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語法 > 英語文學的語法

英語文學的語法

發布時間:2021-02-04 04:53:07

1. 分析一句文學英語的語法

from hooary headed age leaning upon the staff to the unconscious infant crowing in his mothers arms從白發蒼蒼倚著拐抄杖的老者,到母親臂彎里無意識啼叫著的嬰兒
這不是一句完整的話,只是句子的一部分。也不是主句,所以沒有謂語動詞。

2. 英語小說里碰到的語法問題

son't=not so,該句意思為:讓它這樣,或者不讓它這樣
of'em=of them,該句意思為內:不要再說了容
his『ed=his head,意思為:他這么想
加撇的都是口語里的連讀,比如
ten o'clock就是ten of clock
英文詩裡面常用的o'er就是over
那幾個詞我也不認識,字典一定會有的,你可以試試維基詞典或必應詞典
要是能幫上忙,希望採納!

3. 我們學英語是為了會說英語還是研究英語文學和語法

任何科學有兩個分支:理論、應用

兩者有辨證的關系,相輔相成。但是個人認為應用是更廣泛回的,應用直接服務於答社會,直接產生經濟利益。學英語很大程度是為了應用,即「學以致用」。

當前中國翻譯教育一個弊病,也是通病:從本科到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的教育,很多都是重理論輕實踐,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與市場需求脫節,很難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應對這樣的落後的教育方法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4. 英語小說是否遵從語法規則

有些經典原著是這樣的,英語也是一直在變化著的,比如單詞,比如句子,不過有些不是錯了,只是為了句子的整齊調換了順序

5. 你好,我想問下英語專業文學、語言學和翻譯用的教材是什麼語言學是指的語法嗎

各學校用的教材都不一樣 甚至有的同一學校不同年級都不一樣

語言學不是指語法 當然它包括語法 語言學是從語言的起源、發展、運用、分支等角度來講的 是語言的根本形態

6. 英美文學論文題目是: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的區別

一、漢語語法研究現狀
自1898年《馬氏文通》面世至今,漢語語法研究歷經了一百多年的發展和
進步,從一開始的模仿到今天的自覺與成熟,從一開始著眼於語言共性到後來著
眼於語言個性再到今天將共性與個性並重,漢語語法的研究發展到現在,無論是
視野、隊伍,還是方法、成果,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狀態。
但是,與其他語言,特別是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漢語在語法上有太多的例
外和特殊。當我們努力揭示漢語語法原貌的時候,發現漢語在語法中還存在著許
多說不清的問題和現象,漢語語法研究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景象。
(一)本位問題
「本位」問題是漢語語法研究百年來的中心問題之一。
《馬氏文通》(1898)模仿拉丁語語法體系,接受詞法的重要性,認為通過
各種詞類的說明和解釋就能夠說明漢語語法的規則,馬建忠先生提出「句讀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讀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從其類,類別而後進論夫句
讀焉」,採用「字(word)」本位的語法體系。
1924年,黎錦熙先生的《新著國語文法》則採用句成分本位的語法體系。
黎錦熙先生是繼馬建忠先生之後用西方傳統語法理論來解釋現代漢語白話文語
法最有成就的學者,他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國語文法》的「引論」中說:「諸
君知道近來研習文法的新潮么?簡單說,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195
年重版序言中,黎錦熙先生又說:「《新著國語文法》的優點就在於把『句本位
做中心,把組成句子的六種成分做出發的重點」。
1982年,朱德熙先生在《中國語文》第一期上發表論文《語法分析和語法
體系》,提出了反對「句本位」的觀點,他認為「漢語的句子的構造原則跟片語
的構造原則基本一致」,「句子不過是獨立的片語」,「把各類片語的結構都足
夠詳細地描寫清楚了,那麼句子的結構實際上也就描寫清楚了」。同年的《語法
講義》和1985年出版的《語法答問》,都更加明確了先生「片語本位」的語法體
系,對以後的中國漢語語法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94年,徐通鏘先生在《世界漢語教學》連續發表了《「字」和漢語的句
法結構》和《「字」和漢語研究的方法論》兩篇論文,異軍突起,提出了字本位
的研究思路,他認為:字是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其特點就是一個音節關聯一個
概念,形成一個「1個字-1個音節-1個概念」的基礎性結構格局。
同年,邢福義先生在華中師大的一次學術報告會上提出的是「小句中樞
說」,第二年(1995)在《中國語文》上發表了論文《小句中樞說》,第三年(1996
出版《漢語語法學》,他在導言中明確提出「本書的語法系統,是『小句中樞』
語法系統」,認為小句在漢語語法系統中處於中樞地位。
除了這些單本位的語法體系主張之外,還有復本位的語法體系。比如張志公
的詞和句復本位體系,還有馬慶株提出的詞和片語復本位體系,等等。
(二)語法單位的劃界問題
語法單位的劃界問題是本位問題的另一種表現。一般都認為漢語語法單位有
四級:語素、詞、短語、句子。但是在對這些語法單位劃界區分的過程中,會有
歸類兩難的情況;因此,為了解釋這些語法現象,也有其他關於漢語語法單位的
認識。
首先是關於叫「詞素」還是叫「語素」的不同認識。「詞素」和「語素」
兩個術語均是英語「morpheme」的漢譯,起初譯作「詞素」,1958年呂叔湘先生根據朱德熙先生的建議改譯為「語素」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詞素」
「語素」兩個術語便普遍出現於研究現代漢語詞彙、語法的論著和相關的教材之
中;70年代末以來的著述採用「語素」的越來越多,並出現了不少闡述選擇理
由的論著。
其次,呂叔湘先生在區分短語和復合詞時,把介於詞和短語之間的單位叫做
短語詞。他認為在詞和短語的劃分上,語法原則和詞彙原則有時候有矛盾;這種
矛盾可以用「語法的詞」和「詞彙的詞」這樣不同的名稱來解決;可是這種做法
還不能辦到,因此,在語法上可以認為是一個詞、而詞彙上寧可認為是一個短語
的「中間物」,可以稱為「短語詞」。

