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語法 > 句子語法范疇英語例句

句子語法范疇英語例句

發布時間:2021-01-22 01:48:05

A. 漢語和英語語法手段和語法范疇的特點用表格

普通話是優美、豐富的語言;語言方面,音節結構中母音占優勢,每個音節都有聲調,音節在漢語中佔有重要地位,這些特點是普通話富有抑揚、和諧、悅耳的音樂美;詞彙方面雙音節占優勢,構詞法靈活多樣,詞彙豐富,能夠反映紛繁的社會現象和表達細膩的思想感情;語法方面,各級語言單位的組合具有一致性,語序和虛詞是最重要的兩種組合手段,量詞豐富,這些語法特點使現代漢語的表達容易做到生動豐富、簡明准確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

漢語和英語都經歷過漫長的發展,都處於高度完善的狀態,詞彙分類非常相似,語句結構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從表面上看許多英語語言學理論應該適用於漢語語法學的學科建設,特別是漢語語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語的句法解析模式的。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因為漢語與英語相比在構詞造句方面具有許多本質上的差異。

例如,我們暫時認定英語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譯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從表面上看這兩個句子結構幾乎完全相同,可以認定這兩個句子的結構都為SVOC,其中S為主語、V為動詞、O為賓語、C為補語。但經過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許多可能是因為本質不同而帶來的不同之處。

第一,在英語語句結構中人群與其他事物一樣,在主語結構中可以被任意劃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而漢語則不同,人群一般都作為整體充當主語,在謂語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詞來履行英語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職責。在漢語中我們一般不會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做主語,而用「我們大多——」、「我們當中多數人——」等結構代替。「我們當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這樣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漢語語句。

第二,英語的動詞有詞形的變化,漢語的動詞則沒有。例如,在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相信」一詞沒有任何詞形變化,因此我們單從這個句子來看可以認定「現在,我們都相信他誠實。」是正確的理解。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於「believed」為動詞「believe」的過去形式,我們只能認定「過去,我們都相信他誠實。」是正確的理解。因此,可以相信,漢語中的動詞根本不具有許多英語中的動詞在語言表達中擔當的語法功能,所以英語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規則,甚至其他語法范疇中的某些規則、解析方法可能不適合於漢語語法化相關的學術研究工作。

第三,在英文句子中「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honest」作為賓語補語成分存在,但在相應的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誠實」一詞就不應該作為賓語補語成分存在,因為那樣會使漢語的語法規則復雜化。為了說明這一點,再取一個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that he was honest.」來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雖然它也可以直譯成「我們都相信他是誠實的」,但是我們同樣可以把它譯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這是因為漢語具有一個英語語法根本不具有的語句特徵,漢語的句子中可以沒有動詞而只有形容詞,也就是說,漢語中只要有形容詞便可以構成完整的句子,如「他誠實。」和「他是誠實的。」一樣,都是完整的句子。因此,既然漢語的語句具有這一特徵,那麼依據簡化的原則,在漢語中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和句子「我們都相信他是誠實的。」就應該具有同樣的句法結構,其中「他誠實」和「他是誠實的」都應視為完整的句子、相同的成分存在於各自的復雜句中,而且「他誠實」中的「誠實」一詞是謂語成分,而不是賓補成分,「他」一詞也應視為主語,而不是賓語。這樣的解析才符合漢語的特點。相反,如果受英語句法解析模式過多的影響而認定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的「誠實」作為賓語「他」的補語,那麼漢語語法就會因為英語的特點而被人為地復雜化了。總而言之,在漢語中單獨一個形容詞就可以作為完整的謂語,就因為這個英語語句不具有的特徵,完全可以把漢語中SVOC這樣的句法結構變為「主語+動詞+簡單句」的句式而使漢語語法盡量簡化。英語之所以具有SVOC的句式,是因為英語句子只有在存在動詞的情況下才能被視為完整的句子。因此,英語具有SVOC的句式是適應了英語的特徵,但漢語不具有這個特徵,我們採用這種句式可能並不適合漢語自身的特點。

第四,最關鍵的是,如果我們用「S、V、O、C、A」這些句子成分為漢語句子做句法解析。那麼有些句子我們將很難分析其句法結構。例如:

(1)老王太極拳打得特別好。

(2)我們中有一些人贊成你的看法。

在第1句中,我們把「老王」一詞當作主語,那麼「太極拳」一詞應該是何種句子成分呢?在第2句中,如果「我們中」是狀語,那麼「有」和「贊成」哪一個是主要的動詞呢?我們沒有任何線索來判斷,因為漢語的動詞只有一種詞形,也就是說,漢語的動詞根本就沒有原形和與之相區別的其他形式這一劃分。如果認定「有」一詞為第二句的主要的動詞,那麼第二句可能會出現兩個主要的動詞,因為動詞「贊成」表達的是句子的主要內容。

