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跪求CNKI下載一篇論文 任務型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是篇博士論文,已為你下好。
B. 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有哪些實踐方法
(一)功能策略給學生提供和創設真實的語言交際情景和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從而使他們能運用語言規則達到能交際的目的。它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 情景教學法是指運用目的語的環境。學習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教師應利用真實的環境或設置模擬的情景進行語法教學。其中包括利用實物、真實的語境、體態語言、非語言手段以及多媒體等手段,使語法教學更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
(1)創設一個對話情景,設置猜測性任務在復習不定式這堂課上,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這堂課的重點。教師創設一個與遲到的同學進行對話的情景。通過對話,讓學生思考對話中用了什麼結構,布置學生任務:
猜一猜「What will we review today?」(對話如下)
T: Why are you late today?
S: Because my bike is broke on my way toschool. It's too old. T: Don't you want to buy a new one? S: Yes, I want to buya new one this Sunday. But I can't decide which one to choose. Why don't youask your parents to go with you?
S: That's a good idea. If they are free, I'll ask them to go with me.
T: Ok. I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bicyclesto choose in the shop. It's not difficult for you to choose a nice one.
S: Thank you.
T: You're welcome.
聽完對話,學生很容易猜出對話中運用了許多不定式結構,從而了解到今天課上復習的重點。創設對話情景的活動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集中注意力,在語言環境中找到目標。同時,也可訓練學生的聽力水平。
(2)利用圖片呈現目標,設置舉例型任務在總結「It's+adj.+for sb. +to do」的句型時,藉助圖片進行教學,教學效果較好。先呈現第一幅交通燈為紅色的圖,然後問學生: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 what's it dangerous for you to do?」 學生很快回答:It's dangerous for us tocross the road 把這句話寫在黑板,學生對這個句型產生印象。然後,再呈現其它幾幅圖,如交通燈變成綠色,孩子們在踢足球,骯臟的環境等,布置學生根據圖的內容,運用黑板上的句型進行列舉。在學生思考時,教師給予一些提示性的問題,學生根據圖片列舉了以下句型:
It'ssafe for us to cross the road.
It'sinteresting for the children to play football.
It'simportant for peopl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句型,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用所學句型造句。在這種以圖片創設情景的活動中,語法知識由抽象變為具體,從而使語法學習降低了難度,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
2.活動育智法活動是為了鞏固、擴充知識,活動是為了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言,才會對所學的語言理解得更加清晰,想像更活躍,思維更深刻,記憶更牢固。學習要活動化,活動要交際性,教師應把語法規則活化為活動,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主體意識都動起來。
(1)用游戲法來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利用教學游戲活化語法規則。設計精巧、難易適度的游戲活動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練習to do作賓語成份時,教師設計了「接龍」游戲,即學生運用黑扳上所列舉的動詞編成問句,向下一個學生提問 , 下一個學生必須先回答問題,再用其它動詞編問題,然後依此類推。例如:
S1:What do you want to do this Sunday?
S2: I want to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decide to do this summer?
S3: I decide to travel to Beijing. What do you hope to be in thefuture?
S4: I hope to be a doctor. What did you learnto do last summer?
S5: I learned to swim last summer.
在這種開放的意義性操練活動中,學生既練習了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又鍛煉了思維能力與快速反應能力,還加深了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和鞏固,使語法學習既輕松又有效。
(2)在討論中完成任務小組討論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學生能積極參與,在交際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在復習「to do」的不同用法後,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用不定式句型討論如何學好英語。同學們組成四人一組,展開討論,並且寫下他們的觀點。學生們很快進入狀態,討論熱烈,平時不發言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出主意。最後每個小組派代表闡述各組的觀點。綜合他們的意見,給出討論的結果,學好英語應做到以下幾點:
1.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peak English asmuch as possible in class or out of class
2. You need to read English books andnewspapers, or listen to English programme on TV or on the radio. .It can helpyou know much about English knowledge
3 . When you don't know how to solve theproblems, you may ask your teacher to help you. Of course, if you never giveup, you'll find it not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well.