還有,句子可以分為單句和復句,構成復句的單位可以叫「小句」;如何進
一步明確小句和單句之間的關系呢?邢福義先生的小句中樞說,便提出了語法單
位是語素、詞、短語、小句的觀點。

此外,郭銳老師根據話語片段在話語組織中表現出的相互區別的本質特徵
將漢語語法單位分為四個層級,第一層級是語素和語素組,第二層級是詞和片語
第三層級是小句和小句組,第四層級是句子。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如何劃界、如何定義、如何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
一個需要不斷進行研究的問題。本文要討論的糾葛現象便源於此。
(三)語法現象歸類問題
如果說劃界是自上而下的研究,那麼歸類就是自下而上的分析。每一個語法
單位的細化研究都需要進一步分類。比如語素,一般有成詞語素和不成詞語素之
分,在成詞與不成詞之間,就回到了詞和語素劃界的問題。
在諸多漢語語法區分歸類的問題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上世紀50年代就
有過的三次大規模的討論,一次是詞類區分問題,一次是主賓語問題,還有一次
是單復句的劃分問題。
傳統的語法研究都是從詞類開始的,但是因為漢語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
化,所以劃分詞類一直是漢語語法研究中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有關這個問題的
分歧主要集中在漢語的詞能不能分類、以什麼標准分類,應該建立什麼樣的詞類
系統,對那些多功能的詞應該怎樣處理這樣幾個方面。高名凱先生就認為漢語的
①呂叔湘.語言和語言學[J].語文學習.1958(2)
②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③邢福義.小句中樞說[J].中國語文,1995(6)
④郭銳.漢語語法單位及其相互關系[J].漢語學習,1996(1)實詞不能分類。

張斌、胡裕樹二位老師則認為漢語有詞類的分別,而且主張根
據不同的語言特點做具體的分析,區分詞類不能離開結構去談意義。

周祖謨先
生主張按照詞的句法作用和詞法特點來劃分詞類,並對兼類詞的識別問題提出了
重要看法。

到目前為止,劃分詞類的三個標准——意義、形態、語法功能——
已經取得了共識,大家對兼類詞也有了一致的看法;但實詞和虛詞應該如何劃分
副詞是虛詞還是實詞,實詞有哪些小類、如何看待區別詞,嘆詞和擬聲詞又應該
如何歸類等問題,都未能有統一的認識。
漢語的主語和賓語問題的討論從1955年7月到1956年4月,歷時近一年
討論的焦點是究竟從結構形式出發確定主語賓語,還是從意義出發確定主語賓
語。最終肯定了形式與意義統一的原則,周祖謨、張志公、胡裕樹、張斌、曹伯
韓各位先生都表達了相同或相似的看法:確定主語和賓語的范圍必須同時顧及結
構和意義。

