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單詞 > 源自英語的漢語單詞

源自英語的漢語單詞

發布時間:2021-01-26 21:36:37

Ⅰ 英語中來自漢語的詞彙有哪些

bonsai 盆栽
sampan舢板
kowtow叩頭
kungfu功夫
confucius孔夫子
Kung Pao Chicken宮保雞丁

Ⅱ 由漢語直接翻譯出來的英語單詞

豆腐tofu,功夫Kongfu,好久不見Long time no see,風水Feng Shui,走狗running dog,紙老虎paper tiger,土豪Tuhao,大媽Dama,中國式高考Chinese Gaokao......
另外,內中國的地名容和風景名勝,以及中國人名,中國特色的東西等均可中文直譯。

Ⅲ 我想知道英語中有哪些單詞是來源於漢語的

Kung fu (1966年來自「功夫」)
Yin yang (1671年來自「陰陽」)
Kowtow (1804年來自「叩頭」)
Tofu (1880年來自「豆腐」)
Lychee或litche (1588年來自「荔枝」)
Gung ho或gung-ho(熱心) (1939年來自「工合」)
Mahjong或Mah-jong (1920年來自「麻將」)
Feng shui (1797年來自「風水」)
Tai chi (1736年來自「太極」)
Yamen (1747年來自「衙門」)
Kaolin (1727年來自「高嶺」)
Kylin (1857年來自「麒麟」)
Longan (1732年來自「龍眼」)
Pe-tsai (1795年來自「白菜」)
Petuntse (1727年來自「白墩子」)
Sampan (1620年來自「舢板」)
Suan-pan (1736年來自「算盤」)
Tao (1736年來自「道」)
Taipan(大商行的總經理) (1834年來自「大班」)
Touming(透明度) (來自1980年代中英談判期間用語「透明度」)
Tuchun (1917年來自「督軍」)
Tung(油桐屬) (1788年來自「桐」)
Ho-ho bird (1901年來自「鳳凰」)
Wampee(一種果) (1830年來自「黃皮」)
Whangee(一種竹) (1790年來自「黃藜」)


來自粵語

Typhoon (1771年來自「台風」)
Dim sum (1948年來自「點心」)
Yum cha (大概15年前來自「飲茶」[2004])
Wok (1952年來自「鑊(炒鍋)」)
Bok choy (1938年來自「白菜」,比Pe-tsai常用)
Chop-suey (1888年來自「雜碎」)
Won ton (1948年來自「雲吞」)
Chow mein (1903年來自「炒麵」)
Paktong(一種錢幣) (1775年來自「白銅」)
Sycee(一種錢幣) (1711年來自「絲」)
Souchong(一種茶) (1760年來自「小種」)

Ⅳ 英語中的漢語外來詞詞彙表

現代語言學家根據外來詞同化程度和方式的不同,一般把外來詞分成四類:

(一)同化詞(Denizens),指的是較早被吸收,現在已被英語完全同化的外來詞,它們已完全遵循英語本族詞的發音和拼寫規則。如來自拉丁語cuppa的cup,來自法語changier的change等。

(二)非同化詞(Aliens),指的是還保留原有發音和拼寫規則的外來詞,它們一般很容易從字面識別出來,如來自漢語的kowtow (磕頭),來自法語的résumé(簡歷)等。

(三)譯借詞(Translation-loans),指的是根據原語言詞彙或短語的構成方式,用英語進行模仿翻譯過來的外來詞。其中有的是根據意思進行翻譯的,有的是根據聲音進行翻譯的,前者如來自漢語hǎo jiǔ méi jiàn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來自拉丁語Lingua materna的mother tongue(母語),後者如來自俄語kyrak的kulak(富農),來自拉丁語cetel的kettle(壺)等。

(四)借義詞(Semantic-loans),指的是英語本族詞彙中吸收了其它語言意思的那部分單詞,即只借義,不借形。如Pioneer原義表示「工兵」,後來在美語中表示「拓荒者」,又吸收了俄語「少先隊員」的意思。再如mb在原英語中只表示「啞的,寡言的」,後來吸收了德語mn的意思「愚蠢的,笨的」等。

