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幾種有效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一)加強語境教學方法應用
英語語法的學習情況是通過學生在語言應用中體現出來的,英語語言是以其獨有的文化和環境背景為依託的,因此語法的教學也要注重情景的創造和介紹。初中英語教學中隊語法的教學一般都是從理論結構上進行講授,但是每一語法都是有其語境的,語境的運用實際上非常重要。初中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突出文章的背景介紹,語法教學中突出語境的分析,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何時應用何種語法,從而真正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二)應用情景對話模式開展英語語法教學
語言的最強大功能就在於交流,我國中小學的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也在於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對語法的學習必須要積極主動才能真正的學進去和掌握住,依照初中生的水平,只有通過生動的實際的情景才能學到兼具理論和實踐性的英語語法。初中英語教師要改變傳統僵化的課堂教學氛圍,營造生動的充滿互動的情景開展英語語法的教學,讓學生張口進行英語對話,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用英語表達,在情境中學生更加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成為主體,也能得到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三)教學中應用現代多媒體
英語學習尤其是語法學習是十分枯燥的抽象的,因此有必要在教學中利用課件展示圖片或者播放動畫、視頻等方式來提高學習的趣味性,通過經典外文影片的觀影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語法的實際應用。Look
at the picture.What are they
doing?同時,多媒體還可以用來展示內容豐富的課件,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做好課程設計,力求讓學生在課件中可以看出清晰的語法結構體系。多媒體課件還可以應用在練習等多方面,多媒體教學能夠使枯燥無味的英語語法教學變得富有趣味性,對於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英語語法教學還可以應用精講精練、經典美句賞析背誦、游戲學習等多種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應用上述對策開展英語語法教學時,需要注意結合初中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等因素,要選擇與初中生生活相關的並能夠引起初中生興趣的話題和情境,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能力為目標開展教學。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⑵ 自考英語教學法怎麼考有誰給個詳細的考試重點大綱考過的進來講一下經驗嘞,一定要實用的!
我也准備考 真題的話只有網上有的賣 是電子版的 還是沒有答案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考啊。。。有人說只要把書看會就行了。加油吧。。。
⑶ 語法教學
外語教學是實踐性和交際性很強的一門學科,這是外語教學本身的職能和我國社會發展需要所決定的。然而,多年來,中學英語教學只注重語言形式,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忽視培養交際能力和掌握語言運用能力。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不得不花過多的時間講解繁雜又枯燥的語法規則。這種重語言形式,輕語言交際的教學思想,長期籠罩在我國英語教學中,是交際為語言服務,還是語言為交際服務,一直成為英語教學爭論的焦點問題。本文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從理論上就如何用交際法教語法作了初步探討,通過運用交際和模擬交際指導。 一、在中,明確英語教學的核心就是交際 教學是師生之間的交際。交際是人與人之間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師生作為教與學兩個主體是平等、合作、協商的交際關系。學生是認識的承擔者、實踐者;教師也是認識的承擔者,只是任務和角色不同而已。學生學習外語,靠自己主動地學,直接與英語信息源(如所學材料)發生作用;教師是指導者、助學者和引路人,通過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不單是我教你學,也不僅是我講你聽,而是師生雙方互動的結果。 師生雙方的認識活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學生認識的客體是英語,教師認識的客體是教學規律。學生認識英語進展的快慢,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依賴於教師對教學規律認識的深淺,當然教師對教學規律的認識也離不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的客觀效應。教學雙方都以對方提供信息,教學就是為了促進這種交流。 實現教學過程的交際化。我們要努力通過人的交際的最優化促進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有效運作,不斷實現學生認識結構的重構,在過程中,牢牢把握方向,明確英語教學的核心就是交際,既要扎實地掌握語言知識,更要培養學生交際的能力。 二、在中應處理好幾個關系 交際能力是語言的構成規則和語言的使用規則在一定情景中的具體運用。具體而言,交際能力包括兩個方面,即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只有在真實的情景中,交際能力才具有實際意義和有效性。為了培養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處理好相關三個方面的關系: 1. 英語與母語的關系。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和能力是培養交際能力的一個方面。以往教師在課堂上漢語滿堂,缺乏必要的英語學習氛圍,有些學生由於不會讀,怕念不準,不得不使用漢語語言去注音。遣詞造句時,他們大都依照漢語思維去造英語句子,結果說出來的句子錯誤百出,不倫不類。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實際表達中,由於一味尋求漢語的幫助,把先要表達的想法在大腦中通過漢譯英,然後再表達出來。這樣就嚴重地影響了語言表達的准確性和流利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必須要採用直觀教學手段,把英語和要表達的事物直接聯系起來,讓學生直接理解,直接記憶。其次,必須要用英語教英語,讓學生直接用英語理解英語,直接用英語下指令去做事情。第三,要盡量使用英語,在必要時使用漢語。適當使用漢語是必要的,進行適當漢英對比也是必要的,但不宜過多。 2. 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語言知識是為交際能力服務的,是整個交際能力的基礎,學語言和學游泳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只教會學生學游泳的知識和要領,而不讓其下水練習,那是永遠也學不會的。反之,如果一開始就把初學游泳者扔到河中或大海里去,任其自然,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學到本領。所以,也同樣,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交際性,不但要「活學」,而且要會「活用」,「在用中學,在學中用」。所謂「活學」就是將語言結構運用到一定的語言情景中去。由此可見,語言形式不再是以機械的、枯燥的、無意義的形式來教學,而是要通過豐富多彩的、直觀的、真實的交際化的形式來教學。 3. 聽說與讀寫的關系。聽、說、讀、寫,即通常所說的「四會」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部分。它們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在教學中互相依存、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沒有聽,就不可能有說,離開了說,聽也受到限制。只有聽懂了,才能進一步學習說,聽准了才能說得對。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聽和說要一起抓,同時練,以聽保證說,以說提高聽。寫能加強讀,讀能促進寫。讀是寫的基礎,要在讀的基礎上開展寫的訓練。書讀得越多,寫起文章來就有詞、有句、有內容。讀和寫要一起抓,使之相得益彰。真正做到聽說領先,讀寫跟上,使聽說讀寫教學的立足點,著眼點落到實處。 (一)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強化交際功能 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科書在教材的編寫中為了改變傳統落後的教學模式,突出實踐性和交際性原則。其主要特點有:1、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內容;2、使用循環式編排方法,系統地安排教學內容,不斷反復,多次循環,逐步擴展、加深。3、在用中學,積極地運用語言,而不是單純地學習語言。4、教學內容力圖密切結合學生的需要,符合學生的興趣,以便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動機,又能做到學以致用。 教科書的設計有助於學生運用語法結構實施大綱中規定的交際功能,如問候、道歉、建議、邀請、描述人物和行為等。另一方面,現行初中英語教材大都採用句型教學教語法,這為實施用交際法教語法奠定了堅實的語言基礎。以現行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第一冊第7單元為例,本單元的語法核心是「確認所屬關系」。用交際法教語法,首先從語言的社會功能對語言現象進行了分類,鼓勵學習者學會表達「歸誰所有」的意義;其次,從實際需要的角度揭示所屬關系功能,更具備實際意義,更符合學生語言的認知特點;第三,交際語法以更為結合生活的實用的分類形式把傳統語法所謂的「物主代詞」和「名詞所有格」的概念包容在一個門類之中,這就為學習者的正遷移提供了方便,為了使學生對物主代詞的運用有真實的感受,教師可把學生已學過的實物名詞(室內用品、食品、交通工具等)進行比較,從而進行靈活的小組對話(涉及交通工具時可用圖片代替)。這樣的交際會話充滿生活氣息,把句型放在一定的語言情景里教,引導學生用所學的句型表達思想,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拓寬教學思路,體現交際多樣性 的原則決定了交際法的多樣性。