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语论文本科段的急需~
英语动词名词化认知功能探讨
摘要:名词化是英语的一种常见语言现象。通过名词化,一个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具有双重、乃至多重的语
义特征。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出发,探讨名词化的认知特点和理据,进一步揭示其功能和应用。
关键词:名词化;认知;功能
所谓的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
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
过程。”(克里斯托尔,2000)而动词名词化指的是用名词来表达
原属动词所表达的概念,其过程就是动作逐步从动态静化为
抽象概念,甚至涉及到与该动作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过程。这样
经过名词化,一致式小句中的过程就变成了隐喻式中的事物。
例如:They danced on the board.
They did a dance on the board.
那么,名词化过程中的词类变化是任意的,还是有理据
的?为什么人们可以理解这种变化后的词类?名词化后的词是
怎样获得意义的?对这些问题,不同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主要对动词名词化进行
分析,并试图通过分析来探寻这种语言现象的语义理据。
一、动词名词化的认知依据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观察和研究认知的窗口。语法结
构调整和转换的深层动因在于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知、
认知途径、识解方式、心智框架。
(一)认知语法的基本论点
认知语法的基本出发点是:语言表达基于人们对外界现
实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语法结构取决于人们的认知系统
和语义结构。因此,要揭示动词名词化这一语言现象,除了对
其句法转变这一现象进行研究,还要从人的认知规律上寻求
更深层次的解释。
从另外一方面说,对于同一事件,我们可以选取不同的词
语、采取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这是因为在描述某一实体或情景
时,人们会选择不同的注意焦点、突显部分和视角,并在大脑
中形成不同的意象,以便去理解和把握某一感知到的事物和
场景。任何一个表达式都在相关认知域之上形成的一个意象(
image)。认知域可以是一个基本的知觉或概念,也可以是一个
复杂的知识系统,任何概念或知识系统都可以是一个认知域。
意象的形成由于受到识解操作方式如详略度(Specificity)、辖域
(Scope)、背景(Background)、视角(Perspective)、突显(Prominence)
的影响而变化。
(二)动词和名词的认知特点
Langacker(2005)根据突显侧面把词汇分为两大类:事体
(Thing)和关系(Relation)。他认为,名词明显地指向事体本身,可
定义为勾画事体,突显个体、事件、抽象关系,有三维空间的“东
西”(Thing)等。名词强调整体扫描(summary scanning),即对一个
事件从宏观上作整体性扫描,事体被视作一个整体或一个完形
(格式塔),扫描结束后,事体各方面信息的被整合起来,各个位
置被映射入一个完整的画面,侧重于扫描的整体效果。名词所
勾画的事体在我们的经验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实体而存在的。
而动词被定义为勾画动作、过程、特征、关系等,突显一维时间
过程关系或者动作性,是一种过程扫描(sequential scanning),即
人们依照一定的顺序对事体进行扫描,信息按事件的各个连续
阶段进行整合,侧重于扫描过程及可感知事件在各个阶段的变
化,类似于电影、录像的工作程序。
1.英语名词词性的认知分析。我们知道,英语由于其特有
的历史原因,在形成过程中,并非每个名词都严格按性、数、格
特征来执行(例如有的词只有性的变化,没有数的变化或格的
变化)。在考察名词的特征时,我们可以从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
出发,从意义和功能看英语名词的典型性。英语中,名词有很
多不同的种类,在普通名词中有一些名词表示的是单独的个
体,例如“apple”;而“flood”表示的物体虽然在自然状态下没有
界限,但可以和数量词以及表容器的词连用;“training”这类词
就不能和数词连用,但可以受定语修饰。根据这些特征,我们
可以将英语名词的特征大致总结为:(a)表示空间中的离散个
体;(b)可以受数词或量词的修饰;(c)可以受定语的修饰;(d)可
以在句中作主语和宾语。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d)是做名
词应该满足的基本条件,由(d)到(a),限制条件渐渐严格。(a)是做
名词的最高条件,具有特征(a)的名词一定具有其他几项特征,
是最典型的名词;具有特征(b)但不具有特征(a)的典型性次之;
只具有特征(d)的名词可以认为是非典型名词。由于人类行为
的经济省力原则,人们在判定词性过程中,总是试着将该类词
