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語口語的最佳訓練方法
如何有效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很多人在練習口語,常常強調一個「練」字,其實口語提高還包括很多方面。針對這個問題,特為大家講講「提高口語如何去練」,希望對大家有用。
曾幾何時,我們個個腦袋裡都給灌進了「實用英語」 四個字。曰之:光會考試不稀奇,聽說讀寫皆得意。確實,語言是一種綜合能力,英語如同中文一樣,掌握了聽說讀寫的活,用起來才游刃有餘,任何情況都下都悠然自得,好不得意。上回提到聽力問題的解決之道,這回我老李再來配配這英語口語的葯方子。
話說在前頭,口語的提高一個「練」字。這種必然的關系就如同吃了東西,肚子才會飽一樣,餓著吧就算餓飽了,也是暫時的,不是么?似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自己練習過口語,可這練成的水平除了參差不齊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筆頭英語強者至今仍開不了口說英語。其實,在老李看來,「練」字不僅是練,更包含一個「勤」和一個「巧」。如何「勤」及「巧」?且看:
一、「勤」
古人雲,讀書「三上」,枕上,廁上,馬上。雖按現代健康觀念,這「三上」既容易造成各種眼疾又不衛生,易患痔瘡,對身體不利。但換個角度,古人之所雲正說明了讀書要勤勤懇懇,要心思專注。老李勤練口語的「勤」說的是一種態度。下定決心了,要堅持到底了,接下來老李的「巧」才是一劑良方。
二、「巧」
任何事情講求方法,可事半功倍。練習口語是因為它是一種工具,對於工具當然是越快掌握越好。老李大筆一揮,開出葯芯子如下幾味:
1. 精挑練習材料。
練習材料的選擇關繫到未來我們語言層次的高低,其是我們未來語言的藍本,所以,一定要謹慎小心,精挑細選。材料可以是詩歌,美文,甚至任何你喜歡的但要在語言上有造詣的東東。通常老李會首先建議大家選擇新概念的文章,從第一冊到第四冊,難易不等,但是篇篇經典,語言地道,富有美感,同時每篇文章都有錄音版本,且分英式,美式發音兩種,滿足了可以說所有人的需求。擁有一口地道的新概念似的英語,至今也仍是老李孜孜不倦的奮斗目標啊。
2. 聽錄音練習口語。
練習的材料選定後,徹底地先把材料中的陌生單詞,用法,意思去解決,這也有技巧,孰輕孰重,但這不是今天要探討的話題。這些工作做停當以後,我們就要學著把那些句子,用法搬進口語。第一步就是朗讀。從書面到口頭的轉換首先出現了一個問題:語音語調。為什麼很多學中文的老外說起中文,意思可以很對,但中國人一聽就知道是老外?這就是老外們的語音語調把握不好,這種情況也稱不上地道的中文。學習英語亦然。老李推薦掌握語音語調最簡單的方法:聽錄音模仿。不要著急,一句一句,注意仔細辯別其中的停頓,升降調,重讀,省略等。記不住還可以在書上作上記號么,自己想一些點子。量變終究導致質變,如同說母語般說地道的英音,美音都是可能實現的。老李就是例子,嘿嘿。
3. 熟讀到背誦的坎坷路程。
聽到背誦,大部分人一個頭成了兩個大。實則,老李提出的背誦不同於傳統的「背書」。呵呵,那是如何個背誦?熟練至極。根據我們按步驟2書上做好的記號和結合對錄音材料反復的嚴格按標准語音誦讀的艱苦卓絕的演練之後,當我們輕而易舉的能背誦新概念四了,我們的英語一定已經出口成章了!但,真正有多少人可以走完這段辛苦路?老李身邊沒有。別灰心,也許你可以成為第一個。
另外,不得不要提出的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務必在進行演練時,盡可能找到空曠的室外,用你的最大聲音演練。中國有個名人叫李陽,他的「瘋狂英語」中就有這條。好的方法看來是共識,恰恰老李當年就是用的這種方法,跑到學校操場後面的小河旁,對著河岸那邊演講新概念,美國歷屆總統就職演說,朗.費羅的詩作。引得對面老爺爺老奶奶搬了小凳子出來看熱鬧。口語是怎樣練成的?就是給離你10米以上遠又聽力不靈敏的人群演講練成的。
4. 通過實戰提高。
英語口語是種工具,是在人們口中說的。不僅我們需要單個的口若懸河,更需要在與別人的交流中學習,實踐,提高。很多人提出每當要和別人用英語交流或跟老外接觸時都會無比緊張!老李解答:是欠缺必要的儲備。平時不管是朗讀過程中也好電視報紙接觸也好,遇到經典的句型,好的表達方法,我們筆頭動一動,記下來,多儲備一些,到用時就柴米油鹽俱全啦。同時,在與人,特別是老外對話前臨時准備一些常用句型,問候語,習慣語,也是可以起到穩牢陣腳的作用哦。其實在實際過程中,你會發現你最「懼怕」說話的老外從不會從語法角度去和你計較,只要能夠順暢的交流,有了平時語音語調的積累,往往他們的大拇指還會高高豎起,誇你的英語「excellent」哦。真美啊!多次這樣的經歷對於你來說就是一種自信的源泉。有了自信,萬事迎刃而解。
