在雙語偶合的基礎上,兼顧了廣告歧義語的形式和內容,是廣告雙歧義翻譯的最高境界。如:
Easier sting by a str-e-etch.
在這則廣告中,「stretch」一詞除了作為除塵布的品牌名稱"拉長"外,其拼寫還被別出心裁地拉長,傳達出該詞的本意「延伸」。讓人很容易感到除塵布能延長人手臂的功能,真切而形象地渲染了「拉拉拉長,除塵力強」的功效。譯文中「拉」字的重復再現了原文中「stretch」一詞被拉長的效果,形成感覺上的延伸。〔11〕
2 拆譯法
如果把歧義語的雙層意義完整地表述於譯文中,除了在雙語偶合的情況下,採用契合譯法外,也可以採取變通手法,將歧義語義剝開,拆成兩層來表達。如:
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
這則推銷加拿大威士忌酒廣告也是妙用了「spirit」一詞的雙重含義:既指「精神」,又可指「烈性酒」,構成一詞多義。翻譯時使用拆開的方法:別具風味的加拿大酒,獨特的加拿大民族精神。又如:
Ask for more(再來一支煙,還要吸摩爾。)
在這則摩爾(More)牌香煙的廣告中,「more」一詞是多義。「more」是一個副詞,表示「更加、更多、又、再」的意思。同時它大寫後就成了這種香煙的品牌。再如:
Trust US,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相信我們吧。歷經5000多隻耳朵的檢驗,有著5000多年的經驗。) 這是一則助聽器宣傳廣告,從字面看,它說明了該產品已經受了眾多消費者的考驗,但同時「ears」又是「years」的諧音詞,因此它還暗示了該產品具有悠久的歷史。〔10〕
3 套譯法
由於英漢兩種語言文化的交流,英語語言、文化在漢語中的傳播,逐漸形成了某些固定模式或習慣表達方式。在英漢翻譯時,套用這些固定模式或習慣表達方式就是套譯法。〔10〕套譯法的長處在於它能傳遞廣告原文的文化內涵,同時又基本能保證原文簡潔、凝煉的語言特徵。如:
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
這則廣告實際是一條英語成語,意思是「結局好,全都好」。但廣告製作者把它用於香煙廣告中,「ends」就具有了雙重意義:動詞「結束」和名詞「香煙蒂」。這句香煙廣告詞可以套用原來成語的翻譯模式,譯成「煙蒂好,煙就好」。又如:
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
這是《泰晤士報》為自己做廣告時用的一句妙語,它源於奧斯汀的一部傳世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報社援引該書名作廣告,以標榜自己不偏不倚,主持公道。 這則廣告可譯為:「對於您的偏見,我們沒有傲慢」。對於知道《傲慢與偏見》這部作品的人來說,這種譯法的內涵便不言自明了。〔11〕
4 變通譯法
由於文化的差異,英漢語言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在翻譯時要依照譯語習慣,根據不同的上下文進行不同變通。由於原文中有些語言特色如歧義,要想在譯文中充分體現,難度極大。因此,譯者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廣告的全篇入手,整體把握並進行適當的變通和調整。如一則凈水器廣告:
It changed our well water to wonderful water.
可以看出,這則廣告使用了頭韻。如果譯成「變井水為美妙的水」,雖然意思出來了,但卻埋沒了原作者的創意。而如果將它譯為「變井水為純凈水」,則與原文更加神似,因為「井水」與「凈水」諧音。〔12〕
5 補償譯法
大多數的廣告雙關語都能通過側重譯法譯出。但是,有時雙關語的一層意義譯出後,另外一層意義也很重要,卻無法同時譯出,這時,可採用一些補償手段加以彌補。對於廣告來說,這些補償手段主要指承載廣告的媒體,如電視的圖像、廣播的聲音及報紙的版式設計等。〔11〕如:
CUTTY SARK
SCOTS WHISKY
Some people wear trendy clothes to attack attention.Others drive flashy cars.A glass of Cutty Sark won』t turn any heads.But if you insist on creating a stir.You can always ask the bartender for one of them.
