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 我在写毕业论文 哪位英语高手能帮我翻译吗 要准确的 翻译器翻译过来的语法有错误,QQ393601997
Chinese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faster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quickly develop,
marketing activiti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knowledgeable and professional,als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ale staff's overall quality.
Enterprises urgently need a large number of applied, compound, creative outstanding sale staff,
this is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college to teach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Marketing is a very strong application expertise, it emphasizes student self-exploration,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but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university teaching system of marketing there are obvious shortcomings,it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optimized. So this article aim at the existing imperfections which is in Market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e reform proposed by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arket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reform
❷ 求英语专业高手修改论文摘要,非诚勿扰/我改很多遍了,老师还是说语法不行
添改了一些词,有几个句子稍微改了一下顺序,有的变为从句连贯些,供参考~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TSP)is a typical NP-hard problem in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field, of which the solution time is exponential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blem scale.Since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ails to meet demand, what based on intelligent algorithms for TSP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is a random itera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at combines the physical annealing process and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which converges to the overall optimal solution by Metropolis criteria.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to solve the TSP problem is an ideal method.
This design uses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to solve TSP problem, and has made designs of the city's position and its algorithm rul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SP problem and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A basic window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C++, which has defined random city positions in the window. At the same time, neighborhood search method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Path difference are designed to speed up algorithm speed. Experiment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is design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s.
❸ 谁有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相关论文
第三节语法学习策略研究
一、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认识
(一)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每一个英语学习者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同一个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
的学习目的。语法学习也是一样,学习语法时,每个学习者首先应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
题:我为什么要学习英语语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学习者对语法学习的重视程
度和对语法学习策略的运用。
谈到语法学习,许多学生总认为太枯燥无味,语法学习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翻译句子、
通过各种升学考试。诚然,没有足够的语法知识储备,就无法顺利通过现行的各类考试。
但如果认为学语法仅仅是为了考试,必然会导致语法学习的被动性。从长远看,对语法
学习甚至整个英语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Hymes(1972)在谈到外语学习时指出,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而学
