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汉语和英语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的特点用表格
普通话是优美、丰富的语言;语言方面,音节结构中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都有声调,音节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特点是普通话富有抑扬、和谐、悦耳的音乐美;词汇方面双音节占优势,构词法灵活多样,词汇丰富,能够反映纷繁的社会现象和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语法方面,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具有一致性,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两种组合手段,量词丰富,这些语法特点使现代汉语的表达容易做到生动丰富、简明准确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都经历过漫长的发展,都处于高度完善的状态,词汇分类非常相似,语句结构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从表面上看许多英语语言学理论应该适用于汉语语法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汉语语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因为汉语与英语相比在构词造句方面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差异。
例如,我们暂时认定英语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句子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认定这两个句子的结构都为SVOC,其中S为主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但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可能是因为本质不同而带来的不同之处。
第一,在英语语句结构中人群与其他事物一样,在主语结构中可以被任意划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而汉语则不同,人群一般都作为整体充当主语,在谓语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词来履行英语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职责。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不会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做主语,而用“我们大多——”、“我们当中多数人——”等结构代替。“我们当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这样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汉语语句。
第二,英语的动词有词形的变化,汉语的动词则没有。例如,在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相信”一词没有任何词形变化,因此我们单从这个句子来看可以认定“现在,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于“believed”为动词“believe”的过去形式,我们只能认定“过去,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因此,可以相信,汉语中的动词根本不具有许多英语中的动词在语言表达中担当的语法功能,所以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规则,甚至其他语法范畴中的某些规则、解析方法可能不适合于汉语语法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
第三,在英文句子中“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honest”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但在相应的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诚实”一词就不应该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因为那样会使汉语的语法规则复杂化。为了说明这一点,再取一个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that he was honest.”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虽然它也可以直译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把它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这是因为汉语具有一个英语语法根本不具有的语句特征,汉语的句子中可以没有动词而只有形容词,也就是说,汉语中只要有形容词便可以构成完整的句子,如“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一样,都是完整的句子。因此,既然汉语的语句具有这一特征,那么依据简化的原则,在汉语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和句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就应该具有同样的句法结构,其中“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都应视为完整的句子、相同的成分存在于各自的复杂句中,而且“他诚实”中的“诚实”一词是谓语成分,而不是宾补成分,“他”一词也应视为主语,而不是宾语。这样的解析才符合汉语的特点。相反,如果受英语句法解析模式过多的影响而认定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的“诚实”作为宾语“他”的补语,那么汉语语法就会因为英语的特点而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总而言之,在汉语中单独一个形容词就可以作为完整的谓语,就因为这个英语语句不具有的特征,完全可以把汉语中SVOC这样的句法结构变为“主语+动词+简单句”的句式而使汉语语法尽量简化。英语之所以具有SVOC的句式,是因为英语句子只有在存在动词的情况下才能被视为完整的句子。因此,英语具有SVOC的句式是适应了英语的特征,但汉语不具有这个特征,我们采用这种句式可能并不适合汉语自身的特点。
第四,最关键的是,如果我们用“S、V、O、C、A”这些句子成分为汉语句子做句法解析。那么有些句子我们将很难分析其句法结构。例如:
(1)老王太极拳打得特别好。
(2)我们中有一些人赞成你的看法。
在第1句中,我们把“老王”一词当作主语,那么“太极拳”一词应该是何种句子成分呢?在第2句中,如果“我们中”是状语,那么“有”和“赞成”哪一个是主要的动词呢?我们没有任何线索来判断,因为汉语的动词只有一种词形,也就是说,汉语的动词根本就没有原形和与之相区别的其他形式这一划分。如果认定“有”一词为第二句的主要的动词,那么第二句可能会出现两个主要的动词,因为动词“赞成”表达的是句子的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虽然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二者在组词造句上存在着许多本质上的重大区别,各自都有一些独有的句法特征,因此汉语句子的语法解析应以汉语自身特点为基础建立一套适合汉语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句法解析模式。
句法解析模式是任何一门语言语法学的重要学术领域,它往往包含和体现了一门语言与其他语言在许多语法范畴内的语法内容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这些不同之处往往也会造成不同语言,特别是在语言文字构成形态方面有重大区别的语言在句法解析模式有重大区别,甚至完全不同。
语法学几乎是所有语言语言学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是其他分支语言学科的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实质上是以其他分支语言学科的学术成果为基础进行学术研究而得到的,语法学的内容体现了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轨迹。
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门有重大区别的语言,不论是文字形态还是组词造句都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所有分支语言学科都必定有不同的内容,过多地受英语语言学学术成果的影响,特别是过多地受英语语法学,尤其是句法解析模式的影响,必将使汉语语法化的进程严重受阻,使汉语语法化的方向很难正确把握。
因此,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
② 用英语中的四种语法,每种语法出四道题
一、联合关系
常用的连词有 and( 同,和 ), when(=and just at this time 就在这时,然后 ), not only…but (also)…( 不仅……而且…… ), neither…nor… (既不……也不……)等。如:
He helps me and I help him. 他帮我,我帮他。
He not only gave us a lot of advice, but also helped us to study English. 他不仅给我们出很多建议并且还帮助我学英语。
I was just leaving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我正要离开,电话铃响了。
注: when 作这种用法时,主要用于 was/were doing sth. when sth./sb. did; was/were about to do sth. when sth./sb. did; was/were on the point of doing sth. when sth./sb. did 等句型中,表示“当某人或某物正在或正要做某事,就在这时突然又发生了另一事”。
二、选择关系
常用的连词有 or( 或者,否则 ), otherwise( 否则 ), or else( 否则 ), either...or( 不是……就是 ) 。如:
Hurry up, or (else) you’ll be late. 快点,否则就会迟到了。
Will he still be there or will he have gone away? 你那时还在那里还是可能已经走了?