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9)中專門談到:「從語義
方面看,名詞和動詞之間,也就是事物和動作之間,可以有多種多樣的關系,絕
不限於施事和受事;主語和賓語不是相互對待的兩種成分,主語是對謂語而言
賓語是對動語而言的。但是就句法成分來看,賓語和補語如何區分,狀語的構成
材料的多樣性的認識,也都依然存在復雜情況」。
至於單復句問題最直接的分歧就是漢語到底需不需要有單復句之分,雖然大
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區分,但是到現在為止都還存在不同的聲音。單復句應該有區
分,但又沒有明確界限;這個問題的研究和討論一直在繼續。
其他語法現象的歸類,在短語的結構類、句類、句型、句式中都有或多或少
的表現。歸類不清是因為界限不清,界限不清是因為語法現象情況復雜。所以
現代漢語語法中便有了種種糾葛。
二、什麼是現代漢語語法糾葛
這里所說的糾葛,主要就是指相鄰的兩個語法單位、或同一語法單位的不同
類別之間界限模糊,總有一些語法現象在歸屬上存在歸類兩難的復雜情況。
「糾葛」一詞出現於語言研究領域,可見於呂叔湘先生的《語文常談》
(1981),他在書中第三章就提出「形音義的糾葛」,以說明存在於字中形音義
的錯綜復雜的情形。在語法研究領域中,已有許多專家學者對這種錯綜復雜的糾
①高名凱.關於漢語的詞類分別[J].中國語文,1953(10)
②文煉,胡附.談詞的分類[J].中國語文,1954.
③中國語文編輯部編.劃分詞類的標准[J].漢語的詞類問題[C].北京:中華書局,1956.
④呂冀平等.漢語的主語賓語問題[M].北京:中華書局,1956.葛現象做出了或多或少、或點或面的描述和解釋,只是沒有叫做「糾葛」而已
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9)中說,「由於漢語缺乏發達的形
態,許多語法現象就是漸變而不是頓變,在語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種『中間狀
態』。」這里的中間狀態就是本文所討論的「歸類兩難」的表現之一。
黎千駒先生於2005年在《雲夢學刊》第26卷第1期上發表論文《論現代漢
語語法單位及詞類的模糊性》,將語義學中的模糊性概念帶進了語法研究,指出
語法單位及詞類劃界中存在的「中間狀態」,明確指出語法單位和詞類在劃分中
的模糊性。
1993年,邢福義先生在《世界漢語教學》上發表論文《漢語復句與單句的
對立和糾結》,指出:「長期以來,人們為現代漢語的單復句界限問題所困擾,企
圖找到把二者一刀兩斷的標准。」在《語法研究入門·復句》(2003)中也說到
「客觀世界中,甲事物和乙事物往往沒有絕對明確的界限。事實上,復句與單句
之間既有對立,又有糾結。」這里,邢先生把這種單復句之間難以劃分清楚界限
的問題叫做「糾結」。
莫超老師在1999年發表於《甘肅高師學報》上的《漢語語法單位教學的難
點及其相應的辦法》一文中也提到「漢語語法單位一般認為又四級:語素、詞
短語和句子。在相鄰語法單位之間總有一些『兩屬』的語言現象,在最復雜的語
法單位——句子中更是存在著難以理順的定義糾結。」
「中間狀態」、「語法單位的模糊性」以及「糾結」,與本文所要討論的現
代漢語語法糾葛現象一樣,都是指各級語法單位之間出現的歸類兩難現象。劃界
也好歸類也罷,其實是一回事。正如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9
中所說「擺問題自然擺的是實質性問題,純粹名稱問題不去糾纏,比如『量詞』
『單位詞』、『單位名詞』,就不值得爭論。」但是當名稱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影響
時,「也有不純粹是名稱問題的名稱問題,比如『短語』、『片語』和『結構』」,
就需要擺出來說清楚一些了。
三、現代漢語漢語語法糾葛現象產生的原因
漢語語法之所以存在糾葛現象,究其根本,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漢語語法
研究的狀況,二是漢語語法自身的特點。
第一,漢語語法研究狀況導致漢語語法糾葛。
眾所周知,漢語語法學是在西方研究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馬氏文
通》模仿拉丁語的語法體系,《新著國語文法》模仿英語語法體系,兩位作者均以西方語法為藍本給漢語語法澆鑄了一層外殼。雖然之後的專家學者們開始逐漸
意識到這層外殼並不與漢語語法本身相貼合,但也只能是以這個並不合適的外殼
為坐標,不斷地探索漢語語法的特點,做著進一步的修補工作,讓這個外殼盡可
能地和漢語語法更貼合一些。
因此,無論是語法體系還是名稱術語,都對《馬氏文通》有著相當的保留和
繼承。當漢語語法的特點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清晰的時候,學者們便開始不斷
地對某些名稱的內涵和外延做出進一步的調整。傳統認識的影響和漢語語法現實
之間產生了差異,語素、字、詞之間的關系就顯得非常復雜,短語和句子之間也
存在糾纏不清的現象,這就產生了漢語語法單位之間的糾葛。
在漢語語法的研究中,從相關語法單位的定義中也能夠看出糾葛成因,因為
許多概念都是相互定義的。比如說到副詞,一般都說大部分副詞是用作狀語的