习者所要具备的交际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语法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语篇能
力和策略能力。其中语法能力是其他诸能力的基础,对于准确表达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swan(1985)指出,语法对于关系独立而又松散的语言体系来说是一把保护伞。因此,语
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离开语法知识
的学习,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要学哪些语法?
英语语法知识虽不如单词那样浩瀚无边,但也数量庞大。那么一般的语言学习者应
该学习哪些语法知识呢?一般来讲,语法可分为理论语法、参考语法和教学语法。理论
语法主要是为专门研究语法的人提供理论依据,对语言实践没有什么指导作用。参考语
法是某种语言的语法集合。语法学习者和语法研究者遇到语法难题时可以从参考语法中
l2
寻找答案。教学语法,也叫实用语法,是专门为指导学习者学习语言而编写的语法。这
类语法一般只包括某种语言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语法规则。英语学习者一般要以学习实
用英语语法为主,但这并不是说每个学习者都必须学习和掌握全部实用语法。学习者要
根据自己的最终语言学习目的和各阶段的学习需要,规定自己在语法学习方面的目标。
例如,以新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分词是高中二年级的重点和难点语法,但学生
在高一时可能就已经接触到相关的包含分词的句子,教师此时不宜做重点讲解,只要点
到为止即可,学生也只要看懂就行,没有必要做深入的研究。
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就学习哪些语法和什么时候学这些语法之类的问题达成共识。
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在语法教学和学习中相互配合,从而整体提高语法学习和语法教学
的效果。
(三)语法要学到什么程度?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确定语法学习的范围之后,还应考虑语法应掌握到什么程度。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思考一下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都知道,语法学习本
身不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语言。但是,关于语法在语一言学习
中究竟起什么作用的问题,过去研究的不够深入。近年来对语法的研究表明,语法最终
对语言的作用主要有两个:1促进理解;2监控输出。所谓促进理解,是指运用所学语法
知识解决学习中尤其是阅读中所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当学习者不理解某个复杂句子的
意思时,往往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句子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期达到理解的目
的。语法的第二个作用是监控输出。很多英语学习者学了多年的英语,总的英语水平己
经相当高,但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仍然是错误百出。这说明学习者没有掌握足够的语法
知识或没有充分利用掌握的语法知识来监控和调整语言输出。如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学
习者的语言输出质量。
笔者认为,对于高中英语中所出现的一些重点语法,高中生不仅要看得懂,而且能
用得上。也就是说,他们要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语法,
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外语学习服务。
二国内外语法学习策略研究
关于语法学习的一些认识非常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学习语法,也就是语法学习
策略。在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基础上,国内外开展了针对具体的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国内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作为教授语言规律的语法教学也在不断的变化,对
它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而语法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众多的研究者主要侧重
语法教学策略、方法的研究。然而,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学生语法学习策略的不多。文
秋芳(1996)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探讨,说明了由于英语学习成功
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不同导致其在学习成绩上的明显差异;有一些专家、学者
从理论层面上提出了一些语法学习策略。程晓堂认为:语法学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积极主动归纳总结语法规则;从错误中学习;在交际中学习语法等。贾冠杰认为应通过
阅读文章学语法。在语法学习中要善于自己发现错误,避免重复错误。同时,要一记熟语
法规则。通过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语法时或多或少地使用语法学习策略。不同类型
的学习者使用的策略也不一样(晨梅梅,2003)。赵明(1999)以实验的方式对大学生进
行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策略的三组之间,语法学习效果存在极
其显著的差异,其中组织策略的有效性优于精加工策略,更优于复述策略。陈兆军、陈建
春(2006)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调查了英语专业本科生使用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情况,
结果发现:语法学习策略与语法学习成绩呈现一般显著性正相关,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
在各类语法学习策略使用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根据使用频率,学生在学习语法时依次使
用情感策略,社交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但这些调查大多来自于大学,没有来自高
中的。很少有人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对中学英语语法学习策略进行过系统地研究。
二.国外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