最典型、最直观的特点用上,而且各个层次的名词都应该具有
一个特点即有界化。有界化可以在现实世界中依靠容器进行,
也可以在抽象世界中依靠思维进行,所以名词的典型性强弱与
思维使事物有界化而所做的努力大小有关。由于使具体名词
有界所作的努力小于抽象名词,具体名词词性的典型性自然强
于抽象名词。
2.动词词性的认知分析。英语动词词性的认知分析问题要
相对复杂一些,因为动作存在的基础是时间,而时间是会消逝
的,留下的只是动作的结果和伴随它的一些相关事物,所以动作通常难以像事物一样分为不同的类别,不能明确归纳出如
名词那样的等级特征。而且英语动词是以单个独立词形式存
在的,动词内部没有句法关系,而意义又不能成为判定动词典
型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英语动词词性的典型性不明显。
(三)动词名词化的认知特征
动名词和动词派生名词是名词化的主要手段。两者虽然
都是名词,突显的是一件事情,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在详略度
上略有不同。认知语法认为,同一情形可以用不同详细程度的
词或句子来描述,形成描述同一情形的不同详细程度的语言
连续体,比如:do>break>shatter>completely shatter,从详略
程度上而言,do最粗略,而completely shatter在动作的描写和
刻画上最详细。凡动作都具有时体特征,时是指动作的时间占
有性质,体则是动作的运动状态。动作在名词化时,其时体意
义也相应发生变化,其情形也就如同镜头的推近或拉远,所不
同的是,动词名词化时所体现的是时间距离的推近或拉远而
非空间距离。换句话说,使用动名词,认知者突出动作的内在
过程,看不到动作的终点。相反,使用动词派生名词,认知者所
突出的是一个有时间终点的动作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动名
词的详细度要高于动词派生名词。
二、动词名词化的功能分析
动词名词化可以实现不同的句法功能。作为名词,它可以
在句中担当主语、宾语、表语等成分;因为其动词的本源,名词
化的动词又可以通过扩张使其拥有逻辑上的主语、宾语或状
语,保留某些动词的特征。例如:
Would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door?
此例中,opening在句中做宾语,但它同时又拥有自己的宾
语the door,集名词与动词的特征于一身。
除了句法功能外,动词的名词化还具有众多的应用功能。
一是通过重新范畴化,使原本动态的过程变为静态,为人们认
识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二是通过名词化,隐喻式中所含的单
词总数一般少于一致式,但信息量基本不变。因此名词化具有
浓缩信息、增加小句信息量的功能,从而可以大量地应用在科
技广告文体中。
三、动词的名词化总体评价
对于动词名词化的表达是好是坏,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
答案。实质上,动词名词化的表达弊益皆有。
(一)动词名词化的“益”
1.便于抽象信息处理,增强客观性。动词名词化有利于表
达客观真理和客观事实。动词的一致式通常体现过程,有自己
的参与者,有时还带有环境。名词化后,动词体现的过程变为
另一过程中的参与者,原过程中的参与者常被省略,从而使语
篇显得更客观。
2.促使语篇简洁化。名词词组的特性之一就是其信息的密
集性。动词名词化可使语篇更简洁、更紧凑。表示过程的动词
后,原来的简单小句被“打包”成词组,或两三个小句被“打包”
成一个小句,词汇密度增加,用词量减少。因此,在信息量相同
的情况下,名词化的表达法往往比一致式更简洁。
3.适应语篇功能变体。英语的名词化程度与文体的正式程
度密切相关。动词的名词化程度越高就越抽象,越正式,越书
面化。动词名词化促使语篇功能变得正式。
4.语篇内部之间的过渡或衔接。动词名词化不仅在语篇的
信息结构中举足轻重,而且也和其它语法或词汇衔接手段一
样,对语篇的连贯、流畅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动词名词化在
英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主要是通过建立“主位—述位”衔接而
实现的。
5.适应表达需要。动词名词化会使语义模糊,然而语义模
糊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掩饰交际者含混或真实的思想,以迎合
某种表达的特定需要。
(二)动词名词化的“弊”
虽然动词名词化具有以上的优点,但也有一些“美中不足”,
其主要原因在于名词化手段转换而来的词多为抽象名词,使语
篇信息密度急剧增大,语义关系经常出现歧义,让人难以理解
甚至发生误解。有时,如果某一篇文章十分复杂抽象,很大可
能就是其中的抽象名词用得太多,特别是名词化动词,例如以
“-tion,-ment,-ence”等结尾的词。动词的名词化形式在语法上
或事实上虽然可能是对的,但其语义表达模糊,因而在学习过
程中,远没有具体的动词或形容词那样生动形象,易于学习。
因而现在,不少文体学家主张根据交际需要,使用具体与抽象
相结合的词才是最佳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
面,就是避免滥用名词化。也就是说,在英语中有些地方的名
词化是不可取的,最好用动词形式。通过研究可知,不可滥用
的动词名词化主要有:第一,空泛意义的谓语动词不能名词化。
即具体而实在内容的动词才能名词化,因为名词化后果是“物
