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證語法教學弊端的例子
現行高中英語教材吸收了現代語言的教學思想,強調語言功能、意念、結構、話題相結合,改變了傳統教材中以語法為線索的編排體系。現代高中英語教材的編排模式,曾一度使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片面追求教學中的交流化,不重視或不進行語法教學,致使英語教學中語法被淡化甚至走向另一個極端。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放在了課程目標結構的中心位置,並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各方面明確了高中英語實施的目標。但是,很多在一線工作的教師面對教材和高考還是困惑和無所適從:現在究竟要不要教語法?教授過程中該如何教授語法?學生該如何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語法知識?從狹義來看,「語法是研究詞形變化和句子結構的科學。」「學語法是為了掌握語言,不能為學語法而學語法」,「語法的學習不能脫離語言的全面實踐。」這是我國公認的英語語法界權威張道真老師的論述。這里我們一定能得到一些啟示,其實,不重視或不進行語法教學是對語法教學的誤解。
事實上,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為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交流打基礎的。語法是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手段,缺乏語法知識會嚴重影響運用能力。因此,高中英語的語法教學是很必要的。關鍵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看語法、教語法。
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和誤區
實施新教材的幾年來,大部分高中教師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忽視語法教學的傾向。在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分追求教學過程的交際化,不重視或根本不講語法,使學生喪失了最基本的分析句子結構、把握曲折附加成份的能力,在言語交際中,遇到與課文內容一致的,張口就來,十分流利,稍加變換便錯漏百出,在書寫練習和測試中,動筆就錯,語言的邏輯和規范性及變通能力較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筆者認為大概有如下幾點:1.片面理解大綱精神,輕視語法教學。教學法的改革,首先是觀念的更新。多年來,「淡化語法教學」的口號喊得很響。新大綱對語法項目的要求降低了,強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許多教師把語法教學視為可有可無的東西。但是,語法盡管失去了以前的中心地位,並沒有喪失應有的功能。《大綱》中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而要做到這一點,基本的語法和句法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要發揮好工具的作用,必須掌握其基礎語法知識。
2.片面強調交際能力的培養,忽視知識的傳授。英語作為一種外語,對我國的廣大中學生來講,學英語的語言大環境與學母語的語言大環境差異很大,加之師資水平,教學設施,辦學條件等諸多因素,使英語教學具有特殊性。因此,單純強調「熟能生巧」,讓學生在語言的運用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結構,是不現實的。學生要獲得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必須藉助於對語言規律的掌握,更好地進行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而要掌握語言規律,則必須通過語法教學這條必由之路。
二、對改革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思考
1.更新觀念,正確處理好語法教學和英語教學的關系。語法是語言使用的規則,對語言實踐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語法教學歷史悠久,而至今人們仍對其眾說紛紜,事實上語法教學並不是一種時尚。西方的語言學家Stern(1992)指出:不能簡單地把語法教學等同於「過時」或「落後」。另外著名英語教科書專家亞力山大也說過,交際法要求用語言做事,用語言做事就必須運用語法結構和詞彙去達到交流的目的。我們要承認語法教學有一定的作用但又不能把它當成唯一可用的策略。「一種語言形式會有多種意義,同樣,一種意義也可由多種形式來表達」(田貴森,2000),因此老師要利用語法教學來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常見的語言形式,以不同的語言形式來表達不同的意義,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的目的。
