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語法 > 對待學生的英語語法錯誤

對待學生的英語語法錯誤

發布時間:2021-02-03 12:27:34

⑴ 為什麼外教不指出學生英語語法錯誤

因為世界上除了華人的學校,在其他國家根本沒有教語法,外教多數不是沒學過語法,就是不在乎,因為語法只是考試而已,既不重要又妨礙學習英語。

⑵ 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

學習語言,難免出錯。特別是用英語進行交流,對於小學生來說出錯更是不可避免。作為教師,面對小學英語課堂的出錯現象,我們不要過於敏感,不要責怪學生,而要正確看待學生的錯誤,明確錯誤產生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糾錯時機和掌握正確的糾錯方法,使之更有效地為教學服務。 一、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的錯誤。 出錯,是因為學生還不成熟,哪怕確實明顯有錯,也是正常的,又何況「正確」正是從「錯誤」的辨析、篩選中逐步形成的;出錯,是因為學習是從問題開始,甚至是從錯誤開始的,有的錯往往是學生對既定思維的反判、修正。正因為出錯,才會有點撥、引導和解惑,才會有研究、創新和超越。教學實踐表明:寬容的教育氛圍有利於學生的全面成長和個性發展。 首先,學生不可能一次性就掌握目標語,在達到預期目標前,他們必然要經過一個漫長的語言內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出現語言錯誤是極為正常的。它對於語言教學系統的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對學生的錯誤產生困惑和不解,也沒有理由不惜一切代價去排除學習者犯錯誤的可能性。 其次,小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導致接受能力方面的差異。在同一班級中,有的學生語言能力發展快一些,有的數理能力發展早一些,在同一學生身上,不同的能力發展也會不同,比如說,語言能力、空間感觀、數理能力,在同一學生身上,有的發展早一些,有的發展慢一些。因此,發展的遲緩的那個方面,出現錯誤的幾率就會多些。 第三,同在一個班級里學習由同一個老師教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狀態也不同,所犯語言錯誤也必然有所不同。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要寬容、理性地對待學生的錯誤。不要輕易否定,要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用鼓勵的語言去評判。教師在面對學生錯誤時,因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學會傾聽,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期待學生說出他想說的話,允許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在大家的注視下思維,並准確地表達出來。 (2)學會微笑,在上課的時候,要保持一種不急不燥心態,煉成溫文爾雅氣質,決不能有因為學生的探究沒有正中自己的下懷而氣急敗壞,急於糾正而快之的教態。 (3)學會商量,相信學生是通情達理的,是願意聽從老師真誠的建議的。如學生津津樂道一些與探究主題實無聯系的內容,提出一個本堂課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都要用一種商量的語氣,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或課後單獨交流,或下一節專題研究,決不能因為所謂浪費時間而粗暴地令學生閉嘴。 (4)學會壓制。當學生有調皮,冒犯老師的地方,在瞬間可能非常生氣,有回擊的沖動,這個時候,教師一定要忍耐,忍過幾分鍾,就能心平氣和地與學生談談你的看法,能心平氣和地教誨學生,而不會有暴風驟雨般地斥責。 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實踐自己的設想;師生間就會有認識上的溝通,心靈的對話,才會出現「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那樣一幅生氣勃勃、生動活潑的教育畫卷。 二、善用利用學生的錯誤,開啟智慧,撞擊思維火花。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是的,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教室里一片寂靜,但當某個同學發表了一個有錯誤的見解之後,一隻只小手舉了起來,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是同學錯誤的回答撞擊了其他同學思維的火花,喚醒了「沉睡」的思維。我們不僅要寬容錯誤,更要挖掘利用好學生的錯誤資源,讓學生在糾正錯誤中開啟智慧,邁入知識的殿堂。 1、利用錯誤,尋找情趣。 學生有了錯誤,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錯誤,糾正錯誤。