而說到狀語,又說狀語可以由副詞充當。這種狀態也會造成漢語語法單位之間的
糾葛。
第二,漢語語法的特點。
關於漢語語法的特點,大家提出的觀點和進行的討論已經很多了。最基本的
特點有二,一是漢語是單音節語,二是漢語沒有形態(說缺乏形態更為恰當)。
在進一步細化研究之後,目前已達成共識的漢語語法特點主要有:漢語詞類跟句
法成分之間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漢語句子的構造原則跟片語的構造原則
基本上是一致的;漢語語法最主要的語法手段是語序和虛詞;漢語中量詞和語氣
詞的使用非常豐富。除此之外,漢語語法的特點還應包括:結構獨特、靈活多變
注重意合。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缺乏形態。這是漢語最基本的語法特點,在三十年代就已逐漸明確。准確
地說是漢語缺乏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漢語缺乏形態變化,所以詞類跟句法成分
之間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所以漢語句子的構造原則跟片語的構造原則基
本一致,所以漢語主要依靠語序和虛詞,所以劃分詞類就顯得十分復雜,所以語
法單位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產生糾葛。
2.結構獨特。和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主要表現在主謂結構和動補結構的獨
特性上。主謂結構的主語和謂語之間可以加進去語氣詞,可以停頓,比如「他上
學了——他啊,上學了」。主謂結構可以作謂語,構成主謂謂語句。
動補結構的獨特性主要表現為謂語中心的後邊跟著的不都是賓語,這和西方
①朱德熙.語法答問[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②龔千炎.漢語語法研究的回顧[J].語法研究入門[M].商務印書館,2003語言有著很大的不同,而且漢語語法里補語類型眾多,許多時候和賓語一起出現
或是與賓語的形式相同,給人帶來困擾。
其他比如存現句,方位短語做主語,而施事卻出現在賓語位置上;再如兼語
句和連謂句,謂語出現多個謂詞性成分。這些都是漢語語法所特有的現象。
3.靈活多變。漢語句子內部的次序比較靈活,可以改變其內部次序而不改變
句子的基本意思。比如:
a.我還沒有看這本書。
這本書我還沒有看。
我這本書還沒有看。
b.一面錦旗掛在牆上。
有一面錦旗掛在牆上。
牆上掛著一面錦旗。
c.儀仗隊好威武啊!
好威武啊,儀仗隊!
短語也可以改變語序,意思不變。比如:
a.方言調查——調查方言
b.又大又圓——又圓又大
c.很好——好得很
但更多的是意思發生了改變,比如:
a.內容豐富——豐富內容
b.後面的小孩——小孩的後面
c.好商量——商量好
d.語法傳統——傳統語法
意思不變,所以句式選擇豐富多樣,「一樣話可以百樣說」;意思變化,所
以漢語表達充滿睿智,言外之意,隨形而動,比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變與不變之間,就產生了語法現象的糾葛。
4.注重意合。漢語注重意合,常常不用或少用連接手段,語言中詞與詞、句
與句的組合經常是憑借語義上的關系和聯想達成的。王力先生在《漢語語法綱要
(1946)中說「復合句里既有兩個以上的句子形式,它們之間的聯系有時候是以
意會的,叫做『意合法』,例如,『你死了,我當和尚。』」
在漢語口語中,許多詞語可以省略。(1)當上下文和情景確定時,名詞、代詞可以省略。比如:
a.「高興了吧?」
「是啊,謝謝啦!」
b.她是一位母親,也是一個女兒。
(2)有時,「是」、「有」、「在」這幾個動詞可以省略。比如:
a.窗外一副繁華的街景。
b.老太太已經80歲了。
c.書啊,桌上呢。
(3)特別是意合法的使用,省略掉虛詞。比如:
a.買不起別買。
b.沒戴眼鏡看不見。
c.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意合之後的語法形式不再具有所屬語法單位的典型性。有的區別不大,比如
「她是一位母親,也是一個女兒」,主語承前省略,依然是一個復句;有的區別
明顯,比如「窗外一副繁華的街景」,省略掉了「是」,謂語從謂詞性短語變成
了名詞性短語;還有的就為語法的研究帶來了困擾,比如「沒戴眼鏡看不見」
省略了表示原因的關聯詞,從形式上看是單句,從邏輯語義上看則是復句,於是
就造成了語法現象的糾葛。
第二章語素,語素和詞之間的糾葛現象
一、語素和詞素
在現代漢語語法學中,有一個與英語「morpheme」概念大體相當的概念,這
個概念在建立之初被叫做「字」,後來隨著國外語言學理論的譯介,被叫做「詞
素」或者「語素」。這兩個術語均是對「morpheme」的漢譯。探討究竟是「語
素」還是「詞素」,不僅僅是兩個不同術語的問題,而且表現出大家對這樣一個
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本身的范圍和功能認識的不同,這對於進一步區分語素
和詞是非常重要的。
「morpheme」一詞出自美國描寫語言學派,最早被譯作「形素」,後起譯名
是「詞素」;在「詞素」流行的同時,「語素」這個名稱出現了,朱德熙先生和