多樣性的使擺脫講解規則、舉例說明、練習印證的刻板教學模式,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交際多樣性表現在兩個主要方面:一個是不同類型的項目採用不同的方法,另一個是同一項目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教。如句型轉換訓練對掌握基本句型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式,但它的缺點在於單調,學生容易不動腦筋而隨聲附和地進行口頭操練,為此,教師可採取以下措施。 1)加快訓練節奏, 因為快節奏可以激發接受訓練人的參與興趣; 2)每一單項操練應嚴格控制時間,務必不要使此類訓練顯得冗長; 3)不斷變換學生訓練的組合方式,齊聲操練,分行分組操練,個人操練應當穿插進行; 4)用競賽或游戲等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奮程度。 (三)假設語言情景,活躍課堂氣氛。 根據培養交際能力的目標和構成因素及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在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策略、情意策略和智力策略。其中情意活動策略是關鍵。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讓學生用英語來表情達意,進行各種不同的活動。同時,培養情感意志,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主人翁和遠大理想,激勵濃厚的興趣、愉快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和自信心。融洽師生關系,強化互助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格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運用鼓勵、表揚手段使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傳授語言知識、進行語言技能訓練和交際活動都是在社會語言情景中實現的。語言是語音和意義結合的統一體,是客觀情景的反映和代表。如果沒有情景語言就喪失其意義,語言就不能反映和代表什麼。因此,社會語言情景決定著使用外語詞、句、篇的形式和意義。可利用客觀實物,圖片、圖畫、錄音、投影、電視等多媒體,眼神、臉部表情、身體動作,外語上下文和學校教學等真實情景假設情景。用交際法教語法,就是為了運用語言,語言運用不僅能造出合乎語法的句子,而且更要培養正確、流暢、得體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四)講究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效率 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第一冊第二十單元,本單元的語法重點是:there be 句型,教師可以在講台上放上一堆學慣用品,先讓學生確認事物,進行操練,操練分兩步進行:一是機械操練,二是意義操練。機械操練從范句開始;或由老師口述,學生耳聽;或用課本里現成的范句,還可用課文里的典型句。范句熟練後,老師可用實物提示(或給學生提示詞),然後逐漸加快速度,先提示學生熟悉的詞或片語,逐漸添加不夠熟練或已被某些遺忘的詞,使句型操練和詞彙復習、片語用法練習結合起來。當然在操練之前要給學生觀摩例句的時間,在操練過程中要給學生體會理解句型的餘地,操練之後還要給學生回味、記憶,甚至與頭腦中出現的其他易混淆句型進行比較的時機。因為機械操練的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句型結構的形式、語序、搭配,同時達到上口。然後再進行意義操練。意義操練要從問句著手,不斷誘導學生變換回答方式。一會兒用肯定,一會兒用否定,肯定、否定交替進行,有時用單數,有時用復數,單、復數交叉出現,時而機械操練,時而意義操練,從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這種語言交際的實踐,學生隨著感性認識的英語材料的不斷積累,通過對語言材料加以整理,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歸納出語言規則,升華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能動地回到實踐,即歸納掌握了語言規則又回到和指導聽、說、讀、寫交際活動的實踐中來。 總之,用交際法教語法方法很多,筆者選取上述三個方面加以闡述,其用意就要明確中學所教的語法是實踐語法,而不是理論語法,要以實踐為綱,以交際為中心,以技能為核心。同時要引導學生學習的思路,對語法不要進行過分的思辨。對語法學習的目的要有較深刻的認識,把語法作為手段來學,作為橋梁來用,克服為學語法而學語法的偏向,以為語法就是為考試用的,是死的,要死記硬背。另外,老師還要有意識地把學習語法的目的引導到實用和交際方面來,使學生有機會在課外實踐中運用,增多語言交際的機會與數量,正如李庭芝教授在《英語教學法》一書中指出的那樣,「英語教學里的交際性原則,要求教師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教,也要求學生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學,還要求教師和學生課內課外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用。」因此,用交際法教語法,正是通過一系列的交際活動的實踐,達到交流思想感情,最終達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打好基礎的目的。 1. 胡春洞主編:《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 3. 章兼中:《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載《課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10期。
⑷ 如何讓英語語法教學變得輕松有效
一般來說,傳統的語法教學是老師集中講解,學生進行操練這種模式。但是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效果不怎麼理想,因為學習者沒有參與語言特徵並加以理解運用。學生都是在機械地背誦和孤立地操練語法結構,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習者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所以學習者很難形成習慣去學習語法並在交際中進行運用。但是如果我們教師的概念更新、方法得當,那麼英語語法教學完全能跳出傳統應試的模式,同時能夠充分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林燕,2003)。而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學習者能夠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才能認為他們真正掌握了語言知識。當代英語教學專家張正東先生指出:「語法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握語法學,而是為了取得學習目的語的工具。學語法→用語法→丟掉語法。鑒於以上情況,我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對小學語法教學進行探討試驗,總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法的自信心。很多學生一聽語法課就不喜歡了,他們覺得學語法就是記語法規則,做大量的練習,所以不願意學習下去。為此,我努力使自己的課堂生動化,使復雜的語法知識簡單化,同時開展各種形式的小競賽,內容豐富的小活動,盡量多講一些關於英美國家的文化,生活故事等等。讓他們更了解英語,更喜歡學習英語。如我在上比較級的時候,我准備了兩個大蘋果。上課時,我先拿出稍微小的蘋果,說:「This apple is big.」緊跟著拿出第二個更大的蘋果,說:「But this one is bigger.」;另外通過尺子、橡皮擦以及利用班級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比較等進行教比較級,通過比較學生很容易掌握,同時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另外,我還喜歡給孩子們講故事,通過故事將語法教學滲透進去。英語故事教學體現了英語課程標準的精神,還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孩子們學習語法的興趣。教師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們學習語法,使學生對語法知識產生興趣,這樣他們才有學習的激情和熱情。據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僅有百分之十三的小學生認為學習英語語法很有樂趣,這一結果不容樂觀,這也充分表明了培養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這一任務任重而道遠。因此,要提高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將培養孩子們的興趣作為首要任務。首先,這是符合新課改的基本要求。新課程強調教師教學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要求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教學。其二,這是符合孩子們的情感態度、心理特徵的要求。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愛唱歌曲,喜歡游戲表演等等,教師在課堂上用這些孩子們喜歡的方式教學,很容易將難懂的語法變得輕松有趣;同時也很容易培養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吟唱童謠、游戲表演的過程中掌握了語言的規律。比如在講解四年級上冊Unit2 What day is it today? 這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們愛表現自己的特徵,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請孩子們自己來表現。具體做法是: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掛一個台歷,請學生來表演台歷的第一天星期日自己所做的事情,接下來可以依次翻開不同的一天,分別請學生來表演自己的生活場景中熟悉:What day is it today? It is Sunday. I play badminton on Sun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It is Monday. I play table tennis on Monday.再通過讓學生自由組合成一組,同語言搭檔進行會話,相互了解對方的日常生活。通過反復訓練,同學就在愉快、有趣的表演活動中不僅掌握了語法知識點,而且能有創造性得進行實踐交流。