綜上所述,雖然英語和漢語在句法結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於二者在組詞造句上存在著許多本質上的重大區別,各自都有一些獨有的句法特徵,因此漢語句子的語法解析應以漢語自身特點為基礎建立一套適合漢語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句法解析模式。

句法解析模式是任何一門語言語法學的重要學術領域,它往往包含和體現了一門語言與其他語言在許多語法范疇內的語法內容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說,這些不同之處往往也會造成不同語言,特別是在語言文字構成形態方面有重大區別的語言在句法解析模式有重大區別,甚至完全不同。

語法學幾乎是所有語言語言學體系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內容是其他分支語言學科的學術成果的集中體現,實質上是以其他分支語言學科的學術成果為基礎進行學術研究而得到的,語法學的內容體現了語言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軌跡。

由於英語和漢語是兩門有重大區別的語言,不論是文字形態還是組詞造句都有本質的區別,二者的所有分支語言學科都必定有不同的內容,過多地受英語語言學學術成果的影響,特別是過多地受英語語法學,尤其是句法解析模式的影響,必將使漢語語法化的進程嚴重受阻,使漢語語法化的方向很難正確把握。

因此,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

B. 指出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語法意義和語法范疇 速求

bought,動詞,buy的過去式,表示主語He實施的動作。
yesterday,副詞,在昨天,表示動作實施的時間。也限制了時態。

C. 研究英語詞彙歧義及其妙用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國外對此的研究狀況怎樣

任何語言都有歧義現象,英語也不例外,歧義的產生來自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歧義本身有著消極作用,而對歧義積極利用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關鍵詞]歧義 語音歧義 詞彙歧義 語法歧義 幽默

一、前言

任何語言都有歧義現象,英語也不例外,歧義是語言結構形式與其意義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一種語言結構具有幾種結構層次關系,或一個言語表現不同的意圖或含義等產生的。英語歧義性探討在語言教學、翻譯理論和實踐、文學語言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幫助人們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歧義的產生主要來自語音,詞義與語法結構三個方面。

(一)語音歧義(Phonological Ambiguity),是指在談話中由於語音有歧義而使聽話人可能產生多種理解,其表現形式主要有同音異形異義詞,同形同音異義詞等。

1.同音異形異義歧義詞

英語中有些詞如:bear熊,bare 赤裸的,flower花,flour麵粉,hear聽見,here這里,hour小時,our我們,meet遇見,meat肉,rite儀式,right正確,sight視力,site地基,sun太陽,son兒子等,它們的發音相同,拼寫形式不同,表達的意義也不同,交際時有時會產生誤解。

運用「生成音位學」的基本原理和規則,可揭示詞語結構元素的內在特徵和元素的組織方式及其規律,並解析交際英語中連讀、同音異義及句法結構等引起的歧義問題。生成音位學重音規則對指導交際英語和處理語音歧義問題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二語使用者處理交際語言歧義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

歧義是語言多義的屬性,任何一種語言都具有歧義的現象。本文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角度對歧義進行闡釋,指出語法歧義根源於語法隱喻,具有動態性、相對性,是語言的本質屬性。它不僅對於實現語言的三大元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是人類發展語言、提高認知的必要手段。結合個例提出從語篇層面上,從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的角度消除歧義。最後對歧義及相關概念進行了區分。

