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有時候總感覺老外說英語很自然,而我們說英語卻總是糾結語法句式什麼的
語言最重要的作用是溝通,國外的說英語的國人,從小有語境,就像咱們說中文一樣自然,句子的成分已經排序從小耳濡目染,不需要強調。而咱們說英語,尤其因為我們中文的句子成分順序和英文不一樣,而中文思維太強大的話就容易出現中式英語。所以中國人比較注重語法。不然溝通起來會讓外國人誤會,語法正確還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中國人也去國外生活一段時間就會好很多,培養成英文思維就好多了。
2. 想學會說英語就必須要學會語法嗎
學習英語可以不需要學習英語語法。
但要學好英語,必須要學好英語語法。
因為語法是語版言的規律。權你規律都不知道,能說你掌握了這個語言嗎?
即使是我們的母語漢語,要說好漢語、寫好文章,也需要懂漢語語法。學好漢語語法,才知道,那些句子是錯誤的,不合漢語語法的。生活中不是有很多人說的話,做的報告,其實是有語病的嗎?如果想學好英語,建議你報個培訓班,希望能幫助到你。
3. 說英語很講究語法嗎(無論哪個國家的人)
一般的交流都不會太在意語法,只要可以聽懂就行。但是最好不要犯專低級的錯誤,比屬如,you 說成 your ,其次,注意一些帶有歧視的詞語,比如黑人不能說BLACK,否則別人就會一拳把你打到,比較正式的場合,比如外企的開會,等等一些就要求高些。寫作翻譯時要求更高。
如果自己英語實在很不好,在較正式的場合交流時,要說些自己有點把握的句子,實在不行就說短句,幾個詞的說。
4. 我在說英語的時候, 總想著語法,時態之類的 如何克服
過多地抄考慮語法,也就是精確度(accuracy),肯定會影響流利度(fluency)。對自己信心不足是源於對語言的掌握還不夠。語法固然重要,腦子里也必須有這根弦,但要把握好度。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平衡就好。
建議找些地道的英語短文,最好有音頻的,各種話題的,然後模仿,背誦。既能練出一口漂亮的英語(語音、語調),又能練就英語思維,時間久了就能脫口而出,而不是在頭腦中進行「中譯英」。當然這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練習。Language output is impossible without adequate input. So just practice, practice, and you'll be able to speak really beautiful English.
Good luck!
5. 當你們在說英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語法的問題呢
很久不說或者剛開始說時 如果有足夠的准備時間會想
時間久了常常說的時候 當然不會去想 特別是要說比較長時間時 大腦哪裡有那麼快的運行速度啊
6. 英語的語法很重要嗎
同意樓上的,英語語法是很重要,但也不是最重要的,語感和語法都挺重要的,很多老外說話的時候都有語法錯誤呢,只要你有一定的單詞積累量。
7. 中國人學英語都要學語法,那說英語的老外會去學語法嗎
外國人也學語法
8. 學說英語是不是一定得學會語法有什麼好方法比較快的學會說英語
好像外國人都不關心語法,如果先說之前在腦海里過一遍語法,那麼英語永遠也沒法交流。你想想你說漢語過語法了嗎。都是自然的基於以前的模仿。所以還是要多模仿多說。
9. 學英語一定要會語法么
外國語教授薄冰說,作為中學生「只要學一點語法」就好。我是高三版的,英語不錯,我除了上過權公共英語這類的課外班以外,沒再特別學過英語。而正因為接觸英語時間長,我對於這種語言有了較好的領悟力(我不太認為是所謂的語感),很多語法結構都心領神會了。
其實我上課聽那些老師講來講去這個那個結構也覺得很混亂,關鍵是我們並沒有了解他名稱的必要啊!比如說here we go.明顯的「全倒裝」,可你說咱有必要知道嗎?咱不在日常生活中一直用的挺好么,是吧。所以多接觸英語,多看英文,充分領悟英語語言的形成習慣,這是受益終生的。
其他時候偶爾看看語法書(我覺得你看類似《無敵英語》這樣既美觀內容又詳實的語法書就可以了),能記多少記多少,短時間記不下來就記句子,有框架之後可以換血肉嘛。其實語法還是很有必要學的,只是那些沉甸甸的專有名詞沒必要都摟進腦子里。
(比如as引導的定語從句、獨立主格、非限制性還是限制性定語從句,了解最好,當然都沒必要太用力記,你將來又不當英語老師。)
10. 說英語的時候想不起來用詞和語法不準確
不確定你想問來什麼。源感覺是想問說口語的時候 想不出來語法和單詞吧。單詞的話,平時多積累多背就成,至於語法,講道理,如果是口語,真的不要這么注重語法,重要的是語感,多看看英文的電影啊、美劇之類的,漸漸地就張口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