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嬰兒早教
1、平時和寶寶多說話,多用簡單易懂的陳述句,暫時少用太復雜的嘮叨語氣或者疑問句等等,那些句子寶寶大一點才能明白。 2、用第三人稱:例如「寶寶吃飯」「媽媽抱」「爸爸回來啦」這樣寶寶很快能明白誰是寶寶誰是爸爸誰是媽媽。千萬不要用你我他,因為這些代詞所指的人經常變來變去,寶寶會很混亂究竟誰是你誰是我誰是他 3、刻意的訓練,例如說完「寶寶吃」然後就喂寶寶吃東西,說完「爸爸吃」然後就喂爸爸吃東西,反復多次寶寶就漸漸能有意識的叫爸爸,並且在你叫寶寶的時候有反應,知道你是在叫他自己 4、寶寶偶爾說出一兩個詞語後要注意表揚和補習,例如寶寶哪天突然叫了一個「爺爺」,不管他是真的會叫還是無意識的發了這個音,一定要誇寶寶講得好!小寶寶很喜歡被誇獎的。再有就是要及時的在幾天之內都幫助他復習「爺爺」這個詞,反復的指著爺爺讓他叫,或者給他看爺爺的照片圖片……總之就是趁熱打鐵,加強鞏固,反復加深記憶
❷ 寶寶早教
如果是剛接觸早教的話,需要家長先從最基本的早教生活基礎理論開始看起哦,先是引導家長,然後讓家長懂得如何引導寶寶。再在日常生活結合一些實踐。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還不能看電視,而且視覺系統方面也才剛剛發育完成,所以還不能看色彩太復雜的或者電視等,比如可以先從給寶寶聽一些開發智力的純音樂開始,除了音樂,還有普通話的一些小故事,英語語音等,慢慢大了可以轉化為看. 寶寶知識教育方面,可以經常跟他用英語交流,平常跟他說話露幾個英語單詞,這樣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如果你沒有能力,英語水平有限的話,可以給寶寶買台 寶寶點讀機, 讓寶寶跟著機子學習,讓他耳濡目染,這樣英語就無形中注入了寶寶的腦袋,據研究表明,這種效果是非常好的喔。 當然一款產品也非常重要,媽媽要用心挑選喔。 希望上面的回答能幫到您! http://www..com/s?bs=www.baobaocz.com&f=8&wd=%B1%A6%B1%A6%B5%E3%B6%C1%BB%FA
❸ 一歲半寶寶早教內容
1歲半寶寶就開始有自己的小性格,會看家長的眼色了,所以這時候的教育一定是全方位的專,寶寶的認屬知、情商、行為習慣、語言等都需要。尤其情商和行為習慣,在這個階段也是培養重點,幫助寶寶養成良好性格,良好行為習慣
❹ 早教時間表安排
早教效率最高的時間表:
①6個月:學習咀嚼和喂干食物。
②個月至1歲:分辨多少、大小的。
③2-3歲:學習口頭語言。
④2.5~3.5:形成衛生作息習慣。
⑤4歲前:形象視覺發展。
⑥4-5歲:學習書面語言。
⑦5歲左右:掌握數學概念,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時期。
⑧5~6歲:掌握語言詞彙能力。
讓寶寶更聰明的11個簡單方法:
1.多和寶寶說話。2.多撫摸寶寶。3.多回應寶寶的呼喚。4.多讓寶寶動手動眼。5.多爬。6.多搭積木。7.多看圖大、畫面清晰、色彩鮮艷的書。8.多給寶寶唱兒歌。9.多和寶寶一起整理玩具。10.多讓寶寶玩「骯臟的游戲」,如玩沙子、泥巴等。11.讓寶寶多一點情感體驗
聞屁識病:
放屁多的現象在嬰兒期極為常見1、寶寶愛放屁並有酸臭味,這說明是寶寶消化不良的表現,應減少奶量,加喂開水減少脂肪和高蛋白食物的攝入 2、斷斷續續不停地放屁,但無臭味,這種情況是孩子餓了,應及時餵食 3、多屁多糞便,常由於孩子多食了澱粉含量高等食物引起,這時應減少攝入高澱粉的食物。
寶寶多大可以開始刷牙?
A:從寶寶出生後,干凈柔軟的紗布纏繞在手指上,為寶寶清潔牙齦。B、萌出第一顆乳牙時,用指套牙刷。C、長出四五顆乳牙時,可以使用硅膠牙刷。D、乳牙長齊時,可以嘗試使用單排的軟毛嬰幼兒牙刷。E、3歲就可用有兩排的軟毛寶寶牙刷了.
