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文语法与英语语法的区别
1、概念不同
英语语法是针对英语语言进行研究后,英语语法系统地版总结归纳出来的一系列权语言规则。
现代中文语法是对于现代中文内在的表达规则进行分析、整理和解释的理论。
2、词语不同
英语语法:名词(noun)是指人或事物的名称。代词(pronoun)用于代替名词等。数词表示数量或顺序等。分为基数词(cardinal number)和序数词(ordinal number)。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感叹词是用来表示说话时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词。
中文语法: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可能意愿及心理活动的词。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3、句子构成不同
英语中要求主谓一致,汉语中没有。在英语句子里,谓语受主语支配,其动词必须和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贰』 现代汉语是采用英语的语法吗
汉语与英语的区别相当大,但是依然有相似处可寻。就词类方面说,汉语与
英语有不少相同之处,汉语和英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和代词
等。但是词类的使用上还存在很大的不同。例如,汉语动词灵活,可单独使用,
可连续使用,也可叠用,而英语则不能重叠使用。另外,英语动词受人称、时态
等限制,词形也随之而发生变化。翻译时须视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如果在-一个
汉语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译成英语时,要么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要么加连接词使其成为并列成分,要么使动词变成其他形式,如名词、介词短语
等,有时也可省略某个动词。英译汉时则注意把这些句子变为拥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动词的句子。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名词,但是,英语名词词形随单复数发生变
化。汉语名词除..们”为标志的复数外,几乎所有单、复数的形式都是相同
的。英语里存在大量的冠词,而汉语却没有。英语的冠词通常分为定冠词和不定
冠词两种,分别用the, a或an表示。定冠词表示特指某事或某人。不定冠词表
示泛指。但是定冠词有时也可用来表示泛指。
汉语与英语在句子成分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汉语有主语、谓语、宾语、状
语、定语以及补语六大句子成分。英语中没有补语,汉语中补语所表示的意思英
语中放到状语里去了,英语中的表语所表达的意思汉语中用宾语来表示。从主语
方面来看,它们又存在不同。英语中有用there和it做主语来引导的句子,而汉
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再比如汉语中,我们有时把主语与宾语倒过来句子仍然成
立,十分灵活,而英语中主语和宾语不可互换。另外,英语多被动句,而现代汉
语多为主动句,被动句较少。在句子结构方面英语与汉语都存在无主句,即没有
主语的句子。但是相较而言,汉语中的无主句比英语中的无主句多得多,英语中
的句子结构较为完整。
汉语与英语在词序方面上的差别非常大。从语序方面讲,英语和汉语都采用
“主语+谓语+宾语”的排列顺序,但在运用时仍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例如:
1.英语的修饰语(如定语和状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出现在被修饰成分之前
或之后,如果修饰语是短语或分句则需要放在被修饰成分之后,而汉语的修饰语
无论是词,还是词组或分句都放在被修饰成分之前。
2.为了取得句子形式上的平衡,或是为了强调某个成分,英语中往往采用倒
装的办法,而汉语里则没有倒装的情况。
3.英语句常把判断性或结论性的部分放在句子的前面,汉语则放在句子的末
尾。
4.如果一个句子有几个并列词语,词义有轻重强弱之分,英语的排列顺序是
先轻后重,先弱后强,汉语则相反。
『叁』 总结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特别是与英语相比
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都经历过漫长的发展,都处于高度完善的状态,词汇分类非常相似,语句结构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从表面上看许多英语语言学理论应该适用于汉语语法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汉语语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因为汉语与英语相比在构词造句方面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差异。
例如,我们暂时认定英语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句子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认定这两个句子的结构都为SVOC,其中S为主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但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可能是因为本质不同而带来的不同之处。
第一,在英语语句结构中人群与其他事物一样,在主语结构中可以被任意划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而汉语则不同,人群一般都作为整体充当主语,在谓语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词来履行英语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职责。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不会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做主语,而用“我们大多——”、“我们当中多数人——”等结构代替。“我们当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这样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汉语语句。