但老李有一事提醒,注意:一定要和口語比自己好的人或老外多做練習,否則上述效果不敢保證。很多人說自己鮮有機會能接觸到老外,怎麼辦?老李說,為自己創造機會吧,否則就學會在各種場景里和自己對話吧,效果差不離。去英語角找人聊好么?老李不作聲,皺著眉說,大家自己看著辦吧。
5. 聽說讀寫觸類旁通。
英語包含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上面提到了積累,聽新聞,看電影,閱讀報紙,雜志真的都可以為我們的口語提高提供良好的語言基礎和豐富的素材。而反過來,口語的提高也為英語其他方面的學習帶來驚喜,特別是寫作哦。試試看,你也有驚喜。呵呵。
講到這兒算是告一段落。老李話多,但總的來說還是練,找巧方法練,上述數條都是通過實踐結晶出來的,極有應用價值。祝願大家都嘗到甜頭,發掘出潛能,學英語找到突破。
Ⅱ 怎樣學好英語口語思維
個人建議你可以多看些英語口語方面的視頻。跟著讀。把好的句子摘抄下來平時專多看看。或者可以參屬加些培訓,這個提高的會快些。現在很流行的電話和網路的培訓方式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因為是和專業外教一對一學的,所以在很短的時間里把口語提高上去,你可以去我給你提供的這家。里邊有個免費申請試聽體驗。不花錢的。可以先去了解下。呵呵,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Ⅲ 如何對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訓練
一、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語感的產生是思維方式形成的開始。只有在腦海中形成對英語的感性印象,才能產生英語的思維。因此,要採取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一是從模仿開始。小孩學說話先是從最早模仿開始,然後逐步學會說話。學英語也應從模仿開始。先模仿說單詞,再模仿說句子。二是多聽多讀。所謂多聽,就是多聽把英語作為母語的英美人士的講話,要每天堅持聽英語磁帶,進行一定量聽力練習;所謂多讀,就是多讀與課文難度相當的英語文章。通過耳濡目染熟悉英美人士的語音語調和思維方式。三是加強英語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習英語也是這樣。通過背誦大量的英語句子和課文,在腦海中儲存大量的信息,從而達到聽能正確理解、說能脫口而出的程度。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1、從背單詞時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如教apple一詞時,要讓學生腦海中隨之產生出蘋果的形象,而不是我們漢語中的 「蘋果」二字,讓學生在大腦中不能有一個翻譯的過程。同樣,在說或寫英語句子時不要先用漢語組織好,再翻譯成英語,而應該直接用英語句式表達出來。2、教師上課時要用英語去解釋英語,讓學生用英語去理解英語,盡量少用漢語;要經常讓學生做用英語改寫句子的練習,以便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英語表達方式。3、盡量多地營造運用英語的氛圍。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授課,努力營造一個英語的語言環境,還應把它延伸到學生的課余活動中去,如通過唱英語歌、演英語劇、設立英語角等活動,讓學生用英語去思考、去交流。4、經常給學生比較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多講一些英語語言習慣。如:漢語說:李老師在校長辦公室。用英語應該說:Mr Li is in the headmaster』s office。而不要照漢語譯成:Mr Li in headmaster office。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給學生營造英語環境和聽說英語的機會,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擺脫母語影響,形成英語思維模式,才能少犯錯誤,掌握地道的英語
Ⅳ 怎麼練習英語口語
要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實在不容易,為此我們必須在很多方面進行努力,例如語音,單詞,句子,聽力等等。但是很多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看了各種各樣的書,英語口語卻依舊沒有進步。那麼如何更好更快的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呢?
