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語法 > 初中英語常出現的語法錯誤

初中英語常出現的語法錯誤

發布時間:2021-02-04 05:41:10

㈠ 初學者常犯語法錯誤(翻譯英語)

Junior learners usually make mistakes in grammar.

㈡ 英語作文中常出現的語法錯誤有哪些

時態 三人稱單數的變化 單詞過去式,過去分詞的變化 固定句型的用法(如:打電回話的固定模式……) 固定片語(答如:there be) 動名詞作主語謂語動詞用單數等的語法 還有like後面接動詞的ing形式,would like+動原這些易混淆的地方……

㈢ 生活中常見英語語法錯誤

問題:
-----------
這句話確實在生活中很常見,因此大家都覺得沒有什麼錯誤。
我已經很多年回沒有學習語文了。覺得這個答問題很有趣,
於是仔細分析了一下,感覺錯誤是這樣產生的。
「意外」是一個名字,「是」是一個動詞,「可以」在這里也是一個動詞。
「避免」同樣是一個動詞,動詞屬於實詞,當實詞「避免」與後面的結構助詞「的」結合在一起時,構成了名詞短語「避免的」,即「避免的」是一個名詞。
好,現在可以來分析一下整個句子的組成了。
名詞「意外」作主語,動詞「是」作謂語,動詞「可以」也只能作謂語,名詞短語「避免的」當然是作賓語了,這樣的「主-謂-謂-賓」的結構,在語法上是錯誤的。

修正:
-------------
一種簡單的辦法,是改成「主-謂-賓」的結構。由於有兩個動詞可供選擇,因此也有兩種方案:
a、意外是避免的。
這樣修改的話,語法上沒錯,但邏輯上不對。
b、意外可以避免的
這樣修改語法和邏輯上就都正確了

還有一種修改方法,即方案C:
c、意外可以避免。
不過在這種方案中,「可以」是副詞,「避免」是動詞了,句子變成了「主-謂」結構。

㈣ 說英語的時候老出現語法錯誤怎麼辦

樓主,你好。
記得寫完之後再看一遍,把每次錯誤記下來,時態(最重要),固定句型等。

㈤ 問個英語句子有沒語法錯誤,初中的~

呵呵,要是說有錯,其實也有。就是你不能在today前面放逗號。所以嚴禁地說,還是不對的。
但是在語法角度是對的。
如果你用的是none, 那就錯了!

㈥ 如何克服中學英語寫作中容易犯的語法錯誤

主謂不一致,人稱與動詞不符。例如:
My sister go to the cinema at least once a week. (誤)
My sister goes to the cinema at least once a week. (正)
上面例句中,主語是My sister ,為第三人稱,所以謂語動詞應該用第三人稱單數形式goes才正確,這種主謂不一致的錯誤在寫作中是很常見的問題,稍一疏忽就會犯,考生需要更加細心才行。
句子成分殘缺不全,語句不通。例如:
We should read books may be useful to us. (誤)
We should read books which may be useful to us. (正)
這是一個定語從句的例句,其中which在從句中做的是主語,所以不能省略,一旦省略就會造成句子成分殘缺,考試中大家在寫完一句話時要記得讀一遍看看通不通順。
句子成分多餘,累贅復雜。例如:
This test is end, but there is another test is waiting for you. (誤)
One test ends, but another is waiting for you. (正)
這一句的錯誤有點中式英語(課程)的味道,逐字逐句對應翻譯,there is 放在這里,累贅而又繁瑣。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㈦ 初中英語的一句話 看看有沒有語法錯誤

前面一句是對的,後面一句是錯的,兩句都是賓語從句,下面是我給學生上課的資料
賓語從內句容
1. 賓語從句引導詞的選擇
(1)。如果作賓語從句的分句是一個陳述句。則其引導詞為that, that常可省去。
(2)。如果作賓語從句的分句是一個一般疑問句,則其引導詞為if或whether.
(3)。如果做賓語從句的分句原來是一個特殊疑問句,則特殊疑問句便是引導詞.
2.賓語從句時態的確定
(1)。如果主語的謂語動詞時一般現在時,賓語從句的謂語動詞可以根據需要選用相應的任何時態;如果主句的謂語動詞是過去時,賓語從句的謂語動詞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過去時態的某一種形式。
(2)。如果賓語從句所表示的是客觀事實、普遍真理、自然現象或習慣性動詞等,不管主句用什麼時態,從句時態都用一般現在時。
(3)。賓語從句的語序
無論主句是陳述句還是疑問句,賓語從句都必須使用陳述語序,即「主句+連詞+賓語從句(主語+謂語+….)」句式.
你後面一句的語序和時態都不對,我自己上傳了很多語法的文檔,你可以下載了看看

㈧ 英語中常見的語法錯誤

所謂的常見個人覺得因人而異。有的人常犯其他人不一定。建議樓主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積累,到復習的時候溫習一下,大有裨益。
祝你學業進步!

