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文語法與英語語法的區別
1、概念不同
英語語法是針對英語語言進行研究後,英語語法系統地版總結歸納出來的一系列權語言規則。
現代中文語法是對於現代中文內在的表達規則進行分析、整理和解釋的理論。
2、詞語不同
英語語法:名詞(noun)是指人或事物的名稱。代詞(pronoun)用於代替名詞等。數詞表示數量或順序等。分為基數詞(cardinal number)和序數詞(ordinal number)。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形式。感嘆詞是用來表示說話時表達的喜、怒、哀、樂等情感的詞。
中文語法:名詞,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動詞,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可能意願及心理活動的詞。形容詞,表示事物性質、狀貌特徵的詞。數詞,表示事物數目的詞。量詞,表示事物或動作的單位。代詞,能代替事物名稱的詞。擬聲詞,模擬事物的聲音的詞。
3、句子構成不同
英語中要求主謂一致,漢語中沒有。在英語句子里,謂語受主語支配,其動詞必須和主語在人稱和數上保持一致。
㈡ 英語語感和語法哪個更重要
語法你掌握了100%,你可以考99分,但可能是個英語啞巴,
口語你掌握了100%,你可以無敵,但考六級可能不及格。
這就是中國教育的矛盾。
㈢ 英語語法與語感—完形填空
語感是一種經驗色彩很濃的能力,其中牽涉到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心理經驗、情感經驗,包含著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聯想能力等諸多因素。語感的突出特徵是快速感受,將復雜的心理感悟濃縮於一瞬間,頗類似於高集成電路,從表面看已消失了條分縷析的中間步驟。但語感並不是不可捉摸的虛無飄渺的東西,也不是天生的資質,與其他能力一樣,是靠長期反復實踐得來的。任其自然,在長期接觸語言材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語感也會提高;而有意識地加強科學的訓練,能促使語感的進一步形成。所以要想獲得英語語感,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 打好基礎。
a)記憶單詞,並理解常用詞彙的基本含義。
b)懂得基本與語法。
c)了解英語的語言背景(社會、文化等多方面)。
2. 實踐應用
a)讀。
*精讀:按梯度有目的地讀一些重點語篇,通過語篇,深入分析詞彙用法、句子結構、語法修辭、篇章結構等,把已習得的支離破碎的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
*泛讀:要養成多閱讀英語語言材料的習慣,換一種語言環境去印證並鞏固在精讀中學到的知識。這就好像初次認識了一個人,如果改換環境,多次和這個人見面,他就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 練。
a)多做題
b)多聽,(有時要硬著頭皮聽,條件好的話可以反復聽)
c)多寫:如日記、感想、故事等。
d)多說:包括朗讀、背誦、交流或者自言自語。
語法可以舉例,但語感全靠自己在長期積累中形成。另外語法和語感並不矛盾,如果說語法是進行慢速分析,那麼語感就是一種快速的積累掃描與提取。
㈣ 我有一個同學學習英語從來不看英語語法,而是以平常讀英語文章和背英語作文和課文為主,英語滿分150
網路知道是國內做的比較好的問答平台了,每天都會有很多的人在這里提回出自己的問題,希望我接下來答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隨著中國向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外語的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精通多門外語當然是很好的。其實不論學習哪一個國家的語言是都是有相同之處的,不管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認真學習都是離不開以下的方法:
①詞彙是基礎
語言的基礎就是詞彙只有最夠多的詞彙量才能更好的學習外語,我們可以通過多看國外的名著或者雜志來拓展自己的詞彙量
②朗讀和聽
其實讀往往會被我們忽略,朗讀的效果往往會比直接練習聽力要來的好。我們在朗讀的同時需要注意發音,正確的發音和長時間的朗讀積累會讓大腦和這門語言進行磨合,等到了一定的階段語感,口語,和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③重視口語
