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英語趣味課堂
愛玩是小學生的共同特徵,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自我約束能力較專差,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屬要依據小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人格,領悟學生情感,尋找種種可能性,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勝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英語知識,提升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創造趣味十足的英語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把枯燥的單詞句子轉化成形象生動的情景,依據小學生的內心需求和心理特徵,設計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B. 如何構建小學英語趣味課堂
一、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
有效的英語課堂應該是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首先,教師應特別留意小學生的情感態度,對於學習一門外語知識的小學生來說,在沒有接觸英語之前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教師應充分保護,多鼓勵學生、表揚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曾經在我的英語教學中,一名學生對於學過的知識掌握得並不是很好,因為發音不準,所以對課文的朗讀就稍差一些,因此他比較自卑,上課不敢舉手發言,甚至有些要放棄的想法。如果此時我對該學生也有這種想法,那麼他勢必會放棄這一學科,再也不想學習英語了。因此,我對該學生表現出了很大的信心與耐心,對他一直加以鼓勵、幫助,讓他感受到老師的關心……結果完全相反,該學生對此學科漸漸產生了興趣,盡管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可能他並沒有因為我們的不懈努力而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只要我們有耐心,堅持住,不放棄,這樣就能帶給他繼續學習的信心與勇氣,讓他愛上這門學科。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是有效的、有意義的。
二、創造適宜的語言環境
對於第二語言的學習,關鍵是給學生創造語言環境。任何一種語言都必須加以運用,如果只會做不會說,那麼語言學習就失去了它的生命與意義,那樣的課堂就如死水一般毫無生機。對於我國的鄉村小學,課外用英語實踐的地方實在太少了,只能在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進行交流。因此,教師要給學生盡量多的機會進行語言交流,或游戲、或情境表演,讓學生有表達語言的機會。 同時,教師在課上也要多用英語給學生創造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慢慢掌握語感,學會用英語與人交流,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英語,讓英語學習更有意義。
三、掌握好教學的量及難易度是教學中的關鍵
一個有效的、高效的英語課堂應該是難易結合,內容多少適量。教學的量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超過了一定的量,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也使學生感到過於疲勞。而學習內容過於簡單,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過於難又容易讓學生失去參與的信心和動機。所以,教學的量和度要適中,做到「蹺蹺腳夠得著」,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一定的挑戰性、競爭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戰勝困難、解決困難的意識。
四、注重合作學習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中,提出了現代教育的「四大支柱」那就是學會學習(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會生存(learning to be)。可見,學習合作已經成為現代人生存的必要條件,也是現代教育的基礎目標之一。我們所說的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只流於形式,要讓小組真正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習成績的提高起到輔助作用。教師要善於在教學中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我在英語陝旅版第三冊 Lesson 11 《I live on a farm》一課教學中,在學習單詞goat,hen,ck,horse時,我安排學生製作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各有分工,然後把製作好的動物頭飾戴上,小組成員展示。在展示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用英語談論動物。最後,我們一起唱起英語歌《Bingo》結束了本節課。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學會了互相欣賞,欣賞同學們的學習成果,為別人的成功由衷地高興,並以此來鼓勵自己,這樣他們既能取長補短,又能在合作、競爭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學生也能認識自我,欣賞別人,為他們以後的生活與學習、為他們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基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像力,使學生達到用英語做事情、交流、合作、學習的目的。可以說,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好方式。
