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語法 > 淺析中式英語的三種常見語法錯誤

淺析中式英語的三種常見語法錯誤

發布時間:2021-01-07 10:28:52

❶ 公文常見的語法錯誤

公文是處理公務,進行社會管理的重要工具。公文的現實作用與特點要求其表述必須嚴謹規范,准確無誤。然而,具體寫作過程中存在不少違反語法規范的現象。綜合來看,公文中常見的語法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搭配不當
在漢語的句法成分中,主語(中心語)與謂語(中心語),動語與賓語(中心語),定語、狀語、補語與其中心語,都是一對對相互搭配的成分。所謂的搭配不當,一般情況下,是指這些相互搭配的成分在語義上不能貫通。
【例1】深刻分析新形勢下爭取群眾路線的有效方法是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利益觀。
此例的問題是動語和賓語搭配不當。「爭取群眾路線的有效方法」是一個動賓短語作定語的定中短語,其中的「爭取」和「群眾路線」搭配成動賓短語。從詞義來看,這種搭配是不合理的,宜改為「踐行群眾路線的有效方法」。
【例2】黨代表認真熱心的態度受到來訪群眾的好評。
此例的問題是定語與其中心語搭配不當。在漢語結構中,短語是「語義上能逐層貫通和結構上都能逐層搭配起來的沒有句調的一組詞」,其中語義的貫通起著決定性作用。定語「熱心」是有熱情、有興趣、肯盡力的意思,在語義上與中心語「態度」無法搭配。此例可修改為「黨代表態度認真熱情,受到來訪群眾的好評」。
【例3】我們要善於發現和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問題。
此例是多個動語搭配多個賓語,其問題主要是動語與賓語位置不對應導致搭配不當。可將「經驗」與「問題」對換位置,或者修改為「我們要善於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和總結經驗」。
此外,公文中還有中補、狀中、主賓、介賓等搭配不當的現象。
二、成分殘缺
句法成分殘缺不全,是指不符合隱含、省略的條件而缺少應有的句法成分。在漢語中,句法成分往往是一對對相互搭配出現的。一般而言,這一對對的成分,出現一個,與它相匹配的另一個就必須出現。否則,就會造成句法結構的不完整,表達的句義不正確,甚至導致句子不能成立。
【例4】走訪群眾、企業次數不夠的幹部要被扣獎金,排名較後的幹部要被約談,並作為年終獎懲以及幹部選拔的參考依據。
句中「要被扣獎金」和「要被約談」的主語都是「幹部」,是「人」;而「作為年終獎懲以及幹部選拔參考的依據」的主語應該是「事」,即某個標准或記錄。前兩句與第三句的陳述對象不一致,因而造成第三句缺少主語。綜合來看,此例可修改為「走訪群眾、企業次數不夠的幹部要被扣獎金,排名較後的幹部要被約談,並記錄在案,作為年終獎懲以及幹部選拔的參考依據」。
此外,公文中還有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成分殘缺的現象。
三、成分多餘
句法成分多餘累贅是指已經出現的成分或不該出現的成分,重復出現或強制使用,以致結構不合法,語義啰唆甚至不合邏輯。
【例5】本次談話緊扣作風建設,聚焦反對「四風」,並結合民生事業建設等方面,談話直奔主題,談話問題毫不迴避。
首先,此例的最後一句「談話問題毫不迴避」語序不當,宜改為「談話毫不迴避問題」。這樣,則「談話直奔主題」和「談話毫不迴避問題」的主語「談話」多餘,因為它作為全句的主語已經在第一分句中出現,並且可以貫通所有分句,沒有必要在後續分句中重復出現。另外,「結合」與「方面」搭配不當。綜合來看,此例可修改為「本次談話緊扣作風建設,聚焦反對『四風』,並結合民生事業建設等方面情況,直奔主題,毫不迴避問題」。
【例6】市督導組充分肯定南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前期工作部署,並強調四點工作意見:一是盡快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及下設機構,建立實踐活動工作責任制;二是馬上動員、落實工作,做到了「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三是把握實施進度,加強與市督導組的溝通協調,及時匯報情況;四是規范整理信息素材,總結實踐經驗,提高理論及實踐水平。
從句子意思來看,市督導組強調的四點工作意見是希望南區努力做到的,而不是南區已經做到的。此例中的「做到了『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因為多了助詞「了」,使未完成的動作變成了已完成的動作,所以這一句宜改為「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
此外,公文中還有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成分多餘的現象。
四、語序有誤
句法成分語序有誤是指一些相搭配的句法成分顛倒應有的語序,或者將某些句法成分置於其他句法成分的位置上,以致結構不合法,語義模糊或不合邏輯。
【例7】團工委、黨政辦、組織人事辦、公安分局、司法所、流管辦、個私協、衛計局、技師學院、廣東葯學院、南區醫院、郵政支局等部門攜手,共設30個免費攤位,超過100名青年志願者提供包括義診、維修、理發、推拿等免費咨詢和服務,區內25家企業還提供了近490個就業崗位現場招聘,近千名新老南區人參與體驗志願者的優質服務。
此例中的「區內25家企業還提供了近490個就業崗位現場招聘」一句與前後句子均沒有邏輯關系,擾亂了正常語序,自身表述也存在問題。另外,此例還存在語義重復和不當的問題。綜合來看,整句可修改為「團工委、黨政辦……等部門攜手,共設30個免費攤位,超過100名青年志願者提供診療、維修、理發、推拿等服務,近千名新老南區人參與體驗。另外,區內25家企業還開展現場招聘,提供了近490個就業崗位」。(摘自《秘書》)