清洗寶寶衣服的神奇竅門:
寶寶每天活動量都很大,容易出汗,細菌滋生較快,寶寶的衣物如果沒有清洗干凈,容易引發的問題可大可小,而且寶寶的衣服大多是用棉布做的,棉料質地不是很好清洗,尤其是有吐奶、溢奶、糞便沾到衣物的狀況,將小蘇打調成濃稠狀塗在弄臟處,靜置一個晚上,第二天洗,非常干凈。
❺ 兒童英語早教機構排名,都有哪些
寶寶玩英語最佳時期3歲到6歲。少兒英語培訓機構有很多 例如 啟橙,瑞思,長頸鹿,勵步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學科型的英語。我之前帶寶寶去體驗過以上幾家的試聽課。下面分享下經驗,都是個人觀點:
一、針對幼兒年齡特點、興趣愛好選擇教學內容
幼兒3--6歲的這一年齡階段,為學前期,學前期是幼兒語言發展和身心等其他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英語教學的內容可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主題,由近及遠,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其內容可包括:動物、玩具、顏色、數字、食物等等,可先在小班3---4歲年齡段教簡單的單詞,再提升到中班
4--6歲的年齡段進行簡單的口語教學,如先學習Pear(梨子)、Cat(小貓)、Banana(香蕉)等單詞讀音後,再由易至難,提升至短語及口語對話:Give
me a pear,please!(請給我一個梨子)、It is a dog(它是一隻小狗),讓幼兒在這一年齡段中得到適宜的階段性學習。
二、讓英語教學充滿趣味性
游戲是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幼兒年齡特點及愛玩的天性,教師可有針對性地、靈活地將—些新穎、有趣的游戲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英語游戲、歌曲、童謠、繪畫等多種形式動靜結合,激發幼兒想學英語、喜歡英語的興趣。如:學習顏色單詞。讓參加游戲的學生頭戴一種顏色的頭飾。兩位學生碰面用「Yellow
yellow/Blue blue……,you are
mine…」猜拳,錯誤者必須做正確者的「小尾巴」。游戲繼續進行,最後成為長龍的「頭頭」者為游戲的勝利者。這樣,將趣味性融人教學中,讓幼兒高興地投入到游戲中的同時,既學到了口語的交流對話,又培養了幼兒開朗的性格和主動團結他人的品格。
三、打破傳統的母語原則
在英語教學中,用母語教外語是當前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但這種方法使幼兒在用英語時,往往先要在腦子里進行一道翻譯程序,這樣,幼兒聽說英語就跟不上正常的語速,影響其英語水平的提高,如「西瓜」用英語怎麼說?幼兒在理解英語時都先介入漢語,所以,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來教學,藉助手勢、表情、動作、情景幫助幼兒理解,並堅持同樣的手段,使幼兒習慣這些手勢加英語的意思。
四、及時糾正幼兒的語言錯誤,並進行表揚鼓勵
幼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由於幼兒的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比較弱,還常常不能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因而產生語言錯誤是很自然現象,有時口形不對,有時發音不準。在教學過程中,當幼兒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要重復幼兒的錯誤,不要給予強化,以免引起幼兒錯誤的模仿,也不能直接打斷幼兒思路,苛求糾正語言錯誤,應該細心觀察,找出導致語言錯誤的原因,用委婉、間接的方式啟發幼兒自己來區別發音的正確與錯誤,及時糾正口誤,鼓勵幼兒大膽發音,而平時教師也應多表揚,多鼓勵幼兒,讓幼兒體驗成功帶來的愉悅,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五、注重趣味性,將復習貫穿於一日教學活動中
不管什麼人學英語,學過之後不復習就會忘記,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在學過之後,及時讓他們復習。通過復習,既提高幼兒聽覺的感受能力,使之辨別出語音的細小變化,區別正確和錯誤的發音,又訓練幼兒發音器官的協調性,經過復習讓幼兒掌握單詞的發音,同時可將隨機提問、師生問答、角色表演、游戲等多種有趣味的形式,貫穿於復習中,以減少復習的機械與乏味。比如:復習
Dog(狗) cat(貓) Duck(鴨子)
M&#111nkey(猴子)等單詞時,可開展游戲活動,如將幼兒眼睛蒙上,從裝有卡片的盒子里摸出一張,教師讓其他幼兒看後,模仿所畫動物的叫聲,讓蒙眼睛的幼兒猜,比比誰猜對的最多,讓幼兒在進行游戲的同時也復習了所學單詞。
❻ 一到三歲寶寶早教方法
1—3歲的孩子正處於情緒情感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1—3歲早教的重點是把握好語言、智能、體能、感官等七個幼兒身心發展的順序和規律。爸媽要採取鼓勵性學習,創造快樂環境,開發寶寶本身已有的潛能。
1歲寶寶的教育
親子游戲:
1、寶寶分辨各種聲音:學會聽聲音、辨別不同的聲音和內容,為說話做准備。
游戲步驟:你要先把寶寶熟悉的人或物的聲音一一錄下來,如爸爸、媽媽或其他親人的講話聲,汽車的喇叭聲,狗的叫聲等。游戲開始時,按動錄音機,逐一播放給寶寶聽。然後讓寶寶說出聽到的是什麼聲音。不要選擇太相像的兩種聲音,以免寶寶答錯後有挫敗感。如果寶寶答對了,記得要稱贊寶寶。
·點擊進入游戲玩法
2、坐轎子
·點擊進入游戲玩法
兒歌推薦:
《牽牛花》、《石榴花》、《向日葵》、《月季花》、《黃花開》、《蒲公英》。
·點擊查看該階段全部兒歌
繪本推薦:
1、《小牛的春天》:
在《小牛的春天》中,他運用文字和圖畫的雙重敘事功能,巧妙地設計出了兩條故事線索。一條是關於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一條是關於小牛的成長。巧妙新穎的構思,妙趣橫生的想像,讓每個人都體味到生命帶給我們的感動。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2、《我爸爸》:
講述父子親情的書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像《我爸爸》這樣的角度和方式, 真正撼動心靈地描繪了孩子對於父親的熱愛和崇拜。通過簡單朴實的語言,和精心設計的排比句式,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來描繪一位既強壯又溫柔的爸爸,不僅樣樣事情都在行、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還溫暖得像太陽一樣。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爸爸學堂:
寶寶智力開發,切忌拔苗助長。寶寶周歲了,爸爸們開始注意起孩子的智力發育。不過要記住,不要試圖以各種方式加快寶寶的智力發育速度,這會使你氣餒,寶寶受罪。如果你非要制定出計劃,一天教寶寶認識幾個漢字,或幾個數字,或幾個英語單詞,這對剛剛1歲的寶寶來說,不但是比較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寶寶沒有興趣這樣死記硬背。爸爸應給寶寶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創造更多自由發展的環境。強行推著寶寶向前走,只能事與願違,欲速則不達。
·查看更多爸爸育兒課程
space
家有熊孩子怎麼辦?