五、要把高效的課堂延伸到課外
一個高效的課堂不僅是在短短的40分鍾里進行,充分利用40分鍾時間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能力,是每個教師都試圖努力做到的,但好的學習成績並不僅限於這40分鍾,我們應注意到課余時間的安排與利用,把教學的內容延伸到課外,給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務,讓他們在課外通過查資料、合作等方式去完成。這樣,既節省了有限的課堂時間,又讓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外,給學生機會去鞏固消化英語。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特別是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學是一項長久而艱巨的任務,我們的課堂不能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不能是只讓學生學會了就可以了,要讓課堂成為一個學生開心學習和生活的樂園,學生在這個樂園里可以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相互合作、互相學習幫助,甚至是可以玩樂的小天地。讓學生真正地愛學英語、愛說英語,能用英語簡單交流,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英語課堂。
C. 如何構建小學英語搞笑課堂課題研究方案
它有課堂教學和快樂教學法兩重性質。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在英語教學中適當的加入快樂教學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快樂教學活動中運用英語,能促進他們學的主動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感受英語,使他們覺得學習英語不再是一種枯燥無昧的負擔,而是快樂的享受。因此,作為兒童英語的啟蒙老師,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讓快樂教學走進小學英語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保持長久的興趣很有必要。那麼如何讓快樂教學走進英語課堂呢?本文主要從快樂教學法的作用,快樂教學法的特點,結合實踐活動闡述如何實施快樂教學和反思與總結四個部分闡述了。快樂教學法的作用 快樂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中盡可能將枯燥的語言現象轉變為學生樂於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為學生創造豐富的語言交際情景,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快樂教學法是英語課堂中調整學生學習情緒、改善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融合師生關系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 教師通過剪接、粘合、濃縮、擴充等手法實現書本內容的進一步生活化,並用游戲、娛樂、趣味語言、動作手勢、示範表演、簡筆畫等形式,為學生創設自由的意境、舒適的心境、愉快輕松的氣氛,輔之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飽嘗愉快的感情體驗,從而樂於學、樂於練、樂於記憶。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活動的效率。 介紹新教材時,利用簡筆畫、圖片、實物、幻燈片等手段創設一定的語境,讓學生在自然的語境中通過參加游戲,觀看錶演等形式去感知、意會新的語言點。在操練的過程中,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和融洽的氣氛,讓學生大膽開口,不必有錯必糾,要讓學生把話說完,多採用鼓勵性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鞏固過程中,要注意做到掌握知識和體驗樂趣的統一,有些題目可適當降低難度,分層次循序漸進地達到教學目標。二、快樂教學法的特點 單詞的學習是在不斷操練和積累中發展起來的,單憑反復機械的朗讀操練只會降低學習者的熱情。對此,如何讓學生感覺學習就像玩兒一樣有趣?運用快樂教學法進行英語單詞教學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2.1快樂教學的步驟 快樂教學法的教學步驟共分復習、介紹、操練和鞏固4步。復習過程中,教師利用概括力和想像力,對學生學過的內容進行重新編排組合成小品、短劇等,增加趣味性,消除學生吃「回鍋菜」的乏味感。介紹新教材時,利用簡筆畫、圖片、實物等手段創設一定的語境,讓學生在自然的語境中通過參加游戲,觀看錶演等形式去感知、意會新的語言點。在操練的過程中,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和融洽的氣氛,讓學生大膽開口,不必有錯必糾,要讓學生把話說完,多採用鼓勵性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鞏固過程中,要注意做到掌握知識和體驗樂趣的統一,有些題目可適當降低難度,分層次循序漸進地達到教學目標。