化”状态;第二,多个名词化不能连用,必须将其中之一变为动
词。这主要是出于结构布局或平衡的考虑。
参考文献:
[1]何星,孙金华.识解操作与名动互转[J].外语研究,2007(2).
[2]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克里斯托尔·戴维.现代语言学词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00.
[4]刘国辉,余谓深.英语名词化的“功过”论辩及其在语篇运用
中的量化考察[J].外语教学,2007(1).
[5]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谢金荣.从认知角度分析英语名词化现象[J].西南政法大学
学报,2006(2).
B. 陈香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
陈香兰,山西人、博士后、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学术带头人。 理论语言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理事
全国语用学研究会会员
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会员
国际专题研究组 成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重点基地研究员
全国创新英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西南大学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 2012.2---今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者
2006.10—2008.9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
2003.9— 2006.7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
1997.9— 2001.9 辽宁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硕士
1994.9— 1996.7 山西省教育学院外语系学士
1980.9---1983.7山西省忻州师专英语系学习 2008.9---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2006.10—2008.9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
1996.7--2003.7 忻州师院外语系 1.计算机英语教材与普通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语块对比分析(CSSCI).《外语界》2012,(1)
2.商务话语建构模式探讨 (CSSCI). 《外语教学》2011,(2).
3.“的”字结构的语块构式观与转喻源域类型(CSSCI). 《外国语》2011,(5).
4.Metonymy Matrix Domain and Multiple Formations In Indirect Speech Act in Benczes, Reka, Antonio Barcelona Sánchez & Francisco J. Ruiz de Mendoza Ibá ez (eds.), What is Metonymy An Attempt at Building a Consensus View on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Notion of Metonym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forthcoming. 2011,(1).
5.感受质”和“感受意”(CSSCI).《现代外语》2010,(6).
6.从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NEAT)看《标准》的执行情况——基于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NEAT)的效度研究《英语考试研究》2010,(3).
7.加强学校科研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现代中小学英语》2010,(6).
8. 商务广告制作的共性探讨 《商务外语研究》2010, (2).
9.“的”字结构的语块构式观与转喻源域类型《语言语块研究在中国的进展》2010, (11)
10.《商务外语研究》与商务外语学科建设《商务外语研究》2010,(1).
11.“的”字结构的构式观与转喻思维属性特点(CSSCI).《外语研究》2010,(5).
12.感受质”和“感受意”(CSSCI).《现代外语》2010,(6)
13.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工具价值 (CSSCI). 《外语学刊》2010,(6).
14.构式与语境:What’s X doing Y 构式的转喻限制性因素探讨(CSSCI).《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2) .