2.統一認識,強調鞏固教改成果與語法教學並重。教改給外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學校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使外語教學如虎添翼。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位於課堂活動的中心位置是外語教學必須遵循的教學原則和觀念。這些新形成的觀念要珍惜,要鞏固。但鑒於外語教學的特殊性,我們必須統一認識,要從單純的「習得」觀念,即「淡化語法」的誤區中走出來。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等強化語法規則是沒有錯的,但必須是在教師對語法知識的明示傳授之後方可進行。所以,教授語法不必羞羞答答,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大綱中規定的語法知識進行講解,給學生一個可以去進行模仿和操練的模式 對於那些相對難掌握的句法知識,要拿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講解和訓練。我們切不可為了順應潮流而「淡化語法」。三、高中英語教學實踐的具體實施
1.語法教學情境化,生活化,增加語法課的趣味性。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語法課一定要設法弓I起學生的興趣。《新課標》和其他研究文獻也都提出語法教學不是目的,要將語法現象置於有意義的、真實的情境中。
(1)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語法教學應在讓學習者充分接觸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只有在豐富、典型、正確的感性基礎上,才有可能進行必要的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從而使學習者獲得准確的理解。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夠典型,就很難使學習者形成明確的概念和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總是就地取材,或用同學們熟悉的生活中的鮮活的話語作為講解語法的例子。用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可以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並利於學生記憶。
(2)創造必要語境進行練習和運用。學習者在初步掌握一定的語法要點之後,還必須通過大量變換練習提高熟練程度,並在相應的語境中靈活運用。語法能力是交際能力的一部分,高考語法考查也總是放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因此,在孤立的句子中機械地進行的語法教學是錯誤的。我們應把語法結構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在實際的語言材料中,真實的交際情景中,去感知、理解、記憶,從而達到靈活運用,自然掌握的目的。
古往今來,任何技能學習都離不開練習,沒有練習就沒有熟練的技能。語言學家Krashen主張通過習得活動發展口語交際能力,習得活動也就是練習,只是強調了在一定情景中運用語言。語言學習是一種樂趣,但首先是艱苦的勞動,再生動的練習也難免被厭煩。因而教學過程中特別是語法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練習的多樣性,要做到練習的多樣性,首先使用不同的練習形式。例如跟讀或跟講練習、替換練習、轉換練習、改句練習、問答練習和翻譯練習等。然後是練習中的語言材料應盡可能接近現實生活,這樣的練習才是有意義的。
2.突出重點,精講易懂。
外語語法教學要想重點突出,就要精講。一節課要解決哪個語法要點,教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有時老師發現參考書或語法書上有很多好例句,就搬到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內容顯得很充實,但針對性不強,可能會適得其反。英語教師為了講明某個語法要點時,一定要有針對性地列舉適當的例句,例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講得越細越好。教師應注意精講,教給學生的語法形式應盡量簡單明了。例如在定語從句的教學中,什麼是定語從句,它的位置,定語從句應由哪些關系詞引導,什麼情況下可以省略關系詞等,就不必祥講,因為課本上已經講清楚了,教師應該對學生最感困難的關於如何選擇關系詞講清楚講透徹。告訴學生選擇關系詞第一要點是看先行詞,第二是根據所要選擇的關系詞在定語從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並給出合適的例句,另外還須重點講清定語從句在應用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3.運用歸納法(inction)和演繹法(dection)。歸納的過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演繹的過程即由一般到特殊的過程。這也是兩種比較常見的語法教學方式。從《新課標》的要求來看:「高中英語教學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點的學習過程與方法」顯然,新課標在倡導我們用歸納法的方式鼓勵學生從一些事例中,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其中的規律而不是完全由老師告訴規則。
4.注重以新帶舊,更好地掌握。高中新教材是以初中英語教材為基礎的,在語法編排上有連續性、反復性。為此,在學習高中新的語法項目的同時應注重以新帶舊,溫故知新,有計劃地復習鞏固學過的語法知識,向新的廣度和深度引導。例如,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部分,既有人稱、時態變換,也是復合句的再現與延伸。