2.2快樂教學法的特點 它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這是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本身的一個特點,課堂教學快樂教學法旨在調動全班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學生的注意力必須指向同一方面:這是相對教學內容而說的,在同一節課內相同年級的學生之間學習相同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與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調」就是教師的「教」起主導作用,「內在動力」就是學生的「學」起主體作用,主體的內在動力要以主導的意圖為方向。也就是說,沒有以主導意圖為方向調動主體的內在動力的都不是快樂教學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仍然不是課堂教學快樂教學法的正確運用,至少可以說是不成功的快樂教學法。三、結合實踐活動闡述如何實施快樂教學 學習效率對學生的重要性無須在此多言。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是每個老師的心願,更是學生及其家長的追求目標。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三者是和諧統一的辯證關系,將這三項標准嚴格細化到學習過程中,並以學生的考試分數快速提分、學習情緒飽滿有力、學習效能完善健全為最好的效果體現形式。 實踐案例:unit 3 look at me 教學對象:grade 3 教學內容:eye nose mouth ear face head (cover your eyes touch your nose/face/ear open your mouth shake your head) 重點與難點:eye nose mouth face head 難點:mouth touch cover shake的發音 道具:ppt 圖片 單詞卡 音樂 板書設計(大的卡紙用磁鐵貼在黑板上的) 具體設計: step 1: greetings with a video 營造英語課堂氣氛復習舊知識為導入新課做准備。
D. 如何提升小學英語課堂趣味性
目前,幼兒英語教育理論界對幼兒英語學習規律研究不足,幼兒園英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照搬小學英語教學方式,或是借用幼兒園教育其他領域的教育方式,忽視了研究幼兒園英語教育領域的特殊性,在開展的有效性上存在很大問題.以大班級英語教學為例,經過小班和中班兩年的沉澱,大部分幼兒語感得到了提高,詞彙量也有所增加.可是,在缺失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過的東西很快就忘掉,大部分小朋友都不願意開口用英文進行簡單的交流.因此,很多家長普遍都認為,幼兒園的英語教學徒有虛名.為了更好地實現幼兒園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選擇合適的游戲方式
小班的幼兒,特別是剛入園的小朋友,情緒還不是很穩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師要選擇那種能夠迅速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游戲,譬如:出示某件物品時,要營造一種神秘的氣氛,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然後慢慢地、假裝吃力地將物品「拖」出來.游戲的形式要簡單明了,最好是「one by one」(一個接一個),老師蹲在小朋友前面,營造一種親切溫馨的氛圍,給他們安全感,讓寶寶覺得自己是被關注的.譬如:讓小朋友逐個上來拍卡片,拍完後一一給他們鼓勵和贊許,一個擁抱,一陣掌聲,一次「GIVE ME FIVE」,都可以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為興趣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經過小班一年的集體生活,中班小朋友的集體感和紀律感得到很大提升,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活潑的游戲方式,譬如:
「大小聲」游戲:根據卡片的高低來讀.如果老師高高舉起卡片,幼兒就大聲讀;老師將卡片變低位置,幼兒聲音就隨之變小.
「開火車」游戲:教師手持圓型方向盤,當火車頭,玩開火車的游戲(可以伴有歌曲《The wheel on the bus》).當火車開到任意幼兒面前停下時,表演所學單詞的模擬動作,讓幼兒來猜.或提問,請幼兒回答.幼兒回答正確可以上火車,火車再開往下一位小朋友面前,繼續游戲.
「PASS THE MAGIC BAG」游戲:教師將幼兒所學習過的單詞圖卡放入magic bag中,聽音樂玩游戲.當音樂響起時,幼兒從一邊到另一邊,一個接著一個的傳遞magic bag.當音樂一停,幼兒必須停下,這時手持magic bag的幼兒,在盒子中抽出一張圖卡進行回答,對回答正確的幼兒給以表揚.
大班級幼兒則可以引入一些有競爭機制、且節奏感比較快的的游戲,充分調動他們的一切感官和興趣,譬如:
「倫敦橋」游戲:請一位老師和幼兒手拉手高舉當小橋,再請其他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圈從小橋下經過.當音樂停掉時,小橋落下,被套住的幼兒回答小橋提出的問題.之後繼續游戲.
「UP AND DOWN」游戲:將幼兒圖卡打亂順序後發給每個幼兒一張,與幼兒一邊說「Up and down. Up and down.」一邊舉起單詞圖卡做起立和坐下的動作.當老師發出「stop」的指令時,幼兒必須停下聽命令,這時老師讀出一個單詞的名稱,持有該單詞的幼兒聽到後要迅速站起來,並大聲讀出該單詞,反應慢的幼兒刮鼻子.
二、培養興趣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保證
1.視覺熏陶研究表明,大腦中存儲的形象與語言量不同,形象信息與語言信息的比例為1000:1.這說明,形象信息容易記憶,語言信息則不容易記憶,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採用一些直觀形象的圖片、教具來輔助教學,幫助孩子認知記憶.例如:我在教學中製作了A-Z的字母卡片,每個字母都相應找到一個單詞並編了兒歌,每張卡片上都是圖文結合,當孩子看到卡片的時候,便能相應的認出卡片上的實物單詞及兒歌.
