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有人說中文沒有語法
為什麼有人說中文沒有語法
答:因為無知。
⑵ 為什麼中文不學語法都會而英語卻要學
1.英語並不是一定要學語法。比如:我就沒學什麼語法(至少在以前)但語法題,對版我來說真權的是再簡單不過了。(至少與英語學習的其他方面比較起來是這樣)。反過來說,漢語也不一定就不用學語法。(想想平常寫的東西有多少不妥之處)。
2.英語對我們來說是外語,自然在很多方面就與我們原來的語言(漢語)有著巨大的差別。如果不學語法,要想正確的運用英語就很難(往往用漢語的思維)。除非你超大量的接觸它,並有一定的語言天賦。
3.我們學英語時年齡往往不是太小,這時的理解能力較強,通過學習語法可以更有效的掌握英語。
4.比較起來,英語更注重「邏輯」,漢語有時靠「意會」。
5.…
總的來說,英語應該學習語法。但是應記住:
1.不要孤立地學,不要死板地學。
2.年齡越小越要淡化語法。那種小學就死摳語法的做法,絕對是害人的。
記得採納哦。
⑶ 為什麼我們學中文不需要學語法英語卻需要
在回答你的問題前,我們先看看小孩是如何學習語言的。
小孩是如何學習中文母語的?
一個小孩自生而長,父母一字一句的教,不斷的糾正,自然內化了小孩正確的語言結構和順序。 所以我們掌握母語沒有覺得多難,覺得是很自然的事情。在孩童時期學話也沒有家長會給小孩講語法。
在看看小孩是如何學習英語的?
絕大多數的中國小孩學習英語僅僅是在課堂上的數小時,一個老師對那麼多小孩,每個小孩一節課可以說幾句?一天可以說幾句?如果說錯了會有家長老師即使的給予糾正嗎?正式因為這個原因,英語的語言結構和思維就無法內化在中國小孩的腦海里,同時又有中文結構順序的排斥。
這也就是為什麼學習英語要學習語法的起因。
那麼什麼是語法呢?
語法是語言的法則、語言的精華、語言規律的高度凝縮。
國內的小孩既然無法獲得大量的英語練習去內生語法規范,那麼就只有學習這種生硬的語法規則來保證我們能夠正確的讀寫英語了。 這就是為什麼國內小孩要學習語法的原因。
很多學生會覺得語法難,那麼語法真的難嗎?
語法一點也不難。之所以覺得難可以給你舉個簡單例子你就會明白。
比如你站在一面滿是霧氣的玻璃窗後面看景色,那麼任你多聰明,視力多麼好,你就是看不清楚。這時你也許就懷疑自己不夠聰明,視力不夠好,而實際情況是因為有這層迷霧造成了你無法看清。那麼一旦把這層迷霧擦除,你瞬間就會覺得世界清明起來,風景看的一清二楚,簡單明了。
現在應該明白了,之所以很多人覺得語法難,什麼從句,主句,單句,復句,時態、非謂語,語氣等你不理解,是因為有這層迷霧,傳統的英語教育,不但無法擦除這層迷霧,反而描的更黑,教的糊塗,學的更加困惑。
老師照本宣科,沒有講透,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就不得不死記硬背,即使死記硬背記住了,也不能算真正掌握而能靈活運用。
整個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的語法學習,也就數十節課就可以系統透徹的學完,但是傳統教育卻折磨了學子們數十年,卻越學越糊塗。傳統英語教學把英語語法的學習安排的非常冗長和混亂,毫無章法和體系,今天講一點,明天講一點,彼此間生硬冷漠毫無內在聯系和體系,本來非常有趣的英語語法,本應該是一講就理解,就掌握的,卻被弄得非常復雜繁瑣,直接導致了很多學生厭學。
所以正確的英語學習順序是先學透英語語法,建立一個強悍的英語語法思維,語法處理器,這時閱讀和寫作的語法和思維障礙已經解決,剩下的就是如何高效的攻克詞彙了。
推薦華東理工大學的《英語思維:解密英語語法的原理》,該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講解英語語法原理和思維內涵的書,是第一本從語言原理層面完整系統的呈現英語語法全貌和完整框架體系的書。該書糾正了傳統英語教育的諸多謬誤,理清了英語學習的脈絡,呈現給讀者一個完整系統的英語語法框架體系。
也可以學習同名視頻課程,短平快,十節課真正理解英語語法,適合那些英語語法混亂毫無章法同學,也適合那些英語還不錯,但是沒學透無體系遭遇瓶頸無法突破的同學,看完後,對英語的理解有脫胎換骨之感。