五、常見外來詞的歸類

拉丁語詞彙在英語的整個歷史時期都不停地被融入,起先是口語,後來是書面語,包括宗教、文學和科學等方面。在盎格魯、撒克遜人定居英格蘭前,拉丁文明中的一 些物體詞彙已開始被吸收,如wine、dish、cup、butter、cheese、mile、pound、bargain等。在古英語時期,尤其是羅馬基督教傳入大不列顛島後,很多反映宗教文化的拉丁語詞彙進入英語,如今天還使用的chalk、school、castle、bishop、devil、street、mountain、altar、candle、martyr、temple、creed、monk、nun、mass、hymn、priest、pope、shrine等,還有一些關於貿易的詞彙,如box、fan、fork、kettle、linen、mat、pound、ton、spend等。現代英語時期吸收的新詞彙主要與科學及一些抽象概念有關,如chemist、genius、formula、memoranm、veto、area、scientific、function、vaccum、irony、theory、ecation、exist、app

ropriate、precise等。

斯堪的納維亞語對英語詞彙的影響,一方面是源於中世紀北歐海盜對英國的劫掠;另一方面是由於11、12世紀英國人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居民的和平交往,古英語中大量的挪威和丹麥語便是此時引入的,今天我們仍然使用的單詞有die、knife、hit、haven、till、they、(them、their)、root、call、give、skin、score、sky、ill、weak、window、take、swirl、scant、want、get、wrong、leg、same、cake、crave、crop、egg、husband、ill、kind、law、skill、anger、kid、odd、gain、plough、thrift等。

在諾曼征服後,說法語的諾曼人成了英格蘭的統治階級,法語自然成為官方語言而被應用在各個方面:法律與行政(people、crown、reign、noble、blame、arrest、state、judge、jury、justice、evidence、pardon、government、state、country、county、parliament、council、vassal、fief、police);軍事(aid、banner、captain 、arms、battle、peace、war、conquer、sergeant、victory、archer);宗教(religion、hermit、lesson 、virgin、pity、pray、Bible、baptism、confess、divine、sermon、grace、repent、sacrifice);衣服(fashion、lace、coat、dress、gown、robe、collar、mantle);食物(beef、mutton、pork、dinner、feast、sauce、spice、salad);建築(beauty、image、design、castle、pillar、tower);文學(art、beauty、literature、story、chapter、poem、prose、rime);科學(medicine、surgeon、remedy、physician)等。16世紀以後,隨著英法兩國交往日益增多,法語繼續為英語提供了很多新詞彙,比如trophy、terrain、vase、moustache、unique、attic、soup、canteen、brochure、corroy等。

文藝復興時期,希臘語對英語的充實貢獻最大,這部分詞彙有的是間接經拉丁語或法語匯入英語的,如ink、place、surgeon、slander等;有的是直接在交流中匯入英語的,這部分詞主要在文學和科技方面,如philology、myth、geometry、tragedy、gymnastics、prologue、drama、stigma、crisis、rhapsody、analysis、telephone、telegraph、anthology、zoology、psychology、epidemic、cosmetic等。希臘語還給英語引入了很多的詞綴,例如bio-、auto-、hydro-、mono-、para-、homo-、-ism、-graph、-ise、-meter、-gram等。除上述四種語言外,在現代英語時期,英語在同外界的交流中還吸收了很多其它語言的詞彙。如源自義大利語的fresco、cupola、sonata、colonade、concert、piano、solo、soprano、pedestal、bass、tenor、costume、model、sonnet、stanza、profil、model、amber、opera、vista、quartet、soprano等;源自西班牙語的bizarre、cork、risk、anchovy、galleon、embargo、cargo、parade、cigar等;源自德語的carouse、dock、plunder、zinc、quartz等;源自葡萄牙語的cobra、tank、firm、buffalo、pagoda、caste、veranda、flamingo等;源自荷蘭語的booze、hold、boom、slope、land、scape、wainscot、tackle、clock、skipper、deck等。19世紀後大英帝國的全球殖民擴張和國際貿易又使英語吸收了歐

洲以外很多語系的新詞彙,如源自漢語的lichi、sampan、typhoon、ketchup等;源自俄語的kulak、mammoth、steppe、rouble、czar、troika、commissar等;源自阿拉伯語的hashioh、shadoof、sultan、sheikh、ghoul、roc等;源自澳大利亞當地語的boomerang、wombat、billabong、dingo等;源自日語的tycoon、karate、hara-kiri等;源自印度語的pajama、polo、chutney、cashmere等;源自西非當地語的chimpanzee、guinea、gorilla等;源自北美當地語chocolate、tomato、tobacco等。

