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轉換-生成語法的主要理論
喬姆斯基認為語法主要包括基礎和轉換兩個部分,基礎部分生成深層結構,深層結構通過轉換得到表層結構,語義部分屬於深層結構,它為深層結構作出語義解釋。語音部分屬於表層結構並為表層結構作出語音解釋。
❷ 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
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所研究的不是語言現象,也不是人們的語言版運用,而是人權們的語言能力。依據喬姆斯基,小孩子獲得語言知識是一種構造理論的行為,他絕不是單憑經驗學會了語言。語言需要模仿,模仿是語言的基礎,但是語言不僅僅是模仿,而且主要不是模仿,主要是創造新的言語,這就是語言的創造性。喬姆斯基認為,這種創造和生成新的語言的能力是人的天賦能力,是內在的機能。人都有一本天賦的詞典,具有分辨語詞變化的能力。說話人通過一系列結構規則可以生成這種語言的句子的深層結構,即在每個句子表達出來以前就在大腦中存在的概念結構。形成了這種句子的深層結構之後,他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正確的句子。在喬姆斯基看來,人們在說話之前他的頭腦中存在著一個深層的語言結構或是思維能力,而且會形成一個內在的正確的句子。
❸ 轉換-生成語法的影響
喬姆斯基提出的轉換-生成語法很大地沖擊了當時以布龍菲爾德為代表的美國描寫語言學派。喬姆斯基認為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先天機制,他認為不僅應該研究語言行為,而且應該研究語言能力,轉換-生成語法就是關於語言能力的理論。他認為布龍菲爾德等人的理論只是研究了語言行為,不能說明語言能力。語言理論應該解釋人類天生的語言能力,他認為自己的學說是理性主義的,而布龍菲爾德的學說則是經驗主義的。
也稱轉換-生成語法。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一種語言學說。創建人N.喬姆斯基。1957年他的第一部專著《句法結構》出版,標志著這種學說的誕生。最先起來響應的有語音學家M.哈利,語義學家J.卡茨,句法學家P.波斯塔爾,心理學家J.A.福多等。這個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中心的學派,在幾年內就一躍而為國際語言學界的重要流派。但是到了60年代後期,就內部分裂,70年代後更是聲威漸減,而80年代又趨上升。目前該學派有東北語言學會與歐亞語言學會兩個國際性組織,出版《語言學探索》等國際性學術刊物。
性質 生成語法學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語法學。其研究對象是內在性語言,而不是一般語言學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語言。外表化的語言指言語行為,說出來的話,音義結合的詞句等;內在性的語言指人腦對語法結構的認識,以心理形式體現。
范圍 生成語法學研究范圍限於人的語言知識或語言能力,而不是語言的使用。生成語法學一般不研究話語的社會內容、交際功能和說話的環境等等。
目標 過去結構主義語言學以觀察語言現象並把它分類為目標,致力於搜集和處理語言素材;生成語法學以描寫和解釋語言能力為目標,提出語法假設和理論來揭示其規律,說明其原因。例如它要說明兒童為什麼能在2、3年內學會語言。
表達方式 生成語法學與傳統語法學的一個區別,是它使用數學那樣的符號和公式來規定概念,表達規則,所以稱為形式化的語法。
生成語法學家採用數學模擬的方法進行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大腦的一種獨特的認知系統──語法系統,因此喬姆斯基認為它屬於經驗科學,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學,最終將歸入研究人腦機制的生物學。喬姆斯基說,與其把生成語法看作一種理論,不如看作一門「學科」,其性質和研究方法與以往的語言學有本質的區別,而與其他自然科學則基本一致。