❷ 淺談在英語寫作中如何避免中式英語 詳細03

本文從「中式英語」產 生的根源出發,探討如何避免學生出現中式英語的途徑。以期對學生的英語寫作有所啟示。 [關鍵詞]中式英語 英語寫作母語 原因 表現形式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英語各類考試書面表達部分分值的不斷攀升,英語寫 作教學也越來越受到廣大中國學生的重視。然而,從多次的考試結果 看,我們中國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容樂觀。80%以上的學生能夠把題目要 求的大致內容表達出來已屬不易,甚至部分考生思路混亂、語言支離破 碎、錯誤百出,只有為數不多的學生能接近要求的高分檔。應該說,我們 已經完成了中學階段六、七年的英語學習,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彙和語法, 為什麼組成篇章的能力與大綱的要求相距甚遠呢?由我們的作文來看, 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走出中式思維模式造成的誤區。提高英語寫作水 平是提高分數的當務之急,顯而易見地,寫出地道英語、避免中式英語 是至關重要的。 二、什麼是中式英語 所謂中式英語(chinglish),就是指依照漢語的思維模式和語言表達 習慣而產生的英語,因其半英半漢或不英不漢而常被稱作「具有漢語特 色的英語」。換言之,它是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受母語干擾 而產生的一種既不符合英語語法又不符合英語慣用法的一種語言表達 方式。比如我們在校園里經常聽到的一句「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還有最近網上很流行一首英文歌,其實就是經典歌曲《上海灘》的英文 版,其流行的原因就在於它的摘笑。即將中文幾乎逐字翻譯成英語。比 如說把「浪奔,浪流」譯成「wave goes,wave Furls」而把「愛你恨你問君知 否似大江一發不收轉千彎轉干灘亦未平復此中爭斗」譯成「love you hate you do you know like river if go call『t stop turn thousand rounds turn thousand beaches we can。t also stop tfighi inside」這即是典型的中式英 語。中式英語是中國學生在英語寫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具體體現在詞 匯、句式、語篇三個層面。 三、中式英語的表現形式 學生長期以來的漢語學習,對英語學習造成了嚴重的干擾,從而在 寫作過程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中式英語。漢語對於英語寫作的負面影 響大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詞彙方面 1.用詞不當 學生在使用某些英語詞彙時,由於只記住某一單詞的單一詞義,而 不知其它含義及搭配。結果造成用詞錯誤。 例如: 當他回來時發現自己的錢包不見了。 「When he ca/He back,he found his wallet invisible.」 譯句中invisible的確切含義是「impossible to see;not aceeagible to view」。而此句中「不見了」其實是指丟失了,用invisible來表達是不恰當 的,應該用missing。 2.詞彙搭配不當 學生在記憶單詞時,往往只記住了詞語翻譯成漢語的意思,麗忽略 了詞彙的文化伴隨意義和用法,把詞語和語境孤立起來,因此寫作中受 漢語影響,而產生詞彙搭配不當的錯誤。 例如: a)我們學校食堂的青菜價格很貴。 「The priceof the vegetables in oⅢdining hall is very expensive.」 b)我想我應該先用車送李麗回家。 「l think Imust first send Lily home in my car.」 以上兩個例子中的第一個句子,屬於典型的詞彙搭配不當。學生在 學習「expensive」和「send」兩個詞時,只記住了這兩個詞翻譯成漢語的字 面意思,即「貴」和「送」,卻不知詞語的搭配和語境。事實上,當表示某件物 品的「貴」或「便宜」時,是可以用「expensive」或「low」,但表示價格的 「高」、「低」時,則應該用「high」和「low」兩個形容詞。同樣地,當說到「用車 送」的時候,就不能使用表示「贈送」、「遞送」的「send」一詞。學生在寫作 中,生搬硬套英語詞彙的漢語意思,於是造成中式英語的產生。 3.語義重復 由於對英語的單詞涵義缺乏透徹的理解。中國學生往往使用具有 重復意義的單詞,造成了「中式英語」的產生。如「書房」a study-o一,「舞 一166一 會」a dance party,他們沒能理解a study或a dance本身就具有完整的意 義。 (二)句法方面 1.詞序錯誤 詞序(Word Order)是指單詞在句子中的排列順序。漢語和英語都要 求有較嚴格的詞序,但兩種語言在結構方面存在著不同,即:漢語是意合 語,注重意義上的連貫邏輯性;而英語屬形合語,強調形式上的一致性。因 此,兩種語言在詞序方面存在差別。具體來說,漢語一般是由遠及近,從大 到小,從重到輕,從普通到特殊,從主觀到客觀,從整體到個體。而英語恰恰 相反。於是,學生在寫作中常出現詞序錯誤。 例如: 我還記得發生在我和他身上的一切事情。 誤:I still remember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to rile and him. 正:I still rememher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to him and file. 這個例子的錯誤,是漢英詞序不同的典型反映。漢語里一切從「我」 開始,而英語正相反,「我」永遠在最後。 2.語態錯誤 漢語中,被動語態極少使用,並且使用時大多表達對主語而言是不 如意或不期望的事。例如「被雨淋」、「挨批」、「受罰」等等。但是由於語言 表達習慣的不同,英語中被動語態使用頻率較高,尤其在科技英語或新 聞報導中最為常見。同時,由於漢語的習慣,句子中如果不需指出動作的 執行者,且主動意義和被動意義又不致發生混淆時,一般不使用被動式。 而英語中具有被動意義的句子一般都要通過被動語態來表示。於是,漢 語和英語對於語態使用的完全不同常導致學生寫出語態錯誤的中式英 語。 例如: 那輛自行車是他姐姐送給他的。 誤:The bike is his sister gave him. 正:The bike w∞given by his sister. 例子中的錯誤部分,正是由於漢英兩種語言被動意義表達方式的差 異所造成的。在英語寫作中,切不可盲目地按照漢語句式直接轉換成相 應的英語句式,而應注意是否需要使用被動語態,否則就容易寫出不符 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子來。 3.旬式單一 在書面英語中常常以非生命作為主語。句式看起來生動傳神,如果 忽略這一特徵,採用單一的中文句式便會造成語義流失.達不到應有的 效果。試比較以下兩組句型: a)She w∞very anxious and her hem broke. b.Anxiety broke her heart. a)She wag so jealous that she became desperate. b.Jealousy drove her desperate. 以上的例子,充分體現了漢英句式的不同。受漢語句式的影響,學生 在寫作中往往不能熟練地變換句型結構。習慣於使用符合漢語表達法的 簡單句。因此,這樣單調的句式不僅令人乏味,而且無法體現地道英語的 多變句式。 (三)語篇方面 母語的影響和背景文化的差異會對英語學習者的語篇產生影響。 「中式英語」在語篇上表現為不使用邏輯詞語或使用得不夠准確。 例如,在要求學生按這樣—個主題句「Differontpeoplespendtheirweek— ends in different ways.」寫一個段落時,出現了以下的句子: Alot of people like to go to the mountains.Some choose to go to the beaches.GirLs love to go shopping帆weekends.There mmany people in the shops orl weekends. 在這個例子中,存在著嚴重的連貫和內容方面的錯誤。首先,本段缺 乏必要的過渡詞。比如,可以在前三句的句首,分別加入「Firsdy」,「See— ondly""Thirdly」之類的表示次序先後的副詞。其次殷落的最後一句,明 顯與主題句無關,應該將它毫不猶豫地刪除。 這個例子基本上體現了漢英兩個民族的人們在思維方式的不同。
