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方方言和普通话语法上有什么不同
地方方言因地域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因此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出版一套《各地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差异》的专著才行,在这里用三言两语是不可能完全说清楚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仅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语法上的差异
1. 语序上的差异
粤语中的副词多用于动词后。如,“你走先。”
“先”是副词作状语,在普通话中应用于动词前。如,“你先走。”
2. 广州街头垃圾箱提醒:“倒垃圾请入内(编者语:垃圾与人一起入内)。"
普通话语序:“请将垃圾倒入垃圾箱。”
3.山西方言:“天热咧不?”
普通话:“天热不热?”
二、词汇使用上的差异
1. 普通话:昨天
山西太原方言:夜天、夜来
山西离石方言:夜里
山西大同方言:夜你个
山西朔州方言:夜来、夜儿
山西忻州方言:夜来
山西长治方言:夜来
山西晋城方言:夜来
山西临汾方言:夜儿个
山西运城方言:夜儿个,昨天
2. 普通话:可爱
山西方言:切塌
3. 普通话:太阳
山西太原方言:阳婆
山西离石方言:日光儿
山西大同方言:日头
山西朔州方言:日头、阳婆
山西忻州方言:阳婆、爷爷
山西长治方言:老爷儿、日头
山西晋城方言:日头
山西临汾方言:爷窝儿
山西运城方言:日头
4. 普通话:没有
粤语:冇
这方面的差别大多了,仅举几例,引以为正。
『贰』 请问山西省专升本考试英语部分,词汇是高中的3500词汇吗。学好高中词汇和语法,专升本英语就没问题吗
专升本的英语分英语一和二,一比较难,二相对简单点,一和六级的水平差不多,二和四级的差不多,不过比四级简单点,你买些参考书和真题多做做,应该就没问题。
『叁』 山西09高考英语作文答案
以下是全国统一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一、评分原则
1、本题总分为30分,按5个档次给分。
2、评分时,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3、词数少于80和多于120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4、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
5、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6、如书写较差,以至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二、内容要点:(略)
三、各档次的给分范围和要求:
第五档次(很好):(25-30分)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应用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
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四档(好)(19-24分)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虽漏掉1、2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准确,些许错误主要是因尝试复杂语法结构或词汇所致。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三档(适当):(13-18)
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
整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二档(较差):(7—12分)
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知识有限。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
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
第一档(差):(1-6分)
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明显遗漏主要内容,写一些无关内容,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试题要求。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较多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不连贯。
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0分
未能传达给读者任何信息;内容太少、无法评判;写的内容均与所要求内容无关或所写内容无法看清。
四、说明
1. 内容要点可用不同方式表达
2. 对紧扣主题的适当发挥不予扣分
很认真的回答你的问题,
望成为最佳答案,
谢谢
『肆』 近年来山西的英语高考中词汇和语法哪个占的比重大
都很重要,就好像是砌墙,砖头好比词汇,要想把英语学好,也就是把墙砌高,必须内要有容基本的词汇量,而语法好比把砖连起来的泥巴,有了泥巴的相连,墙砌的才更坚固,英语说的才更地道。
你的英语很烂的话就要先掌握一定的词汇量,看都看不懂的话就别说语法了,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之后,比如掌握了基本的词汇量3000多的话就可以看基本的语法,然后就边学习英语边背词汇和理解语法。
其实英语的学习是不能孤立的,你在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学习,比如看英语报纸,听英语广播:BBC,VOA,etc,也可以学唱英语歌曲,看英语节目,都是很好的提高英语的方法。
而且学习的过程不要急,知识是慢慢积累的。祝你好运:)
『伍』 求山西省2015年英语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 视频,PPT都可以 要单词句子的语法,不要课程 !!!
http://en.eywe.net/tougao/HTML/4088.html 希望能帮到你内!容
『陆』 2014年山西的高考英语真的要把15道单选改成15个语法填空吗
你确定不考听力了
注意你们是全国一卷
是教育部出题
貌似全国考语法填空的只有广东
再说了如回果真答的改是提前至少2年通知的
并且你看看你们最近淡定模拟题就知道了
如果模拟题还是考单选就是单选
你不要担心还是按照单选考
再说了填空也很简单麽
『柒』 山西百校联盟英语语法填空Volunteering is very important.