二戰後,新詞(neologism)快速席捲了整個英語世界。新詞的出現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例如chain reaction、radioactivity、overkill、astronaut、countdown、software、database等;二是社會政治、經濟的變革,如discotheque、credit card、spokesman、black power、gulag、supermarket、house sitter等;三是其它語言文化對英語的滲透,如cosmonaut、sputnik、apartheid、maotai、sushi、haute cuisine等。

英語是一門活的語言。它在演變發展過程中,海納百川,不斷吸收著其它語言中活躍的詞彙以充實壯大自己,並應時摒舊容新,以適應社會變化發展的需要。

Ⅳ 源自中文的英語單詞有哪些

其實,許多英語詞語其實就源於漢語。除人們熟知的「孔子(Confucious)」、「中國功夫(kungfu)」、「麻將(mahjong)」、「豆腐(tofu)」外,下面是10個真正具有中國氣質的「雞蛋詞」(雞蛋,外白內黃,指漢語的詞被借用到英文)。

1.絲綢——silk:中國是養蠶大國、絲綢的故鄉,「silk」的發音,顯然是漢語的音譯。

2.世外桃源——Shangrila:出自西藏的傳說之地——香格里拉。

3.茶——tea:這個詞,是英國人從拗口的閩南話里借走的。

4.走狗——runningdogs:中國式英語貼切地表達了一種見利忘義、供人驅使的「下三濫」。

5.茶點——dimsum:這個略帶小資情調的詞兒來自閩粵。英國人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幾杯印度紅茶,常就著一碟甜點。

6.紙老虎——papertiger:這是最令人揚眉吐氣的一個新詞,締造者應該是毛主席,談笑風生便締造了一個詞。

7.大款、巨亨——tycoon:這種稱呼是近些年才流行於街巷的,指有錢有勢的商人或者企業家,中國傳統的叫法是「大掌櫃」。又是閩粵之地的音譯。

8.賭場——casino:很久以前移民到美國的福建民工拿到一點微薄的工資,便在無聊之際聚眾賭博。每次開局都會嚷:「開始了!開始了!」陰差陽錯借給英語一個現代詞語。

9.小費,賞錢——cumshaw:這個詞是閩南話「感謝」的音譯。英語世界也像喜歡「money」一樣,渴望「cumshaw」這個油水豐厚的單詞。

10.風水——Fengshui:風水,還是音譯。

Ⅵ 現代漢語詞彙的來源 大概有多少是來自英語和日語。

其他回答抄:漢語算是最古老的語言之一,英語出現才不過幾百年,日語更是主要來源於漢語。近年來隨著網路和中外交流發展,出現很多外來詞彙,外來詞彙是很多來自英語和日語的,但是這相對於中國本土的詞彙,簡直是九牛一毛····· 查看原帖>>