You must go early, otherwise you will miss the bus. 你好得早点走,否则就赶不上公共汽车了。
Either Tom is coming or his sisters are. 不是汤姆就是她的姐妹们要来。
三、转折关系
常用的连词有 but( 但是,可是,只是因为 ), while( 而、却 ), yet( 可是 ) 等。 如: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祸不单行。 壹壹英语论坛
I like tea while she likes coffee. 我喜欢喝茶而她喜欢喝咖啡。
She said she would be late, yet she arrived on time. 她说她会迟到,但她却准时到达了。
She looks very young, but she is already in her 30’s. 她看上去很年轻 , 可是她已三十多岁了。
此处,还有副词 still( 仍然), however( 然而 ) 也表示转折关系。
He is good-natured; still I don''t like him. 他脾气很好 , 可是我还是不喜欢他。
The book is expensive; however, it''s worth it. 这本书很贵;却很值。
注意: but, while 不与 although 连用,但 yet, still 可与 although 连用。
Although she felt ill, she still went to work. 她虽然感觉不舒服,但她仍然去上班。
四、因果关系
常用的连词有 for (因为)和 so (所以,因此)等。如:
I am thirsty, for it is hot. 我口渴,因为天气太热。
The manager was ill so I went in her place. 经理病了所以我代她去。
③ 英语的所有语法是什么很详细的,并且要很准确
一、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1) 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常与表示频腮度的时间状语连用。
时间状语: every…, sometimes,at…, on Sunday
2) 客观真理,客观存在,科学事实。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3) 表示格言或警句中。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者必败。
二、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1)在确定的过去时间里所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时间状语有:yesterday, last week, an hour ago, the other day, in 1982等。
2)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
三、一般将来时
1)shall用于第一人称,常被will 所代替。
2)be going to +不定式,表示将来。
3) be +不定式表将来,按计划或正式安排将发生的事。
四、一般现在是表将来
1)下列动词:come, go, arrive, leave, start, begin, return的一般现在时表将来。这主要用来表示在时间上已确定或安排好的事情。
.2)倒装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3)在时间或条件句中。
4)在动词hope, take care that, make sure that等后。
④ 现代汉语的特点分别从语法、语音、词汇方面与英语相比较并举例
参考黄廖本《现代汉语》
从语法: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少形态;英语多形态表语法意义
例:“不很好”和“很不好”(词序);“我和弟弟”与“我的弟弟”(虚词)
"She
loves
me."和"I
love
her."
2.汉语词、短语、句子结构原则基本一致(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英语不同
例:词“地震”,短语“地面震动”,句子“地面震动了。”都是主谓结构
词”stick/stuck/sticks"(贴),短语"be
stuck
in"(被阻塞),句子“I
was
stuck
in
traffic."(我遇上了堵车。)
3.汉语词类和句法成份关系复杂;英语中大体是一类词充当一类成分
例:”花“这一词在”鲜花盛开了。“中为名词作主语,”我花了二元。“中为动词做谓语,”我眼睛都花了。“为形容词作谓语。
英语”flower"为名词,一般只能做主语、宾语。
4.汉语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英语缺少量词和语气词
例:汉语序数词表数量,後面一定会接量词“三束花”、“两头猪”;表疑问、祈使等多数会使用语气词“你还好吗?”,“希望不呀下雨啊!”