Scots Whisky
Uncommonly Smooth〔13〕
這則威士忌酒類廣告中,廣告製作人運用了三個歧義詞:「turn one』s head」既可表示「使某人頭腦發熱;飄飄然」又可理解為「(喝酒)上頭」;「create a stir」意為「引起轟動」又表示「引人注意和自我享受,陶醉一番」;「smooth」既指「(酒)醇和的、溫和的」又有「平平安安,和諧,順利」之意,還表示「絕妙的,吸引人的」。廣告中多重歧義的運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酒能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躍然而出。譯文採用了補償法:卡特思蘇格蘭威士忌有些人穿著艷麗時裝引人注目,有些人駕著漂亮新車惹人羨慕。卡特思酒絕不上頭,不會讓你飄飄然。但君想盡顯風流,還是卡特思酒。蘇格蘭威士忌,非凡的享受。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詞彙歧義是廣告英語中的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如果恰當地使用它,不僅能使廣告語言簡練、豐富、詼諧,而且還能使廣告引人注意,便於記憶。但是廣告英語中詞彙歧義的翻譯問題還值得進一步地研究。這里只是討論了廣告英語翻譯的目的以及關於詞彙歧義翻譯的幾種常用的方法,在實踐中還要真正地做到譯文和原文最大限度地等值,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只使用某一種或兩種方法,必須從具體情況出發,辨證地選擇最合適的方法來傳達原文的意義,從而達到產品廣告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 丁俊傑廣告學導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
〔2〕 (美)萊恩,拉塞爾著,朱學寶,翟艷玲譯廣告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3〕 倪景亞英語歧義現象與英語雙關語〔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 (5)
〔4〕 何玉敏英語中歧義現象的妙用〔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3)
〔5〕 韓仲謙.歧義在語言中的積極運用〔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 (4)
〔6〕 黎清群.論歧義的語用價值〔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 (1)
〔7〕 朱詩花.廣告語言的詩化:意境與修辭〔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8〕 張景華.廣告翻譯的目的論〔J〕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3)
〔9〕 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10〕 劉榮征.淺談廣告英語中雙關語、杜撰詞、仿擬、明喻和暗喻的翻譯〔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 (4)
〔11〕 孟琳,詹晶輝英語廣告中雙關語的運用技巧及翻譯〔J〕中國翻譯,2001 (5)
〔12〕 朱光.廣告英語的修辭特點和翻譯方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3 (1)
〔13〕 鍾馥蘭.廣告英語中的修辭格與翻譯〔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3 (1)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② 誰有關於廣告英語的語言特色的資料
英語廣告的語言特色
英語廣告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它遵循正規的英語語法規則,但是仍有許多獨特的處理方式。下面舉例分析英語廣告的特色。
1、詞彙特色
在用詞方面,英語廣告可以說是兼收並蓄,不拘一格,絢麗多姿。
1)在政府頒發公文、學校招生等的廣告中,用詞極為嚴肅正統。
例 Our present Principal/Chief Executive has reached retirement age and the Goverving Board wants to make the crucial appointment of his replacement in 1994. If you are a well-qualified and experienced indivial and you think you have the vision, energy and enthusiasm to lead the College from the current solidly based nineties into the next century, then please write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nd post particulars to:
這是一篇招生廣告,其中用詞是非常正規的,所以,反映了廣告的內容也是嚴肅認真的。
2)在許多情況下,廣告為了產生一種幽默和詼諧的效果,故意使用一些不正式的語言。
例 1 Each transfer weight advantage and power into real, all round performance at prices we know won』t freak you out.
在這則廣告中,freak out 是一非正式片語,意思是精神恍惚,極度興奮(尤其指吸毒之後),它在此的意思是frighten(使人害怕),或是scare 的意思。
例 2 What』s more, in our new Appllance sale we』ve knocked up to 50% off top name brands.
knock 在此的意思是defeat(擊敗),但比起defeat來,卻很不正式,但是表達效果比defeat要生動得多。
例 3 Keep the frog out of your throat. 這是一篇咽喉片的廣告中的最後一句話,廣告策劃者故意用這樣一個非正式的短語取得一種幽默的效果。
1)在許多廣告中,使用了大量的俚語和非正式的詞彙,使廣告顯得通俗活潑,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一件外衣的廣告中,為了強調該衣的特色,衣袋設計的不同凡響,甚至可以防盜,文字是這樣的pity the pickpocket (可憐那些三隻手吧),其中pickpocket 就屬於口語體,相當於漢語中的「三隻手」或「扒手」。假如把它換成thief(賊),效果就不如pickpocket 生動有趣。
2)專有名詞的使用在廣告中也很廣泛,利用名人或名地等可以增加廣告的說服力,引起讀者的注意。如 」This is one place Mick Doohan will never race」中,Mike Doohan 就是一位著名的賽車手,這是本田汽車公司的廣告,意思是「這是一塊連Mike Doohan 都不去比賽的地方。」又如,From the country that brought you Alain Delon. A new range of traditional cast-iron pots and pans, with smooth bottoms for use on all types of hob. 廣告中Alain Delon (阿蘭德龍)是一位著名影星。
2、句型特色
英語廣告的句型也多種多樣,但最常用的句型有以下幾類:
1) 祈使句 這是出現最多的句型。
例 1 Ask any one who owns one. (汽車廣告語)
詢問一下有這種車的人吧。
例 2 Lay down your arms. (桌子廣告語)
放下您的胳膊吧。
例 3 Please do not leave it too late.