7. 文學的英文有動詞形式嗎

要活學活用,語法是死的,人的思維是靈活多變的.有些詞是既可以做名詞又可以做動詞,這些都是根據據以來判斷的.

8. 那些很久的英語小說語法跟現在一樣嗎

這個主復要取決於「很制久」的概念到底有多久。
因為語言是會發生變化的,讀音,詞彙和語法都會變化,雖然語法相對來說是最穩定的,但是也會有一定的變化。
所以「古英語」的語法和現在是有區別的。不過這個區別沒有中文的文言文和白話文區別那麼大。

9. 英語文學常識

情態動詞
情態動詞的語法特徵
比較 和be able to
比較may和might
比較have to和must
must表示推測
表示推測的用法
情態動詞+have+過去分詞
should和ought to
had better表示最好
would rather表示"寧願"
will和would
情態動詞的回答方式
帶to的情態動詞
比較need和dare
否定句和一般疑問句
(1)常見的否定句做法
1.含有be動詞的否定句:
規則:在be動詞後面+not,另外is not可縮寫成isn』t,are not可縮寫成aren』t,was可縮寫成wasn』t,were可縮寫成weren』t,但am not不可縮寫。
2.含情態動詞的否定句:
規則:在情態動詞後+not,必要時可縮寫。
3.帶有行為動詞的句子否定句做法:
(1)單數第三人稱做主語(he she it或代表單個人或物的第三人稱名詞):
規則:要在行為動詞前加上助動詞doesn』t,然後找動詞恢復原形。
(2)其它人稱作主語:
規則:在行為動詞前加don』t,句子中行為動詞的用原形。
句型
1.含be動詞的基本結構:
be的現在形式為am,is,are.
(1)主語是I,用am.
(2)主語是he,she,is,一個人名或一個稱呼(也就是第三人稱單數),用is.
(3)主語是復數或是you,用are.
(4)在有助動詞,情態動詞句子和祈使句中用be原形。
2.動詞have的基本句型:
謂語動詞have表示擁有某物,有人稱和數的變化。
當主語是第一人稱(I,we),第二人稱(you)以及第三人稱復數(they及其他復數名詞並列主語等),用have,當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he,she,it或單數名詞),用has.
(1)肯定句:主語+have/has+賓語+其他
(2)一般疑問句:Do/Does+主語+have+賓語+其他?
(3)肯定句:主語+don』t/doesn』t+have+賓語+其他
3.There be結構:
(1)there be的現在時是there is或there are,表示有。存在形式的有,其後加上地點,就是「在某處有什麼」。there is表示有的東西為單數,或不可數形式。there are表示有的東西為復數。
(2)some,any常用在there be句型中,some一般在肯定句中表示幾個或一些,any一般在否定句或一般疑問句中使用。
(3)有的人或物是幾種,以第一種的形式為准。
(4)特殊疑問句為How much / many …?和What』s …?
4. 祈使句
用來表示命令、請求或勸告的句子,稱為祈使句,祈使句的否定式是在前面加Do not。
5. 感嘆句
感嘆句就是表示喜怒哀樂等強烈感情的句子。
由how或what+被強調的部分+其餘的陳述部分。
6. 反義疑問句
反義疑問句是問話的人對問的問題有一定的看法,需要答話的人給以證實,其結構一般為兩部分,前邊是陳述,後面是提問;如果前面是肯定形式,後面應是否定提問;而前邊是否定形式;後面則是肯定提問。
7. 現在進行時
表示現在(說話瞬間)正在進行或發生的動作。結構為be(am / is / are)+動詞的現在分詞,現在分詞的變化有三種,句式是:
(1)肯定句:主語+am / is / are +v.ing
(2)否定句:主語+am / is / are + not + v.ing