space
BB哭鬧不止10招應對
一歲半寶寶的教育
親子游戲:
1、洗澡真有趣:寶寶在洗澡時很高興,大人可以利用這個時間來教寶寶說話,寶寶可以根據實物來激烈,這對寶寶的語言發展有好處。
·點擊進入游戲玩法
2、飛機到站了:訓練寶寶與大人合作,並且鍛煉寶寶的語言能力。
·點擊進入游戲玩法
3、記住朋友的名字:這個游戲讓寶寶記住同伴的名字,鍛煉寶寶的語言能力。
·點擊進入游戲玩法
兒歌推薦:
1、花朵系列:《牽牛花》、《石榴花》、《向日葵》、《月季花》、《黃花開》、《蒲公英》
·點擊查看該階段全部兒歌
2、想像力系列:《好哇好》、《老和尚背著鼓來了》、《我們想》、《哈哈鏡》、《星星寶寶要睡覺》、《笨孩子》
·點擊查看該階段全部兒歌
繪本推薦:
1、《小酷和小瑪的認知繪本》:
是美麗而又令人驚喜的繪本書,繪本用簡易神奇的形狀、簡潔明了的文字為低幼寶寶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呈現了神奇好玩的身體,讓寶寶對自身以及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2、《世界兒童珍愛的100個經典童話》:
共收集了整整一百篇著名的迪士尼童話故事,每一篇都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意味深長。全書分夢想篇、歷險篇、真理篇、成長篇四大部分,分別從不同視角為孩子們締造了色彩斑斕、瑰麗奇幻的童話王國。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3、《蹦!》:
是盧灣早教指導服務中心的老師在第一次和寶寶溝通時常用的小法寶。老師們發現「Beng」是一個可以吸引寶寶的「奇特」語音。只要拿出這本書,用手指著畫面。輕輕地、帶點跳躍感地說『Beng!」,總能讓寶寶很快安靜下來。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爸爸學堂:
賞識你的孩子,樹立寶寶自信心。1歲半的寶寶當你表揚他時,他就會很開心,並且將這種行為作為一種習慣鞏固下去,當你批評他時,他會變得鬱郁寡歡。爸爸應該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幫他建立起自信,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改掉壞毛病。但是要注意不要讓他過分受挫,他受挫折時常常會發脾氣。
·查看更多爸爸育兒課程
space
家有熊孩子怎麼辦?
space
BB哭鬧不止10招應對
2歲寶寶的教育
親子游戲:
1、寶寶知道怎麼辦:
這個游戲讓寶寶學習解決問題,並且有利於他增加詞彙量,有利於他語言能力的發展。
·點擊進入游戲玩法
2、高高矮矮真有趣:
這個游戲能讓寶寶的身體得到很好的伸屈。
·點擊進入游戲玩法
兒歌推薦:
1、日常生活系列:《指甲刀》、《小小象》、《小弟弟》、《花手絹》、《紅蘋果》、《刷牙》、《蚯蚓》、《兩只小胖手》
·點擊查看該階段全部兒歌
2、想像力系列:《我請星星來洗臉》、《水裡的娃娃》、《新房子》、《外語角》、《螞蟻搬豆》、《蝸牛看花》
·點擊查看該階段全部兒歌
繪本推薦:
1、《古利和古拉》:
充滿了孩童的真趣,簡單的快樂中蘊涵著對生活的熱愛,是一代代讀者心中永恆的記憶與感動。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2、《你睡不著嗎》:
一本非常經典的睡前故事讀本,簡簡單單的生活片段中醞釀的是親子間的親密和關懷,非常適合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3、《小貓當當》:
不僅能大大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把一些簡單的道理恰當地融入故事當中,讓孩子在快樂閱讀中培養好素養!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爸爸學堂:
多與寶寶玩游戲培養感情。寶寶2歲以後,運動量大增,思維也越來越活躍,個性開始顯現了。這時和寶寶玩,爸爸有可能會覺得應付不過來,不僅需要更多的體力,也需要動更多的腦筋,變出更多的花樣,才能讓寶寶滿意。如果爸爸體力充沛,可以玩什麼?周末、節假日,在家好好睡過一覺,體力恢復了,精神頭也非常足,不妨和寶寶玩玩大運動量的游戲,讓身心都充分地發泄一下。
·查看更多爸爸育兒課程
space
家有熊孩子怎麼辦?