建立了英語語法的整體框架結構,理解了英語語法所蘊含的思維內涵後,你就不會再覺得語法乏味。
學透語法之後的英語繼續學習,就可以通過精看美劇進行詞彙的學習,聽、說、讀、寫的鍛煉。
利用高效系統建立起來的語法知識體系後,可以欣賞美劇、閱讀新聞,交友娛樂,快樂的享受英語給你帶來的樂趣。
⑷ 外國人口語並沒有太講究語法,為何中國英語教學卻很注重語法
因為他講的是本國語言,他當然不需要太注重語法了。就像我們說漢語一樣是自然形成的脫口而出,從小講到大這是一種自然的形成狀態。
成年人學語法是解決英語怎麼說的問題,因為成人不同於小孩,可以通過語言環境習得的方式進行學習,因為模仿能力和聽辨能力已經很弱了。但是成人的歸納總結、邏輯能力比小孩強,所以可以通過語法規則進行語言剖析和理解,從而說出正確語序的句子。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的語法術語都是國外語言學家的著作中的翻譯版本,而不是中國人自己定的。
⑸ 中文和英文語法上的不同
漢語和英語作為兩種高度發達的語言就其思維本質而言大同小異,僅僅在思維的角度上稍有區別。
比如漢語英語都有兩種基本的句型:
1. 主系表; 即什麼是什麼
2. 主謂賓。 即什麼做了什麼
例如:
主系表示例:
漢語: 我是一個學生。
英語: I am a student.
主謂賓示例:
漢語:我愛你。
英語:I love you.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從大的方面而言,從主謂賓等主幹輸出順序而言,中英的表達順序是一致的。只是對於一些附屬成分,如修成主語、賓語等主幹的定語而言,中英文採取的不同的方式,即中文採取了前置的方式,而英語採取了後置的方式。
中英文定語示例:
中文:這就是我想要的那本書。 定語前置
英語:This is the bookthat I wanted. 定語後置
之所以很多人覺得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會有很大的不同,其本質是沒有真正的理解英語語法,同時作為兩種高度成熟的語言,英文能表達什麼意思內涵,中文就一定也能表達同樣的意思內涵,所以英語有這樣的語法,中文也相應的有對應的語法。就好比很多人說英語有時態,中文怎麼沒有時態呀?此話大錯特錯!中文同樣有時態,比如中文同樣有:
一般現在時態、一般過去時態、一般將來時態、一般過去將來時態;
現在不定時態、過去不定時她、將來不定時她、過去將來不定時態;
現在進行時態、過去進行時態、將來進行時態、過去將來進行時態;
現在完成時態、過去完成時態、將來完成時態、過去將來完成時態;
現在完成進行時態、過去完成進行時態、將來完成進行時態、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態;
中英文時態是嚴格的一一對應的,中國學生之所不知道中文存在這樣的時態,是應為當局者迷,就好像魚兒不知道自己在水中一個道理。
示例:
一般現在時態:
中文:我天天去學校。 (常態,長期不變的動作狀態)
英文: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常態,長期不變的動作狀態)
現在進行時態:
中文: 我在吃飯。(非常態,又叫進行態,可以感知動作的延續)
英文:I am eating. (非常態,又叫進行態,可以感知動作的延續)
從以上示例你可以看出,中英文時態是嚴格的一一對應的。只是英語語言要求更加嚴格,「時「和」態」必須要嚴格的形式進行區分,如:
中文:我不是天天去學校。 (「時」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形式表達,而是通過對話的語境進行表達,天天並沒有說是現在天天,還是過去天天,還是將來天天)
英文: I don't go to school every day. (do表達「時」; go表達「態」 )
現在進行時態:
中文: 我在吃飯。(「時」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形式表達,而是通過對話的語境進行表達)