三.用游戲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語法的運用,使他們樂於其中,感到新鮮多味,樂趣無窮,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於外語的學習興趣。在教授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時,我採用了「傳話」這個學生都很熟悉的游戲,我先說一句英語,如「I am going to the swimming pool.」然後第一列同學用第三人稱單數轉變老師的話,「 She is going to the swimming pool.」,依次傳下去,哪組最快哪組贏。再叫個別學生做小老師,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人稱和句子操練。這樣的方式學生容易接受,也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四. 將語法放到一種特定的情境中去學習。1、在課堂中創設真實的生活情景,這樣使得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2、用語法進行交際:情境設計要接近真實的交際,盡量做到幽默、有趣。 3、萬變不離其宗:一個語法現象要在不同的相似情境中多次呈現,避免學生理解的僵化。 4、以教材情境為基礎,不要任意擴展,以免增加難度。 5、以新帶舊,使情境豐富而不生疏,綜合而無難度。(這樣做還可以對舊知識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6、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藉助游戲激發情緒加強印象,巧用現場素材增加實感。7、語法教學要注意不同的文化因素。8、情境應有真實性,應該是可能發生的事。在教語法時,創設不真實的情境,顯得做作,別扭。我們在教形容詞的比較級時,我們可以用學生的學慣用具,如:尺子、鉛筆、鋼筆、橡皮、桌子等,也可以比衣服的大小、顏色、學生的高矮、胖瘦等,這樣直觀、有趣,又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常用的東西,不一定非要去用多媒體。」
五,啟發學生探索發現語法規律。(1)結合課文學習語音、詞彙項目和各類語法項目。通過課文去學語法,總比孤立地背誦語法項目有效得多。因此,在語法學習過程中,宜結合課文去學語法,要圍繞課文中出現的主要語法項目,循序漸進地學習比較系統的語法知識。這也正符合新課改和新教學大綱對英語語法學習的要求,符合新標准英語教材的設計。 (2)觀察例句,總結規律 啟發式,探索發現的學習方式要求給學生大量的例句,讓學生在例句中去觀察總結固定的句型或發現特點規律。長時間地訓練學生運用這一方式去學習英語,有利於學生自學英語,相當於傳授給學生一種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即使教師不講,學生也能知道該從哪裡入手去學習一個新的語法項目;同時,這樣的教和學的過程也是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過程,利於調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精神集中。同時,注意對於語法規律的總結盡量用便於學生理解的語言,這樣一來,也是學生易於記憶和自我歸納。
六,運用英語語法教學原則,正確引導學生自我創造與運用。運用交際是學習一門語言的最終目的,要學好一門語言,必須要反復操練達到靈活運用。學生能否創造性地使用語言是檢驗學習一門語言的重要標准。小學生對語法的學習,首先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識記,再經過反復循環的練習,建立一種語言規范,形成一套語感,最終達到創造性運用的目的。比如:在六年級上冊UNIT4的GOGO日報短文中主要講述了怎樣與筆友進行寫信交流。用到的基本句型有這些:1. I』m from…2. Let』s be….3.I like singing…4.Igo hiking…once a month…學完日報短文後,教師可以學生自己上網選擇適合自己的英語國家的筆友,讓他們與自己的筆友通過E-mall互相交流。學生在既好奇,又興奮的情緒驅使下,在實踐運用中掌握所學的語法知識,甚至沒掌握的還要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以完成每一封與筆友交流的E-mall。這就是說,通過設立一種運用的迫切性來激發學生們學習的動機。
英語本身是一種語言工具。所以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創設各種活動多想各種方法來進行英語語法教學,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學以致用,學生在活動中通過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在自由活動中,學生能學會靈活應變,學會創造,學會獨立學習,而且,交際和角色表演的活動有利於理解語法知識,提高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然後再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
⑸ 初中英語語法怎樣教學
一、語法教學中存在的難點
1、英漢思維、英漢表達的差異
中國人與西方人在對問題的表述方法上,確實存在許多差異,這些差異束縛了學生,成為他們英語學習中的困難。比如說,在地址表述中,英文是由小地點到大地點表達;而漢語,則習慣於由大地點到小地點表達。再例如,漢語表述:桌子上有幾本書?英語則表述為: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這種表達的差異性,在扭轉過程中,因需要調整、適應而造成一定的學習困難。
2、語法項目紛繁復雜
每個單元都有新的語法項目,這些項目重現率低,運用機會少,也致使學生學習起來感到生疏。例如,在英語教材的單元中,蘊涵著各種基本句型和名詞、形容詞、代詞等各種詞性,還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狀語、定語等句式結構,以及相關的時態和語態的使用方法等等,都對學習形成壓力。
3、語法教學單調乏味
語法教學由於理論性強,教師發揮性差,互動性少,使得教學內容枯燥而不具備生動性,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課堂氣氛也往往沉悶,學生易產生疲勞心理,這些都對語法教學效果提出了挑戰。教師若不能正視這些客觀性,把語法帶到生活情境中講解,就會陷入枯燥教學境地。
二、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操練僅留於形式
有些教師在課堂中不應直接講解語法,語法教學會減弱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語法教學中要求學生一味進行機械模仿操練,不引導學生觀察語言結構、歸納語法規律,表面上學生通過操練能較流暢地表達,但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掌握語法知識,在實際交際中不能運用准確和得體的英語進行口頭表達,也寫不出幾句完整的句子,難以實現語言高質量的輸出。
2、直接講解仍不時出現
有些教師在讓學生模仿操練後,生怕學生不能記住語法知識,於是採取「先操練後講解」。在學生操練之後,教師直接講解語法知識,單向灌輸,學生被動記憶。學生雖然在較短時間內似乎掌握了目標語法,但沒有經過思維,被動獲得的知識難以內化為語言能力。於是,就出現了雖經多次講解的語法,學生仍不會准確運用的現象。
3、訓練內容缺乏語境支撐
在模仿操練中,很多教師仍僅關注語言的形式,所設計的操練形式和內容往往存在「為了訓練而設計」的現象,忽略運用語言時所需的語境。在特定的言語環境中學生表面順利實現了語言的准確輸出,但在具體語境中仍不會靈活運用。語言實踐是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的必要途徑,這一途徑的實現必須以具體的語境為依託。了解了英語語法教學的難點及目前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採取了下面的語法教學策略:
1、中學英語語法教學方法的選擇應體現其階段性:
七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有效的語法教學,增強其讀英語的興趣,增強其對英語這門課程的喜愛,使學生達到好學和樂學的目的。我們首先要找到影響語法教與學興趣的因素,為將來的發展鋪平道路。八年級是初中學生分化最為明顯的階段,隨著課程難度的加大,有些學生會失去信心,影響學習。此時教師要研究教法,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材主線的「三主教學法」;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讓學生的眼、耳、手、腦、口都得到鍛煉,提高學習語法學習效率,從而培養他們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
⑹ 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有哪些實踐方法
(一)功能策略給學生提供和創設真實的語言交際情景和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從而使他們能運用語言規則達到能交際的目的。它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 情景教學法是指運用目的語的環境。學習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教師應利用真實的環境或設置模擬的情景進行語法教學。其中包括利用實物、真實的語境、體態語言、非語言手段以及多媒體等手段,使語法教學更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
(1)創設一個對話情景,設置猜測性任務在復習不定式這堂課上,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這堂課的重點。教師創設一個與遲到的同學進行對話的情景。通過對話,讓學生思考對話中用了什麼結構,布置學生任務:
猜一猜「What will we review today?」(對話如下)
T: Why are you late today?
S: Because my bike is broke on my way toschool. It's too old. T: Don't you want to buy a new one? S: Yes, I want to buya new one this Sunday. But I can't decide which one to choose. Why don't youask your parents to go with you?
S: That's a good idea. If they are free, I'll ask them to go with me.
T: Ok. I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bicyclesto choose in the shop. It's not difficult for you to choose a nice one.
S: Thank you.
T: You're welcome.
