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种方法
1.趣味竞猜,亲和语法小学生活泼好动,富于挑战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把语法教学融入其中,可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其兴趣。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内容时,教师准备一个里面放有各种动作图画的Magic Box,让学生从盒子里抽出图片,然后表演动作,其他同学来猜测,运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 playing…”“What is he/ she doing? He/ she is singing…”。在这样的竞猜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法的结构和功能,学会了用所学内容表达意义,同时活动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2.诵读歌谣,掌握句型音乐给人美感、享受。在节奏鲜明,富于韵律感的歌谣中学习语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吟唱歌谣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句型、语法结构,陶冶了情操。二、在任务活动中学习语法,内化语言结构。1.角色表演,参与“任务”教师可根据单元话题和课文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这些情境运用旧知识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教师可把教室设计成商店、家庭、集会场所和篮球场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语言形式,而且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及情境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2.调查活动,践行“任务”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完成调查任务的同时学习和掌握语法知识。例如,教学一般将来时态be going to 和will时,教师设计如下调查活动:明天是星期天,你要做什么?国庆节你打算怎么过?母亲节将至,你将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情感?学生在调查中,理解了一般将来时态表达的意义,练习了所学句型,同时学生体会到自己要怀感恩心,应做感恩事。三、在语篇中进行语法教学,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语篇输入是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在单句中操练某个语法内容,学生就不会自主、自由的使用该语法表达意义。若将语法放入语篇中,使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语境总结归纳语法规则。学生就会明确该语法项目所运用的语境,表达的意义,进而掌握其规则。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这样的句子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掌握所学语言知识。教师针对上面的内容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此语法项目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一次体育活动。这样的写作活动既能让学生通过语篇来学习语法,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总之,好的语法教学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口语交际更加准确合理。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要考虑有效的教学途径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使用英语的环境,使语法教学更具真实性、趣味性、交际性,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
Ⅱ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
无论哪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体系,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有相通的地方,但更多的是相异之处。因此,要想学到正确,地道的英语,就必须学习掌握英语语法,才可以做到以一晓十,触类旁通。但如此重要的一门课程,却往往被许多学生所忽视,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语法教学内容较单一陈旧,过度依附于教材,偏重于语法条目的总结,例句缺乏人文色彩,不够生动,使语法学习味同嚼蜡;另一方面体现在实用指数较低。大量的语法理论的讲述和语法运用规律的归纳,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语法的实用价值。面对语法教学的尴尬局面,我们需要运用一些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恢复语法课的生命力。为此,我在语法教学中也做了一点点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些许成效,在此,我也非常愿意和同行们一起来分享,并共同探讨研究。 一 合理优化运用教材 教材是授课的依据,对整个课程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对教材的运用既要严谨又要灵活,既要掌握教材的特色及精髓,又要不拘泥于教材,拓宽视野寻觅新鲜的养分来补给教学沃土,才能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为了提高语法课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我在备课过程中,先认真研读指定的授课教材――《薄冰英语语法》,找出本课的重难点,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其他的语法教材,如:《牛津英语语法》和章振邦主编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和优化组合。