根据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语法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为了使语法学习变得更容易、
更快、更好而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在第二章中我们已经讨论了语言学习的策略。在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确定和分类过程
中,许多研究都间接地论及了具体实用的语法学习策略。有关专家指出,工t’5betterfor
ClaSSroomlesson.但很少有单独的语法学习策略被深度研究。尽管如此,结合语言学习
策略研究的结果和具体的语法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就会从中得出许多的英语语法学习
策略的初步性的结论。
在理论上,当代英语语法存在着各学派间的分歧。由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代表里奇和斯
瓦特维克(LeeCh&SVartvik)倡导的交际语法,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实际操作,重视听
说在教学中的应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侧重剖
析句子深层结构,采用动态观点,说明句子的生成过程;以美国语言学家福莱斯(Fries)
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法则崇尚词类、句型等语法结构。(转引自赵明,1999)
各学派的语法纷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策略的选择。有证据表明,
上述各语法流派与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奇尔(Mckeachie,1990)等划分的认知策略—包
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以重复、试背、多
感官参与为主要方法的复述策略与交际语法的要求相吻合;精加工策略力求寻找字面背
后的深层意义,以便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己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其核心内容为生成策
略,与转换生成语法之间存在着相通之处;组织策略以归类法和纲要法为代表,与结构主
义语法相对应。实验证明,在语法学习中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以组织策略最优、精加工策
略次之、复述策略再次之。
ElliS认为,向学习者教授语法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对学习者语法意识的培养。他认为
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能使学习者主动地去发现目的语本身的规律和特征,然后通过思考
逐步理解这些规律和特征,从而促进语言的习得。Rutherford和Sharwood一Smith认为,
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有赖于对其母语和目标语进行语法结构比较,
而语法意识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目标语语法结构特征,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这
种语法比较,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呢?ElliS指出语
言教学中至少应提供学习者运用语言交际的机会,包括听说读写,使他们在交际活动中,
增强语法意识。ElliS(1995)还认为,语法练习活动包括尽量给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机会,
以通过控制的和自由的语言运用来产生目的语的结构。
鉴于此,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同样应在培养学生语法意识、加强语法基础知
识训练的前提下,以认知策略的各种方法为教授重点,开展语法教学,以便学生在高效地
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和智慧的培养。
第三章高中英语语法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调查和分析
第一节高中教师语法学习策略教学观念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策略
教学与培训,本人首先采用访谈为主、随堂听课为辅的方式调查了解本校五个同年级的
教师语法教学的方法及他们对语法学习策略教学的看法。
一教师访谈
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方法
2.教师对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了解
3.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策略教学的程度
4.进行语法学习策略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
被调查的五位教师中普遍采用教师讲解,然后让学生练习及考试加以巩固,最后教师再
讲解的方法。他们还提到,教师讲解得越详细,学生听得越糊涂,越觉得语法学习枯燥
无味,实在不知该怎么教语法。后来的随堂听课也充分证明了以上的观点。
2.教师对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了解
被调查的教师普遍对英语语法学习策略教学认识不够,个别教师甚至无法分清学习
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区别。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策略教学的程度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没有一位教师曾经进行系统的英语语法学习策略教学。但都在
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教给学生一些英语学习方法。
4.进行语法学习策略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
被调查的教师提出了以下一些疑问:语法教学有别于词汇教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
英实施哪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进行学习策略教学需要占用一定的课
时,如何保证语法教学和策略教学两不误?同时他们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训练才
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并运用好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二节高中学生语法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调查和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工具