聽完對話,學生很容易猜出對話中運用了許多不定式結構,從而了解到今天課上復習的重點。創設對話情景的活動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集中注意力,在語言環境中找到目標。同時,也可訓練學生的聽力水平。
(2)利用圖片呈現目標,設置舉例型任務在總結「It's+adj.+for sb. +to do」的句型時,藉助圖片進行教學,教學效果較好。先呈現第一幅交通燈為紅色的圖,然後問學生: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 what's it dangerous for you to do?」 學生很快回答:It's dangerous for us tocross the road 把這句話寫在黑板,學生對這個句型產生印象。然後,再呈現其它幾幅圖,如交通燈變成綠色,孩子們在踢足球,骯臟的環境等,布置學生根據圖的內容,運用黑板上的句型進行列舉。在學生思考時,教師給予一些提示性的問題,學生根據圖片列舉了以下句型:
It'ssafe for us to cross the road.
It'sinteresting for the children to play football.
It'simportant for peopl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句型,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用所學句型造句。在這種以圖片創設情景的活動中,語法知識由抽象變為具體,從而使語法學習降低了難度,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
2.活動育智法活動是為了鞏固、擴充知識,活動是為了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言,才會對所學的語言理解得更加清晰,想像更活躍,思維更深刻,記憶更牢固。學習要活動化,活動要交際性,教師應把語法規則活化為活動,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主體意識都動起來。
(1)用游戲法來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利用教學游戲活化語法規則。設計精巧、難易適度的游戲活動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練習to do作賓語成份時,教師設計了「接龍」游戲,即學生運用黑扳上所列舉的動詞編成問句,向下一個學生提問 , 下一個學生必須先回答問題,再用其它動詞編問題,然後依此類推。例如:
S1:What do you want to do this Sunday?
S2: I want to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decide to do this summer?
S3: I decide to travel to Beijing. What do you hope to be in thefuture?
S4: I hope to be a doctor. What did you learnto do last summer?
S5: I learned to swim last summer.
在這種開放的意義性操練活動中,學生既練習了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又鍛煉了思維能力與快速反應能力,還加深了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和鞏固,使語法學習既輕松又有效。
(2)在討論中完成任務小組討論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學生能積極參與,在交際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在復習「to do」的不同用法後,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用不定式句型討論如何學好英語。同學們組成四人一組,展開討論,並且寫下他們的觀點。學生們很快進入狀態,討論熱烈,平時不發言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出主意。最後每個小組派代表闡述各組的觀點。綜合他們的意見,給出討論的結果,學好英語應做到以下幾點:
1.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peak English asmuch as possible in class or out of class
2. You need to read English books andnewspapers, or listen to English programme on TV or on the radio. .It can helpyou know much about English knowledge
3 . When you don't know how to solve theproblems, you may ask your teacher to help you. Of course, if you never giveup, you'll find it not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well.
這種小組討論,提供了相互學習口語,人人參與的機會。小組討論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學生綜合不定式的用法貫穿於語言交際中,既鞏固了這堂課所學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這種創造性的任務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認知策略在課堂上教師通過一系列方法進行語言知識的滲透,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交際活動活用語言規則,進行創造性語言活動。它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分析歸納法即教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後讓學生觀察、分析並找出規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就能使語法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復習不定式做賓語的句型結構時,教師先啟發學生:Do
you think it very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English?學生會立刻回答:Yes. 教師就把「I think it very importaritto learn English well." 的句子呈現到黑板上。此時,教師不急於點明"to do"的用法,而是請學生用完成句子的形式來呈現更多的句子,以檢驗學生對語法要點的理解。
如: We feel itpossible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贏得比賽的勝利)。
He foundit very hard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決這個問題)。
Jimthought it interest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爬山)。
教師在呈現每個句子時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兩人一組討論,待學生完成句子後,讓他們思考這些句子結構是否相同,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發現它們結構相同,教師進一步問他們能否總結一下它們相同的句型結構。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很容易找到規律,歸納出結構如下:主語+動詞 (feel/find/think……)十it+adj.+to do 教師還請學生注意句型中「it」 和「to do」的關系,學生很快發現他們在句子中的成分相同,「it」稱為形式賓語,"to do」稱為真正的賓語。在上述語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的練習很快歸納了「to do」做賓語的句型結構,較好地掌握其用法。這樣的語法歸納教學能使學生充分地理解和內化語法規則,並使他們逐步建構起清晰且完整的語法知識圖式。
2.比較法學生對於一些比較接近的語法規則會出現概念混淆,往往理不清頭緒。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組織學生將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行思維加工,引導他們對類似的語法現象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啟發學生找出關鍵點及區別,有針對性地解決語法問題。在復習不定式的公開課中,教師運用了比較法幫助學生找出現象之間的區別,以掌握其用法。在復習「看見某人做某事」 的結構時,教師在黑板上呈現兩句看似相同的例句:
1)I often see him________football. (play)
2)I saw him_________ football when was walking past.(play) 然後,弓l導學生觀察並找出上述三個句子的不同之處。學生會發現,第一句話中含有「often",表示看見他踢足球的動作經常發生,第二句話中含有「when I was walking past」表示當教師走過時,看見他正在踢足球。通過比較,學生發現了兩句句子的差異,確定第一句應運用 「see sb. do sth」 的結構,空格上要填"play";第二句應運用「see sb. doing sth」結構,空格上要填"playing"。運用比較法,把看似容易混淆的語法知識「化難為易」,學生很輕松地掌握其不同的用法。
四、運用任務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 教師設計任務活動要有針對型,所設計的活動應吸引全體學生參加,保證有效的分層教學。基礎差的同學可以進行難度較小的任務,成績好的同學可以執行難度較大的任務。另外,設計任務時要採用「階梯型任務鏈」。所設計的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高級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教師還應該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有意義,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大腦始終處於一種激躍狀態,通過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使其學習自化、自動化、智能化。
2. 教師應該是「任務」的評判者。學生經過合作學習後,教師應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狀況做出評判。教師不能以命令的方式對學生的言行做出生硬或有傷學生的自信心的評價,在不違背合作型原則下,教師以暗示法對錯誤進行糾正,對正確加以強調。真正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相信每個學生都有進步,使學生有更大的積極性去獲取知識。