語言的本質就是用來溝通和交流的,我們要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從接觸開始就要重視口語就和母語一樣,具體就是需要多聽,多練
㈤ 英語中語感是什麼
語感定義:語感(language sense)應是言語(parole)到意念(meaning)的邏輯轉換(logic transfer)的能力,換句話說是一種語言能力的綜合素質的反映。它含有很強的文化因素和對語言慣例(convention)的認知。當學習者對目標語的語言接觸(language exposure)達到某一設定的變數時(因個人而異),量變便引起質變,即獲得這種能力—語感。這種感覺是話語者(utterer)對目標語(target language)整體的綜合感覺。它不可單從個人言語行為(indivial linguistic behavior)如個人著作、某一個人的話語等獲得,它是對社會整體語言慣例的認知(cognition)的產物。語感在話語者的語篇能力上表現為具備通過言語(parole)表層意義理解言語深層意義的能力。所謂語感就是多方位接觸某種語言及其相關文化而產生的一種規律性的感覺,語感(language sense)不是直覺(intuition),更不是簡單的感覺(feel),不是與生俱來(可以通過培訓獲取),不是跨語言的(獲得英語語感不可兼容日語語感),也不是終生擁有的。實際上語匯(vocabulary)和語篇(text)之間存在一個很大的障礙(gap),它們之間絕無平路,而是一個深淵,從語匯達到語篇只能飛躍(fly over)過去, 這種飛躍的助力就是語感。二語學習者只有不停地接觸和使用目標語(target language),多讀、多寫、多聽、多說,完成語言慣例的認知的內化過程,也就是言語(parole)意念(meaning)的邏輯轉換過程,才能獲得一種能自我完善,自我升級(保持語言接觸的前提下)的語感。這樣便在語言交際中獲得了武裝,有了支持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並有了信心,這時便能輕而易舉地飛躍語匯至語篇的障礙。之後,便具備了一種能自我調節、優化的學習能力,並能獨立對付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
操作:語感訓練模式,著重於習得者對語言的音、形、義及相關文化接觸的量化研究,特別強調中文語境下的有效訓練,試圖從理論上給第二語言習得者提供一條捷徑,使廣大讀者在中文語境下更快捷,更有效地上手並獲得英語的語篇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者(對象為已獲1000左右的詞彙的學習者)學習前須符合四個條件:
1. 志向 2.時間 3.精力 4需要
按下列的習得模式(假設)運作三階段九個月,810個有效輸入輸出時間。
A類,善於語言模仿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習者;B類,語言能力不如動手能力,普通話方言較重,模仿能力不強的學習者.
表中H代表小時。該表時間跨度為9個月,每期為3個月,第一期為語言知識初步鞏固期,第二期為應用期。第三期為強化、飛躍期。學生可根據參考書目選擇讀物,在完成量化值後可找專業老師檢測習得效果。
製表十張,貼在牆上,每天登記,一段時間即產生作用。學習者很快明白學習的效果、成績取決於自己。
㈥ 高中英語語感和語法哪個更重要
語感更重要。但是要多做題,更多更快地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但是語感好是學習語言特別可貴的素質。語法有問題再問吧。找對句子中各個元素之間的關系就可以了,千萬別糾纏於語法術語。
㈦ 英語簡單語法
一、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簡要討論一下要不要學習英語語法的問題。這個問題,答案也許是很清楚的。主張英語語法可以不學的人往往這樣說:我們中國人,如果智力正常,從小就會說漢語,能遣詞造句,沒見過哪個小孩先學語法再學話的。再說,英語講得多了,有了語感,語法還不是水到渠成的事。
這種實踐出真知的說法,絕對是正確的。但我仍主張學一點英語語法。本人沒受過很好的教育,更不懂高深的語言學習理論,但一直有這樣的看法:在我們中國,百年都沒有營造出正常情況下用正式英語交際的大氛圍和小氛圍,所以難以在投入產出比符合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培養出一定的英語語感。語法,實際上就是給你語言整體上的語感(規則),既給你能解釋語言現象的魚,又教你如何用語感去釣語言深層的魚。何樂而不為呢?說到這,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也就清清楚楚了:彌補氛圍難以在短期內培養一定語感的缺憾,比較經濟地獲得英語整體的語感。當然,也為通過我們這個考試大國的眾多英語測試提供初級「抱佛腳」的方法。