5.通過閱讀文章,使學生掌握語法。語法的學習不能脫離語言的實際。因此要想全面掌握語法,可以通過閱讀文章其中出現的相關的語法現象,這樣更能加深對語法的掌握例如在定語從句的語法教學中,老師介紹什麼是定語從句以及它的構成以後,通過在本單元的Reading部分「讓學生先閱讀文章」然後找出文章中所有定語從句的句子,接著讓學生就文章中的句子分析總結」歸納出定語從句的規則,然後老師進行補充,使得學生能夠在文章中掌握語法,在平時的閱讀材料中也是一樣讓學生找出文中的難句子進行分析。
6.加強試題革新,促進語法教學。考試是檢驗學生學業成績、反饋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書面解答技巧的一種教育手段。現行的英語試題雖已有了很大的改進,但仍存在著一些弊端,如基本上採用標准化試題模式,主客觀試題比例不合理等。為適應標准化考試的需要,為了達劉所謂的分數,老師依然是全力以赴地做題、講題,津津樂道地講A、B、C、D選項的區別,煞費苦心地辨析詞語、長篇大論地講語法規則,訓練出來的學生往往是做題高手,但他們的實際交際能力並沒多大程度的提高,結果多半還是「啞巴英語」,不利於英語創新人才的培養。為此,筆者建議在試題中嘗試調整主客觀的比例,加大主觀題的比重,增大客觀題的選擇項,優化試題類型,使考試考查既要有筆試,也要有口試和聽力測試,真正實現英語的全面測試,培養學生提高實際運用語言能力,而不是單純為獲得證書。
語法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從自己的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選擇適當的語法呈現方式,並且要同時指導學生學習外語語法的方法,例如:(1)善於自己發現錯誤。因為自己發現的錯誤,會記得更牢並能很好的糾正它,所以不要等別人來指出你的錯誤,要努力靠自己去發現它;(2)學習語法規則。學生們一定要背會,記熟語法規則;(3)避免重復錯誤。要幫助學生首先學會和理解這些規則,做些適當練習,多看看語法書和教科書,不懂就問,從而避免重復錯誤;(4)通過文章學語法。學生們可以多閱讀文章,從活生生的語境中總結和復習已學過的語法規則;(5)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耐心學習,下苦功學語法,切不可操之過急。
總之,語法的教學不能為語法而教語法,要講練結合,更不能丟棄語法而不管,要在實踐中增加語言輸入,在適當的情景中達到靈活運用語法規則的目的。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式上來源於又要區別於傳統的語法教學。要記住的是:學生要掌握這些語法規則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往往需要不斷反復才能達成。語法教學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我們不需要也不希望所有的學生都成為語言學家。
2.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新課程改革已提出改變傳統語法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的講解、傳授,淡化語法教學。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淡化語法不等於不講語法。所以我認為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從小培養學生的語法意識
所謂意識,是指自覺的心理活動,即人能夠自覺地以知識、概念、思想等觀念形態在頭腦中對客觀事物進行反映,並且在這一活動過程中體現出人的主動性。而語法意識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不知不覺地實現對詞和句表現規律的認識和理解。
讓我們看下面的實例: 三年級Unit 10補充習題
Listen and judge: 圖片顯示一紙盒牛奶,聽力內容為 A: Some milk? B: Yes,please .
一位學生回答說:我認為是錯的,理由是milk後面沒有加s,我們所學的Some cakes \Some eggs 後面都有s 。這個孩子有可貴的語法意識,他已經注意到some後面是可數名詞的復數這一語言形式。有些老師會認為三、四年級的孩子還小,語法對他們來說太深奧,就忽略語法意識的培養,其實不然,在此階段的教學中,我們不可能讓學生准確的理解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的含義,some後面既可以加可數名詞也可以加不可數名詞,但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們感知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是有區別的,名詞有單數與復數的區別。如果在孩子剛接觸英語時不逐一滲透相應的語法知識,何時滲透呢?語法意識對指導兒童開展語言交際活動是十分重要的。
2、 讓語法教學充滿生動性、交際性
對於小學生來說,運用概念話的語法術語,或更多的運用演繹法來開展兒童語法意識的培養並不恰當,這就要求我們利用課堂,更好的使用教材,讓孩子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通過運用演示、模仿、故事、對話和其他活動形式的教學方法,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不知不覺地實現對詞和句的表現規律的認識和理解。
