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配价语法”等于“依存语法”吗
动词、形容词的“配价”是当今印欧语系语法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所谓“价”( valency) , 是借用化学中的“化合价”或“原子价”术语, 也译为“组配数限”, 也就是说这个动词、形容词或介系词支配哪些成分,这个成分位于第几格。
印欧语系的语言,尤其是像德语、俄语、希腊语等强屈折语言中的的“价”是借用化学中的“价”概念, 化学元素的化合价,它表示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化合价,最早把化学中的“价”引入语法研究中的是法国语言学家 Lucicen Tesniere( 特思尼耶尔) ,虽然法语因为没有格的变化,所以不是那么强调“价”的概念。
1953 年, 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在《结构句法概要》 Esquisse Dune Syntaxe Structu- Rale) 一书(中首次将配价概念系统地引入语法学, 并在《结构句法基础》Ele-(ments De syntaxe Structu- Rale)( 1959) 中做了进一步阐发。特思尼耶尔引进“价”这个概念, 主要是针对动词说的, 是为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 动词的“价”就决定于动词所支配的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的数目, 一个动词如果能支配一种性质的补足语, 那它就是一价动词, 一个动词如果能支配两种性质的补足语, 那它就是二价动词, 一个动词如果能支配三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中, 那它就是三价动词。
一、零价动词,不支配任何补足语,一般是无人称动词。
Оно рассветает.
Оно гремит.
二、一价动词,支配一个间接格。
Я читаю газету.
Студенты добились больших результатов.
Он учится русскому языку.
Мой дед был членом партии.
三、二价动词,支配两个间接格。
Я даю моему сыну новый компьютер.
Он называет меня Андреем.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Ⅱ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德语的配价语法!
简明扼要地说:
句子以动词为核心,其他的都成分都由它支配。
假如可以把某个动词看作是几价的动词,在句子中就必须有几个不同的补足语。补足语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说明语则是可有可无的成分。
例如:
Ich habe mir dort ein Buch gekauft.
habe...gekauft动词结构,ich主语补足语,mir第三格补足语,ein Buch第四格补足语,dort地点说明语。
由于传统的主谓宾(主格、属格、与格、宾格)及物不及物等说法无法准确表述德语等语言的语法,所以换一个角度,借用化合价的概念来表述语法。
例如:
1. Das gehoert mir. 按以前的角度,这里的动词是及物还是不及物呢,mir是不是宾语呢?
2. Es ist einen Meter gross. 这里的einen Meter叫宾格恐怕太勉强吧。
按配价语法:1. gehoeren支配第三格,或者说它有二价的用法(支配一个主语补足语和一个第三格补足语)就明确得多。2. sein可以支配一个形容词补足语(注意叫法),形容词要支配第四格。这样表述语法就科学得多。
以前的角度解析语法问题很多,不一一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