制定英語學習計劃
快速提高英語口語的方法很多,行業英語日常口語和學習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對於很多人來說,總結出一套常規的學習方案,幫助孩子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口語學習,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請不要把計劃定的太高遠,這樣反而不利於進步。要將每一階段的學習按照日、周這樣的短時間進行學習和反饋,這樣日積月累,自信心會越來越足,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注意在生活中進行英語練習
語言是一個雙向的學習,要會說會聽才能有進步。可以通過一些原版的動畫片和電影,潛移默化地從中進行聽力的鍛煉,另外也可以跟著讀,模仿人物的發音和台詞,這樣慢慢地發音也會變好。英語就是為了交流,不要怕英語口語太差而不敢跟人交流,這樣反而失去語言的作用。想要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就一定要在生活中多運用,多練習。
英語作為一種交流的語言,不能僅僅在筆頭上的「行水流雲」,還要求我們能用口表達出來,甚至能出口成章。但如何快速英語口語的能力呢?想要更好更快的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在短期內有突飛猛進的發展,那麼就要注意培養自己對英語的興趣,把英語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這所有的一切也正是語言學習的真諦。
阿西吧
Ⅳ 小學生英語口語訓練的方法
第一步:大量背誦原汁原味的單句、對話、生活習語。
第二步:把每天背誦過的素材反復消化,藉助想像力,身臨其境把它們表演出來。
第三步:寫日記。這個習慣看上去練習的是寫作,其實它更是練習口語的妙法。當你動筆的同時,你的大腦正在激烈地做著英文體操。用英文進行思維是高級的口語訓練方法。
第四步:大量閱讀報刊、雜志及各種故事、雜文,之後將它們復述出來。(超級提示:是「復述」而非「背誦」。)同一篇文章的復述工作應該反復滾動。
第五步:一年左右逐漸過渡到用英文進行日常的思維活動。每當遇到不會的詞、句就記錄在本子上,集中解決,並定時更新、復習最理想的練習口語的方法是有個說英語的外國人天天在你身邊陪你說英語,但這個條件一般誰也不具備。
那麼怎麼來練習口語呢,有一個好辦法非常可行,就是自己和自己說練習英語口語(當然後期還要找一些外國人進行語言交流體驗),請相信自己和自己練習口語這一辦法很管用,有一個方法,叫 「反述式口語練習法」:
拿出一篇英語文章來先看懂,反復看幾遍,爭取記住裡面的內容(注意千萬別背),然後把文章翻扣在桌上,對著牆用自己的英語將剛才讀過的文章反說出來(注意是述說,不是背誦),一開始根本記不住,就打開文章再看一遍,然後再翻扣過來用英語述說,遇到卡殼的地方就翻過文章再看一看,看看人家原文怎麼說,再翻扣過去述說……直到把整個文章說完,反復練習多遍後,不僅可以流利地述說這篇文章,還可以改換說法,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述說,如先說開頭後說結尾、先說中間後說兩頭,長話短說、短話長說……不用多,只需幾篇文章,就可以練出流利的英語口語,而且保證地道正確,比外國人說的還標准,因為所有的句子和表達方法都來自書上,還能有錯?這樣練習口語,進步飛速。
Ⅵ 如何通過自己練習提升英語口語
首先,你要清楚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口語不是翻譯,也不是造句」