2.聽覺熏陶語言是在不斷的聽、說、模仿、使用中提高的,特別是幼兒的外語學習,如果沒有一個連續、經常的語言環境刺激,學過的東西極易遺忘.在幼兒園進行英語教育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幼兒從早晨入園到下午離園,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園內,教師與幼兒一起學習、游戲、生活,使幼兒在教師反復說、反復使用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得到自然而然的掌握.
3.文化熏陶目前,我園除了常規的英語課程以外,還增加了1個下午的浸入式英語活動,讓幼兒在充分感受英語氛圍,增強英語口語交流機會的同時,感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文化存在.我們會在網上搜集一些外國的文化禮儀、生活習慣以及俚語小故事,並製作成PPT講給小朋友聽.每逢節日的時候,會給他們講節日的由來、典故、童話故事以及學唱相關的歌曲,盡量讓兒童在一種自然、逼真、輕松的英語環境中,從日常的行動交際末尾,經過重復的言語實際活動來學習一種全新的言語.
三、實現良好家園互動,讓英語氛圍更好的延伸
除了幼兒園,家庭是幼兒日常生活的大搖籃,爸爸媽媽更是幼兒最早最親密的啟蒙老師,因此,讓家長清楚的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情況和內容,是實現良好家園互動的基礎.定期發放親子作業、學習內容的提示簡訊,並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設置不同的親子游戲,讓英語學習滲透至幼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總之,幼兒園英語教育應當首要研究並遵循幼兒英語學習規律,從幼兒英語信息的輸入、認知加工、輸出,以及情感等方面的特點創設相應的英語語言環境,並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尤其應當正確看待幼兒英語學習的「關鍵期」,提供多種通道的可理解性輸入,在英語與漢語的關繫上進行正確而恰當的引導,在語言運用中加深理解和表達交流能力,同時應當注重培養幼兒對英語的積極情感,並使之成為長期英語學習的動力.可見,幼兒園英語教育的有效開展首要尊重幼兒英語學習規律,並將其作為教育的根本.
E. 小學英語如何設置趣味課堂
愛玩是小學生的共同特徵,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內,小學英語課堂容教學要依據小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人格,領悟學生情感,尋找種種可能性,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勝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英語知識,提升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創造趣味十足的英語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把枯燥的單詞句子轉化成形象生動的情景,依據小學生的內心需求和心理特徵,設計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F. 如何打造生動有趣的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我的幾點體會: 一、組織生動有趣的課前活動 成功的「課前熱身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較快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這個環節可採用的形式有很多:英文兒歌、英語歌曲、游戲、繞口令等等。效果比較好的是動口、動手、動腦「三動合一」的活動,根據Asher 的TPR理論,這樣的活動通過肢體語言的配合使用,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習英語的難度,有利於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心理,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並學習英語。 二、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各種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來走路」。因此在設計活動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設計要與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緊密結合。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活動的設計是要求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進行。 2. 活動設計所要完成的任務要有層次性 通過活動所要完成的任務越容易,參加活動的人就越多,獲得的成功體驗也就越多,學習興趣就會越濃厚。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所要完成的任務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3. 活動要重興趣,貼近生活 學生興趣與學習效果及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設計的活動根本喚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達不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 例如:在教授 食物單詞「cake、bread、milk、juice」和句型Would you like ___, please ? — Yes, please. / No, thanks.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可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要求把教室布置成肯德基快餐店,讓學生猶如置身在肯德基快餐店裡,所設計的活動都圍繞著肯德基快餐店裡的顧客和服務員之間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幾乎每位學生都有去過肯德基快餐店的經歷,而且90%的學生都喜歡吃肯德基。所以在學習新授知識時,學生會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角,通過親身參與活動,使其口頭表達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三、激發學生自信心的評價 發揮評價語在英語教學中的激勵作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及教學實踐證明,教學中教師的肯定性評價語,對學生學習的進步,興趣的提高能起到較好激勵作用,愛迪生曾說過:「相信自己的人就會贏!」無論對什麼樣的學生,老師都要讓他樹立一個信念「我能行!」肯定性評價語則是最好的激勵,肯定性評價決不是簡單地贊聲「好」就了事,而是教師在瞬間做出精心的設計;何時肯定,如何肯定,怎樣措辭,都力求恰到好處。 從語言方面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是最常用的方法,但不是每個學生的表現都一樣,我利用語言的多樣性,體現出對學生的表現的評價的不同。例如,對於表現的不夠好的學生,鼓勵他:「OK! You are good !(不錯,繼續加油!)」;對於表現一般的學生,對他說:「Good! You are right!(好!你答對了!)」;對於表現更好的學生,贊美他:「You are very good!(答的太好了!)」;對於表現出色的學生動情的對他說:「You are excellent!(太棒了,答的真好!)或是「You are wonderful!」。當學生得到一般的評價時,他會更積極的參與課堂活動,爭取得到更好的評價;當學生聽到最好的語言評價時,內心肯定比吃了蜜還甜。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不但減輕了學生的壓抑感,而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的積極性倍增。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情感和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G. 如何構建小學英語趣味課堂課題概念界定