3、運用歸納法,促進語法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僅僅依靠單純的模仿來學習英語是遠遠不夠的,語言知識特別是語法知識可以使學生越學越明白,越學越輕松,從而激起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後讓學生觀察分析並找出規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使學生對某一語法現象理解更透徹,使語法更容易被學生掌握應用。如基數詞變序數詞的規則。
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好的語法教學對學生是大有裨益的,這需要我們所有的英語老師不斷的努力。
3. 請反思自己的高中英語語法詞彙復習課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我的高中英語語法和詞彙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教學中來給學生上語法知識是令人頭疼的事,英語好多語法概念非常抽象剪不斷理還亂,比如非謂語動詞,我每次在教學非謂語動詞時盡量做到把非謂語動詞的時態語態以簡潔明了的方式給學生呈現,然後精選試題做到精講精練加以鞏固,有時用歸納法有時用演繹法,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去和學生共同探討學習,即便是當堂專題課效果不錯,作業准確率也不錯,但一到考試試題,學生的解題綜合分析能力明顯不盡人意。當然回想自己讀高中是那時也是最怕非謂語動詞這個語法項目,一直到了大學畢業才明白其實非謂語動詞的運用就這么簡單。我想以後的語法教學中盡量讓學生通過更多情境英語,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採用生動有趣實用的一些例子給學生鞏固訓練,同時也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琢磨歸納感悟。針對不同的語法項目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避開單調無效的語法講練,讓學生針對相似易混的語法的項目進行比較,比如定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中的同位語從句。when, where , why 副詞和who whom, which, 等代詞,在初中學習的句子里when will you go home ? when 是疑問副詞,在賓語從句里Can you tell me when you will go home ? 是連接副詞,when在定語從句里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en I stayed with you. 是關系副詞等等加以區別比較運用。總之,自己要不斷總結教學語法的方法,達到更好教學的效果。
至於詞彙教學,目前也是大多數老師最棘手的教學項目,平時有時很難避免用簡單的方法:比如聽寫默寫,有時學生即便是反復聽寫學生還是記不住詞彙。我想今後教學詞彙盡可能用多種有趣的方法,比如,單詞接龍,單詞字謎游戲,相似單詞整理,如: effort , effect, affect, afford. 單詞字母增減學習法,如:eel---heel---wheel , be—bee—beer 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基本發音,讓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彙掌握詞彙,尤其是熟詞生意, 如:blank, stand, promise, express, escape, cover, kill, blue, cross 。等等。無論如何,教學就是一個和學生不斷進步的過程。
4.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你是老師吧?
就我在上回答過的一些問題,我給點建議:
1、作為老師,自己先理解語法的初衷;
2、高中有語法可以教的,別全部推給初中老師,如果你的學生英語語法基礎普遍差,制定計劃從頭教。如果還說得過去,鼓勵基礎差的自學+向學得好的同學請教;
3、除了教學生高中必要的語法知識,多舉例句,告訴學生相應的例句要怎麼用語法知識理解。別局限課本上的句子。我當年高考的時候,發現卷子比課本上要難。
4、語法熟悉後,布置學生寫幾個句子練習,下次課抽查。
5、每個周至少讓學生寫兩篇英語作文。鍛煉正確的語法表達,別把學會的單詞放一邊。內容可以隨便。
6、推薦學生看一些適合的書籍,比如高級書蟲一類的,高一下學期應該看得懂。就讓他們當小說讀。
7、教學生怎麼記單詞,單詞要記住的是發音+詞性+搭配+使用場景。鼓勵學生多背單詞,不局限於,課本上那幾個單詞。此處我插一點台灣地區的教學標准,高中畢業,分數要差不多,詞彙要求8000,考高分老師建議12000。記憶單詞,不要一天10個一年3600個這樣的想法。一天至少100。詞彙書我推薦,當代美國語料庫5000,10000,15000,20000。記憶到10000以上就差不多。
8、作為英語老師,有責任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想辦法讓他們知道英語學會了有大用,必要的時候。例子可以點開cnn,bbc網站給他們講解。或找一些國外資料作為輔助手段。
9、鼓勵學生多交流,這種交流可以在課堂上直接進行。列為教學計劃的一部分。你做點評官。
最終,英語學習是個長期過程,英語教學是個綜合性的課題。想教好語法,學生要方方面面都到。尤其要給學生信心,給他們找到學的興趣。才算成功。
5. 如何解決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課前准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內信心的基礎。其次容,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台,就要純凈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