本校(浙江省慈溪育刁’中学)2005届高二(9)(10)两个班的113名学生参加了本
次调查和实验。两个班均为理科普通班,在高一结束分班后,两个班的期中、期末英语
平均分十分接近,相差不超过一分。调查工具是一份英语语法学习策略问卷调查表,是
笔者参考oxford(1990)设计的学习策略调查表StrategyInventoryforLanguage
Learning(SlLL)及文秋方设计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表之后,结合自身的语法教学体会,自
行设计的。整个问卷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补偿策略、情感和社交策略
16
❹ 谁能提供点修改英文论文语法的软件
翻译软件都不符合语法,有道可以的,翻译完后还是要人工调整好语法顺序的
❺ 论文英文怎样修改啊我总觉得自己好多语法错误。
如果有语法错误,复就先改错,润色制是建立在文法无误的基础上进行的。
个人认为论文能做到用词精确不累赘,语句流畅不冗长就很好了,举个例子,用very important就显得不老练,改成essential感觉立刻就不一样。像very, really这种可有可无的程度副词尽量少用。语句方面尽量避免老长老长的句子,那种写了3、4行还没点句号的句子,看着就晕。
推荐《中式英语之鉴》这本书,外国人写的,很透彻深入。
❻ 跪求英语大神将以下内容翻译成语法正确的英文!毕业论文导师表示至少大差不差,不能用雅虎百度等翻译!谢
A Study on the Spending by Companies on Hospitality
Spending by companies on hospitality has become a factor that cannot be neglected.Th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issue are as followed:its definition is ambigious;the rules for what parts of the spending should be revealed need to be improved;lack of a well-established management system.Based on relevant research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thods on such spending:use proportional dection in a proper way;ensure management oversight of bill authentication;improve relevant management systems;maintain a true and reliable company image.Finally a case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Limited is studi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ethods.
❼ 英美文学论文题目是: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的区别
一、汉语语法研究现状
自1898年《马氏文通》面世至今,汉语语法研究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和
进步,从一开始的模仿到今天的自觉与成熟,从一开始着眼于语言共性到后来着
眼于语言个性再到今天将共性与个性并重,汉语语法的研究发展到现在,无论是
视野、队伍,还是方法、成果,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
但是,与其他语言,特别是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有太多的例
外和特殊。当我们努力揭示汉语语法原貌的时候,发现汉语在语法中还存在着许
多说不清的问题和现象,汉语语法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
(一)本位问题
“本位”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百年来的中心问题之一。
《马氏文通》(1898)模仿拉丁语语法体系,接受词法的重要性,认为通过
各种词类的说明和解释就能够说明汉语语法的规则,马建忠先生提出“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
读焉”,采用“字(word)”本位的语法体系。
1924年,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则采用句成分本位的语法体系。
黎锦熙先生是继马建忠先生之后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来解释现代汉语白话文语
法最有成就的学者,他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中说:“诸
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么?简单说,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195
年重版序言中,黎锦熙先生又说:“《新著国语文法》的优点就在于把‘句本位
做中心,把组成句子的六种成分做出发的重点”。
1982年,朱德熙先生在《中国语文》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语法分析和语法
体系》,提出了反对“句本位”的观点,他认为“汉语的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
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句子不过是独立的词组”,“把各类词组的结构都足
够详细地描写清楚了,那么句子的结构实际上也就描写清楚了”。同年的《语法
讲义》和1985年出版的《语法答问》,都更加明确了先生“词组本位”的语法体
系,对以后的中国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4年,徐通锵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连续发表了《“字”和汉语的句
法结构》和《“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两篇论文,异军突起,提出了字本位
的研究思路,他认为: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特点就是一个音节关联一个
概念,形成一个“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基础性结构格局。
同年,邢福义先生在华中师大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提出的是“小句中枢
说”,第二年(1995)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论文《小句中枢说》,第三年(1996
出版《汉语语法学》,他在导言中明确提出“本书的语法系统,是‘小句中枢’
语法系统”,认为小句在汉语语法系统中处于中枢地位。
除了这些单本位的语法体系主张之外,还有复本位的语法体系。比如张志公