15.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多域操作. (CSSCI). 《外语学刊》2009,3).
16.转喻与语篇:伏应与转喻思维. (CSSCI).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5).
17.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在中国的进展. (CSSCI). 《外国语》2009,(6).
18.认知语言学研究面临思维方式和认识工具的巨大变革. (CSSCI). 《中国外语》2009, (5).
19.“事实”胜于“雄辩”吗?(CSSCI). 《外语电化教学》2009,(5).
20.认知语言学构式观. (CSSCI). 《重庆大学学报》2009,(2).
21. NEAT试题之效标特质研究.《英语考试研究》2009,(2).
22.转喻矩阵域观. (CSSCI). 《外国语》2008,(2).
23.间接言语行为类型转换与转喻. (CSSCI).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
24.高层转喻研究. (CSSCI). 《外语教学》2008,(6).
25.转喻思维的多样性. (CSSCI). 《外语学刊》2008,(6).
26.异形回指和联想回指理解的转喻动机. (CSSCI).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2).
27.仿拟理解与转喻思维的异同. (CSSCI). 《外语学刊》2007,(5).
28.从认知因素的重视程度纵览语用推理研究. (CSSCI). 《外语研究》2007,(5).
29.第十届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在波兰. (CSSCI).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30.转喻的普遍性.《太原大学学报》2007,(4).
31.转喻概念映射之意义释解.《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7,(3).
32.初中英语教材评析与选用建议.《中小学英语教育》2006, (4).
33.转喻:从“辞格”到认知研究的回顾. (CSSCI).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
34.《转喻、语法与交际》评介. (CSSCI). 《现代外语》2005, (4).
35.索绪尔与结构主义形成.《太原大学学报》2005, (2).
36.功能主义研究概说. (CSSCI). 《外语研究》2004, (5).
37.衔接与连贯.《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8. Improving Writing by Combining Reading.《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 .
39.语言哲学对迷信的阐释.《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2).
40.《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述者与名义听众.《牡丹江学院学报》2002,(4).
41. Bickerton线下思维及其理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4) .
42. How to Treat Mistakes in EFL Class.《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1) . 1.专著.《高层转喻与语言表达》北京大学出版社. 待出版.
2.专著.《转喻与语用推理》待出版.
3.副主编.《高一英语同步注释精讲精练》必修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8).
4.副主编.《高一英语同步注释精讲精练》必修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8).
5.副主编.《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项复习指导》.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2. (6).
6. 主编.《轻巧夺冠3+x高考英语复习指导》.九州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 2002. (8).
7. 参编.《高考英语听力》.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1. (10). 1.主持国家人文社科项目:“英汉语法中的高层转喻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1BYY010 .
2.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2批)项目:转喻与语法。
3.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语言中的高层转喻思维机制研究。项目号:09YJA740022.
4.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0年度规划项目:“商务话语名物化的语料库考察及批评话语分析”.
5.主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商务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基于语料库方法”(项目批准号:12YJC740092).
6.主研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转喻视角下特殊结果句式识解的构式研究》”(批准号:12YJC740022)
7.主持商务英语国家教学团队项目:商务英语认知研究与课程改革。课题编号:09YYJN08.
8.主持山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衔接与高级英语阅读.
9.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资助金项目:
学习者的认知心理机制与基础英语教学。课题编号:JJWYYB2006033.
10.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资助金项目
重点课题子课题: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NEAT)研究。课题编号:
JJWYZD2006010.
1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资助金项目
重点课题子课题:NEAT试题效度研究。课题编号:JJWYZD2006010.
1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资助金项目
重点课题子课题:测试(NEAT)信度研究。课题编号:JJWYZD2006010.
