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汉语言文学考研,该选择哪个方向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8大方向解读
1、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就业前景: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来招生人数不多,报考者大多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考生,其硕士点大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2、文艺学:
专业简介:文艺学也叫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
报考热度:★★
文艺学专业由于理论性非常强,学科内容抽象,所以在文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一般。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因此报考人数虽然不多,却是精英云集。同时,由于各院校招生人数较少,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
报考热度:★★★
这个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开阔度和开放性上,但对外语的要求很高。外国语言系也有类似的专业,更适合对外国文学研究本身有兴趣的报考者,其报考热度一直稳定适中。
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报考热度:★★★★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缺口上百万,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各院校相继开设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同时增加了对外汉语方向,报考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报考人数达到891人,创历年新高,录取比例一般低于10%。

4、心理学
随着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急需大批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同时一些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单位也极需这方面的人才。心理学已逐渐上升为热门专业。学汉语言文学的同学们转考应用心理学的话好处还是很多的!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贰』 古代汉语研究中什么叫专题语法研究跟专书语法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专书语法研究比较好理解,就是专门针对一本书的某个语法问题进行的研究。如专“《左传》句法属研究”之类。专题研究大致是专门针对某个语法问题的研究,比如关于古代判断句的研究,疑问句的研究,人称代词的研究,修辞问题的研究等等。专题一般是历时的动态研究,探讨某一问题的发展、变革及其原因。专书研究一般是静态的研究,研究对象局限于一本书的某个语法问题,如一本书中的否定句、否定词的构成等等。这是两者的大致区别。但两者并不能截然分开。因为专书研究离不了历时的专题研究成果支撑,反之亦然。以上只是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不知对否。
『叁』 考研英语多长时间
3个小时,平时模拟的时候尽量控制自己时间,一到3个小时立刻停笔,然后对照答案评分,不然你考试的时候时间安排上估计会来不及。
硕士研究生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学术研究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英语和汉语语法对比研究扩展阅读
考研英语类型解析
1、态度题
这类题目平时考察还是比较多的,这类态度性问题主要考查我们是否了解作者或者文中某人对某事所持的观点或态度。做这一类型题的题目,最好在读文章和题干时,便把其中描述态度的词标记出来,然后在文中找到有典型褒贬含义的词汇,最后再将两部分词进行对比得出答案。
2、细节题
阅读考题中,有一种细节性题目,重点集中在细节上。细节题也有难有易,较容易的可以根据题干或选项的线索回原文定位,然后由相关句得到正确答案;较难的也可以在正确定位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推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类题的技巧性不大,最主要的是耐心和细心。
3、词汇题
这种问题主要是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词汇表以外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主要考查两种情况:一种是熟词僻义或特定语言环境下的具体词义,在这种情况下,常规含义一般都不是正确答案;另一种是超出词汇表的生词含义的推断。无论是哪一种,都只能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该词的真正含义。
4、推断题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根据已知内容推断引申含义的能力。它要求我们根据文章中的关键词、短语、结构等进行推断,或要求我们通过阅读某段或几段内容,推断出一个结论,类似于主题性问题。做这类题时,要求考生一定要避免不依据关键词而凭空进行推断。
5、主题题
主题性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或者段落中心思想的掌握,要做好这一类题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抓住中心句。中心句通常以判断句的形式出现,全文的中心句常出现在文章第一段句首、第一段句末和全文末等地方,段落的中心句则通常是该段的首句和末句。所以,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重点分析这些句子。
考研英语真题的重要性
词汇方面
词汇方面的复习和记忆很多同学采取的都是自己的一套老方法——死记硬背,这点能起到效果,那也只是暂时的,没有长效性,因为我们没有学会应用。只知道词汇意思所在,不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这点其实非常可怕。应用才是硬道理。
语法方面
在历年考题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我们以往所学过的任何语法项目都能在考研的真题当中找到影子,这是必然的,因为我们的知识结构就是这样的,很多同学不是很在意语法的复习认为只要词汇量到了就能读懂句子把题做对,其实不然,凭借语感做题只能解决我们短时间的达到做题的效果,这种方法其实只是治标不治本,最佳 的解决方案是,拿出一本真题书,将自己所遇到的语法项目找出来,各个攻破,这才是绝招。
句子方面
这里所说的句子并不是单纯存在的句子,而是句子里面蕴含的意思,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它所涉及的语法项目和考点,将它和文章真题练习起来它在文章中 起到什么作用,是不是主题句,单独拆分开我是不是能理解它的作用和意义,我能不能将其流畅的翻译出来,这个很关键,经常翻阅真题的同学们可能会发现,一个 句子的结构类型在文中出现的比例非常高,甚至每段都有重复,这就是他的关联性,倘若一个句子理解了,你能不能给你的同学或者朋友讲解,如果能顺利表达你的 意思并能让对方理解那你就是成功的,至少你能说出一二三四五来,如此重复,定能达到"炉火纯青"你的英语学习也会有了质的飞跃。