英文:I am(時) eating(態).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沒有多少區別,只不過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我們對母語的語法視而不見,對英語的語法又沒有學透,直接導致中英理解的時候不能達到思維的同頻共振,因此而誤以為中英語法和思維有很大區別。
關於英語語法,依舊有太多的同學會有太多的疑問和困惑,可以參考如下帖子,看完基本就明朗了。
很多同學經常問一些英語該如何學的問題,如單詞該如何學、語法該如何學、口語聽力該如何學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現在針對這些問題逐一列出並給予解答如下:
1. 什麼是英語思維?
答:英語思維從字面上理解有兩種意思,一種是用英語進行思維,一種是英語所蘊含的思維。後者即英語的思維方式、思維角度,也就是指蘊含在英語語法規則中的思維及其原理。所以要正確地使用英語進行思維的前提是我們必須首先要掌握英語語法中的思維及其原理。
2. 什麼是英語語感?
答:語感是對語言的感覺,是指在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性經驗。語感並不能等同於語言規律,只是對語言規律的一種朦朧的感性認知,所以很多時候你的語感並不靠譜。很多人想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來建立和強化語感,並寄希望於能最終獲得英語思維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或者說是事倍功半的。
3. 什麼是語法?
答:語法是語言的法則,是語言規律的高度凝練。語法和語言是共生共存關系,有了語言也就有了語法。
4. 為什麼母語不用學語法,而英語卻要學習語法?
答:之所以母語不用學習語法是因為我們生活在母語環境中,每日耳濡目染,同時自出生時起伴隨著成長,父母逐字逐句地教,逐字逐句地糾正,從而在無數次的重復中不知不覺內生了母語的語法規則。而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我們僅僅在英語課堂上才能獲得一點有限的練習,幾十個學生面對一位老師,不能象學習母語一樣得到大量有效的練習和矯正,所以無法像母語一樣內生正確的英語語法規則。因為無法自然地內生,但是又需要這套語法規則來約束和保障我們正確地使用英語,那麼只有去學習語法規則。
5. 語法為什麼那麼難?
答: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傳統的英語教學並沒有真正地理解英語語法,並沒有建立起完整、系統的英語語法體系,也沒有真正認識到英語語法規則所蘊含的思維本質,因此導致在英語教學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造成大量語法概念的理解混亂模糊、語法結構撕裂散亂、致使原本簡單系統的語法體系支離破碎,漏洞百出。
語法之所以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書店大部頭的語法書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動輒上千頁,厚厚一大本,更有甚者分成數冊,試想有幾人能耐心看完?無形中給讀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形成了英語語法非常復雜難學的印象。
英語語法很簡單,初中以上基礎的學習者數十課就可以理解學透、系統掌握,而無需耗費數十年時間學習。
6. 學了多年英語,為什麼還是看不懂、寫不出、說不了?
答: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是因語法和單詞基礎不夠扎實造成的。英語文章由句子組成,句子由主、謂、賓、定、狀、補語組成,謂語是句子的核心,有各種時態和語態的變化,所以如果語法扎實,那麼謂語部分無論如何變化,都可以正確地寫出。謂語之外的其它部分由單詞、短語、從句進行相應的語態和時態變化作為上述句子的成分。語法和單詞不扎實就會直接導致聽說讀寫的障礙。
7. 英語學習有捷徑嗎?
