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的區別
1.在漢語和英語中,同一個詞語或單詞往往詞性不止一個。
例如,在漢語中,「美麗」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形容詞;在英語中」work」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都表示「工作」的意思。在漢語中,我們大都可以用同一個詞語作不同的詞性來使用,而英語中,詞義相同而詞性不同時,往往不能使用同一個單詞。
例如:
(1)She is very kind. (她很善良)
(2)Her kindness moved me deeply.(她的善良深深打動了我)
(3)She is a happy girl. (她是一個快樂的女孩)
(4)I like chatting happily with others.(我喜歡跟別人快樂地聊天)
在例句(1)中,kind(善良)是形容詞,作表語,而例句(2)中,kindness(善良)是名詞,作主語;在例句(3)中,happy(快樂)是形容詞,修飾名詞girl,而在例句(4)中,happily(快樂)是副詞,修飾動詞chat。
2.英語的動詞有時態,而漢語沒有
英語的時態大都體現在謂語動詞上,而漢語的時態則用一些虛詞來表現。例如:
(1)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我已經完成我的家庭作業)
在這個例句中,漢語我們用虛詞「已經」來表示動作的完成,而在英語中,則是將句中的謂語動詞finish轉變成現在完成時結構have finished來表現finish這個動作已經發生過了。
(2)She is reading a book carefully. (她正在認真看書)
在漢語中,用虛詞「正「來表示「讀書」這個動作正在進行,而英語中,則需要將「read」轉變成現在進行時結構」is reading」
(3)He will be back in ten minutes. (十分鍾後他將回來)
在漢語中,用虛詞「將」來表示將來的動作,而英語中則需要用一般將來時的結構「will +動詞原形」來表現。
B. 中文語法與英語語法的區別
1、概念不同
英語語法是針對英語語言進行研究後,英語語法系統地版總結歸納出來的一系列權語言規則。
現代中文語法是對於現代中文內在的表達規則進行分析、整理和解釋的理論。
2、詞語不同
英語語法:名詞(noun)是指人或事物的名稱。代詞(pronoun)用於代替名詞等。數詞表示數量或順序等。分為基數詞(cardinal number)和序數詞(ordinal number)。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形式。感嘆詞是用來表示說話時表達的喜、怒、哀、樂等情感的詞。
中文語法:名詞,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動詞,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可能意願及心理活動的詞。形容詞,表示事物性質、狀貌特徵的詞。數詞,表示事物數目的詞。量詞,表示事物或動作的單位。代詞,能代替事物名稱的詞。擬聲詞,模擬事物的聲音的詞。
3、句子構成不同
英語中要求主謂一致,漢語中沒有。在英語句子里,謂語受主語支配,其動詞必須和主語在人稱和數上保持一致。
C. 現代漢語的特點分別從語法、語音、詞彙方面與英語相比較並舉例
一、語音:
1、 漢語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
漢語每一個音節不僅有母音和輔音,還有聲調,而且聲調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像「bā (八) 「「bá(拔) 、bǎ (靶) 、bà(爸)」聲調不同,意義也不一樣。
2、在漢語普通話里,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基本聲調。這與印歐語系一些非聲調語言相比,確實是漢語一個很大的特點,也正是外國學生一個很大的學習難點。
二、語法:
1、漢語缺少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屬於非形態語。
人們在語言研究中,按照形態分類法,把世界上的語言分為四大類,即:曲折語、孤立語、膠著語和多式綜合語。
人們認為漢語是沒有內部屈折變化,缺少嚴格意義的構詞形態,屬於孤立語(也有不同看法)。英語屬於形態語,它是通過詞的形態變化,來表現語法意義的比如:
2、英語名詞有數的變化 (table—tables); 人稱代詞有格的變化 (主格I—賓格me);形容詞有比較級的變化 (good—better—best);
數詞有基數詞和序數詞的變化 (one—first, two—second); 動詞有時態的變化 (do,did, done, doing)。漢語的詞沒有這種形態的變化 。