Ⅶ 借詞的來自漢語的英語詞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也是世界上詞彙量最大的語言。英語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它不斷地吸收對其有用的各種外來詞語,因而大大地豐富和發展了自己的詞彙。絕大多數的英語詞語都源自於其他語言,如拉丁語、德語、法語、希臘語、義大利語等50多個語種,其中包括漢語。
在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1989年第2版)中,以漢語為來源的英語詞語就有1300多個。不久前,美國「全球語言監督」(GLM)機構宣稱,自1994年以來,新增的英語詞語中,漢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了任何其他來源。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1.衣著飲食從古至今,中國人對衣著、飲食都非常講究挑剔;其形式內容更是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這類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不少,例如cheongsam(長衫)、dou(肚兜)、silk(絲綢)、nankeen(紫花布)、tofu(豆腐)、bok choy/petsai(白菜)、dim sum(點心)、spring rolls(春卷)、chow fan( 炒飯 )、chow mein(炒麵)、jiaozi (餃子)、wonton(餛飩)、chop suey(雜碎)、kaoliang(高粱/高粱酒)、Maotai(茅台酒)、tea(茶)、oolong(烏龍茶)、souchong(小種茶)、ketchup( 蕃茄醬)、Peking ck(北京烤鴨)、longan(龍眼)、lychee/litche(荔枝)、gingko( 銀杏)、ginseng(人參)等。2.歷史文化悠久的中國歷史賦予文化以豐富的內涵,從中可以看到中國歷史文化對英語的影響。這類英語詞語有Confucius(孔子)、Confucianism(儒家思想)、Laozi(老子)、Tao(道/道教)、Laozi (老子)、I Ching (《易經》)、Tao Te Ching(《道德經》)、yinyang(陰陽)、feng shui(風水)、Kwan Yin(觀音)、xiucai(秀才)、lama(喇嘛)、kowtow(磕頭)、Mandarin(官話)、china(陶器)、Long(龍)、Qilin(麒麟)、chopsticks(筷子)、Spring Festival(春節)等;這些詞語不用向母語為英語的專業人士特別解釋都能被理解。3.政治經濟這類英語詞語往往能折射出中國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徵。例如Yamen(衙門)、Tuchun(督軍)、running dogs(走狗)、brainwashing(洗腦)、Great Leap Forward(大躍進)、Red Guards(紅衛兵)、Gang of Four(四人幫)、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改革開放政策)、township enterprises(鄉鎮企業)、peaceful?rising(和平崛起)、buzheteng(不折騰)、guanxi(關系)等。我國的貨幣單位jiao(角)和yuan(元)已被收入英語詞典中;有趣的是,yuan這個詞在英語中又經歷了詞義范圍擴大的過程,可以用來泛指錢(money)。4.文體娛樂中國傳統藝術以其濃郁的鄉土氣息、淳厚的藝術內涵和生動的歷史痕跡,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和欣賞。這類英語詞語有pinju(評劇)、Yuju(豫劇)、Erhuang(二簧)、Peking opera(京劇)、Jing(京白)、wudan(武旦)、chou(丑)、qinyi(青衣)、hualian(花臉)、madan(刀馬旦)、pipa(琵琶)、erhu (二胡)、guzheng(古箏)等。中國功夫揚名天下;Kungfu(功夫)幾乎成為中國武術的代名詞,功夫影帝李小龍當立頭功;中國武術的精華還有Sanda/Sanshou(散打)、Tai Chi(太極拳)等。5.科學技術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也是中國人對世界科技的一大貢獻;suan pan(算盤)也就成為了最早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之一。當中國人即將邁出太空第一步的時候,一個以漢語為詞根新造出的英語單詞taikonaut(太空人),在世界各地關於「神七」的報道中頻頻出現;它是漢語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臘詞「nautēs」(航行者)組成。西方媒體越來越多地用這個新詞來稱呼中國航天員;這個誕生不久的英語單詞已被收入主流英語詞典中。6.網路英語中國網民們經常用到的網路流行語被譯為英語後,已成為常用的表達方式。例如online shoppers(淘客)、angry youth(憤青)、digit head(計算機迷)、human flesh search(人肉搜索)、knock off(山寨)、play hide and seek(躲貓貓)、get soy sauce(打醬油)、ungelivible(不給力)、pear big(鴨梨很大,即壓力很大)等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表達方式,而且使用人數眾多。這種網路英語的最大特點是時事性強。7.中式英語中式英語(也叫「中國式英語」)指帶有漢語語音、詞彙、語法等特色的英語,是一種洋涇浜語言。例如lose face(丟面子)、no can do(不能做/幹不了)、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no wind, no waves(無風不起浪)、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等,其中前面三個片語已融入主流英語。GLM從全球視野和英語發展的角度對中式英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它將會豐富英語的表達方式。
從漢語借來的英語詞語通常採用音譯、意譯、音意合譯和音譯加詞綴這四種方式產生。這些詞語進入英語後,或多或少都經過了一定程度上的「英化」改造,基本上都融入了英語語言的詞彙體系和語用表述系統。
筆者記得我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曾在一次學術演講中說過:以漢語為來源的英語詞語是漢英兩種語言接觸的必然產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結果;隨著中華民族與英語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頻繁,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及表達方式將會越來越多,從而進一步推動英語的國際化、多樣化進程。(林霖寫於香港大學文學院)

Ⅷ 中文變成的英文單詞

lychee - 荔枝 (粵語)
dim sum - 點心 (粵語)
china - 昌南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這是搞笑出內來的容Qinglish產品:-)))

Ⅸ 漢語中的「老外」英語單詞

老外
【foreigner】
【 layman】
有不會的可以再問我

閱讀全文

與源自英語的漢語單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