第一,要認清口語和翻譯的關系。
很多人天真的以為,那些口語很好的中國人,是他們翻譯得很快,一個詞語,一個句子,能立刻想到對應的英文。我不會講英語就是我翻譯得太慢了,一個詞語我要想很久才能想到對應的英文單詞,短語,固定用法,句子也是!我需要更多的練習,對話訓練能鍛煉我翻譯的速度和反應速度,只要我多說,那就能慢慢加快到能進行正常交流的速度。
這種認識是大錯特錯,能用英語交流的人,說英語的時候是根本不會想漢語的。
你應該有過體會,在英語交流中,如果你聽到每個字,每句話,都要去想中文意思,再理解,那肯定聽不懂,人家都說哪裡去你還在想第一句,甚至前半句。
如果你要說什麼,你都要先想好漢語,然後翻譯成英文說出來,那肯定行不通,
想一句話得花多長時間?誰能站在那等你磕磕絆絆的半分鍾說一句話?說出來都還狗屁不通,而且你根本沒那麼強的翻譯能力,每句話都能把你卡住。
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如果按照翻譯式的思維去聽一句話,正常語速下,一句話到第四個單詞,你就開始跟不上了。真正會說英語的人,當他們在說英語的時候,思維模式就是英文模式,我們就稱為英語思維,並不會在中文和英文之間切換。
有英語思維就能進行聽說交流,沒有英語思維就不能,這個就是絕對的分水嶺。你要問那些做口譯的,同聲翻譯的是怎麼回事? 那你要清楚,那些人是有了英語思維,有了正常使用英語的能力,然後再去學的翻譯這項技能。翻譯,是在你已經掌握兩種語言的條件下,經過專門的訓練而獲得的一項技能。
第二,口語也不是造句。
語言也不是思考的結果,不是通過造句形成的。你現在說英語的時候,說一句話要去回憶單詞,然後通過語法規律把單片語合一起,組成句子,這就是造句,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但是你想想,你在說漢語的時候,你在腦子里思考的僅僅是你要表達的觀點,你不會去思考句子本身啊,你不會去想用什麼詞,什麼句型,一瞬間都不會去想。
你應該有過這種經歷,面對老外的時候就沒話說了,為什麼?當你在用母語交流的時候,在聽,在說的時候,你腦子里會不斷的思考對方的觀點,和自己要表達的觀點。但是,當你在用英語交流的時候,你腦子里全部都是語言本身,你在努力的理解對方的句子,單詞,回憶自己要用的單詞,句型,語法,你沒有空間去思考觀點,所以這時候,你的反應就是,我跟他沒啥好說的。
語言不是造句,而是一種反復訓練形成的條件反射。所以,你可以去調查,對話練習對於口語的提升效果是極其有限的。但是目前,不管是外教、陪練,還是英語角,這些模式都是對話練習,對話練習的本質就是翻譯和造句練習,每聽一句都要去翻譯,每說一句話都要去造句,沒有觸及到英語思維這個本質的問題。
有了對口語的基本認識,那麼你還需要一樣東西——耳朵
十聾九啞,在任何國家,不管說什麼語言的國家,天生的聾子,那一定是啞巴,這個是自然規律。能聽得懂一種語言,只要沒有心理或者生理障礙,那就能說這種語言,說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這個也是自然規律。你憑什麼認為你能不受規律的限制,在聽不懂英語的情況下就能說英語呢?
聽」是音頻信息輸入,「說」是信息輸出。信息是必須先輸入了才能輸出。這點很好理解,你不把水先注進桶里,你也別想從桶里倒出水來。所以,我們能說是因為我們能聽。
而且信息的輸出量必然小於信息的輸入量,因為中間有損耗。我們口語水平會受限於我們的聽力水平。
有人說,我沒聽過,但是在書上看過的內容,那也是信息輸入啊,不對,閱讀那種是視覺信息的輸入。只有聽,那才是聲音信息,你要說,那需要的是聲音信息。
想想有些去上外教口語課的同學,對方說什麼都聽不懂,只有不斷的尬尷的回應yeah~~yeah~ahuh,裝作很認真的在思考,然後心裡一直盼著快點結束,這是何苦呢?一個小時幾百塊錢學到了什麼?