事不宜遲。
2) 一般疑問句 通常用在廣告的前面。
例 1 Have you ever dreamed of ascending the steps of great temple built to the Gods? (旅行社廣告)
您是否夢想過登上為眾神修建的宏偉廟宇的台階?
例 2 Can a tired overworked voice command attention in class?
一個疲憊、過勞的聲音能吸引全班的注意力嗎?
又如下面這個廣告全部由一般疑問句構成:
Ph. D. s should have acquiring minds. Considering this a simple test.
A ) Do you want to work in world class research laboratories?
B ) Do you want to apply your research skills to keep successful business at the leading edge of world technology?
C ) Do you want to build your career with a major international company headquartered in Australia?
If your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are positive, BHP would like to talk to you.
Your first challenge is to discover more by calling Theoni Parthimos, our Senior Personnel Officer.
3) 省略句 在英語廣告中,省略句比比皆是,甚至整篇廣告都由省略句構成。
例 Serviced greenfield sites aplenty. Ready for development. For sale. For manufacture. For business. For services. For leisure. A million square feet of ready-to-wear premise. Brand new business parks. Four-star conference facilities. Backed by 14 years』 success in helping business to relocate, set-up, prosper, expand.
4) 比較級 比較級在廣告中用得非常多,這是由於英語廣告中有大量的形容詞和副詞做修飾語的緣故。
例 1 Today in business fast is no longer fast enough, even faster is still too slow to keep pace with the incredible demands placed on people and the computers they work with. That』s one reason why IBM developed P60/D. 60MHz 64-bit Pentium Chip computers so fast, so powerful, it makes today』s conventional computers like they are moving at a snail』s space.
例 2 These days succeeding in business means getting more competitive and making tougher decisions.
例 3 The new Minolta Riva Zoom 105EX is the most compact camera in a very prestigious class.
例 4 In short, the stronger your character, the brighter your future.
5) 直接引語 在英語廣告中直接引語出現得很多,原因:一是直接引語使得廣告顯得形式活潑、新穎;二是採用直接引語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可以增強說服力。
例 1 「It』s like we』re all in the same office. The office just happens to spread across 7000 miles of ocean,」 Tom Hughes MIS Director, Construction.
這是IBM公司的一則廣告的開頭語,通過該公司經理的話,使廣告顯得生動具體。
例 2 「Through the NVQ initiative we have discovered talents and competencies we would never otherwise have known about.」 Says Ian McDermot of Philips Components in Blackburn.
這是用人單位對NVQ職業培訓機構的贊揚。
例 3 「I was afraid to drive in the snow. Not great when you live in Alaska.」 Fortunately, Carol Kineaid, who lives in Anchorage, saw a Suzuki 4-door Sidekick on display and decided to give it a try. 「From the time I got behind the wheel, it was the one for me. You sit up so high, like you have so much control.」 With four-wheel drive and 1.6 liter, 16-value engine, it』s understandable. And her snow—o—phobia? 「My Sidekick just goes right through it, I never knew what I was missing.」 Apparently, husband John knew exactly what he was missing. 「He wanted to drive my Sidekick from the moment I got it, but I just said, 『no way 『」 There was only one thing left for John to do. 「You should have seen the neighbor』s faces when he drove up in his Sidekick,」 Carol reports. Who knew that after raising two kids, John and Carol would have twins?