space
BB哭鬧不止10招應對
3歲寶寶的教育
親子游戲:
1、廣播電台:這個游戲著重培養孩子口齒清楚、態度大方,有表情說故事和念詩歌。
·點擊進入游戲玩法
2、傳電報:這個游戲著重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點擊進入游戲玩法
兒歌推薦:
1、節約用水系列:《節約用水兒歌》、《請君節約用水》、《節約每滴水》、《節約用水》
·點擊查看該階段全部兒歌
2、形象力系列:《好哇好》、《老和尚背著鼓來了》、《我們想》、《哈哈鏡》、《星星寶寶要睡覺》、《笨孩子》
·點擊查看該階段全部兒歌
繪本推薦:
1、《巴巴爸爸》: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在巴巴爸爸家裡可以做一切瘋狂的事。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2、《不一樣的卡梅拉》:因其豐富生動、幽默詼諧的故事情節和活潑可愛、機智勇敢的小雞形象而深受廣大小讀者喜愛和眾多家長的肯定。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3、《好友記》:以一隻小鴨和小鵝的友情,為孩子們講述了友情的可貴,讓我們一起好好感受吧!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4、《卡米的故事》:只是一些生活中的成長故事,無非就是不喜歡洗澡,害怕打針,也不想睡覺,還尿尿在褲子上了……而這些小故事,就是孩子的成長生活。
·點擊進入書籍閱讀
爸爸學堂:
父親習慣容易影響兒女。以前,都說孩子在行為習慣上受母親的影響比較大,事實上,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由於父親在家中往往以「權威」或「監督者」的形象出現,大到生活習慣和愛好,小到一笑一顰甚至某個細微的表情,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專家認為,父親的生活習慣不僅關繫到自己的健康,還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許多父子、父女不僅長相性情相像,他們的行為模式甚至由此引發的疾病也可能如出一轍。因此,父親的好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反之亦然。
·查看更多爸爸育兒課程
space
家有熊孩子怎麼辦?
space
BB哭鬧不止10招應對
家庭安全教育
小朋友們在哪裡呆的時間最長?一定是在家裡!近年來,屢屢發生的安全慘劇使兒童家庭安全教育問題逐漸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
多位教育界人士和專家學者認為,兒童安全慘劇頻發,除折射出兒童在校安全教育仍有待加強以外,也反映出家長作為孩子監護人,缺乏安全意識、不知如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過於依賴校園安全教育等現實,家庭安全教育缺失亟待補上。
兒童的家庭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也是不少家長的心頭大石,我們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安全用火。越來越多的家庭使用了煤氣,在裝了煤氣或有煤氣管的廚房,不能睡人,以免煤氣跑漏致人中毒。使用煤氣時應有人在場,不要忘了關上開關。一定不能讓孩子在廚房撥弄煤氣開關玩。使用煤油及煤爐,要與易燃物隔開一定距離。防止煤爐的煤氣外溢。
2、安全用電。家用電器的導線,要在不「礙手絆腳」的地方通過,要防止因磨拉碰撞損壞了護皮而漏電。電源插座,一定要固定安置在日常生活碰撞不到的地方,更不能讓孩子有接觸插座的機會。各種家用電器,不要用濕手去摁動鍵鈕,不要讓孩子隨便玩動。電熨斗、電烙鐵、電爐等,用畢必須斷掉電源。電視機如使用室外天線,遇雷雨應停止收看,並將天線插頭撥掉。不熟悉電器的人,不要自行拆開修理。
3、防止其他意外。剪刀、果刀、刮鬍子刀片及熱水瓶等對孩子來說都是危險品,這些東西置放的地方是否合適?住樓房,紗窗,要注意是不是關緊了,有沒有可能會使趴在窗邊上玩的孩子頂開窗子掉下去的危險。房門,要注意是不是猛地被風關緊,撞倒或壓傷正在門前玩的孩子。
兒童潛能開發
潛能開發:人的身心潛在的尚未發揮出來的能力就是潛能,也可以說是一種內在的可能性。把掩藏的東西顯露出來是開發的本意,對於兒童的潛能開發所指的是引導和訓練。
兒童大腦有極強的可塑性,所以,要開發兒童的潛能,重要的是要抓住關鍵期。在發展的關鍵期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特別是大自然五彩繽紛的景觀,對他們的潛能更有激發作用。把大自然的無窮魅力,萬紫千紅的花朵帶給他們體驗,讓他們感受到五顏六色的色彩變化;岩石、沙灘、白雪,讓他們感受到質地的不同;老牛、綿羊、小鳥,讓他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孩子們關鍵期教育的最好課堂就是這奇妙的大自然變化。
關鍵期具有腦神經發育基礎:腦科學研究發現,早期大腦神經形成最為迅速的是突觸聯系。對於腦科學有這樣的事實,人神經突觸密度的變化在出生生20年裡呈倒U型,即剛出生時低,高峰在童年期,而成年後則又降低下來。從嬰兒期到兒童期人的大腦是不斷在發育和增長的,並在青年期完成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分階段的,不是直線。
例如說,兒童在3-4歲時,基於他人行為來猜測他人思想的能力開始發展了;在7-8歲時,前額皮層的功能仍然沒有成熟,還在進一步發育。在關鍵期腦也會明顯改變發育的神經化學,受體對大腦的神經化學因子變得敏感起來。同時,開始迅速構建大腦的神經網路系統,不同功能特點的網路群開始形成。
對於兒童潛能開發訓練,並不把另外的新的能力賦予兒童,或者把什麼知識教會兒童,而是通過符合兒童自身發展的科學、有效的方法將蘊藏在兒童身心內部的潛能,引導、訓練出來的過程。
捕捉兒童敏感期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兒童,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敏感期不僅是兒童學習的關鍵期,也是影響其心靈、人格發展的關鍵期。如果他們的內在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家長教師沒有提供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兒童的心裡就會紊亂,容易亂發脾氣,甚至變得乖戾。因此,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生命力。捕捉兒童敏感期,家長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尊重兒童為有能力的個體。兒童是天生具有學習能力,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
