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的英語和美國的英語的語法一樣嗎
一樣的, 都是英語詞典裡面的語法, 只是印度英語單詞的讀音發音, 有自己的特點, 就像杭州的英語一樣, ...我聽得懂阿三說的英文, 許多人覺得我也厲害了...
❷ 對普通家庭孩子來說,學習英語有必要嗎
學英語真的很重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就學習而言,英語學科的分數一直都是大頭,就是說,英語佔比非常高,就安徽的學生來說,小升初考試滿分300,英語就佔到了100分;中考滿分750分,英語佔了150分;高考滿分750分,英語佔了150分;考研一般滿分500,英語佔了100分。從這些數據我們不容易看出來,在人生的每一個大型考試,都有英語,而且分數佔比都很高,英語成績的好壞也許就決定了你能不能上理想的學校。
其次,就工作而言,現在很多公司招聘對英語要求非常高,比如說一些外企或是一些巨頭公司,他們用英語水平篩選人才,假如你和一個競爭對手,能力差不多,學歷也差不多,其他各方面能力都挺出色,那HR只要一個,你有英語四六級甚至雅思托福,公司就要你,這是你區別於其他人的東西,是你的優勢所在。我已經聽到過很多同學因為英語沒有四六級而沒被大公司聘用,我有一個同學去北京小米科技應聘,HR直接問有沒有英語四六級,我同學沒有,那後面直接不考慮她了,這就是現實,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中國人才實在太多了,必須用這樣的要求來篩選。再跟大家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同樣的崗位,你有英語四級證書,每個月工資加200,有英語六級,再加200,這是一般的公司,有些公司可能更多。英語的好壞已經影響了你的收入。所以,英語水平是真真切切地影響你的工作和收入的。
那最後,回到日常生活中來,現在中國的國際化進程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的外國人選擇來中國發展,也有很多中國人選擇去外國學習或工作,所以國際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或者說你要賺外國人的錢,英語是國際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你不懂英語,試問怎麼交流?最近就遇到了一件趣事,一個外國人來我們學校的奶茶店買純咖啡,外國人中文不好,老闆不懂英文,兩個人就干對著,外國人就找我求助,我翻譯了一下,外國人就走了,因為這里沒有純咖啡,但是老闆就是不會說,你說尷尬嗎?所以,要想不尷尬,英語必須得達到日常溝通的基本要求吧。
❸ 印度的英語和美國的英語的語法一樣嗎
今天,有,由於麥卡萊的覆文,三萬五點〇 〇萬英語為母語的在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英語為母語的國家。 (水晶,監護人) ,超過了英語為母語的英國和美國的總和。 因此,什麼樣的英語是這些三萬五千點零零零萬發言說話? 什麼是地方,這是新德里英語? 嗯,看來,這不是英國的倫敦和華盛頓。 據傑森鮑德里奇,但不同的音韻學,形態學,詞彙和語法。 印度的聲音不同,英國和美國。 構建其詞不同。 它有自己的詞彙。 它有自己的句子結構。 鮑德里奇告訴我們,印度人'縮短許多詞創建常用的術語,並從那裡對他們進行一些變化和發展。 結果可奇怪的一個人從倫敦或華盛頓。 印度英語的積極性被稱為enthu ;因此,它可以用在新的途徑。 可以說, 「那傢伙有很多enthu 。 」雖然這僅僅是一個縮寫, enthu也可以作為一個形容詞不能在熱情,如「他真正enthu傢伙。 」這同樣適用於基本面,這是縮短fundas 。 「她知道她fundas 。 」總之, '這是英語口語在印度不同,講的世界其他地區。 ' (鮑德里奇)如果新德里的英語不同於英國的倫敦和華盛頓,什麼是我們作出的呢? 能否適當的英語? 第一個答案是指出,英國的倫敦和華盛頓在所有不同的方式不同於新德里英文兩種。 在音韻學,形態學,詞彙和語法的倫敦和華盛頓是不同的。 第二個答案必須的形式,美國式的問題:能否三萬五千點零零萬印度英語是錯的?