人文社科 學生在寫作中,正是受到了中式思維的影響,寫出中式的英語段落。由上 可見,母語對於英語寫作的負面影響確實不可忽視。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中式英語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意識 到這些中式英語產生的原因,並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還是能夠最大程 度地避免中式英語。 四、中式英語產生的原因 (一)母語影響 據調查,母語為漢語的成年人所犯的英語錯誤中有51%是由於母 語的干擾。學習者往往利用所學的詞彙和語言知識在其學習過程中按 其母語語言規則套用.然後譯成目的語。他們忽略了兩種語言中固定搭 配和習慣表述,從而導致「中式英語」的產生。 例如: a)把中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buildChinaintoamodern and呻wef_ ful country應為turn China into amodem and powerful country. b)吃葯:eat medicine應為take medicine c)光陰似箭:Time flies like arrow應為How Time Flies. 顯而易見。產生中式英語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母語的干擾(Inteder- ent-:e ofthe Mother Tongue)。又稱為語言的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負 遷移是一種不利的語言遷移方式,它是指在一種情境中學的東西,干擾 在另一種情境中進行的學習。 (二)背景文化差異 由於不了解英美文化和習俗,且受到本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學 習者常常無法掌握語言的內在精髓,只能從本族語言出發,說出或寫出 不地道的英語。例如:「幸運兒」luckyboy應為luckydog;「膽小如鼠」∞ timid as m㈣應為∞timid鼬rabbit. 五、避免中式英語的方法 (一)詞彙方面 如果學生在寫作中,尤其在日常英語學習過程中,手邊有一本英漢 雙解詞典甚至是英英詞典,將有助於改正詞彙方面的中式英語。掌握詞 匯的最佳方法是通過詞義的英語解釋來弄清這個詞的確切意思。另外。 通過例句來記憶單詞,掌握其用法。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英漢文化的差異, 並不是所有的英語單詞都有其漢語的對等詞,因此記憶單詞時千要不可 死記硬背漢語解釋而不顧其它。同時,由於英語具有一詞多義和同形異 義的特點,因此要採取科學的記憶方法,不但要記住單詞的讀音、拼寫規 則和構詞法,還要記住它的「左鄰右舍」——搭配和它的上下文——語 境。一本英漢雙解詞典或英英詞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單詞的意義,而 且能指導學生如何按照英語習慣正確使用英語單詞,因而使避免中式英 語的產生成為可能。 (二)句法方面 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大量英語範文,深刻領會英語詞序的特點以及被 動語態的使用,並對文章中好的句型或句式結構有意識地加以模仿。可 以句子合並、句子改寫、句型轉換和造句等形式進行模仿性和創造性句 子寫作。同時,配以常用詞的習慣表達和常用片語的練習,使學生學會在 作文中適當運用結構復雜的句式,以增強語言的表達能力。通過大量的 句子結構訓練,提高學生的措辭造句能力,從而提高寫作中旬子表達的 正確性,使句子更符合英語語法和慣用法。這樣,句法方面的中式英語也 能得以避免。 (三)語篇方面 在13常的寫作中,首先一定要杜絕套用母語思維方式,先打中文腹 稿,再逐句翻譯成英語文章的寫作習慣,因為這必然導致令人啼笑皆非 的中式英語。要培養起在英語寫作時養成用英語思考,在英語表達能力 所及的范圍之內構思文章內容。另外,對篇章結構的認識和理解能力越 強,寫作水平就越高。因此,學生應注重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對語篇進 行整體性閱讀,分析文章的大致框架,總結各段的主題思想,分析段與 段之問關系和句子之間關系,然後根據文章中的某些典型結構進行仿 寫。除此之外,還可以背誦一些含有關聯詞和過渡詞的英語句式和篇章 結構清晰的文章,以增強寫作的連貫性,提高寫作質量。通過熟記典型段 落和文章,在寫作過程中,養成良好寫作習慣,逐漸擺脫漢語的思維模式, 從而寫出地道的英語文章。 (四)培養語感 眾所周知,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是要培養語感。要快速提高語感, 就得注重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為了避免把漢語的語法、句型等生搬硬 套到英語中去,就要注意訓練模仿能力,而閱讀恰恰有助於模仿。在選 擇閱讀材料時,應該選擇一些符合真實生活的英美作品,可以說這些作 品是了解其社會文化背景的最生動最豐富的材料。另外,英美影視作品 也是—個可以給予我們很大幫助的有力工具。我們在閑暇時應有意的 關注英語影視作品。 六、結尾語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普遍存在一個深層次問題——語言基本功不扎 實,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不足。這就要求我們在漢語環境的外語學 習中,做到勤恩敏行,在學習中不斷通過對比、推斷、歸納、分析等發現英 漢表達的差異規律,培養靈敏的語言直覺意識。只有這樣。我們寫出的句 子才能飽含情感,充滿趣味,富有風味;寫出的篇章才能擺脫漢化的「匠 氣」和「死氣」,充滿「生氣」和「靈氣」,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英語學習者的 目標。 培根說過,「寫作使人准確」。作為鍛煉思維、復習聽讀所獲語言素 材,化語言知識為技能的英語寫作,是學生學習地道純正英語,學習英語 特有表達方式的最佳途徑。寫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語學習上的不足,也最 能提高對語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因為寫作能力是人們用來衡量英語 水平的最終標准。因此。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尤其在寫作中,如果強化學 生語言基本功和寫作技能的訓練,加強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鼓勵學生 盡可能地以英語思維,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式英語的產生,為學 生寫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地道英語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Joan Pinkham.n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北京:外 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L2]Mona Baker.In Otherwords:A Course book on TramhfionLM J.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Rod Elli.Understanding Second I.mlguage Acquisition[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董莉榮.「中式英語」的受制因素與對策[J].語言文化教育研究, 2001。(3). [5]丁往道.英語寫作手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6]掛詩春.應用語言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上接第165頁) 觀念的不同方式通常沒有被另一方很好地理解181。 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際時,他們通常按照自己的價值體系判斷 對方的行為。所以不了解對方文化常是跨文化交際誤解的根源。 稱謂語使用不當而產生誤解常常會出現在不同的文化之間。在西 方社會文化中,剛認識不久的兩個男女青年以名(Given Na眥)相互稱 呼。是十分正常的事。但在漢語文化中,這種現象很少發生,如果以名相 稱。就超出了人們一般遵守的社會規范。例如一位叫「張艾雯」的女青年 和~位叫「王鑫偉」的男青年認識,女的被稱呼為「艾雯」,男的被稱為 「鑫偉」的話,別人聽到這樣的稱呼常會認為她們的關系很親密,很可能 是~對戀人。因為在漢文化中,以名(Given Name)作稱呼是親密的稱呼 語,關系不親密的異性之間一般不使用。而西方文化中以名相稱呼並不 一定表示友誼和尊敬,以名相稱呼只是出於工作等的需要,有時兩個相 互不喜歡的人也會以名相稱。如果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按照中國人 的稱呼習慣以全名稱呼美國人。會產生交際隔閡。以全名稱呼表明說話 人對對方態度改變,雙方關系的惡化。 當然,語用上的失誤是可以被避免的。首先要在文化上相互適應。 即要了解對方的地域和文化背景,習慣對方的語言模式。再者就是培養 跨文化交際能力。要通過各種途徑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自身的交際能 力,保持思想靈活開放,在所接觸的不同文化和場合靈活交際,樂於接 受變化,不閉塞於異文化之外。