發展過程 一般人認為,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有4個發展階段,但是他本人認為只有兩個轉折點。下文按他本人的意見,分語法規則系統和語法原則系統兩項來敘述。
60年代的語法規則系統 早期的生成語法學家研究以數學的集合論為語法研究的基礎。他們認為,每種語言都是句子的無窮集合,不能列舉,只能用規則描述,因此學語言的人不可能一句句地學會,必須掌握語法規律。但是,一般人雖有說話和聽話的能力,卻並不意識到有哪些規律在起作用。生成語法學家認為,應該假設一套規則來描寫語言能力。例如用語類規則來描述句子、片語等各種語類的內部結構,用 S→NP+VP來表示一個句子,句子(sentence)由一個名詞片語 (noun phrase)加上一個動詞片語(verb phrase)構成。這種精確的、 形式化的語法稱為生成語法。20世紀80-90年代曾邦哲從符號學的系統科學(《結構論》)觀提出英語的語序結構由Vi.j.、Aj.v.(l.,a.,m.)、Nc.u.、P(C)四種詞符的六種關聯或連接模式相加展開構成。
他們認為,傳統語法學的規則太含混,只能意會,不易發展成精密科學;結構主義語法學的規則又內容太貧乏,只能作成分分析,不易揭示豐富多彩的語言規律。他們主張採用更加靈活的規則──轉換規則,以便反映出下面這種規律:「他吃了這個蘋果」,「他把這個蘋果吃了」,「這個蘋果他吃了」,這3個句子雖然表面不同,但彼此之間有其內在的聯系。轉換規則也用形式化的符號表達,例如用X—V—NP→NP—X—V表示名詞片語NP在句中變換了位置。用轉換規則的語法叫轉換語法,既生成又轉換的語法叫轉換-生成語法。現在一般稱生成語法。
人的語言知識不僅有句法結構方面,也有語音和語義方面。例如我們都知道句子中哪個詞應該讀得最重,某個句子是什麼意思等等,因此完整的生成語法應該包括音系規則和語義規則,分別描寫人們頭腦中潛在的音系知識和語義知識。
喬姆斯基於1957年後做了幾年研究,到了1965年便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生成語法系統,包括語類、轉換、音系、語義 4個子系統,各子系統之間有一定的順序關系。每個子系統都有一套規則,規則之間有一定的使用順序,像用數學公式一樣,逐步推導出句子來,不同的規則推導出不同的句子。這樣,生成語法系統好比一部機械裝置,運轉起來能夠生成某種語言中的一切合格的句子,而且只能生成那些合格的句子。
80年代的語法原則系統 經過不斷研究,生成語法規則越來越豐富,規則系統也越來越復雜,結果是有利於描寫,卻不利於解釋,不利於說明兒童怎麼掌握語法。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喬姆斯基從70年代起另闢蹊徑。他認為,語法能力體現在辨別哪些句子合格,哪些句子不合格上,想要反映這種能力,不一定靠假設具體的規則來生成一切合格的句子,也可以靠假設更概括的原則來排除那些不合格的句子。他覺得,掌握語法主要是掌握一些抽象的原則,於是他逐步轉而深入研究什麼是原則,原則有什麼作用,有什麼特點。
原則的第一個作用是限制句子結構。例如「他不怕生病」可以改說成「生病,他不怕」,但是「他因為生病沒有來」不可改為「生病,他因為沒有來」。這是因為前一句雖把「生病」提前,動詞「怕」能夠管住後面的「空位」,後一句把「生病」提前,介詞「因為」就管不住後面的「空位」了。這種空位他認為在語法上屬於「空語類」,它必須受到嚴格控制,否則就不成句。這種對句子結構加以限制的原則叫做管轄,它是一個概括性原則,可以說明許多現象。例如英語要表達「誰買了什麼」,可以說 Who bought what,但不可說What did who buy;要表達「他看起來年輕」,可以說 He seems to be young,但不可說He seems is young;又如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可以省略主語,英語、法語卻不可以。以上現象,表面上好像彼此毫不相關,其實與空位的管轄有關。