最佳答案是由印度最大的英文學者,布拉吉文灣Kachru 。 一篇文章中所謂的'模型的非母語的英語' , Kachru認為,發言者的印度英語必須'發展的身份與當地模型英語沒有感覺,這是一項「不足」的模式。 ' ( Kachru ,模型67 -68 )當然,英語為母語的在倫敦和華盛頓應該得出相同的結論,但更重要的是英語為母語的在德里認為,他們有自己的規范,有效的英語口語是倫敦和華盛頓可能會認為。 畢竟,這是美國人的做法。 他們還沒有期待英格蘭的規范自1828年出版時,諾亞韋伯斯特的美國英語詞典。 作為Kachru韋伯斯特說,沒有了'挺身而出,捍衛非本地模式' 。 ( Kachru , '模式' 53 ) 。 Kachru本人還可能被證明是諾亞韋伯斯特的印度英語,因為他寫了無數的書籍和文章的主題。
❹ 印度人的英語語法跟美國,英國的英語語法完全一樣嗎
無論是哪國人的英語,語法都應該一樣。
但是很多外國人說英語時英語語法並不規范,只是你聽得懂即可。
❺ 英語用語法,音標。法語,西班牙語,印度語用什麼
也一樣啊。語言是自然形成的,語法和音標是後人加的,主要是為了快速學習語言而總結歸納出來的一些規律
❻ 世界三大語言各是
世界三大語言各是:漢語,英語,西班牙語。
下面是有關西班牙的介紹:
1、西班牙語為當今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實用語種,是繼英文、中國後的世界第三大語言。
2、全球有近30個國家 ,4 億多人口講西班牙語。
3、在美國的西部和南部,有超過 2000萬的居民講西班牙語,現在很多國家的電視台均有西班牙語節目播出。
4、我國的衛星電視也有西班牙電視台TVE的節目播出。全世界利用西班牙語進行交際的人越來越多,歐盟成員國中很大一部分人都通曉西班牙語。現在西班牙語已成為很多國家語言學院的最熱門專業。
5、在日本,有109所大學正在教授西班牙語,學習西班牙語已經成為最有長遠前景和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教育投資項目。
擴展材料:
世界十大語言排名:
1、英語: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人口超過10億,有73個國家作為官方語言,聯合國的標准語言也是英語。
2、中文:中國人口約14億,海外還有5000萬說中文的華人,包括新加坡,也包括在各國的華僑、留學生等。
3、法語:法語使用者約有3.4億,有34個國家作為官方語言。與西班牙語一樣,法語覆蓋范圍非常廣,特別是在一些講英語的國家,比如加拿大,法語是第二大語言,非洲近半數國家也將法語定為官方語言。
4、西班牙語:西班牙語使用者約有5億,有23個國家作為官方語言。
5、葡萄牙語:全球超過2億人口將葡萄牙語定位官方語言,大多是葡萄牙以前的殖民地。這其中包括巴西這個新興的大國,也包括非洲的安哥拉、幾內亞等國,其國際影響力大於後面這幾種語言,後面這幾種只能說是地方性語言,尚未波及世界。
6、俄羅斯語:俄羅斯語,大致是前蘇聯15個國家使用,人口約3億。俄羅斯語最大特點是佔地廣,前蘇聯2000多萬平方公里,中國加美國再加日本都沒這么大。如果前蘇聯國家經濟再強一點,俄羅斯語還可獲得更高排名。
7、阿拉伯語:阿拉伯語相對德語和日語來說,第一大優勢是人口多,有約3.6億人。第二大優勢是地域大,在西亞和北非,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埃及、摩納哥等20多個國家。
8、德語:將德語作為母語的國家,有歐洲的德國、奧地利,人口約有1億。其他如瑞士、比利時等國也有相當部分德語人口,英國法國等也有少量講德語的人。
9、日語:日本有1.3億人口,但是日本之外,除了日本僑民,幾乎沒有人講日語,這是日語的悲哀,也是島國的先天不足。日本歷史上侵略過許多國家,特別是朝鮮和韓國,是被日本侵略的重災區,可是日本竟然沒有從語言上同化任何一個國家,也是比較奇怪的事情。
10、印地語: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和印地語,但是印度南方人並不講印地語,北印度5億多人講印地語。可以說講印地語的人口不少,但國際影響甚微,勉強可以擠入前10,若整個印度10幾億人口全都講印地語,這種語言還能往前排一些。
❼ 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語法有什麼差別呀
對於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的中國大多數學習英語的人說來,英國人和美國人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語言——English。即使有機會去英國或美國留過學的人,倘若不是從事語言研究或教學的人,也未必能察覺到英語和美語的差異。或許那些有機會在這兩個國家都生活過一段時間的少數人,能實際感受到英語和美語這兩種語言的不同。