英语表数量直接在数次后接名词“a
dog”,"three
eggs";表疑问、祈使多用“what,how"等代词或副词引起
从语音:
1.汉语无复辅音;英语有复辅音
例:汉语的辅音有”d,t“等,他们做声母後面只接元音"tan(弹)","tian(天)","tuan(团)"
英语辅音复很多,词“modest"中辅音”s"与“t”连读
2.元音占优势;英语辅音占优势
例: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是不能没有元音,“啊”就是一个元音“A”构成的单音节词
英语中闭音节多于开音节
3.汉语有声调;英语缺少声调
例: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吃、池、尺、赤”
英语只有重音无音调
从词汇:
1.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英语多词根词缀,多音节语素占优势
例:“我”、“喝”、“结”
“put","set"
2.汉语双音节词占优势;英语多音节词占优势
例:眼睛、辞典
”library","restaurant"
3.汉语构成新词多词根复合法;英语多加词缀
例:“给”和“力”都为词根,构成新词“给力”
词根“computer”和词缀“-ize"构成新词"computerize(计算机化)"
⑤ 英语比较(语法)
这是定语从句
第一句 填关系代词 that或which 或省略不填
关系代词 代替先行词 the day 引导定语回从句 并作 定从中 spent 的宾语答
第二句 填 关系副词 when 或 on which 引导定语从句 并在定从中 作时间状语
第三句 与第二句一样
⑥ 英语语法:once 和 ever 都表曾经的时候 他们的区别和用法是什么
once 副词 "曾经" 用于一般过去时 如
The culture minister once ran a theatre
这位文化部长曾经经营过一家剧院。
I lived there once myself, before I got married...
我结婚前回曾独自在答那儿住过。
ever 副词 "曾经" 常用于现在完成时 如:
Have you ever seen the film?
你看过这电影吗?
I have ever been to Beijing
我曾去过北京。
⑦ 我想要英语语法体系表
英语语法自在线教程(全)
http://www.rrting.com/English/grammar/Index/
名词
冠词和数词
代词
形容词和副词
动词
动名词
动词不定式
特殊词精讲
分词
独立主格
动词的时态
动词的语态
句子的种类
倒装
主谓一致
虚拟语气
名词性从句
定语从句
状语从句
连词
情态动词26
⑧ 现代汉语的特点分别从语法、语音、词汇方面与英语相比较并举例
一、语音:
1、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
汉语每一个音节不仅有元音和辅音,还有声调,而且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像“bā (八) ““bá(拔) 、bǎ (靶) 、bà(爸)”声调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2、在汉语普通话里,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基本声调。这与印欧语系一些非声调语言相比,确实是汉语一个很大的特点,也正是外国学生一个很大的学习难点。
二、语法:
1、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属于非形态语。
人们在语言研究中,按照形态分类法,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大类,即:曲折语、孤立语、胶着语和多式综合语。
人们认为汉语是没有内部屈折变化,缺少严格意义的构词形态,属于孤立语(也有不同看法)。英语属于形态语,它是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比如:
2、英语名词有数的变化 (table—tables); 人称代词有格的变化 (主格I—宾格me);形容词有比较级的变化 (good—better—best);
数词有基数词和序数词的变化 (one—first, two—second); 动词有时态的变化 (do,did, done, doing)。汉语的词没有这种形态的变化 。
但这并不是说,汉语语法极其简单。汉语主要是通过词序和虚词来展现语法意义的。
三、语序:
我们知道,人类语言中常使用的语法手段有三种:
1、语序或词序;
2、虚词;
3、 形态。
汉语是缺少形态变化的,所以语序在语言单位组合中是十分重要的,“狗咬人”和“人咬狗”语序不一样,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
汉语语序组合的一般规律是,修饰成分在被修饰的成分前面;支配的用在被支配的前面;状语用在动词前面。这与很多国家语言的语序是不一样的。
另外,从语言类型分类法来看汉语属于分析语类型。汉语的词没有语法范畴的形态变化,词在句中的语法意义,主要是靠词序和虚词来决定的。
现代汉语虚词的数量不是很多,大约有800多个。但它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却是相当之高。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统计,虚词 “的”和 “了”,在汉语所有词的使用中,是使用最多的两个。
虚词主要以其语法意义左右着句子结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表达。我们从下面这个例句中,可以看到虚词的语法作用。
“李强老师去买报” 这句话,全是实词,没有虚词,由于它按照一定的词序排列,所以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如果我们加上不同的虚词,它的意义就变了。请看:
李强老师去买报。