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每個兒童的敏感期出現的時間並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須細心觀察兒童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
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當觀察到兒童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為兒童准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鼓勵兒童自由探索、勇敢嘗試。當兒童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5、適時協助而不幹預。當兒童熱衷於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兒童自已做,避免干預。不過,並非要丟下兒童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親子游戲
親子游戲是家庭內父母與孩子之間,以親子感情為基礎而進行的一種活動,是親子之間交往的重要形式。親子游戲的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發展水平、興趣傾向。
下面整理二十個適合不同年齡的寶寶的親子游戲,父母可以參考一下。
1、聽指令做動作
適合年齡:6個月以上
玩法:家長面對寶寶,發出簡單的指令,如叫他拍拍手,搖搖頭,一面說一面親自示範給他看,要是寶寶的年齡可了解說話的內容,家長可說話,不作示範。
寶寶學會——理解語言
小貼士:家長可逐漸為內容增加難度,如吩咐孩子替爸爸取報紙、外出時取自己的外套等。
2、炊具音樂會
適合年齡:10個月以上
用具:廚房裡的鍋、碗、瓢、盆各准備幾個。
玩法:把准備好的鍋碗等東西反轉放在桌子或地上,然後給寶寶用筷子或調羹,讓寶寶盡情的敲打。
寶寶學會——認識聲音
小貼士:媽媽可以在寶寶打的時候加點音樂背景,並給寶寶節奏的訓練。增強寶寶的音樂感。
3、分水果
適合年齡:1歲以上
用具:常見的水果(如蘋果、香蕉、橙等)、一個籃子、玩偶
玩法:將盛著各種水果的籃子放到寶寶的面前,再拿出一些玩偶,由媽媽抱著;然後對寶寶說:「大熊要吃蘋果,寶寶請你幫它拿一個XX。」隨意說出籃子內的水果,或叫寶寶拿不同的水果。
寶寶學會——認識水果
小貼士:當寶寶熟悉游戲玩法後,可增加水果的種類以增加游戲難度。
4、推小球
適合年齡:1歲以上
用具:一隻小球
玩法:和寶寶對坐,玩推球的游戲。
寶寶學會——平衡和手眼協調
小貼士:根據寶寶的能力,把推球的距離縮短或加長,幫助寶寶肌力的發展。
5、倒水游戲
適合年齡:1歲半
用具:水、量杯
玩法:把各種大小的杯子給寶寶;鼓勵寶寶用杯子裝滿水,並倒進一個大鍋中。
寶寶學會——手眼協調
小貼士:在指定時間內看寶寶能完成多少的量。
6、舀豆子
適合年齡:1歲半
用具:2個小碗、湯匙、各種大小的豆子
玩法:先把各種豆子分類放碗;媽媽拿著湯匙示範舀的動作,並鼓勵寶寶嘗試去舀。
寶寶學會——手眼協調
小貼士:媽媽在這個游戲的時候,請注意不要讓寶寶誤吞豆子。
7、日歷的秘密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客廳掛著的日歷
玩法:准備一個大日歷,與孩子一同看日歷,了解日期和各種節假日等。
寶寶學會——時間概念
小貼士:日歷的內容博大精深,要按孩子的興趣和理解力,選擇寶寶應學的范圍,切勿過分灌輸。
8、車子跑得快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各種各樣的玩具汽車
玩法:與寶寶一同玩玩具車時,與寶寶討論:怎樣可以推得最遠?鼓勵孩子就這個難題作假設,然後按自己已有經驗作邏輯推理。如:要車子推得最遠,第一應該……然後應該……,看假設是否成立,再和孩子討論和總結。
寶寶學會——邏輯推理
小貼士:提出讓孩子發現和要解決的問題須符合孩子的能力,既能挑戰孩子的思考,又不會因太困難不成功而產生挫敗感。
9、扭腰踏步小舞步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音樂
玩法:先教孩子基本動作,如扭扭腰、踏踏腳、轉個圈等,孩子熟練後,隨著音樂旋律節拍跳出以上動作。
寶寶學會——跟著節奏跳舞
小貼士:讓寶寶跟隨音樂自由發揮,不用拘泥於動作。
10、呼拉圈汽車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一個呼拉圈
玩法:用一個呼拉圈,套在媽媽與寶寶之間,模擬架車行駛。如果人多的話更可以分成小組比快。
寶寶學會——合作溝通
小貼士:配合游戲,放置在地上的雜物和先行移走,擴大寶寶「行走」的空間。
11、定力考驗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玩法:請寶寶做不同的活動,如假裝抹窗,或者請他繞圈走動,不過當你一聲令下,就要立刻停止不動,維持剛做著的姿勢。家長可以拍手或用其他方式喊停。
寶寶學會——根據指令做動作
小貼士:游戲人數可以較多,增加刺激和、趣味性。
12、袋中尋寶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深色布袋、篩子、鑰匙、小圓球
玩法:把篩子、鑰匙、小圓球等3種東西放入布袋裡,然後叫孩子把其中一種拿出來。
寶寶學會——用觸覺進行判斷
13、踏步走直線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膠紙、繩或顏色帶
玩法:用繩子在客廳的地上拉一條直線,並以膠紙緊貼牢固。向寶寶示範以腳跟碰腳尖的方法交互前進,雙手可以向左右張開以保持平衡,或手持物件前進;除了直線外,前進的路線也可按孩子的能力設計成彎彎曲曲,中途更可加設障礙,增加游戲的趣味。
寶寶學會——平衡和協調身體
小貼士:不要預設太多目標而影響寶寶的興趣。
14、客人來了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玩具茶具(過家家游戲中的餐具)
玩法:媽媽扮演客人的角色,來寶寶家串門;讓寶寶開門,然後給客人倒杯茶;鼓勵寶寶跟客人談話。
寶寶學會——社交能力
小貼士:媽媽可以多做幾次示範給寶寶知道如何有禮貌的接待客人。
15、粉團小師傅
適合年齡:2歲
用具:粘米粉、麵粉和水
玩法:可幫忙用粘米粉、麵粉,加入適量的水,搓揉成一個柔軟的小粉團,然後讓孩子試著用手在桌面上任意搓揉,發揮創意。
寶寶學會——卷、捶、壓、拍、打、搓、拉等動作
小貼士:不必太在意最後的成品,只要鼓勵寶寶多嘗試就可以了。
16、好玩傳聲筒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2個紙杯、1根線