教師則應把它作為教學的真正起點,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創設情趣性的教學情境,「順應」他們的認知,掌握其錯誤思想運行的軌跡,摸清其錯誤源頭,然後對「症」下葯,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如:在讓學生 2、捕捉錯誤,收獲意外。 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興趣、意見,乃至錯誤的回答都應是完善教學過程的生成性資源,教學環節的推進必須納入這些變化的學情。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錯誤,面對學生錯誤的回答,即時增補教學環節,「放大」錯誤,拓寬、深化了教學目標,使許多不曾預約的精彩不期而至。 3、將錯就錯,因勢利導。 教學時,教師如果從學生出現的錯誤做法出發,進行引導點撥,不僅能引出正確的想法,還可以「將錯就錯」,拓寬學生思維。 4、延遲評價,引領探究。 由於學生的個性特徵及發展取向各不相同,各人的思維水平存在個性差異異。因此,「錯誤」便無可厚非地存在於課堂當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把「錯誤」巧妙地融進自己的教學之中,適當延時評價,引導學生拓展探究空間,從而使教師生成新的、超出原計劃的教學流程,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讓學習成為一種新的生命歷程。 三、合理把握糾錯的時機,掌握正確的糾錯方法 糾錯,不僅要與我們課堂教學期待的目標有關,而且還要與我們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類型有關。如果我們期待的活動結果是學生在活動中或活動後能流暢地用英語表達思想,就不能過多的糾正或有錯必糾,教師可以待學生完整表達思想之後才糾錯,如果老師過多地介入學生「說」的過程,勢必會影響學生流暢地用英語來表達。反之,如果我們期待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准確地使用目標語。那麼,糾正錯誤就是必須的。 當然,不糾錯並不意味著對錯誤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糾錯也並不意味著簡單告知,甚至嚴加訓斥。不管是怎樣的錯誤,老師都要密切關注,要從學生的情感需要出發,糾錯時要做到適時、適度、得法。 1.直接告知。有的學生說錯了,教師可以直接告訴他,然後請他重說一遍,待他們回答正確後,千萬別忘了表揚和鼓勵,以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2.學生重復。教師發現學生說錯時,可要求學生重復。教師可以及時、婉轉、耐心地對學生說「Would you repeat? Please say it again, OK?」,這樣既可以暗示學生「你的句子有問題」,學生又很樂意接受,並會自己改正錯誤。 3.教師重復。當教師說「Would you repeat? Please say it again, OK?」時,還不足以引起學生對錯誤的注意,此時教師就要重復學生說錯的話語並在出錯的地方改變聲調以突現錯誤。如:Is a book? 4.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教師發現錯誤時,可以提問說錯的學生,也可以提問其他學生。如:「Is he/she right? Yes or no?」這樣既可以讓說錯的學生改正錯誤,又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錯誤上。有時教師還可以用選擇疑問句的方式:He has or She has? 5.運用體態語。教師利用體態語來暗示學生的錯誤,比較含蓄,學生容易接受。我們在用表情或手勢暗示學生時一定要適度,並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形成習慣,才能讓學生容易理解。如:搖搖頭,雙手一攤,面帶笑容地聳聳肩膀以示學生的錯誤。 6.學生互糾。在指出某一學生的錯誤後,他仍然不能自己改正。這時,我們可以試探性地問其他學生:「Who can help him/her? Who wants to try again?」,這樣既激發全班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又不會傷害這個學生的自尊心,還發展了合作精神。 7.教師糾錯。在新授或呈現完即定的學習內容後,我們常常要求學生就所學內容進行操練直至學生能夠熟練、准確使用。這時,我們就要密切關注學生在操練中的錯誤,並在活動結束後立即糾正。在操練過程中,如果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存在同樣的錯誤,則應立即停止操練,經重新講解後,再組織操練直到熟練掌握。 8.書面作業糾錯。在書面作業中,如果有多處錯誤並且每個錯誤都由教師直接糾正,必然使學生感到喪失信心。最好的方法應該是除特別需要教師給出正確的形式外,一般可以由教師在錯誤部分劃線或打問號,讓學生知道這些地方錯了,自己改正過來。 總之,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收集學生的常見錯誤,對學生的錯誤做到心中無數,最好能夠預見學生所犯的錯誤,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把握重點和突破難點,爭取教學的主動權