6. 中學英語教學中常見的問題有哪些怎麼解決
寫論文就要專業一點
盡量寫能用上術語的、
如錯誤分析,母語遷移,(主要可用於分析口語,語法,寫作)
可參考SLA的專業書,
推薦一本,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7. 中學語法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語法是研究詞形變化及句子結構規律的科學,也就是研究詞法和句法。中學生只要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更好地學習和運用語言,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率。然而由於英、漢語法有所差異,給我們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帶來很大困難,英語教師對於這些差異應該心中有數,把它們作為重、難點,進行防患於未然的講練,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英、漢語法對比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英語有詞形變化,而漢語則沒有這種變化。例如:在英語中有名詞單數變復數的詞尾變化,人稱代詞的主格、賓格之分,物主代詞有其名詞和形容詞形式,形容詞、副詞有比較等級,動詞有人稱、數、時態、語態、語氣等各種變化。還有英語中詞與詞的搭配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搭配就有不同的含義,如動詞、介詞、冠詞、連詞都有此現象,而掌握各種詞不同搭配的含義,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之一。另外,英、漢兩種語言的語序也有一些差異,如疑問句的語序、有些定語和狀語的位置與漢語不同。那麼,在語法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要抓住語法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好語法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把下面這些語法現象給學生講清楚,讓他們熟練掌握且能靈活運用。 1. 動詞to be 和to have的各種用法,每當出現一種新的用法,都要予以歸納、分析、對比。 2.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感到最困難的問題之一是英語的各類詞形變化。所以,要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樹立英語的某些詞類有詞形變化的概念,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要反復操練。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主要有以下這些詞形變化的內容。 (1)名詞單數變復數,特別是不規則變化的名詞復數。 (2)人稱代詞的主格和賓格形式。 (3)形容詞性和名詞性的物主代詞形式。 (4)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形式。 (5)動詞的四種基本形式。 (6)動詞的時態。在教學動詞時態時,應特別注意助動詞,尤其是在構成疑問句和否定句時助動詞do(does, did), be(am, is, are或was, were), have(has, had)等的用法和位置的特點,要反復予以講練,並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和牢記與各種時態連用的時間狀語。同時,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對各種時態進行歸納、分析和對比,明確其用法和構成上的特點。 (7)動詞的被動語態。要在被動語態的概念、形式和用法上下功夫,多做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互相轉換的練習,提醒學生注意轉換後的一致關系和動詞謂語的構成形式。 3. 注意動詞不定式的教學,要求學生初步理解並掌握動詞不定式的基本形式和書本上要求的各種用法。特別要注意在使役動詞或感官動詞後不帶to的動詞不定式的用法。 4. 注意抓好介詞的教學,最好讓學生在片語和文章中記憶和掌握介詞,教師要經常把學過的介詞的用法加以歸納。 5. 讓學生搞清楚句子的類型。 6. 在各種從句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各種從句的關聯詞語、主句和從句的時態一致問題等。 其次,為了使學生能熟練運用所學的語法規則,既要讓學生多練,又要練習得法。 練習得法是指在練習內容上抓住重點和難點,緊扣教學目的;練習的安排應本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機械性到活用性的原則。 為了多練以形成熟巧,只做書本上的練習是不夠的,教師應該根據班級情況補充適當的練習。語法練習形式很多,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具體選擇採用哪種練習形式。常用的幾種練習形式有: 1. 鞏固練習。主要是用來培養學生辨認、識別某條語法規則的形式、概念和用法。例如:說明詞類、句子成分、句子種類、一致關系、修飾關系、某項語法規則的形成及用法,替換成分、時態、語態、名詞的復數等。 2. 復用或活用性練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運用語法規則的能力。