這種小組討論,提供了相互學習口語,人人參與的機會。小組討論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學生綜合不定式的用法貫穿於語言交際中,既鞏固了這堂課所學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這種創造性的任務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認知策略在課堂上教師通過一系列方法進行語言知識的滲透,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交際活動活用語言規則,進行創造性語言活動。它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分析歸納法即教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後讓學生觀察、分析並找出規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就能使語法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復習不定式做賓語的句型結構時,教師先啟發學生:Do
you think it very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English?學生會立刻回答:Yes. 教師就把「I think it very importaritto learn English well." 的句子呈現到黑板上。此時,教師不急於點明"to do"的用法,而是請學生用完成句子的形式來呈現更多的句子,以檢驗學生對語法要點的理解。
如: We feel itpossible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贏得比賽的勝利)。
He foundit very hard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決這個問題)。
Jimthought it interest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爬山)。
教師在呈現每個句子時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兩人一組討論,待學生完成句子後,讓他們思考這些句子結構是否相同,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發現它們結構相同,教師進一步問他們能否總結一下它們相同的句型結構。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很容易找到規律,歸納出結構如下:主語+動詞 (feel/find/think……)十it+adj.+to do 教師還請學生注意句型中「it」 和「to do」的關系,學生很快發現他們在句子中的成分相同,「it」稱為形式賓語,"to do」稱為真正的賓語。在上述語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的練習很快歸納了「to do」做賓語的句型結構,較好地掌握其用法。這樣的語法歸納教學能使學生充分地理解和內化語法規則,並使他們逐步建構起清晰且完整的語法知識圖式。
2.比較法學生對於一些比較接近的語法規則會出現概念混淆,往往理不清頭緒。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組織學生將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行思維加工,引導他們對類似的語法現象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啟發學生找出關鍵點及區別,有針對性地解決語法問題。在復習不定式的公開課中,教師運用了比較法幫助學生找出現象之間的區別,以掌握其用法。在復習「看見某人做某事」 的結構時,教師在黑板上呈現兩句看似相同的例句:
1)I often see him________football. (play)
2)I saw him_________ football when was walking past.(play) 然後,弓l導學生觀察並找出上述三個句子的不同之處。學生會發現,第一句話中含有「often",表示看見他踢足球的動作經常發生,第二句話中含有「when I was walking past」表示當教師走過時,看見他正在踢足球。通過比較,學生發現了兩句句子的差異,確定第一句應運用 「see sb. do sth」 的結構,空格上要填"play";第二句應運用「see sb. doing sth」結構,空格上要填"playing"。運用比較法,把看似容易混淆的語法知識「化難為易」,學生很輕松地掌握其不同的用法。
四、運用任務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 教師設計任務活動要有針對型,所設計的活動應吸引全體學生參加,保證有效的分層教學。基礎差的同學可以進行難度較小的任務,成績好的同學可以執行難度較大的任務。另外,設計任務時要採用「階梯型任務鏈」。所設計的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高級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教師還應該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有意義,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大腦始終處於一種激躍狀態,通過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使其學習自化、自動化、智能化。
2. 教師應該是「任務」的評判者。學生經過合作學習後,教師應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狀況做出評判。教師不能以命令的方式對學生的言行做出生硬或有傷學生的自信心的評價,在不違背合作型原則下,教師以暗示法對錯誤進行糾正,對正確加以強調。真正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相信每個學生都有進步,使學生有更大的積極性去獲取知識。
3. 任務型教學更要求每位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英語教師要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學習先進的外語教學方法,還必須有深厚的漢語和外語語言知識儲備,廣泛了解英語國家的人文知識和風俗習慣,具有熟練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特別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英語教學,能給學生們創造廣闊的視覺空間,大量的圖形信息和多姿多彩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趣,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五、結束語在語法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觀察事情,實踐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的、開放的、生動的、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它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提供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使他們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中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教師要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精講精練,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活潑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參加課堂學習活動,使語法教學生動有活力,為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C. 