1. 引言
歧義是人類語言所共有的一種特性。歧義的產生涉及多種因素,如語音、詞彙、語法結構、習慣用語等。按照不同的標准和角度,歧義可作不同分類。就觸發歧義的語言層面而言,歧義可分為:構詞歧義、語音歧義、語義歧義、句法歧義和語用歧義(邱述德 1998: 20) ,其中以句法歧義現象最為復雜。對此,國內學者(林洪志 2001;馬登閣2003)等多採用生成語法模式對英語句子結構歧義進行了分析和剖解。與一味追求結構形式描寫的形式語言學不同,以Halliday為首的功能語言學派強調語言成份的功能,主張通過語言的使用來解釋語言結構。功能語法在解釋歧義現象方面顯現出了一些優勢,這為歧義的分析開拓了一條新路(邱述德 1998: 584)。但目前在學術界,僅有少數學者選取功能語言學視角對英語歧義進行過分析(馬博森1995;孔亞明 2007) ,這方面的研究還較少。筆者擬從功能語言學視角出發,主要以Halliday系統功能語法為理論框架,重點討論英語名詞片語和限定動詞產生的歧義,並嘗試對這些結構歧義現象進行分析解讀。
2.名詞片語產生的歧義
2. 1形容詞作前置限定詞產生的歧義
英語中,名詞片語通常由「修飾詞 +中心詞」構成。我們以一首英文歌曲的名稱Red Red W ine為例。這個歌名存在歧義:它既可以被理解為「紅紅的酒」,又可被解釋為「紅色的葡萄酒」。類似這樣的歧義例子還有許多。Halliday在論述名詞片語的經驗結構(experiential structure)時,提出了類屬詞(Classifier)和修飾語 (Epi2thet) 的概念(1994: 184)。類屬詞的功能是說明事物類別:例如, bus station, railway station, train station 中的bus, railway和 train這些詞的功能是區分車站的不同種類;修飾語的功能是說明所修飾物體的特徵,例如:在new station, noisy station這兩個片語中,形容詞 new和 noisy的功能只是展現車站的某些特點,而不是對「車站」這個概念進行精細分類。
Bloor和Bloor認為類屬詞和修飾語都可用於名詞片語中,對中心詞進行限定。如果脫離語境,在類屬詞和修飾語的功能區分方面,許多表達都是歧義的(2001: 138)。據此,上文提到的例子Red Red W ine可被作如下分析:
(1) Red Red Wine
(a) Red Red Wine
修飾語 類屬詞 事物
紅葡萄酒
(b) Red Red Wine
修飾語 修飾語 事物
紅紅的酒
例(1)的兩種解釋分別是「紅葡萄酒」和「紅紅的酒」。〓24〓作前一種意思 (a) 講時,第一個Red的語義功能為修飾語,第二個Red的語義功能是類屬詞,表明事物的種類,整個片語的意思是「酒類的一種———紅葡萄酒」;作後一種意思 (b) 理解時,兩個Red的語義功能均為修飾語,表明事物的特徵,整個片語的意思是「紅顏色的酒」。如此,Red RedWine這個片語的歧義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請看另一個例子的分析:
(2) small children』s cot
(a) smal children』s cot
修飾語 類屬詞 事物
小型兒童床
(b) small children』 cot
類屬詞 事物
幼兒床
例(2)的兩種解釋為「小型兒童床」和「幼兒床」。作前一種解釋 (a) 時, small一詞的功能成分為修飾語,說明床的尺寸大小;作後一種意思(b)理解時, small和chil2dren聯合起來作類屬詞,說明床的類別。
我們在英語當代語法中可以發現類似的表述:特性修飾語(qualitative modifiers)和類別修飾語( classifying modifiers)。這兩個概念可以互相轉化。通常表示大小、顏色、特徵等的形容詞為特性修飾語,當它們說明中心詞的本質屬性時,便轉化為類別修飾語;通常表示處所、國別、原料和用途的修飾語為類別修飾語,當它們用來說明中心詞的風格、式樣、特徵等意義時便成了特性修飾語(張克禮 2005: 460)。但是這樣的分類和表述很容易使學習者感到困惑。與之相比,Halliday提出的類屬詞和修飾語這兩個概念概括性更強,在實際語言分析過程中更簡便更易於操作。
2. 2 V2ing形式作前置限定詞產生的歧義
英語中經常出現動詞2ing形式作前置限定詞的結構。這種結構也易產生歧義。Halliday在其功能語法體系中使用名詞性片語(nom2inal group)這個術語來統括傳統語法中的普通名詞、形容詞、數量詞和限定詞,把它們都視為名詞片語的下屬類別(1994: 185)。不僅如此,可以充當類屬詞和修飾語的動詞2ing和2ed形式也被韓禮德歸入到名詞性片語這一類。Bloor和Bloor在論及類屬詞和修飾語的功能區分與歧義的關聯時,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some dancing girls(1995: 138)。他們認為這個名詞短語存在歧義,它的意思
既可以指「一些以跳舞謀生的姑娘———舞女」也可以指「一些正在跳舞的姑娘」。
傳統語法在解釋 some dancing girls的兩種含義時,往往引入動名詞和現在分詞的概念。如果把 dancing當動名詞,片語的意義為「舞女」;如果將 dancing視為現在分詞,整個片語的意思就是「正在跳舞的姑娘」。但是這種解釋很難讓學習者理解。我們如果依照功能語法的觀點對此進行分析,情況便會簡單許多。
(3) some dancing girls
(a) some dancing girls
指示詞 類屬詞 事物
一些舞女
(b) some dancing girls
指示詞 修
飾語 事物
一些正在跳舞的姑娘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個片語作 (a) 解釋時, danc2
ing的功能是類屬詞,指明這些姑娘的職業是跳舞;作 (b)解釋時, dancing的功能是修飾語,所說明的是這些姑娘正在進行的動作。通過界定 dancing一詞的雙重功能, some dancing girls這個片語的兩種含義就得到了非常清晰的展現。
在傳統語法框架內,學習者區分歧義往往需要藉助復雜的語法范疇和項目。在 some dancing girls這個例子里,學習者需要詳述現在分詞和動名詞這兩個語法范疇的差別來解釋這個片語的歧義。而對於大部分中國學生來說,區分動詞的這兩種非限定形式歷來都是非常困難的。這無疑會加劇學習者對上述歧義現象的解析難度。相反地,如果我們依據功能語法的理論對此進行解釋,情況會有很大不同。學習者依託系統功能語法知識,明了 danc2ing這個單詞的雙重功能———既可作類屬詞又可作修飾語,再充分考慮到語境因素,就能夠識別和剖析片語歧義。由此,功能語法的優勢可見一斑。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3.限定動詞產生的歧義
傳統語法將英語動詞分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兩類。通常,限定性動詞充當句子的謂語,是整個句子的核心成分之一。謂語動詞的句法功能不同,其他關聯成分的句法地位也隨之改變(邱述德 1998: 344)。謂語動詞本身的多重含義必然會導致整個句子產生歧義。國內學者秦洪林早在1991年分析謂語平面上的歧義時,就注意到了行為動詞與系動詞、系表結構與及物動詞進行時態之間的歧義現象(1991: 24428)。