但這並不是說,漢語語法極其簡單。漢語主要是通過詞序和虛詞來展現語法意義的。
三、語序:
我們知道,人類語言中常使用的語法手段有三種:
1、語序或詞序;
2、虛詞;
3、 形態。
漢語是缺少形態變化的,所以語序在語言單位組合中是十分重要的,「狗咬人」和「人咬狗」語序不一樣,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
漢語語序組合的一般規律是,修飾成分在被修飾的成分前面;支配的用在被支配的前面;狀語用在動詞前面。這與很多國家語言的語序是不一樣的。
另外,從語言類型分類法來看漢語屬於分析語類型。漢語的詞沒有語法范疇的形態變化,詞在句中的語法意義,主要是靠詞序和虛詞來決定的。
現代漢語虛詞的數量不是很多,大約有800多個。但它在漢語中,使用的頻率卻是相當之高。據《現代漢語頻率詞典》的統計,虛詞 「的」和 「了」,在漢語所有詞的使用中,是使用最多的兩個。
虛詞主要以其語法意義左右著句子結構,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表達。我們從下面這個例句中,可以看到虛詞的語法作用。
「李強老師去買報」 這句話,全是實詞,沒有虛詞,由於它按照一定的詞序排列,所以表達了一定的意義。如果我們加上不同的虛詞,它的意義就變了。請看:
李強老師去買報。
李強的老師去買報。
李強和老師去買報。
李強讓老師去買報。
李強為老師去買報。
李強或老師去買報。
四、漢語的量詞極為豐富。
量詞的使用是漢語很突出的一個特點, 漢語量詞很多,中央民族學院(現中央民族大學)1975年編寫的《現代漢語量詞手冊》中,收錄的量詞有500多條。
中國人說話,在數詞、指示代詞和名詞之間一定要加量詞,如,一本書、兩張報、五輛汽車、這個學生、那盞燈等等而且每個名詞都有固定的量詞與其搭配。
這對於相當多母語量詞沒有漢語這么豐富的學生來說,真是感到很是困難,他們記不住哪個量詞與哪個名詞搭配。
所以在說話時常常出錯,其表現之一是不用量詞,說出來的漢語句子,數詞與名詞連著,沒有量詞。
另外一點是,量詞和名詞搭配得不對,或以「個」蓋全。
5五、漢語是單音節性很強的語言。
有人認為,漢字是一個個方塊字,每個字是一個音節,又有一定的意義,所以說漢語是單音節語。這種說法是不夠確切的。
在現代漢語里,漢語詞彙的發展更加雙音節化,以單音節為基礎,出現了大量雙音節詞。
漢語詞的音節數和其它語言相比,是少的。漢語普通話只有400多個音節,加上四個聲調和兒化韻,也不過1600多個音節左右,這比起有10,000多個音節的英語來說,真是少得多。
當然音節少,必然出現若干個字共為一個音節的現像,也就是說有大量的同音詞。比如,在《現代漢語詞典》里,「x ī」這個音就有「西、希、夕、昔」等77個字。
另外,漢語詞所含的詞素是少的,也就是說,漢語詞比較短。在漢語詞中,大量的詞是單音節或雙音節,如,「人、天、日、走、說、朋友、道路、出發 」等。
三音節詞和四音節詞,數量較少,如,「圖書館、總司令、自由泳、核武器、研究生院、自來水筆、鉛保險絲」等。
六、漢語崇尚簡略,重在會意,保留著古漢語的一些成分。
由於漢語歷史悠久,現代漢語中仍然保留著古漢語的一些文言成分和許多習慣用法。比如,「老年之家」不能說成老年的家,「三分之二」不能說成三分的二。
另外,漢語很早就出現了言、文分家,形成了口語和書面語不同的詞彙和文體特點。
漢語又崇尚簡略,重在會意,能省則省,能略則略,如:「你不去,我去。」(省略「如果」);「昨天他買一電視機。」(省略量詞)這些省略都是有條件,有一定語境的,不能濫用。
(3)漢語與英語相同的語法點擴展閱讀:
並列短語:
由兩個以上的詞並列組成的短語。有的用連詞和、或、並且等連接,有的不用。
1、個人和集體贊成或反對。
2、討論並且通過了。
3、多快好省。
4、偉大、光榮、正確的。
偏正短語:
由中心詞(正)和對中心詞起修飾作用的詞(偏)兩部分組成的短語。「偏」在前,「正」在後,兩者之間有的用助詞「的」、「地」連接,有的不用。
1、精妙的對聯。
2、好孩子。
3、不斷地提高。
4、認真學習。
述賓短語:
由動詞(述)和被動詞支配的詞(賓)兩部分組成的短語。「述」在前,「賓」在後。又稱動賓短語。
1、看書。
2、洗衣服。
3、聯系實際。
4、建設中國。
述補短語:
由動詞或形容詞(述)和對動詞或形容詞補充說明的詞(補)兩部分組成的短語。「述」在前「補」在後,兩者之間有的用助詞「得」連接,有的不用。
1、寫得簡明扼要。
2、好得很。
3、看完。
4、看不完。
5、交代清楚。
主謂短語:
由被陳述的詞(主)和陳述的詞(謂)兩部分組成的短語。「主」在前「謂」在後。
1、(他寫)的對聯。
2、(意義深遠)的大會
3、(我們堅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
介賓短語:
由介詞和賓語組成的短語。「介」在前,「賓」在後。
他(在教室里)看書我(從去年)就開始練習書法了
D. 漢語與英語語法的相同點 內容如題知道的可以給我說下嗎 我急用,最好是馬上.
漢語中有一些句子結構和英語的句子結構相同,如賓語前置之類的.
