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備戰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
找一本生活口語的書,看目錄有分各種場景比如餐廳、機場、購物、乘車回、學習等把答每個場景會用到的詞,語句總結出來反復記憶、多說多練。
Ⅱ 如何備戰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
如何備戰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
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委員會在2004年舉辦了「全國首屆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至今年,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10屆。大賽堅持高職高專英語教育「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主導方向,以「我學、我說、我成功(I Learn,I Speak,I Succeed)」為競賽口號,重點強調選手用英語解決職場實際業務問題的綜合能力,展現當代高職高專學生勤奮、陽光、團結、進取的精神面貌。大賽分初賽(由各有關院(校)組織)、復賽(由有關省、市、自治區教育廳(教委)高教主管部門組織)和決賽(由課委會、考委會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組織),是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唯一的語言類賽項,受到全國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
1 選手的選拔
「全國首屆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每年都吸引著來自於全國各地高職院校的數以百萬計的師生參與,競爭之激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賽選手的選拔不能匆忙地一蹴而就。
選手的選拔應該遵循早發現,早培養的原則,是整個教學團隊通力合作的結果。從新生開學伊始就著手,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觀察,對各科教師反饋的語音語調和口語較流利地學生進行培養,可以循序漸進地給他們增加賽題的輔導。然後通過第二課堂的英語各項大賽及本大賽的初賽層層選拔出語音語調正確、本文由畢業論文網http://www.lw54.com收集整理反應敏捷和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能力、應變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現場感染力的選手。
2 指導教師應具備的條件
眾所周知,贏得任何大賽的關鍵因素除了選手之外還有一個-那就是指導教師,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比賽成績。首先,指導教師應該是專業專家(expert),他必須專業能力突出,也就是說英語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領先。不言而喻,如果指導教師英語交際能力不強,也就無從教授學生口語表達技巧了。其次,指導教師同時也是個競賽者,學生雖然自身英語能力和綜合素質至關重要,但是因為他們沒有比賽經驗,對大賽流程、題型和重點等都不太了解,孤軍奮戰很難取勝,因此大賽也是指導教師的競技,台上是學生的針鋒相對,台下是指導教師的暗中較量。指導教師必須具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指導教師應該以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指導學生參賽,不能只是給學生些資料,讓學生自己看,敷衍了事。再次,指導教師應該是規劃者(designer)。他應該仔細研究大賽文件,把握大賽精神,了解初賽、復賽、半決賽和決賽程序。筆者還購買了《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賽題精選》一書,從網上下載了大賽的模擬題和歷年的比賽視頻,對大賽題型進行歸納總結,發掘大賽的考題規律和重點,制定相對應的備賽策略,准備相關的大賽輔導資料。教師備完功課後,與初賽選拔出來的選手協商制定參加復賽的輔導計劃和輔導時間表,每次的輔導內容和預期目標都要有明確規定,同時每次輔導後材料要給學生回去後鞏固、復習。還有指導教師要是一個領導者(leader),應該具有前瞻性、洞察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對社會熱點問題要有相關預測,對學生的模擬能夠銳利地發現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提供相應修補策略。最後,指導教師最好是一個助理(assistant)。對學生的肢體語言、穿著和化妝等都要給予一定的指導。
3 題型指導策略
大賽內容都是參賽者在未來與外國人士交往和進行業務工作時可能涉及的內容,因此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為了讓賽題更具「實用性」,從第五屆起,在決賽中取消了朗讀部分,增加了「即席辯論」(Debate)。至此,半決賽競賽內容包括「職場描述」「情景交流」和「職場考驗」三個比賽環節,其中「職場考驗」環節為2014年本賽項半決賽的新增環節。決賽包括「職場描述」「情景交流」和「即席辯論」三個比賽環節。
3.1 「職場描述」題型應對策略
「職場描述」(Presentation)題型以圖表為主,題材廣泛,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人口等等多方面的內容。首先,指導教師應該就圖表進行歸類,通常有餅狀圖、柱狀圖和線形圖等。圖表主要說明一個事實或者現象,通過對圖表中所反映的具體數據的說明、分析、比較,對某種事物或現象的事實或變化情況等加以說明,並提出結論或看法。通常分以下幾步作答:第一,通過圖表已給信息和圖表分析確定其主題思想。通常用固定的套用句式表達,如:「As the bar chart shows, the number of people below the poverty line decreased dramatically ring the years of 1978 to 1997」。第二,通過比較分析圖表中的數據,找出圖表中各個信息之間的關系,圍繞主題對其進行分類描述,不要逐一數字描述。描述時還要應用「組成」「排序」「比較」「趨勢描述」「極值」「數值」和「約數」的固定表達方式。第三,描述時要注意表達的多樣性和邏輯性。多樣性是指同一個句型要用多樣的詞彙、短語和句式來描述。如表示上升就可以有「increase/rise/ascend/surge/go up/climb/mount/level up」等的表達方式,這樣既不乏味,又體現英語功底的深厚。邏輯性是指描述要有條理,參賽者要利用「firstly,secondly,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等詞語有效連接各個分類描述,體現其思路清晰。最後,在描述的結尾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問題所在,並就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或者表達自己的觀點,聯系當前的時事。