《薄冰英语语法》的特点是对语法现象归类细致全面,但缺少语法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只看其语法现象,难究其来源本质,学习起来常常感觉耗时费力,步履为艰。《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特点在于语法规律介绍详尽,逻辑性强,但例句略显偏涩。《牛津英语语法》特色在于讲解清晰简明,通俗易懂。因此,在备课时,我先在《薄冰英语语法》中找出本课的重难点,再按照《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讲解的规律和线索,补充一些《牛津英语语法》的简明诠释,最后,结合鲜活生动的例句来增强课程的逻辑性、实用性和丰富性。例如:冠词在表示人名的专有名词前的用法,在《薄冰英语语法》中,只是略有提及,没有具体的释义,而在《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中可以找到归纳的条目:“在表人名的专有名词前一般不需加冠词,但有时需要加冠词表特殊含义。”《牛津英语语法》中,一组例句把这条规则清晰地展现了出来。I talked with Mr. Wang yesterday. ( 表说话人认识或熟悉的王先生 )I talked with the Mr. Wang yesterday. ( 表说话人特指的一位姓王的先生 )I talked with a Mr. Wang yesterday. (表说话人并不熟悉的一位姓王的先生 ) 这样,这一语法现象的讲解过程就变成比较清晰而又简明了。这来源于对教材的分析,对语法规律的揣摩,对例句的选择和再加工,当然,也需要把课外参考材料有机地融入教材。虽然对每一个语法现象都要究其准确性和实用性是一项较繁杂的过程,也加大了备课的难度,但是当看到自己的备课成果在纸面上铺展开来,重新回味着自己设计的语法课的讲解思路时,也会品味到艰辛扶案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更有助于我们教师对英语语法的系统掌握和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这节语法课的实用价值并给予满意的回馈,就是对我们教学工作的最大回报。二 举例要生动,贴近生活 语法课受到教学内容的局限,往往难于摆脱“枯燥”、“乏味”等消极的字眼,同样,也很难体现外教口语课的轻松愉悦和精读课的细腻深奥。但是,我在教学中却发现精彩的例句是增强语法课趣味性的切入点,同时,也是一个使语法课贴近现实生活的有效途径。于是,在备课过程中,我就精心发掘和设计一些鲜活生动的例句,并巧妙地编排在语法讲解过程中,这样经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授课效果。例如:在讲解“关于人称代词在谚语中的运用”时,我就翻看一些谚语书,浏览一些相关的网页,然后锁定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谚语作为例句,来体现人称代词的这一用法。例(1)第二人称代词you在谚语中泛指大家eg. Gut no fish till you get them.不要盲目乐观。 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例(2)第三人称代词阳性单数he 在谚语中指某个人eg. 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 要想吃龙肉,就得亲自下海。 Give someone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n ell. 得寸进尺 学生在猜测谚语的含义和品位其乐趣的过程中,就能较轻松地掌握代词的这个用法,并通过这些例句所制造的兴奋点来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再如,在讲解人称代词的用法时,我会把经典的英文歌词作为例句,来活跃课堂氛围。例(3) I am sailing, I am sailing ,home again, across the sky, I am sailing, stormy waters, to be near you , to be free. ( 选自英文歌曲 sailing 《远航》中的歌词片段,其中you 指代大海 )例(4)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 选自美国电影 Sound of Music 《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Edelweiss 《雪绒花》的歌词片段,其中you 指代雪绒花。)优美的歌词体现了英语语法运用的艺术性,使枯燥的代词讲解变得富有感染力。 此外,语法课的例句也可以充分利用英语时尚口语,使课堂贴近生活。例如,在讲解第三人称单数代词it 的无具体指代用法时,我选用了如下例句:例(5)A: Did you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last night? B: No, I didn’t. It’s not my cup of tea. ( 其中,It’s not my cup of tea表示对某事漠不关心,不感兴趣。)例(6)A: Tom will marry next month? B: Really? No, you must be kidding. A: It’s true, I mean it. ( 其中, 口语表达I mean it.意思是表明说话者态度是认真的。) 诸如此类生活化的例句,不但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法课的乐趣,为看似“平实乏味”的语法课增添一抹亮色,也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和动力,提高语法课的教学质量。三 关于文化常识的引用 我个人非常认可这样一种学习语言的态度———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习其语言本身,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和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此,无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哪一层次,哪一方面,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渗透相关的英美文化常识,一方面扩充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一方面体现语言本身所蕴涵的宝贵的文化价值。在语法教学中也同样值得推广。因此, 我尝试在语法课堂上尽量恰到好处地引申某些语法现象所蕴涵的文化色彩,使学生积累了相关的文化常识,同时也制造了一个很好的课堂兴奋点。例如,在讲解具有缩写形式的专有名词时,我精心选用了一些文化含义较丰富的缩写给学生展示,收到良好的授课效果。例(1)Hippies ( 嬉皮士,萌芽于50年代,60 年代中期盛行,至今仍然存在。