這是一則汽車廣告,通過直接引語生動地表現了汽車的功能。
another paper
下面是一些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與發展
③ 求英語論文資料!我的論文題目是 從功能論角度看廣告翻譯
對不起,只能找到這個,我不是這行的,才六年級而已
各國的文化差異引起的廣告翻譯的不同
廣告不論是作為一種文化形式,還是作為一種營銷活動,或是一種大眾傳播活動,與文化均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獨特而復雜的身份決定了其對社會生活的巨大影響。」[1]中國加入WTO以後,在大量外國商品湧入中國市場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也有機會進入國際市場,與外國名牌產品競爭。各國為了爭奪世界市場,競相推銷本國的產品,其中一個重要的促銷手段就是利用廣告將本國的商品和廠商的聲譽向國際推介,因此廣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廣告文化是從屬於商業文化的亞文化,同時包含著商品文化及營銷文化。商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載體,文化通過商品傳播。廣告文化具有明顯的大眾性、商業性、民族性和時代性的特點。一定的文化傳統、信仰和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商業經營者的心理、行為,從而影響各國的廣告活動。如果只簡單地把國內成功的廣告直譯出去,結果往往是不好的,因為國際廣告與國內廣告相比,將面臨著語言、傳統習慣、法規、教育、自然環境、宗教、經濟狀況等差異問題。廣告翻譯也以其鮮明、獨特的語言風格,不可替代的社會語用功能成為社會語用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以中西文化差異為切入點,對廣告文化及廣告翻譯的相關問題做些粗淺的探討。
一、不同文化背景下廣告語的差異
(一)、不同的文化價值觀
「中國文化的價值觀有深厚的人文主義精神,人的價值通過「內省」、「克己」來表現。儒家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道德規范自覺能力,形成中國人內傾的性格。」[2]美籍華裔楊朝陽教授認為:「中國人注重廣告的產品內容,講實證。其文化背景是道—佛—儒家倫理、宗教行為,有宿命論色彩,有整體取向,關系建立在實證上。」「「和」,乃和平、和解、和睦、和諧、和樂、和美、和合、和祥之謂也。這種「和」的哲理,充分體現在道家的「無為」思想、儒家的「仁義」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這種「和」的精魂,是偉大炎黃始祖肇造的基因,是我們東方文明固有的特質。」[3]它看似柔弱而實則強勁,它具有無所不包的融合性與無所不至的滲透性。因而在廣告語言上就表現為含蓄深情、以情為主,平穩訴求,如:「中華志字型大小,買了放心,吃了稱心」(上海立豐廣東土雜食品),「媽媽,我又夢見了村邊的小溪,夢見了奶奶,夢見了你,我給你捎去一樣好東西--威力洗衣機,獻給母親的愛」(威力洗衣機),香港老字型大小「榮華月餅」的電視廣告正是深諳「團圓」之道,大打文化戰,在廣告中,父親打電話給女兒,希望她回家過中秋,但忙碌的女兒要趕回台灣做節目……當女兒准備上飛機的時候,看到了手上的「榮華月餅」,毫不猶豫地從機場的工作人員上搶回機票,說:「我還是回家和爹的(父親)過中秋。」這對父女的真情演繹,訴說著中國千百年來「血濃於水」的親情……
而西方人是外傾的性格,更注重產品廣告的外在形式,講感觀效果。西方文明的特質剛好與中華文化相反,在於一個「爭」字。因為西方文化是多元的。歐美人士注重變化、多樣性或多元論。由此,在多樣性和多元論的指導下,西方廣告崇尚自由,張揚個性,強調與眾不同的特徵尤為顯著。曾經在蘇美冷戰時期,百事可樂為了與可口可樂競爭,大唱自己的「世紀頌」,提出了「百事可樂,新一代的選擇」廣告口號。雖然,百事可樂的本意是針對可口可樂,意在與可口可樂爭奪市場,但從其廣告語中我們不難看出,「新一代的選擇」劃清了與可口可樂的界線,暗示了年輕一代應該摒棄舊的選擇,走自己的路,因為他們是新生的有個性的一代。僅僅是因為對飲料的選擇不同,在無形之中,百事可樂的廣告把年輕一代與上輩分別開來,這一點也剛好與西方文化的特質吻合。
(二)、不同的心理結構
「中國國民穩固的心理結構,以「仁」、「務實」、「忍耐」為基本內容,形成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具體表現為大統一觀念:重權威、輕事實;從眾心理:重群體、輕個體;小農意識:重實惠、輕意念;人情至上:重道德、輕效果;平均主義:重搭配、輕競爭。」[4]中國人長期生活在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農業社會,以家族為社會活動中心,以致社會人際關系都家庭化了。所以中國很多政治制度和思維意識都與家庭意識有關。人和人的關系有家族宗法維系,長幼有別、尊卑有序。因此,家國同構是中國文化的基本點之一。中國人重家重園,以家國為本位,對家國有強烈的眷戀情結。所以,對家國的眷戀、對親人的思念是中國人極其敏銳的心理感受,國內一些成功的廣告往往懂得滿足消費者對文化心理上的需求。
