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语言学概论词法和句法在汉语和印欧语系中有何不同
现代汉语抄语法的特点:
一、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
二、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词序和虚词在汉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首先,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同。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不很好”“很不好”。
其次,用不用虚词和用不同的虚词,意思也完全不同。如:“看书”“看的书”;“我把他摔倒了”“我被他摔倒了”。
三、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不同的事物配有不同的量词。
四、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有很大的影响。如:“进行学习”可以说,“进行学”却不行;可以说“美丽富饶的宝岛”“又美又富的宝岛”,却不能说“美、富的宝岛”。
⑵ 请前辈们帮我的毕业论文选个【题目】,有点儿迷茫了。。对外汉语专业的~谢谢!!!
你要写个什么类型的论文,详细点,不过要说想学点东西论文自己一定要自己认真写,这是你大学真正的一次能学到东西的机会
⑶ 求一篇现代汉语语言学或语法学的论文,100分,望各位帮忙,2000字左右。
1. 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
鲁川,林杏光 文献来自: 汉语学习 1989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的“格”(case)指的是“语义格”。 汉语的谓词V(verbal)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体词N(Nominal)包括名词、代名词和量词。 格关系是诸多的语义关系(semantic relahons ...
被引用次数: 5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
刘勋宁 文献来自: 世界汉语教学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萧国政(2000)现代汉语句末“了”意义的析离,《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赵世开 沈家煊(1984)汉语“了”字跟英语 ...
被引用次数: 4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
方经民 文献来自: 世界汉语教学 2004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 方经民(1982) 《关于语素、词和短语》一文读后,《中国语文》第3期。 方经民(1997) 论汉语方位参照系统中的对立平行现象,《大河内康宪教授退官记念-- ...
被引用次数: 1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金立鑫,白水振 文献来自: 汉语学习 2003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 1现代汉语语法特点1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属于 SVO型语言 ,语法上的一般规则是 :句子成分一般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 ,定语在名词的前面 ,状语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 ...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现代汉语个体量词语法特点的认知解释
范伟 文献来自: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个体量词语法特点的认知解释@范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现代汉语 ... 语法特点;;认知解释本文对汉语语法中有关个体量词的四个特点作了认知方面的解释,认为:1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
刘勋宁 文献来自: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第5 期。 刘勋宁1990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世界汉语教学》第2 期。 刘勋宁1998 《现代汉语研究》,北京语言文 ...
被引用次数: 2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新进展
俞士汶,朱学锋,王惠 文献来自: 中文信息学报 2001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开发。这部电子词典的规格说明书[1]在《中文信息学报》1996年第2期全文发表之后,它在汉语信息处理领域的影响逐步显现出来。更详细地介绍这部词典的专著《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2]于 ...
被引用次数: 1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八十到九十年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邵敬敏 文献来自: 世界汉语教学 1998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人们的思想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过,语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从来没有达到过像现在这样的水平。我们这一代能够亲身参与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应该说,是十分幸运的。今年是汉语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现代汉语的隐性语法范畴
萧国政 文献来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33页。关于指称和陈述,可参看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和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载《方言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应用背景之一
詹卫东 文献来自: 当代语言学 2000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探讨适合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限于资料和篇幅,本文基本没有涉及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副标题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而不是“现代汉语研究”,主要是因为本文不谈语音处理方面的研究。另外,本文所指的语法研究,从宽理解也包括 ...