⑶ 如何正確處理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錯誤

一.正確對待和分析英語學習中的錯誤
1.正視錯誤.端正態度.不斷增強學習信心和興趣
情感態度是影響英語學習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有的學生出現消極情感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畏懼困難.怕犯錯誤.如果教師不能正確看待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有錯必糾.遇錯必責.久而久之.那些性格內向.心理脆弱的學生必定因怕受批評.害怕嘗試.時時擔心讀錯.說錯或寫錯.最終不愛學習英語,自尊心不斷受挫,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幫助學生正確看待錯誤,還應鼓勵學生不怕出現錯誤。在一次又一次的識錯和糾錯過程中內化語言規則.強化語言能力。只有不怕出錯.大膽實踐.才能形成端正態度,增強信心,提高英語水平的良性循環。
2.收集錯誤.積累經驗.有效預防偏差從現。
英語學習規律表明;受知識的負遷移和認識能力不足的影響。 不同的學習者在特定的學習階段對一定的學習內容存在共同的困難。
會犯相同或相似的錯誤。例如不少學生常常將toliet,寫成toleit,把luckily寫成luckly。不同學生所犯的相同或類似的錯誤暗示了語言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學生的錯題起到了鞏固和預防錯誤重現的作用。長期觀察和收集學生所犯的錯誤有利於教師更好的把握語言教學的規律,不斷豐富教學經驗,正確遇知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並採取措施有效預防語言偏差。將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幫助學生不走或少走彎路。例如筆者發現學生1 will do what I could help you withyour English.因此在講情態動詞的時候,我講了它的用法,再把錯句重現。學生明白了Could在這里的作用。結果,這類錯誤基本杜絕。
3.分析研究.調整策略,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鑒別錯誤的類型,分析錯誤的來源。研究預防和糾正錯誤的措施 是切實提高教學的重要保證。在學習語言知識和實踐語言規則的過程 中,學生所犯的錯誤有多種類型,不同的出錯原因和不同性質的錯誤, 對語言學習的影響程度不同。教師只有認真分析和研究學生所犯的錯 誤,找到證據,明了錯誤的性質,並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合適的應對措 施,才能有效的糾正,減少和避免錯誤。學生所反的錯誤就是他們自 身學習策略和步驟的展示,也是對於教材,教法和階段性教學效果的 及時反饋。根據反饋的情況,教師要採取措施及時處理學生的錯誤, 更要結合教學的短期和長遠目標。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 提高教學實效。
二、正確處理英語學習中的錯誤
1.口語交際
流利和達意是口語訓練的主要目的,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尤其在 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對於學生所犯的不影響交際的口語錯誤,教師 應盡量採取寬容的態度,不應在學生口頭表達時頻頻指出和糾正他們 的言語錯誤,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挫傷學生口頭使用英語的積極性。 對於那些由於緊張,粗心或膽怯而導致的語言行為錯誤如:My grandmother is sixteen等,教師完全可以忽略不糾,對於學生所 犯的語言能力錯誤如:He want play football with me等,教師可 以間接地,藝術地暗示或幫助糾正,然後提供針對性操練,頑固正確 用法,例如教師通過以下方式巧妙幫助學生練習Want to do something並糾正了錯誤:
Teacher:I know you I i ke football。Do you want to play football this afternoon.
Student=Yes,1 want to play football i n P.E.class. Teacher:Who do you want to play with? Student:1 want to play with my friends. Teacher:I also want to play with you。 Student:OK.You』re welcome. 2.寫作練習.
與口語不同,寫作要求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知識來檢查 和修改語言輸出。盡量少出或不出語言形式方面的錯誤,因此,書面
表達重在規范。教學實踐中,存在兩種不正確的傾向。第一,以前在 批閱學生的作文時,習慣用紅筆劃出所有的語言錯誤。將學生的作品 批得體無完膚,或將其修改得面目全非;第二,以往在平時的寫作調 練中,過分提倡和鼓勵學生避免使用不夠熟悉或把握不大的詞彙或句 型。以求少犯錯誤這種不科學的做法。初學者作文中的語言錯誤定然 不少教師應根據錯誤的性質的不同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筆者認為, 教師可側重於指出並幫助糾正作文中的全局性錯誤。待其整體水平有 了一定的提高後在要求他們逐步減少和克服局部性錯誤。對與作文能 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鼓勵他們不怕犯錯誤。在寫作的大膽運用靳學詞 匯和新接觸的句子結構,在運用鞏固詞彙,熟悉句式,逐步將作文寫 的措辭精確,旬勢豐富,語言明了,行文流暢,進一步提高其寫作水 平。