答: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做任何事情都有其捷徑,都要有一個科學的規劃和安排,而不可貿然開始。比如有的同學以單詞入手,手捧詞典從第一頁開始背起,沒有多久就放棄,然後再次開始,再次放棄,直到最後徹底放棄;有的同學以語法入手,面對眾多語法圖書茫然無措,隨機選擇一本厚的開始學起,看不到一半也放棄了;還有很多同學以大量的泛聽、泛看、泛讀、泛背入手,以為量變終能導致質變…結果苦不堪言,收效甚微。
英語學習是有捷徑的,這條捷徑就是借鑒和學習別人已有的經驗和積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不是盲目地重走前人已走過的漫長探索之路。英語學習可以是快樂的,正確高效的英語學習應該按照如下順序:
1.首先學透語法,建立起完整系統的英語語法體系,即建立起英語語法的全局視野。這時在你的頭腦中已經建立起一台強悍的英語語法處理器,英語閱讀和寫作的語法障礙已經消除,你就真正進入了英語學習的高速公路。那麼如何快速高效地學透語法,參見《英語思維:10節課建立完美的英語框架體系》視頻課程和同名圖書《英語思維:解密英語語法的原理》。
2.語法障礙消除後,剩下的就是聽說讀寫以及單詞的學習了,這時最佳的英語學習方法就是通過大量精看、精學每一集原聲影視劇來全面提升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
語法和思維可以很快建立,詞彙和聽說讀寫則需要終生學習。
8. 學英語沒有語言環境怎麼辦?
答:有了語言環境也不一定能夠說好,大量的海外華人不能夠流利地使用英語,有很多身在國外卻報名國內的在線視頻課程來補習英語,甚至有把小孩送出國的父母又把小孩領回國學習英語的例子。原因很簡單,因為英語基礎太弱,交流了幾次,自己聽不懂,老外也不明白,導致彼此都不願意再進行交流。有大量沒有出過國沒有英語環境的人英語卻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沒有英語環境並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英語環境確實非常重要,沒有英語環境,就好比學習游泳卻沒有游泳池。這時就需要我們自己創造英語環境了。那麼如何創造英語環境呢?答案就是看原聲影視劇。原聲影視劇擁有最原生態的英語環境,口語純正、發音標准、詞彙量巨大、都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實用的單詞、口語,拿來就用。而且可以快進,可以快退、有聲音、有畫面、有情節,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暫停查詞典。還有什麼樣的語言環境能夠比原聲影視劇更好呢?看一遍不夠,看兩遍、三遍、十遍、二十遍,直至看到你脫口而出。還有什麼對白會不理解,什麼單詞會不認識呢?
9. 學英語找外教好嗎?
答:在教大家開口說英語和練習一些簡單的對話方面,外教有其優勢,但是在教單詞和語法方面,外教和中教就不可同日而語了。如果讓外教來教語法,那麼僅僅就語法中的一些常見術語學生都難以理解,更不用說去全面理解系統的語法講述和解釋了。讓外教教我們英語語法就好比讓我們教老外中文語法,我們大多數人對中文語法都是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大多數的外教對英語語法也是如此,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對自己在熟悉不過的母語語言的語法反而稀里糊塗。所以我們無需盲目的迷信外教,同時英美人也並沒有真正地理解英語語法的內在本質和彼此關聯,並沒有建立起完整、系統的英語語法體系,所以不要神化外國人對英語的理解,正是因為英美人混亂的語法認知才導致我們中國人學習英語如此艱難。
在看原聲影視劇學習口語和找外教學習口語之間,無疑看原聲影視劇的效果要好得多,性價比也更高。當然如果要口語實練,還是找外教練習最好。
10. 如何看原聲影視劇學習英語?
答:前面已經講過如何利用原聲影視劇給自己營造語言環境,那麼如何看原聲影視劇呢?