二、學習英語語法的范圍:
學習英語語法的范圍,指的是學習英語語法需掌握的內容程度。既然我們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那麼簡單實際,到啥山唱啥歌吧。范圍不必很大,也就是說面不宜太寬,點也不宜研究太深,畢竟需要用英語說之乎者也的人不多。另外,我認為通過學習英語語法,求得對英語的整體感覺非常重要。有了整體感,可以揭開英語的神秘面紗,知道了對手的模樣,就知己知彼了;有了整體感,對語言就有了「君臨天下」之氣,加之不懈的積累,從掌握語法的必然王國,進而出入語言的自由王國。出於這種考慮,這個講義編得非常簡單,有些方面甚至還不如高中所學的內容,但實用語法的基本脈絡比較清晰。
三、學習英語語法的方法:
英語語法書很多,學習英語語法的方法也不少。學好一樣東西,本沒有絕對好的方法。號稱包治百病的醫生,要麼是庸醫,要麼是騙子。事實上,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不斷嘗試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依我這個半路出家的人看來,不管用什麼方法學英語語法,進而學英語語言,一是要有整體語感,要學會歸納和演繹,由此及彼;三是要藉助對母語的了解,琢磨漢語和英語的異同之處,轉而進行兩種語言之間的由此及彼。比如:學了wish的賓語可以用不定式,可以推理出名詞wish的定語、表語也有可能是不定式。是還是不是?一查詞典便知。漢語的「討論」一詞用動詞短語作賓語,中間一般要加個wh-詞,如能說「討論如何學習英語」,不能說「討論學習英語」。
英語里的discuss用不定式作賓語是否也是如此呢?英語中類似的詞是否是同樣情況呢?花點時間就解決問題。
對語言的分析能力,實際上以對語言的整體語感為基礎的,更是以對語言完整的整體語感為目的的。說到底,語言不就是規律和例外的組合嗎?!兩三年積累下來,你就是語法高手。
㈧ 英語的語感是什麼
語感定義:語感(language sense)應是言語(parole)到意念(meaning)的邏輯轉換(logic transfer)的能力,換句話說是一種語言能力的綜合素質的反映。它含有很強的文化因素和對語言慣例(convention)的認知。當學習者對目標語的語言接觸(language exposure)達到某一設定的變數時(因個人而異),量變便引起質變,即獲得這種能力—語感。這種感覺是話語者(utterer)對目標語(target language)整體的綜合感覺。它不可單從個人言語行為(indivial linguistic behavior)如個人著作、某一個人的話語等獲得,它是對社會整體語言慣例的認知(cognition)的產物。語感在話語者的語篇能力上表現為具備通過言語(parole)表層意義理解言語深層意義的能力。所謂語感就是多方位接觸某種語言及其相關文化而產生的一種規律性的感覺,語感(language sense)不是直覺(intuition),更不是簡單的感覺(feel),不是與生俱來(可以通過培訓獲取),不是跨語言的(獲得英語語感不可兼容日語語感),也不是終生擁有的。實際上語匯(vocabulary)和語篇(text)之間存在一個很大的障礙(gap),它們之間絕無平路,而是一個深淵,從語匯達到語篇只能飛躍(fly over)過去, 這種飛躍的助力就是語感。二語學習者只有不停地接觸和使用目標語(target language),多讀、多寫、多聽、多說,完成語言慣例的認知的內化過程,也就是言語(parole)意念(meaning)的邏輯轉換過程,才能獲得一種能自我完善,自我升級(保持語言接觸的前提下)的語感。這樣便在語言交際中獲得了武裝,有了支持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並有了信心,這時便能輕而易舉地飛躍語匯至語篇的障礙。之後,便具備了一種能自我調節、優化的學習能力,並能獨立對付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
操作:語感訓練模式,著重於習得者對語言的音、形、義及相關文化接觸的量化研究,特別強調中文語境下的有效訓練,試圖從理論上給第二語言習得者提供一條捷徑,使廣大讀者在中文語境下更快捷,更有效地上手並獲得英語的語篇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者(對象為已獲1000左右的詞彙的學習者)學習前須符合四個條件:
1. 志向 2.時間 3.精力 4需要
按下列的習得模式(假設)運作三階段九個月,810個有效輸入輸出時間。
A類,善於語言模仿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習者;B類,語言能力不如動手能力,普通話方言較重,模仿能力不強的學習者.