❸ 常見的語法錯誤有哪些

如果你問一般人常犯的語法錯誤,那麼有如下這些:

  1. 時態混亂,一句話不知道究竟該用內一般時態還是容進行時態還是完成時態。在口語和翻譯中糾結半天。

  2. 謂語動詞搭配混亂,比如錯搭:am eat, has eating,will had eaten, would had been eats 等等錯亂搭配。

3. 非謂語動詞混亂如:to having eating, be had doing, to done

4. 從句引導詞混亂等等。

❹ 生活中常見英語語法錯誤

問題:
-----------
這句話確實在生活中很常見,因此大家都覺得沒有什麼錯誤。
我已經很多年回沒有學習語文了。覺得這個答問題很有趣,
於是仔細分析了一下,感覺錯誤是這樣產生的。
「意外」是一個名字,「是」是一個動詞,「可以」在這里也是一個動詞。
「避免」同樣是一個動詞,動詞屬於實詞,當實詞「避免」與後面的結構助詞「的」結合在一起時,構成了名詞短語「避免的」,即「避免的」是一個名詞。
好,現在可以來分析一下整個句子的組成了。
名詞「意外」作主語,動詞「是」作謂語,動詞「可以」也只能作謂語,名詞短語「避免的」當然是作賓語了,這樣的「主-謂-謂-賓」的結構,在語法上是錯誤的。

修正:
-------------
一種簡單的辦法,是改成「主-謂-賓」的結構。由於有兩個動詞可供選擇,因此也有兩種方案:
a、意外是避免的。
這樣修改的話,語法上沒錯,但邏輯上不對。
b、意外可以避免的
這樣修改語法和邏輯上就都正確了

還有一種修改方法,即方案C:
c、意外可以避免。
不過在這種方案中,「可以」是副詞,「避免」是動詞了,句子變成了「主-謂」結構。

❺ 關於畢業論文淺析英語中的中式英語可以分為那幾個方面來寫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❻ 常見的語法錯誤有以下幾種