首先是原聲影視劇的選擇,對於基礎薄弱的同學可以選擇一些內容簡單,有雙語字幕的原聲影視劇,比如兒童題材的影片如《奇幻精靈》《小鬼當家》等,對白較少,情節較容易理解。也可以選擇一些經典影片如《羅馬假日》《阿甘正傳》等,多看幾遍可以提高對原聲影視劇的興趣。基礎較好的同學就可以選擇時間稍短、難度較大的原聲影視劇如《生活大爆炸》《人質》等,內容豐滿、情節有趣、對白量多,詞彙豐富。 20分鍾的原聲影視劇認真地精看往往需要60分鍾的時間,所以時長盡量選擇在30分鍾左右的,不然完整地看下來會比較疲倦。
第一遍泛看,以輕松的心情享受原聲影視劇,熟悉劇情,這樣才能寓學於樂。
第二遍精看,看懂每一句台詞,查閱每一個生詞,不放過每一句俚語。
第三遍精看,在第二遍的基礎上已經輕鬆了很多,繼續鞏固第二遍的成果,熟悉有用的口語和重要的生詞。
第四遍泛看…
......
第十遍泛看…基本可以脫離屏幕。
十遍看下來,劇中的生詞基本消滅了,劇中對白基本掌握了。當所看的劇集越多、遍數越多,遇到的生詞反而會越來越少,口語聽力卻會越來越好,每一集所需看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少。如能邊看影視劇,邊記筆記,反復鞏固,則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口語訓練除了在看劇時同步練習,還可以在休息時、散步時,邊走路邊回憶、邊練習,效果更佳。
小說、文章、只有文字,沒有聲音、沒有畫面、看一遍都不易,很少有人能堅持看兩遍、三遍、十遍,但是看原聲影視劇可以。
最後,看原聲影視劇學習英語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已經消除了語法障礙,不然還是需要先學透語法。
歡迎添加訂閱號:生活大爆炸精學筆記 (thebigbang01)和老師一起精學每一集生活大爆炸。
11. 英語單詞需要死記硬背嗎?
答:英語單詞不需要死記硬背,死記硬背讓人痛苦,學習一樣東西,一旦讓人痛苦,那麼一定就有問題。英語單詞的學習和記憶只有像母語詞彙學習一樣,自然而然、循序漸進,才能真正掌握。凡是死記硬背、急功近利地學習,遲早都會忘記。說到這點很多人會想到有這樣的一些課程,一個月記住5000單詞,一個月記住10000單詞這樣的速成班,其都是急功近利,淺嘗輒止的表現,往往是蜻蜓點水,混個眼熟,應付考試,考試結束了,所學也就還掉了。記憶詞根詞綴的方法不可取,大量的詞根詞綴記憶和理解已不容易,更何談大量的單詞記憶,每個單詞都有眾多用法、意義、詞性、片語搭配,如何能在短短一月內記憶掌握。想想我們學漢字的時候有大量去記憶偏旁部首嗎?有對偏旁部首追根溯源,一探究竟嗎?當然如果喜歡並且時間充沛則另當別論。
單詞不用死記硬背,那麼怎麼學習呢?
如上所述,在影視劇中學習,在不斷的重復中記憶。不要放過每一個生詞,與每一個生詞親密接觸、全面了解,這好比進入一個新學校,面對新同學,只有彼此親密接觸一番、觀察一番,他們的音容笑貌、性格特點、姓甚名誰、在多次的相見中,便如春風化雨般逐漸印在心裡。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單詞,這才算真正的掌握單詞。
當然如果為了應付考試,想短期混個眼熟的也可以考慮速成班。
12. 我們學英語能達到英語母語者的水平嗎?