愛唱歌,愛聽歌是小學生的天性。尤其是一些淺顯易懂的歌曲更受學生的歡迎。音樂是無國界的,很多歌曲學生在音樂課堂上都學習過中文版,在英語課堂上再播放一遍英文版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
H. 如何創新小學英語趣味課堂
愛因斯坦說: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學生只要在上課時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慾,調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然而學習是艱苦而漫長的過程。發展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才能,無不滲透於每一節課,每一次激勵、每一個機會、每一個眼神之中;滲透於教師自身的素質形象之中。因此,新《英語課程標准》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願、高興的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小學的英語教學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都要富有趣味性,以迎合學生的興趣。基於此,我立足於教學內容,參考自我實習期間的深刻感受,創設了一些能激趣、導趣的活動形式,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希望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英語中趣味教學的重要性
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教材有著內在的興趣,在小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實際上相當於為學生提供了一把打開英語學習的課堂鑰匙。這種興趣的趨向越強烈,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渴望就越強烈。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
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識持續時間比較短。然而,語言學習本身是較為單調枯燥的,而一味只是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方法勢必使學生學習興趣盪然無存,也使學生覺得學習縈然無味。換言之,只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會非常積極的去學習,他們也就有了求知慾,進而培養了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興趣則可以讓學生更好的主動去學習,並為其以後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興趣愛好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直接動力,是小學英語教學中舉足輕重的
二、現階段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存在的問題
目前,由於小學英語教學的底子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條件有限,並且缺乏較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的有利環境,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由於教師觀念陳舊,教學目標短視,教學方法與評價手段單一。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速度遠遠不能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廣大小學特別是在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還存在「滿堂灌、英譯漢」的教學方法,不僅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處於被動接收狀態,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和年齡特徵,也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興趣,以至於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不願意繼續學習英語,此外,在課堂上,聽英語、說英語、練英語得機會很少,普遍缺乏學習英語的環境氛圍。總的來說,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最顯著的一個弊端就是:不是為了用而學,而是為了學而學;學用分離,脫離生活,脫離語言交際的實際。
I. 小學英語推進高效課堂的具體做法和成效有哪些
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也把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英語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避免採用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提倡任務型教學途徑和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它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小組學習的環境里學會與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和寬容、表達、傾聽和說服他人等等,從根本上能改善課堂的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等。合作學習比競爭學習和個體學習能產生更大的成功、更積極的關系和更好的心理調節。美國教育學者布萊總結到:「學生們在討論時比聽課時更集中注意力,更活躍,更深思熟慮。」庫利克也認為「學生的討論小組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比聽課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也體現了時代和社會的要求。
(二)教學實踐拒絕「低效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越來越多地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認同,「雙向五環」優質高效課堂中「合作學習」也是教學過程中關鍵的環節,它的有效運用成為體現新課程改革精神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教學過程中,盡管我們在教學中努力體現新課標精神,在各年級學生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但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走了樣,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以及在聽課過程中審視其他教師在教學中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很多問題又會凸現,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我們懷疑:有的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形式,一種點綴,學生還沒有真正進入學習狀態,就草草收場;有的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是好學生的天下,學困生「袖手旁觀」;有的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其思維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視對合作結果的評價,忽視如何提高對合作有效性的指導。這種狀態下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我們的教學實踐拒絕「低效合作」。