在一定意義上說,美語是在英語基礎上分離出來的一個支系,或者如某些語言學家們所說的,美語是一支一直在美洲土地上的英語(transplanted language)。雖然英語和美語兩種語言的主體部分(語法、詞彙、讀音、拼寫等)是相同的,美語在其發展過程中受其獨特的歷史、文化、民族、地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與英語有顯著不同。馬克·吐溫就曾說過:「English and American are separate languages, ... When I speak my native tongue in its utmost purity an Englishman can』t understand me at all.」( The stolen White Elephant, 1882)。英語和美語的主要差異表現在詞彙、讀音、拼寫及說話的氣質等方面。
對於一個生活在英美兩國之外的第三者說來,English只是一種語言,在學習過程中對英語和美語「兼收並蓄」,英語與美語的差異或許並不構成他與英美人士交流的障礙。而對使用同種語言的英美人說來,由於使用的詞語不同,或詞語的內涵不同,反而會造成他們之間的誤解。
英語和美語在用詞方面差異甚大,以致在二次大戰中,美國軍方不得不向派往歐洲戰場的美國士兵和後勤人員每人發一本《生活指南》(A Short Guide to Great Britain)。這其實就是一本美語——英語對照詞典,裡面收集了近二百條美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而在英國則是罕見或生疏的詞語,用英國人熟悉而美國人未必知道的對應詞語加以對照注釋。與此同時英國軍方也為派往美國受訓的皇家空軍飛行員每人准備了一本《Notes for Your Guidence》的小冊子,目的也是幫助這些前往美國的英國人學會他們也許根本沒聽說過的美國日常生活用語。
雖然美語在其發展過程中從未間斷與英語的相互交流,尤其是在二次大戰之後,隨著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關系的發展,英語與美語也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但這並未能消除英語和美語之間的差異。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區別
標准現代英式英語(簡稱英語)和標准美式英語(簡稱美語)的區別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是兩者互相理解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問題。此文的目的是對兩者的區別進行一個大概的比較,給有興趣的朋友一個參考,但並不能作為學習另一種口音的教材。其中也漏洞百出,若有不盡之處,還請高人指正補充。
母音:
英語和美語的發音最大的區別之一在它們對渾母音(schwa,音標中的倒寫e,)的處理。英語中,渾母音在單母音中常通發生在一些非重讀的短音a(如about)和短音er(如computer)上。美語中的er很少為渾母音,並有時對短音i(如sentimental,actuality)和u(如wuss),甚至短音的oo(如:hooker)採用了渾母音。(這四個例子在英語中的發音分別為[i], [i], [u:], [u])渾母音的讀音是不定的,但是聽起來差不多像一個急促的介於「俄」和「啊」的發音。
英語和美語的發音最具代表性的區別是對er的發音的不同。英語中,短音的er是如上所述的渾母音,但長音的er也不過是個拉長了的渾母音,聽起來是一個很誇張的介於「俄」和「啊」的聲音。而美語中,er聽起來怎麼都是個「兒」音(例外是一些俗語中發成渾母音)。
ar:除了輕讀短音(如singular)和者後連母音(如clarity),英語的ar全部清一色的長音[a:],而美語中,是「阿爾」。事實上,凡是有r在一個音節尾部的時候,美英發音通常都是不一樣的,如tour(英:吐啊,美:吐兒),tear(英:踢啊,美:踢兒),pair(英:pe啊,美:pe兒)。甚至在剛才提到的clarity中,英語['kleriti],美語['kle兒r(er)ti]
母音的發音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區別。一是[o]音:短音的o(如often),英語中發音僅僅為一個縮短了的長音o(如or),而美式的短音o聽起來和英語的短音[/\]很像,同時長音o後面如果有r都通常像上一段里說的那樣兒化了,沒有的話(如plausible, applause)就自動變成了一個短音的o的發音。
另外對u,i和其他母音組合的渾母音化,前面提到了一些,其他就*大家自己體會了。
輔音:
英語的輔音和美語的輔音是基本一樣的,但在使用習慣上有些差別。比較重要的也只有以下兩個:
r:字母r簡直是代表了英美兩國的所有差別,到處都是它。在做輔音時,其實差別也就是當r在第一個詞的詞尾,而第二個詞以母音開頭,英語把r完全當作母音處理,而美語會把r連讀當作後面一個詞的開頭母音的輔音,如片語clear animosity,英語會讀成clear|animosity,而美語會讀成clear-ranimosity。
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d和t。在一部分非重讀音節中(如paddle,rattle, actuality),英語會清楚地發音這兩個字母,但在美語中d和t常常會被模糊成一個很難解釋的音,跟其它的語言比較,如果你知道西班牙語或者義大利語,它跟短彈音r很接近;如果你懂日語,那麼らりるれろ行的輔音很像。如果你都不知道,那麼最接近的解釋就是邊音l了,但是差了那麼一節,就看你自己體會了。
還有一點,history, factory這些詞,大家可能都發現o的發音(是一個渾母音)在很多音標標注中都是打了括弧的。在英國,英語受文言文的影響喜歡省略這個o,而在美國,這個o常常是發了音的。(如果大家對文言文或者詩歌感興趣,會發現很多渾母音的字母是用一個單引號'表示的,表示省略)
拼寫:
英語和美語的拼寫無非有以下幾種區別:
-re和-er:部分以re結尾的詞在美語中以er結尾,如:
metre/meter, centimetre/centimeter, theatre/theater, centre/center等等
背景:這些詞全部都是從法語中來的(分別是:mètre, centimètre, théa^tre, centre)。其它大部分的re詞都是,如genre, hors-d'oeuvre等,不過這些的拼寫都沒有變化了。
our和or:英語部分our在美語中的拼寫為or,如:
colour/color, favourite/favorite等等。
背景:這些詞大部分也都是從法語中來的,不過沒那麼明顯,很多都因為時間原因變化了。如colour是couleur,favorite是favorit。
-ise和ize:英語中的-ise動詞在美語中拼寫為-ize,如:
organise/organize, actualise/actualize, realise/realize
這些詞的衍生也因此而異:
organisation/organization
背景:這些詞還是從法語中來的,分別為organiser, actualiser, réaliser(但因為語言的演變,法文里這些詞現在的意思和英文里這些詞現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樣了,如actualise現在的意思是「實現」,而actualiser是「升級,使不過時」;realise現在的意思是「意識到」,而réaliser就變成了「實現」)。
其他還有些特殊變法。我一時間想不起來所有的常規變法,如果有遺漏,歡迎補充。
用詞:
英語和美語中有些同樣的詞語的常用意思是不同的,或者同樣的東西用不同的詞語來說,而且絕大部分這種詞語是和文化風俗有關的,但並不對交流產生實質性影響。如jumper一詞在英國可指毛衣,而美國人很少用這個詞當衣服講(是個過時的詞),而用sweater來做毛衣。另外有如jersey, slacks, trousers等等。有很多例子,一時想不起來,大家歡迎補充。
俗語和俚語:
這些實在是太多了!就算在美國的不同地方,英國的不同地方,不同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我就不一一舉例了。不過可提的一詞是英國人對bloody這個詞的用法。舊時,當f-ck一詞是完全不可用的時候(以前書籍中印刷這個詞需要用星號f***,否則是要治罪的),bloody一詞的猥褻性不亞於現在的f詞。不過現在時過境遷,英國的小孩兒都能用了,而美國人就不用這個詞了。但在其他的一些英語國家(如埃及,印度等),用bloody還是要小心的。
語氣:
英國人的語氣抑揚頓挫,語調高亢,和法語頗有幾分類似(不過他們是不會承認的),並且英國人嘲笑美國人說話有氣無力,鬆散無韻律。
美國人說話相對比較穩重低沉,句勢通常呈降調,並且速度慢一些。美國人則愛嘲笑英國人的語氣的輕微的歇斯底里,女里女氣的說法。
其他:
澳洲口音:澳洲口音和英國口音大部分很像,不過澳洲人發[ei]音全部發成[ai],也就是,即使他們最常用的詞兒mate,都說成[mait](像might)。
埃及口音:埃及口音的英語聽起來和埃及口音的阿拉伯語很像。另外,用彈音發r也被使用。
印度口音:印度口音和英國口音比較相似,帶了些泥巴味兒,不過現在的印度人開始傾慕美國口音了(印度人特崇洋媚外,排的電影全是關於在發達國家的富裕美麗年輕的印度移民)。
香港口音:沒有對香港同胞污衊的意思,不過香港口音聽起來和粵語差不多,發音非常的重,同時帶了英國口音的味道。很多人發不出th音,說不出three就說free.