的词和句复本位体系,还有马庆株提出的词和词组复本位体系,等等。
(二)语法单位的划界问题
语法单位的划界问题是本位问题的另一种表现。一般都认为汉语语法单位有
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但是在对这些语法单位划界区分的过程中,会有
归类两难的情况;因此,为了解释这些语法现象,也有其他关于汉语语法单位的
认识。
首先是关于叫“词素”还是叫“语素”的不同认识。“词素”和“语素”
两个术语均是英语“morpheme”的汉译,起初译作“词素”,1958年吕叔湘先生根据朱德熙先生的建议改译为“语素”
①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词素”
“语素”两个术语便普遍出现于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的论著和相关的教材之
中;70年代末以来的著述采用“语素”的越来越多,并出现了不少阐述选择理
由的论著。
其次,吕叔湘先生在区分短语和复合词时,把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单位叫做
短语词。他认为在词和短语的划分上,语法原则和词汇原则有时候有矛盾;这种
矛盾可以用“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这样不同的名称来解决;可是这种做法
还不能办到,因此,在语法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词、而词汇上宁可认为是一个短语
的“中间物”,可以称为“短语词”。
②
还有,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构成复句的单位可以叫“小句”;如何进
一步明确小句和单句之间的关系呢?邢福义先生的小句中枢说,便提出了语法单
位是语素、词、短语、小句的观点。
③
此外,郭锐老师根据话语片段在话语组织中表现出的相互区别的本质特征
将汉语语法单位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语素和语素组,第二层级是词和词组
第三层级是小句和小句组,第四层级是句子。
④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划界、如何定义、如何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
一个需要不断进行研究的问题。本文要讨论的纠葛现象便源于此。
(三)语法现象归类问题
如果说划界是自上而下的研究,那么归类就是自下而上的分析。每一个语法
单位的细化研究都需要进一步分类。比如语素,一般有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之
分,在成词与不成词之间,就回到了词和语素划界的问题。
在诸多汉语语法区分归类的问题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
有过的三次大规模的讨论,一次是词类区分问题,一次是主宾语问题,还有一次
是单复句的划分问题。
传统的语法研究都是从词类开始的,但是因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
化,所以划分词类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
分歧主要集中在汉语的词能不能分类、以什么标准分类,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词类
系统,对那些多功能的词应该怎样处理这样几个方面。高名凯先生就认为汉语的
①吕叔湘.语言和语言学[J].语文学习.1958(2)
②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③邢福义.小句中枢说[J].中国语文,1995(6)
④郭锐.汉语语法单位及其相互关系[J].汉语学习,1996(1)实词不能分类。
①
张斌、胡裕树二位老师则认为汉语有词类的分别,而且主张根
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做具体的分析,区分词类不能离开结构去谈意义。
②
周祖谟先
生主张按照词的句法作用和词法特点来划分词类,并对兼类词的识别问题提出了
重要看法。
③
到目前为止,划分词类的三个标准——意义、形态、语法功能——
已经取得了共识,大家对兼类词也有了一致的看法;但实词和虚词应该如何划分
副词是虚词还是实词,实词有哪些小类、如何看待区别词,叹词和拟声词又应该
如何归类等问题,都未能有统一的认识。
汉语的主语和宾语问题的讨论从1955年7月到1956年4月,历时近一年
讨论的焦点是究竟从结构形式出发确定主语宾语,还是从意义出发确定主语宾
语。最终肯定了形式与意义统一的原则,周祖谟、张志公、胡裕树、张斌、曹伯
韩各位先生都表达了相同或相似的看法:确定主语和宾语的范围必须同时顾及结
构和意义。
④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中专门谈到:“从语义
方面看,名词和动词之间,也就是事物和动作之间,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关系,绝
不限于施事和受事;主语和宾语不是相互对待的两种成分,主语是对谓语而言
宾语是对动语而言的。但是就句法成分来看,宾语和补语如何区分,状语的构成
材料的多样性的认识,也都依然存在复杂情况”。
至于单复句问题最直接的分歧就是汉语到底需不需要有单复句之分,虽然大
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区分,但是到现在为止都还存在不同的声音。单复句应该有区
分,但又没有明确界限;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直在继续。
其他语法现象的归类,在短语的结构类、句类、句型、句式中都有或多或少
的表现。归类不清是因为界限不清,界限不清是因为语法现象情况复杂。所以
现代汉语语法中便有了种种纠葛。
二、什么是现代汉语语法纠葛
这里所说的纠葛,主要就是指相邻的两个语法单位、或同一语法单位的不同
类别之间界限模糊,总有一些语法现象在归属上存在归类两难的复杂情况。
“纠葛”一词出现于语言研究领域,可见于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
(1981),他在书中第三章就提出“形音义的纠葛”,以说明存在于字中形音义
的错综复杂的情形。在语法研究领域中,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纠
①高名凯.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J].中国语文,1953(10)
②文炼,胡附.谈词的分类[J].中国语文,1954.
③中国语文编辑部编.划分词类的标准[J].汉语的词类问题[C].北京:中华书局,1956.
④吕冀平等.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M].北京:中华书局,1956.葛现象做出了或多或少、或点或面的描述和解释,只是没有叫做“纠葛”而已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中说,“由于汉语缺乏发达的形
态,许多语法现象就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
态’。”这里的中间状态就是本文所讨论的“归类两难”的表现之一。
黎千驹先生于2005年在《云梦学刊》第26卷第1期上发表论文《论现代汉
语语法单位及词类的模糊性》,将语义学中的模糊性概念带进了语法研究,指出
语法单位及词类划界中存在的“中间状态”,明确指出语法单位和词类在划分中