嬉皮士以吸毒、奇装异服、不修边幅为荣,实际上是垮掉一代的延续。) Punkers ( 朋克,产生于70 年代末,以稀奇古怪的服装、发式和刺耳的音乐作为对社会叛逆的手段。) DINK ( 丁克族,是英文double income no child 的缩写,汉意为双收入但没有孩子的家庭 ) 再如,在讲解英语代词用法时,我适当地扩展了关于英语代词运用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的内容,使学生一边学习英语代词的用法,一边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例(2)An instructor should offer his students challenging projects.若要避免这种说法(比如受到女权维护者的反对),可以改用复数形式或者避免使用代词或限定词。例如:Instructors should offer their students challenging projects. 或 An instructor should offer challenging projects to the students. 在法律文书等正式语体中,还可用 he or she, his or her 来指代单数通性名词。例如:An instructor should offer his or her students challenging projects. 文化常识往往会体现英语语言的灵魂,将其渗透在语法教学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语法结构的搭建和语法规律的归纳的局面,使语法课能够体现更多的文化气息及人文色彩,当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语法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四 巧妙运用课堂互动 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实现学生“反客为主”的革新局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师生间的互动就成为师生彼此沟通,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桥梁。同样,在语法课堂上,良好的互动形式,有效的互动操作也会营造活泼、轻松的语法课堂氛围。其实,语法课上的互动形式同样会受到教学内容所限,形式较单一,主要以提问、做口头或笔头练习为主,讨论、表演等形式运用较少,当然,运用较频繁也会使语法课变得不伦不类。但是,单一的提问形式也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和设计,使互动变得别有新意。 譬如,在讲解一些规律性较强的语法项目时,我会尽量巧妙地设计一些课前提问的问题,然后,找若干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各自的答案,接着进行比对,最后,再作出评判,纠正错误,并逐一按照每一个问题(例句)讲解其相应的规则。这样,既可以避免开门见山填鸭式讲授的被动局面,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热身,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帮助我在课前大体了解学生对于这一语法现象掌握的程度及所存在的问题,使我随后的讲解更具有目的性和倾向性。这种课前互动练习也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某一方面语法知识掌握还有缺陷,在比对答案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语法现象的特殊用法,我也会经常尝试设计一些“陷阱式”练习,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其用法的特殊之处,从而巩固对于这个特殊用法的掌握。 总之,在语法课的互动操作方面,我只做了一点点尝试,设计出一些辅助于教学的互动练习,让学生在错误中掌握规则,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我觉得语法课的互动空间仍然很大,互动形式也可以更加的丰富多彩,推陈出新,对于同一种互动形式也可以尝试“酒瓶换新酒”,通过更新互动的内容,提高互动中体现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来实现语法课的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英语语法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学科,它所包含的语言的运用规则对于英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它一方面为英语学习环节中的听、说、读、写、译的操作提供理论铺垫,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在英语语言的框架体系中把握语言的精髓。当然,语法课的教学也应该体现时代特色和创新思维,尤其是在中国入世以后和紧锣密鼓筹备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的今天,英语学习已经掀起猛烈的高潮,我们语法课的教学也应该揭开其陈旧的面纱,换之于崭新的形象走在英语教学的前沿,用英语语言丰富的内涵和宝贵的使用价值来展现它的魅力。我作为一名刚刚步入讲坛不久的语法教师,也仅仅在语法教学中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尝试。在重新梳理教材脉络,巧妙设计例句,引用文化常识以及有效利用师生间的互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试图更好地增强语法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我也真心地希望和同行们一起分享并真诚期盼大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英语语法课的教学改革共同努力。
Ⅲ 小学英语语法怎么学好
小学英语语法点还是比较少的,也讲的比较浅。你可以找一本小学英语语法之回类的书系统答的看一遍。
小学英语学习,第一解决单词的问题,多背,不要讲什么方法,跟着磁带或电脑会读了以后,就死记硬背。
第二是课文,跟着磁带或电脑读熟练了以后,就背,滚瓜烂熟,可以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背完同一篇课文的时间能不能每一次都有提高。
这样做可能觉得很枯燥,但坚持一个学期之后,就大有不同。
Ⅳ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语法学习
平时多练习、多记、多背、多写,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下去。建议晚上熟读,明天早上再试着背诵,以此类推,巩固记忆。还应该试着默写!