㈨ 常見的語法錯誤有以下幾種

ABCD

常見的漢語語法錯誤
一 句法成分搭配不當

所謂句法成分搭配不當,是指句子中密切相關的句法成分,如主語和謂語、述語和賓語、定語和中心語、狀語和中心語等,在組織句子時,由於沒有注意照顧它們之間的配合,結果造成了搭配不當的毛病。

(一) 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主謂搭配不當是常見的毛病。請看下面的例子:

(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應該看到,我們國家的經濟基礎還比較低,還不能一下子省與省之間都通高速公路。

(2)*生活告訴人們:急躁的人,事情一旦辦不成,往往容易轉化為灰心喪氣。

例(1)「經濟基礎」不能與「低」搭配。如果要保留「經濟基礎」,可以將「低」改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將「經濟基礎」改為「經濟發展水平」。例(2)「人……轉化為……灰心喪氣」顯然不通。「轉化為」三個字完全是多餘的,應刪去。

有些主語與謂語搭配不當的毛病比較隱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發現。例如:

(3)*你剛18歲,正值青春茂盛之時。

(4)*這篇通訊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論修養,所以立意很深。

例(3)「你……正值……之時」沒有錯,但「之時」前一加上「青春茂盛」這個定語就使主語「你」與謂語「正值青春茂盛之時」就不搭配了。人怎麼能像植物那樣「茂盛」呢?把「茂盛」刪去,句子當然通了,但念著還是別扭。比較好的改法是,將「青春茂盛之時」改為「青春年華」。例(4)是個因果復句,單就每個分句看,似沒有語法錯誤;但讀者讀到後一個分句「立意很深」,總覺著別扭。「立意很深」是陳述那個成分的呀?從句子結構上看,「立意很深」該是說明「作者」的,因為後一個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語,那省略的主語該是「通訊的作者」;但從意思上說,「立意很深」該是用來陳述「這篇通訊」,因為「立意很深」只能用來形容作品內容,不能用來說明人。所以這個句子的毛病也屬於主謂搭配不當的語法錯誤。

下面的例子是主謂搭配不當的另一種情況:

(5)*理論正確是衡量文章好壞的重要標准。

(6)*汽車本身質量的好壞,也是保證行車安全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例(5)主語「內容正確」是從一個方面說的,而謂語「是衡量文章好壞的重要標准」則是從兩方面說的,不搭配。宜將主語改成「內容是否正確」或「內容正確與否」。例(6)剛好相反,主語是從兩個方面說的,而謂語是從一個方面說的,也不搭配。宜將謂語改成「也是能否保證行車安全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當主語或謂語是聯合片語時,更要注意主謂的配合。下面的句子都有問題:

(7)*一年不見,她的身體,她的業務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許多。

(8)*由於該縣領導嚴重忽視安全生產,以致勞動者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的事故屢屢發生。

例(7)「業務水平」和「思想水平」可以說「提高」,「身體」是不能說「提高」的。可將「身體」改為「健康水平」,便兩項都照顧到了。當然也可以這樣改:

(9)一年不見,她的身體比先前好多了,她的業務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比先前提高了許多。

例(8)毛病出在作定語的主謂片語「勞動者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上。「財產」可以「遭受巨大損失」,「生命」不可能說「遭受巨大損失」。宜分開來說,改為「勞動者人身傷亡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

二、句法成分殘缺

句法成分殘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句法成分。例如:

*這幾年來,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必須明確樹立起依*科

學技術,加快開發新產品,這樣才能使企業不斷發展。

這個例子中的「樹立起」要求後面跟一個名詞性賓語,而現在後面所跟的「依*科學技術,加快開發新產品」是個動詞性詞語,顯然不合要求,原因就在於犯了殘缺的毛病,缺少了賓語中心。應在「……新產品」後面加上「的觀念」三個字。