其實除了上面說的「聽力」和「英語思維」,還有第三個元素,就是表達體系的建立,語言文化特質等等,這個在這里不多述了,如果前面兩項問題能夠解決,那麼這些問題應該已經被順帶解決得差不多了,即使還沒解決,那麼也問題不大,基本的交流不會受影響。
要解決口語,其實就是解決聽力和英語思維問題,但是這兩樣東西水就深了。我看很多人練習聽力的方式是簡單粗暴,就一直聽,坐車聽,躺床上聽,這樣是不行的。聽得懂的始終是聽得懂的,聽不懂的就是無效信息,你再怎麼聽也是聽不懂。你去看阿拉伯電視台,每天聽,聽10年,20年也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或者你去聽狗叫,你聽10年就聽懂了嗎? 無效信息始終是無效信息。我們在SEST賽思學員的聽力安排中,就是SEST標准化英語學習系統的精聽部分,設計了很復雜的操作流程,就是為了提高聽力訓練的效率,一般情況下,按照合理的訓練,10小時以內長度的聽力材料就基本能解決聽力問題了。總之聽力是個精細活,針對不同階段的選材、訓練方式都要認真考慮,不能簡單粗暴對待。
而英語思維問題的解決,並不是說有一種訓練叫英語思維訓練,也不是說有一種理論、方法,看懂了就具備英語思維了,這個很復雜。我們採取的方式是聽力和閱讀訓練加入一些元素和技巧,包括對單詞的處理方式,讓學習者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慢慢形成英語思維。
沒有條件去找外教,找陪練的你,其實是幸運的,你至少站在一個正確的起點上了,只要路線正確,那一定能達到終點,需要考慮的就剩下效率高低,速度快慢問題。
Ⅶ 英語口語訓練的技巧
英語口語訓練的技巧?我知道有一個叫rebootenglish英語口語教程的,它是國內首家從語調開始學習,內簡單實用快容速的一套教程,不管以前是什麼基礎,學完以後都可以說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而且還提高了自己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學完至少可以說上一個小時,並且開發了自己的語言天賦, 一天學習的時間還不長,只需每天30分鍾,輕松掌握美國人說話習慣,100分鍾以後,和美國人熟練用英語對話,100個小時課程,就能說一口正宗的美式英語。在學習中,讓你快速的掌握英語核心思維、語言溝通技巧,在最短的時間擁有最豐富的涉交口語。在語調上、語音上、聽力上都可以使你得到質的飛躍,把它添加到你的收藏夾裡面吧,你肯定會喜歡上它的。
Ⅷ 英語口語怎麼訓練
提高聽力和口語的一個可行方法:
多聽原聲磁帶,同時手不離筆,適時標注停頓,事後研究每一處停頓的理由---基本上是按照意群停頓的.有節奏地讀,甚至讀出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能讀出的味道也不是不能實現的.不妨經常大聲朗讀,同時錄下自己的朗讀,之後,先自己聽,再請別人聽,共同探討你朗讀的亮點與瑕疵,再與原聲相比較,必然有很大的進步.朗讀英語其實同朗讀漢語一樣,需要抑揚頓挫,需要情感,多看外文電影,多看國際頻道的外國人主持的節目,多聽聽優秀演講辭或總統演說磁帶,會對你有幫助.
在任何可以講英語的場合一定要大膽開口.
有沒有機會在美國生存、發展下去,關鍵是要看有沒有機會去表達自己,和別人交流。如果你學的是啞巴英語,到了美國你將十分困難。而目前我們的大學英語教育是有缺陷的。學一種語言,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語言本身。我們往往把英語僅僅當做一門知識在學,從小學到大,到最後,還是不會說英語。
語言的交流與掌握大量的詞彙、句型、語法是兩回事。就語言本身的知識來說,我們已經過關了。我們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來運用英語,只有在交流中我們才能與對方進行思維密碼的相互破譯。同樣的話在不同的語言交流環境中所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我建議要把我們學習的目標收縮,把追求大而廣的英語知識轉化為追求一種定量性的技巧,我認為有6種技巧,是美國人和美國人之間交流的關鍵性東西,如果我們能掌握這6種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國人的思維,從而學好口語。
如何用英文簡單界定一個東西的技巧。美國人和美國人交談80%是想告訴對方這個事物是什麼。我們的課本盡管詞彙難度不斷加深,但思維邏輯結構卻只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中國人常說Where is the book(這本書在哪兒)?很少有人說What is a book(書是什麼)?而美國的小學生就開始問:What is the book?這種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維的描述階段。但是我想連大學生也很難回答What is a book?因為中國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沒有教會學生表達思想的技巧。