的模糊性。
1993年,邢福义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上发表论文《汉语复句与单句的
对立和纠结》,指出:“长期以来,人们为现代汉语的单复句界限问题所困扰,企
图找到把二者一刀两断的标准。”在《语法研究入门·复句》(2003)中也说到
“客观世界中,甲事物和乙事物往往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事实上,复句与单句
之间既有对立,又有纠结。”这里,邢先生把这种单复句之间难以划分清楚界限
的问题叫做“纠结”。
莫超老师在1999年发表于《甘肃高师学报》上的《汉语语法单位教学的难
点及其相应的办法》一文中也提到“汉语语法单位一般认为又四级:语素、词
短语和句子。在相邻语法单位之间总有一些‘两属’的语言现象,在最复杂的语
法单位——句子中更是存在着难以理顺的定义纠结。”
“中间状态”、“语法单位的模糊性”以及“纠结”,与本文所要讨论的现
代汉语语法纠葛现象一样,都是指各级语法单位之间出现的归类两难现象。划界
也好归类也罢,其实是一回事。正如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
中所说“摆问题自然摆的是实质性问题,纯粹名称问题不去纠缠,比如‘量词’
‘单位词’、‘单位名词’,就不值得争论。”但是当名称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影响
时,“也有不纯粹是名称问题的名称问题,比如‘短语’、‘词组’和‘结构’”,
就需要摆出来说清楚一些了。
三、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纠葛现象产生的原因
汉语语法之所以存在纠葛现象,究其根本,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汉语语法
研究的状况,二是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
第一,汉语语法研究状况导致汉语语法纠葛。
众所周知,汉语语法学是在西方研究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氏文
通》模仿拉丁语的语法体系,《新著国语文法》模仿英语语法体系,两位作者均以西方语法为蓝本给汉语语法浇铸了一层外壳。虽然之后的专家学者们开始逐渐
意识到这层外壳并不与汉语语法本身相贴合,但也只能是以这个并不合适的外壳
为坐标,不断地探索汉语语法的特点,做着进一步的修补工作,让这个外壳尽可
能地和汉语语法更贴合一些。
因此,无论是语法体系还是名称术语,都对《马氏文通》有着相当的保留和
继承。当汉语语法的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学者们便开始不断
地对某些名称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传统认识的影响和汉语语法现实
之间产生了差异,语素、字、词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复杂,短语和句子之间也
存在纠缠不清的现象,这就产生了汉语语法单位之间的纠葛。
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从相关语法单位的定义中也能够看出纠葛成因,因为
许多概念都是相互定义的。比如说到副词,一般都说大部分副词是用作状语的
而说到状语,又说状语可以由副词充当。这种状态也会造成汉语语法单位之间的
纠葛。
第二,汉语语法的特点。
关于汉语语法的特点,大家提出的观点和进行的讨论已经很多了。最基本的
特点有二,一是汉语是单音节语,二是汉语没有形态(说缺乏形态更为恰当)。
在进一步细化研究之后,目前已达成共识的汉语语法特点主要有:汉语词类跟句
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
基本上是一致的;汉语语法最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汉语中量词和语气
词的使用非常丰富。除此之外,汉语语法的特点还应包括:结构独特、灵活多变
注重意合。
②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缺乏形态。这是汉语最基本的语法特点,在三十年代就已逐渐明确。准确
地说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词类跟句法成分
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
本一致,所以汉语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所以划分词类就显得十分复杂,所以语
法单位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产生纠葛。
2.结构独特。和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主要表现在主谓结构和动补结构的独
特性上。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加进去语气词,可以停顿,比如“他上
学了——他啊,上学了”。主谓结构可以作谓语,构成主谓谓语句。
动补结构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谓语中心的后边跟着的不都是宾语,这和西方
①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②龚千炎.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J].语法研究入门[M].商务印书馆,2003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汉语语法里补语类型众多,许多时候和宾语一起出现
或是与宾语的形式相同,给人带来困扰。
其他比如存现句,方位短语做主语,而施事却出现在宾语位置上;再如兼语
句和连谓句,谓语出现多个谓词性成分。这些都是汉语语法所特有的现象。
3.灵活多变。汉语句子内部的次序比较灵活,可以改变其内部次序而不改变
句子的基本意思。比如:
a.我还没有看这本书。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
我这本书还没有看。
b.一面锦旗挂在墙上。
有一面锦旗挂在墙上。
墙上挂着一面锦旗。
c.仪仗队好威武啊!
好威武啊,仪仗队!
短语也可以改变语序,意思不变。比如:
a.方言调查——调查方言
b.又大又圆——又圆又大
c.很好——好得很
但更多的是意思发生了改变,比如:
a.内容丰富——丰富内容
b.后面的小孩——小孩的后面
c.好商量——商量好
d.语法传统——传统语法
意思不变,所以句式选择丰富多样,“一样话可以百样说”;意思变化,所
以汉语表达充满睿智,言外之意,随形而动,比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变与不变之间,就产生了语法现象的纠葛。
4.注重意合。汉语注重意合,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语言中词与词、句
与句的组合经常是凭借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纲要
(1946)中说“复合句里既有两个以上的句子形式,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时候是以
意会的,叫做‘意合法’,例如,‘你死了,我当和尚。’”
在汉语口语中,许多词语可以省略。(1)当上下文和情景确定时,名词、代词可以省略。比如:
a.“高兴了吧?”