段落方面
有了前面的基础,理解起段落的意思似乎变的简单了许多。我们需要在做这点工作的时候注意,了解文章段落的结构模式,是总分总、还是总分结构,逻辑思维的培 养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特点和文章类型,分析的久了你会发现这其中的规律非常明显,一看文章你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类型时,你就明白了,考研其实不是那么难。
文章方面
所有的前提都建立在我们对基础知识打的很牢靠的基础上,理解了段落在文章中的意思后理解起文章来也会变的简单很多。
从以上五个方面着手去展开复习,是做真题最关键的要点。
『肆』 2011年四月自考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同时开考美学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我应该报哪一门比较合适
我从来没考过,现代汉语语法.我美学今年四月过的.我不知道这个“现代”一年几次考试,美学是四月和七月,如果『现代』一年就考一次,你应该考『现代』.如果一年考多次,就选一个好考的.
『伍』 在语言主体的研究中,汉语语法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包括中韩语法的对比分析,汉语句子成分的研究等。语音
A
『陆』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的话 考哪个方向比较好
汉语言文学考研可以有两各大类,一个是语言类,一个是文学类。 语言类一般都考应回用语言学,对外汉语答的考得不多,因为太多泡沫,被吹得太热,比较难考。应用语言学也可以从事汉语教学。 文学类的分类包括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等。 其实还有很多专业分支,包括什么古典文献学,文字学,应用文体学等,不过考的人一般不多,大多是调剂过去的。 其实学校可以凭自己的爱好,看看你们学校的学长学姐都有考上哪里的。 语言学最好的是北京语言大学,但是极难考。 文学类的最好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也是很难考,呵呵。 比较好的大学有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南开,苏州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都有同学考上。 其实这些大学无所谓好考难考,专业课的题目都是复习到的,南开语言学今年分数也就90多,只是好大学英语要得分比较高罢了。只要复习到了,专业课没受限的。 先确定专业,不要盲目,现在很茫然,其实到考完就发现其实所有专业都差不多,不要盲目跟风。 看学校的专业排名,别选了学校才发现你那个专业在该学校并不好,主要看专业好坏。
『柒』 我是一名大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想考现当代文学,想请问一下那些学校比较好且不用考语言类,谢
汉语言文学考研学校参考及考试方向介绍 汉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 分布院校: 【北京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天津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省】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燕山大学、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山西省】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雁北师范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 【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大连大学、沈阳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锦州师范学院 【吉林省】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四平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 【黑龙江省】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佳木斯大学、哈尔滨学院 【上海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江苏省】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淮海工学院、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江南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嘉兴学院 【浙江省】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 【安徽省】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皖西学院、淮南师范学院 【福建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漳州师范学院 【江西省】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 【山东省】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师范学院、聊城师范学院、淄博学院 【河南省】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 【湖北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三峡大学、襄樊学院 【湖南省】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吉首大学、长沙电力学院、湘潭师范学院 【广东省】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五邑大学、广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湛江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茂名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 【海南省】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学院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学院、渝州大学 重庆三峡学院 【四川省】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学院 四川师范学院 【贵州省】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 【云南省】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 【西藏自治区】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延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工业学院、汉中师范学院 