ABCD

常見的漢語語法錯誤
一 句法成分搭配不當

所謂句法成分搭配不當,是指句子中密切相關的句法成分,如主語和謂語、述語和賓語、定語和中心語、狀語和中心語等,在組織句子時,由於沒有注意照顧它們之間的配合,結果造成了搭配不當的毛病。

(一) 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主謂搭配不當是常見的毛病。請看下面的例子:

(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應該看到,我們國家的經濟基礎還比較低,還不能一下子省與省之間都通高速公路。

(2)*生活告訴人們:急躁的人,事情一旦辦不成,往往容易轉化為灰心喪氣。

例(1)「經濟基礎」不能與「低」搭配。如果要保留「經濟基礎」,可以將「低」改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將「經濟基礎」改為「經濟發展水平」。例(2)「人……轉化為……灰心喪氣」顯然不通。「轉化為」三個字完全是多餘的,應刪去。

有些主語與謂語搭配不當的毛病比較隱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發現。例如:

(3)*你剛18歲,正值青春茂盛之時。

(4)*這篇通訊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論修養,所以立意很深。

例(3)「你……正值……之時」沒有錯,但「之時」前一加上「青春茂盛」這個定語就使主語「你」與謂語「正值青春茂盛之時」就不搭配了。人怎麼能像植物那樣「茂盛」呢?把「茂盛」刪去,句子當然通了,但念著還是別扭。比較好的改法是,將「青春茂盛之時」改為「青春年華」。例(4)是個因果復句,單就每個分句看,似沒有語法錯誤;但讀者讀到後一個分句「立意很深」,總覺著別扭。「立意很深」是陳述那個成分的呀?從句子結構上看,「立意很深」該是說明「作者」的,因為後一個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語,那省略的主語該是「通訊的作者」;但從意思上說,「立意很深」該是用來陳述「這篇通訊」,因為「立意很深」只能用來形容作品內容,不能用來說明人。所以這個句子的毛病也屬於主謂搭配不當的語法錯誤。

下面的例子是主謂搭配不當的另一種情況:

(5)*理論正確是衡量文章好壞的重要標准。

(6)*汽車本身質量的好壞,也是保證行車安全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例(5)主語「內容正確」是從一個方面說的,而謂語「是衡量文章好壞的重要標准」則是從兩方面說的,不搭配。宜將主語改成「內容是否正確」或「內容正確與否」。例(6)剛好相反,主語是從兩個方面說的,而謂語是從一個方面說的,也不搭配。宜將謂語改成「也是能否保證行車安全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當主語或謂語是聯合片語時,更要注意主謂的配合。下面的句子都有問題:

(7)*一年不見,她的身體,她的業務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許多。

(8)*由於該縣領導嚴重忽視安全生產,以致勞動者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的事故屢屢發生。

例(7)「業務水平」和「思想水平」可以說「提高」,「身體」是不能說「提高」的。可將「身體」改為「健康水平」,便兩項都照顧到了。當然也可以這樣改:

(9)一年不見,她的身體比先前好多了,她的業務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比先前提高了許多。

例(8)毛病出在作定語的主謂片語「勞動者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上。「財產」可以「遭受巨大損失」,「生命」不可能說「遭受巨大損失」。宜分開來說,改為「勞動者人身傷亡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

二、句法成分殘缺

句法成分殘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句法成分。例如:

*這幾年來,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必須明確樹立起依*科

學技術,加快開發新產品,這樣才能使企業不斷發展。

這個例子中的「樹立起」要求後面跟一個名詞性賓語,而現在後面所跟的「依*科學技術,加快開發新產品」是個動詞性詞語,顯然不合要求,原因就在於犯了殘缺的毛病,缺少了賓語中心。應在「……新產品」後面加上「的觀念」三個字。

殘缺有多種類型,下面分別介紹。

(一)殘缺主語

這是寫作中常見的語法錯誤。這多半是濫用介詞和使動句式造成的。像下面這種說法在目前的報章雜志上隨處可見:

(1)*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下,使他的學習成績迅速提高。

例(1)逗號前是個介詞結構「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下」,逗號後是的使動句式「使他的學習成績迅速提高」,整個句子沒有主語。從內容上看,那主語可以是「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但由於濫用「在……下」這類介詞結構,這使「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失去了作主語的資格;也可以讓「他的學習成績」作主語,但由於用了使動句式,「他的學習成績」也失去了作主語的資格。可以有兩種改法:一是將「在」和「下」刪去,保留使動句式;一是保留「在……下」的說法,把「使」字去掉。下面再舉些類似的病句:

(2)*在數學界老前輩的熱情指導下,使楊樂在數學科學研究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3)*從上述無可辯駁的事實中,充分證明案發時王永明並不在案發現場。

(4)*通過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哈爾濱鐵路局綏佳線上發生的「130重大交通

事故」,給了各列車段的各級領導以深刻的教訓:「層層不負責任,就沒有交通安全保證!」

例(2)的毛病跟例(1)一樣。改法也是或刪去「在」和「下」,或刪去「使」。例(3)、(4)都是由於在句子頭上用了介詞「從」、「通過」,句子就殘缺了主語。例(3)宜將「從」和「中」刪去;如要保留「從……中」的說法,也可在「充分證明……」前加上「我們可以」之類的詞語,不過這種改法從表達上看不如前一種改法好。例(4)也宜將介詞"通過」去掉,這樣句子就沒有毛病了。下面是不注意使動句式的運用所造成的殘缺主語的病句。例如:

(5)*聽了劉大**訴說,使他激起了對往日的回憶。

(6)*高老大看到了兒子的親筆信,才使他放下心來。

(7)*每當我看到江姐英勇就義的鏡頭時,免不了要使我流淚。

例(5)「使他激起了對往日的回憶」的是「劉大**訴說」,而不是「聽了劉大**訴說」這一行為。就全句意思看,宜將「聽了」刪去。例(6)、(7)毛病跟例(6)類同。例(6)宜將「使」刪去,把「才」挪到「放下心來」的前面。例(7)宜將「使我」二字刪去。

在復句組織中轉換句式或轉換話題之後,濫用省略,也會造成殘缺主語的毛病。例如:

(8)*這幾年來,①北京大學加強了教學管理,②嚴格了教學秩序,③一旦發現誰

考試時作弊,④就會被通報批評或被記過處分,⑤直到不發給學位證書。

(9)*在1978年於美國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固氮學術會議上,他的論文受到了與會科

學家的高度重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10)*我們曾將這些信轉給陶斯亮同志,因來信很多,不能一一復信,因此寫了這 篇文章,對廣大讀者表示謝意。

(11)*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北京的烤鴨技藝越來越精湛,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 尼克松訪華時,特地用烤鴨來宴請他的隨行人員。

例(8)、(9)是隨意轉換句式並濫用省略而造成主語殘缺的病例,例(10)、(11)是轉換話題並濫用省略而造成主語殘缺的病例。例(8)這個復句包含了五個分句,除第一個分句出現主語外,其餘分句的主語都省略了。而在句式上,第一、第二、第三這三個分句都是主動句式,這三個分句的話題相同,都是「北京大學」;第四個分句是被動句式,而且改換了話題(從上下文看那話題該是作弊的學生);最後一個分句又是主動句式,並又換用了跟第一、第二、第三個分句相同的話題。所有改換的話題在分句中都給省略了,以致造成殘缺主語,結構混亂的毛病。例(8)可以有兩種改法:一種改法是都採用主動句式,全句改為:

(12)這幾年來,北京大學加強了教學管理,嚴格了教學秩序,一旦發現誰考試時

作弊,就對他進行通報批評或者給以記過處分,直至不發給學位證書。

另一種改法是「一旦」後的分句都採用被動句式,全句改為:

(13)這幾年來,北京大學加強了教學管理,嚴格了教學秩序,如果誰被發現考試

時作弊,誰就會被通報批評或收到記過處分,直至不被授予學位。

根據例(8)的內容,前一種改法要好一些。例(9)這個復句的前一分句用的是被動句式,後一分句用的是主動句式,而且話題也變了,但變了的話題卻隨便省略了,致使殘缺主語。宜在「給予」前補出主語「大家」;另一種改法是將「受到」改為「得到」。例(10)從文章內容看,第三、第四、第五個分句的主語都該是 「陶斯亮同志」,現在文章作者由於轉換話題後隨意省略,致使讓讀者搞不清「不能一一復信,……」是「我們」呢,還是「陶斯亮同志」。宜在「不能一一復信」 前補上主語「她」。例(11)誰「特地用烤鴨來宴請他的隨行人員」呢?按原句的寫法,是美國總統尼克鬆了。其實從報道看,是我國政府進行宴請。應在「特地」前補出主語「我國政府」或「周總理」。
有時,復句中各分句的主語雖然相同,但也不能隨便省略。例如:

(14)*清華有數以千計的人,或者直接聆聽過周總理的教誨,或者同周總理親切座

談過,或者向周總理匯報過工作,受到了周總理細致入微的關懷。

這個復句一共包含五個分句,其中「或者……,或者……,或者……」這三個分句是分述,最後那個「受到了……」的分句是總說。那個總說的分句主語不能隨便省略,省略了就會使句子不通暢,意思也不清楚。按現在的寫法,讀者可能以為受到周總理細致入微關懷的只是「向周總理匯報過工作」的那部分同志。其實,作者的原意並不是這樣。宜在「受到」前加上「他們都」三個字。除此之外,在句子組織上也還可以進一步推敲。
殘缺賓語中心
漢語里的及物動詞大部分要求帶名詞性賓語。可是,常常見到該帶名詞性賓語的動詞後面卻帶上了非名詞性賓語,這種毛病大多數表現為殘缺賓語中心。例如:
(1) 他又組織技術人員改裝了那條豆腐生產線,並把另一間空房改造成生產豆腐。
(2) 這種創作思想,造成了我們的文藝作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3)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不少售貨員不安心本職工作,更談不上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了
(4) 張洪友站在被告席上,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並放棄往上申訴。
例(1)宜在「生產豆腐」後補上「的車間」三個字;或者乾脆把「生產豆腐」換成「豆腐房」,(2)千部一腔後面加上「的局面」或「的現象」。例(3)可在 「為人民服務」後添上「的思想」三個字;也可以刪去「為人民服務」直接作「談不上」的賓語(「談不上」後面可以帶動詞性賓語);例(4)應在「往上申訴」 後補上「的權利」三個字。
殘缺必要的虛詞
在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虛詞,是殘缺的另一種常見的毛病。這里只談下列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少了助詞「的」。在漢語里,動詞性成分和主謂片語一般不能直接作名詞的定語,中間非要用「的」不可。少了「的」,實際表示出來的意思跟想要表示的意思會出入很大。例如,要是把「他要我吃的碗」中的「的」落了,說成「他要我吃碗」,就會鬧笑話;而如果把「我偏支持他反對的那個人」里的「的」丟了,說成「我偏支持他反對那個人」,則正好跟原意相反了。句子如果比較短,一般不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句子一長,前後照顧不周,就往往容易把「的」漏掉。例如:(1)我會相信他散布謠言而跟我的女朋友分開嗎?
(2)他身為商場總經理,不但對多數售貨員堅決反對出售偽劣產品的不良做法絲 毫不加制止,反而指責那些堅持原則的售貨員是「拆商場的台」,是「不顧大 局」。
例(1)應在「他散布」和「謠言」之間加上「的」,變主謂片語(「他散布謠言」)為偏正片語(「他散布的謠言」),因為「我」不相信的不是「他散布謠言」這件事,而是「他」所散布的「謠言」。
例(2)作者的原意是批評那位商場總經理對「出售偽劣產品的不良做法」不加制止,但由於在「多數售貨員堅決反對」之後缺少了一個「的」,意思就全變了,變成批評那位商場總經理不去制止「多數售貨員堅決反對出售偽劣產品」的那種行為。那個「的」一定得補上。
另一種情況是,缺少必要的關聯詞語。在漢語的復句里,有時可以不用關聯詞語。特別在口語里,常常是能不用就不用。下面是老舍作品《全家福》劇本里的一段對話:
(3)唐大嫂由鄉下來看她愛人,把住址條子丟了,她只粗粗地記得唐大哥在南河沿肥料廠,找了半天也找不著,急得直哭,交通警把她交給了我,我幫著又找了一陣子,也沒有用,我就把她領到這里來了。(老舍《全家福》)
這段話一共包含九個分句,中間幾乎沒有一個關聯詞語(最後一貫分句里的「就」可以算一個),也不必給補上什麼關聯詞語。但是,有時如果在前面的分句里根據表達的需要用了關聯詞語,那麼往往要求在後面的分句里用上與之呼應的關聯詞語。如果不慎漏用了,就會使句子脈絡不清,甚至使句子站不住。例如:
(4)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發明,國外已出現了「電子手」,但因為沒有感覺,靈敏度差,不能作精細動作,遠不能滿足病人的要求。
由連詞「因為」帶起的原因從句到哪兒為止?就到「沒有感覺」這一分句為止,還是到「靈敏度差」這一分句為止,還是到「不能作精細動作」這一分句為止?光就這個句子本身判斷不了,因為「靈敏度差」和「不能作精細動作」這兩個分句,既可以分別看作是前面分句的結果,也可以理解為後面分句的原因。從原文內容看,得在「遠不能……」之前補上連詞「所以」。下面的句子毛病相同:
(5)美國的公共交通並不發達。我們到過的幾個城市,幾乎都沒有無軌或有軌電 車,公共汽車的線路和車輛也較少,等十多分鍾不見車來是常事。地下鐵道全國只有很少幾個城市有。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你上班地點就在住宅附近,那就只好自備汽車了。
(6)吉林省磐石縣曾經是多年無森林火災的先進縣,該縣縣委主要負責人無視國家法令和合理的規章制度,縱容一些人進入林區亂砍濫伐,毀林開荒、搞副業,使一個好端端的林業先進縣城變成山林火災最多的一個縣。
例(5)最後一個分句「那就只好自備汽車了」頭上要有連詞「否則」來和「除非」相呼應。現在缺少了這個關聯詞,不僅語氣脫節,而且意思也變得含混,叫人費解。
例(6)第一個分句的意思和後面分句的意思顯然是正好矛盾的,應該在第二個分句「該縣縣委主要負責人……」前面加上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語「但是」或「可是」,這樣就使句子語氣連貫,意思清楚了。
修飾語位置不當
修飾語位置不當也是比較常見的毛病,例如:
(2)*據美國報紙最近報道,多個病例表明,大量食用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胡蘿卜、西紅柿、青菜等,不失為一種好的治療癌症的方法。()
(3)*10歲的小學三年級的一個學生,每天晚上都還得由他母親半夜起來為他接尿。
(4)*這個成人教育教材編寫會議是由教育部全國自學考試委員會和全國職工教育
管理委員會聯合於今年五月在蘇州舉辦的。()
(5)*老李吃力地托著被淹的孩子的身體,老林也奮力游去抓住孩子的手腕,他倆
合力將已處於昏迷狀態的孩子終於托出了水面。()
(6)*你做了這么一件大的事情,怎麼不跟你丈夫商量商量呢?
例(2)、(3)是名詞前幾個定語的順序有問題。例(2)「好的」和「治療癌症的」這兩個定語應互相換個位置。一般說,如果名詞前有一個由形容詞帶「的」 的定語,有一個由動詞性詞語帶「的」的定語,那麼通常是動詞性詞語帶「的」的定語放在前面。例(3)主語中心名詞「學生」前的幾個定語的順序很不合適,整個作句子主語的偏正片語宜改為「一個十歲的小學三年級的學生」。
例(4)、(5)是同時出現的幾個狀語的排列有問題。例(4)狀語「聯合」應貼近動詞「舉辦」,句子改為「……於今年五月在蘇州聯合舉辦的」。例(5)在動詞性詞語「托出水面」前有三個狀語――「合力」、「終於」、「將……孩子」,但全給作者放亂了。應將最後一個分句改為「他倆終於將已處於昏迷狀態的孩子合力托出了水面」。
例(6)是把該作狀語的成分錯放到了定語的位置上,應把「這么」放在「大」之前作狀語。

❼ 求高手翻譯一篇關於中式英語(chinglish)的短演講稿!!急!!!(不要語法錯誤)

中式英語靠平時積累與收集。

❽ 英語寫作中常見中式英語分析

1. I very like it
I like it very much.

2. 這個價格對我挺合適的。
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The price is right.