答:我們可以無限接近,但是很難達到,想想老外能像我們一樣欣賞《紅樓》《三國》《唐詩》《宋詞》嗎?很難!我們學習英語也是一樣很難達到英語母語者的水平,單單從詞彙上我們就很難達到他們的水平。
上圖為英語母語者年齡詞彙量分布圖,由上圖我們就可以看出,英語母語者3-8歲已經擁有了10000左右的詞彙量,8-18歲擁有20000左右的詞彙量,18-38歲擁有了近30000的詞彙量,一些專家學者的詞彙量更是達到了50000-100000的數量。
而我們的5000詞彙量、10000詞彙量怎麼能和英語母語者的5000、10000詞彙量相提並論呢?
經常有人問能否聽懂原版影視劇這個問題,原版影視劇的聽力難度比英語新聞的聽力難度要高的多。英語新聞的播報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詞彙,發音清晰,語速一致,干擾較少;而原版影視劇就不同了,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背景音樂、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語速、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俚語,抑揚頓挫、大小高低……,想想我們看國產片,有時都需要看看字幕,何況是英語呢?
但是不要因為難以企及就放棄,至少我們可以交流,可以閱讀、可以欣賞,可以娛樂、可以工作、可以環游世界。所以無需給自己太大壓力,無需制定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學習英語為我所用,為我所樂。
13. 英語學習遭遇瓶頸期,該如何自我提升呢?
答:英語學習遭遇瓶頸期的同學大多已經學習了多年英語,對英語的使用和理解已經有了相當的積累。但是在繼續學習英語的道路上,卻發現無論自身如何努力,他們的英語能力都很難再提升了,他們找不出問題所在,彷彿遭遇了一堵透明的牆,無法逾越、無從下手。
具體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 詞彙:他們發現縱然自己記憶了大量單詞,也許5000左右、也許10000左右,但是使用時總發覺自己的詞彙量捉襟見肘,明明都認識使用時卻想不到或者不能夠靈活應用。
2. 語法:他們發現縱然自己諳熟了語法規則,但無論是口語還是聽力、閱讀還是寫作,使用時總覺得不能得心應手,表達和理解時總覺得意猶未盡、很多時候甚至猶豫不決。
通過以上兩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其根本原因還是英語的單詞和語法沒有真正掌握所造成的。所謂的單詞量大其實是一種假象,大量的單詞僅僅限於認識的層面,其眾多詞性和詞義根本沒有掌握。所謂的諳熟語法其實也是一種假象,對眾多語法規則的理解不過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其實並沒有真正地理解其本質,因此在運用的時候就會僵硬機械,而不能靈活運用。 所以還是要從根本出發,打牢單詞和語法基礎,做到真正地掌握每一個所學單詞的詞性和詞義,真正地理解和吃透每一條語法規則的本質。當你真正掌握龐大的詞彙量、真正建立起英語語法的框架和體系之後,在配合大量原版影視的學習和訓練,最終量變導致質變,讓你的英語學習浴火重生。
14. 兒童是學習語言的天才嗎?