Ⅳ 小学生该如何学习英语语法
一.学语法,找规律变复杂为简单,巧记固定搭配。
一.“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可分回为动词不定答式、动名词和分词;二、复合句关键的区别在于连接或关系代词that:有意义的是定语, 无意义的是同位语。因为引导定语从句的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或 宾语,而引导同位语从句的that只起到连接词的作用;三、It的用法It除了代替人和物以外,还可以作形式主语。而真正的主语(不定式、动名词或从句)则放于谓语或表语之后;语法是从语言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则,要边学边寻找规律,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中不能只记一些语法规则,要进行实践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和纠正错误,而且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主要就是把刚刚的知识点都弄懂就可以
Ⅵ 如何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英语语法教学应该在情境中进行,在情境中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学生通过观察、感悟,从而领会和运用语法知识,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1、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形象学语法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时态是一个很重要的语法项目,但是学生难以掌握,尤其在交际的时候容易出错。如果仅用孤立的句子去理解和说明这一语法现象,或者让学生去死记,他们会感到学习语法很枯燥,太抽象。我们可运用多媒体,通过场景的快速切换,有效地调动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先帮助他们形成直观的表象,再设计一些有一定信息沟的会话练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2 游戏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喜欢游戏,爱好活动,在游戏中学习英语语法,让游戏来承载教学,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例如,在教授进行时What are you doing?时,便可以设计游戏,listen and do the action。 由学生自己做出相关的的动作,操练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 。。。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游戏是为了教学,所以游戏的选择应特别关注其有效性和操作性,不宜过多过杂。
3. 生活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差,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设计各种情境,借助体态语、表演等,利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辅助他们理解语法,实践运用语法。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交际才有意义,也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会在所学的语言真正的理解。我们虽然没法把真实的情景直接搬进课堂,但我们能尽可能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刚才教授进行时的案例,在学生理解进行时的意义及基本形式后,教师便可以进行情景的创设,例如,呈现情景,It’s Sunday today. And you can describer your day with your actions. Then ask others to guess or describer. 通过学生自身的周末生活对语法知识进行巩固和操练,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4. 归纳总结教学法
归纳法即教师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纳和总结法规则,这样就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 词法是指词形的变化规则及用法。小学阶段讲到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数词?冠词和连词等的用法。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序数词的构成与基数词有一定的关系,但构成方法又不尽相同,如果要让学生去死记硬背那么多的序数词,学生会感到厌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了使这一语法项目简单化,我为学生总结了这样一则顺口溜:"一,二,三特殊记,四以上加th, 八减t, 九去e, f来把ve替,ty须变tie.若是碰到几十几,改变个位就可以。" 本来很难掌握的内容,通过这么一则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学生很快便学会了1-100序数词的构成,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又如在教"是"动词am,is,are在人称代词中的用法时,也可以这样总结:"我用am, 你用are, is用在他,她,它,凡是复数都用are."这样处理简单易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连平时学习能力较差,不肯开口说英语的同学,也都说得津津有味,很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重要的语法项目。总之,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且适合目标语法的情景,激发学生的交际愿望,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Ⅶ 怎样教小学生学好英语语法
首先告诉学生,学好英语能做什么(尽量全面些,详细些)
其次语法内由单词组成,容那么语法中的单词就必须先记住。
尽量让课文中多出现所要教的语法,但编书的人不是教师,那种书编出来根本不能有效帮助在校生学习英语,课文还是教师自己编的好。教学计划相较真正的有效教学方法只是摆设。教学计划让你教这教那,除了中上水平的小学生外,其他的都厌烦这的。看看《希望英语》这栏目,其中的节目能让你有收获。
还有让小学生多看英语电影,耳闻目染是关键。但美国与欧洲电影年产台词量数量明显比日本动漫少。
特别注意:英语单词需经常重默的学生英语不会好到哪里去,经常不及格是常事。
其实从个人角度来讲,很多小学生只为学而学,但若将整个学校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采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通过行为来告诉学生每个人学科用于哪里,让他们明白学习并非只是为学而学。这措施有很多:演戏,请外教,请欧美籍小孩来学校就读,去欧洲旅游。最好请欧美籍小孩来学校就读来本校念书,不要只有一名,因为只有真正能用到的,才是真正有用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只有有用了,才有学的价值。若人没有显示出骑应有的价值,公司不会聘用此人,学科若对人没价值,就没人愿意去学。
Ⅷ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很多人认为我们从未特意学习过语法,却一样把中文说得自如、流畅,所以学英语也不用专门学习语法。殊不知,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接触和使用的机会很多,可以自然形成语感和习得语言,不必专门学习语法。而英语就不一样,学生缺乏习得英语的语言环境,如果不了解该语言的内部规则,终究会影响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说,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才能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才能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让其掌握一定量的枯燥的语法知识呢?