【甘肃省】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喀什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 文艺学 01文学理论 02文艺美学 03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语言获得研究 02理论语言学 03语言测试 汉语言文字学 01现代汉语语法 02古文字学 03音韵学 04训诂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01先秦两汉文学 02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03唐宋文学 04元明清文学 05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 01当代文学思潮 02鲁迅研究 03女性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1比较文学与中西文论 02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 0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世界 文化思潮 戏剧戏曲学 01中国戏曲史 02戏剧戏曲学 03戏曲批评 04戏曲音韵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报考热度:★★★★ 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汉语修辞学、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料学、方言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究等。 参考书目:《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文艺学 专业简介:文艺学也叫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所学课程: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文艺学方法论、马列文论文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文艺学专业由于理论性非常强,学科内容抽象,所以在文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一般。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因此报考人数虽然不多,却是精英云集。同时,由于各院校招生人数较少,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参考书目:《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 《文献学》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来招生人数不多,报考者大多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考生,其硕士点大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所学课程: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六朝诗歌流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元明清小说史、近代文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方法、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报考热度:★★★★ 很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越来越火,2007年北京大学的录取比例高达3∶100。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文学创作、新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关民族的语言、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接受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训练。该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言文学研究、维吾尔语研究与应用、文献翻译研究等。 所学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 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特色鲜明,兼具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专业性质。开设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区,由于语言的限制,报考者大多为本地或本民族考生。其学术研究专业性强,招生人数非常有限,因此其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所学课程: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导论、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西比较诗学、中日文学研究、比较美学、比较文艺学、英美文学原著、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等。 参考书目:《比较文学概论》陈敦、刘象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 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这个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开阔度和开放性上,但对外语的要求很高。外国语言系也有类似的专业,更适合对外国文学研究本身有兴趣的报考者,其报考热度一直稳定适中。
『捌』 英美文学论文题目是: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的区别