玩法:在2個紙杯的底部,各用針線穿一個小孔,用一條長約60厘米的線串起來;媽媽和寶寶各拿一個杯子,用互通電話的方式傳遞各種聲音。
寶寶學會——對聲音產生敏感
小貼士:在玩的時候轉過身,兩人彼此看不見,增加傳聲的神秘感。
17、稱米學重量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2個空飲品紙盒,一支竹竿、一條繩子
玩法:把飲品紙盒的頂部剪去,掛一條繩子在竹竿上,繩子的兩端綁著2個紙盒;讓寶寶把米分別放進2個紙盒內,哪一邊墜下,就在另一邊加米。
寶寶學會——觀察和比較物件的重量
小貼士:媽媽把住竹竿,讓寶寶來加米。
18、打雞蛋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雞蛋攪拌器、雞蛋、大碗
玩法:媽媽先示範打雞蛋的動作,然後引導寶寶嘗試打雞蛋。
寶寶學會——手眼協調
小貼士:媽媽可以把攪拌器換成筷子或者湯匙,讓寶寶嘗試不同的工具。
19、我幫媽媽洗衣服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全家的衣服
玩法:媽媽洗衣服的時候請寶寶幫忙,把淺色的衣服放在一起,深顏色的衣服放在一起;還可以讓寶寶看看爸爸媽媽的衣服比寶寶的大。
寶寶學會——認識大小和分類
小貼士:寶寶也許還不明白淺色和深色的區別,媽媽可以說出具體顏色來指導他,比如:「寶寶把紅色的衣服放在這里,綠色的衣服跟紅色的放在一起。」
20、用腳取空罐
適合年齡:3歲
用具:一個果汁空罐
玩法:把果汁空罐倒放在地板上,寶寶坐在地上,雙手觸地支撐身體平衡,用兩腳尖將空罐豎立起來。
寶寶學會——靈活運用雙腳
小貼士:方形的物件往往較圓形的物件易於拿取,所以不妨以方形的盒子例如紙包飲品,來替代空罐,從而減低難度和增加孩子的成功感。
兒童學數學
如何教兒童學數學?教兒童學數學,不像在學校,受場地及人數限制,可以靈活多變,不只是在家裡坐在凳子上輔導,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把看到的、聽到的,能找到數學問題的就提出讓他去想;不只是講書本的知識,還要把實際問題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提出來讓他思考;不只是動筆計算,還要培養孩子動手實驗操作的能力.
1、在家裡給孩子輔導數學,問題要靈活多樣,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長給孩子輔導數學就是呆板的幾道算題,這樣孩子容易厭煩,會覺得數學沒有興趣。如3+7等於多少?7+3呢?8+2呢?這時你如果反過來編題:那兩個數相加得10?這樣的算式共有幾個?如何判定你已經寫完了?有規律嗎?讓孩子找到:0+10,1+9,2+8,3+7,……,10+0這一規律後,又提出那兩個數的和等於11?這樣的式子共有幾個?然後提出兩個數的和等於100,這樣的算式能編出幾道。這些問題可培養孩子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有時,你做家務忙,但孩子要求你出一道題給他做,你可以在紙上畫一個幾何圖形,叫孩子說說這個像什麼?比如畫一個圓,讓孩子去想像。有的孩子說像大餅;像圓圓的月亮;像媽媽漂亮外衣的紐扣等等。只要是圓的,不管說什麼都對,說得越多越好。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及觀察力。
2、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編的題, 能讓孩子體會生活,豐富生活知識。
養金魚是小孩子挺喜歡的事。為讓孩子做減法,可編制「金魚缸中有5條金魚,死了一條,還剩下幾條?」有過養金魚經驗的孩子不一定就簡單的回答4條,他要提出這條死了的金魚撈出來了沒有?這樣他就有兩個答案:4條或5條。多思考這樣的問題可培養孩子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豐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為兩類。按什麼方法分,由孩子自己決定。特別是孩子多的時候,他們的積極性會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動、植物分,或按海產類或非海水類分,也可按炒菜、湯菜分;冷盤、熱菜分等。做父母的要作適當的提示,讓孩子學一點分類思想,還豐富了生活知識。
3、能動手操作的題,父母不要給出答案,讓孩子去操作、體驗、領悟。
為考孩子的智力,家長會給孩子提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有四個角,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孩子會脫口而出,3個。這時家長不要告訴孩子答案,要孩子親手去剪一剪。一剪才發現有5個角。繼續剪,看能不能剪出3個?孩子都看過能伸縮的活動推拉門或防盜窗,這些門或窗的結構是四邊形的。問他們為什麼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邊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圍一個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後壓一壓,看那個會變形。讓孩子領悟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能領悟出某些結論,為創造發明打下基礎。
總之,孩子良好的學習素質一半來自家長的熏陶。給孩子提問題,也要講究方法,讓孩子積極地想,愉快地做,能激發興趣,開發智力,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家庭教育
每個家庭都應該有好的家庭教育,這也影響到孩子成長,那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什麼呢?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師。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過: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這就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歲……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
❼ 1-3歲應該早教些什麼
1-3歲早教方法,沒有固定的程序,更不用非得去早教班。只要遵循寶寶的發育特點,有耐心,不逼迫,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止,寶寶就會聰明有愛,健康成長。以下運動寶貝早教方法供參考,完全可以根據寶寶的個性特點,衍生出更多適合的、行之有效的早教方法。
1.