南非口音:沒聽過。
英國鄉土音:英國自己的口音都眾多,不過共同的特徵是h常常不發,並且連音特多。
美國北方口音:以誇張的o音出名,如talk, walk, off, coffee這四個詞,紐約市人會發成:twok, wok, woff, kwoffee(這里的o均為長音「喔」)。
美國南方口音:以把[ai]發成[ae]為最大特稱,如I'd like a light beer,南方人會說成ae'd laek a laet beer。同時說話慢條斯理。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區別
標准現代英式英語(簡稱英語)和標准美式英語(簡稱美語)的區別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是兩者互相理解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問題。此文的目的是對兩者的區別進行一個大概的比較,給有興趣的朋友一個參考,但並不能作為學習另一種口音的教材。其中也漏洞百出,若有不盡之處,還請高人指正補充。
母音:
英語和美語的發音最大的區別之一在它們對渾母音(schwa,音標中的倒寫e,)的處理。英語中,渾母音在單母音中常通發生在一些非重讀的短音a(如about)和短音er(如computer)上。美語中的er很少為渾母音,並有時對短音i(如sentimental,actuality)和u(如wuss),甚至短音的oo(如:hooker)採用了渾母音。(這四個例子在英語中的發音分別為[i], [i], [u:], [u])渾母音的讀音是不定的,但是聽起來差不多像一個急促的介於「俄」和「啊」的發音。
英語和美語的發音最具代表性的區別是對er的發音的不同。英語中,短音的er是如上所述的渾母音,但長音的er也不過是個拉長了的渾母音,聽起來是一個很誇張的介於「俄」和「啊」的聲音。而美語中,er聽起來怎麼都是個「兒」音(例外是一些俗語中發成渾母音)。
ar:除了輕讀短音(如singular)和者後連母音(如clarity),英語的ar全部清一色的長音[a:],而美語中,是「阿爾」。事實上,凡是有r在一個音節尾部的時候,美英發音通常都是不一樣的,如tour(英:吐啊,美:吐兒),tear(英:踢啊,美:踢兒),pair(英:pe啊,美:pe兒)。甚至在剛才提到的clarity中,英語['kleriti],美語['kle兒r(er)ti]
母音的發音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區別。一是[o]音:短音的o(如often),英語中發音僅僅為一個縮短了的長音o(如or),而美式的短音o聽起來和英語的短音[/\]很像,同時長音o後面如果有r都通常像上一段里說的那樣兒化了,沒有的話(如plausible, applause)就自動變成了一個短音的o的發音。
另外對u,i和其他母音組合的渾母音化,前面提到了一些,其他就*大家自己體會了。
輔音:
英語的輔音和美語的輔音是基本一樣的,但在使用習慣上有些差別。比較重要的也只有以下兩個:
r:字母r簡直是代表了英美兩國的所有差別,到處都是它。在做輔音時,其實差別也就是當r在第一個詞的詞尾,而第二個詞以母音開頭,英語把r完全當作母音處理,而美語會把r連讀當作後面一個詞的開頭母音的輔音,如片語clear animosity,英語會讀成clear|animosity,而美語會讀成clear-ranimosity。
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d和t。在一部分非重讀音節中(如paddle,rattle, actuality),英語會清楚地發音這兩個字母,但在美語中d和t常常會被模糊成一個很難解釋的音,跟其它的語言比較,如果你知道西班牙語或者義大利語,它跟短彈音r很接近;如果你懂日語,那麼らりるれろ行的輔音很像。如果你都不知道,那麼最接近的解釋就是邊音l了,但是差了那麼一節,就看你自己體會了。
還有一點,history, factory這些詞,大家可能都發現o的發音(是一個渾母音)在很多音標標注中都是打了括弧的。在英國,英語受文言文的影響喜歡省略這個o,而在美國,這個o常常是發了音的。(如果大家對文言文或者詩歌感興趣,會發現很多渾母音的字母是用一個單引號'表示的,表示省略)