⑷ 淺談怎樣對待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法錯誤

胡廣峰(商丘幼兒師范學校,河南商丘476400) 一、語言習得理論對語法學習錯誤的分析 1.桑代克的「試誤說」 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代表桑代克提出「聯結說」,即「嘗試與錯誤說」,又簡稱「試誤說」。他在著作《動物的智慧:動物聯想過程的實驗研究》中,根據貓的學習實驗,提出學習效率的學習規律與練習規律,認為學習是一種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經過多次重復,錯誤反應逐步減少,而正確反應增多,形成固定性情景反應,他認為「學習即聯結,心即人的聯結系統」。「學習是結合,人之所以長於學習,即因他形成這許多結合。」這種學習過程是漸進的「嘗試與錯誤」直至最後成功的過程,即學習過程就是錯誤的過程。 2.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學習外語是一個重新建構和創新的復雜過程。學習者從簡單語言到復雜語言,最後達到掌握,在較長時段的語言內化過程中,學習者所使用的是一種過渡性語言,被稱作「中介語或過渡語(interlanguage)」,它既不是母語的翻譯,也不是學習者最終要達到的「目標語」。因為過渡語介於母語與目標語之間,外語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知識、使用語言規則及形成語言能力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 二、正確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 教師首先要能理解學生的英語語言錯誤,英語學習進程是一個不斷出現錯誤、認識錯誤和糾正錯誤的語言實踐過程。如果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出現了語言錯誤,應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並改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完善他們的人格。 糾正學生的錯誤要有策略,要因時因地、有區別對待不同的錯誤。不能聽之任之,不能有急躁情緒。如「你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我已經講過多少遍了,你還不會? 」等等。這樣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產生畏懼心理,甚至對英語產生厭惡情緒。 1.口語中的錯誤 學生英語口語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是因為沒有達到足夠的練習時間而導致的。若學生的口語錯誤不影響交際,教師不過分糾正,可採用間接、暗示等方法,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如用目光、表情、手勢等給予提示,啟發學生自己改正。不要在學生口頭表達時,頻頻指出並糾正他們的錯誤,以免打斷學生的思維,影響表達的流暢性,造成學生心理緊張。對於部分句子意義表達有影響的錯誤,如漏掉或錯用某一動詞、名詞的詞尾形式、冠詞或助動詞時,避免過多地糾正,以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類錯誤隨著學生學習語言的進程,自然會逐漸消失。對於那些因緊張、粗心或膽怯而導致的語言錯誤,教師可完全忽略不計。在參加英語角、英語值日報告、用英語進行情景會話等活動中,學生是從消極的語言重復變成積極創造性的運用語言,這是學習語言的一大進步,教師應創造輕松愉快的氣氛,不要太在意學生的錯誤,要引導他們使交際練習達到成功。 2.書面表達中的錯誤 對於影響整個句子意義表達的錯誤,如句子結構、語序顛倒、謂語動詞與主語的數不一致、錯用時態、漏掉主要的介詞或連詞、用詞不當等,這類錯誤在中學生寫作中最常見而且較難自我覺察、更正。教師應根據所犯語言錯誤的不同程度採用不同方法。 如果錯誤會影響整個句意的理解時,教師應指出並幫助糾正。可採用暗示或提示的方法,除了劃線或打問號外,還加上簡明扼要的批語。如批改「I didn』t by bike yesterday.」一句時,對「by bike」劃線,並在其下面寫上:介詞短語不能做謂語動詞。如果所犯錯誤不影響整句意思表達,如誤用冠詞、錯用詞尾形式等時,教師可不必改正。這類錯誤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會自行消失。 3.英語練習或測試題中的錯誤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將答案抄在黑板上,讓學生迅速將自己的答案核對一下,盡力改正並發現其錯誤原因。待學生對完答案後開始講解。講解要有針對性,有的放矢,要講難重點,不能面面俱到,逐題講解。否則,會浪費師生雙方的時間與精力。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學生已懂或掌握了的知識,不必重復多講。最後老師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解決練習題中還不會的問題,學生可相互間討論,或向老師請教。老師不但要幫助中學生正確對待錯誤,還應鼓勵他們不怕出錯,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內化語言規則,強化語言能力。

⑸ 怎樣對待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的錯誤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學生經常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一般說來,其原版因可分為三種:第一權,語種之間的干擾。這意味著當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舊的學習習慣往往會成為一種障礙。第二,語言內的干擾。前者犯的錯誤過於普遍,導致錯誤的第二原因是語法運用的不完整。第三,非語言性的干擾。有時初學者因為緊張、身體不適以及注意力不集中也會導致錯誤的發生。根據不同的原因,教師應當清楚地知道什麼時候以及怎樣幫助學生改正錯誤。

