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考研英語一和英語二的大綱詞彙有沒有區別,能不能
區別不大,英語(一)有5%超綱詞彙,英語二沒有。還有英語二翻譯是15分,英語一10,而寫作英語二25分,英語一30分;英語一50分相當於英語二60分左右。
㈡ 考研英語二和英語一大綱詞彙一樣嗎
㈢ 2021考研英語大綱新增詞彙
詞彙
(1)詞彙量:大約5500個詞彙及相關片語(大綱附錄)。
(2)掌握程度:①詞義關系:同義回詞、近義詞、反義詞等;②搭配答關系:動詞與介詞、形容詞與介詞、形容詞與名詞等;③詞彙生成的基本知識:詞源、詞根、詞綴等;④根據語境、句子結構或上下文理解非常用詞的詞義。
(3)備考建議:考研英語的試題中熟詞僻義、同義替換、同根詞的詞形變換常常會成為考點。因此,考生們在復習詞彙時,既要熟記大綱詞彙的詞形、詞性、詞義,又要注重比較學習詞義相同、相近、相反的詞彙,以及詞彙之間的搭配用法,同時還要了解常見的詞根詞綴。新東方在線董仲蠡老師強調“詞本無意,意由境生”,建議大家注重在做題的過程中,培養結合上下文語境及句子結構推測生詞詞義的能力。
㈣ 考研英語,英語一和英語二的大綱單詞是一樣的嗎
基本一樣,英語二隻是體型設計比較簡單,單詞量要求差不多的
㈤ 2021全國研究生英語一單詞大綱可以用往年的嗎
可以的。大綱已經連續十年沒有發生較大改動。
考研大綱什麼時候發布
首先看看近五年考研考研大綱公布時間
2019年考研大綱公布時間 2019年7月13日
2018年考研大綱公布時間 2018年9月15日
2017年考研大綱公布時間 2016年8月26日
2016年考研大綱公布時間 2015年9月18日
2015年考研大綱公布時間 2014年9月13日
根據歷年考研大綱的公布時間,2020年考研大綱更傾向於在今年9月初或9月中旬以前發布。
一、考研大綱能獲取哪些信息
考研大綱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編寫的唯一權威考研指南。它對當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公共課考試的試卷結構、考試范圍、要求、形式等做出明確說明,可以說直接決定了試卷內容。
就統考科目來說,出題人的唯一出題依據就是大綱,因此,要想把握出題人的心思,找准考研出題的核心命脈,必須認准大綱。如果考試形式、結構、題型發生了改變,那復習策略必將大大調整。可謂是接下來如何進行考研復習的「風向標」。
二、考研大綱發布後該如何復習
考研大綱發布不僅是考點的變化,更帶有時間節點的含義,每年大綱發布之時,就意味著同學們前期一輪復習接近尾聲。此時,同學們對各科的知識點及重難點也有所把握,拿到新大綱之後,要對其仔細閱讀,看看有沒有讓自己感覺不熟悉的內容,做標記;另外也要對自己的知識體系重新梳理,做到宏觀把握。
政治
每年考研大綱發布後,影響最大的就是政治,尤其對考查知識內容的增刪,在考研政治上表現的尤為明顯,幾乎每年都會根據時局和熱點對考試內容做出相應調整,而這些調整之處,恰恰就是重點所在,也是考試的高頻考點,值得每一位同學細心留意、重點分析。
復習攻略
這階段主要任務就是對照新舊大綱,看看新舊大綱之間有哪些變化,新大綱做出了哪些調整,增加了哪些知識點,刪掉了哪些知識點,尤其對於馬原大綱,每年的變動相對較大,同學們一定要看清楚,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對於新增的考點,一定要重點復習。
英語
每年的考研英語大綱只在局部會有微調,比如像一些單詞的變化,其它的一些內容一般不影響。主要就是結合新大綱,把握命題趨勢和規律。英語大綱對於同學們的導向性不像政治那麼明顯,可以像往常一樣按部就班的復習,但要重視真題。
復習攻略
大綱發布之後,在積累單詞和語法的同時,也要加強對真題的訓練。做真題起碼不少於三遍,尤其閱讀理解,不但要對文章內容熟練翻譯,而且要對其中出現的引申詞彙,長難句以及文章結構,問題設置與陷阱重點分析。對於翻譯寫作,也要提前准備,提現多做練習,積累素材。
數學
近幾年考研數學大綱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僅僅是論述上的差別。大綱出來後,同學們要深入強化大綱中的重點知識,通過大量的習題進行鞏固,從而達到對知識點的熟練運用。
復習攻略
重視歷年試題的強化訓練,也不忘回歸課本。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1.重視基礎內容
考研數學23道題目,70%的題目都是基礎題。同學們一定通過做題來鞏固加深對一些基本概念(如極限連續間斷、可導可微可積等)、基本理論(性質定理准則)和基本方法(如洛必達求極限,微分方程的求解等)的認識。
2.提高解題熟練度
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思路要清晰。其二計算要過關。考研數學最起碼有60%的題目是計算題,即使思路明確,算不對也是白乾。有的同學一看題目,覺得簡單,不動筆計算,一看答案,思路和自己一致就過了,這里提醒大家,切勿眼高手低,多少考研過來人的慘痛教訓。
3.做好知識點總結
每做一道題目,也是要從兩方面分析,其一,思考這道題考察的知識點是什麼,同類型的題又是怎麼考察的。其二,通過做題目,對知識點有沒有更深的了解,解題思路和技巧上有沒有提升。切忌為了做題而做題,忘了做題的目的,通過做題,是要提高我們的知識層次和解題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