答:兒童學習一門語言需要漫長的時間,需要父母師長無數次的重復和矯正才能慢慢掌握,其過程往往需要十數年之久。而成人因母語能力的建立以及已有大量事物的認知,通過採取科學的方法,卻可以快速的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成人的語言學習能力要遠勝過兒童。 可以用學習編程來類比學習語言,在你初次學習C++語言的時候,你會學習的較慢(好比兒童),而當你掌握了C++之後,再去學習Java時就會覺得非常的容易了(好比成人)。成人學習語言的時候往往被工作、生活等所干擾,也沒有兒童學習語言時的環境和父母師長無微不至的指導矯正,所以無法做到像兒童學習語言時的專注和自然,因此給大家造成了兒童是學習語言天才的假象。
15. 如何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答:英語不可當成學業和任務來學,而是因為喜歡或真的為己所用而學,這樣就有了學習英語的動力。那麼如何才能獲得這種動力呢?喜歡周遊世界嗎?不懂英語似乎寸步難行;喜看英美大片嗎?能看懂原版字幕那豈不是很酷;喜歡國外游戲嗎?不理解英文說明讓人抓狂;想做編程高手嗎?英文太差也會困難重重……,讓你想學習英語的理由還有很多很多……,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莫過於看原版影視更好,隨手可得的片源,廣泛的題材選擇(愛情、戰爭、警匪、傳記、記錄等等)、精彩的劇情、異域風光,在給你帶來歡樂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提升了你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當你對學習英語的興趣還不是那麼濃情蜜意的時候,那麼就多看原版影視吧。
⑹ 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的區別
1.在漢語和英語中,同一個詞語或單詞往往詞性不止一個。
例如,在漢語中,「美麗」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形容詞;在英語中」work」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都表示「工作」的意思。在漢語中,我們大都可以用同一個詞語作不同的詞性來使用,而英語中,詞義相同而詞性不同時,往往不能使用同一個單詞。
例如:
(1)She is very kind. (她很善良)
(2)Her kindness moved me deeply.(她的善良深深打動了我)
(3)She is a happy girl. (她是一個快樂的女孩)
(4)I like chatting happily with others.(我喜歡跟別人快樂地聊天)
在例句(1)中,kind(善良)是形容詞,作表語,而例句(2)中,kindness(善良)是名詞,作主語;在例句(3)中,happy(快樂)是形容詞,修飾名詞girl,而在例句(4)中,happily(快樂)是副詞,修飾動詞chat。
2.英語的動詞有時態,而漢語沒有
英語的時態大都體現在謂語動詞上,而漢語的時態則用一些虛詞來表現。例如:
(1)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我已經完成我的家庭作業)
在這個例句中,漢語我們用虛詞「已經」來表示動作的完成,而在英語中,則是將句中的謂語動詞finish轉變成現在完成時結構have finished來表現finish這個動作已經發生過了。
(2)She is reading a book carefully. (她正在認真看書)
在漢語中,用虛詞「正「來表示「讀書」這個動作正在進行,而英語中,則需要將「read」轉變成現在進行時結構」is reading」
(3)He will be back in ten minutes. (十分鍾後他將回來)
在漢語中,用虛詞「將」來表示將來的動作,而英語中則需要用一般將來時的結構「will +動詞原形」來表現。
⑺ 為什麼中文被認為是最難的語言,明明中文不講究語法,很簡單可以掌握,不像英語那樣,語法煩人,為什麼
一個字n種讀音n個意思,不像英文簡單,你像,哈字,哈?就是啥的意思,對吧,哈~~表示懶得動彈,哈!又一個意思,哈哈,大笑,哈~哈~表示無笑點對不對,
另外語法很重要,你從小說中文當然不會理解半路出家的痛苦了,
我一個美國網友,因為我英文不是很好,交流很麻煩,我能看的懂他說啥但是我詞彙量不夠我說不出來,他就嘗試學中文,但是一段時間之後跟我說中文好難學,而且說話順序亂七八糟,我幾乎很難看懂,後來還是照舊,我看,然後軟體翻譯英文給他