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論文提綱怎麼寫
畢業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種形式,為了進一步探討和掌握畢業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回要對畢業論文進行答分類。由於畢業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畢業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D. 淺談初中英語教材的任務型教學策略 用英語怎麼翻譯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on the task-based teaching strategy
E. 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設計的幾點建議
每個教學班的所有學生會有共性特徵,更有因為不同的生活閱歷、學習品質、個性品質等因素而造成的個性特徵和差異,這種差異是我們必須承認、接受和利用的教學因素。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相依性原則告訴我們:任務的設計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並且,要形成由初級任務向高級任務以及高級任務要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每一項任務逐步發展,從而形成階梯式的層層遞進。
因此,任務設計的難易程度、數量多寡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共性特徵,更要考慮到他們的個性特徵與差異,務必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可以說任務越容易參與的學生就越多,他們能夠獲得的成功和體驗就越多,學習效果也就會越好,學生獲得知識越多,學生得到的能力培養越多。例如: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題型有:根據課文判斷正誤、選擇、問答、填空、縮寫等,當然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三、任務設計的形式要有多樣性
英語語言交際應該是一種充滿創造性並且能夠開啟學生心智的活動過程。任務的設計要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生活情境為背景;應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啟迪學生的英語思維。比如: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採取用英語辯論、英語競賽、英語演講等不同形式來組織和指導學生完成各種任務型的學習活動,以增加他們使用英語的機會,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英語學習要求學生對英語語言的聽、說、讀、寫綜合運用的過程中自然習得,聽、說、讀、寫本身就是多形式的活動。
F. 求文檔: 論文 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隋煜
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內容摘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優化學科課堂教學,要求對教學模式與課型特徵作認真的探索與研究。本文著重對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這一模式的特點及教學策略進行論述,以求達到課堂教學設計實施的最優和高效。
【關鍵詞】:創設情境、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學理論邏輯輪廓的,為保持某種教學任務的,相對穩定而具體的教學活動結構」(顧明遠)。初中英語Go for it!話題豐富,形式多樣。從語言知識來看,有語音課、語法課、詞彙課、句型課等;從教材編寫看,有對話課、短文閱讀課;從學生的技能培養目標看,有聽說課、閱讀課、寫作課、綜合技能可;從教學過程看,有新授課、鞏固課、復習課、測試課以及測試分析課等。因此,它的教學模式也應該是各式各樣的。任務型教學模式是從20世紀8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是Go for it 教材的最提倡的主要教學模式之一。
一、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的內涵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任務型教學法就是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學生的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其自身的認知能力,充分利用自己已經獲得的目的語資源,通過交流獲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務,其學習過程是沿著開放的途徑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學法並不排斥。