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我們深刻體會到自主與互助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且互為補充。自主學習能否達成預期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在實施《國家英語課程標准》,提倡「雙向五環」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之際,我們有必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問題進行探討,以利於對課程標準的深度把握和正確實施。以避免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後,班級課堂教學中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得不到參與機會而處於 「旁觀」、 「旁聽」 的被動地位。使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干預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給予引導和激勵,賦予全體學生充分的參與機會與權利, 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能勝任的學習內容,並在小組中擔任角色,承擔任務,充分展示並發揮創造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索、發現知識,在自主學習中不斷獲取知識,在合作與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提高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課題研究目標與內容
(一)研究目標
總體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並在實踐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具體目標:
1.調查分析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的原因,尋找對策,探索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2.科學的、合理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研究內容
1.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低效情況的調查研究。
運用問卷調查、教師訪談、課堂觀察等方法調查研究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象。
2.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對調查的小組合作學習低效情況,通過理論學習、歸納總結、教師訪談、課後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象的成因。
3.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策略的研究。
為學生創設情境、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並實施有效的組織;學生應增強合作學習意識和合作技能,樹立自信心,大膽參與課堂小組活動,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課題理論依據
1.合作學習是源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它以集體授課為基礎,以小組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教學中人際合作與互動為基本特徵,強調師生、生生及全體學生間的互動,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和互動來促進學習,並以小組集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
2.《新課程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安排小組合作,從小培養學生與人共處、相互合作的能力。通過學生間互幫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團體合作精神得到了培養,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學關系和愉悅輕松的教學環境,達到了共同進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形式。
3.教育學理論依據 素質教育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小組合作學習,通過教師引導學習討論,師生共同探究贊等形式的學習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協作,能力和思考表達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性和學生參與性較強,因此主要採取以下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的研究,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全面參與,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反饋後在進行研究,將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動實踐中進行再次的實踐檢驗。
2.文獻資料法。整理收集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文獻資料,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梳理有利於本課題研究理論資料,應用於研究活動的開展。
3.調查研究法。在課題研究之初,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態進行前期調查,分析得出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的症結所在,有針對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過程中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及時調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總結階段,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行後期的調查測量,對研究的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和分析。
4.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實踐中的具體情況及時地進行歸納和分析,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使之系統化、理論化,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導教學實踐。
J. 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打造高效的課堂,需要英語教師有敬業愛崗的責任心,有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有關愛學生的師德素質.教師要能夠利用一切的優質資源,融洽師生關系,吸引學生喜歡重視英語學科,提高課堂四十分鍾的效率.所謂"高效",應該是學生不僅學得多,而且要學得快、學得輕松!結合我的學習和教學實際來談幾點打造高效課堂的看法:
一.嚴肅課堂管理
1.明確課堂指令
課堂指令明確,高效,才能保證教學各環節順利進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例如停止,安靜信號:老師說stop或者Be quite.聽和做動作:老師說listen and do等.這樣節省了解釋活動規則的時間,使整節課緊湊,高效.
2.制定課堂紀律
聽講規則:有同學發言時,其他學生必須認真傾聽,有不同意見要舉手,不能打斷.
朗讀規則:跟讀時,書本放桌上,用手指指著讀,以便老師檢查是否人人都開口讀,指讀可加強學生對字形的識記.
發言規則:先舉手,再發言,發言時聲音響亮.
互助原則:當同伴有問題(開小差或看不清,不會記錄時)要及時提醒,幫助.
3.實施獎懲制度
對於課堂表現優秀的學生要大力表揚,對於不認真聽講的學生也要適當處罰,如取消參與課堂游戲的資格,更不允許有破壞課堂紀律的行為.同時,在獎懲過程中,應主要以小組,集體為單位,盡量避免對於個人的懲罰.