例如:填空:按提出的語法條件填空(可填冠詞、介詞、代詞、片語、動詞時態、語態、非謂語形式、復合句中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等級等,還有選擇填空、完形填空等);模仿造句,連詞成句,改變句子種類或形式:肯定句變否定句,陳述句變疑問句(包括對劃線部分提問),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簡單句與復合句互變等等;按提出的語法要求造句;正誤選擇;加前後綴的構詞練習;英漢互譯等。 最後,要重視語法的復習工作。 中學英語教材是依據語音、詞彙、語法綜合教學的原則編排的,語法教學內容都分散地編在每冊教材中。語法分散的優點是分散了難點,缺點是使語法知識零亂、不系統,所以教師就應當有計劃地進行復習整理工作。例如:每講一個新的時態,就要把學過的時態都拿出來歸納整理,像滾雪球一樣,使語法知識不斷增加,形成一個整體。可以採取經常性復習和定期復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語法復習。經常性復習主要是通過講新帶舊、新舊聯系的方法;定期復習可以在單元結束後、期中、期末進行,或是在初中畢業之前進行全面復習。所以,在上語法復習課時應注
8. 英語語法教學!!!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主語,謂語,狀語,定語,賓語
如:
I
love
you.中I是主,內love是謂,you是賓
注意,在句子中第一個出容現的動詞一般作謂語(包括Be動詞和助動詞)
Who's
that
girl
on
the
red
bicycle.這里,on
the
red
bicycle表示的是一種狀態,我們稱之為狀語(狀語有地點狀語,與時間狀語),這個句子就是典型的狀語後置句.
那麼什麼叫定語呢,在語文中定語是用來修飾名詞的,英語中也一樣。(a
red)
apple
這個片語中括弧內部分就作定語用.
副詞是用來修飾動詞的詞語,如
He
moves
so
slowly.這里的slowly就充當副詞
形容詞是用來修飾名詞的,這里我就不多說了.
代詞如:
it
,him
,her,them
,they,you,I.we.us.he.she,....用來代替人的代詞我們叫作人稱代詞,用來指物的我們叫作指物代詞,別的代詞,如:Which
one?
這里one
就是一個代詞
我也只能講到這,以後上課的時候的時候少開點小差,你會聽到這些知識的
9. 2.進行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時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我們從未特意學習過語法,卻一樣把中文說得自如、流暢,所以學英語也不用專門學習語法。殊不知,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接觸和使用的機會很多,可以自然形成語感和習得語言,不必專門學習語法。而英語就不一樣,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如果不了解該語言的內部規則,終究會影響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所以說,掌握系統的語法知識,才能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如何才能保持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讓其掌握一定量的枯燥的語法知識呢?一、情理無痕交匯,生動呈現語法 這里的「情」是指語言學習的情景,「理」則指語法規則。就語法教學而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教學中直接談論語法規則,語法教學目的直接明顯,稱為顯形語法教學;另一種在教學中避免直接談論所學的語法規則,主要通過情景讓學生體驗語言,通過對語言的交際性運用歸納出語法規則,稱為隱性語法教學。顯然,對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採用隱性語法教學更為合適。在小學階段,學生剛接觸英語,語言積累和儲備不夠豐富,不能以講解的形式向學生灌輸語法知識,因此創設情境,在情境中不斷重復呈現相關語言,給學生大量的相同結構的語言輸入,是幫助學生感知語法結構,形成語法意識的最佳途徑。 情景可根據語法內容的不同而精心設置。(一) 以舊帶新,做好鋪墊 語法教學中,教師不要直奔主題,急於求成。應注意激活學生的元認知,將學生原有的知識激活,從學生已具備的語法能力人手,找到最近的切入點,把新授的語法項目巧妙地融入語言活動中,並進行從舊知到新授,從簡單到復雜的層層鋪墊,讓學生在語言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語法。如:在教學第三人稱單數的一般疑問句: Does she/he like…?及其回答時,教師首先可以從復習Do you like…?入手。教師通過對話,復習並掌握這一句型。當學生們對這一知識點已能熟練運用時,教師就順勢轉換人稱詢問,T: Boys and girls, does Jiang Yingying like…?教師再引導學生回答「Yes, she does.」或「No, she doesn』t.」這樣由學生熟悉的第一人稱、第二人稱轉換到第三人稱,將新舊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有機結合起來,活化了語法教學。(二)游戲引入,激發興趣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語法知識則是抽象的、枯燥的,這不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因此,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必須化抽象為具體,把某一知識點具體為學生既熟悉又感興趣的素材。