多說多聽,提高寶寶語言能力
不管寶寶現在會說多少話,多說多聽都是幫助他學說話的好方法。
跟寶寶說話的時候,要看著他的臉,把自己正在做、看或想到的事情告訴寶寶。此外,也不妨佐以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後者雖然與聲音無關,卻能幫助寶寶理解說的內容。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故意用滑稽的表情打趣寶寶。比如明明在說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卻擺出一副痛苦的神情,這會讓寶寶摸不著頭腦的。
多聽,是指任何時候都別忘了,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如果不顧寶寶的反應,徑自一個人單口相聲,那就不是交流了。在寶寶嘗試和說話的時候,也要全神貫注地看著寶寶的眼睛,別催他,耐心聽他把話說完。
2.
給寶寶選擇合適的益智玩具
並非只有昂貴的玩具才能開發智力,同樣,寶寶也不需要很多玩具才能變聰明。少而精的玩具,也許更對寶寶的胃口。以下三種益智玩具供參考:
積木。有助於培養孩子對空間關系的感覺。搭建高樓和城堡,對孩子的創造力有所促進。此外,把積木放在恰當的位置,也有利於孩子的精細動作發育。
拼圖。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精細動作技能,對認知發育以及早期數學技能都有幫助。
鑲嵌或套疊玩具。幫助開發腦力。在玩耍過程中,寶寶會逐漸明白圓的球不能放進正方形的洞里,大的東西不能進到小的洞里。只有在角度正確時,復雜的形狀才能夠匹配。
3.
給寶寶大聲朗讀,創造和寶寶的閱讀模式
堅持每天大聲朗讀,也就是出聲給寶寶讀書,能為寶寶奠定熱愛讀書的終生好習慣。在寶寶能夠自主閱讀之前,給他朗讀能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理解能力、語言能力。
挑選喜歡的書。可以是新出的書,也可以是童年的最愛。如果不喜歡某個故事,寶寶很快就會注意到的。另外,別小看寶寶的書,即使只是幾頁紙,每頁書上只有幾個字,也需要在給寶寶讀之前先讀一遍。熟悉了其中的故事和語言,讀起來不僅會更有感染力,而且還能提前想想寶寶可能會提的問題。
4.
讓寶寶愛上數學
寶寶可能早在2歲前,就能煞有介事地「1、2」這樣數數了,有的寶寶甚至在2歲時能從1數到10。不過,這並不是說他真的就能理解數字的概念,他很可能是靠背誦,而不是真的理解他所說的數量。
如果想現在為孩子打下數學基礎,最好能慢慢讓他意識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數字概念,開啟孩子大腦中的數學通道。走路時數步子、玩積木時數積木的個數、吃蘋果時數吃了幾片、聽有數數內容的歌謠,這些都可以強化數量概念。
5.
把音樂融入寶寶的生活
對這么大的寶寶來說,音樂不僅能愉悅心情,增強們之間的親子聯系,還能讓寶寶動起來。動起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運動是寶寶學習和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
除了幫助寶寶運動外,音樂也有利於寶寶學習語言,提高學習成績。
給寶寶做音樂早教時,要注意每個寶寶不一樣,有的喜歡唱歌,有的喜歡跳舞,有的喜歡安靜地與一件鍾愛的樂器為伴。而從現代音樂教育理論出發,在我們教孩子用某種樂器來表達音樂作品前,應盡可能多地引導孩子來體驗音樂,體驗方式可以是歌唱、動作甚至是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
❽ 嬰語單詞表是什麼
英語單詞表
就是把英語單詞和短語按照首字母排列的一個表格
上面有所有的單詞
這個就是英語的單詞表
❾ 早教課程都有哪些內容3歲
1-3歲寶寶早教重點有哪些,如何進行早教,1-3歲的寶寶是思維開始萌芽的階段,家長抓住寶寶這個時期的發育特點,有重點的進行早教是很重要的。
1-3歲寶寶的早教重點
1歲寶寶的教育
寶寶智力開發,切忌拔苗助長。寶寶周歲了,爸爸們開始注意起孩子的智力發育。不過要記住,不要試圖以各種方式加快寶寶的智力發育速度,這會使你氣餒,寶寶受罪。
如果你非要制定出計劃,一天教寶寶認識幾個漢字,或幾個數字,或幾個英語單詞,這對剛剛1歲的寶寶來說,不但是比較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寶寶沒有興趣這樣死記硬背。
爸爸應給寶寶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創造更多自由發展的環境。強行推著寶寶向前走,只能事與願違,欲速則不達。
一歲半寶寶的教育
賞識你的孩子,樹立寶寶自信心。1歲半的寶寶當你表揚他時,他就會很開心,並且將這種行為作為一種習慣鞏固下去,當你批評他時,他會變得鬱郁寡歡。
爸爸應該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幫他建立起自信,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改掉壞毛病。但是要注意不要讓他過分受挫,他受挫折時常常會發脾氣。
兩歲寶寶的教育
多與寶寶玩游戲培養感情。寶寶2歲以後,運動量大增,思維也越來越活躍,個性開始顯現了。
這時和寶寶玩,爸爸媽媽有可能會覺得應付不過來,不僅需要更多的體力,也需要動更多的腦筋,變出更多的花樣,才能讓寶寶滿意。
如果爸爸體力充沛,可以玩什麼?周末、節假日,在家好好睡過一覺,體力恢復了,精神頭也非常足,不妨和寶寶玩玩大運動量的游戲,讓身心都充分地發泄一下。
三歲寶寶的教育
父親習慣容易影響兒女。以前,都說孩子在行為習慣上受母親的影響比較大,事實上,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由於父親在家中往往以「權威」或「監督者」的形象出現,大到生活習慣和愛好,小到一笑一顰甚至某個細微的表情,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專家認為,父親的生活習慣不僅關繫到自己的健康,還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許多父子、父女不僅長相性情相像,他們的行為模式甚至由此引發的疾病也可能如出一轍。因此,父親的好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反之亦然。