⑹ 英語教學中如何對待學生所犯錯誤

實際上,學生並不是僅僅能模仿所接觸到的語言。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人們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並非像鸚鵡學舌那樣。只能機械的模仿重復所接觸到的語言,人們有創造語言的能力。在學習語言的時候,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人們都會說出他們以前沒有聽到或讀到過的句子。換句話說,人都有創造,發揮的能力。按照心理語言學家的研究,人們在學習母語和外語的時候,都會說出一些不正確的句子。比如學生在學習了 He is a student. 之後又學習實義動詞的時候,可能會說出: He is goes to school everyday. 這樣的句子。但這是人們學習語言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經過一定的錯誤時期,這些語言的錯誤就可能被改正了。如果我們能理解人們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必然要經歷這樣一個不斷犯錯誤的過程,我們對於學生的語言錯誤,就可能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不一定有錯必糾,而應該採取鼓勵的辦法,讓他們盡可能多的實踐。筆者在教學的時候,經常對學生說: (你犯的錯誤越多,你將來就越是好學生)在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因為糾正語言的錯誤而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否則教師就真正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對勇於實踐的任何嘗試,教師都應該採取鼓勵的態度。也要明確的告訴學生,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要在課堂上創造一種輕松、幽默、寬容的氣氛,讓學生們對任何人犯的語言錯誤都一笑了之。心理語言學家認為,當人們的心理壓力小的時候,他們學習語言就非常好。

⑺ 英語教師應如何對待學生寫作過程中所犯的語法錯誤

幫助修正,同時整理普遍的錯誤進行統一輔導。

⑻ 如何正確對待學生英語寫作中存在的錯誤:培養學生的

錯誤分析的最終目的還是去糾正錯誤。在教學中對待不同的錯誤.應該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的需要立即糾正,有的需要讓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自行糾正或相互糾正.有的需要老師循循善誘.以疏導的方式幫助學習者排除錯誤.向目的語靠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認真區分學習者出現的不同類型的錯誤.才能採取正確的處理方法,才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加速學生學習進程。
(一)認清錯誤性質。從語言的可理解性的角度,錯誤可以分成全局性錯誤和局部性錯誤全局性錯誤指的是違反了有關句子的總體結構.導致句子或話語難以理解或無法理解的錯誤局部性錯誤是指因從句或短語等運用不準確,對句子的理解造成影響的錯誤教學中不要一概而論地對學習者寫作中出現的錯誤令其立即改正.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地運用目的語進行表達.對那些不會造成交際過程中斷或誤解的局部性錯誤應避免過多的糾正.以免挫傷學習者的積極性但是,對全局性的錯誤而言.應及時予以糾正,否則學生會把這些錯誤內化。致使錯誤僵化。而難以改正。
(二)端正糾錯的態度。糾錯過程中,教師所採取的態度.直接關繫到糾錯的效果。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師應該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實行不同的糾錯態度。對待那些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應該熱心的指導,耐心地幫助,甚至不厭其煩,循循善誘.只有這樣才不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反而會激發學生更加積極的配合;反之對待那些性格比較外向的尤其是男同學.教師應該態度嚴肅,否則就起不到糾錯得目的。因此.要區別對待不同性格的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師應把糾錯看作是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熱情的一項積極措施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寫作的錯誤不僅得到糾正.教師也可以從中獲得對教學的反饋,及時發現問題.以便指導以後的工作
(三)掌握糾錯技巧。糾錯是一個非常有技巧性的問題.處理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一定要掌握糾錯的方式、講究藝術、態度得體,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教師沒有必要把所有的錯誤都改出來.否則改過的作文簡直是替學生寫了另一篇作文.這種做法非常容易助長學生的懶惰情緒。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被動輸入的東西不如經過思考後主動領悟到的東西記得牢固。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⑼ 英語教師如何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