在系統功能語法框架內,沒有謂語動詞、系表結構等概念。Halliday率先提出語言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謀篇功能。在概念功能中,小句通過及物性系統 (transitivity system) 來表述語言使用者對主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Halliday 1994: F25)。及物性是一個語義系統,其作用是把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分成若干種「過程」(process) ,即通過語法形式對經驗進行范疇化,並指明與各種過程有關的「參與者」(partici2pant)和「環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 (胡壯麟,等〓34〓2005:75)。Halliday把人類經驗分為六種不同的過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行為過程、言語過程和存在過程。其中,前三種過程是英語及物性系統中主要的類型過程。但是,上述各個過程之間的界線並非涇渭分明,某些過程既可以被歸入一種類別同時又可以被歸入到另一種類別。這種情況下,歧義的產生就在所難免。英語結構歧義較多的發生在對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這三種主要過程的判定。有時,一個小句既可以解讀為物質過程又可以解讀為關系過程;既可以解讀為心理過程又可以解讀為關系程。這種判定上的模稜兩可直接造成了句子意義的多種解釋。
下面我們依據系統功能語法來辨析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句子中的歧義現象。
3. 1主動語態產生的歧義
3. 1. 1簡單結構:不及物動詞產生的歧義
在英語句法中,「名詞短語 +不及物動詞」結構是常見的一種句式。它所產生的歧義現象層出不窮。我們以
Mary looked very hard為例說明。按照轉換生成語法的分析,這個句子的結構歧義是與某個短語的范疇地位相關聯的(Radford 2000: 66)。在這個句子里,歧義涉及到的是 very hard這個短語的范疇地位。當very hard被視為形容詞性的短語時,它的意思是「非常嚴厲的」;當它被看作是一個副詞短語時,其含意
是「非常使勁地」。如此,Mary looked very hard這句話的雙重含義即得以展現。
這種理論指導下的分析方法固然可行,但它的不足之處是將句子中的一些組成成分單獨進行了語法分析,割
裂了局部語法結構與整體語義構成的邏輯關系。如果我們依照功能語法對此例句進行分析,情況會得到很大改觀。
(4) Mary looked very hard.
(a) Mary looked very hard.
行為者 過程:行為 環境的:方式
瑪麗非常努力地看。
(b) Mary looked very hard.
載體 過程:關系 屬性
瑪麗看起來非常嚴厲。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例(4)作(a)解釋時,是一個行為過程。其中,Mary是行為者, very hard是環境成分,表示行為的方式,整個小句的意思是「瑪麗非常努力地看」;作(b)解釋時,小句展現的是一個關系過程。其中,Mary作為過程的載體, very hard表示屬性,整個小句的意思是「瑪麗看起來非常嚴厲」。
這個句子歧義產生的根源在於 look一詞的多重意義。傳統語法中, look一詞可用作不及物動詞,也可用作
系動詞。功能語法認為,關系過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間處於何種關系的過程;行為過程指的是諸如呼吸、咳嗽、做夢等生理和心理行為。Halliday在對關系過程的論述中把look一詞歸入到表達感覺—感知一類的動詞裡面(1994:120)。在論述行為過程時,他又把 look一詞歸入到出現在行為過程中的幾類典型動詞之列(1994: 139)。正是由於動詞look的這兩種功能使小句Mary looked very hard產生了歧義。此外,在例(4)的(a)和(b)這兩種解讀中,我們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不僅動詞 look的意義區分明確:在(a)釋義中是指行為過程,在(b)解釋中是指關系過程,句子中的其它成分Mary和 very hard也分別具有不同的功能。
Mary在(a)釋義中的語義功能是行為者,但在(b)釋義中的語義功能是載體; very hard在 (a)釋義中表示方式而在
(b)釋義中則說明載體的屬性。這些詞彙功能方面的細微差異,在傳統語法的框架內很難體現出來。
3. 1. 2復雜結構:及物動詞產生的歧義
我們再來分析一個形式較為復雜的例子: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這個句子有兩個意思:「他們正在嚼
煙」,和「它們是嚼煙」。傳統語法的解釋需要首先確定they是指代有生命力的人還是指代無生命力的物。如果確定 they是指代人,那麼這個句子結構就是現在進行時態,表示一些人正在做chewing「咀嚼」這個動作。如果they指代的是一種無生命的事物,那麼這個句子是一個主系表結構, chewing在這里作動名詞,表示煙草的用途。很明顯,這種傳統的分析方法較為繁瑣。下面我們嘗試從功能語法角度來進行析解。
(5)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
(a)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
動作者 過程:物質 目標
他們正在嚼煙。
(b) They are chewing tobacco.
載體 過程:關系類屬詞 中心詞
屬性
它們是嚼煙。
如上所示,例(5)既可以解讀為(a)物質過程,也可以解讀為(b)關系過程。在(a)解讀中,小句表達的是「發生
某事」,其中they是動作者, tobacco是動作的目標,整個小句的意思是「他們正在嚼煙」;在(b)解讀中,小句表達的是關系過程。they作為載體, chewing tobacco表示屬性(其中, tobacco是中心詞, chewing是類屬詞,表示煙草的一種) ,整個小句的意思是「它們是嚼煙」。如此一來,學習者不必確定 they是指人還是指物,更無須明辨現在進行時態和主系表結構的差別,就可以解析例(5)展現出的雙重含義。這樣的操作較之於傳統語法顯然簡便了許多。又例如: They are lecturing engineers。我們對其進行如下分析:
〓44〓
(6) They are lecturing engineers.
(a) They are lecturing engineers.
動作者 過程:物質 目標