Ⅲ 怎樣進行英語口語教學
我加強英語的方法就是看英文資料片,輔以英語學習軟體 然後找一家英語學習中心幫我練口語 ABC天卞英語中心還挺.好.的 不過學英語是個長久戰 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它需要不斷地積累才行;多聽、多讀、多記、多練 每天如此,持之以恆 相信過段時間,你會驚奇的發現自己的英語有很大的進步~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幼師的英語口語教學.如何提高教學的質量呢?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組織學生深入幼兒園,走向社會,進行調查研究,認清形勢。明確學習的任務和方向。幼教英語口語的學習不論是對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還是對今後的工作應用都很有幫助。語言習得的第一個條件是需要有大量「聽」的機會,也就是要輸入大量的語言信息.積累多了,就能脫口而說。幼兒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創造充分「聽」的機會,提供的信息妥既能激發幼兒注意傾聽的興趣,又要注意信息的質量。這就要求我們的幼教專業學生有很好的英語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以便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給幼兒創造一個自然的英語語言介值大小的重要指標。如一位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仔細觀察和分析了蠶為什麼耍吃桑葉?通過實驗找到了答案:蠶在進化過程中,由於遺傳的作用,逐漸養成了這種食性。只要含有桑葉氣味的食物,蠶都有可能吃.也不影響最後的吐絲結繭。另外,作者還發現,蠶是靠它的嗅覺和味覺來辨別桑葉的氣味的。如果破壞了這些器官(如在蠶的觸角塗上一點膠水)那麼,蠶就無法辨別桑葉的氣味,也就能吃其他植物的葉子J了。其撰寫的論文《蠶可以不吃桑葉》得到了人們的重視,為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選擇學生力所能壓的課題要使研究性學習取得成果.必須考慮學生的條件.引導學生在選題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能發揮知識專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比較熟悉的知識領域,並由此能在這個領域里不斷地獲得一些新鮮的、生動的感性材料。這些條件正是深入研究的基礎,也是充分發揮想像力的條件。()結合興趣愛好。興趣是完成科研任務的動力。能促使人隨時留心有關事物,克服困難、鍥而不舍地進行鑽研和探索.樂此不疲。故應指導學生盡量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課題。()能獲得豐富的資料。調查資料、實驗資料、圖書資料等,是完成科研所必需的條件,因而教師要提示學生選擇課題要能較易獲得相關資料的為宜。()能得到別人的指導幫助。一個人的閱歷、知識、能力總是有限的,在科研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應讓學生選擇能及時得到有關、教師指導的課題;或選擇能夠與有同樣專長的同學共同切磋、探討.便於克服研究過程中的障礙。()難度要適宜。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科知識水平的課題,不要選擇自己沒有能力解決的課題。這樣才能有所收獲,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三、指導學生撰寫研究性學習的告寫作.是中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指導研究性學習的工作中,應教會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寫出各種告。這樣,既得到了寫作上的鍛煉,又總結、鞏固了研究成果。1.觀察告。這是對某一自然現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直接認識客觀事物和搜集第一手材料;通過分析和綜合,得出客觀事物的運行規律,寫出書面告。如寫《日環食觀察告》,首先要指導學生觀察.在獲得第一手材料後。再動筆記敘觀察的過程和結果,重點記敘日環食的觀察情況,詳細記錄日環食開始時間、月亮完全遮蓋太陽的時間及太陽復圓的時間等。.實驗告。指導學生對某一科學探索活動,設計並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和測試,把實驗的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寫成書面告。所設項目有: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和裝置、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實驗結論等。科學發現告。這是對自然現象極其規律性的新發現、新認識的告。教師要引導學生勤於觀察、研究.如發現某一生物新物種,發現某古化石標本,發現某種奇特的自然景觀等,就應指導學生寫好這類告。科學研究告。應該鼓勵學生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撰寫研究告。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經過認真的研究和思考,往往能寫出很優秀的科學研究告。新昌中學俞斌昀同學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寫出了《尋找磁單極子》辦法的告,把觸角伸及到物理領域的前沿陣地.得到了浙江大學的一致好評。如果這一理論得到證明,那麼,對整個物理學基礎理論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研究性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亮點,耍使學生學會這種學習方法,重在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因地制宜、結合實際不斷探索。特別是在科學和化學課中可結合每一章的內容,發掘一些研究性學習的題材。長此以往,研究性學習一定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新模式。更多關於學習英語口語的方法英語口語教學積極思考相關對策英語口語交際中的補救策略培養速讀能力提高口語技能