二.任務型課堂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務型教學模式是一種情境化學習,在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試圖攻克難題的信心,使其樂在其中。這里所說的樂在其中,是指學生學得快樂。葉瀾老師在論述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時指出:「我們的認識是,新的教學過程的形成,首先必須讓學生的內在能量釋放出來,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起來,從原有的靜聽模式中走出來。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缺乏重建過程的基質。」當學生在課堂中不再處於被動的角色,不再只是一個看客,而是深深地被教學情境所吸引,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索,去發現,去體會,去思考,去創造,去享受成功的快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生動的教學情境,揭示教學目標,往往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嘗試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情境來進行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例如,Go for it! 七年級 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上課時,我先通過多媒體展示出幾張出遊的照片,伴著輕松愉快的音樂,介紹 This weekend, I went to……,I did……引入本節課談論的話題以及過去時態的語法知識。實踐表明,這種輕松愉悅的授課方式,能使學生思維活躍,營造出寬松的課堂氣氛,激發興趣,為學生們進一步探究新知打下心理基礎。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敢想、敢說、敢問,樂於發表意見,敢於大膽創新,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
(二)積極參與,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比如:在Go for it! Book 2 Unit 12Don』t eat in class的教學中,我設計了「Talk about rules,開展調查研究學習活動,讓學生采訪同學、老師、朋友,並要求學生在采訪、收集信息時一定要用英語交流。讓學生在這一學習活動中學習和掌握動詞短語的用法,比如:Don't arrive late for school. Don』t run in the hallways. Don't listen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 Don』t fight等等課本上的動詞短語。同時滲透到課外,如Don』t play soccor in the street. Don』t swim in the river. Don』t eat junk food等,還可告訴學生,You can do……\You can』t do…..\You』d better not do……告訴和引導學生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針對學校正在強調的安全問題在英語課堂上進行補充,收到了良好的教學和教育的效果。教師們運用這樣的參與式教學活動,學生們接受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效率才會特別高。
(三)明確任務,可以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
任務型教學模式反應在課堂上最明顯的形式就是小組活動,為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有機會自學和參加小組活動。小組活動包括討論、競賽、分組實驗或實習和互查互評等。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學情,可以對小組成員及其活動作出不同的組合與變換。
同時,還要求教師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特徵和英語水平、能反映教學目標的交際活動。例如,七年級下冊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中有關job的調查,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做一個調查表,然後四人一組進行,三位學生負責調查哪些職業最受歡迎,從事該職業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另一人進行歸納小結,這樣的活動分工可以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動起來。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啟發下,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機會,易於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培養人際交往、思考、決策和應變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有效小結,適時地調控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小結也是英語學習中重要的一步。以往的小結往往是教師在結束課前總結一下這節課講了幾個主要問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這樣做並沒有引起多少學生的重視,他們以為這是老師教學必走的程序,和自己無關,其教學環節如同虛設。其實小結應該是學生自己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自己的事,通過小結或者說「回顧」、「反思」,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使認識升華,將新知識融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變為自己的知識。
通過學生作小結,教師能了解學生在學習上哪些地方是薄弱環節,哪些地方已經理解,適時地調控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便能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探索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們體會到教學模式應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並不排斥靈活性,相反,教學模式應根據年級的高低、課型的不同採取適當變式。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集趣味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於一體。這種模式,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體現了在「做」中學,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值得推廣的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葉瀾 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教育研究,2002(10)
[2] 陶行之 《現代教育理論》[m] .1985.
G.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學習