他們正在給工程師上課。
(b) They are lecturing engineers.
載體 過程:關系
類屬詞 中心詞
屬性
他們是授課的工程師。
當例(6)解讀為(a)物質過程時, they是動作者, engi2
neers是動作的目標,整個小句意為「他們正在給工程師上課」;當小句被解讀為(b)關系過程時, they是載體, lectu2ring engineers表示屬性, (其中, lecturing是類屬詞,說明這些工程師的類別是「講課的」) ,整個小句的意思是「他們是授課的工程師」。這樣的操作避免了許多麻煩:學習者無需藉助動詞
時態和主系表結構等傳統語法項目,也無需熟悉和掌握動名詞這個語法范疇,如例(5)中的 chewing和例(6)中的lecturing,就可以對類似句子中的歧義現象進行解析。此種範例俯拾皆是。
3. 2被動語態產生的歧義
運用系統功能語法也可對動詞被動形式產生的歧義進行分析。請看下面的例子:
(7) Theywere relieved.
(a) They were relieved.
目標 過程:物質
他們被換了崗。
(b) They were relieved.
載體 過程:關系 屬性
他們感到放心了。
當例(7)解讀為(a)物質過程時, they是目標,were re2
lieved表被動,整個小句意為「他們被換了崗」;解讀為(b)
關系過程時, they是載體, relieved表屬性,整個小句的意
思是「他們感到放心了」。
如果我們從傳統語法的角度去解釋這個句子的歧
義,就會發現情況復雜了許多。我們首先需要確定 re2
lieved一詞的詞性。如果將其視為一個單純的形容詞,它
的含義是「感到寬慰的、放心的」,與之緊密聯系的動詞
were的語義功能相當於動詞feel,意為「感覺」; 如果把re2
lieved看作動詞 relieve的被動語態形式,它的意義是「被
換崗」,之前的動詞were即是一個幫助構成被動語態的助
動詞。這樣的分析無疑是復雜的。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8) The man was offended.
(a) The man was offended.
目標 過程:物質
這個人受到了冒犯。
(b) The man was offended.
載體 過程:關系 屬性
這個人(因受到冒犯)生氣了。
我們採用功能語法去分析,就會發現:當例(8)解讀為(a)物質過程時, the man是目標,was offended表被動,整個小句意為「這個人受到了冒犯」;解讀為(b)關系過程時, the man是載體, offended表示屬性,整個小句的意思是「這個人(因受到冒犯)生氣了」。這樣的解讀方式大大降低了學習者分析句子歧義的
難度。我們不必再局限於傳統語法的框架內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恰當地運用功能語法解釋英語結構歧義現象,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應向學生簡單介紹系統功能語法知識,幫助他們初步了解物質過程、關系過程等基本概念,以提高其對英語歧義的分析、理解的能力。
不僅如此,運用系統功能語法還可能解決一些被傳統語法所忽略的問題。以 Iwas scared為例。這個句子依據傳統語法來看是沒有歧義的,但是功能語法對此卻有獨到的見解。Halliday在論述關系過程時指出,關系過程和心理過程的界限並不鮮明,這兩種過程有一些重疊(overlap2ping) ,一些小句如 I was scared可以有兩種解讀(1994:121)。如下圖所示,它既可以被解釋為心理過程又可以被
解釋為關系過程。
(9) Iwas scared.
(a) I was scared.
感知者 過程: 心理(情感)
我(受到驚嚇)感到害怕。
(b) I was scared.
載體 過程:關系 屬性
我是害怕的。
Halliday認為心理過程是一種感知的過程(a process of sensing) ,並將表達感覺 (feeling)、思想 (thinking)和感知(perception)的小句都歸入了心理過程的范疇(1994:
11224)。胡壯麟等認為心理過程是表示「感覺」、「反應」和「認知」等心理活動的過程(a processof thinking) (2005:76)。雖然他們的措辭不同,但基本觀點是一致的。在例(9)中,當小句解讀為(a)心理過程時, I是感知者, scared表達的是情感,整個小句意為「我(受到驚嚇)感到害怕」;當小句解讀為(b)關系過程時, I是載體, scared作為屬性,表示「被嚇怕了的人之中的一員」,整個小句的意思是「我是害怕的」。而傳統語法的分析很難將上述兩種意義的細微差別展現出來。運用系統功能語法中「過程」(process)的概念來解讀歧義,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明辨小句內部構成成分的功能和(下轉第61頁)
〓54〓以革新詩歌的形式,表現當代人錯綜復雜的心態著稱的美國詩壇的約翰〓貝里曼高度評價《情歌》,認為這首詩標志著現代詩歌的開端。應該說艾略特詩歌的現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法國象徵主義詩歌,尤其是「暗示」理論的影響。通過許多不連續的意象拼湊成令人費解的圖案,促使讀者努力挖掘隱藏其中的哲理,從而真正品味出圖案之後的驚人之美。《情歌》雖是艾略特最早發表的一首詩作,但其中卻蘊含了艾略特所有的詩歌理論主張,為其後來詩歌上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礎。艾略特通過對法國象徵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以其主題、風格和語言技巧的新穎獨特突破了長期以來占統治地位的傳統詩歌形式,對現代派詩歌的審美標準的確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正如瑞典學院常任秘書安德斯〓奧斯特林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中所說「艾略特代表了一種最獨特的類型」是「文體與革命的急先鋒」「他的作品也以鑽石般的銳利,劃破了我們現代人的心靈」(陳映真 1972)。而艾略特本人也因此成為象徵主義後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注釋:
①屠岸、章燕選編:《外國詩歌經典100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7月。
②③④同①。