“是啊,谢谢啦!”
b.她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个女儿。
(2)有时,“是”、“有”、“在”这几个动词可以省略。比如:
a.窗外一副繁华的街景。
b.老太太已经80岁了。
c.书啊,桌上呢。
(3)特别是意合法的使用,省略掉虚词。比如:
a.买不起别买。
b.没戴眼镜看不见。
c.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意合之后的语法形式不再具有所属语法单位的典型性。有的区别不大,比如
“她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个女儿”,主语承前省略,依然是一个复句;有的区别
明显,比如“窗外一副繁华的街景”,省略掉了“是”,谓语从谓词性短语变成
了名词性短语;还有的就为语法的研究带来了困扰,比如“没戴眼镜看不见”
省略了表示原因的关联词,从形式上看是单句,从逻辑语义上看则是复句,于是
就造成了语法现象的纠葛。
第二章语素,语素和词之间的纠葛现象
一、语素和词素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中,有一个与英语“morpheme”概念大体相当的概念,这
个概念在建立之初被叫做“字”,后来随着国外语言学理论的译介,被叫做“词
素”或者“语素”。这两个术语均是对“morpheme”的汉译。探讨究竟是“语
素”还是“词素”,不仅仅是两个不同术语的问题,而且表现出大家对这样一个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本身的范围和功能认识的不同,这对于进一步区分语素
和词是非常重要的。
“morpheme”一词出自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最早被译作“形素”,后起译名
是“词素”;在“词素”流行的同时,“语素”这个名称出现了,朱德熙先生和
❽ 如何写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浅析论文范文
很多教师认为语法教学不能和交际相结合,重视了语法,就无法让学生开口交流回;重视答了交际功能,语法讲解就不到位。其实不然。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方式使语法和交际相互依托。 1、 创设信息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法教学 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
❾ 大专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写英汉翻译、英语语法、英语教学等英语方面及国际贸易方面的论文
看你自己的兴复趣是什么制了
先在可以写的范围里找你感兴趣的,然后再在感兴趣的范围里找可以写的(有相关文献的,已经有先前研究过的,这样会比较容易找到理论支持),然后再进一步地缩小范围确定题目。
关键是不要太泛太大的题目,写不透的,不如找一个比较小比较准的切入点。
语言学不好写,纯翻译理论也不好写。如果是翻译类的话,建议写翻译里的文化比较或在某个专业领域的翻译
❿ 英语语法毕业论文选题怎么弄
纵观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史,语法教学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位
置。语法教学从建国后到60年代末,一直采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语法受到极大的推崇。随着外国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入和语法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发
现语法翻译教学法自身种种弊端,逐渐开始淡化语法教学,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稿)》中明确提出要求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观点,语法教学受到了严重的抨击。尤其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开始回避语法教学,只关注到学生
听、说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往,虽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语法知识薄弱,学生出口错误频繁、句子支离破碎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扭转忽视语法
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部在201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次课标改革将小学阶段应该教授的所有二级语法项目在
附录中明确列举出来。这就为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依据,教师可以以此为纲领,更好的把握小学语法教学的尺度。本研究从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入手,以三所小学高年级英语语法教学为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调查分析了当前小学课堂语法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语法教学地位认识不足;学生学习
兴趣不高,有畏难情绪;学生参与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忽视母语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不恰当纠错,造成学生挫败感。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原因分
析,认为造成语法难教难学主要有五个原因,分别为:语法教学方法理解狭隘,学生自身认知水平有限,教师自身缺乏理论学习,应试教育下的升学压力,汉语与英
语间的差异。最后,针对问题联系课堂实际,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及建议,如正确定位小学语法教学;加强教师自身理论学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采用
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牛津小学英语》课本列举了相应的教学案例,旨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对小学生英语学习有所帮
助,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语法教学有所参考和启发。
[1] 程燕芬. 图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快乐阅读.
2012(36)
[2] 黄明敏,吴金洪.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29)
[3] 汤敏敏.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的建构[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2(06)
[4] 苗承燕,刘咏梅. 第三学段学生汉语思维对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研究——基于武威市凉州区6所小学的调查[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5] 李泓. 新课标下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思考[J]. 小学时代(教师).
2011(11)
[6] 朱耀华. 对当前英语语法教学的一些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11(03)
[7] 吴莲萍,朱朝春. 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法”的分析与比较[J]. 科技信息.
2010(10)
[8] 张云辉,李尚一. 主要外语刊物语法教学文章综述(1997~2006)[J]. 山东外语教学.
2008(05)
[9] 王邦民. 英汉间的语法差异与联系[J]. 山东教育.
2008(14)
[10] 衡仁权. 国外语法教学研究的最新发展综述[J]. 外语界.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