第二,英语的动词有词形的变化,汉语的动词则没有。例如,在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相信”一词没有任何词形变化,因此我们单从这个句子来看可以认定“现在,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于“believed”为动词“believe”的过去形式,我们只能认定“过去,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因此,可以相信,汉语中的动词根本不具有许多英语中的动词在语言表达中担当的语法功能,所以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规则,甚至其他语法范畴中的某些规则、解析方法可能不适合于汉语语法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
第三,在英文句子中“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honest”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但在相应的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诚实”一词就不应该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因为那样会使汉语的语法规则复杂化。为了说明这一点,再取一个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that he was honest.”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虽然它也可以直译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把它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这是因为汉语具有一个英语语法根本不具有的语句特征,汉语的句子中可以没有动词而只有形容词,也就是说,汉语中只要有形容词便可以构成完整的句子,如“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一样,都是完整的句子。因此,既然汉语的语句具有这一特征,那么依据简化的原则,在汉语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和句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就应该具有同样的句法结构,其中“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都应视为完整的句子、相同的成分存在于各自的复杂句中,而且“他诚实”中的“诚实”一词是谓语成分,而不是宾补成分,“他”一词也应视为主语,而不是宾语。这样的解析才符合汉语的特点。相反,如果受英语句法解析模式过多的影响而认定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的“诚实”作为宾语“他”的补语,那么汉语语法就会因为英语的特点而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总而言之,在汉语中单独一个形容词就可以作为完整的谓语,就因为这个英语语句不具有的特征,完全可以把汉语中SVOC这样的句法结构变为“主语+动词+简单句”的句式而使汉语语法尽量简化。英语之所以具有SVOC的句式,是因为英语句子只有在存在动词的情况下才能被视为完整的句子。因此,英语具有SVOC的句式是适应了英语的特征,但汉语不具有这个特征,我们采用这种句式可能并不适合汉语自身的特点。
第四,最关键的是,如果我们用“S、V、O、C、A”这些句子成分为汉语句子做句法解析。那么有些句子我们将很难分析其句法结构。例如:
(1)老王太极拳打得特别好。
(2)我们中有一些人赞成你的看法。
在第1句中,我们把“老王”一词当作主语,那么“太极拳”一词应该是何种句子成分呢?在第2句中,如果“我们中”是状语,那么“有”和“赞成”哪一个是主要的动词呢?我们没有任何线索来判断,因为汉语的动词只有一种词形,也就是说,汉语的动词根本就没有原形和与之相区别的其他形式这一划分。如果认定“有”一词为第二句的主要的动词,那么第二句可能会出现两个主要的动词,因为动词“赞成”表达的是句子的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虽然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二者在组词造句上存在着许多本质上的重大区别,各自都有一些独有的句法特征,因此汉语句子的语法解析应以汉语自身特点为基础建立一套适合汉语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句法解析模式。
句法解析模式是任何一门语言语法学的重要学术领域,它往往包含和体现了一门语言与其他语言在许多语法范畴内的语法内容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这些不同之处往往也会造成不同语言,特别是在语言文字构成形态方面有重大区别的语言在句法解析模式有重大区别,甚至完全不同。
语法学几乎是所有语言语言学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是其他分支语言学科的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实质上是以其他分支语言学科的学术成果为基础进行学术研究而得到的,语法学的内容体现了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轨迹。
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门有重大区别的语言,不论是文字形态还是组词造句都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所有分支语言学科都必定有不同的内容,过多地受英语语言学学术成果的影响,特别是过多地受英语语法学,尤其是句法解析模式的影响,必将使汉语语法化的进程严重受阻,使汉语语法化的方向很难正确把握。
因此,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