一、觀念更新,精益求精,演活教材。教師使學生喜歡你的課,在課堂上每天都有一些新的東西才能吸引學生,因此教師得提高教學技能,多想些辦法,使課堂生動活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現在的學生信息的來源渠道多,速度快,在某種程度上知識面也比較廣,老是照本宣科,吸引不到他們的注意力,也沒法引起他們的興趣和參與。這幾年來,她注重了教學技能的探索和提高,在備課中力求精益求精,例如教形容詞比較級,事先就想了幾個方案,最後還是用直觀的方法,她叫了三位同學到黑板前,靠著黑板站著,為他們量度身高,並在黑板上作了記號,用簡筆畫勾出這三位同學,並在畫像旁,寫上這三位同學的姓名。用這三個同學的「尊容」深入淺出地講解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的句型。大家的興致被調動出來了。當即很多同學就能造出有關比較方面的句子來了。例如我比他矮,他比我高,她比我胖,我比她苗條,我英語比他好,他的數學比我強,我的鞋比你的舊,但比你的干凈。等等。
當教「南瓜」這個單詞時,又叫三位同學上去畫南瓜。這是什麼?大家說:「南瓜。」接著帶讀了幾次,大家很快便讀出來了。再用比較級的知識,風趣地評那三個各具奇形的「南瓜」,大家都不禁笑起來了。再讀「南瓜」時腦子里便多了些形容詞,讀起來就特別大聲,也特別開心。同學們被老師所設的情景吸引住了,完全陶醉在這境界中。馮敏傑同學還以日記的形式,描寫這一節生動的英語課呢!此外我們在課堂上也穿插介紹一些外國的風土人情,例如習語的產生與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密切相關。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而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比喻花錢浪費,大手大腳,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是「揮金如土」。英語中有許多關於船和水的習語,在漢語中沒有完全相同的對應習語,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暫時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奮力圖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二、貼近生活,在學中用,在用中學。
任務型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為了培養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就應該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完成真實任務,擺脫傳統的以教材知識為中心的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使課堂語言活動近似於習得過程。例如:Unit19 Food and drink (JEFC Book 1B)教學目標是創設真實情景,促使學生在學中用英語,在用中學英語;運用有關食物、飲料、水果名稱的單詞以及有關邀請、詢問和購物等交際用語來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馮老師在課前給他們布置任務: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創設購物場景,於是同學們的積極性就來了,有的設計了在書店裡,有的設計在超市裡,有的設計在家裡,為了使創設情景真實,同學們精心進行准備,有的從家裡帶來馬鈴薯,蘿卜,番茄,蘋果,雪梨,並根據市場價格,標出定價,然後表演購物,既扮演「顧客」,有時也扮演「老闆」。有的小組創設的情景是在文具店裡,他們分工合作,找來鉛筆、鋼筆,書,練習本,橡皮,尺子,墨水等,老師為他們的表演拍照或錄像,有的同學要求發送給家長看呢!讓家長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通過聽、說、演、練等活動,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與有趣的實際生活應用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願學、樂學,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
三、面向全體,全員參與,感受成功。我們的學生,目前沒多少機會與外國人交談,那麼布置他們每天要有一定的時間去練習,如何讓學生訓練口語,老師這樣引導他們,早晨起來3、5分鍾用英語策劃今天的生活,比如說「What am I going to do today? Oh, this morning I have two classes. This afternoon there is going to be an English test. Wonderful! I will go.」,如果周邊沒有人你就說出聲來。如果旁邊有好幾個人,就自己默默地想。這是第一件事。然後起來做事情,穿衣服的時候,可以說一些,比如:「I am putting on my shoes. I am going to brush my teeth. Oh , the water is so cold. I need some hot water. 」 這就是第二條:做什麼,說什麼。有機會就說出聲,沒有機會就默默地說。這些都可以說出來。晚上睡覺的時候,到了床上之後閉上眼睛,看看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總結一下今天的生活,把這些都用英語說出來。比如說"What happened today? Oh this morning I talked with my friends, Miss Zhang』s lesson was wonderful. this afternoon, 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We bought a lot of things. Such as apples ,pears ,bananas and so on. And I felt very happy today. 」 你把發生的事用英語說出來,想出來,久而久之,就有效果了。
四、課內貫穿,課外拓展,學以致用。任務型教學則以人為本,重在信息的溝通和語言的交流,在教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這個句型時,鼓勵同學設計名片,為自己的未來憧憬,因此,同學們為了設計出自己稱心如意的名氣,查字典,如有的想當時裝設計師,有的想當科學家,有的想當商人,有的想當畫家,連公司的名字都很有特色,如羅清青同學,她為自己設計的名片單位名稱是Children』s Hospital Sam Dentist (兒童醫院,山姆,牙科醫生)還有地址,電話號碼,看來學生挺用心思去設計呢。 她還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將任務延伸至課外,給學生提供實際運用英語的機會,常言說,處處留心皆學問。讓學生走出校門,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學會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搜集英語應用於生活的資料。例如,新一佳 超市,它的英語翻譯成A---Best,謝謝光臨Thank you for your coming. 本學期初一級組織學生到深圳的歡樂谷遊玩,她讓學生留意「歡樂谷」的介紹,有中英文的對照,很多的項目,知道用英語表達了,例如SKY DROP , 俗稱「跳樓機」,DREAMER「尋夢者」還有很多其它詞彙,如商場、公交車站、路旁的交通標志、公園等使用英語的標志牌資料。學生能看懂,就有成就感了。原來英語就是這樣廣泛應用於我們生活之中。這樣也激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有了主動性後,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完成各項的任務,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地也就提高了。