「而西方人的心理結構較復雜鬆散,「人本」、「認知」、「行為」為其基本內容,形成西方特有的文化心理。因此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另一個重大區別就是西方社會是以個人為本位,強調個人的突出和冒尖。」[5]從中世紀到近代到現代,西方世界始終在團體與個人之間進行沖突和斗爭。在西方,個人主義是近代文化的主流,它是集團生活下激起的反抗,整個社會彌漫著尊重個人自由及個人英雄主義的氣氛。作為西方社會生活現象之一的廣告當然無法擺脫與文化本身的粘著關系,並受制於其所屬的民族文化。 我們比較一組在環境保護,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公共道德方面的公益性廣告,就可以看到一些有意味的現象;「熱愛大自然,就是對地球的一種忠誠。如果我們還有良知,就請記住——地球才是我們唯一的樂園」(中國環境保護廣告),「除了腳印之外,請不要留下其它任何痕跡」(國外一植物園廣告);「吸煙有害健康」「你抽煙的煙,煙抽你的命」(中國戒煙廣告),「你說的那個令人討厭的人、大概就是我」(法國戒煙廣告),「為了使地毯沒有洞,也為了您的肺部沒有洞——請不要吸煙」(美國);「寧等三分,不搶一秒」「憑僥幸,耍大膽;出了事故後悔晚。」;「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中國交通廣告);「如果您的汽車會游泳的話,請照直開,不必剎車。」[(美)西海岸公路口],「開慢點吧,我們已經忙不過來了!——棺材匠。」(伊利諾斯的某十字路口);「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中國醫院廣告),「最好的鄰居就是你」(美國紅十字會廣告);「無票乘車,罰款五元」(中國公交汽車廣告),「如果您無票乘車,請在倫敦治安法院前下車。」(倫敦地鐵)。從上面廣告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公益廣告語多以勸戒,警禁方式出現。或以內心自省良善去規勸,如環保廣告;或以嚴詞警禁、違者處罰去訴求,如公交車廣告;而西方廣告則以詼諧,幽默,甚至調侃,戲謔,玩笑的訴求方式來展現西方文化獨特的面貌。
(三)、不同的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化的最高凝聚,是人類文化的主體設計者與承擔者。也就是說,思維方式是人類文化現象的深層本質,屬於文化現象背後的、對人類文化行為起支配作用的穩固因素,而中西廣告創意對此則有明顯的差異,中國廣告重直覺思維,而西方文化則尚邏輯思維。」[6]愛因斯坦在總結西方文化成就時曾說:西方科學成就應歸功於兩大因素,即亞里士多德創立的形式邏輯合近代興起的科學實驗活動。邏輯學在西方文化中是一支耀眼的奇葩,邏輯思維則是西方文化中占統治地位的思維方式,他是其本位觀念之一。
中西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諸多廣告種均有見證,尤為突出的是中西兩則不同的電信形象廣告。「為了傳達「電信溝通,心意互通」這個理念,中國電信廣告不惜用五個不同的生活片斷:溝通就是關懷(父與子篇),溝通就是愛(礦工相親篇),溝通就是分擔(夫妻吵架篇),溝通就是理解(父與子篇),溝通就是尊敬(老師與學生篇),很直接、明白地告訴消費者,電信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電信可以使人達到心意互通,你我之間沒有距離、沒有芥蒂,只有真情真意流動。中國電信的這則廣告片可謂濃墨潑彩,運用多個生活場景,耗時之長,如此不惜筆墨,不惜成本,其目的只有一個:直接、清晰地把廣告理念傳達給受眾。從這則廣告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創意的思維方式就是直覺思維,既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也符合中國受眾的文化習慣,在「傳情達意」的同時也收到了良好的廣告效果。 而同樣是電信廣告,美國的一則廣告則只巧妙地採用了一個生活細節:打哈欠。一名男子走在街上不經意地打了一個哈欠,不遠處一名女子跟著打了一個哈欠,接著一個老人也受感染似的打了一個哈欠,更為有趣的是連老人手中牽著的寵物狗也不例外的打了一個哈欠,剛看到這組畫面時我一時還沒反應出廣告到底要訴求什麼,而文案一語道破天機:「communicating is very simple」(溝通其實很簡單),在為此廣告拍案叫絕的同時我不得不佩服西方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打哈欠本是人的一種平常的生理現象,通過西方廣告人的邏輯思維加工,由個別引出一般,一個人打哈欠會感染周圍的許多人,甚至連動物也不會倖免。溝通就像打哈欠這么簡單,只要你願意,你可以隨時隨地與他人溝通。」[7]