E. 英語的語法和中文的語法是相同的嗎
有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英語簡單句五種基本類型有專門的"主語+系動詞+表語"結構.而漢語都在"主謂賓"中.
F. 學習英語和漢語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
語言環境造來成的我源們學習英語的方法很不得當 想咱們小時候開始從來都沒有學過漢語的語法什麼的吧 都是聽說開始學習的漢語 和外界的交流使我們不知不覺就知道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很容易啊~但是英語呢?不知道樓主是什麼時候怎麼學的 我猜想大多數人的軌跡路線都是從語法單詞開始往腦子里灌 成天抱著習題冊不停地做題 整天思考這個句子什麼結構 那個題為什麼不能用這個片語 但是你看漢語考試咱們考什麼 考的不是語法 考的是對文章的理解 英語整天就是盯著那題 老師反復強調這個怎麼不對 那個怎麼對 甚至有時候答案就是一切 有些東西就很模糊地講過去了
共同點就是單詞 詞彙的積累吧 像老師讓咱們背成語 是教咱們怎麼用詞准確 恰當 得體 語文也是讓我們通過文字來理解作者的意圖 和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大學英語專業精講詞語也是教精確用詞什麼的(我不是英語專業 沒有發言權)我想這大概是相同點吧
總的來說我認為不同點就是英語學習基本是為了考試而不注重交流 漢語是注重交流而(學生 包括我在內啊 呵呵)不注重考試 目的不同導致的過程與結果都不同 恩 大概是這樣吧
G. 現代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的區別
從術語上講都用的是主謂賓定狀補,但是現代漢語是孤立語,詞語沒有形式變化,如單復數,時態,陰性陽性,主格賓格所有格等
H. 與英語相比,現代漢語語法具有哪些特點
第一,現代漢語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一般不通過形態變化來表示特定的語法范疇(如性、數、體、時、態、格等)。例如:漢語的「他」不論做主語、賓語還是定語,形式上都不會發生變化,但英語中的「他」卻分別有「he」、「him」、「his」三種形式。
第二,現代漢語運用虛詞表達語法結構和語法意義。例如:漢語的「吃飯」是述賓短語,「吃的飯」是偏正短語;「吃著飯」表示正在進行的動作,「吃了飯」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在英語里,詞性和時態往往都是通過形態變化來體現的,並不藉助虛詞;如果變換虛詞,改變的大多是語義,結構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例如:「in
the
air」指「在空中」,「onthe
air」則指「在廣播中」。
第三,現代漢語的詞、短語、句子的結構方式基本一致。例如:詞「頭疼」、短語「身體好」和句子「他身體好」都是主謂結構。但在英語中,詞、短語、句子的結構方式卻各不相同:詞性隨形態變化而變化;短語和句型在結構上也沒有必然的聯系。例如:漢語的「騎車」,在英語中可以用述賓短語表達「ride
bike」(充當謂語),也可以用介詞短語表達「by
bike」,如果做主語,就要表達為「to
ride
a
bike」或「riding
a
bike」。
第四,現代漢語語序靈活,與語法結構、語法意義關系密切。由於現代漢語的詞、短語、句子的結構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一旦組合關系發生改變,語法結構和語法意義也會隨之改變。例如:「總結經驗」和「經驗總結」前者是述賓短語,後者是主謂短語。英語的短語屬於固定搭配,語序不能隨意變化。例如:「beautiful
girl」不能說成「girl
beautiful」,否則就會出現錯誤。
第五,現代漢語的詞類和句法成分之間的關系復雜。英語的詞類同句法成分有簡單的對應關系,一般說來,名詞做主語、賓語或定語,動詞做謂語,形容詞做定語,副詞做狀語。但漢語的詞類主要是通過語法功能來判斷的,詞類和句法成分之間並非一一對應的關系。例如:漢語的「學習」屬於動詞,既可以做述語「學習文化」,也可以做主語「學習要下苦工夫」,還可以做賓語「喜歡學習」。
第六,現代漢語的語氣詞豐富,可以表達豐富的語法意義。例如:漢語的「了」、「嗎」、「呢」、「嘛」、「吧」、「的」都是語氣詞,各自具有不同的語法意義。相比之下,英語的語氣大多藉助語調來實現,陳述句一般為降調,疑問句一般用升調。
I. 語文語法與英語語相同嗎
語文語法與英語語法是有很多不同的,畢竟是兩種不同地域的不同語言。
很多方面,我覺得英語語法跟古代漢語的語法更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