五、完成任務的檢查和評價。布置了任務,學生完成得怎樣,是否有效果,進行必要的考核是很重要的。在我們布置設計名片,在全班也進行了評比,好的進行拍照。她布置的每天一條英語,或謎語,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就用學過的知識,進行智力競賽,在比賽的過程中,有代表隊代表班參賽,也有觀眾答題,有必答題,也有搶答題,氣較為活躍,有的班還意猶未盡,還搞第二次呢!在寫作方面,寫得好文章,我們經過修改編輯,放到網上,對學生也是很大鼓勵。我們在班上也分別搞過一些小游戲,小競賽,如成語接龍,單詞大比拼等。
總之,在這幾年中,根據任務型教學的特點,進行了一些教學上探討和嘗試,初步嘗到甜頭,當然也存在不足,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爭取有大的飛躍。
肖碧雲老師在「任務型教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討的過程中,她做的最突出的地方是掌握了「任務型教學」的幾個基本原則並運用於教學中。這幾個基本原則包括如下:
1﹑任務師生所扮演的角色原則
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傳送與接收信息,具有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自己的實際,通過聽說讀寫等學習活動來完成任務,根據現實生活創設任務情景,發揮自己的主體精神,發揮創造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能動性。教師應扮演助學者,任務的組織者,指導者,有時也加入活動者擔當學生的「夥伴」。
2﹑任務設計合理的原則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新的語言知識,而且應注重新的語言技能的形成,在這些任務設計中,教師要注意任務難易的設計,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難易適當的程度。如果任務的設計太難就難免會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不易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如果太易對學生沒有挑戰性,學生就對任務失去興趣,學生也學不到什麼東西。在實際操作上教師可以找出辦法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如在完成討論、聽力或寫作任務時,教師可讓學生熟悉一系些關鍵詞語,學生完成第一項任務後,教師對學生可進行指導,再讓學生完成同樣的任務,這樣學生在對任務較熟悉的基礎上,就可以把重點放在如何進行交際上。
H. 幾種有效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一)加強語境教學方法應用
英語語法的學習情況是通過學生在語言應用中體現出來的,英語語言是以其獨有的文化和環境背景為依託的,因此語法的教學也要注重情景的創造和介紹。初中英語教學中隊語法的教學一般都是從理論結構上進行講授,但是每一語法都是有其語境的,語境的運用實際上非常重要。初中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突出文章的背景介紹,語法教學中突出語境的分析,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何時應用何種語法,從而真正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二)應用情景對話模式開展英語語法教學
語言的最強大功能就在於交流,我國中小學的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也在於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對語法的學習必須要積極主動才能真正的學進去和掌握住,依照初中生的水平,只有通過生動的實際的情景才能學到兼具理論和實踐性的英語語法。初中英語教師要改變傳統僵化的課堂教學氛圍,營造生動的充滿互動的情景開展英語語法的教學,讓學生張口進行英語對話,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用英語表達,在情境中學生更加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成為主體,也能得到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三)教學中應用現代多媒體
英語學習尤其是語法學習是十分枯燥的抽象的,因此有必要在教學中利用課件展示圖片或者播放動畫、視頻等方式來提高學習的趣味性,通過經典外文影片的觀影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語法的實際應用。Look
at the picture.What are they
doing?同時,多媒體還可以用來展示內容豐富的課件,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做好課程設計,力求讓學生在課件中可以看出清晰的語法結構體系。多媒體課件還可以應用在練習等多方面,多媒體教學能夠使枯燥無味的英語語法教學變得富有趣味性,對於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英語語法教學還可以應用精講精練、經典美句賞析背誦、游戲學習等多種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應用上述對策開展英語語法教學時,需要注意結合初中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等因素,要選擇與初中生生活相關的並能夠引起初中生興趣的話題和情境,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能力為目標開展教學。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I.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課題方案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其中語法是語言知識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通過觀察、感悟、探索和運用內化語法知識,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可以為真實語言交際打下基礎,提高語法教學的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語法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1、填鴨式教學
有些教師在讓學生模仿操練後,生怕學生不能記住語法知識,於是採取「先操練後講解」。在學生操練之後,教師直接講解語法知識,單向灌輸,學生被動記憶。學生雖然在較短時間內似乎掌握了目標語法,但沒有經過思維,被動獲得的知識難以內化為語言能力。於是,就出現了雖經多次講解的語法,學生仍不會准確運用的現象。
2、語法訓練形式單一