D. 怎樣區分謂語和非謂語動詞 語法書上有幾個例句看不懂

謂語動詞只能做句子的謂語
非謂語動詞不能做句子的謂語可以做主語、定語、狀語、等
最好上傳句子解釋下才容易懂

E. 總結現代漢語語法的特點,特別是與英語相比

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

漢語和英語都經歷過漫長的發展,都處於高度完善的狀態,詞彙分類非常相似,語句結構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從表面上看許多英語語言學理論應該適用於漢語語法學的學科建設,特別是漢語語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語的句法解析模式的。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因為漢語與英語相比在構詞造句方面具有許多本質上的差異。

例如,我們暫時認定英語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譯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從表面上看這兩個句子結構幾乎完全相同,可以認定這兩個句子的結構都為SVOC,其中S為主語、V為動詞、O為賓語、C為補語。但經過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許多可能是因為本質不同而帶來的不同之處。

第一,在英語語句結構中人群與其他事物一樣,在主語結構中可以被任意劃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而漢語則不同,人群一般都作為整體充當主語,在謂語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詞來履行英語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職責。在漢語中我們一般不會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做主語,而用「我們大多——」、「我們當中多數人——」等結構代替。「我們當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這樣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漢語語句。

第二,英語的動詞有詞形的變化,漢語的動詞則沒有。例如,在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相信」一詞沒有任何詞形變化,因此我們單從這個句子來看可以認定「現在,我們都相信他誠實。」是正確的理解。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於「believed」為動詞「believe」的過去形式,我們只能認定「過去,我們都相信他誠實。」是正確的理解。因此,可以相信,漢語中的動詞根本不具有許多英語中的動詞在語言表達中擔當的語法功能,所以英語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規則,甚至其他語法范疇中的某些規則、解析方法可能不適合於漢語語法化相關的學術研究工作。