表中H代表小時。該表時間跨度為9個月,每期為3個月,第一期為語言知識初步鞏固期,第二期為應用期。第三期為強化、飛躍期。學生可根據參考書目選擇讀物,在完成量化值後可找專業老師檢測習得效果。
製表十張,貼在牆上,每天登記,一段時間即產生作用。學習者很快明白學習的效果、成績取決於自己。
㈨ 學英語我可以大量閱讀練語感而不學語法嗎
大量閱讀可以提高閱讀題的得分,可以鞏固、擴大詞彙量。但學習英語語法可以幫助你快速入門,使你學習更高效。 下面試高中英語語法通霸上的內容,我覺得有一定道理: 有語言學家說過:「語言是語法化的詞彙。」也就是說,語言是按照語法規則組織起來的詞彙。一句話表達得是否正確,主要是看它是否符合語法規則;任何一個錯句,都能從語法上找到原因。因此,學好語法是學好一門語言的基礎。 現在許多學生感到自己的英語學得一塌糊塗,感到學習英語費時低效,這主要是語法沒學好的緣故。語法是什麼?語法是前人在大量總結歸納語言材料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規律性的知識,它可以使我們在學習這門語言時快速地入門;語法是講解我們學習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難點知識,從而幫助我們掃除英語學習中遇到的障礙。語法是指導我們正確使用語言的精華知識。語法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能幫助我們順利度過學英語初期階段的困難。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英語差的學生補習英語都是從語法補起、高三學生在系統復習完語法之後感到自己的英語進步很大、輔導班的老師都在講語法的原因。我們要學好英語就必須要學好語法,因為它通過講解規律、歸納難點知識,使我們的學習更有效、更高效。 但是,現在許多學生都害怕英語語法,覺得付出了很多,還是沒長進。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盛行的教學理論在作怪,因為過於強調淡化語法教學。試想,如果不知道句子成分,定語從句能學好嗎?如果不知道句子結構,非謂語能學好嗎?詞性、句子成分、句子結構是語法的基礎知識,也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如果這些都不教給學生,那學生的英語學習怎能不糊里糊塗? 高中英語語法通霸打包下載 高中英語作文大全打包下載 http://pan..com/s/1sjqtsoX
㈩ 英語學習是語感王道還是語法王道
你的語感好只是一種錯覺,其實你是把語法知識內化了,就是不用想也能知道哪版個選項是符合語法的,權同時你所做的題呢正好在你的知識范圍內,所以能有這么高的正確率。(這是我的過來人之言,如果說的不對,就是你的運氣特別好:)
語法是一門外語的基礎,必須把語法學扎實了,才能有所謂的語感。如果英語是你的母語,當然可以不用系統的學,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就像自帶的軟體一樣。我們也不用學中文的語法就能說的很溜是不是?
但是語法規則畢竟是中國人為了方便學英語總結的,所以說每個語法規則都會有例外,在學習語法之外閱讀西方人寫的東西就是必不可少的輔助。當然經典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是最好的學習材料。這就是語感形成的重要途徑。(如果不是你的運氣特別好,就是你看了很多書,已經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語法的植入。)
祝你的語法和語感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