一、汉语语法研究现状 自1898年《马氏文通》面世至今,汉语语法研究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和 进步,从一开始的模仿到今天的自觉与成熟,从一开始着眼于语言共性到后来着 眼于语言个性再到今天将共性与个性并重,汉语语法的研究发展到现在,无论是 视野、队伍,还是方法、成果,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 但是,与其他语言,特别是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有太多的例 外和特殊。当我们努力揭示汉语语法原貌的时候,发现汉语在语法中还存在着许 多说不清的问题和现象,汉语语法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 (一)本位问题 “本位”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百年来的中心问题之一。 《马氏文通》(1898)模仿拉丁语语法体系,接受词法的重要性,认为通过 各种词类的说明和解释就能够说明汉语语法的规则,马建忠先生提出“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 读焉”,采用“字(word)”本位的语法体系。 1924年,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则采用句成分本位的语法体系。 黎锦熙先生是继马建忠先生之后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来解释现代汉语白话文语 法最有成就的学者,他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中说:“诸 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么?简单说,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195 年重版序言中,黎锦熙先生又说:“《新著国语文法》的优点就在于把‘句本位 做中心,把组成句子的六种成分做出发的重点”。 1982年,朱德熙先生在《中国语文》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语法分析和语法 体系》,提出了反对“句本位”的观点,他认为“汉语的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 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句子不过是独立的词组”,“把各类词组的结构都足 够详细地描写清楚了,那么句子的结构实际上也就描写清楚了”。同年的《语法 讲义》和1985年出版的《语法答问》,都更加明确了先生“词组本位”的语法体 系,对以后的中国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4年,徐通锵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连续发表了《“字”和汉语的句 法结构》和《“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两篇论文,异军突起,提出了字本位 的研究思路,他认为: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特点就是一个音节关联一个 概念,形成一个“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基础性结构格局。 同年,邢福义先生在华中师大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提出的是“小句中枢 说”,第二年(1995)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论文《小句中枢说》,第三年(1996 出版《汉语语法学》,他在导言中明确提出“本书的语法系统,是‘小句中枢’ 语法系统”,认为小句在汉语语法系统中处于中枢地位。 除了这些单本位的语法体系主张之外,还有复本位的语法体系。比如张志公 的词和句复本位体系,还有马庆株提出的词和词组复本位体系,等等。 (二)语法单位的划界问题 语法单位的划界问题是本位问题的另一种表现。一般都认为汉语语法单位有 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但是在对这些语法单位划界区分的过程中,会有 归类两难的情况;因此,为了解释这些语法现象,也有其他关于汉语语法单位的 认识。 首先是关于叫“词素”还是叫“语素”的不同认识。“词素”和“语素” 两个术语均是英语“morpheme”的汉译,起初译作“词素”,1958年吕叔湘先生根据朱德熙先生的建议改译为“语素” ①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词素” “语素”两个术语便普遍出现于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的论著和相关的教材之 中;70年代末以来的著述采用“语素”的越来越多,并出现了不少阐述选择理 由的论著。 其次,吕叔湘先生在区分短语和复合词时,把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单位叫做 短语词。他认为在词和短语的划分上,语法原则和词汇原则有时候有矛盾;这种 矛盾可以用“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这样不同的名称来解决;可是这种做法 还不能办到,因此,在语法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词、而词汇上宁可认为是一个短语 的“中间物”,可以称为“短语词”。 ② 还有,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构成复句的单位可以叫“小句”;如何进 一步明确小句和单句之间的关系呢?邢福义先生的小句中枢说,便提出了语法单 位是语素、词、短语、小句的观点。 ③ 此外,郭锐老师根据话语片段在话语组织中表现出的相互区别的本质特征 将汉语语法单位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语素和语素组,第二层级是词和词组 第三层级是小句和小句组,第四层级是句子。 ④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划界、如何定义、如何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 一个需要不断进行研究的问题。本文要讨论的纠葛现象便源于此。 (三)语法现象归类问题 如果说划界是自上而下的研究,那么归类就是自下而上的分析。每一个语法 单位的细化研究都需要进一步分类。比如语素,一般有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之 分,在成词与不成词之间,就回到了词和语素划界的问题。 在诸多汉语语法区分归类的问题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 有过的三次大规模的讨论,一次是词类区分问题,一次是主宾语问题,还有一次 是单复句的划分问题。 传统的语法研究都是从词类开始的,但是因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 化,所以划分词类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 分歧主要集中在汉语的词能不能分类、以什么标准分类,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词类 系统,对那些多功能的词应该怎样处理这样几个方面。高名凯先生就认为汉语的 ①吕叔湘.语言和语言学[J].语文学习.1958(2) ②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③邢福义.小句中枢说[J].中国语文,1995(6) ④郭锐.汉语语法单位及其相互关系[J].汉语学习,1996(1)实词不能分类。 ① 张斌、胡裕树二位老师则认为汉语有词类的分别,而且主张根 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做具体的分析,区分词类不能离开结构去谈意义。 ② 周祖谟先 生主张按照词的句法作用和词法特点来划分词类,并对兼类词的识别问题提出了 重要看法。 ③ 到目前为止,划分词类的三个标准——意义、形态、语法功能—— 已经取得了共识,大家对兼类词也有了一致的看法;但实词和虚词应该如何划分 副词是虚词还是实词,实词有哪些小类、如何看待区别词,叹词和拟声词又应该 如何归类等问题,都未能有统一的认识。 汉语的主语和宾语问题的讨论从1955年7月到1956年4月,历时近一年 讨论的焦点是究竟从结构形式出发确定主语宾语,还是从意义出发确定主语宾 语。最终肯定了形式与意义统一的原则,周祖谟、张志公、胡裕树、张斌、曹伯 韩各位先生都表达了相同或相似的看法:确定主语和宾语的范围必须同时顾及结 构和意义。 ④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中专门谈到:“从语义 方面看,名词和动词之间,也就是事物和动作之间,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关系,绝 不限于施事和受事;主语和宾语不是相互对待的两种成分,主语是对谓语而言 宾语是对动语而言的。但是就句法成分来看,宾语和补语如何区分,状语的构成 材料的多样性的认识,也都依然存在复杂情况”。 至于单复句问题最直接的分歧就是汉语到底需不需要有单复句之分,虽然大 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区分,但是到现在为止都还存在不同的声音。单复句应该有区 分,但又没有明确界限;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直在继续。 其他语法现象的归类,在短语的结构类、句类、句型、句式中都有或多或少 的表现。归类不清是因为界限不清,界限不清是因为语法现象情况复杂。所以 现代汉语语法中便有了种种纠葛。 二、什么是现代汉语语法纠葛 这里所说的纠葛,主要就是指相邻的两个语法单位、或同一语法单位的不同 类别之间界限模糊,总有一些语法现象在归属上存在归类两难的复杂情况。 “纠葛”一词出现于语言研究领域,可见于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 (1981),他在书中第三章就提出“形音义的纠葛”,以说明存在于字中形音义 的错综复杂的情形。在语法研究领域中,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纠 ①高名凯.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J].中国语文,1953(10) ②文炼,胡附.谈词的分类[J].中国语文,1954. ③中国语文编辑部编.划分词类的标准[J].汉语的词类问题[C].北京:中华书局,1956. ④吕冀平等.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M].北京:中华书局,1956.葛现象做出了或多或少、或点或面的描述和解释,只是没有叫做“纠葛”而已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中说,“由于汉语缺乏发达的形 态,许多语法现象就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 态’。”这里的中间状态就是本文所讨论的“归类两难”的表现之一。 黎千驹先生于2005年在《云梦学刊》第26卷第1期上发表论文《论现代汉 语语法单位及词类的模糊性》,将语义学中的模糊性概念带进了语法研究,指出 语法单位及词类划界中存在的“中间状态”,明确指出语法单位和词类在划分中 的模糊性。 1993年,邢福义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上发表论文《汉语复句与单句的 对立和纠结》,指出:“长期以来,人们为现代汉语的单复句界限问题所困扰,企 图找到把二者一刀两断的标准。”在《语法研究入门·复句》(2003)中也说到 “客观世界中,甲事物和乙事物往往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事实上,复句与单句 之间既有对立,又有纠结。”这里,邢先生把这种单复句之间难以划分清楚界限 的问题叫做“纠结”。 莫超老师在1999年发表于《甘肃高师学报》上的《汉语语法单位教学的难 点及其相应的办法》一文中也提到“汉语语法单位一般认为又四级:语素、词 短语和句子。在相邻语法单位之间总有一些‘两属’的语言现象,在最复杂的语 法单位——句子中更是存在着难以理顺的定义纠结。” “中间状态”、“语法单位的模糊性”以及“纠结”,与本文所要讨论的现 代汉语语法纠葛现象一样,都是指各级语法单位之间出现的归类两难现象。划界 也好归类也罢,其实是一回事。正如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 中所说“摆问题自然摆的是实质性问题,纯粹名称问题不去纠缠,比如‘量词’ ‘单位词’、‘单位名词’,就不值得争论。”但是当名称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影响 时,“也有不纯粹是名称问题的名称问题,比如‘短语’、‘词组’和‘结构’”, 就需要摆出来说清楚一些了。 三、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纠葛现象产生的原因 汉语语法之所以存在纠葛现象,究其根本,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汉语语法 研究的状况,二是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 第一,汉语语法研究状况导致汉语语法纠葛。 众所周知,汉语语法学是在西方研究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氏文 通》模仿拉丁语的语法体系,《新著国语文法》模仿英语语法体系,两位作者均以西方语法为蓝本给汉语语法浇铸了一层外壳。虽然之后的专家学者们开始逐渐 意识到这层外壳并不与汉语语法本身相贴合,但也只能是以这个并不合适的外壳 为坐标,不断地探索汉语语法的特点,做着进一步的修补工作,让这个外壳尽可 能地和汉语语法更贴合一些。 因此,无论是语法体系还是名称术语,都对《马氏文通》有着相当的保留和 继承。当汉语语法的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学者们便开始不断 地对某些名称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传统认识的影响和汉语语法现实 之间产生了差异,语素、字、词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复杂,短语和句子之间也 存在纠缠不清的现象,这就产生了汉语语法单位之间的纠葛。 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从相关语法单位的定义中也能够看出纠葛成因,因为 许多概念都是相互定义的。比如说到副词,一般都说大部分副词是用作状语的 而说到状语,又说状语可以由副词充当。这种状态也会造成汉语语法单位之间的 纠葛。 第二,汉语语法的特点。 关于汉语语法的特点,大家提出的观点和进行的讨论已经很多了。最基本的 特点有二,一是汉语是单音节语,二是汉语没有形态(说缺乏形态更为恰当)。 在进一步细化研究之后,目前已达成共识的汉语语法特点主要有:汉语词类跟句 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 基本上是一致的;汉语语法最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汉语中量词和语气 词的使用非常丰富。除此之外,汉语语法的特点还应包括:结构独特、灵活多变 注重意合。 ②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缺乏形态。这是汉语最基本的语法特点,在三十年代就已逐渐明确。准确 地说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词类跟句法成分 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 本一致,所以汉语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所以划分词类就显得十分复杂,所以语 法单位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产生纠葛。 2.结构独特。和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主要表现在主谓结构和动补结构的独 特性上。