13.主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进教师科研启动项目:转喻与间接言语行为。课题编号:08QD18
14.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度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商务英语的变迁与发展。项目编号:x09017
15. 2009. 9.主持(第二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NEAT)研究的子课题:NEAT成绩测试研究.课题编号:JJWYZD2009006. (立项时间2009.9.5,完成时间2010.4.1 )
16. 200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级重点基地项目:商务语言学。 项目号:2009005。0.5万。商务语言研究的价值
吉林省歌舞剧院艺术总监陈香兰
陈香兰,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歌舞剧院艺术学校教授、国家一级编导、吉林省歌舞剧院艺术总监。毕业于朝鲜平壤国立艺术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历任吉林省歌舞剧院演员、副团长,吉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第五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第七次第八次舞蹈家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舞蹈比赛评委,,政协吉林省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委员,吉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吉林省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吉林省海外联谊会理事,东北朝鲜族舞蹈编导学会副会长。
曾受吉林省政府奖励,获吉林英才奖,获吉林省德艺双馨舞蹈家称号,获吉林省世纪艺术金奖,获爱国奉献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创编:两部大型舞剧及百余个舞蹈作品,担任我省第一部自编自演的大型舞剧《人参女》总编导,获首届文华奖,新剧目奖,获省长白山文艺奖;担任大型舞剧《长白山天池的传说》总编导,获首届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五项优秀奖,并获省长白山文艺奖;编导的的朝鲜族群舞《宝石姑娘》获国庆30周年文艺汇演二等奖;编导并表演的三人舞蹈《节日的金钹》获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编导二等奖;群舞《春意正浓》、《山里妹子》、《花棍舞》均获省级创作一等奖;担任第六届全国冬运会开幕式表演总导演;第13届哈尔滨冰雪节开幕式演出舞蹈总监;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编导、分场总导演;多次担任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至办的综合性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
论著:主编《吉林省五十年文艺作品选舞蹈卷》。曾在国家级和省级舞蹈刊物上发表论文《试论朝鲜族舞蹈的呼吸》、《继承与发展》、《发人深省的路》、《深入生活的反思》和《日本舞蹈演员的境况》等数篇论文。
教学:多年来一直从事舞蹈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用高超的技艺和爱心,在近十年来,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舞蹈人才到全国各文艺团体任演员、编导工作,有的还在一些艺术院校、艺术馆担任教学工作。
C. 语法规则具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2、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3、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4、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 英语从三年级学到初二的语法还有结构式~
你的状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英语单词记忆不清楚,看到试卷上的英语单词,好像见过,但是记不得它的汉语意思。
2,英语语法不明,老师在讲解语法的时候,你根本就是听不懂,看不清,不会用。
3,对英语的学习恐惧和考试的紧张。
4,英语学习的无序无方法化。
建议:1,对英语中的一些重点语法,重点的短语和结构死记硬背,然后在试卷中找出是如何考察的,学会如何使用,如何造句。如果英语语法不会造句,不会做题(考试本是就是对语法结构的考察),那么学习会非常吃力,费力不讨好。
2,要学会在边记单词,边使用的习惯,尽量使用语法,不是空泛的记忆语法,这样会有成就感。比如。eat.动词,你就可以:我吃苹果。i eat apple,然后逐渐找出错误,可数名词前面要加冠词。i eat an apple. i ate an apple yesterday.
3,英语语法是语言结构体系,如果不会的话, 记单词就会很难,阅读和完形填空就会完全无从着手,作文更是不会。
4, 要学会多问,吧学会的词汇,短语,结构,重点语法,慢慢的使用,错了要问, 不管问多少次,知道搞懂为止。
5, 要搞清楚英语的很多符号。n是名词,vt是及物动词。vi 是不及物动词。adj 是形容词,adv是副词。等等, 英语词典上都有,记单词的时候要知道, 不仅仅是英语汉语意思的相对。
6,要搞清楚各个词性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和汉语有点相似。名词作主语。动词作谓语。形容词作定语或表语。副词做状语。
7,力争入门,入门的关键就是上完课以后,知道学了什么东西,怎么使用来造句,如果不是,那么还没有入门。
8,初中的英语语法是浅显的,你只要在网上输入,初中英语语法,就会出来一堆,下载一个,
我个人觉得还是靠正确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充分的练习,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