被引用次数: 1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具体的你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挑挑吧。
⑷ 现代汉语句法功能
1、主位结构研究。从宏观上观察口语句子可以看出,不管是对话还是独白,汉语都有一些明显的强化主要信息,弱化次要信息的手段,这种着眼于信息传递策略的结构分析就是主位结构的研究。本书详细研究了主位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价值,重点分析了汉语口语里主位结构的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2、焦点结构研究。本书首先从系统的角度区分出了汉语里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焦点:常规焦点和对比焦点。指出,对比焦点得以突出,有赖于调动特有的形式标记手段,常规焦点得以突出,则导致了一些语序的变化。书中着重分析了动词宾语和动量成分、趋向成分的语序问题,从中可以看到语序变化中的焦点表现。通过焦点结构的分析,使过去研究中的一些孤立的句法--语义规律获得统一的解释。 3、语法化研究。功能视点把语言现象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着眼于语法规律历史上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了解其功能实质。每个语法范畴背后都有一部功能调整的历史。本书着重分析了指代范畴、尝试范畴等的语法化历程,得出了范畴虚化的若干规律,从系统内功能分配和方言对比中探求形式演变和兴替的动因。 4、词类功能与句法功能的研究。本书专门对汉语主要词类的认知基础进行了探讨,从名词的空间性和动词的时间性出发,解释了词类活用现象和领属结构的语义构成,并以性质形容词的界定问题为例,说明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作者的一篇译文也是这个问题中一项有重要启发意义的论文,作为附录收在书后。本书的用例大多取自北京口语。材料来源既有书面材料,也有录音材料,都是典型地反映北京口语特点的例子,这种取材方式不仅提高了语料的纯度,也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简介:《现代汉语》(上下)内容简介:这套教材各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包括在各单元增设了参考文献和旨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的练习题等,部分单元且对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的练习题型等,部分单元且对学科研究概况作了简要的介绍,突出了实用性、知识性、系统性和学术性。内容:《古代汉语》的文选篇目有较大更新,提高了先秦两汉的比例,扩大了内容的范围,文选注释新设了古注加今注型、纯古注型两种类型。《现代汉语》绪论、语音部分增加了方言特点介绍,语法部分增加了语义分析,采用了复句的"三分系统",修辞部分增加了口语修辞、体态语修辞及辞格数量。《传统语言文字学》是深入学习古代汉语所编写的教材,内容包括文字、音韵、训诂、语法、古典文献5个部分,理论与文献阅读相结合,尤重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介绍。
⑸ 现代汉语语法是英语来的吗
汉语本身最初并没有自己的语法著作,但是在长期的约定俗成使用中,也形成了语法规则。到了清代末期,马建忠著《文通》,后称《马氏文通》,这本著作开建了中国的语法学。该书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把西方的语法学成功地引进中国,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结合汉语的特点,创建了汉语的语法体系。
而现代汉语语法学又是从古汉语语法学脱胎而来,因此可以说,现代汉语语法学系统是借鉴了拉丁语的语法学,但并不局限于英语语法学。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现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学是不同的概念,现代汉语语法是现代汉语的结构规范,没有现代汉语语法学,人们也在遵循着语法的很多规则。而现代汉语语法学,是对现代汉语语法现象加以归纳整理形成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语法。
因此,科学地讲,现代汉语语法学了西方语言,而现代汉语语法是汉语本身的构成要素,并不是“舶来品”。
⑹ 现代汉语语法中词的语法功能和句法功能有什么不同
两者的内涵不同,应用层面不同。可以回去仔细研读《现代汉语》三遍,必有长进。
⑺ 现代汉语的宾语有什么句法特点啊
(1)
汉语的宾语出现抄在动词的后袭面,如果动词后黏附动态助词,则宾语可置于动态助词之后,如“看书、吃了饭”。
(2)
汉语的宾语没有形态变化,名词和代词不用变成宾格形式。
(3)
由于宾语置于动词之后并且没有形态变化,因此宾语和补语容易混淆,如“看书”是述宾结构,“看一眼”是述补结构。
(4)
汉语的宾语跟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如“看书”的宾语“书”是受事,“来客人”的宾语“客人”是施事,
“吃食堂”的宾语“食堂”是地点。
⑻ 现代汉语的宾语有什么句法特点啊
(1) 汉语的宾语出现在动词的后面,如果动词后黏附动态助词,则宾语可置于动态版助词之后权,如“看书、吃了饭”。
(2) 汉语的宾语没有形态变化,名词和代词不用变成宾格形式。
(3) 由于宾语置于动词之后并且没有形态变化,因此宾语和补语容易混淆,如“看书”是述宾结构,“看一眼”是述补结构。
(4) 汉语的宾语跟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如“看书”的宾语“书”是受事,“来客人”的宾语“客人”是施事, “吃食堂”的宾语“食堂”是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