Ⅳ 如何有效開展高職英語口語課堂教學
搞好高職的課堂教學的方法:高職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應用性技術或管理人才,而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應從人員和政策上向教學和教師傾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搞好課堂教學。1觀念的改變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不同在於培養目標是培養一批社會需求的高級應用性技術或管理人才,其理論知識要求夠用,但需要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畢業後可立即上崗勝任工作,也可繼續接受教育和深造。因此,「高職高專」教育是「大眾化教育」,最完善的形態,它使「動手」教育和「操作性」教育到達頂點,重視的是動手能力的培養,培養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本科教育只是「精英教育」的初級形態,它主要是為以後的研究生教育提供後備人才梯隊。只有對高職教育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形成正確的教學方式,從而有利於高職的發展趨勢。2深化教材、教綱、教法的改革有些高職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熱情不高。除了學生本身的原因,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材、教綱、教法不適合高職生的特點和需求。以醫學專業為例:所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普通醫學院校所用教材的翻版或壓縮,並沒有注意考慮到高職生的實際情況。在醫學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缺乏相互之間的聯系性,讓學生學習起來感到無助及厭倦。同時不少教師講課照本宣科,理論性過強,使學生提不起興趣,也不容易記熟記牢。因此,要以「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為指導思想,對教材、教綱、教法進行深入改革。可以這樣設想:無論是基礎理論課還是臨床技能課所用的教材都應該本著精簡適用,生動直觀,操作性強的原則進行修訂甚至重寫。可以考慮改變原來將專業基礎課和臨床課教材完全分離的課程模式改為以臨床課教材為中心,將醫學基礎課相關內容緊密結合臨床課堂相關章節來編寫和教學。教學法也應該以歸納法為主而少用演繹法,應主要從臨床事例中教給學生概念和方法而不應主要從概念出發來進行教學[1]。通過各種臨床事例啟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加強基礎課和臨床課之間的聯系度,有利於熟悉並掌握知識點。通過「故事」給學生提出問題並進而引導他們去思考,去讀書,去實踐,並結合實際問題給學生以簡明扼要的理論灌輸。我們認為高職院校的教綱與教材編寫,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都應該圍繞實踐出發,讓學生參與實踐,充分調動其內在學習需求,使其在學習的實踐中獲得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積極性。如果我們的教學能夠將實踐理論充分結合,同時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興趣,我相信,我們的高職教育教學工作一定能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面。3改變傳統課堂教學設計教案設計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體現,我們認為至少應該涵蓋如下要素:3.1圖:將專業知識用一些形象化的結構圖進行分解,對每一個知識再進行結構化,並細化到每一門課的每堂課中。用特殊的記號或圖片在結構圖中可以進一步詮釋,使知識點形象生動,易於學生接受。現在市場上這樣的備課軟體較多,可以在市場購買。3.2點:明確課堂的教學點,也就是積極明確教師的操作點和學生的掌握點,它包括知識的重點、難點和掌握點,也包括方法指導點、情緒協調點及個別調節點。3.3量:課堂上不僅要保證一定的信息量而且要保證較大比例的多邊活動量,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學習的效果,從學生的腦、手、口、眼、耳等各個部位強化刺激,以形成最有意義的條件反射。3.4度: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課堂設計應有不同程度,不同密度,不同進度的上中下三層設置。3.5序: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課堂懸念符合學生的求知心理,它是引發興趣的重要方式,多樣化的傳播序列可以避免課堂形成單調性,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3.6效: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教師應對課堂的有效程度有清醒的認識,每堂課的課後都應有相應的自我評價。4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是核心力量,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假若課堂教學沒有教師的參與就像劇場沒有演員一樣,不可能有演出和演出的成功,當然就像高演技的演員,能夠給演出帶來巨大的成功。