3. 任務型教學更要求每位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英語教師要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學習先進的外語教學方法,還必須有深厚的漢語和外語語言知識儲備,廣泛了解英語國家的人文知識和風俗習慣,具有熟練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特別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英語教學,能給學生們創造廣闊的視覺空間,大量的圖形信息和多姿多彩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趣,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五、結束語在語法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觀察事情,實踐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的、開放的、生動的、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它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提供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使他們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中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教師要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精講精練,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活潑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參加課堂學習活動,使語法教學生動有活力,為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⑺ 求英語專業英語教學法復習重點
本復習資料只作為參考:特此申明
內容一:
一、填空題:
1、中學英語課是綜合性工具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2、教英語的含義不僅僅包括教學內容,也包括(教學形式)。3、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4、思維性是指語法教學和思維訓練的(結合)。5、詞彙是語言的(建築材料)。6、句型教學雖與語法教學、課文教學有關系,但又是相對(獨立)的教學領域。7、在聽的教學中要把分析性聽和(綜合性聽)相結合。8、聽是說的准備,聽的准備比較充分,說的(學習)才會比較順利。9、在閱讀能力發展的初期,讀的活動一般都是眼睛看到文字元號,大腦產生(視覺)形象。10、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學就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班級情況和(教材內容)。
二、單選題:(為了方便,選擇的答案只出示一個,為括弧里的內容)
1、片語是很重要的語言單位(兩個以上的詞都是片語。)2。中學英語運用研究指的是(研究已有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的運用)3。用英語想英語指的是(在使用英語時要用英語想,而不是用本民族語想)4、外語教學是實踐性和交際性很強的一門學科(這是外語教學本身的職能和我國社會需要所決定的)5、在寫的教學中,各字母之間、字母和音標之間的比較(可以促進書寫技能的提高)6、成績測試的目的在於檢查和評定學生(在一個教學階段里所取得的成就)7、在詞彙教學中(質和量是分不開的)8、多樣性的語法教學使語法教學擺脫(刻板教學模式)9、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句型教學常常(以分析和記憶為主)10、教學法應有高度的靈敏度(以適應英語教學微觀和宏觀的變化)
三、判斷題
1、聽是語音教學的根本方法。(Y)2、教語法不但要注意條理,還要注意層次。(Y)3、檢查學生聽的效果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書面成績。(N)4、說是用語言表達思維的言語活動(Y)5、英美人用英語來體現和組織他們生活經驗的形式與我們用漢語來體現和組織我們生活經驗的形式是完全不同的。(N)
四、名詞解釋:
1、經驗型任務-----經驗分語言經驗和生活經驗。就是在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經驗幫助學習。如果所學內容超出學生經驗范圍,教師要運用各種手段如預教、提供背景知識、組織討論等將學習任務帶進學生經驗。
2、語言教學目標-----語言教學目標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教學要達到的語言目標。語言教學目標分四類,即語言目標、概念目標、技能目標和語體目標。語言教學目標還可以根據課時的需要再具體劃分為子目標和最小目標。3、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指的是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採用的方法和手段,例如重復、做筆記、享福交流、通過背誦加強記憶等等。學習策略的採用由學生個性的因素決定。如外向型的學生願意與人交流而內向型的學生喜歡默讀等。4、學習者自主----學習者不應當作為被動的接受者來完成表面互不關連的學習任務,而應當作為積極的參與者與教師一起介入任務的設計、活動的開展和對任務的評價;學習者應在最大的程度上學會自主與獨立學習;學習者對語言和語言學習了解越多,對學習過程的控制就越強,從而對自身發展就越具責任感。5、成績測試-----是指依據某一考綱及其相應的教材內容和要求來命題對學生進行檢查的測試,目的在於檢查和評定學生在一個教學階段里在學習上所取得的成就。6、分享型任務-----指教師運用「學生資源」,組織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類練習在各國外語教學中被廣泛使用,特別是用語口語練習。分享型任務注重課堂任務的交際性,同時能在課堂中最大限度的保證每個學生的參與性。7、水平測試-----水平測試不依據任何教學大綱極其相應的教材內容和要求來命題,而是根據對所需人才的外語水平的要求來命題,目的在於評定被測者的外語水平是否能勝任某一新的學習任務或工作。8、任務型語言教學-----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擬人們在社會、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從事的各類活動,把語言教學與學習者在今後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運用結合起來。任務型教學把人們在社會中所做的事情細分為若干非常具體的「任務」,並把培養學生具備完成這些任務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9、效度-----是指測試的內容及其方式是否符合測試的目的要求。如果符合測試的目的要求,測試的結果也達到了既定的測試目的,那麼,就可以說這個測試是有效的,即具有高效讀。10、信讀-----是指測試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如果測試成績成績如實地反映考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那麼這種測試的信度就高。反之就底。
五\簡答題:
1、分享型任務的特點是什麼,如何開展分享型練習?
答:特點:運用學生資源、合作式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展開方式:教師運用「學生資源」,組織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完成任務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最大限度的保證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參與任務的設計,結果的評定等等。
2、為什麼要在教學中給學生布置獨立型任務?
答:獨立型任務就是要陪養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在沒有教師的幫助下在課堂上獨立完成某些學習任務。如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根據上下文猜詞意,藉助工具書閱讀了解課文大意,出示部分單詞,讓學生設計對話聯系等等。
3、中學英語教改實驗的范圍和內容包括那些?
答:范圍:班級、年級、學校、跨學科和跨校等不同的單位。
內容:有教材、教法、知識、技能、智力、能力等。或者教學目的、路子、方法、手段、方式,以及教材,教學參考資料、課外讀物、
內容二:
1、教學基本原則分成兩類:一類是教育教學論所提及的一般教學原則,一類是知道中學英語教學的專門原則。
2、一般教學原則有八項:1)高速度語程序、反饋、循序漸進統一。2)高難度與可接受性、鞏固性、有效性統一。3)直觀性、啟發性與系統性、結構性統一。4)激發認知興趣和求知慾、動機與理解學習過程統一。5)理論聯系實際與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統一。6、科學性與教育性、思想性、目的性、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統一。7)一般發展與因材施教統一。8)創設最佳教學條件與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最優結合統一。
3、中學英語教學的專門原則反映中學英語學科的特點、外語學習的心理的特點、語言的特點,反映中國人教英語和學英語的特點。
4、中學英語教學法的基本原則:1)用英語叫英語。2)用英語想英語。3)正確對待本族語。4)語言和言語的統一。5)背誦和多練習相結合。
5、用英語教英語:中學英語課是綜合性工具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英語既教學的對象,又是教學的手段,從而體現出英語課不同於其他課的一大特點。教英語的含義不只包括教學內容,也包括教學形式。用英語叫英語是中學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用英語教英語的原則要求教師牢牢記住學生學過的一切語言知識和材料。用英語叫英語實際上應形成教師的一種習慣,同時也應轉化為學生的習慣。用英語教英語貴在堅持,這一原則能否貫徹,首先不是能力和水平問題,而是認識和態度問題情感和意志問題。說的嚴重一點,不認真努力貫徹用英語教英語的原則,久等於不珍惜學生的時間。而抓住這一問題的解決,兩級分化、單詞難記、語音回生、聾啞外語等問題久會大都迎刃而解了。