家庭教育最重要
其實,對於寶寶來說,最好的早期教育主要就是家庭教育,家長的行為風格,將對孩子產生最重要的影響。
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孩子的全面發展,對孩子早期教育的心態不能帶有功利色彩,「揠苗助長」式的過度早教只會對孩子產生反作用。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如何給孩子做好早期階段的家庭教育才是家長們所真正應該做的。孩子的主要認知,行為等方面都是從父母那學習得來的。
要想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父母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只有父母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才能培養出聰明寶寶。
父母需要提供適合孩子個體發展的環境、引導和陪伴。在成長最早期的階段,適合寶寶成長的環境和父母無條件的愛,這兩個因素最重要。
目前,許多家長都意識到了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我們建議要從細節做起,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給他們人格上的良好示範,培養他們優秀品質的發展,從育人的角度出發,給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人生起點,相信這才是早教的真正意義。
1-3歲寶寶的早教內容
觀察能力的訓練:1-2歲:
可以訓練寶寶上下、里外、前後方位意識、辨別多少。如教寶寶分糖果,讓寶寶從中認識數字的多少。
動作能力的訓練:
訓練寶寶學習上、下樓梯。開始選擇的樓梯不要太多層,這樣寶寶能較順利地上完樓梯,讓寶寶體驗到成就感。
跑步練習。可以通過游戲來訓練寶寶跑步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如靈活的向前跑,轉彎跑。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做力所能及的事,促進手動作的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
記憶力的訓練:
詞彙記憶。在給寶寶講述他較熟悉的故事時,念熟悉的兒歌時,要有意識地停頓下來讓自行補充,由簡到難,開始讓孩子先上單字,以後慢慢讓孩子續上一個詞、一句話,這樣不但可以促進記憶力的提高,還能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
實物記憶。讓寶寶回憶一件實物,給寶寶一樣玩具,讓他注視您將玩具放到盒中,蓋上蓋子,讓他說出盒中玩具的名稱。
2-3歲:言語能力的訓練
利用各種機會擴大幼兒的詞彙量。當空閑的時間帶寶寶外出玩耍時,可以讓寶寶講述他所看到的事物的名稱,教寶寶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意思,可經常讓小兒看圖書,給他講簡短故事,教他說歌謠,都可以促進語言的發展。
發展語言能力。鼓勵寶寶自己敘述一些事情,比如今天去哪裡玩了?都看到了些什麼?還可以教寶玉記住家長的名字、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父母的職業、單位,自己的年齡等,都有助於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1-3歲寶寶的早教內容還有很多,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可以多元化,但不能脫離以上幾個方面的訓練,因為這些訓練在寶寶這個年齡段都是著重培養的,只有家長根據寶寶的發育特點來進行早教,才能看到所付出的成果。
1-3歲幼兒早教運動游戲
1.搖一搖:讓孩子坐在父母懷中,面朝前,雙腿彎曲,兩膝外張,兩腳掌相對,父母雙手從孩子手臂下穿過,抓住其小腿接近腳踝處,輕輕地對他進行左右搖晃,上下抖動和前後傾斜等。這些動作,不僅能給孩子提供前庭覺和本體覺刺激,對保持孩子身體的柔軟也非常有益。
2.追一追:在地上橫放一隻紙箱,滾過去一個小皮球,吸引孩子去追逐。因為紙箱空間比較狹窄,孩子會自然採用爬行的方式通過,從而為他們大肌肉動作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走一走:父母牽著孩子的一隻手,讓孩子沿著地板上的某條直線,腳跟接腳尖,一步一步朝前走。
4.躍一躍:父母和孩子面對面,父母牽著孩子的雙手,讓他從台階的最後一級跳躍下來,如果孩子跳躍的爆發力,父母可以用點力氣把他拉下來,幫助他逐漸形成爆發力。
5.踮一踮:讓孩子學著媽媽穿高跟鞋的樣子,踮著腳尖走一段路程。這樣他也能學會在安靜的環境中躡手躡腳地走路,而不是用腳板像大象一樣笨重地走路,打擾別人。
6.跳一跳:讓孩子站在跳床或彈簧床上,父母牽著他的雙手,先帶動他一起雙腳跳,再逐漸放手讓他自己連續跳。
7.跨一跨:用兩條彩色膠帶在地面貼出一條大概40厘米寬的小河,引導孩子從河岸的這一端跨到另一端。
8.爬一爬:把毛毯、枕頭、抱枕、棉被等棉製品堆積擺放成「山丘」,「草原」等場景,讓孩子攀爬「山丘」,在「草原」上打滾等。
9.翻一翻:父母跪坐,讓孩子仰躺在自己的腿上,同時父母用雙手抓住孩子的肩部,接著父母起身變成長跪姿勢,同時順勢幫助孩子腿部朝頭的方向用力,以父母的手臂為軸,讓孩子翻轉270度,最後雙腳著地站好。
10.推一推:讓孩子推著重重的紙箱,周遊各個房間。這個活動可以增加孩子個個關節的本體覺,同時對家中的空間方位也有初步的認識和概念。
【特別提示】1-3歲的孩子對環境中潛在危險的觀察力還不太夠,所以,在進行以上體操運動的過程中,父母務必全程關注細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