因此,擁有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良,善於教學的教師隊伍,是好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作為醫學高職教師,(1)應具有樂教敬業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而且還應該有誨人不倦和為人師表的道德品質;(2)必須有廣博的文化專業素質,包括醫學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知識和科學人文知識;(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廣泛興趣,愛好;(4)具有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只有那些有著高素質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敬重和信任,學生才樂意接受其教育。因為教師的行為本身就是學生的活教材,對學生起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根據醫學高職教育特點,專業課教師必須具有雙師素質。因此,要把培養「雙師型」教師為目前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臨床實踐,或從臨床一線引進教師,使大多數專業教師持有職業證,成為名符其實的「雙師型」教師。5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溫床」,它有利於課堂教學向著良性循環發展,有利於教師和學生的雙向發展,為課堂教學順利的進行提供有利的人文環境。「大道至簡,大師至愛」我們應該懷著對高職學生極大的關愛心和對高職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認識,以飽滿的熱情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促進我國高職教育出一份力。
Ⅳ 口語表達能力論文:淺談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口語表達能力;中職學生;提高 一、在提高中職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選擇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中職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大部分基礎較差,詞彙量少,語法基礎差,對學習不感興趣,對英語口語的應用缺乏開口的勇氣,這主要是由於學生的羞怯、恐懼等心理原因造成的。雖然他們也渴望鍛煉自己,也渴望與人交流,也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自信心不足,不願意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溝通,長久下去,英語課堂更張不開嘴。 (二)英語口語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中職英語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 教師的發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口語。如果英語口語教師的發音非常標准,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口語的熱情。而大多數中職英語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較為單一, 仍是「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讀,學生跟。只是一味強調語言點的教學,不重視口語教學,忽視語言的交際性,除基本的課堂用語外,教師使用口語交際的空間范圍不大,師生之間沒有形成講英語的氛圍。 (三)英語口語教學中學生忽略了向老師學習的機會。在現階段的英語口語教學中,往往只強調純正語音語調,什麼專家、名師、學習機之類的學習。而忽視了老師的重要作用。有的老師發音很好,並與老師天天接觸,留心向自己的老師學習,是一種比較好的學習方法,注意老師的口型,慢慢的進行練習,並及時與老師交流,會取的比較好的效果。 (四)缺乏自信職校的學生基礎差,部分學生幾個單詞還讀不出來,在英語學習上缺乏信心,更不用說讓其脫離課本自己發揮,職校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習群體,他們的口語基礎薄弱,還有無情的就業趨勢沖擊著他們,使得學生過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 二、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分析 (一)明確英語口語的教學目標。中職教育是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其培養目標是學以致用,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適應職業社會的需求。 英語作為交流與溝通的應用工具,應強調在進一步發展 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形成基本的交際能力,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不單單是為了一個好的分數,上個好的大學,有個好的工作。 (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增強信心。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就要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簡單的日常用語發展綜合語言技能。當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時,就會產生內在動機,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慾。因此,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說」的興趣。例如:每次課前五分鍾讓一位學生講他感興趣故事、新聞等,甚至可以發表他對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只要引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就會自願的去學習。 (三)堅持用英語進行課堂教學 英語口語教學中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有利於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給學生營造英語語言環境,激發學生說英語的熱情,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但是中職生的基礎薄弱,剛開始可能不習慣或者聽不懂,教師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英語,也可以藉助手勢、表情等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學生習慣後,在逐層加深。不管是朗讀課文還是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學生都喜歡模仿教師,這就是說教師的示範作用尤為重要。 (四)注重語感培養,鼓勵學生背誦經典文章。語感是對語言的一種直覺,作為教師清楚認識到英語口語能力的形成必須首先有語言材料的大量有效輸入和積累。而要將語言材料運用自如,首先,要有語言材料的積累。積累儲存須有大量反復朗讀、背誦、記憶、理解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積累大量語言材料,擴大視野,再者,朗讀是訓練語音、語調、語流和連貫性、流暢性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朗讀可以訓練正確的語音、語調,掌握說英語的種種技巧,如連讀、失爆、同化、重讀、節奏等,能夠迅速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因此,鼓勵學生朗讀和背誦,是培養學生口語能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選擇句子比較短的文章作為學生背誦的篇目,讓其朗讀背誦,然後進行小組比賽,不會給學生太大的背誦壓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中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差,一方面是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英語興趣不高;另一方面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方式落後所造成的。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增強學生信心,加大對教師的培訓,明確英語口語教學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的參與能力,提高英語說話能力,徹底改變現階「啞巴英語」的現狀,這些應該是我們每一位中職英語教師深深思考的問題。
Ⅵ 淺談高職高專英語語法教學
:英語語法的掌握是英語能力的基本功,而目前高職高專學生由於英語語法知識薄弱,很難在進行交際時正確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改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英語語法的重視和正確使用,是改善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途徑。本文就如何改善高職高專學生語法教學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一、語法教學對高職高專英語學習者的重要性 如果說單詞是建築中用到的磚、鋼筋。它們是構成建築物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建築初期應該准備的材料,那麼語法就好比建築中的水泥,它是連接、加固磚或鋼筋的材料。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說過:「一個學習語言的人應該有識別句子是否合乎語法規則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的能力……。」章振邦、張月祥等人也認為語法是語言的結構形式和組織規律,是人們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時據以組詞成句,使語言具有明確的意義並能為對方所理解的一套規則,是必須掌握的知識和培養語言技能的重要環節。從這一意義上來講,對語法的學習便顯得尤為重要。
對高職高專學生學習英語而言,他們畢竟沒有使用目的語的環境,那麼他們就很難及時、准確地辨別和判斷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語義特徵和差異。因此就中國學生而言,希望不學語法便能牢固地掌握英語,提高其英語運用能力是不切實際的。換言之,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過程中,重視語法教學,改善語法教學是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適用於高職高專學生的語法教學法
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並參考一些專家的理論實踐。總結了以下幾種有效的方法。
首先,為了讓學生能完整地了解語法的基礎知識,教師可以設法將語法內容進行適當的有機整合,在原理相通的情況下,刪除一些過於瑣碎的部分,採用聯系、歸納、演繹、圖示和對比等多種方法。例如:將主語從句、賓語從句及表語從句聯系起來講解;將定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一同加以講解及區別;將動名詞和現在分詞進行比較;將過去分詞與現在分詞進行比較等。這樣使學生融會貫通,讓他們真正懂得語法知識的橫向聯系和它們之間的差異,使他們有意義地接受學習,使有潛在意義的語法知識在內化過程中被理懈和吸收。這種將類屬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交互使用的方法(Ausube,11988)十分有利於新舊知識的銜接和聯系,加強學生有意識記憶的效果。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言簡意賅'很受學生歡迎。
其次。語法教學與句型教學相結合。句型即句子結構,是從大量句子中概括出來的典型句式。語法教學應與句型教學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先讓學生掌握一定量的句型,是為學生學習語法提供感性材料,在句型操練的基礎上,進而學習英語的詞法和句法。在學習詞法和句法時。又藉助句型操練,變語法知識為運用英語的能力。句型操練.都要通過重復、模仿、替換、轉換、擴展、活用各項訓練,這就為在語法教學中提供了精講多練的機會。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通過日常對話,談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英語語法學習。