拼寫:
英語和美語的拼寫無非有以下幾種區別:
-re和-er:部分以re結尾的詞在美語中以er結尾,如:
metre/meter, centimetre/centimeter, theatre/theater, centre/center等等
背景:這些詞全部都是從法語中來的(分別是:mètre, centimètre, théa^tre, centre)。其它大部分的re詞都是,如genre, hors-d'oeuvre等,不過這些的拼寫都沒有變化了。
our和or:英語部分our在美語中的拼寫為or,如:
colour/color, favourite/favorite等等。
背景:這些詞大部分也都是從法語中來的,不過沒那麼明顯,很多都因為時間原因變化了。如colour是couleur,favorite是favorit。
-ise和ize:英語中的-ise動詞在美語中拼寫為-ize,如:
organise/organize, actualise/actualize, realise/realize
這些詞的衍生也因此而異:
organisation/organization
背景:這些詞還是從法語中來的,分別為organiser, actualiser, réaliser(但因為語言的演變,法文里這些詞現在的意思和英文里這些詞現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樣了,如actualise現在的意思是「實現」,而actualiser是「升級,使不過時」;realise現在的意思是「意識到」,而réaliser就變成了「實現」)。
其他還有些特殊變法。我一時間想不起來所有的常規變法,如果有遺漏,歡迎補充。
用詞:
英語和美語中有些同樣的詞語的常用意思是不同的,或者同樣的東西用不同的詞語來說,而且絕大部分這種詞語是和文化風俗有關的,但並不對交流產生實質性影響。如jumper一詞在英國可指毛衣,而美國人很少用這個詞當衣服講(是個過時的詞),而用sweater來做毛衣。另外有如jersey, slacks, trousers等等。有很多例子,一時想不起來,大家歡迎補充。
俗語和俚語:
這些實在是太多了!就算在美國的不同地方,英國的不同地方,不同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我就不一一舉例了。不過可提的一詞是英國人對bloody這個詞的用法。舊時,當f-ck一詞是完全不可用的時候(以前書籍中印刷這個詞需要用星號f***,否則是要治罪的),bloody一詞的猥褻性不亞於現在的f詞。不過現在時過境遷,英國的小孩兒都能用了,而美國人就不用這個詞了。但在其他的一些英語國家(如埃及,印度等),用bloody還是要小心的。
語氣:
英國人的語氣抑揚頓挫,語調高亢,和法語頗有幾分類似(不過他們是不會承認的),並且英國人嘲笑美國人說話有氣無力,鬆散無韻律。
美國人說話相對比較穩重低沉,句勢通常呈降調,並且速度慢一些。美國人則愛嘲笑英國人的語氣的輕微的歇斯底里,女里女氣的說法。
其他:
澳洲口音:澳洲口音和英國口音大部分很像,不過澳洲人發[ei]音全部發成[ai],也就是,即使他們最常用的詞兒mate,都說成[mait](像might)。
埃及口音:埃及口音的英語聽起來和埃及口音的阿拉伯語很像。另外,用彈音發r也被使用。
印度口音:印度口音和英國口音比較相似,帶了些泥巴味兒,不過現在的印度人開始傾慕美國口音了(印度人特崇洋媚外,排的電影全是關於在發達國家的富裕美麗年輕的印度移民)。
香港口音:沒有對香港同胞污衊的意思,不過香港口音聽起來和粵語差不多,發音非常的重,同時帶了英國口音的味道。很多人發不出th音,說不出three就說free.
南非口音:沒聽過。
英國鄉土音:英國自己的口音都眾多,不過共同的特徵是h常常不發,並且連音特多。
美國北方口音:以誇張的o音出名,如talk, walk, off, coffee這四個詞,紐約市人會發成:twok, wok, woff, kwoffee(這里的o均為長音「喔」)。
美國南方口音:以把[ai]發成[ae]為最大特稱,如I'd like a light beer,南方人會說成ae'd laek a laet beer。同時說話慢條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