原則的另一個作用是限制語義解釋。在「小張說小李批評了他自己」中,「他自己」指「小李」,不指「小張」;而在「小張說小李批評了他」中,「他」可以指「小張」,不能指「小李」。這是因為「他自己」所指的對象必須約束在一定的范圍之內,而「他」所指的對象則不在此范圍之內。這個把語義解釋加以限制的原則叫做約束。它也能說明不同語言中的各種現象,假如把以上這兩個句子譯成其他語言,語義解釋也受到類似的限制。除以上所說這兩條原則以外,還有其他原則,共同組成語法的原則系統。由於80年代的生成語法用原則系統取代了60年代的規則系統。現在通常用「管轄與約束理論」來概稱對普遍語法原則系統的研究,簡稱「管約論」。
原則有普遍性,又有組合性。幾條原則配合起來可以說明一組語言事實,另外幾條原則配合起來又可以說明另一組語言事實。用為數不多的原則就可以解釋各種語言中千變萬化的現象,就象使用組合式傢具那樣方便。用普遍語法的組合理論最能說明各國兒童為什麼都能在短短的2、3年內掌握如此復雜的語言,這在喬姆斯基看來,就是揭示人腦語言思維規律的科學假設。
評價和影響 對於生成語法,人們毀譽不一。當前活躍在國際語言學理論界的孟德鳩語法、廣義的片語結構語法、詞彙-功能語法、關系語法等各派學者均與生成語法有一定的淵源關系。他們接受喬姆斯基某些觀點,卻又反對他的另一些觀點(見N.喬姆斯基)。但是有兩點大家基本上承認:生成語法與比它早出現的理論相比,有根本突破;對比它後出現的理論有巨大影響。
❹ 生成語法的80年代的語法原則系統
經過不斷研究,生成語法規則越來越豐富,規則系統也越來越復雜,結果是有利於描寫,卻不利於解釋,不利於說明兒童怎麼掌握語法。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喬姆斯基從70年代起另闢蹊徑。他認為,語法能力體現在辨別哪些句子合格,哪些句子不合格上,想要反映這種能力,不一定靠假設具體的規則來生成一切合格的句子,也可以靠假設更概括的原則來排除那些不合格的句子。他覺得,掌握語法主要是掌握一些抽象的原則,於是他逐步轉而深入研究什麼是原則,原則有什麼作用,有什麼特點。
原則的第一個作用是限制句子結構。例如「他不怕生病」可以改說成「生病,他不怕」,但是「他因為生病沒有來」不可改為「生病,他因為沒有來」。這是因為前一句雖把「生病」提前,動詞「怕」能夠管住後面的「空位」,後一句把「生病」提前,介詞「因為」就管不住後面的「空位」了。這種空位他認為在語法上屬於「空語類」,它必須受到嚴格控制,否則就不成句。這種對句子結構加以限制的原則叫做管轄,它是一個概括性原則,可以說明許多現象。例如英語要表達「誰買了什麼」,可以說 Who bought what,但不可說What didwho buy;要表達「他看起來年輕」,可以說 He seemsto be young,但不可說He seems is young;又如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可以省略主語,英語、法語卻不可以。以上現象,表面上好像彼此毫不相關,其實與空位的管轄有關。
原則的另一個作用是限制語義解釋。在「小張說小李批評了他自己」中,「他自己」指「小李」,不指「小張」;而在「小張說小李批評了他」中,「他」可以指「小張」,不能指「小李」。這是因為「他自己」所指的對象必須約束在一定的范圍之內,而「他」所指的對象則不在此范圍之內。這個把語義解釋加以限制的原則叫做約束。它也能說明不同語言中的各種現象,假如把以上這兩個句子譯成其他語言,語義解釋也受到類似的限制。除以上所說這兩條原則以外,還有其他原則,共同組成語法的原則系統。由於80年代的生成語法用原則系統取代了60年代的規則系統。現在通常用「管轄與約束理論」來概稱對普遍語法原則系統的研究,簡稱「管約論」。
原則有普遍性,又有組合性。幾條原則配合起來可以說明一組語言事實,另外幾條原則配合起來又可以說明另一組語言事實。用為數不多的原則就可以解釋各種語言中千變萬化的現象,就象使用組合式傢具那樣方便。用普遍語法的組合理論最能說明各國兒童為什麼都能在短短的2、3年內掌握如此復雜的語言,這在喬姆斯基看來,就是揭示人腦語言思維規律的科學假設。
❺ 從轉換生成語法角度分析德語不定式賓語
你好,關於從轉換生成語法角度分析德語不定式賓語
1、不定式是只說明行回為本身的動詞,它沒有人稱和答數的變化。它在句中可做主語、表語、賓語、定語、狀語及補足語,同時可以有自己的賓語、狀語和補足語,組成不定式短語。