同学,你连题目都不愿意打出来,我们怎么帮你呢?学习是个积累内知识的过程,多做多练才能容熟能生巧,养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你一定会收获成功。Believe yourself ! You are great ! Come on!
『捌』 举例说明山西话在语法方面与普通话的不同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 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
(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
(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
(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
(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
(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
(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
(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
(选对a* b方)
二、这
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
(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
(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
(选对a* b方)
三、数 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
(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
(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
(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
(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
(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
(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
(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
(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
(选对a* b方)
a、他大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
b、他大约要二三个月才能回来。
(选对a* b方)
a、还有二两油。
b、还有两两油。
(选对a* b方)
a、下午两点多。
b、下午二点多。
(选对a* b方)
a、我家住在二层。
b、我家住在两层。
(选对a* b方)
a、两个人的世界。
b、二个人的世界。
(选对a* b方)
五、给
动词“给”在湖北、湖南等地常说成“把”,南昌话把“给”说成“到”,在结构上也有不同。
a、把书给他。
b、把书把给他。
c、把书把我。
(选对a* b c方)
a、给我一本书。
b、拿一本书到我。
(选对a* b方)
六、能(善于)
“能”在普通话里一种意思是表示“善于”,前边可以有程度副词“很”“非常”修饰。有些方言区用“会”代替“能”,普通话“程度副词+会”也有“善于”的意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和“会”通用。“程度副词+不会”表示不善于,但“不能”的前面不可以用程度副词。前面没有程度副词的“不会”和“不能”意义不同。
a、他很能说。
b、他很会说。
c、他很不会说话。
d、他很不能说话。
(选对a* b* c* d方)
a、妈妈很能干活。
b、妈妈很会干活。
c、妈妈很不会干活。
d、妈妈很不能干活。
(选对a* b* c* d方)
a、他不会不来。(一定会来)
b、他不能不来。(一定要来)
(选择a≠b* a=b方)
七、能(可以)
“能”在普通话中,还有“可以”的意思。四川等地在句中动词的后面加“得”表示可以,可能做某种动作。闽南方言也用“会”来表示可以、可能做某种动作。
a、这凳子能坐三个人。
b、这凳子坐得三个人。
c、这凳子会坐得三个人。
d、这凳子会坐三个人。
(选对a* b c d方)
a、你能走吗?能走。
b、你会走吗?会。
c、你走得不?走得。
(选对a* a=b方 c方)
a、这条裤子你能穿。
b、这条裤子你会穿。
c、这条裤子你穿得。
(选对a* a=b方 c方)
a、开了刀,他笑都不能笑。
b、开了刀,他笑都笑不得。
(选对a* b方)
a、他伤好了,能走路了。
b、他伤没好,不能走路。
c、他伤好了,会走路了。
d、他伤没好,不会走路。
(选对a* a=c方 b=d方)
a、可以看,不可以摸。
b、会看得,不会摸得。
(选对a* b方)
a、路太滑,我不能开快车。
b、路太滑,我不敢开快车。
(选择a≠b* a=b方)
a、他能听得懂。
b、他会听得来。
c、他听会来。
d、他能听得知。
e、他晓得听。
(选对a* b c d e方)
八、来、去
“来”“去”在普通话句子中都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实意动词,一个是意义虚化,在动词后只表示一咱趋向;但“来”“去”所表示的趋向相反。在一些方言区中常常在“去”之前衍生出一个“来”字。有的动词后的“去”又说成“来”。闽南话中“来去”还有“将要”的意思,表示一种意向,指现在正开始行动。
a、我正要吃饭去。
b、我正要去吃饭。
c、我来去吃饭。
(选对a* b* c方)
a、我告诉他。
b、我去告诉他。
c、我来去告诉他。
(选对a* b* c方)
a、咱们逛街去。
b、咱们去逛街。
c、咱们来去逛街。
(选对a* b* c方)
a、我们去问他。
b、我们来问他。
c、我们问他去。
d、我们去问他来。
(选对a≠b* “趋向不同”c* a=b方 d方)
a、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吗?