殘缺有多種類型,下面分別介紹。

(一)殘缺主語

這是寫作中常見的語法錯誤。這多半是濫用介詞和使動句式造成的。像下面這種說法在目前的報章雜志上隨處可見:

(1)*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下,使他的學習成績迅速提高。

例(1)逗號前是個介詞結構「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下」,逗號後是的使動句式「使他的學習成績迅速提高」,整個句子沒有主語。從內容上看,那主語可以是「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但由於濫用「在……下」這類介詞結構,這使「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失去了作主語的資格;也可以讓「他的學習成績」作主語,但由於用了使動句式,「他的學習成績」也失去了作主語的資格。可以有兩種改法:一是將「在」和「下」刪去,保留使動句式;一是保留「在……下」的說法,把「使」字去掉。下面再舉些類似的病句:

(2)*在數學界老前輩的熱情指導下,使楊樂在數學科學研究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3)*從上述無可辯駁的事實中,充分證明案發時王永明並不在案發現場。

(4)*通過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哈爾濱鐵路局綏佳線上發生的「130重大交通

事故」,給了各列車段的各級領導以深刻的教訓:「層層不負責任,就沒有交通安全保證!」

例(2)的毛病跟例(1)一樣。改法也是或刪去「在」和「下」,或刪去「使」。例(3)、(4)都是由於在句子頭上用了介詞「從」、「通過」,句子就殘缺了主語。例(3)宜將「從」和「中」刪去;如要保留「從……中」的說法,也可在「充分證明……」前加上「我們可以」之類的詞語,不過這種改法從表達上看不如前一種改法好。例(4)也宜將介詞"通過」去掉,這樣句子就沒有毛病了。下面是不注意使動句式的運用所造成的殘缺主語的病句。例如:

(5)*聽了劉大**訴說,使他激起了對往日的回憶。

(6)*高老大看到了兒子的親筆信,才使他放下心來。

(7)*每當我看到江姐英勇就義的鏡頭時,免不了要使我流淚。

例(5)「使他激起了對往日的回憶」的是「劉大**訴說」,而不是「聽了劉大**訴說」這一行為。就全句意思看,宜將「聽了」刪去。例(6)、(7)毛病跟例(6)類同。例(6)宜將「使」刪去,把「才」挪到「放下心來」的前面。例(7)宜將「使我」二字刪去。

在復句組織中轉換句式或轉換話題之後,濫用省略,也會造成殘缺主語的毛病。例如:

(8)*這幾年來,①北京大學加強了教學管理,②嚴格了教學秩序,③一旦發現誰

考試時作弊,④就會被通報批評或被記過處分,⑤直到不發給學位證書。

(9)*在1978年於美國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固氮學術會議上,他的論文受到了與會科

學家的高度重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10)*我們曾將這些信轉給陶斯亮同志,因來信很多,不能一一復信,因此寫了這 篇文章,對廣大讀者表示謝意。

(11)*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北京的烤鴨技藝越來越精湛,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 尼克松訪華時,特地用烤鴨來宴請他的隨行人員。

例(8)、(9)是隨意轉換句式並濫用省略而造成主語殘缺的病例,例(10)、(11)是轉換話題並濫用省略而造成主語殘缺的病例。例(8)這個復句包含了五個分句,除第一個分句出現主語外,其餘分句的主語都省略了。而在句式上,第一、第二、第三這三個分句都是主動句式,這三個分句的話題相同,都是「北京大學」;第四個分句是被動句式,而且改換了話題(從上下文看那話題該是作弊的學生);最後一個分句又是主動句式,並又換用了跟第一、第二、第三個分句相同的話題。所有改換的話題在分句中都給省略了,以致造成殘缺主語,結構混亂的毛病。例(8)可以有兩種改法:一種改法是都採用主動句式,全句改為:

(12)這幾年來,北京大學加強了教學管理,嚴格了教學秩序,一旦發現誰考試時

作弊,就對他進行通報批評或者給以記過處分,直至不發給學位證書。

另一種改法是「一旦」後的分句都採用被動句式,全句改為:

(13)這幾年來,北京大學加強了教學管理,嚴格了教學秩序,如果誰被發現考試

時作弊,誰就會被通報批評或收到記過處分,直至不被授予學位。

根據例(8)的內容,前一種改法要好一些。例(9)這個復句的前一分句用的是被動句式,後一分句用的是主動句式,而且話題也變了,但變了的話題卻隨便省略了,致使殘缺主語。宜在「給予」前補出主語「大家」;另一種改法是將「受到」改為「得到」。例(10)從文章內容看,第三、第四、第五個分句的主語都該是 「陶斯亮同志」,現在文章作者由於轉換話題後隨意省略,致使讓讀者搞不清「不能一一復信,……」是「我們」呢,還是「陶斯亮同志」。宜在「不能一一復信」 前補上主語「她」。例(11)誰「特地用烤鴨來宴請他的隨行人員」呢?按原句的寫法,是美國總統尼克鬆了。其實從報道看,是我國政府進行宴請。應在「特地」前補出主語「我國政府」或「周總理」。
有時,復句中各分句的主語雖然相同,但也不能隨便省略。例如:

(14)*清華有數以千計的人,或者直接聆聽過周總理的教誨,或者同周總理親切座

談過,或者向周總理匯報過工作,受到了周總理細致入微的關懷。

這個復句一共包含五個分句,其中「或者……,或者……,或者……」這三個分句是分述,最後那個「受到了……」的分句是總說。那個總說的分句主語不能隨便省略,省略了就會使句子不通暢,意思也不清楚。按現在的寫法,讀者可能以為受到周總理細致入微關懷的只是「向周總理匯報過工作」的那部分同志。其實,作者的原意並不是這樣。宜在「受到」前加上「他們都」三個字。除此之外,在句子組織上也還可以進一步推敲。
殘缺賓語中心
漢語里的及物動詞大部分要求帶名詞性賓語。可是,常常見到該帶名詞性賓語的動詞後面卻帶上了非名詞性賓語,這種毛病大多數表現為殘缺賓語中心。例如:
(1) 他又組織技術人員改裝了那條豆腐生產線,並把另一間空房改造成生產豆腐。
(2) 這種創作思想,造成了我們的文藝作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3)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不少售貨員不安心本職工作,更談不上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了
(4) 張洪友站在被告席上,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並放棄往上申訴。
例(1)宜在「生產豆腐」後補上「的車間」三個字;或者乾脆把「生產豆腐」換成「豆腐房」,(2)千部一腔後面加上「的局面」或「的現象」。例(3)可在 「為人民服務」後添上「的思想」三個字;也可以刪去「為人民服務」直接作「談不上」的賓語(「談不上」後面可以帶動詞性賓語);例(4)應在「往上申訴」 後補上「的權利」三個字。
殘缺必要的虛詞
在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虛詞,是殘缺的另一種常見的毛病。這里只談下列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少了助詞「的」。在漢語里,動詞性成分和主謂片語一般不能直接作名詞的定語,中間非要用「的」不可。少了「的」,實際表示出來的意思跟想要表示的意思會出入很大。例如,要是把「他要我吃的碗」中的「的」落了,說成「他要我吃碗」,就會鬧笑話;而如果把「我偏支持他反對的那個人」里的「的」丟了,說成「我偏支持他反對那個人」,則正好跟原意相反了。句子如果比較短,一般不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句子一長,前後照顧不周,就往往容易把「的」漏掉。例如:(1)我會相信他散布謠言而跟我的女朋友分開嗎?
(2)他身為商場總經理,不但對多數售貨員堅決反對出售偽劣產品的不良做法絲 毫不加制止,反而指責那些堅持原則的售貨員是「拆商場的台」,是「不顧大 局」。
例(1)應在「他散布」和「謠言」之間加上「的」,變主謂片語(「他散布謠言」)為偏正片語(「他散布的謠言」),因為「我」不相信的不是「他散布謠言」這件事,而是「他」所散布的「謠言」。
例(2)作者的原意是批評那位商場總經理對「出售偽劣產品的不良做法」不加制止,但由於在「多數售貨員堅決反對」之後缺少了一個「的」,意思就全變了,變成批評那位商場總經理不去制止「多數售貨員堅決反對出售偽劣產品」的那種行為。那個「的」一定得補上。
