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與英語相比,漢語語法范疇有什麼特點
語法范疇是把同一性質的語法意義進一步綜合概括所形成的語法意義的類別.
與英語相比,漢語除了「體」外基本上沒有嚴格意義的語法范疇即詞形范疇,即漢語缺少時、態、人稱、數、格等的變化.此外,漢語語法范疇沒有形態的標志,即沒有形式上的標志.
但是漢語有廣義的語法范疇,即詞類范疇.
⑵ 漢語中沒有虛擬語氣屬於哪一層語法范疇
我吃飯 一般現在時
飯被我吃 被動語態
要是你做的好我就吃 虛擬語氣
我專吃著飯 我正在吃飯 現在屬進行時
我吃飯了 一般過去時
我吃完飯了 現在完成時
一小時之前我就吃完飯了 過去完成時
一會我就吃飯 一般將來時
再過一會我就吃完飯了 將來完成時
再過幾分鍾這些飯就都將被我吃光了 將來完成時被動語態
是我把飯吃光的 強調句
如果我吃得下的話幾分鍾之內這些飯都會被我吃光 將來完成時被動語態虛擬語氣
英語中用do did will going to be ing ed have been done等表示時態
用if i were u等表示虛擬語氣(沒學好)
在漢語中也都可以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語法
漢語中用著 了 過 正在 已經 將要 還沒 馬上 等表示不同時態,用如果 要是 假如 等表示虛擬語氣,
⑶ 與英語相比,漢語語法范疇有什麼特點
語法范疇是把同一性質的語法意義進一步綜合概括所形成的語法意義的類別。專
與英語屬相比,漢語除了「體」外基本上沒有嚴格意義的語法范疇即詞形范疇,即漢語缺少時、態、人稱、數、格等的變化。此外,漢語語法范疇沒有形態的標志,即沒有形式上的標志。
但是漢語有廣義的語法范疇,即詞類范疇。
⑷ 為什麼很多語法范疇在漢語中是沒有的
按照語言學的分類,漢語屬於分析語(又叫孤立語),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專分析語。分析語的特點是屬一般不是通過詞形變化(即詞的內部形態變化,又稱作屈折變化)來表達語法的作用,而是通過獨立的虛詞和固定的詞序來表達語法意義,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語缺乏多數的格變化。
舉個例子,在英文裡面,"I'm Reading."屬於現在進行時,通過動詞read的變化來表示時態。而漢語裡面「我正在讀書」一句中,動詞「讀書」是不會有變化的,而是通過添加副詞「正在」來修飾動詞,達到表示時態的目的。類似的還有「我正在吃飯」,「我馬上吃飯」,「我吃過飯了」,這些句子裡面都很明確地表達了時態關系。所以說有人認為漢語中沒有「時態」是一種誤解,應該說漢語沒有「時態變化」而已。
歷史語言學的發展趨勢是從黏著語到屈折語再到分析語。其特徵是詞法變化由復雜到簡單。英語是屈折語,但現在整個印歐語系都在向分析語發展,比如說古英語一個動詞有十多個格,現在只有四個了。
⑸ 漢語和英語屬於不同類型的語言,比較其語法范疇上的異同
日本和中國語法很大的差別。
日語敬語有復雜的系統,主要是通過對句子主謂形態變版化來表現結束權。現代中國沒有敬語體系,只有一些尊重的話。
除了謂語必須放在句末,其他句子成分可以放在幾乎不影響句子的含義。
⑹ 英語和漢語在語法范疇上的異同
英語有非常明確的語法規則,比如說僅僅時態不對,別人也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現代漢語非常寬松基本沒有語法,語序什麼的可以打亂,但大家互相都可以無障礙的理解。
⑺ 漢語和英語語法手段和語法范疇的特點用表格
普通話是優美、豐富的語言;語言方面,音節結構中母音占優勢,每個音節都有聲調,音節在漢語中佔有重要地位,這些特點是普通話富有抑揚、和諧、悅耳的音樂美;詞彙方面雙音節占優勢,構詞法靈活多樣,詞彙豐富,能夠反映紛繁的社會現象和表達細膩的思想感情;語法方面,各級語言單位的組合具有一致性,語序和虛詞是最重要的兩種組合手段,量詞豐富,這些語法特點使現代漢語的表達容易做到生動豐富、簡明准確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
漢語和英語都經歷過漫長的發展,都處於高度完善的狀態,詞彙分類非常相似,語句結構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從表面上看許多英語語言學理論應該適用於漢語語法學的學科建設,特別是漢語語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語的句法解析模式的。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因為漢語與英語相比在構詞造句方面具有許多本質上的差異。
例如,我們暫時認定英語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譯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從表面上看這兩個句子結構幾乎完全相同,可以認定這兩個句子的結構都為SVOC,其中S為主語、V為動詞、O為賓語、C為補語。但經過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許多可能是因為本質不同而帶來的不同之處。
第一,在英語語句結構中人群與其他事物一樣,在主語結構中可以被任意劃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而漢語則不同,人群一般都作為整體充當主語,在謂語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詞來履行英語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職責。在漢語中我們一般不會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做主語,而用「我們大多——」、「我們當中多數人——」等結構代替。「我們當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這樣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漢語語句。