二、文化差異對廣告翻譯的影響
(一)、文化差異影響廣告信息的獲得
廣告中的商品介紹最重要是傳遞信息,原文讀者和譯文讀者面對同一商品介紹,應當得到完全相同的信息,這就要求譯者透過產品的表象,抓住其本質,保證產品形象與信息准確傳遞。
例如:中國的「金絲小棗」譯成英文的」Golden Silk Small Date」就會給外貿商留下該棗長著蠶絲,形體小的印象,這就徹底掩蓋了金絲小棗的優異品質,並造成消費誤導。如果運用省略或補譯的方法,將其譯作「Honey-Sweet Dates」便可取得良好的翻譯效果。「文化差異影響廣告信息的准確獲得主要表現在:漢語式的英譯無法使英語本族語使用者在心中產生相同的意念。」[8]比如:某機場的候機大廳有一條英漢對照的公益廣告標語「為了您和大家的健康,吸煙請到吸煙區。」For your and others health, the passengers who smoke, please go to the smoking area.這條標語是想告訴大家候機室不準吸煙,如要吸煙,請到吸煙區。標語的用意中國人一看就明白。但它的英譯文是「為了健康歡迎候機乘客吸煙。」因為機場特意安排有吸煙的場所。
(二)、文化差異誤導廣告信息的獲得
「廣告翻譯需要一個共有的語用前提。由於英漢兩種語言的人在民族心理、思維和推理模式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持相異文化的人在使用對方語言交際時,文化差異因素必然會制約語言的使用。」[9]在廣告翻譯方面則表現為獲得不確切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廣告信息。請看下面一則小來鍋巴的廣告詞:「本品即購即食,食用方便。」原譯文「Opening and eating immediately.」
漢語的「即購即食,食用方便」等說法是描寫某食品食用上的方便。用immediately譯上述廣告中的「即」不妥。國外消費者讀到immediately產生的聯想是「不吃掉,食品馬上就會壞?」勢必有損產品的形象。而用英語的慣用表達,把「即購即食,食用方便」譯為ready to serve才能達到廣告雙語轉換中產品的形象的等值效果。因此廣告翻譯不是表象文字上的吻合,而是信息和語言內涵上的緊密結合。只有當廣告原文語言在讀者心目中引起的反映與譯文語言在譯文讀者心目中產生的反映在效果上極相似時,翻譯才算達到等效。
(三)、文化差異造成廣告信息交流障礙
英漢民族對同一事物的思維推理方式不盡一致,忽視這一文化差異,交際雙方就會發生信息交流障礙,造成相互間的信息傳遞不暢。正是語言文化差異的存在才使廣告翻譯成為一個再創造過程。要維護商品的良好形象,廣告翻譯必須考慮不同文化背景下購買者的心理因素,把握好詞的習慣聯想意義。例如:在以減肥為時尚的美國,減肥保健葯品十分走俏。我國有一種出口試銷美國的「輕身減肥片」卻無人問津,市場調查發現問題出在該商品的英譯名Obesity-recing Tablets,在美國人看來此葯是專為obese people(特大胖子)服用的,有違購買者的消費心理,改譯為Slimming Pills後打開了銷路。再如:廣州「五羊牌」自行車,是借廣州的城徽命名的。民間傳說廣州的城址是經一位牽著五隻羊的老神仙的指點而建。除此紀念意義外,「羊」在漢民族文化中還有性格溫順、善良、可愛有益於人的含義。但英語譯為「Five Rams」則甚是不妥。「Ram」在英語里除有「公羊」之意還有「碰掉」之解,以它命名的自行車不免產生橫沖直撞的聯想,絲毫不能給人安全感,這樣的廣告翻譯只會造成信息交流障礙。
三、跨國界因素給廣告翻譯所帶來的困難及翻譯策略
(一)、語音差異
語言的發音能引起心理上的不同聽覺效果,在心理上激發不同的反應,或柔和、或清脆、或蒼勁、或凝重。在廣告語言中,經常運用擬聲構成(onomatopoeic motivation)、聲音象徵(sound symbolism)和迴音詞(echoism)引起受眾的聽覺美感,但是中西語音、擬聲或用韻有所不同特點,給譯者帶來不少困擾。[7]例如,在英語廣告詞中,經常採用頭韻(alliteration)、元韻(assonance)、押韻(rhyme)、假韻(consonance)等韻類增加廣告詞的音韻美。例如,廣告詞「Never late on Father』s Day.」,兩個元韻〔ei〕能起一種和諧的音樂美。而要在漢語譯文中保留這種音樂美是很難做到的。另外在翻譯時還應該注意某些廣告詞語的讀音可能會在另國語言中引起不良的引申。例如日本東芝公司曾使用過一句廣告語:「東芝(Toshiba),東芝(Toshiba),大家的東芝。」這是一句廣告歌詞,在翻譯的處理上,前兩個「東芝」按日語「Toshiba」發音。於是整句就被一些青年人開玩笑地用諧音辦法念成了「偷去吧,偷去吧,大家的東西」。一經引申,這則廣告的嚴肅性就大大降低,而且因為「東芝」變成了「東西」,「東芝」給公眾的印象也就被淡化了。
