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使用导学案进行英语语法教学
进年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掀起了高潮,很多地方都有自己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总的来说都是围绕着“导学案”展开的。过去,我们教师备课都是自己备课,把备课的各个环节呈现在备课本中,上课都是用传统模式,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那样一步一步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但是高效课堂要求的却是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有了导学案的使用,而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显而易见,这对我们的教师要求又提高了,不仅要自己备课,还要通过导学案清楚明白的告诉学生该怎么样去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高效课堂教学上,导学案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引导作用的体现及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等,都离不开导学案的重要作用。
要想合理高效的使用导学案,首先就得明白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一种由教师编写,供学生上课使用的导学提纲,也是一种供学生使用的课堂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导学案为载
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引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的编写流程中包含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展示、探究提高、课堂检测等,在各环节设计和语言运用上突出“导”和“学”的作用。
其次要知道如何来设计英语导学案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英语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它要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提高,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适合学生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如何对难点进行突破或思考方向。对所学内容如何去思考,考虑知识点的思路是什么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同时导学案中还应包含所学内容的知识点的结构和关联知识点。导学案既不是练习题,也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导学案的关键是编制,一份好的导学案要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平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所以导学案的编制是重中之重。导学案的设计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所以导学案需要精心设计。从导学案的基本环节上来看,应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和展示、巩固检测这三个部分。
独学也可以叫做预习导学: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口头上让学生预习课文,让他们把不会的地方作个标记,重点的地方用
心地看一看。相信大多数老师都知道这样的“预习”基本上没有好的效果。所以导学案上设置的独学这一部分就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并且起到了很好的落实作用。在课前发下导学案,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有一个“老师”让他们知道该去预习什么地方,哪些知识点需要思考。当然预习部分的设置一定要注意以下一些现象:
(1)独学部分要有明确的自学任务、学习目标具体要求、完成的方式和学习指导。 既然是要求独学,难度就不能太大,而且要让学生有独自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2)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3)预习部分应精心设计,为课堂教学解决难点、重点做好铺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学群学和展示 :这部分是课堂的主要部分。对学群学部分是本节课的精髓,也是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而展示部分则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时间。一次展示或许对于学生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多次反复的展示给学生带来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于这一部分的设置一定要慎之又慎。
(1)要设计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程度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以此来引导学会看书,学会学习。
(2)在问题的设计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
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问题的设置应体现语言的应用。尽量把单词、短语、句子放在文章中,或者放在语境完整的上下文中来练习。导学案中应避免呈现孤立的单词、短语。
(4)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引导学生明白哪些内容只要自己看相关部分就能把握,那些内容应留意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展示部分不能一味的请优生,对于不爱展示自己的学生要给于机会和适当的鼓励。
巩固检测:如果说对学群学和展示是精髓,巩固检测也同样重要。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究竟能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从而灵活运用,是很关键的。
(1)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重视英语语法知识的运用。要有层次性,可设计一定数量的选做题,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2)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多引入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以及时代性强、与所学内容联系密切、难易适当、语言地道的英美国家的文章。
(3)作业练习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Ⅱ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新课程改革已提出改变传统语法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传授,淡化语法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淡化语法不等于不讲语法。所以我认为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
所谓意识,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能够自觉地以知识、概念、思想等观念形态在头脑中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并且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体现出人的主动性。而语法意识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实现对词和句表现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让我们看下面的实例: 三年级Unit 10补充习题
Listen and judge: 图片显示一纸盒牛奶,听力内容为 A: Some milk? B: Yes,please .
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认为是错的,理由是milk后面没有加s,我们所学的Some cakes \Some eggs 后面都有s 。这个孩子有可贵的语法意识,他已经注意到some后面是可数名词的复数这一语言形式。有些老师会认为三、四年级的孩子还小,语法对他们来说太深奥,就忽略语法意识的培养,其实不然,在此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的含义,some后面既可以加可数名词也可以加不可数名词,但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们感知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是有区别的,名词有单数与复数的区别。如果在孩子刚接触英语时不逐一渗透相应的语法知识,何时渗透呢?语法意识对指导儿童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 让语法教学充满生动性、交际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用概念话的语法术语,或更多的运用演绎法来开展儿童语法意识的培养并不恰当,这就要求我们利用课堂,更好的使用教材,让孩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运用演示、模仿、故事、对话和其他活动形式的教学方法,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实现对词和句的表现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3、运用归纳法,促进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来学习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可以使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轻松,从而激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师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使学生对某一语法现象理解更透彻,使语法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应用。如基数词变序数词的规则。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语法教学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这需要我们所有的英语老师不断的努力。
Ⅲ 英语语言学考英语语法吗
当然要考。“英语语言学”课程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课程的目标包括系统传授现代语言学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从事语言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英语语言学”课程由三个知识模块组成:理论启蒙、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理论启蒙模块内容涉及英语的词汇知识、语音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体知识、英语变体、英语学习策略等。基础理论模块由“英语语言学概论”执行,内容涉及语言的各种属性、语言学的学科知识、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语言习得等。研究方法模块通过介绍语言学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从事语言研究的本领,并直接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挂钩,
本课程的重点包括:1、语言学基础理论和概念;2、语言研究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难点包括:1、抽象概念的讲解;2、理论的具体应用。
采取的解决方法包括:积极探索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尝试运用研究性教学的教学路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编写课程电子教案,实施课程网络化,拓展课程教学资源,最终实现课程趣味性、系统性、自主性、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