2、不定式結構是構成長句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德語學習的重點及難點之一。
3、不定式短語是近幾年來語言學界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語言學家根據不同的句法理論來分析不定式結構。譬如配價語法理論將不定式看作動詞短語,而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將不定式視為完整的句子對其進行語法分析。
❻ 語言學大神進!關於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理論
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自上世紀50年代問世以來已有半個世紀了,早已談不上「專創新」。屬喬氏理論對語言研究的最大貢獻在於對語言現象的語法描述來揭示語義的「深層結構」(心理層面的表達慾望)與言語形式的「表層結構」(信息傳遞媒介)之間的關系。他用一套獨特的數學語言和推理方式來推導言語表達的深層結構,花了十幾年的功夫,完善了一套以「轉換」和「生成」為特徵的描述語法理論,曾經轟動一時,進而影響了半個世紀以來的語言學研究理論發展。
優勢:數學模式推導語義與言語表達方式的關系,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科學性。是典型的描述性理論;
劣勢:太復雜、不易懂,推廣范圍和普及十分有限。
當然,喬氏理論追隨者眾多,但它仍然只是諸多語言學理論之一。
❼ 生成語法的介紹
生成語法(generative grammar)也稱轉換-生成語法,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一種語言學說。它的創建人是N.喬姆版斯基權。1957年他的第一部專著《句法結構》出版,標志著這種學說的誕生。最先起來響應的有語音學家M.哈利,語義學家J.卡茨,句法學家P.波斯塔爾,心理學家J.A.福多等。這個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中心的學派,在幾年內就一躍而為國際語言學界的重要流派。但是到了60年代後期,就內部分裂,70年代後更是聲威漸減,而80年代又趨上升。目前該學派有東北語言學會與歐亞語言學會兩個國際性組織,出版《語言學探索》等國際性學術刊物。
❽ 轉換生成語法是對美國結構主義的反叛是對的嗎
對的
他們認為,傳統語法學的規則太含混,只能意會,不易發展成精密科學;版結構主義權語法學的規則又內容太貧乏,只能作成分分析,不易揭示豐富多彩的語言規律
轉換-生成語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簡稱TG)是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提出的一個描述語法的一個術語,他在1957年所寫的《語法結構》的出版是轉換-生成語法誕生的標志。簡單的說,轉換-生成語法理論研究的是人類為什麼會說話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喬姆斯基提出的轉換-生成語法很大地沖擊了當時以布龍菲爾德為代表的美國描寫語言學派。喬姆斯基認為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先天機制,他認為不僅應該研究語言行為,而且應該研究語言能力,轉換-生成語法就是關於語言能力的理論。他認為布龍菲爾德等人的理論只是研究了語言行為,不能說明語言能力。語言理論應該解釋人類天生的語言能力,他認為自己的學說是理性主義的,而布龍菲爾德的學說則是經驗主義。
❾ 什麼是生成語法 pdf 寧春岩
❿ 「生成語法」,「認知語法」與英語語法教學
你這個是啥意思呢?生成語法是在喬姆斯基里提到的,這是他的一個很重要的成果!感興趣可以看看《喬姆斯基》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