(二)、語義差異
「各國的廣告詞中多引申成語、諺語或名人名詩,構成在翻譯時的語義空缺或抵觸,給翻譯工作帶來了困難。」[10]特別是我國有些廣告詞的翻譯,如果只直接按字面翻譯成英語,沒有考慮到其它因素(如:語言、文化、政治、風俗等),譯出來會有悖於西方文化。這大概存在四種情況:一是譯名不符英美文化。例如,上海產「白翎」鋼筆,其英譯為「White Feather」,在英語國家無人問津,其原因在於英語中有句成語「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意思是臨陣逃脫,白色羽毛象徵的是膽小鬼。二是譯名有政治隱喻。如,「大鵬」帆布鞋,被譯成「ROC」。大鵬為中國神話中的神鳥,roc也為英語神化中的巨鳥,此翻譯本無可厚非,但碰巧的是這與「中華民國」的英語縮寫一樣,當然有所不妥。三是譯文不雅。如cock一詞在英美國家經常喻指某人體器官,如果任何廣告詞中帶「雞」字的詞語,如「金雞」、「雄雞」等直接譯成「cock」會有損商品形象,給人一種粗俗、缺乏教養的印象。四是譯者既是漢語拼音又是英語詞彙。漢語拼音是用拉丁字母組成,英語單詞也是用的拉丁字母,所以有些廣告詞語的漢語拼音有可能碰巧為英語中的某個單詞。例如Puke(撲克的漢語拼音)正好是英語中「嘔吐」的意思。以上是漢語廣告詞語英譯時常出現的問題,譯者應多注意廣告詞語的廣泛的文化內涵。
(三)、文字形式差異
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所用的文字是不同的,對某些文字的偏好和厭惡也大相徑庭。「據人調查日本人最喜歡的漢字為「誠」、「夢」、「愛」、「愁」、「美」等。中國人喜歡的漢字為「福」、「壽」、「喜」、「樂」等。」[11]根據美國作家Irving Wallace選出的最美麗的英文字是:chime一串鈴、golden金色的、lullaby搖籃曲、melody旋律、murmuring低語等。可是這些文字不僅寓意優美,而且外形美麗。引起人們美好心理反應和視覺效果。尤其是漢字是當今世界上進有的體系最完整、結構最嚴謹的象形文字,只要「望文」便能「生義」。它給人們的不僅僅是視覺沖擊力,而且還能啟動靈感,造成巨大的心靈震撼。在廣告中常用的「拆字術」,也給翻譯帶來一定難度。
(四)、修辭差異
「廣告語常用修辭手法,為了使表述內容形象化、具體化或使主要詞語鮮明、突出,加強語言效果,引起公眾注意並幫助公眾記憶。但由於中西某些修辭傳統的差異會給翻譯帶來一些困難,主要表現在比喻、象徵、對偶、雙關等修辭上。」[12]其中最難處理的是雙關的翻譯。雙關分諧音雙關和多義雙關兩種,如「黃河冰箱,領『鮮』一步」和「Ask for More.---More(cigarette)」,翻譯這些含雙關的廣告語要做到兩全其美確實很難。」英語廣告雙關的翻譯應根據廣告的內容和特點,選用適當的漢語表達方式,既要充分照顧到原文的語體風格,又要盡量傳達出原文的信息。「採用辨證的翻譯方法,盡可能減少雙關語在翻譯中信息的流失,增強廣告語體特徵,英語雙關語的翻譯還是可能的。」[13]
(五)、廣告英語翻譯的策略
1、技巧
廣告英語翻譯的基本技巧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直譯、意譯、套譯、轉譯。「所謂的直譯就是在不違背譯文語言規范以及不引起錯誤聯想的前提下,在譯文中既保留原文內容又保留原文形式,特別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如:What a good time for a good taste of Kent! 健牌香煙其味無窮、其樂無窮。廣告的意譯要求譯文能正確表達原文的內容,但可以不拘泥廣告原文的形式。對不可能的或沒有必要直譯的就可採用意譯法。如:If you are doing business in Philippines, it pays to get the pick of the crop.此條廣告就字面來看If 條件句泛指商務貿易,主句是「可獲大豐收」實意則為一家銀行勸說經商人與其建立業務往來關系。英語廣告中有不少名詞加形容詞的詞,已形成了一些廣告套語,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恰和中文的四字格(或者八字聯)對應。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不僅有相同的意義和修辭色彩,而且有相同或大體相同的形象比喻,這種情況就可用直接套譯的方法。如:質地優良、形象美觀、做工精細分別可翻譯成superior quality、attractive fashion、fine workmanship。轉譯是由文化和語言上的差異產生的英漢不同的表達習慣,在翻譯廣告時需從原文的不同角度來傳達同樣的信息,根據不同上下文的搭配,進行不同角度的轉換。Silk of this kind makes excellent dresses.這里的「dresses」轉譯為「衣料」。」 [14]
