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漢語語法有哪些
文言句式與詞彙相比,文言語法變化不大,只是幾種特殊句式的表回示方法與現代漢語不同,下答面分別加以說明:
判斷句式 被動句式 倒裝句式 省略句式 疑問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斷句式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洗扛浮!保ㄍ醢彩
『貳』 有沒有關於古漢語語法知識的書
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作者:
張之強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叄』 請推薦一本有關高中古漢語語法的書,要有主謂賓之類的詳解。謝謝
高中英語語法 和 康熙字典 一理同理,天下無理
『肆』 不覺得英語和古漢語在語法上有些相似嗎
不是巧合,有人說古漢語本是SOV(S為主語,V動詞,O賓語)類型的語言.現代漢語的白話文語法專,受了英美語言很大影響屬,因為提倡白話文的那些人,很多都是搞翻譯和寫作的(像魯迅等),在翻譯過程中也習慣了西方語言的表達方式.他們覺得古漢語不太好表示明白精確無誤的意思,就把西方近現代語言的有很長從句的習慣和動詞後賓語的習慣都拿來了.像:
我認識那個你說過說去過美國後來又回來的人.
本來以漢語就算是白話文的習慣應該表達成多個句子,是:
我認識那個人,你說過的,他去過美國,後來又回來了.
『伍』 古漢語語法有哪些
文言句式與詞彙相比,文言語法變化不大,只是幾種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與現代漢語不回同,下面分答別加以說明:
判斷句式 被動句式 倒裝句式 省略句式 疑問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斷句式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洗扛浮!保ㄍ醢彩
『陸』 關於古漢語和英語的語法的問題
呵呵
我教英語的
你知道我的語法是怎麼講的嗎?》
我先講的就是漢語的語法
怎麼可能沒有相通之處呢
『柒』 想知道日語的語法和英語/漢語/古漢語分別有哪些共同點。
樓主的這個問復題出的有點大。制
總的來說,分語音、詞彙和語法等幾個方面。在此僅就個人了解的一些,泛泛而談。
1.日語和英語,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日語裡面動詞和賓語的關系和英語、漢語是相反的。
日語都是 賓語在前,謂語在後。而漢語和英語都是動詞加賓語
當然日語、英語、漢語中都有不及物動詞,日語的動詞也還是放在最後。
2.日語和古漢語有些相近的地方。具體有無關系無法給出確切回答。
古漢語裡面的肯定句如:
ーーはーーです和有些古漢語是很近似的。
李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完全可以對應日語,李広という者は隴西成紀の人です。
還有古漢語中有賓語前置,日語在這一點上是一樣的,但是否是受古漢語語法影響不得而知。
另外,因為日本先後幾次學習中國文化,所以日語中的很多詞彙和古漢語都是一樣的意思。
比如:床,古漢語中為坐卧之具,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床。日語中的床也是這個意思。
走,古漢語中為跑,日語中也是走る,跑的意思。類似的還有很多,不一一例舉。
其他的,建議樓主可以分別查日語和英語語法差別,日語和漢語語法差別及日語和古漢語差別。
『捌』 古漢語語法和現代的有哪些不同
首先我想應該抄明確的是襲,「古漢語」通常指「文言文」,在古代,文言文是書面語,而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是很大的,相對的,現代漢語中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就沒有那麼大。其次,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的語法,現代漢語中已經沒有了,比如「使動」、「意動」和「為動」:例子:「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中,「奇」是名詞,但在語法結構中充當謂語(動詞),意思是「以之為奇」,這是一種「意動」的語法結構。至於在方言中是否有保留,我想應該是有的。在中國的方言中,閩南語相對來說更「古老」一些,但是我不會閩南語,沒辦法舉例子出來,召喚福建人士吧。
採納哦
『玖』 古漢語語法和現代的有哪些不同
一、古代漢語實詞不豐富,句法不嚴格,分工不細,不明.
1、名詞活用
(1)活用為動詞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一狼洞其中
天雨牆壞
(2)活用為使動詞(使動用法)
例如:君將哀而生之乎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3)活用為意動詞(意動用法)
例如:稍稍賓客其父
(4)直接作狀語
例如:操軍破,必北還
2、動詞活用
(1)用作名詞
例如:懼有伏焉
(2)活用作使動詞(使動用法)
例如:項伯殺人,臣活之
3、形容詞活用:
(1)用作名詞
例如:采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
(2)用作動詞
例如:素善留候張良
(3)用作使動詞(使動用法)
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
4、數詞為動詞
例如:與臣而將四矣
二、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狀+謂+賓」
古代的句子,主語可在謂語後,賓語可在謂語前,狀語可在謂語後,定語可在主語賓語後.相對
今天而言,其語序十分特殊,所以稱為特殊句式.正確翻譯後可判斷特殊句式.
古代漢語中,以名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
現代漢語中,以判斷詞「是」作謂語.
(1)……者……也(2)者也
(3)……,……也(4)乃、為、即(5)「是」
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
吳廣,陽夏人也.
劉備天下梟雄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2、省略句
一般省略主語、賓、介賓、謂、「於」
例如:蓋以(之)誘敵
必以情(處理)
(觸龍)入而徐趨
公弗許(之)
問之(於)客曰
3、賓語前置句
賓語在謂語的前面.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疑問句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4、主謂倒裝
主語在謂語的後面.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聰明,太厲害了!
5、定語後置
定語在中心詞(名詞)後面.
例如:居廟堂之高
處在高高的廟堂上.
6、介賓短語後置
翻譯後可以發現,在現代漢語中介賓短語是狀語,在謂語之前.而在古代漢語中是補語,在謂語之後.
例如:投之以骨
以骨投之:用骨頭扔給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