Note:suitable(合適的、相配的)最常見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現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節目兒童不宜。The following program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在這組句子中用後面的說法會更合適。

3. 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呢?What』s your job?
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
Note:what』s your job這種說法難道也有毛病嗎?是的。因為如果您的談話對象剛剛失業,如此直接的問法會讓對方有失面子,所以您要問:目前您是在上班嗎?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來您才問:目前您在哪兒工作呢?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從事哪個行業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順帶說一下,回答這類問題時不妨說得具體一點,不要只是說經理或者秘書

4. 用英語怎麼說?How to say?
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Note:How to say是在中國最為泛濫成災的中國式英語之一,這決不是地道的英語說法。同樣的句子有:請問這個詞如何拼寫?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請問這個單詞怎麼讀?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5.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Sorry but 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
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來表示您很忙,這也完全是中國式的說法。因為每時每刻我們都有事情要做,躺在那裡睡大覺也是事情。所以您可以說我很忙,脫不開身:I』m tied up.還有其他的說法:I』m afraid I can』t make it at that time. I』d love to, but I can』t, I have to stay at home.

6. 我沒有英文名。I haven』t English name.
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
Note:許多人講英語犯這樣的錯誤,從語法角度來分析,可能是語法功底欠缺,因為have在這里是實義動詞,而並不是在現在完成時裡面那個沒有意義的助動詞。所以,這句話由肯定句變成否定句要加助動詞。
明白道理是一回事,習慣是另一回事,請您再說幾話:我沒有錢;I don』t have any money.我沒有兄弟姐妹;I don』t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我沒有車。I don』t have a car.

7. 我想我不行。I think I can』t.
I don』t think I can.
Note:這一組然是個習慣問題,在語法上稱為否定前置,這就是漢語裡面說「我想我不會」的時候,英語裡面總是說「我不認為我會」。以後您在說類似的英語句子的時候,只要您留心,也會習慣英語的說法的,

8. 我的舞也跳得不好。I don』t dance well too.
I am not a very good dancer either.
Note:當我們說不擅長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英語裡面通常用not good at something,英語的思維甚至直接踴躍到:我不是一個好的舞者。

9. 現在幾點鍾了?What time is it now?
What time is it, please?
Note:What time is it now這是一個直接從漢語翻譯過的句子,講英語的時候沒有必要說now,因為您不可能問what time was it yesterday, 或者what time is it tommorow?所以符合英語習慣的說法是:請問現在幾點了?還有一種說法是:How are we doing for time?這句話在有時間限制的時候特別合適

10. 我的英語很糟糕。My English is poor.
I am not 100% fluent, but at least I am improving.

Note:有人開玩笑說,全中國人最擅長的一句英文是:My English is poor.實話說,我從來沒有遇到一個美國人對我說:My Chinese is poor. 無論他們的漢語是好是壞,他們會說: I am still having a few problem, but I getting better.

❾ 托福寫作常見語法錯誤有哪些

1:連詞類缺失

Successful men will have many places to live, a country house can provide a nice environment to relax, then it will be a new start point, but will not be an end one.

大家暫且忽略語法問題,且看這個句子。這個句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連詞缺失:在live和a country house 之間原作者使用逗號銜接的,但是呢,逗號並不能代替and等連詞的作用。因為 Successful men will have many places to live和a country house can provide a nice environment to relax都是兩個完整的句子,而沒有主從依附關系,所以必須得有連詞(and,but,therefore)等連接才能保證句子有效。

總結:

缺連詞的另一大原因是很多同學不知道什麼是連詞,什麼不是。and or but 是最有名的三個連詞。但是!however, so, yet, nevertheless也是連詞!!!可以連接兩句句子!

2:句子過長

Successful men will have many places to live, a country house can provide a nice environment to relax, then it will be a new start point, but will not be an end one.

看到沒有,這個作者在寫文章的時候一個句號里竟然放了四個句子!可是呢,這四個句子有沒有什麼非要在一起的關聯性~~這就讓我想到小學時寫作文,我經常會在一個段落里不停地用逗號逗號,直到把作文寫完才肯施捨一個句號~這種錯誤不知道大家在寫作文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但是如果你清楚地看到別人這樣寫文章的時候,你就一定會很反感,而且會覺得這個作者的思想過於幼稚,絮絮叨叨~

所以,為了給人留下一個mature的印象,盡量保證一個句子只說一句話(從句除外)~

總結:

一句話說完寫句號是最基本的常識。一句完整句里只能出現一個謂語動詞,這是英語語法最基本的規定。英語句子是按句法劃分的,而不是意思。

3:時態,語態不一致

我們來看幾種常見錯誤(句例說明):

She did not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but with time passing by, they find him more and more proficient.

she 和him是怎麼個意思咧?

I shall use my father's experience as an example. My father went to Australia several years ago. He see many birds and animals. 明明是過去,see怎麼穿越回來了?

The gift I made are very pretty. gift是單數啊,are是怎麼回事?

4:they,that,this亂入

It seems that the part the teachers take in our process of learning become increasingly weaker. Thus ,only by improving the facilities that could help students learn better indeed.

誰能告訴我that指代誰,它前面有沒有被指代的事物,如果有,在哪裡!!!!!

好,言歸正傳,在英語語法中this,that,they都是代詞,既然是代詞,必須有指代對象,代詞只是指代對象的附庸,絕不能出現沒有指代對象,代詞先入為主的現象~~經常看到童鞋寫著寫著自己都不知道他的that,this指代誰。。。而且,說實話,this,that單獨放在句子中是不合適的,(除非that是引導從句)。

比方說,我們比較一下兩個句子:

I like the park. This is beautiful!

I like the park. This park is beautiful!

你們覺得哪個比較完整明確?

閱讀全文

與淺析中式英語的三種常見語法錯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