b、我们一起来去看电影好吗?
(选对a* b方)
十七、结构助词:的、地
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的、地”,在有些方言里说成“葛、子”。另外,在测试中有的人普通话发音很好,但往往知某些助词上露出方言词来。比如吴方言有一个用在句末的助词“葛”,出现频率很高,它大体相当于普通话的“的”,人们在说普通话时,常常会不自学地把它变为“的”。例如“很好的。”“他会来的。”这似乎没什么问题,因为有时普通话里也这么说,但有时这种表达相对而言在交际中不够规范。
a、这是你的字典。
b、这是你葛字典。
(选对a* b方)
a、我们慢慢地走。
b、我们慢慢子走。
(选对a* b方)
a、慢慢地吃。
b、慢慢儿吃。
c、慢慢子吃。
(选对a* b* c方)
十八、语气词
普通话里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依据所表示的语气不同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普通话里表陈述语气的“嘛”湖北话中经常用“唦”“着”“子”等;表陈述语气的“呢”,内蒙古等地用“的嘞”。疑问语气词“吧”,内蒙古方言中常用“哇”。有时不需要句末语气词,有的地方却加上语气词“的”。有时应该用语气词“了”,有的地方却用了“的”。
a、先坐下,你别慌嘛。
b、先坐下,你别慌唦。
c、先坐下,你不慌着。
(选对a* b c方)
a、你忙什么呀?
b、你忙什么子?
(选对a* b方)
a、姐姐看孩子呢。
b、姐姐看孩子的嘞。
c、姐姐看孩子的哩。
(选对a* b c方)
a、这是上次看的电影吧?
b、这是上次看的电影哇?
(选对a* b方)
十九、前 缀
在普通话中没有前缀的地方,晋方言区一些地方会加上前缀。
a、开了一朵红花。
b、开了一圪朵红花。
(选对a* b方)
a、他可会哄人呢。
b、他可会日哄人哩。
(选对a* b方)
a、那是个能人,要一套有一套。
b、那是个日能人,要一套有一套。
(选对a* b方)
a、溅了一地水。
b、不溅了一地水。
(选对a* b方)
二十、动不动、形不形
“动有动”和“形不形”句式,是普通话的一种选择疑问句式,选择项是一件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常说成“A不A、AB不AB”或“A没A、AB没AB”等形式。烟台(老派)、威海、荣成、文登、乳山、牟平等县市,说成“是不A、是不AB”或“是没A、是没AB”的形式。龙口、蓬莱、长岛等地说成“实A、实AB”等的格式。湖北和山东有些地区(招远、长岛等)用动词、形容词重叠的形式来表示反复问的意义,构成“AA、AAB”形式。
山东潍坊、济宁等地常用简略的形式表示疑问,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上“不”构成“A不”或“AB不”的格式,“不”后面的形容词和动词一般不再出现。
还有些地区(菏泽等地)则直接在动词、形容词后加助词“啵”来表示疑问。淄博、青州、临朐、寿光等地通用的格式是“A啊吧?”或者“A啊不?”“AB啊不?”
a、你看不看电影?
b、你是不看电影?
(选对a* b方)
a、你家里有没有人?
b、你家里是没有人儿?
(选对a* b方)
a、天黑没黑?
b、天是没黑?