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加进去语气词,可以停顿,比如“他上 学了——他啊,上学了”。主谓结构可以作谓语,构成主谓谓语句。 动补结构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谓语中心的后边跟着的不都是宾语,这和西方 ①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②龚千炎.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J].语法研究入门[M].商务印书馆,2003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汉语语法里补语类型众多,许多时候和宾语一起出现 或是与宾语的形式相同,给人带来困扰。 其他比如存现句,方位短语做主语,而施事却出现在宾语位置上;再如兼语 句和连谓句,谓语出现多个谓词性成分。这些都是汉语语法所特有的现象。 3.灵活多变。汉语句子内部的次序比较灵活,可以改变其内部次序而不改变 句子的基本意思。比如: a.我还没有看这本书。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 我这本书还没有看。 b.一面锦旗挂在墙上。 有一面锦旗挂在墙上。 墙上挂着一面锦旗。 c.仪仗队好威武啊! 好威武啊,仪仗队! 短语也可以改变语序,意思不变。比如: a.方言调查——调查方言 b.又大又圆——又圆又大 c.很好——好得很 但更多的是意思发生了改变,比如: a.内容丰富——丰富内容 b.后面的小孩——小孩的后面 c.好商量——商量好 d.语法传统——传统语法 意思不变,所以句式选择丰富多样,“一样话可以百样说”;意思变化,所 以汉语表达充满睿智,言外之意,随形而动,比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变与不变之间,就产生了语法现象的纠葛。 4.注重意合。汉语注重意合,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语言中词与词、句 与句的组合经常是凭借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纲要 (1946)中说“复合句里既有两个以上的句子形式,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时候是以 意会的,叫做‘意合法’,例如,‘你死了,我当和尚。’” 在汉语口语中,许多词语可以省略。(1)当上下文和情景确定时,名词、代词可以省略。比如: a.“高兴了吧?” “是啊,谢谢啦!” b.她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个女儿。 (2)有时,“是”、“有”、“在”这几个动词可以省略。比如: a.窗外一副繁华的街景。 b.老太太已经80岁了。 c.书啊,桌上呢。 (3)特别是意合法的使用,省略掉虚词。比如: a.买不起别买。 b.没戴眼镜看不见。 c.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意合之后的语法形式不再具有所属语法单位的典型性。有的区别不大,比如 “她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个女儿”,主语承前省略,依然是一个复句;有的区别 明显,比如“窗外一副繁华的街景”,省略掉了“是”,谓语从谓词性短语变成 了名词性短语;还有的就为语法的研究带来了困扰,比如“没戴眼镜看不见” 省略了表示原因的关联词,从形式上看是单句,从逻辑语义上看则是复句,于是 就造成了语法现象的纠葛。 第二章语素,语素和词之间的纠葛现象 一、语素和词素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中,有一个与英语“morpheme”概念大体相当的概念,这 个概念在建立之初被叫做“字”,后来随着国外语言学理论的译介,被叫做“词 素”或者“语素”。这两个术语均是对“morpheme”的汉译。探讨究竟是“语 素”还是“词素”,不仅仅是两个不同术语的问题,而且表现出大家对这样一个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本身的范围和功能认识的不同,这对于进一步区分语素 和词是非常重要的。 “morpheme”一词出自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最早被译作“形素”,后起译名 是“词素”;在“词素”流行的同时,“语素”这个名称出现了,朱德熙先生和
『玖』 对普通家庭孩子来说,学习英语有必要吗
学英语真的很重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就学习而言,英语学科的分数一直都是大头,就是说,英语占比非常高,就安徽的学生来说,小升初考试满分300,英语就占到了100分;中考满分750分,英语占了150分;高考满分750分,英语占了150分;考研一般满分500,英语占了100分。从这些数据我们不容易看出来,在人生的每一个大型考试,都有英语,而且分数占比都很高,英语成绩的好坏也许就决定了你能不能上理想的学校。 其次,就工作而言,现在很多公司招聘对英语要求非常高,比如说一些外企或是一些巨头公司,他们用英语水平筛选人才,假如你和一个竞争对手,能力差不多,学历也差不多,其他各方面能力都挺出色,那HR只要一个,你有英语四六级甚至雅思托福,公司就要你,这是你区别于其他人的东西,是你的优势所在。我已经听到过很多同学因为英语没有四六级而没被大公司聘用,我有一个同学去北京小米科技应聘,HR直接问有没有英语四六级,我同学没有,那后面直接不考虑她了,这就是现实,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中国人才实在太多了,必须用这样的要求来筛选。再跟大家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同样的岗位,你有英语四级证书,每个月工资加200,有英语六级,再加200,这是一般的公司,有些公司可能更多。英语的好坏已经影响了你的收入。所以,英语水平是真真切切地影响你的工作和收入的。 那最后,回到日常生活中来,现在中国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的外国人选择来中国发展,也有很多中国人选择去外国学习或工作,所以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或者说你要赚外国人的钱,英语是国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你不懂英语,试问怎么交流?最近就遇到了一件趣事,一个外国人来我们学校的奶茶店买纯咖啡,外国人中文不好,老板不懂英文,两个人就干对着,外国人就找我求助,我翻译了一下,外国人就走了,因为这里没有纯咖啡,但是老板就是不会说,你说尴尬吗?所以,要想不尴尬,英语必须得达到日常沟通的基本要求吧。
『拾』 化工专业跨专业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难度大吗需要考哪些科目有哪些比较好的学校
汉语言文学对应的研究生专业是很多的,要看你的兴趣是在文学、语言还是文献类(文献偏重语言学,也有历史学、古代文学的东西,通常将它分到语言大类下面),但总的来说,对于理科学生难度是偏大的。选择文学的话还好,其他两类基本不要考虑了,它们牵扯到的语言学知识即使对于中文系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难的,更何况你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并且没有相关论文,不过如果你感兴趣的是古代文学,那么古代汉语是必备的知识,现代汉语和语言学也要有些基础才好,个人认为古代汉语远比古代文学有研究必要,而且更有趣。
一般而言,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对口选择的考研专业有以下几种:
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报考热度:★★★★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缺口上百万,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各院校相继开设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同时增加了对外汉语方向,报考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报考人数达到891人,创历年新高,录取比例一般低于10%。 2、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汉语修辞学、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料学、方言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究等。 参考书目: 《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基础学科,其专业性质突出,名校名师众多,就业和深造的出路较好,研究生毕业进高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历年来报考人数也十分稳定。 3、文艺学 专业简介:文艺学也叫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所学课程: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文艺学方法论、马列文论文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文艺学专业由于理论性非常强,学科内容抽象,所以在文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一般。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因此报考人数虽然不多,却是精英云集。同时,由于各院校招生人数较少,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4、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参考书目:《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 《文献学》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来招生人数不多,报考者大多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考生,其硕士点大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5、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所学课程: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六朝诗歌流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元明清小说史、近代文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方法、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报考热度:★★★★ 很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越来越火,2007年北京大学的录取比例高达3∶100。 6、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文学创作、新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关民族的语言、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接受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训练。该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言文学研究、维吾尔语研究与应用、文献翻译研究等。 所学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 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特色鲜明,兼具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专业性质。开设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区,由于语言的限制,报考者大多为本地或本民族考生。其学术研究专业性强,招生人数非常有限,因此其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少。 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所学课程: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导论、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西比较诗学、中日文学研究、比较美学、比较文艺学、英美文学原著、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等。 参考书目:《比较文学概论》陈敦、刘象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 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这个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开阔度和开放性上,但对外语的要求很高。外国语言系也有类似的专业,更适合对外国文学研究本身有兴趣的报考者,其报考热度一直稳定适中。 9、另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民俗学、跨文化交际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如果你喜欢文化类的东西的话。
注:各专业按照方向和学校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考试科目,参考书目也不尽相同,这里列出的只是比较基本的东西,具体还要看你所报学校的专业和方向要求。另外,他们学校相关导师尤其是出题人的论文、书籍,以及历年考题(本校本专业的、本校相关专业的、相近院校同专业的)也是重要的参考书目。如果你真的确定了要考这个专业,现在就得努力了,最好去蹭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大一的课程只是和高中衔接的基础课程,问题不大,大二、大三的课程很重要,你最好能找个这些专业的朋友和老师一起切磋,这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与英语和汉语语法对比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影院容纳量
发布:2024-08-19 07:18:47
浏览:746
八百电影
发布:2024-08-19 07:13:46
浏览:844
欧美爱情电影网
发布:2024-08-19 06:11:49
浏览: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