2、文化轉換在廣告翻譯中的作用
「為向譯文讀者忠實地轉達原文的信息,有時需要作適當的文化轉換。」[15]如:「玉兔」這一商標為什麼英譯成「moon rabbit」而不譯成「jade rabbit」?原因在於:「玉兔」乃是我國神話中陪伴吳剛生活在月宮桂花樹下的兔子,因此,它又成為「月」的代稱。將它譯成moon rabbit體現了我國古老文化的風采,讀英文不易產生異議,不會誤認為是玉做成的兔子。
前幾年在我國很多地區流行著一條宣傳的廣告標語:「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這條標語是對天天出車的司機說的,其意圖是提醒司機小心駕駛,平安上路,安全返家,其中隱含著反映漢文化中相互關心的人際關系。英譯文卻套用了漢語的結構形式,按字面意思譯為: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 不符合英語的表達方式,使一些不了解漢文化的西方人大感不解,難以獲得這句話的真實信息。從語用學的觀點看,用「Good luck!」 就可以表達標語隱含的關心和祝願。若要具體表達希望司機小心駕駛,Drive carefully就一清二楚,要作為出車前的一句警語:safety first in driving!則更清楚。
3、審美心理在廣告翻譯中的作用
要熟悉外族文化,了解異域人民審美心理,否則就會在出口商品的商標翻譯中出現敗筆。如:我國出現一種口紅,商標叫「芳芳」,在漢語中這個名字確實很好,我國人一看到「芳芳」二字就不禁在心中升起美的聯想,彷彿看到了一位花容月貌的少女,又好像聞到了她周身襲來的香氣。可此商標音譯成漢語拼音「Fangfang」,英文讀者一看心中不由得生起一種恐怖之感,因為fang恰好是一個英文單詞,其意義是:along ,sharp tooth of dog ; a snake, poison-tooth。於是,他們想像的並不是一位塗了口紅的少女,而是條張牙舞爪的惡狗或毒蛇,像中國人看到了青面獠牙的「鬼怪」。假如翻譯中出現了這一敗筆,那麼,口紅的銷路是不難想像的。再如: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的台灣,當時有人將「百事帶來活力」翻譯成「百事將使您的祖先復活」。去年,一則耐克廣告描述了NBA明星勒布朗·詹姆斯擊敗功夫高手和中國龍的場景,中國政府禁止這則廣告播出,因為它「未能尊重中國文化」。耐克公司為此道歉,現在其最新廣告表現了年輕人將體育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
結語
總的來說,「西方的廣告文化是一種外向型的文化,具有很強的擴張性和滲透性。」[16]中國的廣告文化是一種內斂型文化,重國、重家、重情,每一種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同時,語言文化的差異也使語用意義的翻譯極富挑戰性。廣告用語意義翻譯的成功與否是確保廣告譯文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它直接關繫到商品信息的無障礙傳播,並對社會產生間接的精神上文化上的影響,理應引起翻譯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因此廣告的翻譯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我們下大功夫去認真探討和研究,掌握其規律,使廣告在國際經貿活動中真正起到介紹商品、溝通信息的作用。
④ 求「英語廣告中的修辭手法及翻譯」近幾年的研究現狀,為寫論文做准備
嗨~需要代論的 找我哦++++++Q
⑤ 求論英語廣告中雙關語的翻譯的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
我
幫
你
⑥ 英語高手請進
首先呢要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只要你學出了興趣就一定可以學好。
對看你比較感興趣的英文材料
⑦ 英語廣告中的被動語態 注意注意,是廣告中的。。。。。。。
Engineered to move the human spirit 賓士的 望採納
⑧ 廣告語中的語法錯誤
今年過節不收禮 收禮只收腦白金
⑨ 英語廣告語中的Syntactical Overregularity(句法過度規則化),誰能幫忙解釋下,並且給幾個例子分析下啊
網路文庫裡面有講這個的,這應該是屬於英回語文學范答疇吧。
http://wenku..com/view/cbd8a4ff04a1b0717fd5dd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