(选对a* b方)
a、菜咸不咸?
b、菜实咸?
c、菜阿咸?
(选对a* b c方)
a、电影好看不好看?
b、电影儿实好看?
(选对a* b方)
a、你去不去?
b、你实去?
(选对a* b方)
a、这菊花香不香?
b、这菊花香香?
(选对a* b方)
a、他聪明不聪明?
b、他聪聪明?
(选对a* b方)
a、你去不去逛街?
b、你去去逛街?
(选对a* b方)
a、你们来过没来过?
b、你们来来没呐?
(选对a* b方)
a、他们坐不坐?
b、他们坐不?
(选对a* b方)
a、屋里热不热?
b、屋里热啵?
(选对a* b方)
a、行不行?
b、中啊吧?
c、中啊不?
(选对a* b c方)
a、你有没有钱?
b、你有钱啊吧?
c、你不钱啊不?
(选对a* b c方)
a、那东西重不重?
b、那东西重咧不?
c、那东西重啊不?
d、那东西重咧不咧?
(选对a* b c d方)
二十一、会不会、能不能、有没有
普通话里用来表示疑问的句式“会不会”,在四川等一些方言区中用“(动)得来(动)不来”“(动)得来不”(表示没有能力做某事)或“得不得(动)”(表可能)这样的句式。普通话回答是在动词前面加“会、不会”来表示,而四川等方言一般用“(动)得来”或“(动)不来”(表没有能力做某事),或者用“不得(动)、不得会(动)”(表可能)。但像“合得来、合不合来;谈得来、谈不来”等是一些方言和普通话里都有的说法,表达的意思也一样。普通话里表许可或可能的疑问句式“能不能(动)”“能(动)不能(动)”,在有些方言里用“(动)得不”来表示,回答一般用“(动)得”表示肯定或许可,用“(动)不得”表示否定或不许可。普通话中“有没有”的意思,有的方言区用“得不得”来表示。
a、这种舞你会不会跳?
b、你会跳这种舞吗?
c、这种舞你会跳不会跳?
d、这种舞你跳得来跳不来?
e、你跳得来这起舞不?
f、这种舞你跳得来不?
(选对a* b* c* d e f方)
a、我们不会说谎。
b、我们说不来谎。
(选对a* b方)
a、我不喜欢闻烟味儿。
b、我闻不来烟味儿。
(选对a* b方)
a、他不吃辣椒。
b、他吃不来辣椒。
(选对a* b方)
a、——他会不会不理我?
——不会,他不会。
b、——他得不得不理我?
——不得,他不得。
(选对a* b方)
a、——他会不会来?
——他不会来。
b、——他得不得来?
——他不得来。
(选对a* b方)
a、他不会强迫我们走。
b、他不得会强迫我们走。
(选对a* b方)
a、——他行不行?
——不行,真的不行。
b、——他得不得行?
——不得行,真的不得行。
(选对a* b方)
a、——你能不能走?
——我能走。/我不能走。
b、——你走得不?
——我走得。/我走不得。
(选对a* b方)
a、这东西能不能吃?
b、这东西能吃不能吃?
c、这东西吃得不?
(选对a* b* c方)
二十二、不知道、不认得
普通话里的“不知道、不认得”等表示法,湖北有的地区说成“找不到”。有些地区把“不认得”说成“认不到”或“不会认得到”。有的地区还把否定词“不”移位到“知道”或“认得”之间,或者说成“晓不得”。
a、这件事我不知道。
b、这件事我知不道。
c、这件事我晓不得。
(选对a* b c方)
a、这个人我不认得。
b、这个人我认不到。
c、这个人我不会认得到。
(选对a* b c方)
『玖』 薄冰初中英语语法书,有开明出版社和山西教育出版社两种,选哪种好呢。
初中的,推荐你用奥风英语的 中考语法完全突破 视频教程,好东东不多说,网络即可试听,同时配有大纲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