通過實際生活,可把抽象的語法知識具體化,降低了難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利用情景教學法講授語法。情景教學法即教師應利用真實的環境或設置模擬情景進行語法教學。其中包括利用實物、真實的語境、狀態語言、非語言手段及多媒體手段。使語法教學更加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在語法教學中,一些學生較難感知和掌握的語法知識,如虛擬語氣在虛擬條件狀語從句中表示對過去、現在、將來的假設情況的用法,由於平時接觸和使用機會較少,很多學生會產生遺忘或者混淆語法規則的現象。再如情態助動詞can,may,must,shall,could,would等,很多學生自認為熟練的掌握了語法書中的規則和意義,但在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進行實際交際時,卻經常因用詞的不恰當而給人以語言不到位的感覺。對於這種現象,最好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製作簡單的動畫或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景短片,再現實際的交際場景,再配以巧妙的課堂設計,讓學生在模擬的情景語境中去反復使用語法規則,體會、感知、比較和總結語法規則的用法和意義。從而達到完全掌握語法知識的目的。
在語法教學中運用活動教學法也對學生學習語法很有幫助而且充滿了趣味性。活動教學法即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言,調動起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主體意識。這也可以說是充分地發揚了高職學生性格比較外向的優勢。學生思維活躍,記憶就會更深刻。教師應把語法規則活化為活動,把教學活動活化為交際活動。設計巧妙、難度適宜的游戲活動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講授時態時,為了把幾種時態串聯起來,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游戲,讓學生就一件事用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三種時態表達。如 S1:1 went to cinema withmy girlfriend yesterday evening.S2:We go to cinema everyweekend.S3:1 will go to cinema with my girlfriend.這種開放式的練習,既練習了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同時學生造句不乏幽默與樂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總之,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英語語法的教學要精講多練,不要單純的講解語法知識,要通過反復使用,反復操練基本句型,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激發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寓學於樂。讓學生自己發現語法現象,歸納規律,並讓學生建立一種語言習慣。
Ⅶ 如何提高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學
課前准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版自信心的基矗其權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台,就要純凈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Ⅷ 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英語口語教學
一.教師要培養學生多讀英語的習慣,以讀為本,培養學生的語感。
讀書的過程是有多種專感官參與的,在讀書的過屬程中,將文字元號轉化為聲音,是訓練語感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也要注意讓學生多讀,通過多讀英語,培養出語感。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在筆試時獲得好成績,也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培養說英語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眾所周知,讀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精粹,當然在英語教學中也可以引用這種方法。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予以適當地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語言之美,從而激勵其不斷地閱讀,形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
此外,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在讀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思考文本中的相關思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教師還可以開拓讀的形式,既可以讓學生默讀、朗讀,也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領悟知識,感受語言的無限魅力,進而培養語感。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後,對於形成固有的英語語感是很有幫助的,一定會使我們的學生受益終身。當然,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就談不上預感的形成,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就得不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