『肆』 同英语相比,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英语是世界上所有语言中影响最大、研究最深入的,也是许多中国人从小就接触和学习的第二语言。我们对英语语法特点的熟悉掌握不亚于汉语。这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们的几个方面的具体比较来分析汉语的语法特点,一方面印证前人的成果,另一方面加深我们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理解。 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是汉语语法不可争辩的事实。这在英汉对比中表现最为突出。(一)英语的名词有单复数的用法,例如:shop—shops,house—houses,city-cities③,而汉语没有;(二)英语中名词的主格、宾格、所有格有特定的形式来表示,例如:I、me、my/he、him、his/Tom’s④,而汉语名词主格、宾格完全一样,所有格式最后面加“的”,没有明显的形式上的变化;(三)英语中用特地的形式来表示性、数一致,例如:We help him./She helps him.⑤而汉语不区别性、数;(四)英语用不同动词形式表示不同的时态。例如:I will go out./I went out just now.⑥汉语动词没有这种形势变化;(五)英语的比较级、最高级用给形容词加-er,est来构成,汉语采用介词、程度副词来构成,形容词没有形式上的变化。这种汉语没有,英语有的形式变化很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举例。当然,我们常常把汉语中的“重叠”,“老、小、子、儿”等视为前后缀,把助词“着、了、过”以及表复数的“们”看作是汉语的广义形态那样具有强制性,所以我们说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正因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要表达特定的语法意义,主要依靠次序和虚词。我们可以通过英汉实例比较来看汉语这一语法特点。(一)例如:“她很不好。”“她不很好。⑦”“不”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而在英语中由于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可以不依靠词序表达语法意义,例如:Standing at the top of the hill,we can see the whole city./We cansee the whole city,standing at the top of the hill.⑧尽管词序不同,两句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所用虚词不同,语法关系自然不同,在“我吃着香蕉”,“我吃了香蕉”中,“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由于虚词“着”与“了”的不同,语法意义也不相同。英语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主要依靠形态变化,我们可将上述两个句子译成英语“I am eating the banana.”“Ihave eaten the banana.”⑨,两种不同的语法意义是由动词的不同形态表示出来的。 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有数词修饰名词的时候,中间必须有量词,组成数量短语,修饰或限定名词。此外,汉语有语气词,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种种语气。这两个语法特点都是汉语有而英语没有的。汉语中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也往往不同,例如:“一个人”、“一头牛”、“一支笔”、“一片叶子”、“一本书”⑩,除了这些,根据名词的不同还有很多不同的搭配,而且现代汉语除了传统的量词之外,还可以随时借用动词、名词做量词,例如:“一丝白发”、“一抹阳光”、“几缕情思”、“一线希望”⑾等。但是这些量词只是动词、名词的活用,在英语中也存在这种活用现象,例如:a glass of water,four cups of tea,⑿因此我们不能把临时的活用看作是真正的量词,英语没有量词,表示数量时考的是词形的变化,例如:a pen,two pens.⒀汉语的数量短语也常常跟在动词后面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例如:“走一趟”,“吃一顿”,英语没有这种语法特点。语气词也是汉语独有的,表示陈述语气的有“的”“了”,表示疑问语气的有“吗”“呢”,表示祈使语气的有“吧”,表示感叹语气的有“啊”,例如:“你出去玩了吗?”“多美啊!”“他呢?”“你跟我来吧!”“知道
了!”⒁英语没有这些语气词,他表示语气靠的是语调,所以许多来自英语国家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常常被语气词搞得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用,要么用错,要么忘记用。 英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对应很整齐,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作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作状语,每一类词都必须出现在自己该出现的位置上,不能够随便越位去充当其他句法成分,要想充当其他句法成分,必须通过构词法手段,改变自身的形态,使自己具有某类词的性质,例如:He reads a book./the reading room.⒂“read”是一个动词,当它作定语时,它必须加-ing,变成另外一种形式。汉语则不然,它的某一类词往往可以作多种句法成分,词形和词性不发生变化,例如:“她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人人喜欢漂亮。”“漂亮是每个女孩子追求的目标。⒃”“漂亮”是一个形容词,但它却既能做定语,又能作宾语,还能作主语,词形不变,它具有多种功能。可见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词组成词组,词和词组组成句子,都有诸位、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例如词组“阳光灿烂”和句子“我爱大自然”都是主谓结构。词组加上表示语气的标点就可以构成一个句子。而且汉语词的构造也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例如词“心酸”也是主谓结构。英语句子的谓语部分必须由限定式动词充当,包孕在句子中的子句也可以像独立的句子一样由限定式的动词作谓语,但词组则不用限定式动词,即句子和子句的构造原则不同于词组的构造原则。例如:Arriving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the workers set down to work at once./Surrounded by a group of boys,the teacher walked into theclassroom.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个句子前半部分的词组构造原则不同于后半部分句子的构造原则。特别值得提及的一点是,主谓结构可以做谓语是汉语语法一个明显的特点,英语中没有这种可能,主谓结构只能是句子,显然这源于英语词组、句子构造原则的不一致。 通过英汉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几个方面的明显差别,也加深了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目前,汉语语法的研究更加深入,理论、方法呈现多元化,研究的领域也不断得到扩展。汉语的语法特点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开掘出更多的“宝藏”。