平日的教學中,我們很多老師要麼指著學生的錯誤大呼小叫,要麼頻頻糾錯,使得學生不敢張口說英語了,長此以往學生就產生了消沉、顧慮、反感和失望的心理。但是也有的老師一味放任學生的語言錯誤,使學生在學說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因此教師如何對待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運用科學正確的方法糾錯,會使學生及時改錯並逐漸提高;反之,不僅達不到糾錯的預期目的,還可能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阻礙學生的發展。所以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學會靈活地、科學地糾正錯誤。一、容忍學生存在語言錯誤 語法知識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此學生在剛接觸這個新的知識點的時候頻頻出錯是正常現象,要允許、容忍學生出錯。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錯誤中發現自己的教學中哪些環節出了問題,有利於對症下葯,將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及時地調。此外語誤是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從不完美達到完美的「路標」。隨著知識的積累,語誤會逐步消除。因此教師不要苛求糾正學生在說英語過程中產生的語言錯誤,寬待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多鼓勵、引導和啟發,少批評,降低學生的焦慮水平,讓學生充分注意表達的內容,促進學生「輕裝上陣」。二、教師及時糾錯 接觸、理解、體驗、操練、運用是小學生學習語法的基本過程。學生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是通過不自覺的重復而達到自動化的結果。教師應及時利用反饋信息進行調控,尤其是發現普遍性的錯誤時,應立即嚴格糾正並要求其反復練習,直至完全正確掌握,否則,錯誤一旦形成就難以糾正。三、教師緩時糾錯 學生在進行語言的交流過程中,會出現一般性的語音、語法錯誤,此時教師不能打斷學生的發言來糾錯。而應對學生所犯的錯誤進行分析和疏導,把錯誤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並針對錯誤的原因分別處理。因為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傳遞信息上,需要一種不間斷的語境進行交際,更需要教師的肯定和鼓勵,教師應該在活動後寬松地予以糾正,而不至於打亂學生的思路。這樣可保持學生說話思維的完整性,不至因糾錯而中斷。同時有些學生在進行英語表達時,心理負擔重,怕出錯而引人發笑,這類學生大多自尊心較強,性格內向,教師宜採用課後單獨指出的委婉方式為好。四、教師通過表情、手勢、語調暗示其錯誤,讓其自我糾錯 當學生表達中的顯而易見的錯誤或是「口誤」妨礙了交際意義的正常進行,教師也應注意糾錯的時間和方式,可在學生說完之後肯定的基礎上再進行點評,使學生樂於接受。教師通過誇張的表情、手勢、語調暗示學生,啟發誘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嘗試性學習,並且在此過程中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積極強化,讓學生明白之後自行改正錯誤,以加深印象。五、學生相互糾錯在語言交際活動中,可讓學生互相糾錯,既可以培養學生養成專心聽別人講話的好習慣,又可以涌現出一些「小老師」。這時糾錯,錯者容易接受,糾者感到自豪,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都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 糾錯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一門教學藝術,所以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多探索、多發現,指導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⑽ 如何對待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出現的語言錯誤

犯錯誤是語言學習過程中必然的現象。不犯錯誤是學不會語言的,我們都是從錯誤中學會語言的。什麼錯誤是嚴重的,必須糾正的呢?人們往往有一種誤解,以為同一錯誤出現的頻率愈大,錯誤的性質愈嚴重。我們認為「使人不能理解的話語則是需要糾正的。違背語言規則的嚴重程度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全局性的錯誤就是普遍犯的,並對交際造成很大幹擾的錯誤,應予以重視。而局部的錯誤,隨著語言學習的發展,自然會逐步解決。 綜上所述,妨礙交際的結構與時態錯誤以及英語本族人的文化習俗所不能接受的語言應因起教師的重視。 什麼時候糾正學生的錯誤,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有人認為,教師在口語課上的一個重要職責是「挑錯」、「糾正」,並認為這是嚴格要求學生的表現。豈不-知,口語課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應是幫助、鼓勵學生開展口語活動,用各種方法以達到學生口語練習的最大時間量。對於學生的錯誤要區別對待。在進行機械或半機械練習時,學生犯的基本結構錯誤,應引起重視,避免其泛濫。但是,在學生自由表達思想時,不宜過多糾正,在學生說話中間,尤其不宜打斷,因為此時交流是首要目的。不斷糾正錯誤不但會打斷學生的思路,破壞其語流,還會使學生因害怕出錯而不敢開口,因而突破不了語言口頭運用這一關。要知道,很少說話,或不敢說話,是學語言的學生最大的錯誤。不糾正這個大錯,而抓住說話過程中的小錯則是本末倒置了。 評價學生的口語能力,不能以錯誤的多少為尺度,而要看學生的全部口語表現,這里既包括語言也包括內容,表達的內容豐富與否是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只會用一些套語,或者是雖然話多但言之無物,都算不得有較強的交際能力。 糾正說話過程中的錯誤,主要應依靠學生本人,教師的任務在於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以及對自己和他人說話中的語言錯誤的識別能力。學生具備了這種敏感性和識別能力後,就會不斷地自我糾正。有的語言學家舉例說,倘若一個學生能在連續說話兩分鍾之後,概括自己犯的基本語言錯誤,那麼這個學生就具備了對語言的敏感性和對錯的識別能力。隨著學生的語言能力的發展,錯誤也就會逐漸消失。 以上是我對口語教學的一些認識和理解。當然教學法的研究永無止境,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的摸索和進取,爭取總結出一套適合學生英語學習的教學法。

閱讀全文

與對待學生的英語語法錯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