語言實踐是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的必要途徑,這一途徑的實現必須以具體的語境為依託。在模仿操練的中,很多教師仍僅關注語言的形式,訓練形式單一枯燥所設計的操練形式和內容往往存在「為了訓練而設計」的現象,忽略運用語言時所需的語境。在特定的言語環境中學生表面順利實現了語言的准確輸出,但在具體語境中仍不會靈活運用。
3、課堂操練僅留於形式
教師在語法教學中要求學生一味進行機械模仿操練,不引導學生觀察語言結構、歸納語法規律,表面上學生通過操練能較流暢地表達,但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掌握語法知識,在實際交際中不能運用准確和得體的英語進行口頭表達,也寫不出幾句完整的句子,難以實現語言高質量的輸出。
J. 初中英語教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新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無疑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場巨大變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談論的論題。
筆者在農村中學從事英語教學十七年,對於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有許多想法。「教學」一詞中的教,在英文中為teach,有「給人示例」的意思。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的有效性,並不是指教師教得認不認真、教學內容有沒有完成。關鍵在於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如何。如果學生學的糟糕,教師教的賣力、再辛苦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筆者在教學中,很注意向同行學習,注意平時的教學反思。一節好的英語課,需要教師細心雕琢、認真准備才行。聽課及教學日誌、或教學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能的方法。
筆者通過實踐、摸索,逐漸掌握了一套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現在寫出來,與同行們共同商榷。
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筆者注意以下問題的處理:
(一)抓好語法教學
現行英語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多,課時又極有限。
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教材,在編寫內容上重復的較多,如音標、字母、日常口語、對話等相當一部分七年級課本中的單詞和句子,在小學課本中均已出現。中小學英語教材的銜接上存在著脫軌現象,嚴重地違反了教育學原理。
語法項目等比較復雜,學生不易掌握。
語法揭示了語言的內在規律。對於學習者來說,一定的語法知識有助於更正確和更標准地使用語言。而對於外語學習來說,語法學習則是掌握一門語言的捷徑。
近些年英語教學方法不斷翻新,英語課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師,尤其是剛走上講台的教師,容易走極端。在英語課上幾乎不講語法,上課就是全盤西化的授課方式,這種課實質上是很不走俏的課,費時低效不說,學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兩極分化」。
交際教學法是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的。後來在此理論基礎上,肯納爾(Canale)和斯溫(Swain)進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論,他們認為交際能力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話語能力和策略能力。
筆者認為:在語言教學過程中,不講語法和語法講的較少的作法是很危險的。英語對於學生們來說,有許多陌生的地方,如單詞難記,句子結構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學中,要騰出時間補上語法教學這一課。語法教學,也不能脫離語境——如能將語法知識融入語言材料中,通過閱讀材料分析重點內容、強化難點等方法,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內容。選取的材料應有趣: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小文章、詩詞、對話等,都可以用。也可選取英美小說簡易本中的東西,讓學生讀。網路上、報紙上許多與學生所學知識有關的材料也可以拿來用。
應該注意教材上每單元的Grammar Focus ,讓學生明白句意,再出現一些例句,歸納詞和句的用法。讓學生象學古漢語那樣,字詞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讓學生做點語法練習。這樣做,有百益而無一害。語法教學在基礎英語教學中不能缺少,方法應多樣。學生通過貼近生活的感知、理解來學習和使用語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論事。
所以我們既不要談語法「色變」,也不要脫離語言實踐,而津津樂道於語法。
(二)加大背誦力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從孩子一開始學英語,就要注意指導學生去背誦。
剛開始時,只需讓學生背一兩句話,逐漸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對話,再到背誦長文章,教師要堅持每天督促學生朗讀背誦。
學生一旦養成此學習習慣,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英語學習本無捷徑可言,入門階段需要死記硬背。想不費功夫,就牢記單詞、脫口而出講英語,恐怕是徒勞的。
許多英語名家都提倡學生背誦。如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梅仁毅先生就說過,「在基礎階段,或高年級,要努力背誦名篇,譬如說,背50——100篇,無論從語言還是從內容來說,這都是精華。背熟了,對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運用都有好處。」
真是至理名言。在教學中教師們應注意對孩子背誦能力的培養。
(三)努力用英語組織課堂
用英語教英語,這應當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要求之一,應倡導。
盡量用英語講課,語速自然停頓恰當,不給學生在大腦中進行英漢轉換的時間。
課堂上,教師如果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剛開始學生可能不太適應,但如果堅持做下去,學生的聽說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就會逐漸增強,這個筆者深有感觸。
剛走上講台時,因為用英語教英語,招來同事、學生以至領導的不解,但筆者頂了下來。剛開始時,課上允許說漢語。慢慢地,等學生適應了,盡量減少漢語的出現。學生稱筆者為「洋老師」,說我的課有趣,他們喜歡這種授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