另一種情況是,缺少必要的關聯詞語。在漢語的復句里,有時可以不用關聯詞語。特別在口語里,常常是能不用就不用。下面是老舍作品《全家福》劇本里的一段對話:
(3)唐大嫂由鄉下來看她愛人,把住址條子丟了,她只粗粗地記得唐大哥在南河沿肥料廠,找了半天也找不著,急得直哭,交通警把她交給了我,我幫著又找了一陣子,也沒有用,我就把她領到這里來了。(老舍《全家福》)
這段話一共包含九個分句,中間幾乎沒有一個關聯詞語(最後一貫分句里的「就」可以算一個),也不必給補上什麼關聯詞語。但是,有時如果在前面的分句里根據表達的需要用了關聯詞語,那麼往往要求在後面的分句里用上與之呼應的關聯詞語。如果不慎漏用了,就會使句子脈絡不清,甚至使句子站不住。例如:
(4)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發明,國外已出現了「電子手」,但因為沒有感覺,靈敏度差,不能作精細動作,遠不能滿足病人的要求。
由連詞「因為」帶起的原因從句到哪兒為止?就到「沒有感覺」這一分句為止,還是到「靈敏度差」這一分句為止,還是到「不能作精細動作」這一分句為止?光就這個句子本身判斷不了,因為「靈敏度差」和「不能作精細動作」這兩個分句,既可以分別看作是前面分句的結果,也可以理解為後面分句的原因。從原文內容看,得在「遠不能……」之前補上連詞「所以」。下面的句子毛病相同:
(5)美國的公共交通並不發達。我們到過的幾個城市,幾乎都沒有無軌或有軌電 車,公共汽車的線路和車輛也較少,等十多分鍾不見車來是常事。地下鐵道全國只有很少幾個城市有。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你上班地點就在住宅附近,那就只好自備汽車了。
(6)吉林省磐石縣曾經是多年無森林火災的先進縣,該縣縣委主要負責人無視國家法令和合理的規章制度,縱容一些人進入林區亂砍濫伐,毀林開荒、搞副業,使一個好端端的林業先進縣城變成山林火災最多的一個縣。
例(5)最後一個分句「那就只好自備汽車了」頭上要有連詞「否則」來和「除非」相呼應。現在缺少了這個關聯詞,不僅語氣脫節,而且意思也變得含混,叫人費解。
例(6)第一個分句的意思和後面分句的意思顯然是正好矛盾的,應該在第二個分句「該縣縣委主要負責人……」前面加上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語「但是」或「可是」,這樣就使句子語氣連貫,意思清楚了。
修飾語位置不當
修飾語位置不當也是比較常見的毛病,例如:
(2)*據美國報紙最近報道,多個病例表明,大量食用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胡蘿卜、西紅柿、青菜等,不失為一種好的治療癌症的方法。()
(3)*10歲的小學三年級的一個學生,每天晚上都還得由他母親半夜起來為他接尿。
(4)*這個成人教育教材編寫會議是由教育部全國自學考試委員會和全國職工教育
管理委員會聯合於今年五月在蘇州舉辦的。()
(5)*老李吃力地托著被淹的孩子的身體,老林也奮力游去抓住孩子的手腕,他倆
合力將已處於昏迷狀態的孩子終於托出了水面。()
(6)*你做了這么一件大的事情,怎麼不跟你丈夫商量商量呢?
例(2)、(3)是名詞前幾個定語的順序有問題。例(2)「好的」和「治療癌症的」這兩個定語應互相換個位置。一般說,如果名詞前有一個由形容詞帶「的」 的定語,有一個由動詞性詞語帶「的」的定語,那麼通常是動詞性詞語帶「的」的定語放在前面。例(3)主語中心名詞「學生」前的幾個定語的順序很不合適,整個作句子主語的偏正片語宜改為「一個十歲的小學三年級的學生」。
例(4)、(5)是同時出現的幾個狀語的排列有問題。例(4)狀語「聯合」應貼近動詞「舉辦」,句子改為「……於今年五月在蘇州聯合舉辦的」。例(5)在動詞性詞語「托出水面」前有三個狀語――「合力」、「終於」、「將……孩子」,但全給作者放亂了。應將最後一個分句改為「他倆終於將已處於昏迷狀態的孩子合力托出了水面」。
例(6)是把該作狀語的成分錯放到了定語的位置上,應把「這么」放在「大」之前作狀語。

閱讀全文

與初中英語常出現的語法錯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