『伍』 与英语相比,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有哪些
中文可以不要主语也是一句话,可英语不行
英语永远要把时间,地点放在句子的最后说,汉语就不需要
『陆』 现代汉语语法是英语来的吗
汉语本身最初并没有自己的语法著作,但是在长期的约定俗成使用中,也形成了语法规则。到了清代末期,马建忠著《文通》,后称《马氏文通》,这本著作开建了中国的语法学。该书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把西方的语法学成功地引进中国,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结合汉语的特点,创建了汉语的语法体系。
而现代汉语语法学又是从古汉语语法学脱胎而来,因此可以说,现代汉语语法学系统是借鉴了拉丁语的语法学,但并不局限于英语语法学。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现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学是不同的概念,现代汉语语法是现代汉语的结构规范,没有现代汉语语法学,人们也在遵循着语法的很多规则。而现代汉语语法学,是对现代汉语语法现象加以归纳整理形成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语法。
因此,科学地讲,现代汉语语法学了西方语言,而现代汉语语法是汉语本身的构成要素,并不是“舶来品”。
『柒』 现代汉语与英语语法的异同点
这个问法太大复了,没有办法制回答,只能归纳一些现代汉语语法上的一些特点,
比如说,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形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如英语中第三人称作主语,谓语要加s;
在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这和英语也是不同的;
还有,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比如说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可以作定语,名词主要作主语和宾语,而在英语当中,名词主要作主语和宾语,形容词主要作定语,基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另外,汉语中量词和语气词丰富,英语显然比不了。
这些都只是从大的方面看,归纳的也不全,如果分析得更细的话,那应该是说不完的。
『捌』 与英语相比,现代汉语语法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现代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般不通过形态变化来表示特定的语法范畴(如性、数、体、时、态、格等)。例如:汉语的“他”不论做主语、宾语还是定语,形式上都不会发生变化,但英语中的“他”却分别有“he”、“him”、“his”三种形式。
第二,现代汉语运用虚词表达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例如:汉语的“吃饭”是述宾短语,“吃的饭”是偏正短语;“吃着饭”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吃了饭”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在英语里,词性和时态往往都是通过形态变化来体现的,并不借助虚词;如果变换虚词,改变的大多是语义,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例如:“in
the
air”指“在空中”,“onthe
air”则指“在广播中”。
第三,现代汉语的词、短语、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例如:词“头疼”、短语“身体好”和句子“他身体好”都是主谓结构。但在英语中,词、短语、句子的结构方式却各不相同:词性随形态变化而变化;短语和句型在结构上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汉语的“骑车”,在英语中可以用述宾短语表达“ride
bike”(充当谓语),也可以用介词短语表达“by
bike”,如果做主语,就要表达为“to
ride
a
bike”或“riding
a
bike”。
第四,现代汉语语序灵活,与语法结构、语法意义关系密切。由于现代汉语的词、短语、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一旦组合关系发生改变,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也会随之改变。例如:“总结经验”和“经验总结”前者是述宾短语,后者是主谓短语。英语的短语属于固定搭配,语序不能随意变化。例如:“beautiful
girl”不能说成“girl
beautiful”,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第五,现代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复杂。英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有简单的对应关系,一般说来,名词做主语、宾语或定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做定语,副词做状语。但汉语的词类主要是通过语法功能来判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汉语的“学习”属于动词,既可以做述语“学习文化”,也可以做主语“学习要下苦工夫”,还可以做宾语“喜欢学习”。
第六,现代汉语的语气词丰富,可以表达丰富的语法意义。例如:汉语的“了”、“吗”、“呢”、“嘛”、“吧”、“的”都是语气词,各自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相比之下,英语的语气大多借助语调来实现,陈述句一般为降调,疑问句一般用升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