一、情理无痕交汇,生动呈现语法
这里的“情”是指语言学习的情景,“理”则指语法规则。就语法教学而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称为显形语法教学;另一种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称为隐性语法教学。显然,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采用隐性语法教学更为合适。在小学阶段,学生刚接触英语,语言积累和储备不够丰富,不能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因此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不断重复呈现相关语言,给学生大量的相同结构的语言输入,是帮助学生感知语法结构,形成语法意识的最佳途径。
情景可根据语法内容的不同而精心设置。
(一) 以旧带新,做好铺垫
语法教学中,教师不要直奔主题,急于求成。应注意激活学生的元认知,将学生原有的知识激活,从学生已具备的语法能力人手,找到最近的切入点,把新授的语法项目巧妙地融入语言活动中,并进行从旧知到新授,从简单到复杂的层层铺垫,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语法。
如:在教学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疑问句: Does she/he like…?及其回答时,教师首先可以从复习Do you like…?入手。教师通过对话,复习并掌握这一句型。当学生们对这一知识点已能熟练运用时,教师就顺势转换人称询问,T: Boys and girls, does Jiang Yingying like…?教师再引导学生回答“Yes, she does.”或“No, she doesn’t.”这样由学生熟悉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转换到第三人称,将新旧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有机结合起来,活化了语法教学。
(二)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语法知识则是抽象的、枯燥的,这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必须化抽象为具体,把某一知识点具体为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素材。在游戏活动中呈现语法知识。
例如:在教学副词fast, ,slow的比较级时,我告诉大家“Today let’s have some running races.”同学们一听,在英语课上进行跑步比赛,兴趣来了,个个都跃跃欲试。比赛结束后,我适时引出今天比较级的新授内容:Cheng Xiang runs faster than Zhou Ruyi. Zhou Ruyi runs slower than Cheng Xiang.简简单单的一个比赛,用时不多,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语法知识在一种隐性的状态下传递给了学生。这样一定比让学生单纯地背语法规则要强得多。
(三)借助现代媒体,化难为易
有些不易呈现的情景在现代媒体的帮助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场景的快速切换,有效地调动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化难为易。在教学6A第三单元,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般过去时,如何化解这一难点。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张图片,学生观察后, T: Where’s the lamp? S: It’s on the desk. T: Where’re the earphones? S: They’re on the sofa.点击鼠标,台灯消失。T: Where’s the lamp now? Is it on the desk? Ss: No. T: But it was there just now. 点击鼠标,耳机消失。T: Where are the earphones now?Are they on the sofa? Ss:No. T: But they’were there a moment ago. 这样,借助媒体,通过观察、对话,有效地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了be动词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二、预设语法形式,操练实践语言
在教师刚开始介绍了某一种语法规则或现象后,有必要进行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练习,让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经过一个替换的过程添加到自己的知识库中。因此运用预制语块建立框架,基本句型结构反复使用、反复操练,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
如:教学Whose gloves are they? They’re my sister’s时,教师设置了寻找失主的语言环境,在这个情景中,学生不断地操练句型。已具有初步概括能力的小学生很容易从这个语块中推断出gloves是可以替换部分,Whose … are they?是充当的框架,可以用这个框架询问对方这是谁的东西。学生可以用这个框架生成很多句子。在多次的练习中学生也自然获得了语法形式能力。
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语法规则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在语法教学中,虽然教师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法课就是教师满堂灌得过程。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英语知识。小学阶段出现的语法知识一般来说都比较简单,只要教师引导得法,通过大量的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使学生在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自主讨论,他们完全有能力自主归纳出语法规则。
例如:在教学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 do 的用法时,教师先示范本周末的计划I’m going to have a picnic. 转而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周末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量练习be going to do 的句型结构。最后以填空的形式出示一份Nancy一家的周末计划书,Hello, I’m Nancy. The weekend is coming. I to pick apples on the farm. My brother
to make a model ship. My parents to cook nice food for us. 我要求学生以group work 的形式自由讨论出答案,并总结一般现在时的句型结构。由于有了以前三种时态的学习经验,以及刚才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的基础,同学们讨论热烈,很快找到了答案和结论,随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就这样,一个难点就在学生们积极参与思考,自主探索及归纳规则中化解了。而且给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
教学的过程是我们实践的过程,也是我们进行探索前进的过程。我们在实践中应结合自身的经验,不断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就语法而言,只要我们关注小学生的特点,创造生动有趣、重在实践的语法教学模式,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Ⅸ 小学生英语语法薄弱,应该怎么提高
小学也有语法这个概念吗?
主要还是学会举一反三吧,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