6、用英語想英語:用英語想英語,指的是在使用英語時用英語想,而不是用本民族想。在外語教學中,常說用外語思維,確切的說應該是用外語想。用英語想英語,也可以說成用英語思考。培養用英語思考的基本途徑是系統的大量反復使用。培養用英語思考,首先消除學生的怕錯思想,同時增加同義詞和同意結構的替代練習,訓練有條理、有程序的表達習慣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還要注意創設英語環境,製造英語氣氛,病降低一部分練習的難度,以換取更高的練習速度。中學生的思想外殼主要是漢語。抓英語思考的培養,久要研究和處理英漢兩種語言的關系。
7、正確對待本族語:本族語也就是母語。我國中學生而言,母語也就是漢語。在外語學習中,遷移是原有模式的突破和改造,是久模式發展為新模式,因此也是一種創造。正確對待本族語,方法在一個「巧」。所謂「巧」,在外語教學中,一是表現在程序上,講和練恰到好處,不過火,不夾生;二是表現在遷移上,不學能知,不習能熟。正確對待本族語具體變、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備課時反復考慮英語和漢語的特點。教師要深刻認識英語和漢語的異同。2)在學習方法上,陰道學生逐步拋掉盲目的比附和不加區別地吧漢語習慣逃到英語和漢語使用上的做法。3)在本族語的使用上,一方面精確控制,令一方面恰當使用。4)科學地對待翻譯。
8)語言和言語統一:在語言學里,當語言和言語作為術語而對立使用時,語言指的是語音、語法、詞彙系統;言語指的是用語言進行的聽、說、讀、寫的交際活動。語言是社會共同性的、概括的;言語是個人差異性的、具體的。在外語教學中,如果著眼於語言,就會以教學法則為主,以形式為主,以分析為主,以教師為中心;如果著眼於言語,久會以教實踐使用為主,以內容意義為主,以綜合為主,以學生為中心。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語言和言語應該是統一的。語言和言語統一的原則體現了語言的系統性的特點,也體現了中學英語教學的交際目的性的特點。從中學英語教學的總體來看,語言和言語的統一並不等於兩者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而是要吧言語能力放在第一位,把語言知識放在第二位。以課文為中心最有利於在英語教學中實現統籌方法,即在統一時間內完成多項工作任務或進行一項工作而達到多種目的。以閱讀為中心一方面可把中學英語教學班大人多、設備差的不利因素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則可把中學生已具備有比較成熟的閱讀經驗和比較強烈的閱讀求知興趣等有利因素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限度。以學生為中心,以練習為中心,以言語為中心的思想已普遍為人們所接受。
9、背誦和多種練習相結合:背誦有利於語音和語調的正確、熟練,有利於語法和詞彙的鞏固,有利於語感的發展和口語與書面語能力的提高,有利於記憶力的鍛煉和增強。大量背誦是通往真實交際的途徑之一,是作為預備性的語言練習和鞏固性的語言練習的重要形式來使用。一篇課文的背誦至少經過三個層次:嘗試的、半熟性的、流利性的。
10、 語音教學的問題和困難:1)對語言教學重視不夠。2)對語音教學的內容和任務把握不夠。3)對語音認識的長期性認識不夠。4)教師語音不標准,示範聲音低,學生聽得不準確、不清楚。5)大班上課,單獨練習機會少。
11、語音教學原則和方法要點:1)先聽音,後開口,聽准發准。2)嚴格要求與適當「寬容」結合。3)入門階段的語音教學與整個學程的語音教學結合。4)模仿練習與掌握規則結合。5)但因、單詞、片語、句子結合。6)集體活動與個別活動結合。
12、語法教學的問題和困難:重知識傳授,輕技能訓練;重詳細講解,輕反復練習;重書面練習,輕口頭練習;重語法分析,輕語法使用;重掌握規則,輕掌握實例;
13、語法教學原則和方法要點:1) 多樣性。即多項語法多種方法,一項語法多種方法。2)層次性:如賓語從句教學:觀察;講連詞;重點練習;講規律。3)交際性。4)思維性。5)目的性。6)階段循環,重點突出。
14、 語法教學的基本套路和技術:1)逐步滲透,自然習慣。2)提煉句型,列出公式。3)創設情景,形象直觀。4)英英比較,英漢比較。5)圖表概括,印象深刻。6)系統講解,深化理解。7)詩歌創設,生動有趣。8)練中有講,及時點悟。
15、詞彙教學的問題和困難:1)孤立教詞,講得過多,消化不良。2)接觸少,重復少,吸收少。3)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負擔過重。4)系統性不夠強,邊學邊遺忘。
16、詞彙教學原則和方法要點:1)質量並重,逐層加深。2)立足於詞彙系統之上,著眼於詞彙教學之外。3)集中分散,交替互補。
17、句型教學的問題和困難:1)獨立性不夠。2)演化性不強。
18、句型教學的含義:句型也叫句式。句型就是從口語和書面語的無數實際句子中概括出來的句子模式或模型。句型是有代表性的、常用性的。句子的數量是有限的,而以句型為依據所衍化或生成的句子數量是無限的。句型好像是數學公式。在教學中,句型是獨立的。它和語法規則、例句有關系,但不是一回事。語法規則是知識性的,語法例句是為描述語法規則服務的。句型教學是模式性的,是為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服務的。語法教學規則首先要求認識,句型教學首先要求模仿。
19、 句型教學的意義和作用:1)減輕學生心理壓力。首先,句型教學起一種化販為簡的作用。另外,句型教學還起到化零為整和化抽象為具體的作用。2)有利於精講多練。3)通向熟練掌握的一種捷徑:首先,句型操練以句為單位,比以課文為單位簡單。其次, 句型教學使學生掌握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形成以句子為單位閱讀和開口的習慣,言語活動的熟練行自然會隨之而提高。
20)句型教學原則和方法要點:1)句型教學與課文教學結合。2)機械操練與意義操練結合。3)句型教學與聽說綜合訓練結合。
21)句型教學的基本套路和技術:1)新舊聯系,歸納比較。2)句型新、單詞舊和句型熟、單詞生。3)大量重復,適當變化。4)創設語法,聯系語法。5)集中操練,分散安排。6)照顧全面,因材施教。
22)課文教學的問題和困難:1)課文教學不教課文。2)方法單調,技能單一。3)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4)機械背誦,食而不化。
23)課文教學原則和方法:1)靈活性和鞏固性結合。2)整體教學和模式教學結合。3)劃分類別,突出重點。4)直接理解和復用為主,翻譯為輔。
24、課文教學的過程和步驟:1)試聽入手的過程和步驟:整體簡介;聽說訓練;讀寫訓練;整體總結復習。2)閱讀入手的過程和步驟:略讀;精讀;熟讀;研讀。
25、 課文中的講解:講解的方面:包括語言、內容、修辭手法、藝術手法等多方面,還有串講、重點講、在課文之內和課文之外講分開。講解的方式:1)重點對比。2)實例示範。3)串講點悟
26、聽的困難:1)語言上的困難。2)內容上的困難。3)心理上的困難
27、聽的的教學原則:1)分析性的聽和綜合性的聽結合。2)分散訓練和集中訓練結合。3)理解和反應結合。
28、聽和練的基本形式:1)試聽配合。聲音與圖畫配合;聲音與實物配合;聲音與動作配合。2)聽讀配合。賭廳配合辨音;讀音配合辨意;3)寫聽配合。聽和畫;聽和寫。4)聽和說配合。口頭判斷選擇;口頭回答問題;口頭大意。
29、天生的聾子必然是啞巴。無論是母語學習或者是外語學習,學說前都要有聽的先到。聽是說的准備,聽的准備比較充分,說的學習才會比較順利。因此口語課的基本要求是以聽帶說,以聽促學,聽說結合。
30、說的困難:學生開口要過三關:1)發音、拼音和簡單的問答或對話;2)朗讀、背誦和復述或連續性的答和問;3)表情朗讀和發揮性的議論。
31、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的關系:言語和思維的關系至為密切。兩者無時無刻不在互相作用和影響、互相推進和制約。同時語言和思維的關系又是錯綜復雜的,只是因為兩者都離不開社會而獨立存在,人類是在和客觀環境的接觸和互相作用中產生和發展語言和思維的,由於人類的各個民族有共性,也有個性,因此她們運用語言來體現和組織生活經驗的方式是有同有異的。英美人用來體現和組織他們生活經驗的形式與我們用漢語來體現和組織我們生活經驗的形式也是有同有異的。語言的表達方式的不同,往往是由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的。因此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習慣用英語思維。
32、說的教學原則:1)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結合。2)精確表達訓練與模糊表達訓練結合。3)模仿性的說和創造性的說相結合。4)有準備的說與無准備的說相結合。
33、練和說的基本形式:1)句型操練。2)配對對話練習。3)說話結構練習。4)課文活動練習。5)情景說話練習。6)說話表演練習。
34、寫的教學意義: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口語和閱讀的發展。
35、寫的教學原則:1)書寫訓練長期嚴格。2)書寫訓練以字母為基礎,句子為核心。3)寫作教學早期開始,成系列進行。4)模仿學習性寫作和靈活應用性寫作結合。
36、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特點:1)興趣性和積極性。2)實踐性和交際性。3)鞏固性和發展性。
37、實踐性和交際性特點如何在教學環節上反應出來?:外語教學是實踐性和交際性很強的譯文學科,這是外語教學本身的只能和我國社會需要所決定的。1)四會能力和諧發展:聽說讀寫四會能力是和諧地發展。聽說讀寫四會能力的培養,從來就是外語教學的手段和目的的要求。2)重視交際應用:實踐性和交際性是外語教學的基本特徵,而且它不同於其它學科,不能僅僅滿足於一般的實踐性,而要利用外語進行交際和模擬的交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設計較大量的、經常的意義操練和交際操練,例如:值日生回報、兩分鍾講話、師生自由談等。
38、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要就:1)密度。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時間的使用率和有效率。2)廣度。包括連個方面:一是學生的活動面要廣,二是教學內容所涉及的面要廣。2)深度。深度就是課堂教學要有一定的難度。
39、英語課課堂教學的基本技巧:1)如何開始:從懸念開始;從問題開始;從形象開始。2)如何提問:眼看全班學生;先提問後叫人;回答機會均等;多鼓勵學生。3)如何結束:設置新的懸念;表揚和批評;唱一支短歌;幾句話結束。
40、練習的設計:速度;長度;深度;復雜度;正確度;靈活度;准備度;准備度;獨立度。
41、 為什麼要實行總體練習統籌:總體練習即一項練習活動達到多種學習目的。這是當前常被忽略的提高練習小略的關鍵所在。總體性的練習每一次都是在上一次的基礎上進行,針對上一次的問題和錯誤有的放矢,對錯誤不但糾正而且幫助學生找到根源,因而每做一次連詞都使學生更上一層樓。總體練習使學生呢個不但有行為活動,操練了技能和技巧,而且有認識活動,掌握了言語活動和練習形式的規律。總體練習不是一般的軀體活動,而是「用心」、「有心」的生理和心理活動。所以總體練習是統籌的、超越單打一的體腦合一活動。
42、練習的平衡:既是提高難度;在一定的階段以一鍾練習為中心;注意因材施教;實行總體練習統籌;加強練習的整體練習;
43、測試的意義和作用:英語測試是英語教學額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測試不僅可以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可以了解學生掌握英語的實際水平,藉此檢查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改進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測量方式不僅僅包括測驗和考試,還可以包括各種形式的練習和作用。