如果已經學會界定,但理解還有偏差,那就要訓練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釋同一事物)。一種表達式對方不懂,美國人會尋找另一種表達式最終讓對方明白。因為事物就一個,但表達它的語言符號可能會很多。這就要多做替換練習。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做替換練習,但這種替換不是真替換,只是語言層面的替換,而不是思維層面的替換。比如,I love you(我愛你)。按我們教學的替換方法就把you換成her,my mother等,這種替換和小學生練描紅沒有什麼區別。這種替換沒有對智力構成挑戰,沒有啟動思維。這種替換句子的基本結構沒變,我聽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聽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換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給對方講電影《泰坦尼克》,告訴對方那就是愛,這樣一來對方可能就明白了。這才叫真正的替換。也就是說用一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個意思,或者一個表達式對方聽不清楚,舉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來表達,直到對方明白。
我們必須學會美國人怎樣描述東西。從描述上來講,由於中美的文化不同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我們描述東西無外乎把它放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坐標上去描述。美國人對空間的描述總是由內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國人正好相反。從時間上來說,中國人是按自然的時間順序來描述。我們描述一個東西突然停住時,往往最後說的那個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國人在時間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東西說出來,然後再說陪襯的東西。只有發生悲劇性的事件,美國人才在前面加上鋪墊。這就是中國人和美國人在時間描述上的巨大差別。
要學會使用重要的美國習語。不容易學、易造成理解困惑的東西就是「習語」。比如北京人說蓋了帽兒了,外國人很難理解,這就是習語。所以和美國人交流時,能適當地運用美國習語,他馬上就會覺得很親切,也很愛和你交流。那麼什麼是習語?就是每個單詞你都認識,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學會兩種語言的傳譯能力。這是衡量口語水平的一個最重要標准。因為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語。很多人都認為學好外語必須丟掉自己的母語,這是不對的。
要有猜測能力。為什麼美國人和美國人、中國人和中國人之間交流很少產生歧義?就是因為他們之間能「猜測」。我們的教學不提倡「猜測」。但我覺得猜測對學好美國口語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個詞你沒有聽懂,你不可能馬上去查字典,這時候就需要猜測來架起一座橋梁來彌補這個缺口,否則交流就會中斷。
中國人學習口語講究背誦,背句型、背語調,結果就是很多人講口語的時候講著講著眼就開始向上翻,實際上是在記憶中尋找曾經背過的東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測的話,我想也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以上就是我所說的學會用美國人思維方式的6個技巧。中國學生如果能做到這6點,用較短的時間肯定能學好口語。
再說說英語語音的問題。我們中國人不需要鑽牛角尖,一定追求發音像一個本地人,只要我們的發音不至於讓對方產生誤解就可以了。我們在平時,不需要迷信什麼科學方法,只需要記住一點:模仿。但一定要模仿標準的英語或美語。在模仿的基礎上,每天保持1個小時的自我口語練習,這個練習必須假想一個雙向交流的場合,即彷彿有人與你交流一樣。
Ⅸ 如何鍛煉英語思維關於口語
每個人開始的時候都是這樣,我剛開始的時候和你的情況一樣。滿腦子的想法,到真的想用英語表達的時候就完了,憋的滿臉通紅就是想不起來怎麼說。
那現在我的口語還算流利,跟老外交流沒有什麼障礙(除了詞彙量有限,呵呵)。
我分享點經驗給你
1、找機會接觸外國朋友,熟能生巧,想口語好必須有語言環境。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上個外教班或者請個外教。但這種花費不必一直持續,因為口語最難就是剛開始,一旦克服前期緊張、不敢開口的障礙以後就容易的多了。到那時候找些英語愛好者一起交流就可以了
2、克服緊張情緒,在用英語交流時不要考慮語法問題,最重要的開口。說病句沒問題,外國人交流注重互相能夠理解就好。初期要先把最打開,要敢說,能說,不怕錯。
3、如果以上兩點都克服了,接下來就是多找機會練習了。如果喜歡英語的話,你一定可以練好的。
4、如果你在交流時沒有話題,那我建議聊一些你感興趣的話題。這樣你就會有興致,從而會分散你的緊張情緒。
另外我個人的體會,我感覺口語一旦克服緊張,多練習,一般都不會有什麼難度了。反而聽力是你要注意練習的,因為在交流過程中你無法聽清楚別人說什麼,你就會緊張,然後大腦就空白了。聽力要想提高,就是多聽,熟悉了以後自然就能聽清了。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早點克服困難,練好口語、有時間可以多交流。我也是英語愛好者,但是,因為工作和英語無關,所以逐漸在遺忘。呵呵,加油吧!!
Ⅹ 怎樣練習英語口語
http://bbs.e.qq.com/t-337115-1.htm
學習英語學習方法是最重要的,
直接關繫到學習效果的問題,
所以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來決定去哪家。
如果不太確定的話,可以通過試學來了解
★★把我的經歷給你做參考/++