在游戲活動中呈現語法知識。例如:在教學副詞fast, ,slow的比較級時,我告訴大家「Today let』s have some running races.」同學們一聽,在英語課上進行跑步比賽,興趣來了,個個都躍躍欲試。比賽結束後,我適時引出今天比較級的新授內容:Cheng Xiang runs faster than Zhou Ruyi. Zhou Ruyi runs slower than Cheng Xiang.簡簡單單的一個比賽,用時不多,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語法知識在一種隱性的狀態下傳遞給了學生。這樣一定比讓學生單純地背語法規則要強得多。(三)藉助現代媒體,化難為易有些不易呈現的情景在現代媒體的幫助下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通過場景的快速切換,有效地調動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化難為易。在教學6A第三單元,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一般過去時,如何化解這一難點。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張圖片,學生觀察後, T: Where』s the lamp? S: It』s on the desk. T: Where』re the earphones? S: They』re on the sofa.點擊滑鼠,台燈消失。T: Where』s the lamp now? Is it on the desk? Ss: No. T: But it was there just now. 點擊滑鼠,耳機消失。T: Where are the earphones now?Are they on the sofa? Ss:No. T: But they』were there a moment ago. 這樣,藉助媒體,通過觀察、對話,有效地幫助學生初步感知了be動詞一般過去時的用法。二、預設語法形式,操練實踐語言在教師剛開始介紹了某一種語法規則或現象後,有必要進行一些簡單的、重復率較高的練習,讓學生將學到的新知識經過一個替換的過程添加到自己的知識庫中。因此運用預制語塊建立框架,基本句型結構反復使用、反復操練,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達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地步。如:教學Whose gloves are they? They』re my sister』s時,教師設置了尋找失主的語言環境,在這個情景中,學生不斷地操練句型。已具有初步概括能力的小學生很容易從這個語塊中推斷出gloves是可以替換部分,Whose … are they?是充當的框架,可以用這個框架詢問對方這是誰的東西。學生可以用這個框架生成很多句子。在多次的練習中學生也自然獲得了語法形式能力。三、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總結語法規則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在語法教學中,雖然教師的講解是必不可少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語法課就是教師滿堂灌得過程。課堂上,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會學」英語知識。小學階段出現的語法知識一般來說都比較簡單,只要教師引導得法,通過大量的有效的語言信息輸入,使學生在自然、豐富的語言環境中自主討論,他們完全有能力自主歸納出語法規則。例如:在教學一般將來時be going to do 的用法時,教師先示範本周末的計劃I』m going to have a picnic. 轉而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的周末計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大量練習be going to do 的句型結構。最後以填空的形式出示一份Nancy一家的周末計劃書,Hello, I』m Nancy. The weekend is coming. I to pick apples on the farm. My brother to make a model ship. My parents to cook nice food for us. 我要求學生以group work 的形式自由討論出答案,並總結一般現在時的句型結構。由於有了以前三種時態的學習經驗,以及剛才教師的示範和學生的大量練習的基礎,同學們討論熱烈,很快找到了答案和結論,隨後教師作適當的補充。就這樣,一個難點就在學生們積極參與思考,自主探索及歸納規則中化解了。而且給學生的印象特別深刻。 教學的過程是我們實踐的過程,也是我們進行探索前進的過程。我們在實踐中應結合自身的經驗,不斷地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就語法而言,只要我們關注小學生的特點,創造生動有趣、重在實踐的語法教學模式,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望採納,謝謝。
10. 為什麼說英語語法教學是基於語法學習而存在的
通過語學習才會逐漸有成套的語法理論體系形成,從而才能形成一種可以用於傳授的語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