44、成績測試:成績測試是指依據某一教學大綱及其相應的教材內容和要求來命題對學生進行檢查的測試,目的在於檢查和評定學生在一個教學階段里在學習上所取得的成就。
45、水平測試:水平測試不依據任何教學大綱及其相應的教材內容和要求來命題,而是根據對所需人才的外語水平的要求來命題,目的在於評定被試者在外語水平是否能達到勝任某以新的學習任務或工作 。
46、測試的評估:一般可以從效度、信度、可行性、區別度、難度幾方面進行評估。
47、效度:效度是指測試的內容及其方式是否符合測試的目的要求。
48、信度:信度是指測試成績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如果測試成績能如實地反映考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那麼,這種測試的信度就高,反之就低。
⑻ 初中英語教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新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無疑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場巨大變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談論的論題。
筆者在農村中學從事英語教學十七年,對於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有許多想法。「教學」一詞中的教,在英文中為teach,有「給人示例」的意思。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的有效性,並不是指教師教得認不認真、教學內容有沒有完成。關鍵在於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如何。如果學生學的糟糕,教師教的賣力、再辛苦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筆者在教學中,很注意向同行學習,注意平時的教學反思。一節好的英語課,需要教師細心雕琢、認真准備才行。聽課及教學日誌、或教學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能的方法。
筆者通過實踐、摸索,逐漸掌握了一套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現在寫出來,與同行們共同商榷。
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筆者注意以下問題的處理:
(一)抓好語法教學
現行英語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多,課時又極有限。
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教材,在編寫內容上重復的較多,如音標、字母、日常口語、對話等相當一部分七年級課本中的單詞和句子,在小學課本中均已出現。中小學英語教材的銜接上存在著脫軌現象,嚴重地違反了教育學原理。
語法項目等比較復雜,學生不易掌握。
語法揭示了語言的內在規律。對於學習者來說,一定的語法知識有助於更正確和更標准地使用語言。而對於外語學習來說,語法學習則是掌握一門語言的捷徑。
近些年英語教學方法不斷翻新,英語課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師,尤其是剛走上講台的教師,容易走極端。在英語課上幾乎不講語法,上課就是全盤西化的授課方式,這種課實質上是很不走俏的課,費時低效不說,學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兩極分化」。
交際教學法是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的。後來在此理論基礎上,肯納爾(Canale)和斯溫(Swain)進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論,他們認為交際能力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話語能力和策略能力。
筆者認為:在語言教學過程中,不講語法和語法講的較少的作法是很危險的。英語對於學生們來說,有許多陌生的地方,如單詞難記,句子結構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學中,要騰出時間補上語法教學這一課。語法教學,也不能脫離語境——如能將語法知識融入語言材料中,通過閱讀材料分析重點內容、強化難點等方法,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內容。選取的材料應有趣: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小文章、詩詞、對話等,都可以用。也可選取英美小說簡易本中的東西,讓學生讀。網路上、報紙上許多與學生所學知識有關的材料也可以拿來用。
應該注意教材上每單元的Grammar Focus ,讓學生明白句意,再出現一些例句,歸納詞和句的用法。讓學生象學古漢語那樣,字詞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讓學生做點語法練習。這樣做,有百益而無一害。語法教學在基礎英語教學中不能缺少,方法應多樣。學生通過貼近生活的感知、理解來學習和使用語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論事。
所以我們既不要談語法「色變」,也不要脫離語言實踐,而津津樂道於語法。
(二)加大背誦力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從孩子一開始學英語,就要注意指導學生去背誦。
剛開始時,只需讓學生背一兩句話,逐漸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對話,再到背誦長文章,教師要堅持每天督促學生朗讀背誦。
學生一旦養成此學習習慣,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英語學習本無捷徑可言,入門階段需要死記硬背。想不費功夫,就牢記單詞、脫口而出講英語,恐怕是徒勞的。
許多英語名家都提倡學生背誦。如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梅仁毅先生就說過,「在基礎階段,或高年級,要努力背誦名篇,譬如說,背50——100篇,無論從語言還是從內容來說,這都是精華。背熟了,對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運用都有好處。」
真是至理名言。在教學中教師們應注意對孩子背誦能力的培養。
(三)努力用英語組織課堂
用英語教英語,這應當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要求之一,應倡導。
盡量用英語講課,語速自然停頓恰當,不給學生在大腦中進行英漢轉換的時間。
課堂上,教師如果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剛開始學生可能不太適應,但如果堅持做下去,學生的聽說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就會逐漸增強,這個筆者深有感觸。
剛走上講台時,因為用英語教英語,招來同事、學生以至領導的不解,但筆者頂了下來。剛開始時,課上允許說漢語。慢慢地,等學生適應了,盡量減少漢語的出現。學生稱筆者為「洋老師」,說我的課有趣,他們喜歡這種授課方式。
⑼ 哪種方法比較適合高中高年級的語法教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有效教學方式
一.引言
語法是語言學習中最基本的三要素之一, 是語言賴以形成和發展的要素, 是語言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對中國學生學習英語而言,他們畢竟沒有使用目的語的環境,那麼他們就很難及時、准確地辨別和判斷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語義特徵和差異。從這一意義上來講,對語法的學習便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語法教學通常採用語法規則教師一條一條講, 學生一條一條聽, 教師一條一條寫, 學生一條一條抄的教學模式, 使得語法課堂顯得沉悶枯燥, 學生只是機械性的記憶語言規則, 既容易遺忘, 也使得一些學生對學習語法, 乃至英語這門語言都失去興趣和熱情。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 我們既不應過分強調語法的作用, 又不應忽視語法的學習。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對傳統的「講、抄、背」的語法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為此,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教語法顯得更為必要。本文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原則的指導下,結合任務型教學、英語交際法等現代教學理念,探討了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方法。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原則
認識語法教學,不只是要求教師認識語法教學的重要性,還要重新認識高中語法教學的目的,改變傳統的語法教學模式。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正確領會新課程標准關於語法教學改革的精神,勇於創新,使語法教學真正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服務。因此,著力優化語法教學方法、減輕學生學業負擔迫在眉睫。筆者認為,英語語法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2.1 趣味性
新《課標》強調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而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中較難的部分。如果老師只是為了語法而教語法, 再加上一味平鋪直敘地灌輸, 學生就會覺得語法枯燥乏味, 教學效果也就不理想。所以,外語教師教語法要重視學生的參與,形式要靈活多樣,不時地改變教學活動,設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實踐性
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反映, 所學的語法結構基本都懂, 但用起來就亂, 考起來就不行。究其原因大都出在語法的學、用不能結合上。英語語法教學應與新《課標》同步,以學生為中心,要強調運用、強調實踐,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運用中逐步去掌握語法規則。因此, 教師要認真學習新的教學思想,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使語法教學更好地為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服務,並在邊學邊用中體現其作用, 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 互動性