第三,在英文句子中「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honest」作為賓語補語成分存在,但在相應的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誠實」一詞就不應該作為賓語補語成分存在,因為那樣會使漢語的語法規則復雜化。為了說明這一點,再取一個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that he was honest.」來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雖然它也可以直譯成「我們都相信他是誠實的」,但是我們同樣可以把它譯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這是因為漢語具有一個英語語法根本不具有的語句特徵,漢語的句子中可以沒有動詞而只有形容詞,也就是說,漢語中只要有形容詞便可以構成完整的句子,如「他誠實。」和「他是誠實的。」一樣,都是完整的句子。因此,既然漢語的語句具有這一特徵,那麼依據簡化的原則,在漢語中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和句子「我們都相信他是誠實的。」就應該具有同樣的句法結構,其中「他誠實」和「他是誠實的」都應視為完整的句子、相同的成分存在於各自的復雜句中,而且「他誠實」中的「誠實」一詞是謂語成分,而不是賓補成分,「他」一詞也應視為主語,而不是賓語。這樣的解析才符合漢語的特點。相反,如果受英語句法解析模式過多的影響而認定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的「誠實」作為賓語「他」的補語,那麼漢語語法就會因為英語的特點而被人為地復雜化了。總而言之,在漢語中單獨一個形容詞就可以作為完整的謂語,就因為這個英語語句不具有的特徵,完全可以把漢語中SVOC這樣的句法結構變為「主語+動詞+簡單句」的句式而使漢語語法盡量簡化。英語之所以具有SVOC的句式,是因為英語句子只有在存在動詞的情況下才能被視為完整的句子。因此,英語具有SVOC的句式是適應了英語的特徵,但漢語不具有這個特徵,我們採用這種句式可能並不適合漢語自身的特點。

第四,最關鍵的是,如果我們用「S、V、O、C、A」這些句子成分為漢語句子做句法解析。那麼有些句子我們將很難分析其句法結構。例如:

(1)老王太極拳打得特別好。

(2)我們中有一些人贊成你的看法。

在第1句中,我們把「老王」一詞當作主語,那麼「太極拳」一詞應該是何種句子成分呢?在第2句中,如果「我們中」是狀語,那麼「有」和「贊成」哪一個是主要的動詞呢?我們沒有任何線索來判斷,因為漢語的動詞只有一種詞形,也就是說,漢語的動詞根本就沒有原形和與之相區別的其他形式這一劃分。如果認定「有」一詞為第二句的主要的動詞,那麼第二句可能會出現兩個主要的動詞,因為動詞「贊成」表達的是句子的主要內容。

綜上所述,雖然英語和漢語在句法結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於二者在組詞造句上存在著許多本質上的重大區別,各自都有一些獨有的句法特徵,因此漢語句子的語法解析應以漢語自身特點為基礎建立一套適合漢語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句法解析模式。

句法解析模式是任何一門語言語法學的重要學術領域,它往往包含和體現了一門語言與其他語言在許多語法范疇內的語法內容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說,這些不同之處往往也會造成不同語言,特別是在語言文字構成形態方面有重大區別的語言在句法解析模式有重大區別,甚至完全不同。

語法學幾乎是所有語言語言學體系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內容是其他分支語言學科的學術成果的集中體現,實質上是以其他分支語言學科的學術成果為基礎進行學術研究而得到的,語法學的內容體現了語言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軌跡。

由於英語和漢語是兩門有重大區別的語言,不論是文字形態還是組詞造句都有本質的區別,二者的所有分支語言學科都必定有不同的內容,過多地受英語語言學學術成果的影響,特別是過多地受英語語法學,尤其是句法解析模式的影響,必將使漢語語法化的進程嚴重受阻,使漢語語法化的方向很難正確把握。

因此,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

F. 英語句子排列的順序是怎樣的,

很簡單啊,抓住一句話的主要部分, 既主語,謂語,賓語
然後再看那些成分是修飾說明的,比如定語,那些是時間、地點、程度、方式、條件、因果的……,這些一般都是狀語。
其實一個英文句子基本上就分這些成分。
A tall building, in which some old people have lived since it was built in 1976 , will be rebuilt next year because it has been detroyed in the earthquake.
主幹部分就是 A building will be rebuilt. 定語in which some old people have lived since it was built in 1976 修飾主語building, 其中又包含了一個狀語從句since it was built in 1976 , 後面的because it has been detroyed in the earthquake.
是原因狀語從句。漢語:很多老人從這座建築物1976年始建就住在這里了,但是由於在地震中損壞嚴重,明年這座建築物將被重建