(3)一般疑問句:Am / Is / Are + 主語+ v. ing
8. 一般現在時
表示經常性或習慣性的動作或目前存在的狀態,也表示主語具備的特性和能力及客觀真理。
(1)當主語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稱復數時,
肯定句:主語+動詞原形+其他
否定句:主語+don』t +動詞原形+其他
一般疑問句:Do+主語+動詞原形+其他?
(2)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
肯定句:主語+動詞(單三)+其他
否定句:主語+doesn』t+動詞+其他
一般疑問句:Does +主語+動詞+其他?
(3)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有四種基本的變化規則。
(4)特殊疑問句的結構:
特殊疑問詞+助動詞do / does +主語+動詞原形+其他?
祈使句及there be句型
(一)祈使句
1. 祈使句的特點及構成。
(1)祈使句是提出請求、建議、命令、號召等的句子。
(2)祈使句的主語常常省略,句中的謂語動詞放句首,或在謂語之前用please,please也可放在句末。
(3)祈使句中的動詞後面通常用一介詞,構成固定搭配,在句中作謂語。
(4)祈使句中謂語用原形動詞。
2. 祈使句的級與包含意義(第一人稱祈使句)
例:
(1)原級:Please open your books . 請打開你們的書。
有禮級:Would you please open your books ? 請打開你們的書好嗎?
否定式:Would you please don』t open the door ? 請你不要打開門好嗎?
(2)第一人稱祈使句
例:原級:Let』s read the book . 讓我們看書吧。
否定式:Let』s not read the book . 讓我們別看書了。
3. 提供幫助的Let …在句中的使用
例:Let me help you . 讓我來幫助你吧。
Let me carry the box . 讓我來拿這個大盒子吧。
4. 祈使句的否定形式:直接在句首加上Don』t。
例:Don』t throw it like that . 不要像那樣子扔它。
Please don』t open this box . 請不要打開這個盒子
(二)there be句型
1. there be句型在句中的使用。
肯定陳述句:
(1)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 .
(2)There are some hills in the picture .
否定陳述句:
(1)There isn』t a picture on the wall .
(2)There aren』t any hills in the picture .
疑問句及簡略回答:
(1)Is there a bird in that three ? Yes , there is . No , there isn』t .
(2)Are there any books on the table ?
2. 對there be句型的分析
(1)there be句型表示「有」,there是引導詞,be是謂語動詞。
(2)在there be句型中,謂語be隨後面的主語變化而變化,取得人稱和數的一致。
3. 關於there be句型的幾個例子。
例:There is a new E-mail in the mailbox . 在郵箱里有一封新的電子郵件。
There aren』t any cups on the table . 在桌上沒有任何的茶杯。
Are there any children in the garden ? 在花園里有孩子嗎?

閱讀全文

與英語文學的語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