語法教學之所以乏味,關鍵是缺乏能引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交流,在授課過程中仍只重視語法學習與考試之間的聯系, 忽略了語法的交際功能和運用目的。教師必須擺脫傳統教學中「滿堂灌」的做法, 不斷接受新的教學思想,認真研究新《課標》精神,在課堂上盡可能創造互動的機會,改變語法課堂中的沉悶氣氛,讓語法課充滿生機。
三、英語語法教學之策略
3.1 顯性與隱性語法教學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與學習有關的兩大機制是顯性學習和隱性學習。語法學習的過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顯性的,另一種是隱性的。所謂顯性教學,指通過學習語法規則來達到掌握語法的目的。其側重在教學中直接談論語法規則,語法教學目的直接明顯,強調的是教師一方的作用。隱性語法教學是指在教學中避免直接談論所學語法規則,主要通過情景讓學生體驗語言,通過對語言交際性運用歸納出語言規則,更強調學生一方的作用。隱性教學強調學生學習語法必須置身於有意義的可理解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盡可能自然習得語法。前者處於有意識狀態,而後者處於無意識之中。顯性語法教學往往採用演繹法, 而隱性教學法則採用的是歸納法。
長期以來, 英語語法教學割裂了顯性語法教學和隱性語法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事實上, 純粹的顯性或隱性學習並不存在, 它們可以相互轉換、相互作用、相互影響。rod ellis 提出了十條語法教學原則, 其主旨精神歸納為: 形式和意義並重、糾正性反饋不可忽視、輸入和輸出並舉、語法教學形式多樣化。ellis 的語法教學觀淡化了顯性和隱性知識的對立性。他在肯定顯性語法教學的重要性時, 並沒有否定隱性知識, 而是強調了它們的協同作用。eills 的顯性和隱性語法教學觀為我國的語法教學提供了可值得借鑒的路徑。在iatefl 的40 周年大會上, swan 強調:英語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大量接觸語言, 還要讓他們分析語法結構,反復使用。要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嚴格的語法訓練, 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全面提高。可見,在語法教學方面, 顯性教學法與隱性教學法不是相互排斥的兩個對立面, 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適用於不同材料、不同對象、不同情景、不同階段的兩種並行不悖的外語教學法。
3.2 任務型語法教學
任務型語法教學是建立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語言形式和意義的統一, 在語法教學方面體現了顯性和隱性教學的折衷與統一, 對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進行了很好的詮釋。新課標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在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去設計一些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在運用中學習掌握語言形式、語言規則。新教材所選的話題、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語境真實,為我們充分運作任務型教學創造了良好條件。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語法內容設計不同的任務,讓學生掌握語法知識的同時發展語言能力。
例如,在教現在完成時的被動語態時, 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任務:what has changed in our classroom?全班學生閉上眼睛,幾個學生按教師所給字條上的要求行動, 如「clean the blackboard,turn off the light, open the front door」等等。然後全班學生睜開眼睛,觀察教室內的變化,讓學生運用諸如「the blackboard has been cleaned」等現在完成時的被動語態句子進行表達。教學過程中的任務是否設計得合理直接關繫到教學的成敗。好的任務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背景, 使學生有話可說;任務的完成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 兼顧到聽、說、讀、寫的技能;任務的難度應該是有梯度性的,有難有易,以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生,並且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 讓學生逐步適應。例如上文提到的課例,因為設計的任務都跟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他們熟悉的題材,所以學生都能參與;形式上涉及到了聽、說、讀、寫的技能;而難度方面則彈性較大,好的學生可以說多一些, 或是說得較為精彩,不太好的學生就說少一些, 或是平淡些,但卻不至於無話可說,這就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參與任務的完成。
3.3 趣味化語法教學
英語新課程理念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真實有效的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可是,我們平常英語教學過程中泛泛而論的語法授課,由於缺乏趣味性很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因此,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與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是語法教學的關鍵。以下是我和同事平時積累的一些趣味法教學實例。
(1)口訣的精彩。
多個形容詞的排列順序復雜難記, 但如果我們借鑒一個口訣:「限定描繪大長高,形狀年齡和新老, 顏色國籍出材料,作用類別往後靠。」學生則能快速記憶, 准確應用,使復雜的語法簡單化。另外, 學生自創的「l o n g在前, 不久前,long在後,不久後」來區別long before與before long的含義,以及almost+not,not+nearly區別否定副詞的修飾位置,也是積極有效的英語語法學習方法,深受學生的喜歡。
(2)順口溜的魅力。
例如我們在教直接引語轉換為間接引語的語法時人稱的變化以及祈使句的變換是學生的難點,我們把這個變化編成下面的順口溜時學生就很容易掌握人稱代詞的轉換規律。一從主(he said to tom, 「i can help them.」he said to tom that he could help
them.);二從賓(he said to her, 「you can help them.」he told her that she could
help them.);三不變(he said to tom, 「they can help them.」he told tom that they
could help them.)。祈使句變為間接引語的規律可以這樣記:一改(主句謂語動詞),二變( 呼語為間接賓語) , 三加( t o ) , 四去(please)。再比如說要學生記住hero,negro,potato,tomato,zero等詞的復數是加-es的,單個記學生很難記住,但我們如果把這些詞變成下面句話「黑人英雄喜歡吃馬鈴薯西紅柿和雞蛋」。學生一輩子都記得住。
(3)歌曲的藝術性。
歌曲旋律動聽,語言優美, 寓意深刻, 是深受師生喜愛的活教材。比如講解讓步狀語從句我們就可以用richard marx的right here waiting中的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i will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這些歌詞教學,還有如carpenter的yesterday once more開頭第一句,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涉及到了狀語從句,非謂語動詞等等的語言現象。在欣賞過美妙的歌聲後去分析強化詞彙和語法,以後碰到習題再提及歌詞,就會對學生的學習形成良性循環。當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去學,去唱的時候, 他們也就迷上了英語,愛上了語法,可謂終身受益。另外,像是新聞、故事、繞口令、迴文、打油詩、文字游戲、小小競賽等教學方法的合理、恰當的使用都會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對語法乃至整個語言學習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3.4 探究互動式語法學習法
新課改提倡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高中語法教學也完全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去學習語法。以小組學習方式,根據教材的內容, 依據教師的指引, 圍繞某一個語法項目,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自己去收集、篩選、分析、處理、運用各種信息;再通過學生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學習,降低學生作為被動學習者的焦慮感,真正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筆者曾採用每六人一小組每學期輪流先在課下准備一個語法項目,並預先准備好一個電腦課件,推選兩個學生充當小老師展示他們小組對該項語法的認識,老師則在旁邊充當助手,進行補台,並將此項活動納入平時的形成性評價。由學生充當老師,課堂氣氛別具一番風味,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英語語法教學在英語語言教學中是無法迴避的, 其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雖然近些年在課改的新形勢下,淡化語法的呼聲比較大,但淡化語法的倡導者避難取易,不敢用改革教學的途徑來解決現實矛盾,勢必阻礙學生對語言的深層學習和理解。所以我們不必因教了語法而感到自己沒有「與時俱進」或「老化、落後」。要堅持實事求是,藉助英語新課程教學理論,構建所任教學班最適宜的教學方法,面對語法必教而怎樣教並無定論的實際,我們要不斷提高理論修養,提升自己已有的經驗,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探索更多更好更有效的英語語法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