4.引進競爭機制
在教學各個環節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作為學生學習的催化劑,讓學生比學習、比紀律,既激起了他們高漲的學習情緒,又維持了良好的課堂秩序.
二、創設真實有效的情境
英語中的情境是指一種生活場面.在英語教學中,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1.把握情境的實用性
只有當所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符合時,才能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從各自的生活背景出發,迅速投入到所創設的情境中,准確地體驗和理解語言.
2.注意情境的趣味性
案例一:《On the farm》
T: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很有趣的游戲.(邊說邊演示課件)小精靈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很聰明,就想請大家幫忙,他這里有不少動物的叫聲和它們喜歡吃的食物,你能猜出是哪種動物嗎?(教師開始演示課件,並指名回答.)
這時有同學小聲議論「又是猜動物,一點也沒有趣」,教師似乎聽見了,但還是堅持一一指名回答.
案例二:《Happy birthday》
在教學「Happy birthday to you !」時,設計小動物們給喜羊羊過生日的情境,顯得形象、生動、有趣.學生在這個游戲情景中深入角色,踴躍表演.
創設情境的目的之一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活動中.故我們所創設的情境就應該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突出童趣.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現時都是新鮮的、有趣的,如以上這個guessing game,再如其他的小小營業員、小小設計師等,但如果重復次數太多,同樣會使學生生厭.因此任何情境一旦使用次數過多,就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致在課堂上出現「多情反被無情惱」的尷尬.
三.優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各種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來走路」.因此在設計活動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設計要與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緊密結合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活動的設計是要求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進行.
2. 活動設計所要完成的任務要有層次性
通過活動所要完成的任務越容易,參加活動的人就越多,獲得的成功體驗也就越多,學習興趣就會越濃厚.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所要完成的任務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3. 活動要重興趣,貼近生活
學生興趣與學習效果及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設計的活動根本喚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達不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一年級Dinner time一課的教學目的是聽、說、讀cake、bread、milk、juice等單詞和聽、說Have some…,please. Thanks,I like…等句子.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可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把教室布置成肯德基快餐店,讓學生猶如置身在肯德基快餐店裡,所設計的活動都圍繞著肯德基快餐店裡的顧客和服務員之間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幾乎每位學生都有去過肯德基快餐店的經歷,而且85%的學生都喜歡吃肯德基.所以在學習新授知識時,學生會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角,通過親身參與活動,使其口頭表達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有效的小組合作,能讓學習好的學生充分發揮小老師的帶頭作用,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率.給學生大量的發言機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大調動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1. 科學合理的分組
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1)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2)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和英語水平,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合理的分組.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2. 明確要求和任務
為了防止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當中,學生進行無目的、無針對性、無必要性的討論,而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不能按要求達到合作的目的,教師一定要在小組合作前提出細化的教學要求和明確的教學任務.在展開小組討論之前,教師可以和一兩名同學Make a modal.完整地呈現一遍對話,也可以用幻燈片的形式出現一些Useful sentences. 這樣既為合作學習奠定基礎,又能激發學生的創造運用語言的潛力,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3. 給予充分時間
要真正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確實使學生從合作學習中有所獲、有所得,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尤其是涉及到語言現象、語音規律的,更需要讓學生進行個體的獨立觀察、思考,否則這樣的合作也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討論、操練和表演,而不是當學生們的合作剛剛開始,思維剛剛活躍,表演、合作、討論活動就淺嘗輒止.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興趣,提高效率.
在英語教學中,合理地運用錄音機、錄像、課件等多種現代教育媒體,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密度,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拓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力,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觀察、思維、想像等能力,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使他們更好地學習新的知識,使英語教學有聲有色,有情有景.
教育專家葉瀾曾經說過:「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學生們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十分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和自己的感情投入,想盡各種辦法,運用多種手段,創設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而且要提高活動的效益,使英語課堂不但有「氣氛」,而且有「效果」,使學生不但積極「動」起來,而且在「動」中有更多收獲.讓學生在充滿激情,主動投入學習過程中實現語言習得,提高交際能力,使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旅程,英語學習則成為旅程中最難忘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