李强的老师去买报。
李强和老师去买报。
李强让老师去买报。
李强为老师去买报。
李强或老师去买报。
四、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
量词的使用是汉语很突出的一个特点, 汉语量词很多,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1975年编写的《现代汉语量词手册》中,收录的量词有500多条。
中国人说话,在数词、指示代词和名词之间一定要加量词,如,一本书、两张报、五辆汽车、这个学生、那盏灯等等而且每个名词都有固定的量词与其搭配。
这对于相当多母语量词没有汉语这么丰富的学生来说,真是感到很是困难,他们记不住哪个量词与哪个名词搭配。
所以在说话时常常出错,其表现之一是不用量词,说出来的汉语句子,数词与名词连着,没有量词。
另外一点是,量词和名词搭配得不对,或以“个”盖全。
5五、汉语是单音节性很强的语言。
有人认为,汉字是一个个方块字,每个字是一个音节,又有一定的意义,所以说汉语是单音节语。这种说法是不够确切的。
在现代汉语里,汉语词汇的发展更加双音节化,以单音节为基础,出现了大量双音节词。
汉语词的音节数和其它语言相比,是少的。汉语普通话只有400多个音节,加上四个声调和儿化韵,也不过1600多个音节左右,这比起有10,000多个音节的英语来说,真是少得多。
当然音节少,必然出现若干个字共为一个音节的现像,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同音词。比如,在《现代汉语词典》里,“x ī”这个音就有“西、希、夕、昔”等77个字。
另外,汉语词所含的词素是少的,也就是说,汉语词比较短。在汉语词中,大量的词是单音节或双音节,如,“人、天、日、走、说、朋友、道路、出发 ”等。
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数量较少,如,“图书馆、总司令、自由泳、核武器、研究生院、自来水笔、铅保险丝”等。
六、汉语崇尚简略,重在会意,保留着古汉语的一些成分。
由于汉语历史悠久,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一些文言成分和许多习惯用法。比如,“老年之家”不能说成老年的家,“三分之二”不能说成三分的二。
另外,汉语很早就出现了言、文分家,形成了口语和书面语不同的词汇和文体特点。
汉语又崇尚简略,重在会意,能省则省,能略则略,如:“你不去,我去。”(省略“如果”);“昨天他买一电视机。”(省略量词)这些省略都是有条件,有一定语境的,不能滥用。
(8)英语四大语法的对比表格扩展阅读:
并列短语:
由两个以上的词并列组成的短语。有的用连词和、或、并且等连接,有的不用。
1、个人和集体赞成或反对。
2、讨论并且通过了。
3、多快好省。
4、伟大、光荣、正确的。
偏正短语:
由中心词(正)和对中心词起修饰作用的词(偏)两部分组成的短语。“偏”在前,“正”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的”、“地”连接,有的不用。
1、精妙的对联。
2、好孩子。
3、不断地提高。
4、认真学习。
述宾短语:
由动词(述)和被动词支配的词(宾)两部分组成的短语。“述”在前,“宾”在后。又称动宾短语。
1、看书。
2、洗衣服。
3、联系实际。
4、建设中国。
述补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述)和对动词或形容词补充说明的词(补)两部分组成的短语。“述”在前“补”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得”连接,有的不用。
1、写得简明扼要。
2、好得很。
3、看完。
4、看不完。
5、交代清楚。
主谓短语:
由被陈述的词(主)和陈述的词(谓)两部分组成的短语。“主”在前“谓”在后。
1、(他写)的对联。
2、(意义深远)的大会
3、(我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介宾短语:
由介词和宾语组成的短语。“介”在前,“宾”在后。
他(在教室里)看书我(从去年)就开始练习书法了
⑨ 英语奇差无比,只会三四个简单语法,100个单词的样子,高考临近推荐书籍
真对起了想复读真要做好心理准备高考说实难贵坚持和平时仔细我清楚平时成绩说没考好数内学和英语容差我先认两门都好其实高考拼平时细节应试数学和英语还三门主课两门重要数学:平时仔细听讲知识点理解掌握、作业认真抄袭、自己独立完成、会问老师和同学应该会太差 我当年数学也特别优秀也110分左右基础重要若高高二基础没打牢建议多加油考前把错题都重新订正重新当成新题目做错反复做直理解止英语:真积累过程平时预习听写单词背诵都朝夕还有语法都头疼现我看来简单高般都死只要掌握了规律多读多背多看有了语感阅读理解、单项选择、改错具体我都忘了总之切都要花时间和汗水啊多加油啦
⑩ 英语语法三者或以上之间比较数量多少时
数量比较的句型是:
主语+be动词+基础数字+形容词比较级+than +比较对版象;权
2.主语+行为动词+基础数字+比较级+than+比较对象;
3.主语+be动词或行为动词 +the +最高级+of/in+比较范围。如: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Class Five is three more that that of the students in Class Six.
They have made 100 more kites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He is the tallest of all the students in his class.
People are the most precious of all the things in the world.
The five students got to the school the earliest of all the students in this g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