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使用導學案進行英語語法教學
進年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在全國各地掀起了高潮,很多地方都有自己完善的課堂教學模式,但總的來說都是圍繞著「導學案」展開的。過去,我們教師備課都是自己備課,把備課的各個環節呈現在備課本中,上課都是用傳統模式,學生按照教師設計的那樣一步一步學,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但是高效課堂要求的卻是以學生為主題的課堂教學模式,這就有了導學案的使用,而導學案就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顯而易見,這對我們的教師要求又提高了,不僅要自己備課,還要通過導學案清楚明白的告訴學生該怎麼樣去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高效課堂教學上,導學案又被稱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教師的引導作用的體現及課堂學習是否高效等,都離不開導學案的重要作用。
要想合理高效的使用導學案,首先就得明白什麼是導學案。 導學案是一種由教師編寫,供學生上課使用的導學提綱,也是一種供學生使用的課堂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以導學案為載
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引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導學案的編寫流程中包含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導入、課文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展示、探究提高、課堂檢測等,在各環節設計和語言運用上突出「導」和「學」的作用。
其次要知道如何來設計英語導學案
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英語導學案的作用主要在「導」,它要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提高,所以我們在編制導學案時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編制適合學生使用的導學案,導學案發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很快就能明白什麼是重點,什麼是難點,如何對難點進行突破或思考方向。對所學內容如何去思考,考慮知識點的思路是什麼要給學生明確的指導。同時導學案中還應包含所學內容的知識點的結構和關聯知識點。導學案既不是練習題,也不僅僅是知識點的羅列。導學案的關鍵是編制,一份好的導學案要為學生創設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和自主探究的主體活動平台,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維空間。所以導學案的編制是重中之重。導學案的設計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所以導學案需要精心設計。從導學案的基本環節上來看,應包括獨學、對學群學和展示、鞏固檢測這三個部分。
獨學也可以叫做預習導學: 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口頭上讓學生預習課文,讓他們把不會的地方作個標記,重點的地方用
心地看一看。相信大多數老師都知道這樣的「預習」基本上沒有好的效果。所以導學案上設置的獨學這一部分就有效地彌補了這一不足並且起到了很好的落實作用。在課前發下導學案,讓學生獨立完成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要求學生預習的內容。這樣學生就有一個「老師」讓他們知道該去預習什麼地方,哪些知識點需要思考。當然預習部分的設置一定要注意以下一些現象:
(1)獨學部分要有明確的自學任務、學習目標具體要求、完成的方式和學習指導。 既然是要求獨學,難度就不能太大,而且要讓學生有獨自解決的辦法和途徑。
(2)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作好記錄,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3)預習部分應精心設計,為課堂教學解決難點、重點做好鋪墊,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對學群學和展示 :這部分是課堂的主要部分。對學群學部分是本節課的精髓,也是決定學生成績好壞的關鍵所在,而展示部分則是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的時間。一次展示或許對於學生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多次反復的展示給學生帶來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對於這一部分的設置一定要慎之又慎。
(1)要設計出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文本閱讀的程度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以此來引導學會看書,學會學習。
(2)在問題的設計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秀生
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問題的設置應體現語言的應用。盡量把單詞、短語、句子放在文章中,或者放在語境完整的上下文中來練習。導學案中應避免呈現孤立的單詞、短語。
(4)要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如引導學生明白哪些內容只要自己看相關部分就能把握,那些內容應留意前後聯系才能解決等等,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5)展示部分不能一味的請優生,對於不愛展示自己的學生要給於機會和適當的鼓勵。
鞏固檢測:如果說對學群學和展示是精髓,鞏固檢測也同樣重要。通過這一環節,學生究竟能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知識,從而靈活運用,是很關鍵的。
(1)練習的設計應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要重視英語語法知識的運用。要有層次性,可設計一定數量的選做題,以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
(2)在練習問題設計時,應多引入相關的語言背景知識,以及時代性強、與所學內容聯系密切、難易適當、語言地道的英美國家的文章。
(3)作業練習講評時應把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難點上,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Ⅱ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新課程改革已提出改變傳統語法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的講解、傳授,淡化語法教學。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淡化語法不等於不講語法。所以我認為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從小培養學生的語法意識
所謂意識,是指自覺的心理活動,即人能夠自覺地以知識、概念、思想等觀念形態在頭腦中對客觀事物進行反映,並且在這一活動過程中體現出人的主動性。而語法意識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不知不覺地實現對詞和句表現規律的認識和理解。
讓我們看下面的實例: 三年級Unit 10補充習題
Listen and judge: 圖片顯示一紙盒牛奶,聽力內容為 A: Some milk? B: Yes,please .
一位學生回答說:我認為是錯的,理由是milk後面沒有加s,我們所學的Some cakes \Some eggs 後面都有s 。這個孩子有可貴的語法意識,他已經注意到some後面是可數名詞的復數這一語言形式。有些老師會認為三、四年級的孩子還小,語法對他們來說太深奧,就忽略語法意識的培養,其實不然,在此階段的教學中,我們不可能讓學生准確的理解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的含義,some後面既可以加可數名詞也可以加不可數名詞,但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們感知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是有區別的,名詞有單數與復數的區別。如果在孩子剛接觸英語時不逐一滲透相應的語法知識,何時滲透呢?語法意識對指導兒童開展語言交際活動是十分重要的。
2、 讓語法教學充滿生動性、交際性
對於小學生來說,運用概念話的語法術語,或更多的運用演繹法來開展兒童語法意識的培養並不恰當,這就要求我們利用課堂,更好的使用教材,讓孩子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通過運用演示、模仿、故事、對話和其他活動形式的教學方法,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不知不覺地實現對詞和句的表現規律的認識和理解。
3、運用歸納法,促進語法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僅僅依靠單純的模仿來學習英語是遠遠不夠的,語言知識特別是語法知識可以使學生越學越明白,越學越輕松,從而激起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後讓學生觀察分析並找出規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使學生對某一語法現象理解更透徹,使語法更容易被學生掌握應用。如基數詞變序數詞的規則。
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好的語法教學對學生是大有裨益的,這需要我們所有的英語老師不斷的努力。
Ⅲ 英語語言學考英語語法嗎
當然要考。「英語語言學」課程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培養計劃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該課程的目標包括系統傳授現代語言學知識、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對從事語言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
「英語語言學」課程由三個知識模塊組成:理論啟蒙、基礎理論、研究方法。理論啟蒙模塊內容涉及英語的詞彙知識、語音知識、語法知識、修辭知識、語體知識、英語變體、英語學習策略等。基礎理論模塊由「英語語言學概論」執行,內容涉及語言的各種屬性、語言學的學科知識、語音學、形態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語言與心理、語言與文化、語言習得等。研究方法模塊通過介紹語言學研究的設計與分析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從事語言研究的本領,並直接與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掛鉤,
本課程的重點包括:1、語言學基礎理論和概念;2、語言研究能力的培養。
本課程的難點包括:1、抽象概念的講解;2、理論的具體應用。
採取的解決方法包括:積極探索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革新,嘗試運用研究性教學的教學路線,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充分運用互聯網和現代教育技術,編寫課程電子教案,實施課程網路化,拓展課程教學資源,最終實現課程趣味性、系統性、自主性、先進性和科學性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