英文句子在主幹的基礎上可以很長很長,但是漢語翻譯的時候要簡單。

G. 簡單句 並列句 復合句 這些是屬於什麼語法范疇的語法術語 統稱為什麼. 然後簡單的解釋下他們的意義,互相對

根據語法形式,即句子的結構,英語的句子可分為簡單句、並列句和復合句。
簡單句的基本形式是由一個主語加一個謂語構成。其它各種句子形式都是由此句型發展而來,如五大基本句型:
基本句型一: S V (主+謂)
基本句型二: S V P (主+謂+表)
基本句型三: S V O (主+謂+賓)
基本句型四: S V o O (主+謂+間賓+直賓)
基本句型五: S V O C (主+謂+賓+賓補)

復合句是由主句+從句構成,它是英語中比較復雜的句子結構。一般來說,英語中一個句子只能有一個謂語,如果出現兩個謂語動詞,那麼其中一個謂語動詞只能以從句的形式或並列句或非謂語動詞的形式出現。所謂從句是指從屬於主句的句子,由從屬連詞連接。從句的種類有很多,但根據其性質和作用可以分為:名詞性從句,形容詞性從句(即定語從句),副詞性從句(即狀語從句)三大類。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句用並列連詞連在一起構成的句子,叫做並列句,其基本結構是「簡單句+並列連詞+簡單句」。並列連詞有:and, but, or, so等.並列句中的各簡單句意義同等重要,相互之間沒有從屬關系,是平行並列的關系。它們之間用連詞連結。

除了這三個類型,其他並沒有聽說過其他分類方式

H. 指出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語法意義和語法范疇 速求

他昨天買了帽子。bought是buy的過去式,yesterday是副詞,「昨天」的意思,caps是"帽子"的意思.

I. 印歐語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例子

現代漢語具有區別於印歐語系語言的許多特點:
1、語音方面,現代漢語沒有復輔音。在一個音節內,無論開頭或是結尾,都沒有兩個或三個輔音聯在一起的現象。因此,漢語音節聲在前,韻在後,輔音只在音節的開頭及結尾出現,音節界限分明,結構形式比較整齊,有別於英、俄等語言的兩個乃至多個輔音相連。
2、語法方面,同印歐語相比,現代漢語呈現出一系列分析型語言的不同特點:
(1)漢語缺乏形態,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漢語缺乏形態即缺乏表示語法意義的詞形變化。形態變化,指表示語法范疇的形式的變化。如名詞、形容詞、動詞那些性、數、格、時、人稱等變化。英語的人稱代詞、動詞做主語時和做賓語時詞形不同,如:「She loves me」和「I love her」,同是一個代詞「她」(或「我」)詞形不同,同是一個動詞「愛」,主語是第三人稱時要加「s」,主語是第一人稱時則不加。而漢語里的「她愛我」和「我愛她」,裡面的兩個代詞「她」和「我」,不管是做主語還是做賓語,詞形都不變化;動詞「愛」,不管作主語的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都沒有相應的形態變化。
(2)詞、短語和句子的結構原則基本一致。現代漢語不像印歐語那樣句子和短語有不同的構造。如英語的句子中謂語部分要求有一個由限定式動詞(句niteverb)充任的主要動詞(mainverb),短語中不允許有限定式動詞;而現代漢語里句子和短語的構成原則具有一致性,同樣的一個主謂短語,既可以獨立成句,也可以充當句子成分。無論詞素組成詞,片語成短語,或者短語組成句子,都有主謂、動賓、補充、偏正、聯合五種基本語法結構關系,例如:漢語的一個主謂結構,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短語。動賓結構、動補結構、偏正結構,等也一樣。詞「月亮」,短語「大家好」,句子「太陽升起來了。」等都是主謂結構。
(3)詞類和句法成分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現代漢語不像印歐語那樣詞類和句子成分之間有一種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比如,印歐語里名詞跟主語、賓語對應,形容詞跟定語對應,而漢語中詞類和句子成分的關系比較復雜,同一詞類可以充當多種句法成分,現代漢語里名詞可以充當主語和賓語,也可以充當其他別的成分,形容詞可以充當定語,也可以充當別的成分。詞在語法方面呈現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種句子成分又可以由幾類詞充當,兩者之間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所以詞類和句法成分之間不像印歐語那樣有簡單的對應關系。

J. 請教關於英語語法范疇,句子里的狀語順序是屬於什麼范疇呢

中英文不好對比吧。但是狀語的確是有順序的。個人認為屬於狀語的句法用途。

閱讀全文

與句子語法范疇英語例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