第二,英語的動詞有詞形的變化,漢語的動詞則沒有。例如,在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相信」一詞沒有任何詞形變化,因此我們單從這個句子來看可以認定「現在,我們都相信他誠實。」是正確的理解。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於「believed」為動詞「believe」的過去形式,我們只能認定「過去,我們都相信他誠實。」是正確的理解。因此,可以相信,漢語中的動詞根本不具有許多英語中的動詞在語言表達中擔當的語法功能,所以英語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規則,甚至其他語法范疇中的某些規則、解析方法可能不適合於漢語語法化相關的學術研究工作。
第三,在英文句子中「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honest」作為賓語補語成分存在,但在相應的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誠實」一詞就不應該作為賓語補語成分存在,因為那樣會使漢語的語法規則復雜化。為了說明這一點,再取一個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that he was honest.」來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雖然它也可以直譯成「我們都相信他是誠實的」,但是我們同樣可以把它譯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這是因為漢語具有一個英語語法根本不具有的語句特徵,漢語的句子中可以沒有動詞而只有形容詞,也就是說,漢語中只要有形容詞便可以構成完整的句子,如「他誠實。」和「他是誠實的。」一樣,都是完整的句子。因此,既然漢語的語句具有這一特徵,那麼依據簡化的原則,在漢語中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和句子「我們都相信他是誠實的。」就應該具有同樣的句法結構,其中「他誠實」和「他是誠實的」都應視為完整的句子、相同的成分存在於各自的復雜句中,而且「他誠實」中的「誠實」一詞是謂語成分,而不是賓補成分,「他」一詞也應視為主語,而不是賓語。這樣的解析才符合漢語的特點。相反,如果受英語句法解析模式過多的影響而認定漢語句子「我們都相信他誠實。」中的「誠實」作為賓語「他」的補語,那麼漢語語法就會因為英語的特點而被人為地復雜化了。總而言之,在漢語中單獨一個形容詞就可以作為完整的謂語,就因為這個英語語句不具有的特徵,完全可以把漢語中SVOC這樣的句法結構變為「主語+動詞+簡單句」的句式而使漢語語法盡量簡化。英語之所以具有SVOC的句式,是因為英語句子只有在存在動詞的情況下才能被視為完整的句子。因此,英語具有SVOC的句式是適應了英語的特徵,但漢語不具有這個特徵,我們採用這種句式可能並不適合漢語自身的特點。
第四,最關鍵的是,如果我們用「S、V、O、C、A」這些句子成分為漢語句子做句法解析。那麼有些句子我們將很難分析其句法結構。例如:
(1)老王太極拳打得特別好。
(2)我們中有一些人贊成你的看法。
在第1句中,我們把「老王」一詞當作主語,那麼「太極拳」一詞應該是何種句子成分呢?在第2句中,如果「我們中」是狀語,那麼「有」和「贊成」哪一個是主要的動詞呢?我們沒有任何線索來判斷,因為漢語的動詞只有一種詞形,也就是說,漢語的動詞根本就沒有原形和與之相區別的其他形式這一劃分。如果認定「有」一詞為第二句的主要的動詞,那麼第二句可能會出現兩個主要的動詞,因為動詞「贊成」表達的是句子的主要內容。
綜上所述,雖然英語和漢語在句法結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於二者在組詞造句上存在著許多本質上的重大區別,各自都有一些獨有的句法特徵,因此漢語句子的語法解析應以漢語自身特點為基礎建立一套適合漢語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句法解析模式。
句法解析模式是任何一門語言語法學的重要學術領域,它往往包含和體現了一門語言與其他語言在許多語法范疇內的語法內容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說,這些不同之處往往也會造成不同語言,特別是在語言文字構成形態方面有重大區別的語言在句法解析模式有重大區別,甚至完全不同。
語法學幾乎是所有語言語言學體系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內容是其他分支語言學科的學術成果的集中體現,實質上是以其他分支語言學科的學術成果為基礎進行學術研究而得到的,語法學的內容體現了語言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軌跡。
由於英語和漢語是兩門有重大區別的語言,不論是文字形態還是組詞造句都有本質的區別,二者的所有分支語言學科都必定有不同的內容,過多地受英語語言學學術成果的影響,特別是過多地受英語語法學,尤其是句法解析模式的影響,必將使漢語語法化的進程嚴重受阻,使漢語語法化的方向很難正確把握。
因此,漢語語法化不應受英語語言學理論過多的影響。
⑻ 漢語的語法范疇
漢語沒有詞形的明顯變化,嚴格上說沒有語法范疇
⑼ 漢語中第三人稱代詞與「性」的語法范疇關系
屬於語法范疇——>詞法范疇——>體詞性范疇——>格
(我在筆記上找的,應該對)
代詞有三個格:主格
賓格
屬格
這是賓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