⑻ 英語沒有必要學習語法吧,我們中文都沒有學語法,照樣聽說讀寫都會,我覺得語法會把人框住
學英語語法實際抄上就是學習英國人的習襲慣,寫和譯這兩個過程,沒有語法支持的話,是不能做對的,之所以漢語不用學語法的原因是我們的本族語,語序,語言習慣早就爛熟於心,不會出現太離譜的錯誤,所以一般的語法還是需要掌握的
⑼ 中文又沒有語法為何難學我學其他語言,最難的就是語法,幾百上千的語法,這才難,中文我感覺沒有語法啊
就像你說的,同樣的話可以用好幾種說法表達,這對我們從小聽,說中文長大的人來講是隨意,
但對一個從頭學起的人來講反而捉摸不定。有些話我們可以用八種方式說,但他想出來的第九種方式也許聽起來就不對勁了,捉摸不定。(中文裡其實不是沒有語法,只是不像某些語言一樣規則化,一條一條可以列出來而已)
另外,就本人近距離觀察外國人(大多是說英語的)學中文的經驗:
他們很多人的確感覺中文的語法比其他語言要來得簡單直接,但是在發音方面他們會遇到比較多的問題(這基本上是任何母語學習任何外語都會有的問題);其中最令他們感覺到匪夷所思的是中文裡面的音調。你想想,「媽麻馬罵嘛」同樣的一個聲音換了個音調就變成完全不同的意思,沒了音調就什麼都不是,然後再把幾個不同的字合在一起又多了一重意思。。。對很多說其他語言的人來說,這幾個字聽起來根本就沒有差別。
然後就是中文裡面「字」和「詞語」之間的關系,好像一個字就有自己的意思,甚至是幾種意思,但是真正用的時候,有時候單獨用,有時又和另外一個字放在一起用;然後又有些字本身不能單獨用,必須和其他的字放在一起才能用。。。
總而言之不同的語言里頭有不同的一套思維方式,不同的元素,對熟悉這門語言的人來說理所當然,對學習外語的人來說卻是要他把自己母語的那一套忘掉,換成新的一套,這是比想像中還要困難的。
(當然有些比較接近的語言之間思維方式,或者說所謂的語法,也是比較相近的)
還有一個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的中文字。
我有一個韓國朋友說過,韓文裡面的「語法」比中文要復雜很多(比如說對著不同的對象就得用完全不一樣的方式說同樣的話),但是他們用的文字比起中文來說真的是不知道簡單多少倍。。。
(順帶一提,韓國人和日本人以前寫字用的都是漢字,現在的韓文是相對年輕的,為了方便普及才發明的,等於是我們用的拼音)
一說到漢字就是中文裡面讓很多外國人最最為之卻步的東西了。。。也不用我說明為什麼了吧。
更不用說,現在絕大多數地方用的還是經過人工簡化過了的簡體字。
鼓勵有興趣的人,多多去研究不同的語言之間相似和不同之處,還有歷史上面互相的關系。。。
最後我還是要說一句,個人認為中文作為世界上還存活下來比較古老的語言之一,絕對是一個比較豐富,成熟的語言,在下深深引以為傲。(本人非任何專業,一點想法分享一下。。。)
又補充 (^_^|||:
中文中還有一個難學的:量詞。英文裡面除非是特別強調容器之類,一般不管是什麼東西,一個就是one,兩個就是two。再看中文:一根棍子,一支筆,一本書,一匹馬,一隻貓,一頭牛。。。還有我前兩句裡面犯了個錯誤,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門語言! 你說復雜不復雜?
再來補充:
有人舉過一個例子:「今天玩得好過癮」 和 「今天玩得好不過癮」 多了一個否定的「不」 字,為什麼聽起來比原先的還要過癮??
還有一個笑話,說的是有個老外學中文,第一堂課問老師 「I」 的中文是什麼。於是這個知識豐富的老師就給他講了歷史上不同身份,不同對象,不同的態度,針對不同情況可以用的,意思全都是 「我」 的幾百種詞彙,什麼 老叟,寡人,在下,朕,老子,本人,俺。。。然後這個老外 再也不敢說要學中文了。。。
另外一個我更喜歡的:
某老外苦學漢語十年,到中國參加漢語考試,試題如下:
題目:請解釋下文中每個「意思」的意思。
阿獃給領導送紅包時,兩人的對話頗有意思。
領導:「你這是什麼意思?」
阿獃:「沒什麼意思,意思意思。」
領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
阿獃:「小意思,小意思。」
領導:「你這人真有意思。」
阿獃:「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
領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獃:「是我不好意思。」
結果:老外淚流滿面,交白卷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